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酶制剂对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生长性能、消化酶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卢静 黎中宝 +2 位作者 陈强 李文静 黄永春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20-425,共6页
选用540尾初重为(6.38±0.26)g的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投喂添加了0.05%(Diet 1)、0.10%(Diet 2)、0.15%(Diet 3)、0.20%(Diet 4)、0.25%(Diet 5)的复合酶制剂饲料,另... 选用540尾初重为(6.38±0.26)g的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投喂添加了0.05%(Diet 1)、0.10%(Diet 2)、0.15%(Diet 3)、0.20%(Diet 4)、0.25%(Diet 5)的复合酶制剂饲料,另增设基础饲料为对照组(Diet 0),研究复合酶制剂对欧鳗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6周投喂结果表明:随着复合酶制剂添加量的递增欧鳗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呈先增后降趋势,其中Diet 3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4.22%和26.36%(P<0.05),肝体指数及肥满度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复合酶制剂降低了鱼体粗灰分含量,对鱼体含水量、粗脂肪及粗蛋白含量影响较小,均无显著差异(P>0.05);相比对照组各添加组鳗鱼肠道胰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淀粉酶活性则随酶制剂浓度的增高呈先升后降趋势,脂肪酶活性受酶制剂影响较小,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添加组鳗鱼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ZM)、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相比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所有添加组鳗鱼血清总蛋白含量(T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Diet 3组(0.15%)相比对照提高了38.86%。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复合酶制剂具有促进鳗鲡生长、提高肠道消化酶活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本试验条件下酶制剂最适添加浓度为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鳗鲡 复合酶制剂 生长性能 体成分 消化酶 免疫酶
下载PDF
饲料添加多维对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卢静 黎中宝 +2 位作者 陈强 李文静 黄永春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1-156,589,共6页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饲料中添加多维对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免疫的影响。试验用鳗(5.93±0.02)g,分6组(每组3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投喂添加不同浓度(0%,0.25%,0.50%,0.75%,1.00%,1.25%...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饲料中添加多维对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免疫的影响。试验用鳗(5.93±0.02)g,分6组(每组3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投喂添加不同浓度(0%,0.25%,0.50%,0.75%,1.00%,1.25%)的多维饲料42d。结果表明,随着多维添加水平的上升,各组鳗鲡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差异显著(P<0.05),当多维浓度为0.75%时增重率达最高峰值。鳗鲡的肝体指数和肥满度受多维影响较小,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0.75%浓度的多维显著降低了鱼体水分含量,使鱼体粗蛋白和灰分含量得到显著提高(P<0.05),但各试验组鳗鲡粗脂肪含量并无显著差异(P>0.05)。相比对照组,各添加组鳗鲡肠道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且0.75%组鳗鲡血清总蛋白浓度达到最大(P<0.05)。综合本研究结果可知多维在饲料中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鳗鲡 消化酶活性 生长性能 显著差异 多种维生素 多维浓度 添加水平 饲料添加剂 增重率 特定生长率
下载PDF
中药保肝解毒汤对欧鳗(Anguilla anguilla)实验性肝病保护作用的酶学机理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梅景良 黄一帆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53-1359,共7页
研究了由茵陈、龙胆、甘草、大黄及栀子组成的中药制剂保肝解毒汤对实验性肝病欧鳗血清转氨酶、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健康组欧鳗养于清水中,4个处理组先暴露于0.12 mg/L Cu2+溶液4 d,其中一组作为阳性空白对照组不治疗,其余3组为中... 研究了由茵陈、龙胆、甘草、大黄及栀子组成的中药制剂保肝解毒汤对实验性肝病欧鳗血清转氨酶、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健康组欧鳗养于清水中,4个处理组先暴露于0.12 mg/L Cu2+溶液4 d,其中一组作为阳性空白对照组不治疗,其余3组为中药治疗组,即保肝解毒汤治疗低剂量组(200 mg/L)、保肝解毒汤治疗高剂量组(400mg/L)和降酶灵(所含成分为五味子)治疗对照组(100 mg/L),分别在水和相应药液中处理4 d。结果显示:阳性空白对照组欧鳗与健康组相比,血清转氨酶AST、ALT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肝脏抗氧化酶CAT、GSH-Px活性受抑制(P<0.01),SOD活性受诱导(P<0.05)。各治疗组与阳性空白对照组相比,AST、ALT活性回落明显(P<0.01);CAT、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1),并接近或超过健康组水平;SOD活性则在已有明显升高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增强,其中以治疗低剂量组和治疗对照组最为显著(P<0.01)。本研究表明该中药制剂具有良好的抗肝损伤及恢复肝功能作用,可用于治疗欧鳗的中毒性肝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肝解毒汤 欧鳗 硫酸铜 实验性肝病 转氨酶 抗氧化酶
下载PDF
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寄生虫病调查 被引量:2
4
作者 胡成钰 洪一江 +1 位作者 郭瑞文 饶伟贤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8-352,共5页
2 0 0 0年 3月 - 10月对江西省赣州、上饶、吉安、抚州、南昌、宜春等地欧洲鳗鲡寄生虫病进行了调查。发现了 9种寄生虫感染欧洲鳗鲡 ,其中小瓜虫和粘孢子虫危害性较大 ,而波豆虫、车轮虫和锚头鳋危害性较小。同时对养殖水体环境与寄生... 2 0 0 0年 3月 - 10月对江西省赣州、上饶、吉安、抚州、南昌、宜春等地欧洲鳗鲡寄生虫病进行了调查。发现了 9种寄生虫感染欧洲鳗鲡 ,其中小瓜虫和粘孢子虫危害性较大 ,而波豆虫、车轮虫和锚头鳋危害性较小。同时对养殖水体环境与寄生虫感染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鳗鲡 寄生虫病 江西 小瓜虫 粘孢子虫 波豆虫 车轮虫 感染率
下载PDF
甘露寡糖对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生长、消化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杨敏 黎中宝 +3 位作者 卢静 陈强 李文静 黄永春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6年第6期40-46,共7页
为探讨甘露寡糖(MOS)对欧洲鳗鲡生长、体组成、消化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选取540尾初重为(5.82±0.02)g幼鳗,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含量的甘露寡糖(0、0.10%、0.20%、0.30%、0... 为探讨甘露寡糖(MOS)对欧洲鳗鲡生长、体组成、消化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选取540尾初重为(5.82±0.02)g幼鳗,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含量的甘露寡糖(0、0.10%、0.20%、0.30%、0.40%、0.50%),连续投喂42d。实验结果表明,0.40%组和0.50%组鳗鲡增重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8.01%、23.85%(P〈0.05),肝体指数和肥满度于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相比对照组,MOS添加组鱼体水分含量显著降低,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显著提高,但各组之间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0.20%~0.50%的MOS能够提高鳗鲡肠道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随着MOS含量的增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ZM)、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均呈先增后降趋势,0.30%~0.40%添加组欧鳗血清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达各组最高水平(P〈0.05),0.40%组LZM和AKP活性达各组最高水平,血清TP随MOS含量的增加不断升高,并于0.5%组达最大值。综上所述,饲料添加MOS有促进鳗鲡生长、增强肠道消化酶活性和提高鳗鲡非特异性免疫力的作用,本实验条件下MOS的适宜添加量为0.4%。研究结果为欧洲鳗鲡在养殖过程中甘露寡糖适宜添加量的确定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鳗鲡 甘露寡糖 生长 体组成 消化酶 非特异性免疫
下载PDF
养殖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Linnaeus)“狂游病”的病原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樊海平 《现代渔业信息》 1998年第2期21-23,共3页
在欧洲鳗鲡养殖过程中,常发生“狂游病”的大量死亡。本病特点突发性强,传染速度快,引起死亡率高(70—100%)。本文报道对典型病鳗的超微结构的病原观察结果。
关键词 欧洲 鳗鲡 狂游病 病原
下载PDF
A Model of Hormonal and Environmental Involvement in Growth and Sex Differentiation in European Eel (Anguilla Anguilla)
7
作者 Gad Degani 《Advances in Biological Chemistry》 2016年第4期141-145,共6页
Growth in vertebrates is a complex interaction involving the development of cells, tissues and organs. Hormones regulating growth during maturation are involved mainly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omatic axis and t... Growth in vertebrates is a complex interaction involving the development of cells, tissues and organs. Hormones regulating growth during maturation are involved mainly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omatic axis and the reproduction of brain-pituitary axe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hormone and gene transcriptions, the secretion and treatment controlling both the somatic axis and the gonadotropic axis were affected, directly or indirectly, by the environment parameter through hormones that were studied in my laboratory. A model was proposed for sex differentiation and gonadal development correlating to the growth of European eel (Anguilla anguilla). A high growth variation is affected by the environment. At a low density of eels, the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GnRH) affected the secretion follicle stimulation hormone (FSH) in the pituitary, steroidogenesis and aromatase (CYP19) synthesis, and the 17β-estradiol (E2) from 11-ketotestosterone (Kt-11) causing ovary development. The ovary secretion E2 affecting the ade-nylate cyclase-activating polypeptide (PACAP), growth hormone (GH) and the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GF) stimulated rapid growth in females. On the other hand, a high density of eels caused the pituitary gland to secrete FSH at a lower level, and CYP19 was not synthesized in the gonads. The secretion of Kt-11 affected differentiation to testis, which inhibits the somatic axis in reducing growth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RMONES ENVIRONMENTAL Sex Differentiation anguilla anguilla
下载PDF
欧鳗(Anguilla anguilla)“狂游症”病调查报告 被引量:6
8
作者 黄印尧 陈信忠 颜江华 《福建畜牧兽医》 1997年第2期3-5,共3页
本文在国内首次较系统报告了欧鳗“狂游症”病的流行病学、病理组织学、诊断和防治方法,同时在国内外首次报告了侵袭欧鳗脑部的病毒是该病的致病原,这对今后深入研究起到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 欧鳗 狂游症 病毒 治疗
下载PDF
Microsatellite variation between Japanese eel (Anguilla japonica) and European eel (Anguilla anguilla)
9
作者 梁俊 李道季 卢莉琼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48-454,共7页
Allelic variation in a total of 7 microsatellites was examined between elvers of freshwater eels (Anguilla japonica and Anguilla anguilla). The number of alleles at these loci ranged from 8 to 26. A single test of eac... Allelic variation in a total of 7 microsatellites was examined between elvers of freshwater eels (Anguilla japonica and Anguilla anguilla). The number of alleles at these loci ranged from 8 to 26. A single test of each locus revealed significant deficits of heterozygotes (P<0.01). Significant departure from expectations of 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 (HWE) was found for all loci within four subpopulations of A. japonica, which opposes the panmixia hypothesis of Schmidt. Also exact tests of population differentiation based on allelic fre- quency distribution disagree the hypothesis of random distribution of individuals among populations. Population structure among four populations of A. japonica was revealed with FST value of 0.009 8 (P=0.000 48; 10 000 iteration). Pairwise matrixes of FST and RST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distantly related spe- cies—A. japonica and A. anguilla. Divergent time of the two species calculated by Goldstein method is over 2 million years. The results may challenge the Schmidt’s theory about the distribution of freshwater e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鳗鲡 欧洲 基因差异 基因结构 淡水
原文传递
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和欧洲鳗鲡(A. anguilla)的微卫星差异 被引量:9
10
作者 梁俊 李道季 卢莉琼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4-421,共8页
采用PCR扩增单位点微卫星的方法研究了日本鳗鲡 (Anguillajaponica)和欧洲鳗鲡(A anguilla)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 ,微卫星等位基因数目分布范围为 8— 2 6,35组被试 ( 5个分类单元各 7个位点 )的显著性检验的结果表明其杂合性显著缺乏 (... 采用PCR扩增单位点微卫星的方法研究了日本鳗鲡 (Anguillajaponica)和欧洲鳗鲡(A anguilla)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 ,微卫星等位基因数目分布范围为 8— 2 6,35组被试 ( 5个分类单元各 7个位点 )的显著性检验的结果表明其杂合性显著缺乏 (P <0 0 1 ) ,日本鳗鲡的 4个亚种群的所有微卫星位点均偏离哈 温平衡 ,对日本鳗鲡种群分化进行的正合检验结果也否定了种内个体随机分布的假设。FST值为 0 0 0 98(P =0 0 0 0 4 8)揭示了日本鳗鲡亚种群内存在较弱但显著的遗传分化。各分类单元间的FST及RST逐一对应矩阵显示了日本鳗鲡与欧洲鳗鲡两个远缘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计算Goldstein的遗传距离并由此推算出两个种的分化时间约为 2 0 0多万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鳗鲡 欧洲鳗鲡 微卫星差异 遗传差异 种群分化 随机交配 遗传距离
下载PDF
盐度对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和太平洋双色鳗鲡(A. bicolor pacifica)幼鳗鳃丝及肾脏Na^+/K^+-ATP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罗鸣钟 关瑞章 靳恒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07-813,共7页
采用酶学分析的方法,以淡水组为对照,进行了盐度变化对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体质量(10.70±0.92)g]和太平洋双色鳗鲡(A. bicolor pacifica)幼鳗[体质量(12.11±0.79)g]鳃丝及肾脏Na+/K+-ATP酶活力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酶学分析的方法,以淡水组为对照,进行了盐度变化对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体质量(10.70±0.92)g]和太平洋双色鳗鲡(A. bicolor pacifica)幼鳗[体质量(12.11±0.79)g]鳃丝及肾脏Na+/K+-ATP酶活力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经不同的盐度(5、10、18)处理,各处理组的花鳗鲡和太平洋双色鳗鲡幼鳗鳃丝Na+/K+-ATP酶活力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最后再降低并趋于稳定的趋势。前者24h时达到最低值,48h时盐度10处理组上升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盐度18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后者6h时达到最低值,12h时盐度5和18处理组达到最高值,24h时盐度10处理组达到最高值。盐度变化对花鳗鲡和太平洋双色鳗鲡幼鳗肾脏Na+/K+-ATP酶活力影响不明显。太平洋双色鳗鲡幼鳗鳃丝Na+/K+-ATP酶酶活提升速度及提升幅度均强于花鳗鲡幼鳗,故认为在盐度范围0—18时,太平洋双色鳗鲡幼鳗比花鳗鲡幼鳗对盐度变化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花鳗鲡 太平洋双色鳗鲡 幼鳗 Na+/K+-ATP酶
下载PDF
A COMPUTATIONAL STUDY ON BACKWARDS WI MMING HYDRODYNAMICS IN THE EELANGUILLA ANGUILLA 被引量:2
12
作者 HU Wen-rong TONG Bin-gang +1 位作者 MA Hui-yang LIU Hao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05年第4期438-447,共10页
Eels can perform both forward and backward undulatory swimming but few studies a re seen on how eels propel themselves backward. A computational study on the uns teady hydrodynamics of the backward swimming in the eel... Eels can perform both forward and backward undulatory swimming but few studies a re seen on how eels propel themselves backward. A computational study on the uns teady hydrodynamics of the backward swimming in the eel anguilla an guilla is car ried out and presented. A two-dimensional geometric model of the European eel b ody in its middle horizontal section is appropriately approximated by a NACA0005 airfoil. Kinematic data of the backward and forward swimming eel used in the co mputational modeling are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e European eel. Present study provided the different flow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typical cases in the backward swimming, and confirmed the guess of Wu: When the eel swi ms ste adily, the vortex centers of the reversed von Kármán vortex street are aligned approximately. An extensiv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backward and forward swimmin g further reveals that the controllable parameters, such as frequency, amplitude and wavelength of the traveling wave, have a similar influence on the propulsio n performance as in forward swimming. But it is shown that the backward swimming does not be a “reversed” forward swimming one. The backward swimming does sh ow significant discrepancy in the propulsion performance: utilization of a const ant-amplitude wave profile enables larger force generation for maneuverability but with much lower propulsive efficiency instead of the linear-increasing ampl itude wave profile in the forward swimming. The actual swimming modes eels choos e is the best choice associated with their propulsive requirement, as well as th eir phys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adap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圭拉岛 蛇形鱼 游动方式 水动力学 二维几何模型
原文传递
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对欧洲鳗鲡幼鱼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志茹 赵盼月 翟少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5-522,共8页
文章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对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幼鱼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将养殖欧洲鳗鲡幼鱼的9口水泥池[初始规格(141.5±1.9)g/尾;初始鱼重(682±23)kg/池]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3口池,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对照... 文章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对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幼鱼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将养殖欧洲鳗鲡幼鱼的9口水泥池[初始规格(141.5±1.9)g/尾;初始鱼重(682±23)kg/池]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3口池,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对照组)、基础饲料添加500 mg/kg胆汁酸(BA1组)、基础饲料添加1000 mg/kg胆汁酸(BA2组)的饲料。实验期为15周。实验结果表明,BA组比对照组欧洲鳗鲡幼鱼肝脏组织中脂肪空泡数量明显减少,肝脏粗脂肪水平显著降低(P<0.05)。BA组欧洲鳗鲡幼鱼肝脏脂肪酸合成酶水平显著降低(P<0.05),仅BA1组乙酰辅酶A羧化酶水平显著降低(P<0.05),BA组肝脂酶、脂蛋白酯酶和总脂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BA组间上述酶活性或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BA1组欧洲鳗鲡幼鱼肝脏磷脂酰胆碱和溶血磷脂酰胆碱水平上调,主要是甘油磷脂代谢和甘油酯代谢增强。由此可见,欧洲鳗鲡幼鱼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可通过降低脂肪合成有关酶水平及增加脂肪分解有关酶活性,主要增强甘油磷脂代谢和甘油酯代谢,从而可减少肝脏脂肪蓄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酸 肝脏组织 营养成分 脂肪代谢 代谢组学分析 欧洲鳗鲡
下载PDF
欧洲鳗鲡寄生鳗鲡肤孢虫的超微结构和组织病理特征
14
作者 李梦晴 李丹 柳阳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4期288-292,共5页
为了完善鳗鲡肤孢虫(Dermocystidium anguillae Spangenberg,1975)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信息,进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并研究该寄生虫对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 Linnaeus,1758)鳃组织的病理损伤。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鳗鲡肤孢虫孢... 为了完善鳗鲡肤孢虫(Dermocystidium anguillae Spangenberg,1975)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信息,进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并研究该寄生虫对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 Linnaeus,1758)鳃组织的病理损伤。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鳗鲡肤孢虫孢子呈球形,大小均一;大部分孢子处于同一发育时期,个别孢子处于二分裂阶段;孢子被表面一层网状物质包裹;部分孢子可观察到分裂时形成的芽痕,芽痕上有多个不规则的凹陷。透射电镜观察显示:鳗鲡肤孢虫具有电子疏松的细胞壁;孢子内有较大的遮光体,液泡、细胞核、脂质空泡等细胞器位于遮光体一侧。组织病理分析显示:鳗鲡肤孢虫在宿主鳃丝中形成大量孢囊,孢囊挤压周围鳃组织,导致鳃丝融合、鳃小片脱落;孢囊具有一层嗜酸性孢囊壁;孢囊周围可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鳗鲡肤孢虫 欧洲鳗鲡 孢子形态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用RAPD技术研究3种鳗鱼的种质鉴定 被引量:59
15
作者 杨弘 王希道 +1 位作者 吴婷婷 夏德全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9-272,共4页
利用RAPD技术从32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个引物,对日本鳗(Anguillajaponicus)、欧洲鳗(Anguillaanguilla)和美洲鳗(Anguillarostrata)的DNA进行扩增,均得到1~13条大小不等的DNA片段,长度大部分在500~2300bp,其中14个引物共扩增出37个... 利用RAPD技术从32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个引物,对日本鳗(Anguillajaponicus)、欧洲鳗(Anguillaanguilla)和美洲鳗(Anguillarostrata)的DNA进行扩增,均得到1~13条大小不等的DNA片段,长度大部分在500~2300bp,其中14个引物共扩增出37个特异性标记,可用来区分这3种鳗鱼。日本鳗和欧洲鳗和美洲鳗种群内相似系数分别为0.885,0.717,0.686;种间遗传距离分别为:日本鳗和欧洲鳗0.747,日本鳗和美洲鳗0.668,欧洲鳗和美洲鳗0.211。这与形态学分析的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鳗 欧洲鳗 美洲鳗 RAPD 种质鉴定
下载PDF
欧洲鳗血清免疫球蛋白纯化及部分特性分析 被引量:31
16
作者 林天龙 陈强 +5 位作者 俞伏松 杨金先 龚晖 林能锋 许斌福 伊光辉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2-57,共6页
采用饱和硫酸铵分步盐析法结合柱层析提取、纯化欧洲鳗血清免疫球蛋白 (Ig) ,实验证实欧洲鳗Ig主要分布在硫酸铵饱和度 30 % - 5 0 %的区间内 ;Sephacryl-S2 0 0进一步提纯的Ig主要存在于第一个蛋白峰 ;而Sepharose - 4B柱层析提纯的Ig... 采用饱和硫酸铵分步盐析法结合柱层析提取、纯化欧洲鳗血清免疫球蛋白 (Ig) ,实验证实欧洲鳗Ig主要分布在硫酸铵饱和度 30 % - 5 0 %的区间内 ;Sephacryl-S2 0 0进一步提纯的Ig主要存在于第一个蛋白峰 ;而Sepharose - 4B柱层析提纯的Ig则存在于第二个蛋白峰 ;DEAE - 5 2离子交换柱层析可进一步纯化Sepharose -4B柱层析的产物 ;ELISA和Western -blot分析证实上述提取物具有抗体的免疫学活性 ;SDS -PAGE分析纯化的Ig ,显示欧洲鳗Ig重链约为 6 8kD、轻链约为 2 6k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鳗 免疫球蛋白 纯化 盐析法 免疫学活性 血清
下载PDF
恩诺沙星及其代谢物环丙沙星在欧洲鳗鲡体内的代谢动力学 被引量:42
17
作者 房文红 于慧娟 +2 位作者 蔡友琼 周凯 黄冬梅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22-629,共8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药饵口灌给药途径下,恩诺沙星及其代谢物环丙沙星在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欧洲鳗鲡口灌给药恩诺沙星10 mg/kg后,其血浆、肌肉和肝脏中药物时量曲线关系符合一级吸收的二室开放动力学模...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药饵口灌给药途径下,恩诺沙星及其代谢物环丙沙星在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欧洲鳗鲡口灌给药恩诺沙星10 mg/kg后,其血浆、肌肉和肝脏中药物时量曲线关系符合一级吸收的二室开放动力学模型。恩诺沙星在欧洲鳗鲡不同组织中分布较广,血浆、肌肉和肝脏的Vd分别为6.362 L/kg、8.081 L/kg和15.870 L/kg;恩诺沙星在鳗鲡体内消除较慢,在血浆、肌肉和肝脏中的消除半衰期(tβ1/2)分别为161.10 h、333.21 h和611.26 h,总体清除率(CLs)分别为27.4 mL/(kg.h)、16.8 g/(kg.h)和18.0 g/(kg.h)。代谢物环丙沙星在鳗鲡血浆、肌肉和肝脏中药物水平的变化趋势与恩诺沙星基本相似,呈现出多峰现象,但3种组织中环丙沙星出现第一个药峰时间分别为给药后第24小时、24小时和12小时,3种组织中环丙沙星峰值水平肝脏中最高、肌肉中次之、血浆中最低,环丙沙星在肌肉和肝脏中的消除速率比较缓慢。鉴于恩诺沙星和其代谢物环丙沙星在欧洲鳗鲡体内消除较慢,建议养成阶段使用其他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鳗鲡 恩诺沙星 代谢物 环丙沙星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欧洲鳗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特性 被引量:32
18
作者 林天龙 陈强 +4 位作者 龚晖 刘晓东 俞伏松 杨金先 董传甫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32-537,共6页
应用杂交瘤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了 13个分泌抗欧洲鳗免疫球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 ,并对这些单克隆抗体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经抗体级份和亚级份测定 ,其中IgM有 3株 ,IgG1有 5株 ,IgG2a有 3株 ,IgG2b有 2株 ;所有的单克隆抗体与欧鳗免疫... 应用杂交瘤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了 13个分泌抗欧洲鳗免疫球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 ,并对这些单克隆抗体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经抗体级份和亚级份测定 ,其中IgM有 3株 ,IgG1有 5株 ,IgG2a有 3株 ,IgG2b有 2株 ;所有的单克隆抗体与欧鳗免疫球蛋白均有ELISA反应特性 ,抗体滴度 10 4~ 10 7,有七株单抗具有WESTERNBLOT反应特性 ,能在变性条件下识别欧鳗免疫球蛋白的重链。进一步实验证实这些单抗能特异地识别欧洲鳗、日本鳗的免疫球蛋白 ,而与鲫、淡水白鲳、罗非鱼、胡子鲶、美洲斑点叉尾血清免疫球蛋白以及水产动物常见病原菌如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弧菌、柱状屈桡杆菌、沙门氏菌及大肠杆菌等无任何交叉反应。单克隆抗体 9D7,对纯化的欧洲鳗免疫球蛋白的检测灵敏度为 16ng。实验结果证明这些单抗具有高度特异、高度灵敏等特点 ,可用于鳗鲡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分析、免疫应答水平监测和病原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鳗鲡 单克隆抗体 免疫球蛋白 鳗鲡
下载PDF
欧洲鳗鲡外周血细胞的显微和超微结构 被引量:41
19
作者 周玉 郭文场 +4 位作者 杨振国 邹啸环 张凯 文兴豪 王铁东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93-401,共9页
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欧洲鳗鲡 (Anguillaanguilla)外周血细胞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结果表明 :在外周血细胞中可区分出红细胞、单核细胞、大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血栓细胞 ;嗜中性粒细胞内的特殊颗粒包括A、B、... 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欧洲鳗鲡 (Anguillaanguilla)外周血细胞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结果表明 :在外周血细胞中可区分出红细胞、单核细胞、大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血栓细胞 ;嗜中性粒细胞内的特殊颗粒包括A、B、C三型 ;嗜中性粒细胞分为Ⅰ型粒细胞 (内含A、B、C三种特殊颗粒 )、Ⅱ型粒细胞 (内含A型和C型两种特殊颗粒 )和Ⅲ型粒细胞 (内含C型特殊颗粒 )。还见到幼稚的和正在分裂的红细胞和单核细胞 ,提示幼稚的红细胞能直接进入外周血流中。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论在血涂片上或超薄切片上均未见到。描述了上述各种血细胞在光镜和电镜观察下的形态和细微结构。血栓细胞体积最小 ,嗜中性粒细胞体积最大 ;淋巴细胞数目最多 ,嗜中性粒细胞数目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鳗鲡 外周血细胞 超微结构 亚显微结构
下载PDF
孔雀石绿及其主要代谢产物在欧洲鳗鲡肌肉中的蓄积及消除规律 被引量:29
20
作者 高露姣 蔡友琼 +3 位作者 姜朝军 钱蓓蕾 于慧娟 徐捷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9期104-108,共5页
为了解孔雀石绿及其有毒代谢产物无色孔雀石绿在鱼体中的蓄积与消除规律,达到对孔雀石绿的禁用监控,本试验对初始体重为(12.42±2.18)g的欧洲鳗鲡进行0.1 mg.L-1和0.2 mg.L-1浓度(P1和P2组)孔雀石绿药浴24 h,再转移到清水中养殖120... 为了解孔雀石绿及其有毒代谢产物无色孔雀石绿在鱼体中的蓄积与消除规律,达到对孔雀石绿的禁用监控,本试验对初始体重为(12.42±2.18)g的欧洲鳗鲡进行0.1 mg.L-1和0.2 mg.L-1浓度(P1和P2组)孔雀石绿药浴24 h,再转移到清水中养殖120 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肌肉组织中孔雀石绿及无色孔雀石绿的残留。在药浴过程中,鳗鲡肌肉组织中孔雀石绿平均含量不断升高,P1和P2组分别于药浴12 h和24 h达到最高值(720.5±192.6)μg.kg-1和(1404.8±421.9)μg.kg-1;在清水养殖过程中,孔雀石绿在鳗鲡肌肉中含量波动式下降,并于水浴2160 h(90 d)时两个处理组都低于检测限度。肌肉中所含无色孔雀石绿,在药浴过程以及清水养殖的开始一段时间内不断升高,P1和P2组分别于水浴的72 h和120 h达到最高值(960.1±251.0)μg.kg-1和(1 625.8±183.2)μg.kg-1,然后呈波动式下降,至实验结束(水浴120 d)时两个实验组肌肉中还有一定残留。结果表明,无色孔雀石绿的代谢消除时间较长,可以作为检测的标志物。另外,不同浓度的孔雀石绿在鳗鲡肌肉中的代谢规律相似,只是随药浴浓度升高,肌肉中孔雀石绿和无色孔雀石绿含量最高值出现时间有所滞后,以及消除时间相对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鳗鲡 孔雀石绿 无色孔雀石绿 肌肉 残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