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simvastatin gel on bone regeneration in alveolar defects in miniature pigs 被引量:3
1
作者 CHEN Shan YANG Jun-ying ZHANG Sheng-yan FENG Lei REN Ji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3期3953-3958,共6页
Currently, the most commonly used treatment methods for repairing alveolar furcation defects are periodontal 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 (GTR) and bone grafting.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 Currently, the most commonly used treatment methods for repairing alveolar furcation defects are periodontal 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 (GTR) and bone grafting.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imvastatin/methylcellulose gel on bone regeneration in alveolar defects in miniature pigs. Methods Alveolar defects were produced in 32 teeth (the third and fourth premolars) of 4 miniature pigs. The 32 experimental teeth were divided into 5 groups comprising control (C) and treatment (T) teeth: (1) empty defects without gel (group CO, n=4); (2) defects injected with methylcellulose gel (group C1, n=4); (3) defects injected with 0.5 rag/50 pl simvastatin/methylcellulose gel (group T1, n=8); (4) defects injected with 1.5 mg/50 μl simvastatin/methylcellulose gel (group T2, n=8); and (5) defects injected with 2.2 mg/50 μl simvastatin/methylcellulose gel (group T3, n=8). Every week after surgery, the furcation sites were injected once with gel. At the eighth week afte( surgery, the 4 pigs were sacrificed and underwent macroscopic observation, descriptive histologic examination, and regenerate bone quantitative histologic examination. Results At 8 weeks after surgery, the defect sit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s were completely filled in with new bone and fibrous tissue. There was little new bone in the CO and C1 groups, and only a small number of osteoblasts and proliferative vessels could be seen on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Conclusions Miniature pigs are an ideal experimental animal for establishing a model of alveolar defects using a surgical method. Local application of simvastatin/methylcellulose gel can stimulate the regeneration of alveolar bone in furcation defect sites, because it promotes the proliferation of osteoblasts. The best dose of simvastatin gel to stimulate bone regeneration is 0.5 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vastatin/methylcellulose gel alveolar defects bone regeneration miniature pigs
原文传递
Sequentially releasing self-healing hydrogel fabricated with TGFβ3-microspheres and bFGF to facilitate rat alveolar bone defect repair 被引量:2
2
作者 Fenglin Yu Dezhi Geng +9 位作者 Zhanpeng Kuang Shiyi Huang Yating Cheng Yini Chen Fang Leng Yu Bei Yueping Zhao Qingxia Tang Yadong Huang Qi Xiang 《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22年第3期425-434,共10页
Resorption and loss of alveolar bone leads to oral dysfunction and loss of natural or implant teeth. Biomimetic delivery of growth factors based on stem cell recruitment and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as the key step... Resorption and loss of alveolar bone leads to oral dysfunction and loss of natural or implant teeth. Biomimetic delivery of growth factors based on stem cell recruitment and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as the key steps in natural alveolar bone regenerative process, has been an area of intense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A mesoporous self-healing hydrogel(DFH) with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 entrapment an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3(TGFβ3)-loaded chitosan microspheres(CMs) was developed. The formulation was optimized by multiple tests of self-healing, in-bottle inversion, SEM, rheological, swelling rate and in vitro degradation. In vitro tubule formation assays, cell migration assays, and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assays confirmed the ability of DFH to promote blood vessels, recruit stem cells, and promote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The optimum DFH formula is 0.05 ml 4ArmPEG-DF(20%) added to 1 ml CsGlu(2%) containing bFGF(80 ng) and TGFβ3-microspheres(5 mg). The results of in vitro release studied by Elisa kit, indicated an 95% release of b FGF in7 d and long-term sustained release of TGFβ3. For alveolar defects rat models,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CD29 and CD45, the bone volume fraction, trabecular number, and trabecular thickness of new bone monitored by Micro-CT in DFH treatment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s(*P < 0.05, vs Model). HE and Masson staining show the same results.In conclusion, DFH is a design of bionic alveolar remodelling microenvironment, that is in early time microvessels formed by b FGF provide nutritious to recruited endogenous stem cells, then TGFβ3 slowly released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new bones formation to common facilitate rat alveolar defect repair. The DFH with higher regenerative efficiency dovetails nicely with great demand due to the requirement of complicated biological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f-healing hydrogel TGFβ3 microspheres BFGF Sequential release alveolar defects
下载PDF
微创环切术对牙列缺损种植患者炎症反应及牙槽嵴顶骨吸收的影响
3
作者 姚旭飞 蓝博 +1 位作者 季育 周雪君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98-402,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环切术对牙列缺损种植患者炎症反应及牙槽嵴顶骨吸收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丽水市中医院接受牙列缺损种植术的患者198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微创组(n=100)和传统组(n=98)。微创组采用微创环切术,传统组采... 目的:探讨微创环切术对牙列缺损种植患者炎症反应及牙槽嵴顶骨吸收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丽水市中医院接受牙列缺损种植术的患者198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微创组(n=100)和传统组(n=98)。微创组采用微创环切术,传统组采用传统翻瓣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疼痛介质、牙槽嵴顶骨吸收量、种植体松动情况、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SPSS 2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术后VAS评分、术后疼痛反应时间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微创组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5羟色胺(5-HT)水平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微创组患者牙槽嵴顶骨吸收量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2组种植体松动度和种植体留存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微创组患者OHIP-14量表各维度评分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微创组与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创环切术相比传统翻瓣术,在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后炎症因子和疼痛介质水平、减少牙槽嵴顶骨吸收量及提高口腔健康方面表现更优,可广泛用于牙列缺损种植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列缺损 种植 微创环切术 炎症反应 牙槽嵴顶骨吸收
原文传递
个性化钛网联合浓缩生长因子修复前牙槽嵴缺损的临床疗效
4
作者 史舒雅 李昕 +1 位作者 余洪强 董煜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5-809,共5页
目的:探究个性化钛网联合浓缩生长因子修复前牙槽嵴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05例前牙槽嵴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种植修复。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个性化钛网覆盖,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 目的:探究个性化钛网联合浓缩生长因子修复前牙槽嵴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05例前牙槽嵴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种植修复。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个性化钛网覆盖,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浓缩生长因子。随访1年,分析2组种植成功率、牙槽嵴高度、骨增量、牙槽骨骨密度、骨厚度、美学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年,2组研究对象中发生种植体松动或脱落例数均为0,种植成功率100%。研究组牙槽嵴的高度、骨增量、牙槽骨骨密度、骨厚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红色美学指数与白色美学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现术后肿痛、牙周感染各2例,牙龈出血、过敏各1例,对照组出现术后肿痛、牙龈出血、过敏各1例,牙周感染2例(P>0.05)。结论:个性化钛网联合浓缩生长因子修复前牙槽嵴缺损能改善牙槽嵴高度及骨代谢,提升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钛网 浓缩生长因子 种植修复 前牙槽嵴缺损 牙槽嵴高度 美学效果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促进大鼠牙槽骨缺损愈合及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
5
作者 陈宏丽 尹刚 张海娟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大鼠牙槽骨缺损的治疗作用,并观察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模型组(M组)与阿托伐他汀给药组(ATV组),除N组外,其余大鼠均在牙槽骨处制造缺口,构建牙槽骨缺损模型。建模...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大鼠牙槽骨缺损的治疗作用,并观察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模型组(M组)与阿托伐他汀给药组(ATV组),除N组外,其余大鼠均在牙槽骨处制造缺口,构建牙槽骨缺损模型。建模成功后,ATV组灌胃20 mg/kg阿托伐他汀混悬液,N组和M组灌胃等量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连续给药21天。末次给药后,尾静脉采血,检测血清骨保护素(OPG)、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BPG)浓度。H-E染色观察上颌骨缺损区组织变化情况,并进行Lane Sandhu评分。以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检测缺损区破骨细胞数目,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与蛋白免疫印迹(WB)法检测缺损区分泌型糖蛋白(Wnt)、β连锁蛋白(β-catenin)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mRNA及蛋白表达量。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N组相比,M组OPG、ALP和BGP浓度与Lane Sandhu评分降低,破骨细胞数增多。与M组相比,ATV组OPG、ALP和BGP浓度与Lane Sandhu评分上升,破骨细胞数减少。H-E染色可见,N组上颌骨缺损区的骨形成量较多,M组缺损区骨组织较少,ATV组缺损区骨组织量增加。与N组相比,M组上颌骨缺损区Wnt、β-catenin和Runx2 mRNA和蛋白表达量降低。与M组相比,ATV组上颌骨缺损区的Wnt、β-catenin和Runx2 mRNA和蛋白表达量增加。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促进牙槽骨缺损模型大鼠牙槽骨缺损愈合,加快缺损处骨重建,该作用可能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牙槽骨缺损 破骨细胞 β连锁蛋白 RUNT相关转录因子2
原文传递
可塑型骨修复材料在牙龈瘤电切术后牙槽骨缺损患者中的应用
6
作者 喻琼琼 杜雅晶 王丽君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22期3254-3258,共5页
目的 探究可塑型骨修复材料在牙龈瘤电切术后牙槽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牙龈瘤电切术后牙槽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 目的 探究可塑型骨修复材料在牙龈瘤电切术后牙槽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牙龈瘤电切术后牙槽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在切除牙龈瘤后均保留累及牙齿,对照组患者创口植入Bio-Oss Collagen骨填充材料并覆盖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观察组患者创口植入可塑型骨修复材料并覆盖天然生物膜。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骨粉融合程度,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的牙槽骨高度及密度、牙齿松动度,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术后6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67%、9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的牙槽骨高度和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骨粉融合程度1分、2分、3分占比分别为20.00%、45.00%、28.33%,与对照组的23.33%、40.00%、31.6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间的牙齿松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3%,略高于对照组的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产可塑型骨修复材料与Bio-Oss Collagen骨填充材料用于牙龈瘤电切术后牙槽骨缺损治疗均具有良好修复效果,且安全性高,生物相容性好,术者可根据患者经济情况及需求选择合适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瘤 牙槽骨缺损 骨修复材料 生物膜 牙槽骨高度 骨粉融合程度 牙齿松动度
下载PDF
3D打印个性化钛网辅助下的引导骨再生与块状自体骨移植在复杂牙槽骨缺损重建中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7
作者 苏雅娣 邹节娟 +1 位作者 王超 黄元丁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69-177,共9页
目的拟采用临床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比3D打印个性化钛网(3D-PITM)辅助下的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与块状自体骨移植在复杂牙槽骨缺损重建中的骨增量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 目的拟采用临床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比3D打印个性化钛网(3D-PITM)辅助下的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与块状自体骨移植在复杂牙槽骨缺损重建中的骨增量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的39名牙槽骨缺损种植患者,根据其骨增量术式不同分为3D-PITM+GBR组(19名)和自体骨Onlay组(20名)。术前拍摄CBCT影像导入Mimics-Research和3-Matic软件进行三维重建与数字化设计,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激光选区熔融(SLM)技术制作3D-PITM。术中固定3D-PITM或自体骨块完成相应的骨增量手术。收集患者术前、植骨术后、术后6~9个月、种植体植入后的CBCT影像资料。基于CBCT数字影像资料,分别测量两组患者在种植体中轴线上牙槽骨增加的高度,以及在种植体平台下方0 mm、2 mm、4 mm处牙槽骨增加的宽度,并计算其成骨率。结果3D-PITM+GBR组在骨增量前后和种植前后的垂直骨增量[2.68 mm(0.45,4.23)、2.27 mm(0.49,3.27)]均高于块状自体骨移植[1.60 mm(0.33,1.62)、1.74 mm(0.53,1.60)]。3D-PITM+GBR组在骨增量前后牙槽嵴顶下方0 mm、2 mm、4 mm平均骨宽度增量[(1.97±0.97)mm、(2.59±1.22)mm、(2.94±1.50)mm]高于块状自体骨移植[(1.06±0.99)mm、(1.45±1.25)mm、(2.32±1.23)mm]。3D-PITM+GBR组在种植前后种植体平台下方0 mm、2 mm、4mm平均骨宽度增量[(2.34±1.09)mm、(2.53±1.48)mm、(2.85±2.20)mm]反低于块状自体骨移植[(2.51±1.34)mm、(3.04±1.73)mm、(3.38±1.94)mm]。3D-PITM+GBR组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成骨率(66.8%,68.8%)均高于块状自体骨Onlay移植组(64.6%,62.6%)。3D-PITM用于重建复杂牙槽骨缺损能够较块状自体骨移植明显提高牙槽骨重建的高度和宽度,但植入物暴露率(21%)仍高于自体骨Onlay组(5%)。结论3D-PITM+GBR技术可代替块状自体骨移植用于重建复杂牙槽骨缺损,获得理想的骨增量效果和稳定的骨轮廓,但钛网暴露仍是其应用的常见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个性化钛网 引导骨再生 块状自体骨移植 牙槽骨缺损
下载PDF
新型帐篷钉技术在牙槽骨重度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
8
作者 王默涵 胡颖涵 +1 位作者 吴靖 邹多宏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59-466,共8页
充足的骨量是保证种植体植入和维持长期稳定的关键因素,因而对牙槽骨重度骨缺损的修复重建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的不断发展,各种GBR术式应用于临床,以解决牙槽骨修复与再生问题。作者基于... 充足的骨量是保证种植体植入和维持长期稳定的关键因素,因而对牙槽骨重度骨缺损的修复重建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的不断发展,各种GBR术式应用于临床,以解决牙槽骨修复与再生问题。作者基于“以稳定性为核心”的牙槽骨修复与再生理念,研发了帐篷钉系列产品,取得了口腔类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并完成了新型帐篷钉技术的构建。该技术能够在不使用自体骨的情况下实现牙槽骨重度缺损的修复与重建,为牙槽骨重度缺损的功能和美学修复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新型帐篷钉技术已在临床上获得了成功验证,并且由于其具有“三低”(技术敏感性低、失败率低及成本低)和“三易”(易操作、易推广及易普及)的特点,使该技术备受口腔医师和患者的青睐。为了进一步提升广大临床医生对新型帐篷钉技术的认识,本文就帐篷钉系列医疗产品的创新性及新型帐篷钉技术的优势作详细介绍,并通过临床病例进行展示,以期该项技术能够在临床上得到规范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重度缺损 以稳定为核心 新型帐篷钉医疗产品 新型帐篷钉技术 修复重建
下载PDF
丝素蛋白/生物活性玻璃复合纤维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9
作者 王璐 徐婕 +2 位作者 夏一菁 张新松 赵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457-3463,共7页
背景:在构建具有生物功能的引导骨再生膜时,单一材料因功能不足而无法满足临床上的需要,因此将多种材料复合已成为目前组织修复工程的一种趋势。目的: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丝素蛋白/生物活性玻璃复合纤维膜,表征其理化性能和体外生物相... 背景:在构建具有生物功能的引导骨再生膜时,单一材料因功能不足而无法满足临床上的需要,因此将多种材料复合已成为目前组织修复工程的一种趋势。目的: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丝素蛋白/生物活性玻璃复合纤维膜,表征其理化性能和体外生物相容性。方法:将0.8 g丝素蛋白溶解于10 mL六氟异丙醇中制备静电纺丝溶液,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丝素蛋白纳米纤维膜(记为SF纤维膜);将0.1,0.3,0.5,0.8 g的生物活性玻璃分别加入静电纺丝溶液中,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丝素蛋白/生物活性玻璃复合纤维膜(依次记为SF/1BG、SF/3BG、SF/5BG、SF/8BG纤维膜)。表征5组纤维膜的理化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结果与结论:①扫描电镜下可见5组纤维表面光滑、连续且均匀,无串珠样结构,丝纤维之间无明显粘连,均表现出随机排布的无序多孔结构,添加生物活性玻璃后纤维膜的纤维直径减小。傅里叶红外光谱与X射线衍射检测显示,纤维膜中丝素蛋白与生物活性玻璃的化学结构稳定。SF、SF/1BG、SF/3BG、SF/5BG、SF/8BG纤维膜表面的水接触角分别为105.02°,72.58°,78.13°,79.35°,72.50°。②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5组纤维膜上,CCK-8检测显示相较于SF、SF/8BG纤维膜,SF/1BG、SF/3BG、SF/5BG纤维膜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活/死细胞染色显示5组纤维膜表面的细胞活力较好,其中SF/5BG纤维膜表面的细胞数量更多、分布更均匀;罗丹明-鬼笔环肽染色与扫描电镜观察显示相较于SF纤维膜,SF/5BG纤维膜更有利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5组纤维膜上进行成骨诱导分化,SF/3BG、SF/5BG组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其他3组(P<0.05,P<0.01,P<0.001);茜素红染色显示,添加生物活性玻璃后纤维膜的钙结节形成增加,并且以SF/5BG组钙结节形成最多。③结果表明,丝素蛋白/生物活性玻璃复合纤维膜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引导骨再生 生物活性玻璃 丝素蛋白 牙槽骨缺损 修复再生
下载PDF
CGF联合生物骨修复材料修复牙槽缺损对成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分析
10
作者 吕舒颖 焦雪峰 +2 位作者 陈金玲 肖高天 阮召伟 《解剖学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322-329,共8页
目的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联合生物骨修复材料Bio-Oss骨粉修复牙槽缺损对成骨的影响及CT评价。方法 选用8~12月龄的Beagle犬8只(雌雄不限)作为研究对象,每只犬上颌左右对称以人工造裂的方式建立牙槽嵴裂动物模型,分别随机给予动物模... 目的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联合生物骨修复材料Bio-Oss骨粉修复牙槽缺损对成骨的影响及CT评价。方法 选用8~12月龄的Beagle犬8只(雌雄不限)作为研究对象,每只犬上颌左右对称以人工造裂的方式建立牙槽嵴裂动物模型,分别随机给予动物模型左右侧植入自体骨髂骨松质修复(对照组)、CGF+Bio-Oss混合物修复(实验组),适当加压,充分填匀,保证黏膜瓣无张力的情况下严密缝合。分别于3、6个月通过CT测量计算各组骨吸收率。分别在手术后第3个月处死3只、第6个月处死5只犬,截取犬中切牙远中至尖牙近中侧之间的骨质,进行Micro CT拍摄,测量成骨质量[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分离度(Tb.Sp)]。按病理学标准制作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并拍照记录。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成骨标记基因、成骨细胞分化基因及成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术后6个月骨吸收率均大于术后3个月[实验组(18.95±2.27)%比(11.26±1.52)%,对照组(21.99±3.01)%比(15.91±2.36)%](t=5.135、t=2.963,均P<0.05);实验组术后3个月骨吸收率均小于对照组(t=2.869,P<0.05);两组术后6个月骨吸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03,P>0.05)。实验组、对照组术后6个月BV/TV均大于术后3个月(实验组0.46±0.05比0.39±0.05,对照组0.40±0.04比0.34±0.04),Tb.Sp均小于术后3个月(实验组0.14±0.02比0.18±0.02,对照组0.17±0.02比0.21±0.03)(分别t=2.215、t=2.304、t=2.311、t=2.237,P<0.05);实验组术后3个月BV/TV大于对照组,Tb.Sp小于对照组(分别t=2.209、t=2.372,P<0.05);术后6个月两组BV/TV、Tb.S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t=2.095、t=2.353,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Tb.T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t=2.043、t=2.039,P>0.05)。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骨组织样本均展现出明显的成熟骨皮质层,这一层紧密地包裹着内部的骨小梁,这些骨小梁以一种杂乱无章方式排列,并被一种富含血液成分的脂肪组织所间隔,这种组织富含红细胞、白细胞等血细胞,并呈现出类似蜂巢的结构;高倍镜下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到骨细胞均匀地分布在骨质中,在这些活跃的骨细胞之间,还散布着处于非功能状态的破骨细胞。此外,骨小梁的周围附着有数量相对较少的成骨细胞,这些成骨细胞紧密地贴附在骨小梁表面,而骨小梁之间的空间则由前面提到的富含血细胞的脂肪组织所填充,在这些脂肪组织的交界处,可以观察到血管样的结构,这暗示着骨组织中的血液供应是充足的。术后3个月、6个月,研究组OC、OPG、 Runx2基因表达高于对照组(分别t=2.526、t=3.046、t=3.660、t=3.941、t=2.933、t=3.145,P<0.05);术后3个月、6个月,研究组PCNA、ki67基因表达高于对照组,BAX基因表达低于对照组(分别t=8.245、t=8.481、t=10.492、t=8.515、t=5.643、t=6.903,P<0.05)。结论 CGF联合生物骨修复材料Bio-Oss骨粉修复牙槽缺损可获得比自体骨移植更好的效果,不仅能有效降低术后骨吸收率,还能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和骨形成,减少成骨细胞异常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缺损 浓缩生长因子 BIO-OSS骨粉 修复
原文传递
自体骨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修复牙槽骨重度缺损
11
作者 刘子略 王智 +2 位作者 宋文尚 李苏娜 蔡世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044-2051,共8页
背景:有研究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自体骨联合应用于牙周骨缺损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二者联合治疗牙槽骨重度缺损的研究目前较为匮乏。目的:观察自体骨移植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修复牙槽骨重度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4月至2023年... 背景:有研究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自体骨联合应用于牙周骨缺损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二者联合治疗牙槽骨重度缺损的研究目前较为匮乏。目的:观察自体骨移植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修复牙槽骨重度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4月至2023年2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牙槽骨重度缺损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1)与观察组(n=51),两组患者均进行引导性组织再生手术,对照组术中采用自体骨填充骨缺损,观察组术中采用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自体骨填充骨缺损。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牙齿松动度、牙周微生态环境(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出血指数)、牙槽骨高度及密度、龈沟液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质金属蛋白酶3)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结论:术后6个月,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6个月的牙齿松动度及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出血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6个月的牙槽骨高度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3,6个月的龈沟液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3,6个月的龈沟液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质金属蛋白酶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果提示:在引导性组织再生手术中,采用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自体骨联合填充可改善牙槽骨重度缺损患者的牙周微生态环境、减轻牙龈组织炎症、促进牙槽骨组织再生与修复、降低牙齿松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缺损 自体骨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引导骨组织再生 骨移植材料
下载PDF
PF-127水凝胶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来源miR-132诱导成骨分化修复牙槽骨缺损
12
作者 邱静怡 袁京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731-737,共7页
目的:探究PF-127水凝胶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来源miR-132诱导成骨分化对牙槽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并转染anti-miR-132、anti-miR-NC质粒。制备BMSCs来源外泌体(bone... 目的:探究PF-127水凝胶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来源miR-132诱导成骨分化对牙槽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并转染anti-miR-132、anti-miR-NC质粒。制备BMSCs来源外泌体(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exosomes,BMSCs-exo),蛋白质印迹法鉴定表达标志物。制备PF-127水凝胶和BMSCs-Exo复合物,PKH67标记法检测BMSCs的摄取;茜素红染色检测BMSCs的成骨能力;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细胞中miR-132表达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钙素(osteocalcin,OCN)、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mRNA表达。建立牙槽骨缺损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PF-127水凝胶组、PF-127水凝胶+BMSCs-exo-anti-miR-NC组和PF-127水凝胶+BMSCs-exo-anti-miR-132组。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评估牙槽骨缺损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牙槽骨组织中ALP、OCN、Runx2蛋白表达。结果:anti-miR-132组BMSCs中miR-132表达明显低于anti-miR-NC组(P<0.05),提示anti-miR-132成功转染至BMSCs中。BMSCs-exo-anti-miR-NC组和BMSCs-exo-anti-miR-132组中外泌体标志物CD9和CD63显著表达。和BMSCs-exo-anti-miR-NC组相比,BMSCs-exo-anti-miR-132组中miR-132表达明显降低(P<0.05)。和PF127水凝胶组相比,BMSC-exo-anti-miR-NC组、PF127水凝胶+BMSC-exo-anti-miR-NC组、PF127水凝胶+BMSC-exo-anti-miR-132组中miR-132表达均明显降低,茜素红染色相对活性、细胞中Runx2、ALP和OCN 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且PF127水凝胶+BMSC-exo-anti-miR-132组变化最显著(P<0.05)。和Control组相比,PF-127水凝胶+BMSCs-exo-anti-miR-NC组和PF-127水凝胶+BMSCs-exo-anti-miR-132组BV/TV比值、BMD、Tb.N和Tb.Th及细胞中Runx2、ALP、OCN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Tb.Sp明显降低(P<0.05),且PF-127水凝胶+BMSCs-exo-anti-miR-132组变化最显著。结论:PF-127水凝胶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来源干扰miR-132表达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从而促进牙槽骨缺损大鼠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缺损 PF-127水凝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miR-132 成骨分化
下载PDF
小肠黏膜下层可吸收生物膜在牙槽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13
作者 张民珍 邝惠芳 +1 位作者 杨黎艳 罗文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79-284,共6页
目的:探讨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可吸收生物膜在牙槽骨缺损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接受引导骨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的102例牙槽骨缺损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生成器分... 目的:探讨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可吸收生物膜在牙槽骨缺损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接受引导骨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的102例牙槽骨缺损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生成器分为Bio-Gide组(51例,采用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和SIS组(51例,采用SIS可吸收生物膜)。比较2组围术期相关指标、血钙、血磷、生物相容性、牙周附着丧失(periodontal attachment loss,PAL)长度、牙髓敏感度、牙松动度、牙槽骨骨量及不良事件。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第5天VAS评分,术前、术后1 d、术后12 d血钙、血磷水平,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PAL长度,术后3、6、12个月牙髓敏感度及牙松动度1级、2级百分率,术后12个月骨宽度增加量、骨高度增加量,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io-Gide组相比,SIS组创口愈合时间、生物膜吸收时间显著缩短(P<0.05),术后12 d排异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SIS可吸收生物膜、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在牙槽骨缺损修复GBR中的效果及安全性相当,但前者生物相容性更佳,后者可提供更长时间的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缺损修复 小肠黏膜下层可吸收生物膜 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 引导骨再生术
原文传递
OPG过表达的ADSC对大鼠牙槽后槽骨缺损的修复作用
14
作者 尹鹏 季于琪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17-21,25,共6页
目的:探究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过表达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ADSC)对大鼠牙槽后槽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选择SD雄性大鼠38只,其中6只用于获得ADSC及ADSCOPG过表达转染,鉴定转染情况并观察不同ADSC... 目的:探究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过表达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ADSC)对大鼠牙槽后槽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选择SD雄性大鼠38只,其中6只用于获得ADSC及ADSCOPG过表达转染,鉴定转染情况并观察不同ADSC的形态、成骨分化、成脂分化及增殖能力;其中8只作为对照组,另外24只建立牙槽后槽骨缺损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正常ADSC组和OPG过表达的ADSC组。6周后,Micro-CT扫描观察骨缺损愈合情况;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骨缺损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分析组织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钙素(Osteocalcin,OCN)的表达;Westernblot分析组织中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factor-κB ligand,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RANK)通路蛋白表达。结果:携带空载体与OPG过表达慢病毒的转染效率分别为75.23%和79.08%;两种ADSC均为长梭形;OPG过表达ADSC中的OPG蛋白表达水平、增殖能力、成骨能力明显高于正常ADSC,成脂能力明显低于正常ADSC(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牙槽后槽骨缺损体积、RANKL、RAN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Lane-Sandhu组织学评分、ALP、OCN阳性表达率、OPG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正常ADSC组获得与上述相反的结果;OPG过表达的ADSC组上述指标的变化幅度较正常ADSC组更显著。结论:OPG过表达的ADSC能够促进大鼠牙槽后槽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骨保护素 牙槽后槽骨缺损 大鼠 成脂分化能力 成骨分化能力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调控NLRP3炎性小体对糖尿病大鼠牙槽骨缺损的机制研究
15
作者 李萍 赵波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4年第2期116-124,共9页
目的 探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通过调控NLRP3炎性小体信号通路影响糖尿病大鼠牙槽骨缺损愈合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50只SD大鼠纳入研究,随机选取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其余大鼠构建糖尿病+双侧上颌牙槽骨缺损模型,设置模型组、骨髓... 目的 探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通过调控NLRP3炎性小体信号通路影响糖尿病大鼠牙槽骨缺损愈合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50只SD大鼠纳入研究,随机选取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其余大鼠构建糖尿病+双侧上颌牙槽骨缺损模型,设置模型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组(BMMSC-Exos组)、MCC950组(NLRP3抑制剂)、BMMSC-Exos+MCC950组,其中BMMSC-Exos组、MCC950组、BMMSC-Exos+MCC950组SD大鼠分别尾静脉注射BMMSC-Exos及MCC950试剂,模型组注射等量盐水。模型构建28d后取大鼠上颌骨组织。TEM检测BMMSC-Exos形态,Westernblot检测BMMSC-Exos标志性蛋白CD9、CD63、CD81表达。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HE染色分析各组大鼠牙槽骨炎性浸润及Lance-Sandhu评分;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牙槽骨组织内NLRP3炎性小体信号通路关键蛋白(NLRP3、caspase-1、IL-1β)、骨代谢关键蛋白(OPG、ALP、Collal)表达。结果 BMMSC-Exos直径大小在100 nm左右,呈双凹圆盘状态,膜结构完整;与纯BMMSCs相比,BMMSC-Exos标志物蛋白CD9、CD63、CD81的含量表达明显提升(P <0.05)。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成功,BMMSC-Exos干预、NLRP3抑制剂(MCC950)下调大鼠血糖水平(P <0.05);两者联合可以进一步下调大鼠血糖水平(P <0.05);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牙槽骨缺损模型建立可以下调骨再生Lane-Sandhu评分、OPG、ALP、Collal的表达(P <0.05),上调NLRP3、caspase-1、IL-1β表达(P <0.05);BMMSC-Exos干预可以再次上调Lane-Sandhu评分及OPG、ALP、Collal蛋白表达(P<0.05),下调NLRP3、caspase-1、IL-1β的表达(P <0.05)。与模型组相比,BMMSC-Exos及MCC950干预后大鼠骨再生Lane-Sandhu评分、骨代谢关键蛋白(OPG、ALP、Collal)的表达提升(P<0.05);两者联合可进一步上调大鼠骨再生Lane-Sandhu评分及骨代谢关键蛋白表达(P <0.05)。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性来改善糖尿病牙槽骨缺损大鼠骨代谢,降低炎症反应,促进骨缺损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糖尿病 牙槽骨缺损 NLRP3炎症小体 愈合
下载PDF
预成型钛网联合胶原膜及PRF在前牙牙槽嵴严重骨缺损种植中的应用
16
作者 吕晔 李泓运 陈青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26-129,共4页
目的:分析预成型钛网联合胶原膜及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在前牙牙槽嵴严重骨缺损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西院区收治的202例前牙牙槽嵴严重骨缺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分析预成型钛网联合胶原膜及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在前牙牙槽嵴严重骨缺损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西院区收治的202例前牙牙槽嵴严重骨缺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01例,采用预成型钛网联合胶原膜治疗;观察组101例,采用预成型钛网联合胶原膜及PRF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牙槽骨形态变化、牙周指标、美学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6个月、12个月,观察组牙槽骨量体积增加值、高度增加值及宽度增加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种植修复后6个月,两组种植体周围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及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红色美学指数(Pink ethetic score,PES)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个月,两组P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成型钛网联合胶原膜及PRF在前牙牙槽嵴严重骨缺损种植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能促进牙槽骨形成,提供稳定的种植体环境,提高美学效果,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牙槽嵴 严重骨缺损 预成型钛网 胶原膜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下载PDF
安氏Ⅱ类2分类合并短根异常症上颌中切牙牙槽骨形态测量
17
作者 黄敏 赵磊 +2 位作者 何丽明 季红梅 周翠玲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796-1801,共6页
目的:评估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合并短根异常症(SRA)患者的上颌中切牙牙槽骨三维形态学特征,对其正畸治疗和风险防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就诊的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SRA患者)与对照组(正... 目的:评估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合并短根异常症(SRA)患者的上颌中切牙牙槽骨三维形态学特征,对其正畸治疗和风险防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就诊的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SRA患者)与对照组(正常牙根患者)各56例。拍摄锥形束CT(CBCT)后测量两组患者左右两侧上颌中切牙牙槽骨厚度和高度、骨开窗和骨开裂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唇侧牙槽骨厚度在根中平面、根尖平面均小于对照组;牙槽骨总厚度在根尖平面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唇侧牙槽骨高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唇侧牙槽骨厚度在根尖平面<1 mm占比高于对照组,在根中和根尖平面>2 mm占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开窗和骨开裂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安氏Ⅱ类2分类SRA患者的正畸治疗,应结合其上颌中切牙牙槽骨菲薄、附着高度小、骨缺损发生率高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牙移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2分类 短根异常症 上颌中切牙 牙槽骨形态 骨缺损
下载PDF
牙槽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复合PCL/HA支架具有良好早期成骨效果:基于动物模型研究
18
作者 刘亚男 胡磊 +2 位作者 霍文艳 王立凯 王海锋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563-568,共6页
目的评估牙槽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复合PCL/HA支架的骨缺损再生修复效果。方法培养牙槽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l-BMSCs)膜片和长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Lon-BMSCs)膜片,熔融沉积成型技术制作PCL/HA支架。取新西兰大白兔共9只,建立双侧下颌... 目的评估牙槽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复合PCL/HA支架的骨缺损再生修复效果。方法培养牙槽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l-BMSCs)膜片和长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Lon-BMSCs)膜片,熔融沉积成型技术制作PCL/HA支架。取新西兰大白兔共9只,建立双侧下颌骨缺损模型,按植入材料将其分为PCL/HA支架组(A组)、Lon-BMSCs膜片复合PCL/HA支架组(B组)、Al-BMSCs膜片复合PCL/HA支架组(C组),3组共得到18个样本,6个/组。术后4周处死动物,取下颌骨组织,行大体观察、锥形束CT分析、HE染色和Masson染色,对各组成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锥形束CT结果显示C组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数量均高于A组和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和Masson染色显示C组成骨最为活跃,有较多的新生骨和血管形成。结论牙槽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复合PCL/HA支架具有良好的早期成骨效果,为颌面部骨缺损再生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膜片 支架材料 骨缺损
下载PDF
血浆基质在牙槽嵴保存术中的应用
19
作者 张玉峰 张晓欣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3期161-168,共8页
拔牙后,牙槽嵴软硬组织会发生明显吸收,牙槽嵴保存术目标在于尽量维持牙槽嵴软硬组织体积与形态,为种植体的植入提供适当条件。目前牙槽嵴保存术拔牙窝的多种分类方式存在难以直接指导移植材料的选择和临床操作、颗粒状骨替代材料空间... 拔牙后,牙槽嵴软硬组织会发生明显吸收,牙槽嵴保存术目标在于尽量维持牙槽嵴软硬组织体积与形态,为种植体的植入提供适当条件。目前牙槽嵴保存术拔牙窝的多种分类方式存在难以直接指导移植材料的选择和临床操作、颗粒状骨替代材料空间维持能力不足导致成骨效果不佳等问题。血浆基质是一种自体血液提取物,能有效提高组织再生效果。本文阐述了拔牙后软硬组织丧失的特点及血浆基质在牙槽嵴保存术中的主要应用形式(液态血浆基质、固态血浆基质膜/塞、血浆基质骨块),对需要进行牙槽嵴保存术的牙槽窝进行了新的分类,并就应用血浆基质行牙槽嵴保存术的临床操作方法进行推荐:第一类为拔牙窝不存在骨组织缺损,伴或不伴软组织缺损;第二类为拔牙窝存在骨组织缺损,双侧骨壁缺损均小于50%,伴或不伴软组织缺损;第三类为拔牙窝存在骨组织缺损,双侧骨壁至少有一侧缺损大于50%,伴或不伴软组织缺损。在第一类拔牙窝中可填入固态血浆基质膜或组织塞,再次注射液态血浆基质,双层固态血浆基质膜封闭拔牙窝;在第二类拔牙窝中可填入血浆基质骨块,注射液态血浆基质二次固化后,使用可吸收胶原膜及双层固态血浆基质膜关闭拔牙窝;在第三类拔牙窝中利用帐篷钉维持高度,再植入血浆基质骨块,注射液态血浆基质二次固化后,使用可吸收胶原膜及双层固态血浆基质膜关闭拔牙窝。本文旨在为口腔临床医师全面了解血浆基质、简化牙槽嵴保存术临床决策及操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治疗 硬组织缺损 软组织缺损 拔牙窝分类 牙槽嵴保存 血浆基质 液态血浆基质 固态血浆基质膜 血浆基质骨块 临床决策
下载PDF
上颌前牙区牙槽骨缺损形态与种植修复术后植骨吸收率的相关性及影响移植骨吸收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培 苏小营 后岷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0,共5页
目的探究上颌前牙区牙槽骨缺损形态与种植修复术后植骨吸收率的相关性,分析影响移植骨吸收的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月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接诊的51例牙列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整理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受试者分别于植... 目的探究上颌前牙区牙槽骨缺损形态与种植修复术后植骨吸收率的相关性,分析影响移植骨吸收的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月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接诊的51例牙列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整理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受试者分别于植骨前、植骨后即刻和植骨6个月后行全口腔锥形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根据术前扫描结果将患者分为垂直型骨缺损组和水平型骨缺损组,并根据术后CBCT结果测定植骨吸收率。记录患者骨吸收率并根据骨吸收率水平将其分为高骨吸收率组和低骨吸收率组,采用Spearman法分析上颌前牙区牙槽骨缺损形态分类与移植骨吸收率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上颌前牙区牙槽骨缺损患者移植骨吸收的因素。结果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水平型骨缺损间距与种植修复术后植骨吸收率无相关性(rs=0.241,P=0.826);垂直型骨缺损间距与种植修复术后植骨吸收率呈负相关(rs=-0.503,P=0.0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3.766(95%CI:1.192,11.897)]、异体骨移植[OR=3.725(95%CI:1.179,11.767)]、牙槽嵴倒凹深度>1.0~2.0 mm[OR=5.830(95%CI:1.845,18.417)]、垂直型缺损间距偏大[OR=5.023(95%CI:1.717,14.695)]是影响上颌前牙区牙槽骨缺损患者移植骨吸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垂直型骨缺损间距与种植修复术后植骨吸收率呈负相关,年龄>60岁、异体骨移植、牙槽嵴倒凹深度>1.0~2.0 mm、垂直型缺损间距偏大是影响上颌前牙区牙槽骨缺损患者移植骨吸收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缺损 前牙区 骨吸收率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