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compression via posterior-anterior approach and anterior fixation in treatment of fracturedislocation of the lower cervical spine with bilateral facet joints dislocation
1
作者 李鹏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1年第2期82-83,共2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surgical strategy of decompression via posterior-anterior approach and anterior fixation in treatment fracture-dislocation of lower cervical spine with bilateral facet joints dislocation. Methods... Objective To evaluate surgical strategy of decompression via posterior-anterior approach and anterior fixation in treatment fracture-dislocation of lower cervical spine with bilateral facet joints dislocation. Methods Th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compression via posterior-anterior approach and anterior fixation in treatment of fracturedislocation of the lower cervical spine with bilateral facet joints dislocation DFS
下载PDF
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treated by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in subsection and autograft fusion 被引量:4
2
作者 赵建华 刘鹏 李起鸿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7年第4期209-215,共7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 novel surgical method for 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Iopa- thy(CSM).Methods:Totally 21 patients with multilevel CSM undergoing a novel surgical procedure from April 2001 to January 2...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 novel surgical method for 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Iopa- thy(CSM).Methods:Totally 21 patients with multilevel CSM undergoing a novel surgical procedure from April 2001 to January 2004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ll patients experienced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surgery in subsection,autograft fus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Preoperative,immediate post- operative and follow-up image data,X-rays and semi-quantitative Japanese orthopaedics association(JOA) score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restoration of lordosis(Cobb's angle),intervertebral heights,the stabili- ty of the cervical spin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neurological impairment.Results:Preoperative symptoms were markedly alleviated or disappeared in most of the patients.According to the JOA scores,the ratio of improvement in neurological function was 72.2%,including excellent in 9 cases(42.9%),good in 7 cases (33.30%),fair in 3 cases(14.3%)and poor in 2 cases(9.5%).Immediate postoperative X-rays showed obvious improvements in lordosis and in the intervertebral height of the cervical spine(P<0.01).There is no evidence of instrument failure during the mean follow-up period of 14.2 months(9-24 months, P>0.01).Conclusion: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in subsection,autograft fusion and internal fixa- tion is a rational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multilevel C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治疗 减压疗法 内固定
下载PDF
不同颈椎前路椎间融合系统内固定颈椎的生物力学变化
3
作者 王强 李世芸 +1 位作者 熊鹰 李甜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1-826,共6页
背景:针对在颈椎病治疗过程中,颈椎前路椎间融合系统Zero-P系统在术后会出现螺钉松动、断裂等问题,研发出一种新型Low-P系统。目的:对比新型Low-P与Zero-P型颈椎前路椎间融合系统对颈椎邻近节段生物力学的影响,并对内固定系统进行应力分... 背景:针对在颈椎病治疗过程中,颈椎前路椎间融合系统Zero-P系统在术后会出现螺钉松动、断裂等问题,研发出一种新型Low-P系统。目的:对比新型Low-P与Zero-P型颈椎前路椎间融合系统对颈椎邻近节段生物力学的影响,并对内固定系统进行应力分析,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建立无损颈椎C_(1)-C_(7)节段完整模型,基于模型有效性,建立在C_(4)-C_(5)节段置入Low-P型(Z型Low-P和H型Low-P)与Zero-P型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在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4种工况下,分析置入器械、邻近椎体髓核、纤维环与终板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1)置入Low-P型与Zero-P型内固定器械后,H型Low-P系统活动范围大,Z型Low-P系统最大应力值较小,Zero-P型对邻近节段髓核最大应力较大,终板最大应力较小;(2)3种内固定系统对邻近节段纤维环的影响相接近;(3)Zero-P型内固定系统螺钉应力远大于Low-P系统;(4)提示相比Zero-P型内固定系统,新型Low-P系统降低了钢板和螺钉的应力值,可以降低螺钉松动、内固定系统失效等问题;Low-P型系统对于邻近椎间盘髓核的应力较小,可降低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此次研究结果可为Low-P型内固定系统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内固定系统 Low-P型 Zero-P型 颈椎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有限元法预测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螺钉置入位置对内固定稳定性的影响
4
作者 季兴华 魏金政 +1 位作者 郝帅 邢泽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4777-4782,共6页
背景: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过程中,螺钉放置角度会影响内固定系统的稳定性。目的:有限元分析法预测不同螺钉放置角度对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过程中内固定系统应力的影响,寻找螺钉最佳放置角度。方法:采用三维重建法建立颈椎力学模... 背景: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过程中,螺钉放置角度会影响内固定系统的稳定性。目的:有限元分析法预测不同螺钉放置角度对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过程中内固定系统应力的影响,寻找螺钉最佳放置角度。方法:采用三维重建法建立颈椎力学模型,模拟颈椎侧弯、直立和前屈等3种不同的工况。在SolidWorks 2017软件中,建立颈椎前路钢板和螺钉模型,根据螺钉的不同放置角度建模,a为内侧偏移,b为理想位置,c为外侧偏移,d为向下偏移,e为向上偏移。观察不同螺钉放置角度下内固定的应力分布,并记录其应力和位移。结果与结论:①构建全颈椎及前路钢板置入后的有限元模型,在相同工况下,钢板上螺钉的不同置入角度对脊柱生物力学改变无明显差别;②但微观数值显示,在侧弯工况下,向外偏移(c)螺钉位置的抗侧弯性能最好;在直立工况下,向下偏移(d)螺钉承载效果最好;在反屈工况下,向外偏移(c)螺钉抗屈效果最好;③在不同的运动工况下,内固定装置的固定效果是相对稳定的;当螺钉向内侧、外侧、向下或向上放置时,3种工况下的内固定效果相差10%,但位移变化较小;这说明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同时满足承重、抗弯、抗屈的最佳螺钉位置是不存在的;④提示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术中钢板螺钉的置入方向对颈椎的力学稳定性影响不大;在颈椎侧屈、直立、前屈运动时,不同方向的螺钉角度对颈椎内固定装置的稳定性影响不大;因此在临床手术中无需刻意追求螺钉的置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 椎体融合 生物力学 有限元法 内固定 螺钉放置
下载PDF
单纯前路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柴旭斌 周英杰 +1 位作者 禚汉杰 郝宇鹏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275-276,共2页
目的 探讨单纯前路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后路钉棒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单纯前路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 探讨单纯前路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后路钉棒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单纯前路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椎体复位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P <0.05)。观察组术后脊髓功能损伤ASIA分级A级、 B级占比低于对照组,E级占比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P <0.05)。结论 单纯前路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可明显提高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的椎体复位率,减轻患者脊髓功能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前路撬拨复位内固定 颈椎骨折脱位 关节突交锁
下载PDF
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短期疗效
6
作者 汪凡栋 郑佳状 +4 位作者 陈宇 宋昭君 刘元彬 唐龙 王淼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3年第5期321-326,共6页
目的 比较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ACDF)手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1年4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16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 目的 比较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ACDF)手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1年4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16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8例,研究组患者采用颈前路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实施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ACDF手术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学参数(椎间隙高度、Cobb角、颈椎曲度指数)、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血量、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椎间隙高度、Cobb角、颈椎曲度指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椎间隙高度、Cobb角、颈椎曲度指数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JO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两组间无差异(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5.17%),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10.34%),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传统ACDF手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方式能取得更好的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 脊髓型颈椎病 日本骨科协会评分
下载PDF
ACDF联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田野 杨新明 +2 位作者 阴彦林 张培楠 贾永利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5期748-750,共3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fusion,ACDF)联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观察对象为2017年2月~2020年2月该院32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患者,男18例、女14例,年龄(44.91...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fusion,ACDF)联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观察对象为2017年2月~2020年2月该院32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患者,男18例、女14例,年龄(44.91±4.92)岁;骨折Levine-Edwards分型:Ⅱ型18例,ⅡA型10例,Ⅲ型4例,均采用ACDF联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71.06±8.18)min,出血量(73.04±9.12)mL,住院时间(5.12±1.34)d,随访(18.81±4.01)个月。术后3~6个月所有患者植骨均融合、骨折均愈合;术中1例脑脊液漏,术后1例患者出现吞咽不适,2例发音异常;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VAS评分指数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合并脊髓损伤者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ASIA分级较术前均显著提升。结论ACDF联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骨折愈合率以及植骨融合率,能显著减轻疼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椎间植骨融合术 钢板内固定 不稳定Hangman骨折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颈椎过伸性损伤的疗效
8
作者 唐广满 王来毅 金根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32-1137,共6页
目的比较颈椎过伸性损伤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医院骨科收治的57例颈椎过伸性损伤病患,33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A组),24例行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B组)... 目的比较颈椎过伸性损伤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医院骨科收治的57例颈椎过伸性损伤病患,33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A组),24例行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B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及术后恢复指标,论述不同手术入路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A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较B组更少(P<0.05);A组JOA评分及Frankel分级稍优于B组,融合节段高度与Cobb角稍高于B组,并发症率稍低于B组,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选择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或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均能获得较理想疗效,但后路单开门的手术风险更小,减压更彻底,值得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过伸性损伤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
下载PDF
显微镜下颈前路减压Zero-P内固定术与传统ACDF手术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疗效分析
9
作者 朱继文 黄宗强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4期13-17,共5页
目的 比较显微镜下颈前路减压Zero-P内固定术与传统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器植入内固定术(ACDF)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20-05—2021-10行手术的90例双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 目的 比较显微镜下颈前路减压Zero-P内固定术与传统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器植入内固定术(ACDF)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20-05—2021-10行手术的90例双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分为ACDF组和显微镜下颈前路减压Zero-P内固定术组(Zero-P组),各45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临床指标。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后1 a融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Zero-P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均少(短)于ACDF组;术后3个月时的VAS、NDI评分均优于ACDF组;术后1 a时的椎前软组织厚度低于ACDF组,颈椎影像学资料优于ACDF组,神经功能恢复率和JO评分改善率均明显高于ACDF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镜下颈前路减压Zero-P内固定术治疗双节段颈椎病有一定优势,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 颈前路减压 内固定术 双节段颈椎病
下载PDF
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MRI 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节段单侧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10
作者 窦一博 魏磊鑫 +8 位作者 黄迟 王永立 徐辰 胡博 沈晓龙 田野 陈华江 袁文 曹鹏 《脊柱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289-295,共7页
目的探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MRI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ISI)节段单侧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9年1月收治伴MRIT2加权像髓内ISI的MCSM患者59例,其中26例采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MR... 目的探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MRI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ISI)节段单侧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9年1月收治伴MRIT2加权像髓内ISI的MCSM患者59例,其中26例采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MRIT2加权像髓内ISI节段单侧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A组),33例采用单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B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其改善率评价神经功能状态。在颈椎X线片上测量C_(2-7)Cobb角,计算颈椎整体活动度(ROM)。测量髓内信号改变比值(SCR=ISI区域光密度值/C_(7)~T_(1)正常区域光密度值),定量评估髓内ISI程度,并进一步分析SCR变化值对JOA评分及其改善率的影响。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JOA评分及其改善率、术后SCR及其变化值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C_(2-7)Cobb角、颈椎整体ROM及其保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R变化值显著改变组的JOA评分改善率最高,中度改变组次之,轻度改变组最低,3组间两两相比,JOA评分改善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伴MRIT2加权像髓内ISI的MCSM患者,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MRIT2加权像髓内ISI节段单侧侧块螺钉内固定具有较好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尤其在术后髓内ISI的改善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病 减压术 外科 内固定器
下载PDF
后路半椎板与全椎板切除术治疗无骨折脱位颈椎脊髓损伤
11
作者 林松 陈钱 +3 位作者 陈洪柱 苗吉显 郭明伟 吴强 《脊柱外科杂志》 2023年第6期381-385,共5页
目的比较后路半椎板切除术与全椎板切除术治疗无骨折脱位颈椎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6月—2021年8月收治无骨折脱位颈椎脊髓损伤患者83例,其中采用半椎板切除术治疗42例(半椎板切除组)、采用全椎板切除术治疗41例(全椎板切除组... 目的比较后路半椎板切除术与全椎板切除术治疗无骨折脱位颈椎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6月—2021年8月收治无骨折脱位颈椎脊髓损伤患者83例,其中采用半椎板切除术治疗42例(半椎板切除组)、采用全椎板切除术治疗41例(全椎板切除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及C5神经根麻痹和轴性痛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测量患者脊髓水肿或受压最重层面脊髓正中矢状径和横截面积以及总植骨床面积。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随访时间≥6个月。2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椎板切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全椎板切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JOA评分、ASIA分级、脊髓水肿或受压最重层面脊髓正中矢状径和横截面积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椎板切除组植骨床总面积为(8.85±1.42)cm2,全椎板切除组为(5.06±0.71)cm2,半椎板切除组植骨床总表面积约是全椎板切除组的1.75倍。2组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相似(4.8%vs.7.3%),但全椎板切除组术后轴性痛发生率(17.1%)显著高于半椎板切除组(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半椎板切除术与全椎板切除术治疗无骨折脱位颈椎脊髓损伤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半椎板切除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轴性痛发生率低且保留了对侧椎板充当广泛植骨床而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髓损伤 减压术 外科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下载PDF
前路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对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
12
作者 姬凌飞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5期18-20,共3页
目的:分析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采用前路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摸球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后路减压内固定... 目的:分析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采用前路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摸球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颈椎功能、神经功能、Cobb角及前柱高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术前,两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美国脊柱损伤协会脊髓损伤分级(ASIA)等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JOA、ASIA等级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Cobb角、前柱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Cobb角、前柱高度均大于术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的效果更好,可改善患者Cobb角及前柱高度,促进其颈椎功能、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内固定术 颈椎过伸性损伤 颈椎功能 神经功能
下载PDF
Zero-P椎间融合术用于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疗效观察
13
作者 张彪 《科技与健康》 2023年第22期15-18,共4页
分析颈前路零切迹(Zero-P)椎间融合术用于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效果。随机将2022年2月—2022年12月期间贵州省德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10)采取颈前路钛板融合器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n=10)采取Zer... 分析颈前路零切迹(Zero-P)椎间融合术用于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效果。随机将2022年2月—2022年12月期间贵州省德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10)采取颈前路钛板融合器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n=10)采取Zero-P椎间融合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术前及术后两组患者JOA评分、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Cobb角和椎前软组织厚度比较,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优(P<0.05);术后,观察组吞咽困难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发现,颈椎间盘突出患者采取Zero-P椎间融合术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颈椎曲度、椎体间高度及神经功能,缓解患者疼痛,且可以避免患者术后吞咽困难。Zero-P椎间融合术可以作为颈椎间盘突出症首选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ro-P椎间融合术 颈前路钛板融合器内固定 颈椎间盘突出 神经功能 吞咽困难
下载PDF
前路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 被引量:96
14
作者 袁文 贾连顺 +2 位作者 陈德玉 刘岩 毛志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 :探讨前路手术在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价值。方法 :32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在全麻下行颈前路减压、复位、自体髂骨植骨及AO颈椎带锁钢板固定。结果 :完全复位 17例 ,复位 90 %以上 15例。平均随访 2 8个月 ,颈椎椎间高度... 目的 :探讨前路手术在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价值。方法 :32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在全麻下行颈前路减压、复位、自体髂骨植骨及AO颈椎带锁钢板固定。结果 :完全复位 17例 ,复位 90 %以上 15例。平均随访 2 8个月 ,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 ,无钢板螺钉并发症。 2 1例脊髓不完全损伤者神经功能获改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 骨折 脱位 前路途径 内固定 治疗
原文传递
颈前路可调式融合固定器的研制及生物力学测试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良意 陈德玉 +3 位作者 郭永飞 王新伟 徐建伟 王以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854-857,共4页
目的 :研制颈前路可调式融合固定器 ,并对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方法 :由医用钛合金材料制成颈前路可调式融合固定器。 3 2具小牛颈椎标本随机分成颈前路可调式融合固定器组 (AC AFF)、钢板髂骨组 (AI)、钢板钛网组 (AT)及对照组 ,测量... 目的 :研制颈前路可调式融合固定器 ,并对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方法 :由医用钛合金材料制成颈前路可调式融合固定器。 3 2具小牛颈椎标本随机分成颈前路可调式融合固定器组 (AC AFF)、钢板髂骨组 (AI)、钢板钛网组 (AT)及对照组 ,测量每组标本在受到轴向压缩、前屈、后伸及侧屈载荷状态下的位移、应变及强度变化。结果 :当颈椎处于轴向压缩及前屈状态时 ,AC AFF组的应变小于AI组及AT组 ;在同样载荷的不同状态下 ,AC AFF组的位移比AI组和AT组小 ;三组的强度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加 ,以AC AFF组最强。结论 :颈椎椎体次全切除后经AC AFF或前路钢板固定后即刻稳定性明显增强 ,在轴向压缩及前屈运动状态下 ,AC AFF的稳定性优于前路钢板 ;在不同运动状态下 ,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前路减压 内固定器 生物力学 测试
下载PDF
前后路Ⅰ期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11
16
作者 毕大卫 费骏 +3 位作者 许超 郑琦 刘耀升 杨守卫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4期206-208,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前后受压所导致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自锁钢板内固定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一次性完成的手术方法对26例脊髓型颈椎病(为脊髓前后均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中男9例,女17... 目的:探讨脊髓前后受压所导致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自锁钢板内固定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一次性完成的手术方法对26例脊髓型颈椎病(为脊髓前后均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中男9例,女17例;年龄63~81岁,平均69岁。并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6例获得1.5~6年的随访,22例症状完全消失,4例尚留有轻度手臂麻木。按JOA评分标准:优16例,良6例,可4例,差0例。结论:采用前后路Ⅰ期手术治疗脊髓前后同时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减压彻底、固定可靠、疗效满意,不但使治疗周期大大缩短、复发率明显减少,而且可使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症状得到彻底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前后路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减压术 神经根受压症状 前路减压植骨 手术治疗方法 Ⅰ期手术治疗 颈椎病患者 钢板内固定 治疗观察 手术方法 治疗结果 完全消失 评分标准 手臂麻木 治疗周期 一次性 复发率
下载PDF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 被引量:20
17
作者 王良意 周杰 +2 位作者 曹前来 杨海涛 王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92-1096,共5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2012年1月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32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资料,男20例.女12例:年龄48...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2012年1月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32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资料,男20例.女12例:年龄48~76岁,平均52.32±5.73岁。脊髓型颈椎病26例,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6例。病变累及3个节段29例,累及4个节段3例。术前JOA评分为8.07±1.82(5~11)分,颈前柱高度为67.29+2.63(61.98.73.01)mm,颈椎曲度C值为2.86±2.63[(一3.14)~8.42]。均行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其中脊髓主要受压节段采用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脊髓次要受压节段行椎间隙减压。观察手术并发症情况及术后1周、6个月、12个月时JOA评分、颈前柱高度与颈椎曲度C值的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90~160min,平均105min;术中出血量100—350ml,平均200ml。术后1例出现饮水呛咳,术后2周恢复正常;2例出现声音嘶哑,经对症处理均于术后1个月内恢复正常。随访12~24个月,平均14.0+3.1个月。术后6~12个月均获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无假关节形成和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术后l周、6个月、12个月时颈前柱高度、颈椎曲度C值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术后12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为(68-38±11.07)%,按改善率评定手术疗效,优11例,良17例,好转4例。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颈椎病 前路减压 内固定 脊柱融合
原文传递
三种界面固定融合器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附62例报告) 被引量:29
18
作者 赵定麟 严力生 +4 位作者 陈德玉 赵杰 黄文铎 李也白 陈利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86-189,共4页
目的:比较TFC(Threadedcage,带螺纹鸟笼状椎间融合器)、BAK(BagbyandKuslichmethod,笼状椎间融合器)及作者设计的CHTF(Cervical-spineholowthreadedf... 目的:比较TFC(Threadedcage,带螺纹鸟笼状椎间融合器)、BAK(BagbyandKuslichmethod,笼状椎间融合器)及作者设计的CHTF(Cervical-spineholowthreadedfixator,颈椎空心螺纹式内固定器)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TFC、CHTF和BAK作为界面固定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病、陈旧颈椎骨折脱位和急性颈椎间盘脱出症共62例,115个椎节。其中52节采用TFC,43节植入CHTF,20节为BAK。术后次日戴颌-胸支具下床活动及步行。结果:三种植入物均较稳定,X线片未发现有位移现象。观察3个月以上的46例中24例已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近于正常者15例,两者相加达85%。结论:TFC、CHTF和BAK均可使手术椎节立即稳定、促进融合,并避免了取髂骨手术的并发症。CHTF操作简单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界面固定 前路减压 椎体间融合
原文传递
前路减压植骨Z-Plate钢板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并截瘫 被引量:20
19
作者 黄成彬 肖增明 +3 位作者 李世德 劳山 陈前芬 罗高斌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0期1551-1553,共3页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ZPlate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并截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及ZPlate钢板固定术。结果随访6~42个月,平均18个月。伤椎高度恢复90%36例,恢复80%12例,无钢板螺钉断...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ZPlate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并截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及ZPlate钢板固定术。结果随访6~42个月,平均18个月。伤椎高度恢复90%36例,恢复80%12例,无钢板螺钉断裂和松动现象。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按Flankel分级,除A级9例未能恢复外,其余恢复1~2级。结论ZPlate钢板系统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合并症少、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前路减压 内固定 截瘫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融合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良意 陈德玉 +2 位作者 徐建伟 王新伟 郭永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对11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手术疗效及常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疗效与病程及年龄有关;单节段与双节段减压融合的术后疗效无明显差别,但两者的疗效均高于三节段减压融合的... 目的:探讨影响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对11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手术疗效及常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疗效与病程及年龄有关;单节段与双节段减压融合的术后疗效无明显差别,但两者的疗效均高于三节段减压融合的疗效。结论:脊髓型颈椎病一经确诊,应早期施行手术治疗。尽早进行外科干预并采取恰当的手术方式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融合手术 影响因素 疗效观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