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wenty-five compounds in different parts of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mongholicus and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y UPLC-MS/MS 被引量:23
1
作者 Yuan Li Sheng Guo +5 位作者 Yue Zhu Hui Yan Da-Wei Qian Han-Qing Wang Jian-Qiang Yu Jin-Ao Du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6期392-399,共8页
A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root of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mongholicus(AMM)or A.membranaceus(AM)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hina and other Asian countries for thousands of years.Till now,the flavonoids,phe... A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root of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mongholicus(AMM)or A.membranaceus(AM)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hina and other Asian countries for thousands of years.Till now,the flavonoids,phenolic acids and saponins are considered as the main active components contributing to their therapeutic effect in these plants.In order to clarify the distribution and contents of these compounds in different organs of these plants,a rapid and sensitive analytical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25 active compounds including seven types(i.e.dihydroflavones,isoflavane,isoflavones,flavones,pterocarpans,phenolic acid and saponins)within 10 min was established using ultra-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eMS/MS).Then,the established method was fully validated and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s of these analytes in different parts(root,rhizome,stem,leaf and flower)of AMM and AM.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ntents of the same type of compounds in two different species plant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Moreover,the obvious differences were also found for the distribution and contents of different type of compounds in five organs of the same species.The present study could provide necessary information for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AMM and AM resour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mongholicus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UPLCeMS/MS Flavonoid SAPONIN
下载PDF
移栽期对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mongholicus)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垣 李军贤 +2 位作者 郭凤霞 张万世 程国栋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6-414,共9页
采用初冬和春季移栽对比试验,定期测定土壤含水量、生长发育指标、药材产量和质量指标,旨在探寻地道产区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mongholicus)最佳移栽季节。结果表明:与春栽田比较,冬栽田20cm土层内土壤含水量在苗栽返... 采用初冬和春季移栽对比试验,定期测定土壤含水量、生长发育指标、药材产量和质量指标,旨在探寻地道产区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mongholicus)最佳移栽季节。结果表明:与春栽田比较,冬栽田20cm土层内土壤含水量在苗栽返青期显著增高,而40cm以下土层土壤含水量在生长后期显著降低;苗栽返青和开花分别提早10d和13d,返青出苗势、出苗率和出苗指数分别提高32.6%、4.4%和0.2497,返青株成活率提高5.0%,有效延长了黄芪生长天数,为药材根的生长和有效成分积累奠定了良好的营养生长基础。初冬栽和春栽田成药根数分别为201 087根·hm-2和181 250根·hm-2,一等品出成率分别为24.02%和19.69%,药材鲜产量分别为5 400kg·hm-2和5 057kg·hm-2;黄芪甲苷含量分别为0.121%和0.098%,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分别为0.080%和0.052%,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分别为27.62%和25.54%。初冬移栽黄芪成效更为显著,建议规范化生产中合理调整移栽季节,提倡初冬移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mongholicus) 移栽时期 药材产量 药材质量
原文传递
Two new saponins from the aerial part of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 mongholicus 被引量:7
3
作者 Qing Tao Yu Ping Li +2 位作者 Zhi Ming Bi Jun Luo Xiao Dan Gao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54-556,共3页
Two new saponins named mongholicoside A (1) and mongholicoside B (2) were isolated from the aerial part of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 mongholicus. Their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by 1D and 2D NMR, ESI-MS techniques... Two new saponins named mongholicoside A (1) and mongholicoside B (2) were isolated from the aerial part of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 mongholicus. Their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by 1D and 2D NMR, ESI-MS techniques and chemical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皂角苷类 化学成分 中药
下载PDF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Astragaloside Ⅳ in Astragalus from Three Different Regions by HPLC 被引量:2
4
作者 Wei XIN Jiangli NIE +4 位作者 Ye HAN Yi PEI Nan YANG Yujie LANG Xi ZHA 《Medicinal Plant》 CAS 2018年第6期15-18,22,共5页
[Objectives] The content of astragaloside in 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 Bge.var.mongholicus(Bge.) Hisao from three different regions was determined.[Methods] Referring to the method recorded in the Chinese Pharma... [Objectives] The content of astragaloside in 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 Bge.var.mongholicus(Bge.) Hisao from three different regions was determined.[Methods] Referring to the method recorded in the Chinese Pharmacopoeia(2015 edition),the content of astragaloside IV in A.membranaceus was determined by HPLC.[Results] There were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astragaloside IV content of A.membranaceus among different regions.The content of astragaloside IV in A.membranaceus cultivated in Inner Mongolia was highest(0.155%),followed by that(0.143%) in A.membranaceus cultivated in Gansu,and the content of astragaloside IV in A.membranaceus cultivated in Shanxi was lowest(0.080%).The contents of astragaloside IV in A.membranaceus from different regions were all in line with the standard(not less than 0.040%) of Chinese Pharmacopoeia(2015 edition).[Conclusions]The content of astragaloside IV in A.membranaceus cultivated in three different regions met the medicinal standa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isao ASTRAGALOSIDE IV HPLC CONTENT determination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蒙古黄芪生长及根部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2
5
作者 梁建萍 贾小云 +3 位作者 刘亚令 吴云 周然 冯前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4415-4422,共8页
以山西道地药材黄芪一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常规水分条件(CK)、轻度干旱胁迫(A1)、中度干旱胁迫(A2)、重度干旱胁迫(A3)4个不同处理,研究土壤干旱胁迫对黄芪生长及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芪茎叶快速生长集中在出苗后80—120d,以后... 以山西道地药材黄芪一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常规水分条件(CK)、轻度干旱胁迫(A1)、中度干旱胁迫(A2)、重度干旱胁迫(A3)4个不同处理,研究土壤干旱胁迫对黄芪生长及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芪茎叶快速生长集中在出苗后80—120d,以后生长减缓;当茎叶枯萎时,根中生物量短期快速积累。与常规水分条件相比,干旱胁迫处理显著降低了黄芪苗高及茎叶生物量,但对抗氧化能力、根系生长及次生代谢物积累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轻度干旱胁迫下SOD、POD、CAT 3种抗氧化酶活性升高,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降低,同时根长与根生物量增加、多糖与皂苷两种次生代谢物积累增多,黄芪药材的质量得到显著提高(P<0.05);胁迫上升到中度、重度时,SOD酶活性逐渐降低,重度胁迫下低于对照,而POD及CAT酶活性、MDA含量、细胞膜透性均随胁迫增强而升高,相反,根长、根生物量、多糖与皂苷含量降低,导致黄芪药材的质量显著降低(P<0.01)。综上表明,干旱胁迫下,SOD酶表现较为敏感,可能在清除活性氧中起主要作用;轻度水分胁迫能有效启动黄芪体内抗氧化酶系统和次生代谢,它们相互协作共同对抗胁迫对细胞产生的伤害,通过降低地上部分的生长,将营养物质优先运往根部,促进根产量及药材质量的提高。这一结论,可在黄芪多糖和皂苷次生代谢物定向培育的水分管理中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黄芪 干旱胁迫 抗氧化酶 次生代谢物
下载PDF
蒙古黄芪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41
6
作者 马晓丰 田晓明 +1 位作者 陈英杰 屠鹏飞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293-1296,共4页
目的研究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为该中药的开发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蒙古黄芪中分离鉴定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Ⅰ)、(3R)-... 目的研究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为该中药的开发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蒙古黄芪中分离鉴定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Ⅰ)、(3R)-8,2′-二羟基-7,4′-二甲氧基异黄烷[(3R)-8,2′-dihydroxy-7,4′-dimethoxy-isoflavane,Ⅱ]、毛蕊异黄酮(calycosin,Ⅲ)、(6aR,11a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6aR,11aR)9,10-dimethoxypterocarpan-3-O-β-D-glucoside,Ⅳ]、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葡萄糖苷(7,2′-di-hydroxy-3′,4′-dimethoxy-isoflavane-7-O-β-D-glucoside,)、芒柄花素-7-O-β-D-葡萄糖苷(formononetin-7-O-β-D-glucoside,Ⅴ)、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calycosin-7-O-β-D-glucoside,Ⅵ)、红车轴草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pratensein-7-O-β-D-glucoside,Ⅶ)和染料木苷(genistin,(Ⅸ))。结论化合物为首次从黄芪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获得,化合物~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属 蒙古黄芪 黄酮类
下载PDF
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4
7
作者 卞云云 管佳 +2 位作者 毕志明 宋越 李萍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217-1221,共5页
目的研究豆科黄芪属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体积分数为80%乙醇提取,硅胶柱色谱分离及重结晶等方法从蒙古黄芪中分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 目的研究豆科黄芪属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体积分数为80%乙醇提取,硅胶柱色谱分离及重结晶等方法从蒙古黄芪中分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7个化合物,其中7个为皂苷类化合物,分别为:黄芪皂苷Ⅳ(ZD1),异黄芪皂苷Ⅱ(ZD2),黄芪皂苷Ⅱ(ZD3),膜荚黄芪皂苷Ⅱ(ZD4),黄芪皂苷Ⅰ(ZD5),乙酰黄芪皂苷Ⅰ(ZD6),异黄芪皂苷Ⅰ(ZD7);2个为异黄烷类化合物,分别为:2′,4′-二甲氧基-3′-羟基异黄烷-6-O-β-葡萄糖苷(ZD10),(3R)-8,2′-二羟基-7,4′-二甲氧基异黄烷(ZD14);2个为紫檀烷类化合物,分别为:(6aR,11a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ZD11),(6aR,11aR)10-羟基-3,9-二甲氧基紫檀烷(ZD12);4个为异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芒柄花素-7-O--βD-葡萄糖苷(ZD8),芒柄花素-7-O--βD-葡萄糖苷(ZD16),毛蕊异黄酮(ZD13),阿弗罗摩辛(ZD17);其余2个化合物为:β-谷甾醇(ZD9)和胡萝卜苷(ZD15)。结论化合物ZD2,ZD4,ZD6,ZD7,ZD10,ZD14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属 蒙古黄芪 化学成分 皂苷
下载PDF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黄芪中的芒柄花素和毛蕊异黄酮 被引量:28
8
作者 马晓丰 屠鹏飞 +2 位作者 陈英杰 张天佑 魏芸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9-301,共3页
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HSCCC),以正己烷氯仿甲醇水组成二相系统作为固定相与流动相,对黄芪的乙酸乙酯粗提物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果发现:以正己烷氯仿甲醇水(体积比为1.5∶3∶3∶2)组成的系统可以从黄芪的乙酸乙酯粗提物中分离出毛蕊异黄酮... 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HSCCC),以正己烷氯仿甲醇水组成二相系统作为固定相与流动相,对黄芪的乙酸乙酯粗提物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果发现:以正己烷氯仿甲醇水(体积比为1.5∶3∶3∶2)组成的系统可以从黄芪的乙酸乙酯粗提物中分离出毛蕊异黄酮,纯度可达95%以上,并可以初步纯化芒柄花素;接着用正己烷氯仿甲醇水(体积比为4∶4∶5∶4)组成的系统进一步纯化芒柄花素,其纯度达95%以上。利用该方法,可以对中药黄芪中的异黄酮进行快速的分离和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逆流色谱 芒柄花素 毛蕊异黄酮 黄芪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黄芪植株生长中黄酮类成分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20
9
作者 李光跃 罗晓雅 +2 位作者 孙窗舒 于倩 陈贵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8-143,共6页
以3年生蒙古黄芪植株为材料,采用盆栽法模拟干旱处理,研究水分胁迫对黄芪生理状态以及其根、茎、叶中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素和芒柄花苷4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毛蕊异黄酮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在黄... 以3年生蒙古黄芪植株为材料,采用盆栽法模拟干旱处理,研究水分胁迫对黄芪生理状态以及其根、茎、叶中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素和芒柄花苷4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毛蕊异黄酮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在黄芪根、茎、叶均有分布,不同器官的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表现为根>叶>茎,而毛蕊异黄酮含量则是叶>茎>根。(2)干旱胁迫下,黄芪根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芒柄花苷在胁迫第8~12天有一定的积累;叶中的毛蕊异黄酮则在干旱第4~8天有明显的积累,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则没有明显变化。研究发现,4种黄酮类化合物在黄芪各器官中分布和含量不尽相同,同一器官中不同黄酮类化合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规律也存在差异;适度的干旱胁迫能够促进黄芪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积累,但过度干旱胁迫则不利于其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黄芪 不同器官 超高效液相色谱 黄酮类化合物
下载PDF
播种量和方式对甘肃渭源蒙古黄芪育苗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米永伟 蔡子平 +5 位作者 武伟国 王国祥 王宏霞 彭云霞 龚成文 魏莉霞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6-202,共7页
以陇芪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播种量(90,150,210kg/hm^2)和播种方式(条播,撒播,覆膜穴播)两因素育苗,育苗结束后秋季测定种苗质量指标和产量,旨在揭示不同播种量和播种方式互作对蒙古黄芪种苗质量和产量的影响,为其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 以陇芪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播种量(90,150,210kg/hm^2)和播种方式(条播,撒播,覆膜穴播)两因素育苗,育苗结束后秋季测定种苗质量指标和产量,旨在揭示不同播种量和播种方式互作对蒙古黄芪种苗质量和产量的影响,为其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播种量和播种方式交互条件下育苗,蒙古黄芪种苗个体质量和群体质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在90kg/hm^2最低播种量基础上,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种苗单根鲜重、根长和根粗等个体质量指标均呈降低趋势,种苗产量先极显著提高后下降,产苗数持续增加,优质种苗率显著下降。在同一播量条件下覆膜穴播方式育成种苗个体质量最优,优质种苗率均比条播和撒播高,并随播种量递增,苗产量较撒播和条播呈先增加后下降,而产苗数呈下降趋势。播种量150kg/hm^2条件下采用覆膜穴播育成单位面积优质种苗数最多。说明在保证种苗个体质量和单位面积产苗数的前提下,渭源蒙古黄芪育苗采用覆膜穴播方式,种子播种量为150kg/hm^2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黄芪 播种量 播种方式 种苗质量 产量
下载PDF
黄芪多倍体的诱导与鉴定 被引量:19
11
作者 吴玉香 高建平 赵晓明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15-316,共2页
本试验采用改良琼脂涂抹法(0.2%的秋水仙碱与0.1%的琼脂混合成半固体)处理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 var.mongholicus幼苗顶芽,得到的诱导株,经生物学性状鉴定和染色体鉴定为四倍体。
关键词 黄芪 多倍体 诱导 鉴定 改良琼脂涂抹法 生物学性状鉴定
下载PDF
砷胁迫对药用植物黄芪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姜志艳 王建英 徐彩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8279-8281,共3页
[目的]探讨砷胁迫对药用植物黄芪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揭示砷毒害植物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内蒙药用植物黄芪为材料,分别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愈创木酚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以及硫代巴比妥酸法研究不同浓度砷胁迫下对药用... [目的]探讨砷胁迫对药用植物黄芪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揭示砷毒害植物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内蒙药用植物黄芪为材料,分别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愈创木酚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以及硫代巴比妥酸法研究不同浓度砷胁迫下对药用植物黄芪中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影响以和丙二醛(MDA)的浓度变化。[结果]随着砷浓度升高,黄芪叶片中这3种酶的活性能够维持,特别是POD活性显著增加。从时间动态看,随处理时间的延长,黄芪叶片中的CAT活性先升高再降低,POD活性增加,SOD活性变化不显著;MDA含量先升后降,第8天达到最大值。[结论]该研究可为中药材重金属含量控制和药理活性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 VAR. mongholicus(Bge.)Hsiao) 砷胁迫 药用植物 抗氧化酶 酶活
下载PDF
黄芪皂苷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贾晓斌 陈彦 +2 位作者 蔡宝昌 施亚芳 王晓雷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866-868,共3页
目的 :研究黄芪皂苷类成分的纯化方法。方法 :应用色谱指纹谱技术 ,研究比较正丁醇萃取法、大孔吸附树脂法纯化黄芪总皂苷。结果 :AB 8树脂吸附纯化与正丁醇萃取纯化的黄芪总皂苷得率相近 ,但指纹图谱有一定差别 ,而其它型号的树脂吸附... 目的 :研究黄芪皂苷类成分的纯化方法。方法 :应用色谱指纹谱技术 ,研究比较正丁醇萃取法、大孔吸附树脂法纯化黄芪总皂苷。结果 :AB 8树脂吸附纯化与正丁醇萃取纯化的黄芪总皂苷得率相近 ,但指纹图谱有一定差别 ,而其它型号的树脂吸附纯化的总皂苷得率偏低。结论 :纯化黄芪总皂苷 ,AB 8树脂优于其它型号树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总皂苷 色谱指纹谱 大孔吸附树脂法 纯化工艺 正丁醇萃取法
下载PDF
甘肃陇西道地药材蒙古黄芪规范化栽培技术规程初步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陈志国 马世震 +3 位作者 陈桂琛 张鼎新 李毅 周昌范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289-1293,共5页
目的 规范蒙古黄芪种植、加工 ,使蒙古黄芪生产达到优质高产无公害的标准 ,与国际接轨 ,使中药走向世界。方法 通过对陇西县及其毗邻地区黄芪产区的种植历史、基本生态环境、种质资源、良种选育的调查和试验 ,并取样对活性成分进行检... 目的 规范蒙古黄芪种植、加工 ,使蒙古黄芪生产达到优质高产无公害的标准 ,与国际接轨 ,使中药走向世界。方法 通过对陇西县及其毗邻地区黄芪产区的种植历史、基本生态环境、种质资源、良种选育的调查和试验 ,并取样对活性成分进行检测。结果 改变了产区传统生产中存在的不足 ,形成了蒙古黄芪规范化种植规程。结论 通过规范化种植生产出来的蒙古黄芪具有优良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黄芪 规范化种植(SOP) 优质高产无公害 种质资源
下载PDF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不同产地栽培黄芪中13种金属元素含量 被引量:14
15
作者 薛国庆 韩玉琦 +2 位作者 周生寿 施玉珍 宋海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33-1636,共4页
目的:应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不同产地栽培黄芪中的金属元素 Na、K、Mg、Ca、Cu、Zn、Mn、Fe、Co、Ni、Cd、Cr、Pb 含量。方法:采用先灰化、再用体积比为4:1的硝酸-高氯酸常压微沸条件下消解黄芪样品,研究了测定不同元素的仪器最佳工作... 目的:应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不同产地栽培黄芪中的金属元素 Na、K、Mg、Ca、Cu、Zn、Mn、Fe、Co、Ni、Cd、Cr、Pb 含量。方法:采用先灰化、再用体积比为4:1的硝酸-高氯酸常压微沸条件下消解黄芪样品,研究了测定不同元素的仪器最佳工作条件,并作了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度考察。结果:河东、河西栽培黄芪中 Na、K、Mg、Ca、Mn、Fe、Cu、Zn 含量分别为1571.2,3962.0,2057.8,2968.0,10.4,406.7,8.2,12.2 μg·g^(-1)和227.2,11274.8,1047.1,983.5,10.5,362.3,11.3,19.9 μg·g^(-1)。Co、Ni、Cd、Cr、Ph 未检出。方法的加样回收率为97.16%~102.7%,精密度 RSD(n=9)为0.5%~2.6%。结论:测定方法简单易行,方便快捷,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栽培黄芪 金属元素
下载PDF
不同来源黄芪中黄芪总皂苷含量比较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刘凤波 侯俊玲 +4 位作者 王文全 于福来 赵志刚 郜舒蕊 韩亚男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3年第8期650-654,共5页
目的:比较全国不同来源黄芪中总皂苷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芪总皂苷含量,以黄芪甲苷为对照品,测定波长为541 nm。结果:全国黄芪总皂苷平均含量为20.18 mg·g-1,蒙古黄芪总皂苷平均含量为21.06 mg·g-1,膜荚黄芪... 目的:比较全国不同来源黄芪中总皂苷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芪总皂苷含量,以黄芪甲苷为对照品,测定波长为541 nm。结果:全国黄芪总皂苷平均含量为20.18 mg·g-1,蒙古黄芪总皂苷平均含量为21.06 mg·g-1,膜荚黄芪总皂苷平均含量为19.37 mg·g-1;野生黄芪药材总皂苷平均含量为21.33 mg·g-1,人工种植黄芪药材总皂苷平均含量为19.06 mg·g-1,半野生栽培黄芪药材总皂苷平均含量为18.97 mg·g-1。结论:不同来源黄芪药材总皂苷含量具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黄芪 膜荚黄芪 黄芪总皂苷 紫外分光光度法 含量比较
下载PDF
蒙古黄芪对N、P、K的肥效响应 被引量:9
17
作者 高星 林云 +3 位作者 王渭玲 杨江峰 李星星 高青鸽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45-1852,共8页
采用三因素二次D-饱和最优设计,研究N、P、K及其配比对沙地1a生蒙古黄芪的株高、根长、根直径、根干质量等生物学特性及皂苷、黄酮、多糖次生代谢物和Fe、Mn、Cu、Zn微量元素质量分数的影响,利用主成分分析其最佳施肥用量。结果表明:氮... 采用三因素二次D-饱和最优设计,研究N、P、K及其配比对沙地1a生蒙古黄芪的株高、根长、根直径、根干质量等生物学特性及皂苷、黄酮、多糖次生代谢物和Fe、Mn、Cu、Zn微量元素质量分数的影响,利用主成分分析其最佳施肥用量。结果表明:氮肥有助于黄芪株高的增高,但施肥量过高黄芪株高反而降低,以氮钾配施处理(N2K2)的株高最高,较对照增加51.93%;磷肥和钾肥能促进根的生长发育,其中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79.41、150和225kg/hm^2处理(N1P3K3)的效果最佳,其根直径与根干质量分别较对照增加58.42%和43.87%。施肥能显著提高蒙古黄芪皂苷和多糖的质量分数,以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225、150和79.41kg/hm^2处理(N3P3K1)的效果最好,其皂苷和多糖的质量分数分别较对照增加118.52%和13.14%;单施氮肥(N3)和单施磷肥处理(P3)均不利于黄酮的积累,其黄酮质量分数分别较对照降低7.56%和6.46%。对于微量元素,施肥能促进黄芪Mn的积累,对Cu、Zn影响不大,单施钾肥处理(K3)使得黄芪Fe元素质量分数降低。此外,结合蒙古黄芪的次生代谢物及微量元素的主成分分析,最终得出该地区蒙古黄芪的最佳施肥用量为氮(N)、磷(P2O5)、钾(K)分别为79.41、150和225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黄芪 施肥 品质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温水浸种对蒙古黄芪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程瑶 方向文 +2 位作者 蒋志荣 马雨婷 肖生旺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3-420,共8页
研究温水浸种破除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种子休眠的适宜条件,采用恒温和变温2种浸种方式,测定蒙古黄芪种子在不同时间、不同温度梯度条件下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结果表明,温水浸种... 研究温水浸种破除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种子休眠的适宜条件,采用恒温和变温2种浸种方式,测定蒙古黄芪种子在不同时间、不同温度梯度条件下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结果表明,温水浸种破除蒙古黄芪种子休眠的效果显著,变温浸种效果略优于恒温浸种。不同温度破除休眠效果排序依次为60℃>70℃>80℃,其中60℃变温浸种2 min和5 min的发芽率分别为对照的2.87倍和2.31倍。浸种时间、浸种温度均可显著影响蒙古黄芪种子萌发,与对照相比,随着浸种时间增加,发芽率总体呈现出先急速升高后逐渐降低的趋势;发芽指数与浸种温度极显著正相关;浸种温度与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温水浸种可以提高种子发芽率,保持种子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黄芪 温水浸种 发芽率 种子休眠 变温浸种
下载PDF
不同种子处理方法对两种黄芪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晓飞 魏国江 +3 位作者 关向军 龙雪栋 房海悦 徐海军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5期116-119,共4页
为提高黄芪种子的发芽率,为黄芪的引种栽培提供参考,对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两种黄芪种子进行硫酸浸泡、沸水浸泡和打磨3种方法处理,测定两种黄芪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研究不同种子处理方法对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种子萌发的影响。结... 为提高黄芪种子的发芽率,为黄芪的引种栽培提供参考,对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两种黄芪种子进行硫酸浸泡、沸水浸泡和打磨3种方法处理,测定两种黄芪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研究不同种子处理方法对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膜荚黄芪硫酸浸泡4 min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最高,分别为59%、52%、26.08,硫酸浸泡4 min的发芽率与硫酸浸泡3 min、沸水浸泡30 s及对照对照差异显著,与其余处理差异不显著;蒙古黄芪打磨处理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最高,分别为76%、61%、30.93,打磨处理发芽率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两种黄芪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综合表现为打磨处理>沸水处理>硫酸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荚黄芪 蒙古黄芪 发芽率 发芽势 发芽指数
下载PDF
蒙古黄芪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0
20
作者 李瑞芬 周玉枝 +2 位作者 乔莉 付红伟 裴月湖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柱、Sephadex LH 20和HPLC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氢谱、碳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蒙古黄芪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4′三羟基异黄酮(1)、4,2′,... 目的研究中药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柱、Sephadex LH 20和HPLC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氢谱、碳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蒙古黄芪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4′三羟基异黄酮(1)、4,2′,4′,羟基查尔酮(2)(、3R)-8,2′二羟基7,4′二甲氧基异黄烷(3)、(6αR,11α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4)、2′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葡萄糖苷(5)。结论其中化合物1、2为首次从黄芪属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黄芪 异黄酮 查尔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