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场作用下AZ31B/Cu扩散界面的结构及性能 被引量:4
1
作者 董凤 陈少平 +2 位作者 胡利方 樊文浩 孟庆森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40,共6页
采用电场激活扩散连接技术(FADB)实现了AZ31B/Cu的扩散连接。利用SEM、EDS和TEM分析了扩散溶解层的显微组织、相组成和界面元素分布。采用万能试验机对连接界面的抗剪切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AZ31B与Cu通过固相扩散形成了良好的冶... 采用电场激活扩散连接技术(FADB)实现了AZ31B/Cu的扩散连接。利用SEM、EDS和TEM分析了扩散溶解层的显微组织、相组成和界面元素分布。采用万能试验机对连接界面的抗剪切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AZ31B与Cu通过固相扩散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界面,扩散温度低于475℃时扩散溶解层由MgCu2、Mg2Cu和MgCuAl组成,此时接头的薄弱环节为Mg2Cu。扩散温度为500℃时扩散溶解层由Mg2Cu、(α-Mg+Mg2Cu)共晶组织和MgCuAl组成,共晶组织的形成导致接头的抗剪强度进一步降低,并成为新的薄弱环节。当扩散温度为450℃,保温时间为30min时,界面的抗剪强度随保温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可达40.23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连接 电场 扩散溶解 AZ31b/cu
下载PDF
纳米多孔Co-Ni-B/Cu-BT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水解氨硼烷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程军 邹勇进 +4 位作者 向翠丽 郑良军 孙立贤 徐芬 刘淑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2-157,162,共7页
首次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备了纳米多孔Co-Ni-B/Cu-BTC复合材料,在Co-Ni-B合金中掺入金属框架化合物Cu-BTC后有效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其形貌由团聚的纳米粒子变成纳米多孔结构,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能也得到显著的提高,用于催化氨硼烷... 首次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备了纳米多孔Co-Ni-B/Cu-BTC复合材料,在Co-Ni-B合金中掺入金属框架化合物Cu-BTC后有效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其形貌由团聚的纳米粒子变成纳米多孔结构,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能也得到显著的提高,用于催化氨硼烷的水解,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在30℃时,催化水解氨硼烷制氢的反应速率到达2 670mL/(min·g),其水解反应的活化能为22.4kJ/mol,与文献相比,表现出较大的优势。所制备的复合材料还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表现出重要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i-b/cu-bTC 催化水解 复合材料 氨硼烷
下载PDF
Ni夹层AZ31B/Cu异种材料接触反应钎焊接头组织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敏 王莹 +1 位作者 王普 李继红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38-42,共5页
采用Ni箔作为中间层,对AZ31B/Cu异种金属进行接触反应钎焊试验。对不同工艺参数下所得接头扩散区的组织及性能进行研究,从而找出最佳工艺参数范围。结果表明:当500℃×30 min时,焊接接头组织致密,界面接触良好,接头扩散区由Cu侧灰... 采用Ni箔作为中间层,对AZ31B/Cu异种金属进行接触反应钎焊试验。对不同工艺参数下所得接头扩散区的组织及性能进行研究,从而找出最佳工艺参数范围。结果表明:当500℃×30 min时,焊接接头组织致密,界面接触良好,接头扩散区由Cu侧灰白色化合物层、层片状共晶组织层和深灰色Mg基体扩散层组成;当焊接温度500℃保温10~30 min时,焊合效果良好,无冶金缺陷;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接头界面区主元素互扩散能力和扩散区宽度均升高;不同保温时间下钎焊接头的显微硬度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从Cu侧到Mg基体均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且接头扩散区的显微硬度明显高于两侧母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 夹层 AZ31b/cu 接触反应钎焊 元素分布 显微硬度
原文传递
焊接温度对AZ31B/Cu瞬间液相扩散焊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兰天 杜双明 胡结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2-125,共4页
以Al为中间层对AZ31B/Cu异种材料进行瞬间液相扩散连接试验,采用SEM观察接头界面扩散区的组织形貌,结合EDS、XRD分析界面区的物相及成分,采用室温拉伸实验机测试接头剪切强度,研究了焊接温度对AZ31B/Al/Cu界面组织和剪切强度的影响。结... 以Al为中间层对AZ31B/Cu异种材料进行瞬间液相扩散连接试验,采用SEM观察接头界面扩散区的组织形貌,结合EDS、XRD分析界面区的物相及成分,采用室温拉伸实验机测试接头剪切强度,研究了焊接温度对AZ31B/Al/Cu界面组织和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温度对Al、Mg、Cu元素扩散影响很大,从而对微观组织和剪切强度产生影响。445℃时,Al、Mg元素扩散不充分,Mg/Al界面无法形成共晶液相,界面结合较弱。450℃时,Al箔完全溶解,界面区宽度显著增加,从Mg侧到Cu侧,扩散区的微观组织依次为α-Mg(Al)固溶体、Mg-Al共晶组织、Cu(Al)固溶体,接头强度最高达到53 MPa,约为母材AZ31B剪切强度的33.2%。460℃时,界面扩散区宽度缓慢增大,靠近Cu侧的界面区产生大量脆性Al-Cu化合物,接头强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 AZ31b/cu异种材料 铝中间层 瞬间液相扩散连接 焊接温度 焊接头 显微组织 剪切强度
下载PDF
Fe@Cu-Ni材料降解罗丹明B的机理与途径
5
作者 黄艳芳 丁鑫 +3 位作者 杨淑珍 蔡保刚 杜屹凡 韩桂洪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45,共9页
文章采用直接还原法制备了Fe@Cu-Ni微电解材料,并探究了其对罗丹明B(Rh B)的降解效果。采用SEM、XRD和XPS对Fe@Cu-Ni进行了表征,分析了Fe@Cu-Ni对Rh B的降解机理和降解路径。Fe@Cu-Ni的枝晶结构为电子传递和富集提供了发散路径,有利于... 文章采用直接还原法制备了Fe@Cu-Ni微电解材料,并探究了其对罗丹明B(Rh B)的降解效果。采用SEM、XRD和XPS对Fe@Cu-Ni进行了表征,分析了Fe@Cu-Ni对Rh B的降解机理和降解路径。Fe@Cu-Ni的枝晶结构为电子传递和富集提供了发散路径,有利于电荷转移。电子转移通道末端的Cu_(2)O和Fe与Ni掺杂对氧还原反应生成H_(2)O_(2)起着重要作用。由原位产生的H_(2)O_(2)催化生成的·OH是降解Rh B的关键活性物质。通过LC-MS/MS对Rh B的降解中间体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Rh B的降解主要来自于·H和·OH的协同作用。当pH=2、Fe@Cu-Ni催化剂用量为0.5 g/L、Rh B初始浓度为20 mg/L时,Rh B的降解效率可达98.7%。该研究强调了Fe@Cu-Ni复合材料在消除染料残留方面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解 Fe@cu-Ni 罗丹明b 降解路径
原文传递
5-磷酸吡哆醛缩合罗丹明B席夫碱合成及对Cu^(2+)的识别研究
6
作者 汤宸 刘星宇 +2 位作者 黄志博 张俊 张宇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224-229,共6页
合成了吡哆醛-5-磷酸罗丹明B席夫碱.通过紫外-可见光光谱法研究了该化合物对Cu^(2+)的识别能力:在丙酮-水(体积比1∶1)混合体系中,加入Cu^(2+)后,在526 nm处出现了一个新的吸收峰,并且随着Cu^(2+)的加入,吸收强度逐渐增强.在(0.25~10)&#... 合成了吡哆醛-5-磷酸罗丹明B席夫碱.通过紫外-可见光光谱法研究了该化合物对Cu^(2+)的识别能力:在丙酮-水(体积比1∶1)混合体系中,加入Cu^(2+)后,在526 nm处出现了一个新的吸收峰,并且随着Cu^(2+)的加入,吸收强度逐渐增强.在(0.25~10)×10^(-6) mol/L的浓度范围内,检测结果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3),检测限为2.30×10^(-7) 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哆醛-5-磷酸罗丹明b席夫碱 合成 cu^(2+)识别
下载PDF
CuS/GO复合材料的构筑及对罗丹明B的高光催化活性
7
作者 刘勇智 《高师理科学刊》 2024年第6期50-53,61,共5页
光催化降解是一种有效降解罗丹明B的方法,为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采用改良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在此基础上,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得硫化铜/氧化石墨烯(CuS/GO)纳米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红... 光催化降解是一种有效降解罗丹明B的方法,为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采用改良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在此基础上,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得硫化铜/氧化石墨烯(CuS/GO)纳米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红外(FITR)、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醋酸铜含量的增加,负载在GO的CuS纳米粒子的量也随之增加,同时粒子尺寸也发生了变化.当醋酸铜含量占35.9%时,复合材料中CuS纳米粒子为3 nm,其形貌良好,负载均匀,且CuS的尺寸较小.CuS/GO复合材料对罗丹明B表现出了良好的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S/GO复合材料 罗丹明b 光催化
下载PDF
Cu^(2+)掺杂纳米零价铁氧化降解罗丹明B性能研究
8
作者 杨全菊 吴泽演 +1 位作者 张烨 卢曼云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32-1638,共7页
研究Cu^(2+)的掺杂对纳米零价铁氧化降解罗丹明B水溶液的影响。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零价铁颗粒,并通过XPS、XRD、SEM和HRTEM等对纳米零价铁颗粒进行表征,以罗丹明B水溶液为目标污染物,考察掺杂不同金属离子对纳米零价铁氧化降解活性... 研究Cu^(2+)的掺杂对纳米零价铁氧化降解罗丹明B水溶液的影响。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零价铁颗粒,并通过XPS、XRD、SEM和HRTEM等对纳米零价铁颗粒进行表征,以罗丹明B水溶液为目标污染物,考察掺杂不同金属离子对纳米零价铁氧化降解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零价铁掺杂Cu^(2+)后其氧化降解活性显著提高;在溶解氧条件下,对铁添加Cu^(2+)后进行4小时降解的研究,发现当添加量为3 mmol·L^(-1)时对5 mg·L^(-1)罗丹明B溶液的降解率达86%。结果表明适量Cu^(2+)的掺杂可提高纳米零价铁的氧化降解污染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零价铁 cu^(2+)掺杂 氧化降解 罗丹明b水溶液
下载PDF
纳米多孔CuO对硼基铝热剂药线燃烧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宋浩宇 李晨阳 +3 位作者 安崇伟 王晶禹 景小飞 何建忱 《火工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59,共7页
为研究多孔Cu O对B/Cu O药线燃烧性能的影响,选用多孔、立方和针状Cu O分别与无定型硼进行微观复合,借助微笔直写技术制得相应配方的药线。使用流变仪对油墨的动态粘度进行测试,通过高速摄影技术测试药线的线性燃速,并采用扫描电镜、X... 为研究多孔Cu O对B/Cu O药线燃烧性能的影响,选用多孔、立方和针状Cu O分别与无定型硼进行微观复合,借助微笔直写技术制得相应配方的药线。使用流变仪对油墨的动态粘度进行测试,通过高速摄影技术测试药线的线性燃速,并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装置对固体反应物、产物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借助微笔直写技术制得的B/Cu O药线中各组分分布均匀、燃烧性能稳定;多孔Cu O的加入最高可将B/Cu O药线的燃烧速度提升300%,氧化物形貌的改变并不会改变B/Cu O的反应进程,多孔Cu O的加入提高了药线反应过程中的热对流,从而提升了药线的燃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热剂 微笔直写 b/cu O 形貌 燃烧性能 热对流
下载PDF
基于HBT-RhB的荧光探针用于Cu^(2+)检测
10
作者 张文国 许金霞 +1 位作者 王秀乐 易春辉 《当代化工研究》 2023年第8期44-46,共3页
Cu^(2+)是生物体中基本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细胞中作为催化辅助因子参与体内多种酶的反应、造血功能和一些其他生命过程。本文以苯并噻唑(HBT)为母体结构,合成了HBT-RhB荧光探针,该探针能够对Cu^(2+)具有高选择性和灵敏性,同时具有优异的... Cu^(2+)是生物体中基本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细胞中作为催化辅助因子参与体内多种酶的反应、造血功能和一些其他生命过程。本文以苯并噻唑(HBT)为母体结构,合成了HBT-RhB荧光探针,该探针能够对Cu^(2+)具有高选择性和灵敏性,同时具有优异的荧光特性以及良好的温度和pH稳定性,实现了一种逻辑检测的响应策略。该探针在0.04~160nM的线性范围内对Cu^(2+)有一个良好的线性关系,且最低检测限为2.6nM。通过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等进一步证明了HBT-RhB对Cu^(2+)的良好响应。这种设计Cu^(2+)响应探针的新方法被提供用来检测相关的分析物,旨在环境、生物成像、疾病治疗等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噻唑 罗丹明b 荧光探针 cu^(2+) 荧光猝灭
下载PDF
沉积态(Fe_(88)Zr_7B_5)_(0.97)Cu_(0.03)软磁合金薄膜的磁性和巨磁阻抗效应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卫平 萧淑琴 +1 位作者 王文静 刘宜华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295-1298,共4页
采用射频溅射法在单晶硅衬底上制备了(Fe88Zr7B5)0.97Cu0.03非晶软磁合金薄膜样品,对沉积态样品的软磁性能和巨磁阻抗(GMI)效应进行了实验研究与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未掺Cu元素的Fe88Zr7B5沉积态合金薄膜几乎无GMI效应,而掺了适量Cu元素... 采用射频溅射法在单晶硅衬底上制备了(Fe88Zr7B5)0.97Cu0.03非晶软磁合金薄膜样品,对沉积态样品的软磁性能和巨磁阻抗(GMI)效应进行了实验研究与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未掺Cu元素的Fe88Zr7B5沉积态合金薄膜几乎无GMI效应,而掺了适量Cu元素的(Fe88Zr7B5)0.97Cu0.03合金薄膜在沉积态下即具有显著的GMI效应.在13 MHz频率下,最大纵向磁阻抗比达17%,最大横向磁阻抗比为11%,这表明(Fe88Zr7B5)0.97Cu0.03非晶合金薄膜在沉积态已具备优异的软磁性能和巨磁阻抗效应.同时讨论了该薄膜样品的巨磁阻抗效应随频率的变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Zr—bcu非晶薄膜 软磁性能 趋肤效应 巨磁阻抗效应
下载PDF
Ni-Cr-B-Si+Cu-P-Sn复合钎料真空钎焊金刚石 被引量:13
12
作者 卢金斌 贺亚勋 +2 位作者 张旺玺 刘磊 李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10-615,共6页
采用在镍基钎料中分别添加3%、5%和7%(质量分数)Cu-P-Sn组成新型复合钎料,并进行金刚石磨粒的钎焊实验,利用SEM、EDS和XRD对金刚石焊后的界面碳化物形貌及钎料组织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添加5%Cu-P-Sn的复合钎料进行金刚石钎焊时,钎... 采用在镍基钎料中分别添加3%、5%和7%(质量分数)Cu-P-Sn组成新型复合钎料,并进行金刚石磨粒的钎焊实验,利用SEM、EDS和XRD对金刚石焊后的界面碳化物形貌及钎料组织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添加5%Cu-P-Sn的复合钎料进行金刚石钎焊时,钎焊温度有所下降,金刚石表面碳化物较规整,并且数量有所下降,降低金刚石的热损伤。新型钎料中形成树枝晶α-Ni基固溶体和枝晶间Ni_(31)Si_(12)、Cr_7C_3等化合物的组织,不同含量Cu-P-Sn与Ni-Cr-B-Si合金可以较大程度互溶,可以实现钎料性能的调控,降低金刚石的热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钎焊 金刚石 NI-CR-b-SI cu-P-Sn
下载PDF
梯度复合B_4C/Cu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凌云汉 李江涛 葛昌纯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121-1127,共7页
基于B4C和Cu材料具有明显电阻率及熔点差的特点,提出了在超高压下通电快速烧结B4C/Cu梯度复合材料的新工艺.在 2~4GPa、12kW,40s及适当的热处理条件下成功制备出了成分分布从0~100%的接近理论密度的B... 基于B4C和Cu材料具有明显电阻率及熔点差的特点,提出了在超高压下通电快速烧结B4C/Cu梯度复合材料的新工艺.在 2~4GPa、12kW,40s及适当的热处理条件下成功制备出了成分分布从0~100%的接近理论密度的B4C/Cu层状复合材料;显微观察显示材料的成分和结构是呈梯度分布的.化学溅射实验表明其产额比 SMF 800核纯级石墨降低 70%;在Tokamak原位等离子体辐照下,材料表面无明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梯度材料 复合材料 面向等离子体材料 碳化硼 烧结 制备 表征 b4C/cu
下载PDF
Ti+B复合细化对CuZnAl形状记忆合金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司乃潮 周飞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1998年第4期99-104,共6页
CuZnAl形状记忆合金中复合加入Ti+B,能够显著地细化晶粒,降低了马氏作相变滞后宽度,使马氏作不易稳定化,同时合金具有良好的形状记忆效应.合金经过Ti+B复合细化后,提高了合金的综合机械性能,显著地改善了合金的冷加工性能.单... CuZnAl形状记忆合金中复合加入Ti+B,能够显著地细化晶粒,降低了马氏作相变滞后宽度,使马氏作不易稳定化,同时合金具有良好的形状记忆效应.合金经过Ti+B复合细化后,提高了合金的综合机械性能,显著地改善了合金的冷加工性能.单独加入Ti细化的合金马氏体有稳定化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细化 形状记忆合金 铜锌铝
下载PDF
Co-Cu-B催化剂用于糠醛液相加氢制糠醇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兴凡 刘俊 +3 位作者 杨晓春 李辉 汪凌 李和兴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4期88-92,共5页
用KBH_4还原CoCl_2和CuCl_2混合溶液制得Co-Cu-B催化剂,用于糠醛液相选择性加氢制糠醇,研究了不同Cu掺入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发现当Cu:Co的摩尔比(X)为9.64×10^(-3)时,催化活性达到最佳.在反应1.5h后,糠醛的转化率为100%,对糠醇... 用KBH_4还原CoCl_2和CuCl_2混合溶液制得Co-Cu-B催化剂,用于糠醛液相选择性加氢制糠醇,研究了不同Cu掺入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发现当Cu:Co的摩尔比(X)为9.64×10^(-3)时,催化活性达到最佳.在反应1.5h后,糠醛的转化率为100%,对糠醇的选择性为100%.同时发现,随着Cu含量升高,催化剂活性显著下降,并通过催化剂的一系列表征,如XRD,XPS,TEM,ICP等,初步讨论了催化性能与催化剂结构,电子态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cub催化剂 催化加氢 糠醛 糠醇
下载PDF
低温下制备具有高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活性的CuS/TiO_2复合材料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果 吴维成 +4 位作者 卢圆圆 阎松 张静 罗根祥 丁晓光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67-1573,共7页
采用元素直接反应法,以Cu粉和S粉作为前驱体,将在氯化胆碱与乙二醇的低共熔溶剂中低温(40℃)下生成的CuS原位浸渍到具有锐钛矿晶相的TiO_2载体上,成功制备了CuS/TiO_2复合型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XRD)、扫描电镜(SEM)、紫外-可... 采用元素直接反应法,以Cu粉和S粉作为前驱体,将在氯化胆碱与乙二醇的低共熔溶剂中低温(40℃)下生成的CuS原位浸渍到具有锐钛矿晶相的TiO_2载体上,成功制备了CuS/TiO_2复合型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XRD)、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X光电子能谱(XPS)等对CuS/TiO_2的晶相结构、颗粒大小、CuS存在状态以及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以染料罗丹明B的降解为探针反应,研究了CuS对TiO_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S的复合没有影响TiO_2的晶相结构和粒径,CuS的复合降低了TiO_2带隙能,增加了TiO_2对可见光的吸收。CuS/TiO_2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比CuS或TiO_2的光催化活性都高,而且CuS的含量对CuS/TiO_2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有明显影响,0.1wt%CuS/TiO_2光催化剂表现了最佳的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铜 氧化钛 光催化 罗丹明b
下载PDF
热变形Pr-Fe-B-Cu磁织构的形成机制及〔006〕织构的获得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新才 潘晶 +4 位作者 徐志锋 蔡长春 庄建平 刘敏 余东明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CAS 1997年第1期17-26,共10页
本文提出Pr-Fe-B-Cu热压历程判据的计算式:f(T,ε)=T2211539.9lgε+18957488。判据认为:在变形温度≥1173K时,f(T,ε)>1,则热压磁体的其它峰强比较小,I(006)/I(105... 本文提出Pr-Fe-B-Cu热压历程判据的计算式:f(T,ε)=T2211539.9lgε+18957488。判据认为:在变形温度≥1173K时,f(T,ε)>1,则热压磁体的其它峰强比较小,I(006)/I(105)≥0.60;I(006)/I(105)与变形量ε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式:I(006)/I(105)=0.983ε+0.465;分析了{105}成为主滑移系的原因。在T<1173K,f(T,ε)>1时,首次得到热压Pr-Fe-B-Cu的〔006〕织构,并讨论了〔006〕织构的形成原因。当f(T,ε)≤1,热压磁体均破断开裂,形成不完善的〔105〕织构。在热变形中,Pr2Fe14B均存在严重的点阵畸变、原子错位,热处理后可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构 形成机制 热变形 永磁材料
下载PDF
CuSO_4与H_3BO_3对黄芪幼苗建成及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梁喜龙 方淑梅 +2 位作者 刘畅 王征 李海涛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1-4,共4页
以蒸馏水为对照,利用培养皿发芽试验于室内初步研究了CuSO4和H3BO3单独浸种对黄芪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0 mg.L-1CuSO4对黄芪幼苗地上及地下部分生长有促进作用,同时提高了叶绿素含量、POD活性和SOD活性;100 mg.L-1H3BO... 以蒸馏水为对照,利用培养皿发芽试验于室内初步研究了CuSO4和H3BO3单独浸种对黄芪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0 mg.L-1CuSO4对黄芪幼苗地上及地下部分生长有促进作用,同时提高了叶绿素含量、POD活性和SOD活性;100 mg.L-1H3BO3促进了黄芪幼苗地上部分的生长及叶绿素的合成,浓度达200 mg.L-1时可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和发芽势,因此低浓度的CuSO4和H3BO3溶液浸种对黄芪幼苗生长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幼苗建成
下载PDF
叶面喷施B、Cu对马铃薯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郭洪芸 傅连海 刘刚 《马铃薯杂志》 1999年第3期131-133,共3页
本文研究了马铃薯结薯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 B 、 Cu 对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叶面喷施 B、 Cu 均可使马铃薯的叶绿素含量增多、光合速率增加、产量提高, 两元素配合使用比单独使用效果好, 6 个处理中... 本文研究了马铃薯结薯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 B 、 Cu 对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叶面喷施 B、 Cu 均可使马铃薯的叶绿素含量增多、光合速率增加、产量提高, 两元素配合使用比单独使用效果好, 6 个处理中, 以处理6 叶绿 素含量最 多、光合 速率最 大、产量 最高, 其中 B 的 浓度 为07 % , Cu 的浓度为1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叶面喷施
下载PDF
Fe-Si-B非晶合金对溶液中Cu(Ⅱ)的去除效率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香云 杜进英 +1 位作者 袁子洲 李金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14,共5页
采用单辊甩带法成功制备了Fe-Si-B非晶合金条带,并以300目铁粉为参比物,研究了其对溶液中Cu(Ⅱ)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60 min内,1 g/L的Fe-Si-B非晶合金条带对100 mg/L Cu(Ⅱ)的去除效率大于98%,且去除过程符合伪一级动力学模型。相同... 采用单辊甩带法成功制备了Fe-Si-B非晶合金条带,并以300目铁粉为参比物,研究了其对溶液中Cu(Ⅱ)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60 min内,1 g/L的Fe-Si-B非晶合金条带对100 mg/L Cu(Ⅱ)的去除效率大于98%,且去除过程符合伪一级动力学模型。相同条件下,Fe-Si-B非晶合金条带去除Cu(Ⅱ)的表面积约化反应速率常数是300目铁粉的167倍。通过分析不同环境因素对Fe-Si-B非晶合金条带去除Cu(Ⅱ)效率的影响,发现反应速率与温度、pH值成正比,与Cu(Ⅱ)浓度成反比。在重复使用六次后,Fe-Si-B非晶合金条带仍保持67%的去除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i-b非晶合金 cu (Ⅱ) 去除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