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antiallergic herbal agents on chloride channel-3 and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in nasal mucosal epithelia of allergic rhinitis rabbits 被引量:1
1
作者 WANG Li-feng XU Li-juan GUO Feng-hua WANG Li-na SHEN Xiao-ho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8期1034-1038,共5页
Background Allergic rhinitis (AR) is a Th2 dominant cytokine response. Chloride channel-3 (CIC-3)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nasal mucosal edema and inflammatory pathologic changes in AR. Antiallergic herbal agen... Background Allergic rhinitis (AR) is a Th2 dominant cytokine response. Chloride channel-3 (CIC-3)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nasal mucosal edema and inflammatory pathologic changes in AR. Antiallergic herbal agents (AHA) are antiallergic herbal products. In the previous study, we have demonstrated that AHA clearly inhibited allergic medium and relieved allergic reaction of AR.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function of CIC-3 and discuss the possibl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AHA on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in AR. Methods AHA were produced and used to treat AR. An animal model of an AR rabbit was established by ovalbumin (OVA). The rhinitis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HA treated group (AHATG), model group (MG) and healthy control group (HCG). The expressions of CIC-3 protein were exa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The mucosal epithelial cells of all the rabbit groups were primarily cultured with tissue culture method in vitro with or without rhlL-4 or rhlL-2. Furthermore, the expressions of CIC-3 mRNA were detected by real-time PCR. The levels of monocyte chemotactic factor-1 (MCP-1) and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VCAM-1) protein in culture supernatants were measured by ELISA. Results The expressions of CIC-3 mRNA increased more in mucosal epithelial cells of MG than those in AHATG and HCG (P 〈0.01). The levels of CIC-3 mRNA, MCP-1 and VCAM-1 protein in culture supernatants of MG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other two groups (P 〈0.01). Those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MG untreated 12 hours later than those in other two groups (P 〈0.01). The expressions of CIC-3 mRNA, MCP-1 and VCAM-1 protein in culture supernatants of MG and HCG treated with rhlL-4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AHATG treated with rhlL-4 (P 〈0.01). The levels of CIC-3 mRNA, MCP-1 and VCAM-1 protein in culture supernatants of all groups treated with rhlL-2 showed no significant changes (P 〉0.05). Conclusions AHA can inhibit the secretions of CIC-3, MCP-1 and VCAM-1 in mucosal epithelia and improve inflammatory reaction of AR. CIC-3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ecretion of cytokines and mucosal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AR. RhlL-4 can enhance the secretion of CIC-3, MCP-1 and VCAM-1 in mucosal epithelial cells, especially during the AR process. These enhanced effects of rhlL-4 were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by AHA. The secretions of CIC-3, MCP-1 and VCAM-1 can not be induced obviously by rhlL-2 in mucosal epithelial cells in 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loride channel-3 antiallergic herbal agents allergic rhinitis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antiallergic herbal agents on 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 in nasal mucosal epithelia of allergic rhinitis rabbits 被引量:1
2
作者 LI Qiang LI Xiao-li +2 位作者 YANG Xue BAO Jian-min SHEN Xiao-ho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24期3020-3024,共5页
Background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 (CFTR) is closely related to allergic rhinitis (AR). In the previous study, we have demonstrated that antiall... Background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 (CFTR) is closely related to allergic rhinitis (AR). In the previous study, we have demonstrated that antiallergic herbal agents (AHA) can obviously inhibit the allergic reaction of AR.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xpression of CFTR and the effects of AHA on CFTR to improve the allergic reaction of AR. Methods An animal model of an AR rabbit was established using ovalbumin (OVA). The rhinitis rabbi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ree groups: AHA treating group (AHATG), modeling group (MG) and healthy controlling group (HCG). The expressions of CFTR protein were exa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The mucosal epithelial cells of all the rabbits were primarily cultured with tissue culture method in vitro and treated with or without glibenclamide for 24 hours. The levels of monocyte chemotactic factor-l(MCP-1) and RANTES protein in supernatants of culture were measured by ELISA, and the expressions of CFTR mRNA were detected by real-time PCR. Results The expressions of CFTR mRNA and protein greatly increased in mucosal epithelial cells of MG. The protein concentrations of MCP-1, RANTES in culture supernatants of MG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other two groups (P 〈0.01), and they reached much higher level than those at the start points in the MG (P 〈0.05) and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AHATG after being cultured for 24 hours (P 〈0.01). CFTR mRNA in MG + glibenclamide were much lower than those in MG (P 〈0.05). RANTES and CFI-R mRNA treated with glibenclamide in AHATG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AHATG (P 〈0.01). Minimal changes in the secretions of MCP-1 in the epithelial cells were detected between AHATG and AHATG + glibenclamide (P 〉0.05). Conclusions AHA can inhibit the secretions of CFTR, RANTES and MCP-1 in mucosal epithelia and improve inflammatory reaction of AR. CFTR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ecretion of RANTES and mucosal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AR. Glibenclamide can inhibit the CFTR secretion in mucosal epithelial cells, in particular during AR process. These effects of glibenclamide on secretion of RANTES can be effectively strengthened by A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 protein antiallergic herbal agents allergic rhinitis
原文传递
槲皮素与芦丁对离体大鼠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47
3
作者 周新妹 姚慧 +3 位作者 夏满莉 曹春梅 蒋惠娣 夏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比较研究槲皮素与芦丁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的作用及其可能的途径。方法:采用累积加药法,检测槲皮素和芦丁对去氧肾上腺素(pheny lephrine,PE)预收缩的胸主动脉环张力的影响。结果:槲皮素对离体大鼠内皮完整和去内皮的胸主动脉环... 目的:比较研究槲皮素与芦丁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的作用及其可能的途径。方法:采用累积加药法,检测槲皮素和芦丁对去氧肾上腺素(pheny lephrine,PE)预收缩的胸主动脉环张力的影响。结果:槲皮素对离体大鼠内皮完整和去内皮的胸主动脉环均有浓度依赖性的舒张作用,而芦丁对PE预收缩血管的舒张作用是内皮依赖性的。槲皮素和芦丁对内皮完整的胸主动脉环的最大舒张反应分别为(77.20±6.11)%和(44.28±7.48)%,但两者对内皮完整的胸主动脉环最大舒张的半数有效浓度无明显差异。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 E(0.1 mm o l/L)预处理后,可阻断芦丁诱导的舒张血管作用,但不能阻断槲皮素引起的舒张血管作用;用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亚甲蓝(10μm o l/L)预处理后,两者的血管舒张作用均被阻断。用环氧合酶抑制剂吲哚美辛(10μm o l/L)预处理后可减弱槲皮素诱导的舒张血管作用,但不能阻断芦丁引起的舒张血管作用。结论:槲皮素的舒血管作用强于芦丁,槲皮素可能是通过鸟苷酸环化酶和环氧合酶途径产生非内皮依赖性的血管舒张作用,而芦丁可能是通过NO-鸟苷酸环化酶途径产生内皮依赖性的血管舒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舒张药/药理学 槲皮素/药理学 芦丁/药理学 主动脉 胸/药物作用 内皮 血管
下载PDF
黄芪舒张血管平滑肌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0
4
作者 张必祺 胡申江 +2 位作者 单绮娴 孙坚 夏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1期65-68,72,共5页
目的 :探讨黄芪对血管平滑肌的舒张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灌流模型。在去除血管环内皮后 ,观察累积浓度黄芪对基础状态 (基础组 )、苯肾上腺素 (PE)预收缩 (苯肾上腺素组 )、氯化钾预收缩(氯化钾组 )的血管环的作... 目的 :探讨黄芪对血管平滑肌的舒张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灌流模型。在去除血管环内皮后 ,观察累积浓度黄芪对基础状态 (基础组 )、苯肾上腺素 (PE)预收缩 (苯肾上腺素组 )、氯化钾预收缩(氯化钾组 )的血管环的作用和黄芪对经无钙液 (无钙液组 )、无钙液加肝素 (肝素组 )、普萘洛尔 (普萘洛尔组 )预处理后的血管环的作用。结果 :在血管内皮被去除后 ,黄芪对基础状态或氯化钾预收缩的血管环无影响 ;当黄芪浓度累积达 (10 -1、3× 10 -1、10 0 、3× 10 0 ) g/L时 ,对 PE(3× 10 -7mol/L)预收缩的血管环产生剂量依赖性舒张作用 (P<0 .0 5 )。经无钙液预处理后 ,黄芪 (3× 10 0 g/L )对血管环的舒张作用未被阻断 ;但经无钙液加肝素预处理后 ,该作用被显著抑制 (P<0 .0 1) ;而普萘洛尔预处理不影响黄芪对 PE预收缩血管环的舒张作用。结论 :黄芪对去除内皮的血管具有舒张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内质网上的三磷酸肌醇敏感的钙离子通道 ,抑制内钙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药理学 血管舒张药/药理学 胸主动脉环/药物作用 磷酸肌醇类
下载PDF
七叶树皂苷-Ia的人肠内细菌生物转化产物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42
5
作者 杨秀伟 赵静 +1 位作者 崔景荣 郭维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 :探讨人肠内细菌和短乳杆菌粗酶转化七叶树皂苷 Ia ,阐明转化产物结构 ,研究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人肠内细菌和短乳杆菌粗酶分别与七叶树皂苷 Ia共温孵方法 ,通过色谱技术分离、纯化转化产物 ,应用波谱技术确定转化产物结构... 目的 :探讨人肠内细菌和短乳杆菌粗酶转化七叶树皂苷 Ia ,阐明转化产物结构 ,研究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人肠内细菌和短乳杆菌粗酶分别与七叶树皂苷 Ia共温孵方法 ,通过色谱技术分离、纯化转化产物 ,应用波谱技术确定转化产物结构。结果 :七叶树皂苷 Ia可由人肠内细菌和短乳杆菌粗酶转化产生异七叶树皂苷Ia、去酰基七叶树皂苷I、2 1 β O 巴豆酰基原七叶树皂苷元和原七叶树皂苷元。去酰基七叶树皂苷I对小鼠肉瘤S 1 80、肝癌和肺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七叶树皂苷 Ia是“前药” ,人肠内细菌和短乳杆菌粗酶能够转化七叶树皂苷 Ia;转化产物去酰基七叶树皂苷I有抗肿瘤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树皂苷-Ia 肠内细菌 生物转化 抗肿瘤药 短乳杆菌粗酶 色谱技术
下载PDF
喹喔啉双氮氧化物衍生物QN-2013的乏氧细胞毒性和放射增敏作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孙小平 李五岭 +6 位作者 仉文升 沈恂 赵慧云 吴艳芬 沈磊 汤丽霞 王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 :检验和评价喹喔啉双氮氧化物衍生物QN 2 0 13的选择性乏氧细胞毒性和放射增敏作用。方法 :体外细胞毒性、放射增敏作用及体内抗肿瘤活性 ,分别用集落形成法和肿瘤生长延迟法检验。细胞周期的变化、DNA损伤和损伤DNA的修复分别以... 目的 :检验和评价喹喔啉双氮氧化物衍生物QN 2 0 13的选择性乏氧细胞毒性和放射增敏作用。方法 :体外细胞毒性、放射增敏作用及体内抗肿瘤活性 ,分别用集落形成法和肿瘤生长延迟法检验。细胞周期的变化、DNA损伤和损伤DNA的修复分别以流式细胞术和“彗星”分析法测定。结果 :QN 2 0 13对乏氧和富氧HeLa S3细胞的等毒性浓度ICN250 和ICair50 分别是 0 .0 8和 1.7mmol·L-1,乏氧细胞毒性比率 (hypoxiccytotoxicityratio ,HCR)为 2 1。这说明QN 2 0 13具有一定的乏氧细胞毒性 ,但弱于代表性生物还原药SR 42 33。在 1mmol·L-1以下时 ,QN 2 0 13的体外放射增敏作用比MISO(misonidazole)弱 ,但随药物浓度增加近似按指数增大 ,而荷瘤小鼠腹腔给药则体内增敏作用与施药剂量无明显依赖关系。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 ,QN 2 0 13诱发乏氧HeLa S3细胞G2 M期阻断 ,引起DNA双链断裂 ,且抑制辐射DNA损伤的修复。结论 :QN 2 0 13是一中度活性的乏氧选择性细胞毒剂 ,体内外实验表明具有一定的放射增敏作用 ,明显增强辐射抗肿瘤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直接损伤DNA和抑制DNA修复。这些结果提示虽QN 2 0 13本身可能不是理想的生物还原药 ,但喹喔啉氮氧化物系列不失为探索新抗癌药应重视的领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素类 细胞低氧 放射增敏剂 喹喔啉双氮氧化物 抗肿瘤药 药理学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降低乳腺癌耐药细胞系对阿霉素的耐受效应 被引量:20
7
作者 石永进 虞积仁 +4 位作者 朱平 马明信 岑溪南 董玉君 袁家颖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15-418,共4页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ytokine inducedkiller,CIK)与化疗药物对多药耐药 (multidrugre sistance,MDR)肿瘤细胞产生协同杀伤效应的机制。方法 :用细胞培养法加细胞因子在体外诱导并扩增CIK细胞 ,应用MTT法测定CIK细胞、...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ytokine inducedkiller,CIK)与化疗药物对多药耐药 (multidrugre sistance,MDR)肿瘤细胞产生协同杀伤效应的机制。方法 :用细胞培养法加细胞因子在体外诱导并扩增CIK细胞 ,应用MTT法测定CIK细胞、阿霉素及二者联合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靶细胞上P糖蛋白 (P gp)的表达和细胞内药物积累 ,用细胞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 gp在MDR靶细胞MCF7adr内的分布。结果 :CIK细胞可使MCF7adr细胞P gp的表达活性下降 82 .5 % ,耐药靶细胞内阿霉素积累增加 3.2倍 ,使联合杀伤率比单纯加阿霉素(同等剂量 )组增加 7.8倍 ,比单纯加CIK细胞 (相同效靶比 )组增加 1.3倍。结论 :CIK细胞可明显抑制MCF7adr肿瘤细胞系的P gp表达 ,可协同阿霉素提高对MCF7adr肿瘤细胞系的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杀伤细胞 耐药细胞系 阿霉素 耐受效应 细胞因子 治疗
下载PDF
外源性p53基因对人胃癌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肖绍文 张珊文 +2 位作者 吕有勇 杨敬贤 杨新宇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27-431,共5页
目的 :评价外源性 p5 3基因对人胃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 :以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为载体 ,将人野生型p5 3基因导入不同 p5 3状态的 4种人胃癌细胞系 ,用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blot法检测 p5 3基因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 ;用细胞存... 目的 :评价外源性 p5 3基因对人胃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 :以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为载体 ,将人野生型p5 3基因导入不同 p5 3状态的 4种人胃癌细胞系 ,用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blot法检测 p5 3基因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 ;用细胞存活份数来表示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 ;用流式细胞计数、细胞DNA片段化分析和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在高效靶比病毒剂量下 ,外源 p5 3基因在 4种胃癌细胞的胞核中均高效表达 ,并可使细胞产生明显的G2 /M阻滞和凋亡 ,使细胞存活份数明显减少。而且这种作用不依赖细胞内在的p5 3基因状态。单独照射4Gy ,对野生型 p5 3细胞的生长抑制和致凋亡效应明显 ,而对其它 3种细胞的作用较弱。照射 4Gy结合Ad p5 3时 ,外源p5 3基因可显著增强照射引起的G2 /M期阻滞和凋亡及生长抑制作用 ,对 4种胃癌细胞放射增效比高达2 .3~ 3.6。结论 :腺病毒载体介导的野生型 p5 3基因转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基因 胃肿瘤 放射疗法 辐射增敏药 药理学
下载PDF
鸡胚绒毛尿囊膜技术的改进 被引量:25
9
作者 呼群 宁涛 +2 位作者 苏秀兰 王文礼 柯杨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3-384,F003,共3页
目的 :摸索改进鸡胚绒毛尿囊膜 (chickchorioallantoicmembrane ,CAM)技术 ,为抗血管形成药物筛选提供良好的体内血管实验模型。方法 :对传统的蛋壳上开窗方式的CAM技术进行改进 ,将孵育 3d的鸡胚脱离蛋壳移入平皿中 ,继续孵育 3d后将... 目的 :摸索改进鸡胚绒毛尿囊膜 (chickchorioallantoicmembrane ,CAM)技术 ,为抗血管形成药物筛选提供良好的体内血管实验模型。方法 :对传统的蛋壳上开窗方式的CAM技术进行改进 ,将孵育 3d的鸡胚脱离蛋壳移入平皿中 ,继续孵育 3d后将待测药物植入到CAM和卵黄囊膜 (yolksacmembrane,YSM )上 ,2 4h后观察药物对CAM和YSM血管的作用。结果 :平皿中孵育鸡胚至第 6天 ,鸡胚存活率为 46 .7% ,生长状况良好 ,CAM直径达到1.2cm。检测的 6种药物出现两种不同的心血管效应 ,即抑制和吸引趋化血管的效应。结论 :平皿中孵育CAM技术在研究药物、生物因子、肿瘤等的血管效应方面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胚 绒毛尿囊膜 抗血管生成 血管 抗肿瘤 药理学
下载PDF
艾叶油的呼吸系统药理研究-Ⅱ,抗过敏作用 被引量:31
10
作者 谢强敏 唐法娣 +2 位作者 王砚 杨秋火 卞如濂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6,共4页
目的:本文研究艾叶油的抗过敏作用。方法:采用致敏豚鼠气管SchultzDale 反应,组胺或氨甲酰胆碱引起的豚鼠气管收缩,大鼠被动皮肤过敏,5羟色胺引起的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豚鼠肺组织释放过敏性慢反应物质... 目的:本文研究艾叶油的抗过敏作用。方法:采用致敏豚鼠气管SchultzDale 反应,组胺或氨甲酰胆碱引起的豚鼠气管收缩,大鼠被动皮肤过敏,5羟色胺引起的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豚鼠肺组织释放过敏性慢反应物质(SRSA) ,SRSA 收缩豚鼠回肠等试验。结果:艾叶油抑制致敏豚鼠气管SchultzDale 反应(IC50 :98 .6mg/L) ;100mg/L 明显降低组胺或氨甲酰胆碱引起的豚鼠气管收缩pD2 值;明显抑制大鼠被动皮肤过敏(ID50 :0 .22g/kg) 和5羟色胺引起的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反应(ID50 :0 .52g/kg) ;抑制豚鼠肺组织释放SRSA(IC50 :49 .7mg/L) ;拮抗SRSA 对豚鼠回肠的收缩(IC50 :34 .9mg/L) 。结论:艾叶油具有抗过敏作用,对呼吸道过敏反应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油 色甘酸钠 抗过敏药 卵白蛋白 组胺
下载PDF
1-[二-(4-氟苯)甲基]-4-取代哌嗪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16
11
作者 葛泽梅 郭保国 +2 位作者 王红宇 程铁明 李润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3-216,共4页
目的 :寻找活性强、毒性低的新抗肿瘤化合物。方法 :以哌嗪为起始原料 ,通过与 [二 (4 氟苯 ) ]甲基氯反应得到 1 [二 (4 氟苯 )甲基 ]哌嗪Ⅰ ,Ⅰ分别通过烷基化、烷基二硫代甲酰化、酰基化和Mannich反应在哌嗪的 4 位引入具有抗肿... 目的 :寻找活性强、毒性低的新抗肿瘤化合物。方法 :以哌嗪为起始原料 ,通过与 [二 (4 氟苯 ) ]甲基氯反应得到 1 [二 (4 氟苯 )甲基 ]哌嗪Ⅰ ,Ⅰ分别通过烷基化、烷基二硫代甲酰化、酰基化和Mannich反应在哌嗪的 4 位引入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基团 ,得到 9个未见文献报道的 1 [二 (4 氟苯 )甲基 ] 4 取代哌嗪衍生物Ⅱa i。通过SRB法和MTT法测试了它们对 8种瘤株生长的抑制率。结果 :改进了关键中间体Ⅰ的制备方法 ,使收率由文献的5 4%提高到 74%。初步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 ,该类化合物对瘤株Skov3(人体卵巢癌 )较对其它瘤株有较强的抑制率 ;比较化合物Ⅱc和Ⅱg的结构和活性 ,可以发现二硫代酯基的存在与否对不同瘤株生长的抑制率有明显影响 ;4 位引入苄基可使活性有所提高。结论 :1 [二 (4 氟苯 )甲基 ]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嗪类 化学合成 1-[二-(4氟苯)甲基]-4-取代哌嗪 抗肿瘤药 药理学
下载PDF
红藤饮片提取物抑菌活性与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李钧敏 金则新 +1 位作者 陈彤 顾奇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73-280,共8页
目的:了解3个不同产地、2个不同批次的红藤饮片6种次生代谢产物含量、抑菌活性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分光光度法对红藤饮片提取物的6种次生代谢产物含量进行分析,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为实验菌株,用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抑... 目的:了解3个不同产地、2个不同批次的红藤饮片6种次生代谢产物含量、抑菌活性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分光光度法对红藤饮片提取物的6种次生代谢产物含量进行分析,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为实验菌株,用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抑菌圈大小;以平板二倍稀释法统计最小抑菌浓度(M IC);以试管二倍稀释法统计最小杀菌浓度(M BC)。结果:红藤药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以安徽产地第一批次最高,抑菌圈大小、M IC、M BC分别为(9.67±0.29)mm、12.5 m g/m l、31.25 m g/m l和(10.17±0.58)mm、12.5 m g/m l、31.25 m g/m l,江苏产地第二批次最低,抑菌圈大小、M IC、M BC分别为(7.67±0.29)mm、25 m g/m l、125 m g/m l和(8.17±0.29)mm、25 m g/m l、125 m g/m l。红藤饮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在不同产地和不同批次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在不同产地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不同批次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红藤药液的6种次生代谢产物总量以安徽产地第一批次最高(3.61%),江苏产地第二批次最低(1.90%)。红藤提取物的总生物碱和游离蒽醌在不同产地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不同批次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绿原酸、黄酮类化合物、总鞣质和总皂苷在不同产地和不同批次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影响红藤饮片对2种细菌的抑菌活性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可能为总皂甙、总鞣质、游离蒽醌及总绿原酸。结论:不同红藤饮片的次代谢产物的含量及抑菌活性以安徽和浙江产地较高,江苏产地较低;红藤的抑菌活性与饮片中总皂甙、总鞣质、游离蒽醌及总绿原酸的含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藤/分离和提纯 大血藤/药理学 大血藤/分析 葡萄球菌 金黄色/药物作用 芽孢杆菌 枯草/药物作用 抗菌药/药理学
下载PDF
抗抑郁剂对小鼠探究行为、自主活动性以及隔离攻击行为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13
作者 梁建辉 王小平 +4 位作者 陆颖 刘锐克 张旗 孙红蕾 李凌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4-60,共7页
目的 :研究各类抗抑郁剂对小鼠探究行为 ,自主活动性以及隔离攻击行为的药理作用 ,进一步探讨它们抗攻击行为不同的药理学机制。方法 :采用隔离小鼠攻击行为的模型 ,评价各类抗抑郁剂对隔离攻击行为的作用。测定各类抗抑郁剂对群居小鼠... 目的 :研究各类抗抑郁剂对小鼠探究行为 ,自主活动性以及隔离攻击行为的药理作用 ,进一步探讨它们抗攻击行为不同的药理学机制。方法 :采用隔离小鼠攻击行为的模型 ,评价各类抗抑郁剂对隔离攻击行为的作用。测定各类抗抑郁剂对群居小鼠探究行为和自主活动性的影响。结果 :(1)米安色林 (0 .5~ 5mg·kg-1) ,丁螺环酮(2 .5~ 10mg·kg-1)和吗氯贝胺 (2 .5~ 10mg·kg-1) ,显著性抑制群居小鼠的探究行为 ,但是 ,氟西汀 (2 .5~ 10mg·kg-1)、丙米嗪 (2 .5~ 10mg·kg-1)和DOI (0 .5~ 2mg·kg-1)对其无明显影响 ;(2 )米安色林和丁螺环酮明显减少群居小鼠的自主活动性 ,而氟西汀、丙米嗪、吗氯贝胺以及DOI无此作用 ;(3)氟西汀 ,米安色林 ,丙米嗪和丁螺环酮剂量依赖性拮抗隔离小鼠的攻击行为 ,吗氯贝胺对此无明显影响。DOI双向调节隔离小鼠的攻击行为。结论 :本实验结果提示 ,氟西汀、米安色林、丁螺环酮、丙米嗪以及DOI对小鼠的探究行为、自主活动性和隔离攻击行为的药理作用并不完全相同 ,可能与它们不同的药理学机制有关。5 HT1A和 5 HT2A/ 2C受体可能介导隔离小鼠的攻击行为 ,有关 5 HT受体亚型介导攻击行为需作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抑郁药 药理学 药物作用 动物行为
下载PDF
紫心甘薯多糖的分离及组分抑癌活性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赵婧 阮红 +3 位作者 高秋萍 李梦雅 陶晔琪 郑颖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5-373,共9页
目的:分离紫心甘薯的多糖(Polysaccharide of purple sweet potato,PPSP)组分,并对其组分的抑癌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DEAE-Cellulose和CM-Cellulose离子交换柱分离紫心甘薯多糖,收集分离PPSP组分;MTT法检测PPSP各组分对肿瘤细胞... 目的:分离紫心甘薯的多糖(Polysaccharide of purple sweet potato,PPSP)组分,并对其组分的抑癌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DEAE-Cellulose和CM-Cellulose离子交换柱分离紫心甘薯多糖,收集分离PPSP组分;MTT法检测PPSP各组分对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活性;薄层层析法分析PPSP各组分的单糖组成;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检测PPSP组分的结构特征。结果:选用弱阴离子交换柱DEAE-Cellulose分离,并经NaCl溶液梯度分段洗脱,得到4个紫心甘薯多糖组分,分别命名为PPSPⅠ、PPSPⅡ、PPSPⅢ和PPSPⅣ;观察PPSPⅠ、PPSPⅡ、PPSPⅢ对Hela和HepG2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检测发现PPSPⅡ、PPSPⅢ组分有一定的抑癌活性。结构分析结果表明,PPSPⅠ主要由葡萄糖和半乳糖这两种单糖组成;PPSPⅡ由葡萄糖组成,并具有β-D-葡萄吡喃聚糖的红外特征吸收峰;PPSPⅢ具有蛋白吸收峰。结论:成功分离得到PPSP的4种多糖组分,其中检测到PPSPⅡ、PPSPⅢ组分对Hela和HepG2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体外抑制作用。推测PPSPⅡ、PPSPⅢ组分抑癌活性可能与其含有β-D-葡萄吡喃聚糖或糖蛋白的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化学 多糖类/分离和提纯 抗肿瘤药/药理学 紫心甘薯 多糖 分离 层析 组分分析 抗肿瘤
下载PDF
抗菌肽Alloferon-1串联式重组表达及其表达产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琦 孙爱华 严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1期60-66,共7页
目的:构建串联式表达Alloferon-1的原核重组表达系统,检测合成及重组表达的Alloferon-1体外抗肿瘤细胞活性。方法:采用连接引物PCR法,构建含6×His-EK-8×Alloferon-1-EK-6×His序列的人工融合基因;采用常规分子生物学方法... 目的:构建串联式表达Alloferon-1的原核重组表达系统,检测合成及重组表达的Alloferon-1体外抗肿瘤细胞活性。方法:采用连接引物PCR法,构建含6×His-EK-8×Alloferon-1-EK-6×His序列的人工融合基因;采用常规分子生物学方法克隆并构建该人工融合基因及其原核表达系统;采用SDS-PAGE和BioRad凝胶图象分析系统了解目的重组产物8×rAlloferon-1-EK表达情况和产量;采用Ni-NTA亲和层析及EK酶切和Sephadex G-50层析法提纯8×rAlloferon-1-EK及rAlloferon-1-EK;采用MTT法检测rAlloferon-1-EK体外抑制KB、SGC和HL-60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并与直接合成的Alloferon-1(sAlloferon-1)和Alloferon-1-EK(sAlloferon-1-EK)的抗肿瘤作用比较。结果:获得了序列正确的目的人工融合基因克隆及其原核表达系统pET42a-8×rAlloferon-1-EK-E.coliBLDE3。在IPTG诱导下,该原核重组表达系统可表达串联式目的重组蛋白8×rAlloferon-1-EK,其产量约为细菌总蛋白的30%。Ni-NTA和Sephadex G-50层析后,可分别获得8×rAlloferon-1-EK和rAlloferon-1-EK。在25~100μg/ml剂量范围内,sAlloferon-1、sAlloferon-1-EK和rAlloferon-1、rAlloferon-1-EK均有明显抑制KB、SGC和HL-60肿瘤细胞生长及增殖的效果(P<0.01),且四者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串联表达rAlloferon-1的原核表达系统,其表达产物具有与合成的Alloferon-1和Alloferon-1-EK相似的体外抗肿瘤细胞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感染药 抗菌药 抗肿瘤药 肽类 重组 遗传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药理学 质粒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人源抗菌肽LL-37衍生物GLL-37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史霖 刘珊 +2 位作者 范桂香 袁育康 梅龙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1期73-77,82,共6页
目的:对人源抗菌肽LL-37的特定氨基酸残基进行替换,获得衍生抗菌肽GLL-37,以增强其抗蛋白酶解能力和抗菌活性。方法:肽LL-37和GLL-37均由化学合成。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它们对6种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以及在不同NaCl浓度下... 目的:对人源抗菌肽LL-37的特定氨基酸残基进行替换,获得衍生抗菌肽GLL-37,以增强其抗蛋白酶解能力和抗菌活性。方法:肽LL-37和GLL-37均由化学合成。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它们对6种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以及在不同NaCl浓度下,它们对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的最低抑菌浓度。将LL-37和GLL-37与弹性蛋白酶共孵育后,通过对共孵育产物进行蛋白聚丙烯凝胶电泳和抗菌活性测定,研究它们抗弹性蛋白酶水解的能力。结果:GLL-37较LL-37对弹性蛋白酶的水解作用更具抵抗力。在高浓度NaCl下,GLL-37也较LL-37具有更强的抗菌活性。结论:通过对LL-37氨基酸序列中特定氨基酸残基的替换,可增强其抗菌活性及抗弹性蛋白酶水解能力,获得的衍生肽GLL-37具有很高的研究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感染药 抗微生物阳离子肽类 肽类/药理学 胰弹性蛋白酶 聚合酶链反应 电泳 琼脂凝胶
下载PDF
依扑拉芬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卫平 明亮 +2 位作者 张艳 方明 陈敏珠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3期180-181,共2页
目的研究依扑拉芬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用二甲苯及角叉菜胶分别诱导小鼠耳肿胀及大鼠踝关节肿胀模型,用冰醋酸、热及电刺激分别制备小鼠扭体、热板及电嘶叫疼痛模型。结果依扑拉芬(ig,50,100,200mgkg-1)对二甲苯... 目的研究依扑拉芬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用二甲苯及角叉菜胶分别诱导小鼠耳肿胀及大鼠踝关节肿胀模型,用冰醋酸、热及电刺激分别制备小鼠扭体、热板及电嘶叫疼痛模型。结果依扑拉芬(ig,50,100,200mgkg-1)对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度有明显抑制作用,也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小鼠扭体反应,显著延长小鼠热板的舔足反应潜伏期及提高小鼠的电嘶叫刺激阈值,但对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踝关节肿胀度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镇痛 小鼠 大鼠 依扑拉芬 抗炎
下载PDF
紫心甘薯对高脂血症大鼠脂质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陈伟平 毛童俊 +4 位作者 樊林 周宇瀚 俞兢 金赟 侯鹏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0-364,共5页
目的:观察紫心甘薯对高脂血症大鼠脂质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按体重及血脂水平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高脂对照组、紫心甘薯高剂量组和紫心甘薯低剂量组,分别饲以不同饲料。于第3周和第6周末... 目的:观察紫心甘薯对高脂血症大鼠脂质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按体重及血脂水平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高脂对照组、紫心甘薯高剂量组和紫心甘薯低剂量组,分别饲以不同饲料。于第3周和第6周末测血清脂质水平及氧化应激指标。结果:①第3周末,紫心甘薯高剂量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显著低于高脂对照组;紫心甘薯低剂量组大鼠血清TG显著低于高脂对照组,而TC较高脂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这些变化一直持续到第6周末。②第3周末,紫心甘薯高、低剂量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显著高于高脂对照组,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则显著低于高脂对照组。这些变化一直持续到第6周末。③第6周末,紫心甘薯高、低剂量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较高脂对照组明显增高,而丙二醛(MDA)水平明显降低;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显著高于高脂对照组,而MDA水平则显著低于高脂对照组。结论:紫心甘薯具有明显降血脂的功效,并能有效改善高脂血症大鼠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化学 降血脂药/药理学 紫心甘薯 高脂血症 血脂 氧化应激
下载PDF
酮洛芬β-CD包合物制剂的药效学评价 被引量:3
19
作者 吕万良 屠锡德 巫冠中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5期416-418,共3页
目的:考察酮洛芬经βCD包合后制成的速溶颗粒剂在动物体内的解热、镇痛及抗炎效果并和酮洛芬单体的药效比较。方法:分别制备动物解热、镇痛及抗炎模型,将酮洛芬βCD包合物制剂用5g·L-1CMCNa研磨成适当浓度... 目的:考察酮洛芬经βCD包合后制成的速溶颗粒剂在动物体内的解热、镇痛及抗炎效果并和酮洛芬单体的药效比较。方法:分别制备动物解热、镇痛及抗炎模型,将酮洛芬βCD包合物制剂用5g·L-1CMCNa研磨成适当浓度混悬液,灌胃给药,并以酮洛芬单体的5g·L-1CMCNa混悬液为阳性对照和以5g·L-1CMCNa混悬液为空白对照,分别研究其解热、镇痛及抗炎效果。结果:酮洛芬βCD包合物制剂可明显降低酵母所致家兔的发热反应,最大抑制率可达88.0%,持续5h以上;对乙酸诱导的小鼠痛反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第10分时,受试组小鼠的扭体次数明显低于同剂量阳性对照组;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受试组的早期作用更强,起效更快。结论:酮洛芬βCD包合物制成的速溶颗粒剂,与酮洛芬单体相比,起效快、早期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洛芬 药理学 Β-CD包合物 制剂
下载PDF
肝素的抗炎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艳 明亮 +2 位作者 李卫平 方明 戴俐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18-19,共2页
目的研究肝素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动物的急慢性炎症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肝素皮下注射两种剂量(1562.5及3125.0U·kg-1)对两种急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肝素皮下注射两种剂量(781.25及1562.5U·... 目的研究肝素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动物的急慢性炎症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肝素皮下注射两种剂量(1562.5及3125.0U·kg-1)对两种急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肝素皮下注射两种剂量(781.25及1562.5U·kg-1)对一种慢性炎症也有抑制作用。结论肝素皮下注射有很强的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药理学 抗炎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