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2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ungry Ghost Festival, An Ancestor Worship Day
1
作者 DANG XIAOFEI 《China Today》 2019年第8期68-69,共2页
THE fifteenth day of the seventh month of the lunar calendar (August 15 this year) is the Hungry Ghost Festival or Zhong Yuan Festival. It has been a day for ancestor worship, mourning for the dead, and burning paper ... THE fifteenth day of the seventh month of the lunar calendar (August 15 this year) is the Hungry Ghost Festival or Zhong Yuan Festival. It has been a day for ancestor worship, mourning for the dead, and burning paper money to honor the deceased. The Hungry Ghost Festival and New Year’s Eve, Qingming Festival, and Chongyang Festival (which will be introduced in detail later in this magazine) are the traditional festivals in which Chinese people pay tribute to their ancestors, each having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s an ancient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 it has a history of thousands of y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ngry GHOST FESTIVAL AN ancestor WORSHIP DAY
下载PDF
Qingming Festival:A Memorial Day for Ancestors
2
作者 DANG XIAOFEI 《China Today》 2019年第4期72-73,共2页
QINGMING Festival is a traditional day in China which has a history of over 2,500 years. It is a day on which the final resting places of one’s family ancestors are swept clean and sacrifices are offered for the soul... QINGMING Festival is a traditional day in China which has a history of over 2,500 years. It is a day on which the final resting places of one’s family ancestors are swept clean and sacrifices are offered for the souls of the departed. As people always go out on excursions on this day, it is also called the Spring Outing Day. Qingming Festival falls around April 5 on the Gregorian calendar, about a fortnight after the Spring Equino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GMING FESTIVAL ancestorS SPRING Outing DAY
下载PDF
The Ge's Ancestor Memorial Ceremony
3
《China Today》 1998年第11期50-50,共1页
THEGe,a50,000-strongbranchoftheMiaoethnicgroup,liveinthesouthwesternpartofGuizhouProvince.Theancestormemori... THEGe,a50,000-strongbranchoftheMiaoethnicgroup,liveinthesouthwesternpartofGuizhouProvince.Theancestormemorialceremonyisamaj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MEMORIAL ancestor CEREMONY
下载PDF
Finding the Valu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in Room of Ancestors
4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2002年第1期27-29,共3页
关键词 Finding the Valu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in Room of ancestors
下载PDF
从北魏胡人墓志录文的华夏祖源叙述看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5
作者 彭丰文 徐艺萌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4-151,共8页
北魏时期,大量胡人通过“假借”华夏祖源的墓志书写方式,将家族历史融入华夏民族范畴,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汉化鲜明的祖源叙述文本。通过分析这类文本,可知北魏胡人普遍秉持华夷共祖观念,主动认同华夏祖源和华夏文化。这是秦汉... 北魏时期,大量胡人通过“假借”华夏祖源的墓志书写方式,将家族历史融入华夏民族范畴,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汉化鲜明的祖源叙述文本。通过分析这类文本,可知北魏胡人普遍秉持华夷共祖观念,主动认同华夏祖源和华夏文化。这是秦汉魏晋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古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鲜活体现。同时,胡人对华夏祖源的认同有一个由浅入深、逐步发展、漫长复杂的过程。华夷共祖观念进一步推动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隋唐时期“大一统”繁荣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心理基础,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历史文化根基,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统一性,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上具有突出的典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华夏先祖 墓志 民族认同
下载PDF
神圣与世俗:凉山彝族祖先崇拜与家支社会
6
作者 王敏 杨杨 《怀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8-46,共9页
凉山彝族祖先崇拜诞生于人类社会文明形态初现时期,祖先崇拜中的矛盾情感,使彝人世俗化的信仰动机过渡至神圣崇拜行动层面。彝族祖先崇拜并非泛祖先崇拜,具有我向性的特点,信仰者和信仰对象范围由世俗社会的家支规模决定。彝族祖先崇拜... 凉山彝族祖先崇拜诞生于人类社会文明形态初现时期,祖先崇拜中的矛盾情感,使彝人世俗化的信仰动机过渡至神圣崇拜行动层面。彝族祖先崇拜并非泛祖先崇拜,具有我向性的特点,信仰者和信仰对象范围由世俗社会的家支规模决定。彝族祖先崇拜是彝族家支制度在神圣信仰世界的投射,反映了信仰本身所依存的社会结构的特点,凉山彝族祖先崇拜和家支社会的交融,论证了涂尔干的经典命题“宗教起源于社会”。凉山彝族的祖先崇拜和家支制度同中国自古即有的崇祖重宗思想一脉相承,具有中华文化共同性的特征,在现代化进程中,传承其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族 祖先崇拜 家支制度
下载PDF
彝族创世神话中的华夏认同
7
作者 肖坤冰 吉祥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121,141,共8页
中国各少数民族的英雄史诗、创世神话等不仅表达了各民族的世界观、宇宙观,也从“华夏边缘”反映出本民族与汉族及其他周边民族的交往、交流和交融的历史。在我国西南民族地区流传的口头传统中,有大量以“同源共祖”为主题的英雄史诗、... 中国各少数民族的英雄史诗、创世神话等不仅表达了各民族的世界观、宇宙观,也从“华夏边缘”反映出本民族与汉族及其他周边民族的交往、交流和交融的历史。在我国西南民族地区流传的口头传统中,有大量以“同源共祖”为主题的英雄史诗、创世神话、建寨传说和叙事长诗等。这些口头传统是在少数民族内部自发形成的、超越血缘和地域的共同体认同。在西南横断山区,汉、藏、羌、彝等民族和睦相处,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互动十分活跃。因此,在彝族的创世神话中,既包含着彝族先民的本民族记忆,也包含着彝族与周边藏、羌、汉等民族交往的历史记忆。同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彝族通过对神话的“复述”和重新“叙事”,不断调整和重塑与其他周边民族的关系,这使古老的神话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彝族创世神话中所体现出的朴素的华夏认同观念将有助于进一步凝聚与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创世神话 同源共祖 华夏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差异性与共同性:藏彝走廊南部“弟兄祖先”传说范式的探讨
8
作者 石硕 阎翠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32,共11页
以广泛流传于藏彝走廊南部民族中的“弟兄祖先”传说不同版本之突出情节变量——婚姻为视角,可将其分为一次天女婚型、一次兄妹婚型和多次两种婚交替型。再按照传说在藏彝走廊南部从西北至东南的流传路径,传说的不同范式就大致呈现出西... 以广泛流传于藏彝走廊南部民族中的“弟兄祖先”传说不同版本之突出情节变量——婚姻为视角,可将其分为一次天女婚型、一次兄妹婚型和多次两种婚交替型。再按照传说在藏彝走廊南部从西北至东南的流传路径,传说的不同范式就大致呈现出西北、东南相反序列对称的地域性规律变化。通过比较四个典型的多次两种婚交替型版本,发现不管天女婚还是兄妹婚都以人或物在上下、高低空间的重复流动,尝试把两种对立的事物结合起来。所以,传说不同范式的地域性变化就是通过对人群间差异性与共同性的生产、维持和转换,解决社会性别、血缘、空间等二元结构的矛盾。基于传说版本中人群间共同性与差异性的演变关系,可为研究中国民族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提供一个可供进一步分析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关系 藏彝走廊 “弟兄祖先”传说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首次建构炎黄共同体理论研究
9
作者 武沐 姚金燕 王盼盼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2,共7页
北魏主导的炎黄共同体理论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主导建构的共同体理论。它将鲜卑、羌、氐等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全部纳入到炎黄后代的范畴,提出了以鲜卑为主的“华夷共祖”理论,认为共祖于炎黄的“夷”也有权利追求和实践大一统,... 北魏主导的炎黄共同体理论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主导建构的共同体理论。它将鲜卑、羌、氐等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全部纳入到炎黄后代的范畴,提出了以鲜卑为主的“华夷共祖”理论,认为共祖于炎黄的“夷”也有权利追求和实践大一统,并建立了多民族的中国观和王朝观。这展现了少数民族加入中华大家庭的主观愿望,打通了少数民族追求和实践大一统的通道,为古代大一统思想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 魏晋南北朝 “华夷共祖” 炎黄共同体理论 大一统
下载PDF
以宗统族——明代岭南地区宗子主祭的礼制实践
10
作者 任建敏 《古代文明(中英文)》 CSSCI 2024年第1期136-147,160,共13页
宗子主祭作为宗法制的重要原则,为宋明理学家所重视与强调。明代是岭南地区宗族发展的重要时期,部分士大夫尝试运用宗子主祭原则来推动宗族建设,实现以宗统族的理想。以嘉靖初年“大礼议”为界,此前的宗子主祭实践只有何真、湛若水寥寥... 宗子主祭作为宗法制的重要原则,为宋明理学家所重视与强调。明代是岭南地区宗族发展的重要时期,部分士大夫尝试运用宗子主祭原则来推动宗族建设,实现以宗统族的理想。以嘉靖初年“大礼议”为界,此前的宗子主祭实践只有何真、湛若水寥寥两例。此后,霍韬、湛若水、黄佐、冼桂奇等相继倡导并践行宗子主祭原则,但在运作过程中很快出现了坚持宗子主祭原则所带来的困境,因此都陆续于万历以后不再坚持这一原则。明代岭南地区宗子主祭的礼制实践,主要依靠强势的族内高官显宦通过其政治与经济实力来推动,一旦相关推动者本人故去,这一原则就很快被后代所抛弃。在这一过程中,理学家所坚持的大宗小宗祭祀原则,逐渐被“始祖—房支”祭祀原则所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岭南 宗子主祭 礼制文化
下载PDF
西双版纳湖南移民的流动与区域社会协同发展研究
11
作者 王欣 朱泳霖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60-67,共8页
“新流动性范式”下的移民研究关注移民流动过程中往返于输出地和移居地之间的动态现象和实践经验,以及在此过程中拓展出的多重社会关系,特别聚焦于群体与个人的情感体验、文化认同与责任观念。20世纪50—60年代因支援边疆建设而迁移至... “新流动性范式”下的移民研究关注移民流动过程中往返于输出地和移居地之间的动态现象和实践经验,以及在此过程中拓展出的多重社会关系,特别聚焦于群体与个人的情感体验、文化认同与责任观念。20世纪50—60年代因支援边疆建设而迁移至云南西双版纳的湖南移民,以及21世纪以来受经济驱动而自发流入西双版纳的湖南新移民,在教育、社会组织与祭祖文化等方面以一种流动性的方式,选择性地往返于云南与湖南老家之间。这些流动性实践及其所产生的更大范围内的社会网络连接与文化互动,是移民对于输出地和输入地“同时参与”的时空拓展结果,对边疆与内地的区域社会协同发展产生了重要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流动性范式 教育实践 湖南商会 回乡祭祖 湖南移民
下载PDF
兴隆洼文化头盖骨牌饰研究
12
作者 徐昭峰 逄馥璐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4,共14页
头盖骨牌饰在兴隆洼文化中出土数量较少,但其往往出土于墓主人贴身的位置,以及所用材质的特殊性,表明头盖骨牌饰与祖先崇拜有着密切关系,是原始宗教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器物之一。三件头盖骨牌饰分别代表了人面饰、臂饰、祭祀法器三个系统... 头盖骨牌饰在兴隆洼文化中出土数量较少,但其往往出土于墓主人贴身的位置,以及所用材质的特殊性,表明头盖骨牌饰与祖先崇拜有着密切关系,是原始宗教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器物之一。三件头盖骨牌饰分别代表了人面饰、臂饰、祭祀法器三个系统。祭祀法器随着红山文化的消亡,也渐渐失去其原本的作用而消失。人面饰和臂饰则在文化交流中进入中原地区,并发展为青铜人面像和青铜兽面牌饰。青铜人面像在商周时期进一步影响到四川、陕西等地,使当地出现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人面像;在汉代其作为百戏中的面具和仪式面舆继续流传,并衍生出了丧葬面具这一功能,而这一功能在辽代墓葬中亦有发现。臂饰与人面饰的发展脉络基本一致,商周时期其功能也一直被保留,被用于作为彰显身份地位的礼仪性用具且与宗教祭祀活动有着一定关系;秦汉时期,臂饰发展为臂鞲,更注重实用功能,并得到广泛流传;但是其最初的作用并未消失,至辽代仍可见用于彰显身份地位的礼仪性臂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盖骨牌饰 祖先崇拜 青铜人面像 青铜兽面牌饰 臂鞲
下载PDF
晋南后稷文化建构研究
13
作者 高忠严 高若玉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6-64,共9页
晋南后稷文化遗存丰富,在历史延续中通过口头叙事、地方风物、庙宇、庙会与地方社会产生深远的联系,后稷因此成为兼具农神、祖先神双重神格的形象。从历史发展看,官方与民间社会对后稷形象的建构都偏重后稷的“自然属性”,即农业神的符... 晋南后稷文化遗存丰富,在历史延续中通过口头叙事、地方风物、庙宇、庙会与地方社会产生深远的联系,后稷因此成为兼具农神、祖先神双重神格的形象。从历史发展看,官方与民间社会对后稷形象的建构都偏重后稷的“自然属性”,即农业神的符号特征。后稷文化的建构,是对民众形成的社会知识、身份认同和集体记忆的反映,同时也揭示了我国农耕文化最深刻最真实以及最独特的部分。深入探讨晋南后稷文化的建构,对于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稷文化 祖先神 农神 晋南
下载PDF
家蚕驯化起源研究概述
14
作者 刘彦群 代方银 《蚕学通讯》 2024年第3期24-30,共7页
家蚕(Bombyx mori)的驯化是农业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由之形成的养蚕业对中华文明和世界农业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于家蚕的驯化起源,除了远古的神话传说外,研究人员从历史学、考古学和生物学角度进行了溯源,尤其是近20年获得了大量... 家蚕(Bombyx mori)的驯化是农业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由之形成的养蚕业对中华文明和世界农业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于家蚕的驯化起源,除了远古的神话传说外,研究人员从历史学、考古学和生物学角度进行了溯源,尤其是近20年获得了大量的分子生物学证据。本文对家蚕驯化起源的2个核心科学问题——野生祖先来源和起源地(驯化事件发生地)的相关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证据表明,家蚕的野生祖先是中国野桑蚕(Chinese Bombyx mandarina),而不是日本野桑蚕(Japanese B.mandarina),所有的家蚕品种都来自于一个起源中心。最新的泛基因组分析结果表明,家蚕的驯化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野桑蚕 直接野生祖先 起源地
下载PDF
论三平祖师药签之“民本意识”
15
作者 陈艺芬 沈小美 《闽台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32-36,共5页
探讨三平祖师药签生成背景、组方与表达形式和求签煎药的特殊仪轨,分析三平祖师“民本意识”,汲取蕴含其中的“以民为本”的精神价值和思维方式,对今天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民本意识 三平祖师 药签 浅析
下载PDF
《医宗金鉴》治疗心悸用药规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煌钰 陈莉 +5 位作者 李彤 徐晨曦 王钰碧 洪伟栋 谢迪 鹿小燕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期22-27,35,共7页
目的挖掘并分析《医宗金鉴》中治疗心悸的方剂,探讨《医宗金鉴》治疗心悸的用药规律和特点。方法筛选《医宗金鉴》治疗心悸处方,使用Microsoft Excel将符合标准的方剂建立数据库,使用Python软件对其中药的药性、药味、归经及药物种类等... 目的挖掘并分析《医宗金鉴》中治疗心悸的方剂,探讨《医宗金鉴》治疗心悸的用药规律和特点。方法筛选《医宗金鉴》治疗心悸处方,使用Microsoft Excel将符合标准的方剂建立数据库,使用Python软件对其中药的药性、药味、归经及药物种类等进行频数分析,并进行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54首方剂,涉及中药72味,其中高频使用的药物为甘草、人参、茯苓、桂枝、生姜等;设置合适的支持度与置信度,得到关联规则11条,如“大枣,生姜”“白术,茯苓”“甘草,大枣+生姜”等;聚类分析得到5组组合,如“甘草”“桂枝,生姜”“人参,茯苓,白术”等。结论《医宗金鉴》治疗心悸重补益而轻攻伐,注重温通心阳、利水蠲饮,学术思想具有医崇仲景的特点,并提出悸由水饮、悸本为虚、“心痹”致悸等独到观点,拓宽了现代临床诊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悸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医宗金鉴》
下载PDF
事神与均惠:从儒家祭礼的两条脉络看中国社会的神圣性来源
17
作者 宋丹丹 凌鹏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174,217,共15页
《仪礼》中所有的《特性馈食礼》记载了儒家祭祀父祖之礼,这一礼经文本显露了儒家尝试通过蕴含“事神”和“均惠”这两条脉络的祭礼在宗族中激发“尊祖敬宗”情感的努力。其中,“事神”指的是作为主祭者的主人和主妇在宗族族人和宾客的... 《仪礼》中所有的《特性馈食礼》记载了儒家祭祀父祖之礼,这一礼经文本显露了儒家尝试通过蕴含“事神”和“均惠”这两条脉络的祭礼在宗族中激发“尊祖敬宗”情感的努力。其中,“事神”指的是作为主祭者的主人和主妇在宗族族人和宾客的帮助下馈享父祖,“均惠”指的是神惠通过礼仪动作下的饮食在父祖之神、主人主妇、宗族族人和宾客间流转。“事神”和“均惠”的双重礼意明确了神惠来源于祖先、流向宗族,达成了祖先与宗族共在的仪式效果,祭礼对于宗法制度的动态维续至关重要。宗族始终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儒家祭礼文本揭示了祖先是宗族神圣性的来源,这一神圣性亦通过宗族构成中国社会的基础和底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礼 祖先 宗法制度 礼物理论
下载PDF
边缘人与始迁祖:吴景超与潘光旦论迁移
18
作者 杜月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共25页
本文从空间视角入手,讨论中西方社会学思想传统中对于人与社会关系的两种想象。齐美尔勾勒的空间与个体人格之间的内在关联是西方社会学理论的重要基础,芝加哥学派在此基础上构造的“边缘人”概念构成了社会科学对于西方现代人人格的基... 本文从空间视角入手,讨论中西方社会学思想传统中对于人与社会关系的两种想象。齐美尔勾勒的空间与个体人格之间的内在关联是西方社会学理论的重要基础,芝加哥学派在此基础上构造的“边缘人”概念构成了社会科学对于西方现代人人格的基本设想,也构成了以吴景超为代表的中国早期社会科学学者对于迁徙与城市化的理解。本文通过对潘光旦移民研究的梳理呈现了一种不同于“边缘人”的人与社会的空间关系:“始迁祖”的迁徙使其血系脱离了过度狭隘的家族制度与僵化的阶级制度的反选择作用,培育出符合儒家社会理想的成员,最终改变了一地的社会风气。本文认为,“始迁祖”构成了与“边缘人”相对应的理解城市化等重要社会过程的基本理论概念,二者之“退”与“进”的空间观念差异体现了中西方社会学思想对于人—社会—空间关系的不同理解和特异的精神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人 始迁祖 迁移 血系 吴景超 潘光旦
下载PDF
Nocturnal to Diurnal Transition in the Common Ancestor of Haplorrhines:Evidence from Genomic-Scan for Positively Selected Genes 被引量:1
19
作者 Xue Cao Yan-Bo Sun +2 位作者 David M.Irwin Guo-Dong Wang Ya-Ping Zhang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期33-37,共5页
Transition from a nocturnal to a diurnal lifestyle represents a major shift in primate evolution,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the adaptation of these species to new habitats, and is involved in modifications to their phys... Transition from a nocturnal to a diurnal lifestyle represents a major shift in primate evolution,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the adaptation of these species to new habitats, and is involved in modifications to their physiological and social behaviors (Heesy and Ross, 2001; Shultz et al., 2011). However, two core problems concerning the circadian rhythm transition re- mains unresolved. First, there is controversy concerning the activity pattern of the ancestral primate (Heesy and Ross, 2001; Tan et al., 2005). Second, the transition process for circadian rhythm in primate evolutionary history is unre- solved. Although most research suggests that primates trans- formed from a nocturnal to a diurnal circadian rhythm in the lineage leading to the common ancestor of the anthropoids or the haplorrhines (anthropoids and tarsier) (Ross, 2000; Heesy and Ross, 2001), evidence has been insufficient to determine whether this occurred in the lineage leading to the common ancestor of the haplorrhines or the anthrooo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cturnal to Diurnal Transition in the Common ancestor of Haplorrhines
原文传递
贵州施洞苗族龙纹地位衍变现象之探析
20
作者 谭晓宁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68,共7页
龙作为施洞苗族“始祖母”蝴蝶的十二子之一,在织锦围腰构图布局上突破了原有的伦理序列而独居于始祖地位之上,成为施洞苗族织锦围腰上的核心纹样。文章通过对该支系纹样间的显性关系与纹样背后苗汉文化涵化中的隐性逻辑展开讨论。试图... 龙作为施洞苗族“始祖母”蝴蝶的十二子之一,在织锦围腰构图布局上突破了原有的伦理序列而独居于始祖地位之上,成为施洞苗族织锦围腰上的核心纹样。文章通过对该支系纹样间的显性关系与纹样背后苗汉文化涵化中的隐性逻辑展开讨论。试图解释贵州施洞苗族地区因该支系财富圈的形成、人口格局的变化以及皇权与地方权力的博弈对龙的地位的影响与重构。文章旨在通过这种重建后的视觉秩序来探讨“龙纹”偏离原初秩序的现象动因,进而认为织锦围腰中龙纹地位的衍变是族群身份集体意识的自我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洞苗族 龙纹 地位 始祖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