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花果内生菌Alternaria sp.QDFB-2发酵液的聚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1
作者 孙丽 王莎莎 +3 位作者 陈春颖 赵雪 王凤舞 申丽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5期93-97,103,共6页
目的研究无花果内生菌Alternaria sp.QDFB-2发酵液的聚酮类化学成分及其体外细胞毒活性。方法综合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ODS反相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对Alternaria sp.QDFB-2发酵液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再利用核磁... 目的研究无花果内生菌Alternaria sp.QDFB-2发酵液的聚酮类化学成分及其体外细胞毒活性。方法综合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ODS反相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对Alternaria sp.QDFB-2发酵液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再利用核磁共振谱(NMR)、高分辨质谱(HR-MS)等现代波谱技术和文献比对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最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化合物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从Alternaria sp.QDFB-2发酵液乙酸乙酯粗浸膏中共分离得到7个聚酮类化合物,分别为7-hydroxy-2,5-dimethyl-4H-1-benzopyran-4-one(1)、1-deoxyrubralactone(2)、alternariol-9-O-monomethyl ether(3)、alternariol(4)、altenuisol(5)、stemphyperylenol(6)和altertoxinⅠ(7)。体外细胞毒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4对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和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活性,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3.43和50.47μg/mL。结论Alternaria sp.QDFB-2能产生丰富的聚酮类化合物,极具开发微生物药物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花果 内生菌 alternaria sp. 次生代谢产物 聚酮类化合物 细胞毒活性
下载PDF
酚酸介导下连作茶树根际病原菌Alternaria sp.及其拮抗菌Pseudomonas sp.变化
2
作者 李艳春 王义祥 +1 位作者 叶菁 李兆伟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3-834,共12页
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然而长期宿根连作铁观音茶园存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失衡、病害加重等连作障碍问题,探究铁观音茶树连作障碍形成的分子机制对寻求有效的防控技术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微生物分离纯化、平板对峙等方法对铁观音茶... 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然而长期宿根连作铁观音茶园存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失衡、病害加重等连作障碍问题,探究铁观音茶树连作障碍形成的分子机制对寻求有效的防控技术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微生物分离纯化、平板对峙等方法对铁观音茶树根际病原菌及其拮抗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不同宿根连作年限(0、1、10、20 a)铁观音茶树根际土壤中的病原菌和拮抗菌数量进行定量分析;同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分析不同连作年限根际土壤中酚酸含量变化,并模拟土壤中各酚酸配比,研究酚酸类物质对茶树根际病原菌及其拮抗菌的影响。结果显示,从连作20 a患病铁观音茶树根系分离鉴定到1株病原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并从根际土壤中筛选到1株拮抗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与1 a茶园相比,20 a茶园土壤中的链格孢菌绝对含量显著偏高,而假单胞菌含量却显著偏低。连作茶园根际土壤中共检测到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香兰素、阿魏酸5种酚酸类物质,其平均配比为38∶229∶11∶11∶3。连作条件下酚酸类物质并未在土壤中累积,而是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模拟试验发现,中低浓度(30~120μmol·L^(-1))的混合酚酸能够显著促进链格孢菌菌丝的生长,单一酚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和丁香酸在低浓度(30μmol·L^(-1)和60μmol·L^(-1))时也能够显著促进链格孢菌菌丝的生长。对羟基苯甲酸对假单胞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混合酚酸以及其他单一酚酸对假单胞菌的生长无明显作用。由此可见,铁观音根系分泌物酚酸类物质对根际土壤关键微生物菌群具有不同的生态效应,是引起微生物群落结构失衡、病害增加等连作障碍问题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铁观音茶树连作障碍机理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连作障碍 酚酸类物质 链格孢菌 假单胞菌
下载PDF
广西山口红树内生真菌Alternaria sp.SK6YW3L中的蒽醌类化合物
3
作者 刘亚月 冯昀铠 +2 位作者 杨文聪 吴颖楠 佘志刚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1-141,共11页
研究了广西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植物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来源内生真菌Alternaria sp.SK6YW3L的次级代谢产物。利用w=3%盐度的大米培养基对该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并综合运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半制备HPLC,Sephadex LH-20凝... 研究了广西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植物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来源内生真菌Alternaria sp.SK6YW3L的次级代谢产物。利用w=3%盐度的大米培养基对该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并综合运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半制备HPLC,Sephadex LH-20凝胶层析和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中分离获得了13个蒽醌类化合物(1~13)。再利用1D/2D NMR和MS等现代波谱技术,并与文献波谱数据对比分析,鉴定化合物为:7-acetyl-1,3,6-trihydroxyanthracene-9,10-dione(1)、(11S)-1,3,6-trihydroxy-7-(1-hydroxyethyl)anthracene-9,10-dione(2)、7-O-demethyl-6-deoxybostrycoidin(3)、altersolanol A(4)、dactylariol(5)、altersolanol B(6)、emodin(7)、emodin-3-methyl ether(8)、6-hydroxy-aloeemodin(9)、anthraquinone A(10)、1,5-dihydroxy-7-methoxy-2-methylanthracene-9,10-dione(11)、alterporriol N(12)和alterporriol A(13)。采用铜靶单晶X-Ray衍射技术分析了化合物1和4的单晶结构,其中1为新单晶,并确定了化合物4的绝对构型为5R,6S,7R,8S。其他化合物的绝对构型通过比对文献和旋光试验和CD数据确定。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3对α-葡萄糖苷酶表现出中等的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210.1±1.2),(125.8±1.5)和(68.7±1.3)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内生真菌 alternaria sp. 次级代谢产物 蒽醌化合物
下载PDF
一株昆虫内生真菌Alternaria sp.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郭玲芝 刘呈雄 +3 位作者 徐帮 陈剑锋 邹坤 郭志勇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6-310,共5页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HPLC等方法从昆虫共生真菌Alternaria sp.(Be-1)的发酵液分离得到7个代谢产物,经NMR,MS及理化性质等确定为4个环肽和3个聚酮类化合物,4-甲氧基格链孢酚(1),5'-methoxy-6-methyl-biphenyl-...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HPLC等方法从昆虫共生真菌Alternaria sp.(Be-1)的发酵液分离得到7个代谢产物,经NMR,MS及理化性质等确定为4个环肽和3个聚酮类化合物,4-甲氧基格链孢酚(1),5'-methoxy-6-methyl-biphenyl-3,4,3'-triol(2),altenusin(3),二氢腾毒素(4),腾毒素(5),环(4-羟基-脯-亮)二肽(6)和cyclo(L-Phenylalanine-trans-4-hydroxy-L-proline)(7)。测定了化合物1-7对抗肿瘤治疗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的抑制活性,药理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6对三种酪氨酸激酶(EGFR,VEGFR-1,c-Met)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化合物1,3,6对EGFR,VEGFR-1,c-Met均具有强的抑制作用,而且化合物6还有选择性抑制EGFR和c-Met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ernaria sp 昆虫内生真菌 环肽 聚酮 酪氨酸激酶
下载PDF
青蒿内生真菌Alternaria sp.(PQH12)提取物体外细胞毒活性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钱一鑫 康冀川 +1 位作者 雷帮星 王鲁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58-1462,1509,共6页
本文分别采用环己烷、正丁醇、乙酸乙酯、丙酮、甲醇5种极性不同的溶剂分别提取青蒿内生真菌Alternaria sp.(PQH12)的菌丝体。采用MTT法分别测定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对3种肿瘤细胞株(HL-60、MCF-7和COLO205)的生长抑制率,采用DPPH自由基... 本文分别采用环己烷、正丁醇、乙酸乙酯、丙酮、甲醇5种极性不同的溶剂分别提取青蒿内生真菌Alternaria sp.(PQH12)的菌丝体。采用MTT法分别测定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对3种肿瘤细胞株(HL-60、MCF-7和COLO205)的生长抑制率,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超氧阴离子O-·2清除法评价了青蒿内生真菌Alternaria sp.(PQH12)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正丁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均表现出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浓度为20μg/mL时,正丁醇提取物对HL-60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为80.56%,乙酸乙酯提物对MCF-7和COLO205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54.47%和83.09%;在两种抗氧化活性评价体系中,甲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均明显优于其他溶剂的提取物,其IC50值分别为0.20 mg/mL(DPPH)和0.19 mg/mL(O-·2)。该结果表明,青蒿内生真菌Alternaria sp.(PQH12)具有较好的细胞毒和抗氧化潜力,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可以作为进一步实验研究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 内生真菌 Akernaria sp.(PQH12) 细胞毒活性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滇牡丹内生真菌Alternaria sp.PR-14的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吴少华 陈有为 +2 位作者 李治滢 杨丽源 李绍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5期850-852,共3页
从滇牡丹内生真菌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 sp.)菌株PR-14的发酵液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交链孢酚(1)、djalonensone(2)、脑苷酯B(3)、脑苷酯C(4)、(2S,3S,4R,2'R)-2-(2'-hydroxytetracosanoylamino)o... 从滇牡丹内生真菌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 sp.)菌株PR-14的发酵液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交链孢酚(1)、djalonensone(2)、脑苷酯B(3)、脑苷酯C(4)、(2S,3S,4R,2'R)-2-(2'-hydroxytetracosanoylamino)octadecane-1,3,4-triol(5)和甘露糖醇(6),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滇牡丹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牡丹 内生真菌 交链孢霉属
下载PDF
真菌Alternaria sp.XZSBG-1的四氢蒽醌类次级代谢产物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彬 普布多吉 +4 位作者 徐爱国 刘岚 朱勋 林永成 蒋思萍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95,共5页
采用硅胶、C-18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真菌Alternaria sp.XZSBG-1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系统研究;采用波谱分析及与文献比对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和比色法进行抗肿瘤和酶抑制活性筛选。结果从真... 采用硅胶、C-18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真菌Alternaria sp.XZSBG-1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系统研究;采用波谱分析及与文献比对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和比色法进行抗肿瘤和酶抑制活性筛选。结果从真菌Alternaria sp.XZSBG-1的发酵物中分离得到8个四氢蒽醌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lterporriol F'(1)、Alterporriol G'(2)、Alterporriol F(3)、Alterporriol G(4)、Altersolanol A(5)、Altersolanol F(6)、Tetrahydroaltersolanol B(7)和Tetrahydroaltersolanol D(8);活性测试结果表明仅化合物6对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和子宫癌细胞株(Hela)具有明显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3.026和8.094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ernaria sp. 次级代谢产物 四氢蒽醌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无花果内生真菌Alternaria sp. FL25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及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英文) 被引量:6
8
作者 冯成亮 马养民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6-78,共3页
从无花果一株内生真菌链格孢属FL25(Alternaria sp. FL25)的次生代谢产物中首次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经波谱(MS,1H-NMR,13C-NMR)解析,分别为Fumitremorgin B(1)、Fumitremorgin C(2)、Helvolic Acid(3)和环(苯丙-丝)二肽(4).抗植物病原真... 从无花果一株内生真菌链格孢属FL25(Alternaria sp. FL25)的次生代谢产物中首次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经波谱(MS,1H-NMR,13C-NMR)解析,分别为Fumitremorgin B(1)、Fumitremorgin C(2)、Helvolic Acid(3)和环(苯丙-丝)二肽(4).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试验结果显示,4个化合物对大部分测试菌均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花果 内生真菌 链格孢属 次生代谢产物 植物病原菌
下载PDF
一株红树林真菌Alternaria sp.R6固相培养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敏 周丹丽 +4 位作者 祝钧杰 冯子昊 邱远昆 佘志刚 李春远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7-121,共5页
研究红树林真菌Alternaria sp.R6固相培养代谢产物,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手段从甲醇提取物分离单体,波谱技术鉴定结构,二倍稀释法测试抗菌活性。分离到(4R,5R)-4,5-二羟基-3-甲氧基-5-甲基-环己-2-烯-1-酮(1),(4R,5S,6R)-4,5,6... 研究红树林真菌Alternaria sp.R6固相培养代谢产物,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手段从甲醇提取物分离单体,波谱技术鉴定结构,二倍稀释法测试抗菌活性。分离到(4R,5R)-4,5-二羟基-3-甲氧基-5-甲基-环己-2-烯-1-酮(1),(4R,5S,6R)-4,5,6-三羟基-3-甲氧基-5-甲基-环己-2-烯-1-酮(2),xylariacyclone B(3),(4S,5S,6S)-5,6-环氧-4-羟基-3-甲氧基-5-甲基-环己-2-烯-1-酮(4),LL-C10037α(5),1-羟基-8-(羟甲基)-6-甲氧基-3-甲基-9H-呫吨-9-酮(6),6-甲基-1-甲氧羰基-8-羟基呫吨-9-酮(7),6-羧基-1-甲氧羰基-2,8-二羟基呫吨-9-酮(8),麦角甾醇和过氧化麦角甾醇共10个化合物。化合物1,2,3,4,5,6和8为首次从Alternaria属分离到。化合物6和8对小麦赤霉、香蕉炭疽,化合物2对香蕉炭疽显示良好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内生真菌 alternariasp. 呫吨酮 环己烯酮 抗真菌活性
下载PDF
海参共生微生物HS-3 Alternaria sp.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昌衡 夏雪奎 +6 位作者 齐君 张永刚 袁文鹏 孟秀梅 贾爱荣 孙永军 胡炜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75-1877,共3页
目的:对自山东半岛芝罘岛海域的刺参中分离出的HS-3 Alternaria sp.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土豆培养基对该菌进行培养,通过薄层层析、柱层析、高效液相等分离手段,从HS-3的培养液中分离出4个化合物。结果:经过现代波谱手... 目的:对自山东半岛芝罘岛海域的刺参中分离出的HS-3 Alternaria sp.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土豆培养基对该菌进行培养,通过薄层层析、柱层析、高效液相等分离手段,从HS-3的培养液中分离出4个化合物。结果:经过现代波谱手段,分别鉴定为:1-羟基-3-甲基-9,10-二酮蒽醌(1)、大黄酚(2)、sterigmatocystin(3)、脑苷酯类化合物(4)。结论:该研究为深入研究开发刺参提供了科学数据,这4个化合物首次从海参的共生微生物中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参 共生微生物 alternaria sp. 次级代谢产物
原文传递
杜仲内生真菌Alternaria sp.抗菌活性部位筛选
11
作者 吴聪慧 张振威 袁王俊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174-176,共3页
[目的]筛选杜仲内生真菌Alternaria sp.的抗菌活性部位。[方法]分别提取其发酵液的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采用纸片扩散法评价对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乙酸乙酯部位能有效抑制多种致病菌,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正丁醇部位的抑菌... [目的]筛选杜仲内生真菌Alternaria sp.的抗菌活性部位。[方法]分别提取其发酵液的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采用纸片扩散法评价对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乙酸乙酯部位能有效抑制多种致病菌,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正丁醇部位的抑菌效果次之,石油醚部位仅对个别测试菌有微弱抑菌效果。[结论]乙酸乙酯部位是杜仲内生菌Alternaria sp.最主要的活性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 抑菌作用 活性部位
下载PDF
海带内生菌Alternaria sp.W-1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莎莎 陈曦 +3 位作者 王凤舞 徐亚平 叶桐 申丽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248-2251,共4页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海带内生菌Alternaria sp.W-1发酵液粗浸膏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谱及文献比对的方法将它们鉴定为:6-iso-tricycloalternarene 6a(1)、tricycloal...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海带内生菌Alternaria sp.W-1发酵液粗浸膏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谱及文献比对的方法将它们鉴定为:6-iso-tricycloalternarene 6a(1)、tricycloalternarene 6a(2)、tricycloalternarene B(3)、uracil(4)、5-methyluracil(5)和lumichrome(6),其中,6-iso-tricycloalternarene 6a(1)是一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体外细胞毒活性测定显示,化合物1~3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和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有微弱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内生菌 alternaria sp. 次生代谢产物 tricycloalternarene化合物
原文传递
海绵共附生真菌Alternaria sp.F49抗氧化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13
作者 陈雨实 冷佳荣 +2 位作者 林舒婷 汪少芸 田永奇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120-2125,共6页
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反向柱色谱和高效液相等手段对海绵共附生真菌Alternaria sp.F49在PDB培养基中的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波谱分析方法结合文献对照,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8R)-5-O-... 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反向柱色谱和高效液相等手段对海绵共附生真菌Alternaria sp.F49在PDB培养基中的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波谱分析方法结合文献对照,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8R)-5-O-methyl-orcinotriol(1)、orcinotriol(2)、α-acetylorcinol(3)、3’-hydroxyalternariol 5-O-methyl ether(4)、altenusiol(5)、altenusin(6)和5’-methoxy-6-methyl-biphenyl-3,4,3’-triol(7),其中(8R)-5-O-methyl-orcinotriol(1)是一个未见报道的新苯酚类化合物。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4~7具有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化合物1~7具有强的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共附生真菌 alternaria sp.F49 次生代谢产物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
原文传递
产自耐盐真菌Alternaria sp. M6的一个新苝醌类化合物(英文)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嵩亚 李占林 +4 位作者 白皎 王宇 张丽敏 武昕 华会明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研究耐盐真菌 Alternaria sp. M6 的代谢产物。方法:运用多种色谱分离手段对耐盐真菌 Alternaria sp. M6的发酵液及菌丝体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借助各种波谱学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耐盐真菌 Alternaria sp. M6 的发酵液及菌丝体... 目的:研究耐盐真菌 Alternaria sp. M6 的代谢产物。方法:运用多种色谱分离手段对耐盐真菌 Alternaria sp. M6的发酵液及菌丝体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借助各种波谱学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耐盐真菌 Alternaria sp. M6 的发酵液及菌丝体中分离得到 9 个代谢产物, 分别鉴定为 8β-chloro-3, 6aα, 7β, 9β, 10-pentahydroxy-9, 8, 7, 6a-tetrahydroperylen-4(6aH)-one (1),alterperylenol (2), dihydroalterperylenol(3), 腺嘌呤(4), 腺嘌呤核苷(5), 腺嘌呤脱氧核苷(6), 鸟嘌呤核苷(7), 色氨酸(8), 棕榈酸(9)。结论:化合物 1 为新的苝醌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盐真菌 链格孢属 代谢产物 苝醌类化合物
下载PDF
Alternative Control of Alternaria Brown Spot in Tangerine
15
作者 Antonio Manoel Da Silva Filho Élida Barbosa Corrêa +1 位作者 Alisson Queiroz Moura Juan Manuel Anda Rocabado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0年第12期1217-1231,共15页
Alternaria brown spot is considered the main disease of tangerines in the State of Paraiba. The objective of work was to evaluate vegetal tinctures from bitter melon (<em>Momordica charantia</em>) and guav... Alternaria brown spot is considered the main disease of tangerines in the State of Paraiba. The objective of work was to evaluate vegetal tinctures from bitter melon (<em>Momordica charantia</em>) and guava (<em>Psidium guajava</em>) leaves, as an alternative control for Alternaria brown spot in tangerine. The effects of vegetal tinctures were tested in leaves and fruits (detached) of tangerine “Dancy” inoculated with tangerine pathotype of <em>Alternaria alternata</em>. The effect of tinctures on mycelium growth and spore germination of the pathogen was tested. Tinctures at 20% concentration promoted reduction of disease severity. A reduction of 80% in the diameter of leaf lesions was observed for bitter melon tinctures and 75.3% for guava tinctures. In fruits, the reduction was 48.4% (bitter melon tinctures) and 43.3% (guava tinctures). Guava tinctures, starting at a concentration of 5%, inhibited 100% of mycelium growth of tangerine pathotype of <em>A. alternata</em>, while the use of bitter melon tinctures inhibited 100% of mycelium growth starting at a concentration of 10%. The greater sensitivity to tinctures observed when these were added to the culture medium when compared to inoculation in leaves and fruits may be explained due to the higher exposition of the pathogen to the active principle when the vegetal tinctures were added to the culture medium, than when tinctures were sprayed over the vegetal surface in fruits and leaves. The number of germinated spores decreases 76.7% and 82% when using tinctures from guava and bitter melon (20%). Tinctures from bitter melon and guava are potential tools for alternative management of the Alternaria brown spot in tangerine “Da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ernaria alternata f. sp. citri Momordica charantia Psidium guajava Vegetal Extracts Vegetal Tinctures
下载PDF
内蒙古中西部杨树内生真菌链格孢属(Alternaria Nees)的RAPD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秀英 白红霞 白玉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4-147,共4页
A total of 25 isolates of Alternaria sp.from different localities and host plants were amplified with 6 RAPD primers selected from 50 primers.69 RAPD markers were obtained,62 of them were varied.89.86% of them were po... A total of 25 isolates of Alternaria sp.from different localities and host plants were amplified with 6 RAPD primers selected from 50 primers.69 RAPD markers were obtained,62 of them were varied.89.86% of them were polymorphic.The genetic distance and phylogenetic tree were constructed by use of PopGen32.Isolates were divided into 7 group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enetic divergence of all strain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ir host plants and local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内生真菌 链格孢属 RAPD分析
下载PDF
感赤星病与健康烟叶在腈菌唑应用后的叶际微生态
17
作者 张艺 王丰 +3 位作者 蔡刘体 汪汉成 熊晶 陈兴江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6-167,共12页
为了解腈菌唑在防控赤星病时,烟叶叶际微生物菌群结构与代谢功能的差异,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感病与健康烟叶真菌和细菌的菌群结构与多样性特征,采用Biolog-ECO技术分析其代谢功能。结果表明,药前感病烟叶与健康烟叶叶际真... 为了解腈菌唑在防控赤星病时,烟叶叶际微生物菌群结构与代谢功能的差异,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感病与健康烟叶真菌和细菌的菌群结构与多样性特征,采用Biolog-ECO技术分析其代谢功能。结果表明,药前感病烟叶与健康烟叶叶际真菌有链格孢属、谷菌根菌属、Boeremia、枝孢霉属等,其中链格孢属为优势菌属;叶际细菌有科萨克氏菌属、泛菌属、甲基杆菌属等,其中科萨克氏菌属为优势菌属;感病烟叶链格孢属和科萨克氏菌属相对丰度均高于健康烟叶。每667 m~2采用15%腈菌唑微乳剂60 mL处理5、10、15 d时,感病烟叶叶际真菌链格孢属和枝孢霉属相对丰度均降低,附球菌属和亚隔孢壳属相对丰度均先降低后增加;健康烟叶叶际真菌链格孢属、Symmetrospora、亚隔孢壳属的相对丰度均下降。感病烟叶叶际细菌科萨克氏菌属相对丰度在施药5 d时降低,10 d和15 d时增加,假单胞菌属与之相反;健康烟叶叶际细菌泛菌属、假单胞菌属相对丰度在施药5 d和10 d时降低,15 d时增加。感病烟叶叶际微生物代谢活性弱于健康烟叶,叶际微生物对除α-丁酮酸、L-苏氨酸和4-羟基苯甲酸外的碳源代谢均较强。腈菌唑应用后,感病与健康烟叶叶际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均下降,其代谢活性均随施药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恢复。研究结果揭示了腈菌唑施用不同时期感病与健康烟叶组织叶际微生态变化差异,为腈菌唑防控烟草赤星病的科学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赤星病 腈菌唑 叶际微生态 链格孢属 代谢功能
下载PDF
小麦链格孢病原菌鉴定及产毒分析
18
作者 张瑶瑶 卢苏南 +1 位作者 李彦伸 尤艳莉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23年第4期419-427,共9页
为了研究病变小麦中链格孢霉优势种属及产毒情况,对病变小麦中链格孢霉进行分离鉴定。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法,测定链格孢霉在培养基和小麦萌发过程中产生的毒素种类及含量。结果显示病变小麦中互隔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a... 为了研究病变小麦中链格孢霉优势种属及产毒情况,对病变小麦中链格孢霉进行分离鉴定。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法,测定链格孢霉在培养基和小麦萌发过程中产生的毒素种类及含量。结果显示病变小麦中互隔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是优势病原菌,均可产生链格孢毒素,且产毒能力存在差异。12株链格孢霉菌在固体培养基中产生7种游离链格孢毒素(AOH、ALT、ALU、AME、ATX-Ⅰ、TeA和TEN)和2个隐蔽型毒素,即AOH和AME硫酸盐结合产物。将2株产毒种类不同的链格孢霉菌的孢子悬液接种于小麦种子后,发现在萌发过程中只检测到毒素AOH、TeA和TEN,与人工培养基中毒素产生不同。研究谷类中链格孢毒素的发生规律,为减少链格孢霉病害导致的谷物品质损失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链格孢霉 链格孢毒素 隐蔽型毒素
下载PDF
5种化学药剂对梨黑斑病菌的室内防治研究
19
作者 李洪坤 王芳芳 +2 位作者 于占晶 侯晓杰 梁魁景 《果树资源学报》 2023年第6期23-27,共5页
【目的】梨树的病虫害严重影响着梨产业的发展,由链格孢真菌侵染引起的梨黑斑病是侵染梨树的主要病害之一,为筛选出预防和治疗梨黑斑病的高效化学药剂,开展了5种化学药剂对梨黑斑病菌的室内防效试验。【方法】从常用的药剂中挑选10%中生... 【目的】梨树的病虫害严重影响着梨产业的发展,由链格孢真菌侵染引起的梨黑斑病是侵染梨树的主要病害之一,为筛选出预防和治疗梨黑斑病的高效化学药剂,开展了5种化学药剂对梨黑斑病菌的室内防效试验。【方法】从常用的药剂中挑选10%中生·寡糖素、1.26%辛菌胺醋酸盐、15%络氨铜、20%吡唑醚菌酯和60%多菌灵5种化学药剂,采用体外接种法对梨黑斑病进行室内防治效果研究。【结果】5种化学药剂对梨黑斑病的生长都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预防和治疗的效果不同。其中预防效果最好的是20%吡唑醚菌酯,在浓度为1000 mg/L时,其病斑平均直径为0.12 mm,防效达到94.8%,EC_(50)为3.31201 mg/L;其次为1.26%辛菌胺醋酸盐、15%络氨铜和60%多菌灵,在浓度1000 mg/L时,防效分别为90.1%、69.1%和60.1%;预防作用最差的是10%中生·寡糖素,在浓度62.5 mg/L时,其病斑平均直径为1.67 mm,防效仅为28.3%,EC_(50)为334.470 mg/L。治疗效果最好的为20%吡唑醚菌酯,在浓度1000 mg/L时,其菌落生长量平均直径为0.27 mm,抑制率达到了77.5%;最差的是60%多菌灵,在浓度62.5 mg/L时,抑制率为-6.7%。【结论】试验筛选出对梨黑斑病防治效果最好的药剂为20%的吡唑醚菌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黑斑病 化学药剂 防治效果
下载PDF
Gateway~技术构建交链孢菌JH505 cDNA文库 被引量:12
20
作者 龙松华 张宁 +2 位作者 邱德文 黎定军 黄炜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63-965,共3页
Gateway○R技术构建cDNA文库,利用λ噬菌体的位点特异性重组,避免使用限制性内酶切割cDNA,能够解决常规方法构建cDNA文库的技术缺陷。首次应用Gateway○R技术构建交链孢菌cDNA文库,经检测cDNA入门文库的滴度达到1×107cfumL,文库总... Gateway○R技术构建cDNA文库,利用λ噬菌体的位点特异性重组,避免使用限制性内酶切割cDNA,能够解决常规方法构建cDNA文库的技术缺陷。首次应用Gateway○R技术构建交链孢菌cDNA文库,经检测cDNA入门文库的滴度达到1×107cfumL,文库总容量为9×107cfu,平均插入片段为1510bp。通过LR重组把入门文库转换为表达文库,表达文库的滴度为1.58×106cfu/mL,文库总容量为6.32×106cfu,平均插入片段大小为1680bp。表达文库的构建为进一步克隆植物激活蛋白基因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TEWAY技术 交链孢菌 激活蛋白 cDNA入门文库 CDNA表达文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