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0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椎管减压撬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伴神经损伤的单节段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效果
1
作者 王鹏 宋春好 +5 位作者 贾军 殷德振 李伟 王元浩 李宏达 陈聪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1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经椎管减压撬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伴神经损伤的单节段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31例伴有神经损伤的单节段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均采用经椎管减压撬拨复位植骨内固定... 目的探讨经椎管减压撬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伴神经损伤的单节段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31例伴有神经损伤的单节段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均采用经椎管减压撬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测量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Cobb角、伤椎椎管正中矢状径占比,评估腰背痛VAS评分、神经功能ASIA分级。结果31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7 h,平均出血量370 mL,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后凸Cobb角、椎管正中矢状径占比、VAS评分、ASIA分级均有显著恢复(P<0.05)。结论经椎管减压撬拨复位植骨内固定具有椎管减压彻底、恢复椎体高度满意、植骨充分等优点,是治疗伴神经损伤的单节段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骨折 减压 复位 植骨 内固定 Denis b型
下载PDF
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病人介入治疗时间窗对术后主动脉重塑的影响
2
作者 殷春 王慧 郭振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5期914-920,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病人介入治疗时间窗对术后主动脉重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接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的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病人102例,根据治疗时间窗分为A组(<7 d)、B... 目的:探讨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病人介入治疗时间窗对术后主动脉重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接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的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病人102例,根据治疗时间窗分为A组(<7 d)、B组(7~14 d)和C组(>14 d)。比较3组一般资料、术后主动脉重塑情况和并发症情况。根据术后主动脉重塑情况将病人分为假腔消失组(42例)和假腔未消失组(60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病人术后主动脉重塑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独立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A组平均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B组和C组(P<0.01)。A组术后真腔体积扩大率、术后假腔体积缩小率、术后覆膜支架远端真腔面积扩大率、术后覆膜支架远端真腔最长径扩大率、术后支架远端最长径和术后支架远端面积显著高于B组和C组,术后假腔内血栓化比率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01)。治疗时间窗>7 d、最大腹主动脉直径>30.00 mm、假腔有分支灌注和多破口为病人术后主动脉重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利用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评价结果提示模型准确性较好。结论:尽早接受手术治疗有利于病人术后主动脉重塑,治疗时间窗>7 d、最大腹主动脉直径>30.00 mm、假腔有分支灌注和多破口为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病人术后主动脉重塑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治疗时间窗 主动脉重塑 列线图模
下载PDF
CT检查对于预测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预后的意义
3
作者 周静 杨瑞 +3 位作者 刘继伟 和燕斐 崔聪 武刚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CT检查预测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胸科医院2016年1月至2022年4月收治201例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分为预后良好组(179例)和预后不良组(22例)。比较预后良好组与... 目的探讨CT检查预测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胸科医院2016年1月至2022年4月收治201例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分为预后良好组(179例)和预后不良组(22例)。比较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预后不良组心包积液比例、主动脉最大径和最大血肿厚度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包积液、主动脉最大径和最大血肿厚度均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rank检验显示,无心包积液、主动脉最大径<34 mm、最大血肿厚度<8 mm患者生存时间显著高于有心包积液、主动脉最大径≥34 mm、最大血肿厚度≥8 mm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包积液、主动脉最大径和最大血肿厚度可较好预测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进展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 CT检查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苹果B型细胞分裂素响应因子MdARR11对干旱胁迫的抗性分析
4
作者 徐苏蕊 赵文哲 +2 位作者 巩星遥 李玲 肖伟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6-234,共9页
B型反应调节因子(ARRs)作为细胞分裂素的正响应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究ARR11在应对苹果干旱胁迫过程中的功能,本研究以嘎拉3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cv.Gala 3)为试验材料,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技术,获得... B型反应调节因子(ARRs)作为细胞分裂素的正响应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究ARR11在应对苹果干旱胁迫过程中的功能,本研究以嘎拉3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cv.Gala 3)为试验材料,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技术,获得了B型细胞分裂素响应因子MdARR11。该序列全长2248 bp,编码613个氨基酸,包含type-B-REC结构域,C端含有一个MYB-like的DNA结合域。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显示该基因在茎中表达量最高。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抑制MdARR11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MdARR11在干旱胁迫中的功能,获得了过表达MdARR11苹果愈伤组织。使用6%聚乙二醇6000(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野生型及过表达愈伤组织,观察愈伤组织生长速率、大小并检测鲜重、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积累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过表达MdARR11提高了愈伤组织细胞膜的脂膜过氧化程度、降低了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及抗氧化酶活性。综上所述,MdARR11降低了苹果愈伤组织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MdARR1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MdARR11 b型ARRs 干旱胁迫
下载PDF
B型尼曼-皮克病及其肝脏受累的异质性表现1例报告
5
作者 阳乔 沈轶 +2 位作者 史悦 王进 吕芳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6-360,共5页
本文报道以“肝脾肿大待查”为主诉,经各项检查确诊为B型尼曼-皮克病的案例,并通过文献复习,总结B型尼曼-皮克病肝脏受累的异质性表现,旨在提高疑难罕见肝脏疾病的临床诊治水平。
关键词 尼曼-皮克病 b型 肝肿大 遗传性疾病 先天性 基因检测
下载PDF
B型LNG燃料舱支座结构的强度分析
6
作者 高明星 郑文青 +3 位作者 张玉奎 郑艺 吴仁豪 王维昊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72,共5页
B型LNG燃料舱支座结构的受力机理较为复杂,其强度分析在设计中应给予重视。提出一套针对B型燃料舱支座结构强度分析的标准流程,能综合考虑层压木压力和摩擦力对支座结构强度的影响。给出一种B型燃料舱支座系统的设计方案,以典型的垂向... B型LNG燃料舱支座结构的受力机理较为复杂,其强度分析在设计中应给予重视。提出一套针对B型燃料舱支座结构强度分析的标准流程,能综合考虑层压木压力和摩擦力对支座结构强度的影响。给出一种B型燃料舱支座系统的设计方案,以典型的垂向支座和止横摇支座为例,应用子模型技术对其结构强度进行分析。支座结构的强度分析方法和应力分布特性可为实际工程中B型燃料舱支座的设计与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燃料舱 b型独立舱 支座结构强度
下载PDF
奥比帕利联合达塞布韦治疗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研究
7
作者 李兴泉 杨春 +2 位作者 李诗源 翁凯 彭麟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奥比帕利联合达塞布韦治疗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6例基因1b型CHC患者,其中观察组53例接受奥比帕利联合达塞布韦治疗,对照组53例接受达塞布韦单药治疗,两组治疗持续12... 目的探讨应用奥比帕利联合达塞布韦治疗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6例基因1b型CHC患者,其中观察组53例接受奥比帕利联合达塞布韦治疗,对照组53例接受达塞布韦单药治疗,两组治疗持续12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载量,考核超快速病毒学应答(SRVR)、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治疗结束病毒学应答(ETVR)和随访12周时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结果观察组SRVR、RVR、ETVR和SVR分别为88.7%、94.3%、100.0%和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7.9%、75.4%、83.0%和90.5%,P<0.05);在治疗12周结束时,观察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30.8±4.6)U/L和(29.7±2.4)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2.2±5.1)U/L和(48.1±3.6)U/L,P<0.05】;在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4%(P<0.05)。结论应用奥比帕利联合达塞布韦治疗基因1b型CHC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肝功能,提高血清HCV RNA转阴率,且安全性尚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肝炎 HCV基因1b型 奥比他韦 帕立瑞韦 利托那韦 达塞布韦 病毒学应答 治疗
下载PDF
B型LNG燃料舱的结构强度耦合分析
8
作者 高明星 郑文青 +3 位作者 张玉奎 吴贝尼 刘华山 孙明宇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95,共5页
为进行B型燃料舱结构强度评估,提出一种舱段耦合分析方法,通过考虑垂向支座层压木的摩擦力作用和其他类型支座层压木的初始间隙,模拟出燃料舱与主船体结构之间的传力机制。应用舱段耦合分析方法,对B型燃料舱的结构强度进行分析,探讨舱... 为进行B型燃料舱结构强度评估,提出一种舱段耦合分析方法,通过考虑垂向支座层压木的摩擦力作用和其他类型支座层压木的初始间隙,模拟出燃料舱与主船体结构之间的传力机制。应用舱段耦合分析方法,对B型燃料舱的结构强度进行分析,探讨舱体结构的屈服强度特性、屈曲强度特性,以及支座支撑力的分布规律,为B型燃料舱的结构设计与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燃料舱 b型独立舱 结构强度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B型利钠肽、老年营养风险指数对慢性肺心病预后预测价值分析
9
作者 俞祥洲 程文 张正国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1期24-27,34,共5页
目的目前评估慢性肺心病预后情况的疗效预测指标较少,本研究旨在评估BNP、CysC及GNRI对慢性肺心病预后价值的预测。方法纳入2017年6月-2021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3名慢性肺心病患者,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根据随访... 目的目前评估慢性肺心病预后情况的疗效预测指标较少,本研究旨在评估BNP、CysC及GNRI对慢性肺心病预后价值的预测。方法纳入2017年6月-2021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3名慢性肺心病患者,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根据随访期间患者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存活组或死亡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顾分析导致慢性肺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NP、CysC及GNRI对慢性肺心病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生存组与死亡组在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分压(PaO_(2))、BNP、CysC、GNRI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NP(OR:1.015,95%CI:1.006~1.025)、CysC(OR:11.209,95%CI:3.395~31.797)均是导致CPHD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而GNRI(OR:0.961,95%CI:0.927~0.995)是导致CPHD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BNP、CysC、GNRI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9、0.874与0.773,将三指标进行联合诊断显示AUC为0.965。结论BNP、CysC及GNRI是影响慢性肺心病预后的独立因素,BNP、CysC及GNRI有助于评估慢性肺心病的预后,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病 血清胱抑素C b型利钠肽 老年营养风险指数
下载PDF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刘晓博 霍静 +5 位作者 吴忠隐 杨行 高宇 肖玉林 李振生 张弘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48-151,179,共5页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ATBAD)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经TEVAR治疗的158例ATBA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将其分...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ATBAD)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经TEVAR治疗的158例ATBA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并发症组(n=31)与无并发症组(n=127),收集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史、体重指数(BMI)、生命体征、并发症发生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预后营养指数(PNI)等,分析TEVAR治疗ATBAD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BMI、脑梗死、白蛋白水平、PN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NI均是TEVAR治疗ATBAD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年龄、PNI均是TEVAR治疗ATBAD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临床上应密切关注上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预后营养指数 年龄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及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水平评估冠心病心衰患者心功能的价值研究
11
作者 鲁凤瑾 李馨 +1 位作者 李萌 程国杰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2期84-88,93,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冠心病心衰患者心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06例冠心病心衰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纽约心脏...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冠心病心衰患者心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06例冠心病心衰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中Ⅱ级144例,Ⅲ级103例,Ⅳ级59例。另选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10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所有受检者均进行NYHA心功能分级,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峰值射血率(PER)及峰值充盈率(PFR),检测所有受试者的NT-proBNP、hs-CR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VEDV、LVESV、LVEF、PER、PFR、hs-CRP及NT-proBNP各指标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的价值。结果:研究组LVEDV(122.69±18.24)ml、LVESV(70.79±10.03)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92.27±15.22)ml、(33.16±7.22)ml;LVEF(42.26±5.13)%、PER(2.49±0.22)EDV/s及PFR(1.79±0.26)EDV/s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69.34±5.27)%、(3.56±0.27)EDV/s及(2.59±0.23)EDV/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526、35.837、46.828、40.825、28.302,P<0.05);研究组hs-CRP和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000、29.099,P<0.05);Ⅱ/Ⅲ级患者的LVEDV、LVESV明显低于IV级,LVEF、PER及PFR明显高于IV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391、92.658、32.140、240.474、116.921,P<0.05);Ⅱ/Ⅲ级患者hs-CRP、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Ⅳ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37、5.955,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VEDV、LVESV、LVEF、PER、PFR、hs-CRP及NT-proBNP各指标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45.00%、50.00%、70.00%、70.00%、75.00%、70.00%和90.00%,特异性分别为76.70%、57.00%、82.60%、44.20%、58.10%、52.30%和96.50%。LVEDV、LVESV、LVEF、PER、PFR、hs-CRP及NT-proBNP和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92(95%CI:0.441~0.743)、0.615(95%CI:0.468~0.761)、0.766(95%CI:0.634~0.899)、0.717(95%CI:0.575~0.860)、0.674(95%CI:0.536~0.812)、0.734(95%CI:0.592~0.876)、0.581(95%CI:0.469~0.694)和0.978(95%CI:0.947~1.000)。结论:冠心病心衰患者血清hs-CRP、NT-proBNP水平与左心功能参数均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且上述指标对冠心病心衰心功能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联合评估的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 冠心病 心功能
下载PDF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合并左椎动脉移植1例
12
作者 罗翰林 陈浩 +2 位作者 周隆书 刘伟 梁波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82-84,共3页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 TBAD)是一种严重危害生命的大血管疾病,有较高的病死率,多数TBAD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的特点。自1996年首例TBAD腔内修复术成功实施以来,TBAD的治疗由巨创转为微创,围术期病死率和并发...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 TBAD)是一种严重危害生命的大血管疾病,有较高的病死率,多数TBAD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的特点。自1996年首例TBAD腔内修复术成功实施以来,TBAD的治疗由巨创转为微创,围术期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1]。椎动脉属于后循环脑血管重要的部分,通常起自于锁骨下动脉,若起源于锁骨下动脉以外的其他动脉,即为椎动脉起源异常,亦称为迷走左椎动脉[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 腔内修复术 左椎动脉移植
下载PDF
冻干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物疫苗中磷含量测定方法建立及验证
13
作者 张晓芸 孙星宇 丁逸梅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4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建立冻干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结合疫苗磷含量检测的超滤法联合紫外分光光度法,并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及初步应用。方法:用去离子水将样品溶解后超滤,收集超滤管中Hib多糖,采用等体积比硫酸高氯酸消解样品,使用钼酸铵在酸性条件下与... 目的:建立冻干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结合疫苗磷含量检测的超滤法联合紫外分光光度法,并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及初步应用。方法:用去离子水将样品溶解后超滤,收集超滤管中Hib多糖,采用等体积比硫酸高氯酸消解样品,使用钼酸铵在酸性条件下与磷形成磷钼酸,与维生素C生成蓝色化合物,在825 nm下有最大吸收。对该方法进行线性、精密度、稳定性、准确度验证。用建立的方法检测3批次商业化冻干Hib结合疫苗磷含量。结果:标准磷在质量浓度1~10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线性方程为Y=8.878×10^(-2)X+2.402×10^(-3),方法在低、中、高浓度水平下回收率均值分别为在97.35%、96.65%、97.42%(n=3),RSD分别为2.55%、0.95%、0.95%;重现性试验的RSD为2.81%;中间精密度RSD 2.14%;磷标准品衍生物溶液室温放置1 h稳定,RSD为0.39%。结论:该方法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冻干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磷含量检测,同时也为其他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磷含量测定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法 冻干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 抗坏血酸
下载PDF
环泊酚在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14
作者 丁刘欣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4-37,41,共5页
目的:观察环泊酚在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107例行腔内修复术治疗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进行常规静脉麻醉,观察组采用环泊酚进行静脉麻醉,比较2组... 目的:观察环泊酚在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107例行腔内修复术治疗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进行常规静脉麻醉,观察组采用环泊酚进行静脉麻醉,比较2组患者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2组术前(T0)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麻醉方案下,观察组诱导后5 min(T1)、诱导后10 min(T2)的HR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时(T3)的HR、MAP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时(T4)的HR、MA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术后Ramsay镇静评分(RASS)、镇静补救例数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0时的认知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后的简易状态精神检查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低于对照组(2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泊酚能有效维持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腔内修复术围术期体征稳定,其麻醉、镇静效果与丙泊酚相当,但可更好的保护患者神经功能,并降低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主动脉夹层 腔内修复术 全身麻醉 环泊酚
下载PDF
非复杂型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主动脉重构的差异分析
15
作者 韦选旭 黄永焱 +1 位作者 韦英能 黄洪 《大医生》 2024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 探讨非复杂型B型主动脉夹层(TBAD)患者在腔内隔绝(TEVAR)术后主动脉重构的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TEVAR术治疗的50例非复杂型TBA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发病至手术时... 目的 探讨非复杂型B型主动脉夹层(TBAD)患者在腔内隔绝(TEVAR)术后主动脉重构的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TEVAR术治疗的50例非复杂型TBA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发病至手术时间的不同分为急性期组(28例,发病1~14 d内进行手术)和亚急性期组(22例,发病15~30 d内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影像学随访结果、术后门诊随访结果及主动脉各平面真假腔变化情况[A、B、C平面的真腔直径(TD)、假腔直径(FD)、真腔面积(TS)及假腔面积(FS)]。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影像学随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门诊随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急性期组患者的A平面TD、TS小于亚急性期组,FD、FS大于亚急性期组(均P<0.05);两组患者B、C平面均TD、FD、TS及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非复杂型TBAD患者在亚急性期进行TEVAR术后主动脉近端重构情况优于急性期组,有助于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 腔内隔绝术 主动脉重构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B型主动脉夹层锚定区不足中的应用价值
16
作者 刘石琳 彭栋 +3 位作者 阿拉法特·艾尔肯 沙尔娜 张棋鑫 段磊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90-94,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3D打印技术在B型主动脉夹层锚定区不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收治的36例B型夹层锚定区不足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36例B型夹层锚定区不足患者手术情况、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结果,对比术前及术后3个月主动脉隔...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3D打印技术在B型主动脉夹层锚定区不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收治的36例B型夹层锚定区不足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36例B型夹层锚定区不足患者手术情况、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结果,对比术前及术后3个月主动脉隔断真假腔直径、凝血功能、炎症状况、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统计术后3个月假腔血栓化情况。结果:所有研究对象采用术前3D打印模型制作主动脉模型,术前3D打印模型为术前准备及术中参考依据,均成功完成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操作,手术时间341.92~419.87min,平均(376.19±32.71)min;透视时间48.91~82.18min,平均(65.32±10.38)min;造影剂使用量147.91~182.38ml,平均(159.92±28.93)ml;失血量167.91~210.38ml,平均(183.29±22.18)ml;术后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6~10h,平均(10.37±2.01)h;总住院时间5~8d,平均(6.78±1.01)d。术后围术期行CT血管造影1例患者出现开窗部位内漏,给予弹簧圈栓塞术治疗。1例胃溃疡患者术后3d出现消化道出血,可能与手术应激反应密切相关,其余患者围术期均未出现并发症,无死亡病例,近端破口封闭良好。36例B型夹层锚定区不足患者均获得10~12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1.27±1.35)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及死亡。术后1个月和3个月复查主动脉CT血管造影显示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且无内漏发生,无夹层逆撕,主体和分支支架位置良好,左锁骨下动脉分支支架通畅率100%。术前与术后3个月主动脉隔断真假腔直径变化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3个月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与术后3个月炎症状况变化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3个月APACHEⅡ评分及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占比最高的是无血栓形成的腹腔干平面,其次为未累及的腹主动脉分叉平面、完全形成血栓的横隔平面、无血栓形成的腹主动脉分叉平面、无血栓形成的主动脉峡部、部分血栓形成的肺动脉分叉平面等。结论:3D打印技术在B型主动脉夹层锚定区不足患者应用,疗效较好,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促使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b型夹层锚定区不足 凝血功能 炎症状况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双燃料集装箱船B型LNG燃料舱疲劳强度研究
17
作者 吴贝尼 王伟飞 +3 位作者 刘华山 郑艺 吴仁豪 孙明宇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4,共5页
基于DNV-GL规范要求,对某大型双燃料集装箱船B型LNG燃料舱结构进行疲劳强度研究。根据规范给出燃料舱及其支撑结构的疲劳分析流程以及疲劳热点筛选方法,分析不同关键节点的疲劳强度,并提供改善疲劳问题的优化设计方案。为配置B型LNG燃... 基于DNV-GL规范要求,对某大型双燃料集装箱船B型LNG燃料舱结构进行疲劳强度研究。根据规范给出燃料舱及其支撑结构的疲劳分析流程以及疲劳热点筛选方法,分析不同关键节点的疲劳强度,并提供改善疲劳问题的优化设计方案。为配置B型LNG燃料舱的相关船型的设计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燃料集装箱船 b型独立舱 LNG燃料舱 疲劳强度 疲劳分析
下载PDF
坦索罗辛联合复方黄柏制剂坐浴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湿热蕴结夹瘀证)的临床研究
18
作者 叶华 曹超 +2 位作者 甘晶 冯杰 魏书章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2期1-5,共5页
目的:探究坦索罗辛联合复方黄柏制剂坐浴在ⅢB型前列腺炎(湿热蕴结夹瘀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2年7月—2023年5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ⅢB型前列腺炎(湿热蕴结夹瘀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 目的:探究坦索罗辛联合复方黄柏制剂坐浴在ⅢB型前列腺炎(湿热蕴结夹瘀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2年7月—2023年5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ⅢB型前列腺炎(湿热蕴结夹瘀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进行坦索罗辛联合温水坐浴治疗,观察组则进行坦索罗辛联合复方黄柏制剂坐浴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3个月内复发率,以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中医症候积分及前列腺液卵磷脂小体计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个月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疗程后,观察组NIH-CPSI评分及中医症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前列腺液卵磷脂小体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坦索罗辛联合复方黄柏制剂坐浴在ⅢB型前列腺炎(湿热蕴结夹瘀证)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控制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坦索罗辛 复方黄柏制剂 坐浴 b型前列腺炎 湿热蕴结夹瘀证
下载PDF
CT联合MRI和B型超声在卵巢卵泡膜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19
作者 叶名楠 宋东虎 高勇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目的 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和B型超声(简称B超)在卵巢卵泡膜细胞瘤(O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安徽省宣城市中心医院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7例O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B超、CT及... 目的 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和B型超声(简称B超)在卵巢卵泡膜细胞瘤(O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安徽省宣城市中心医院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7例O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B超、CT及MRI影像学特征,观察3种影像手段单纯及联合检查诊断OT的病灶检出率、诊断准确率、漏诊率。结果 97例OT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均为良性,且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左侧47例,右侧50例;肿瘤最大直径9.22±2.54cm。B超检出的81个病灶中,17例准确诊断为OT,准确率为17.53%;其余64个病灶未能定性诊断或错误诊断为其他疾病。CT检出的84个病灶中,62个病灶以实性为主,15例为实性,7例为囊实性。CT平扫实性部分密度稍低于或接近于子宫肌层,囊状部分呈明显低密度。以子宫肌层信号作为等信号,MRI检出的90个病灶T1加权成像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65个病灶T2加权成像呈低信号,25个病灶T2加权成像呈等信号或高信号,77个病灶弥散加权成像呈高信号,13个病灶弥散加权成像呈中等信号。增强扫描后可见病灶实性成分呈现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囊变区不强化。采用并联试验,结果显示,B超+CT+MRI联合试验的病灶检出率及准确率最高,漏诊率最低;各类检测技术之间的病灶检出率、准确率及漏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CT+MRI并联试验能有效提高OT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b型超声
下载PDF
锁定钢板结合带袢钢板治疗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20
作者 陈浩波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563-566,共4页
目的:分析锁定钢板结合带袢钢板治疗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2021年南平市建阳第一医院治疗的60例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将其分入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锁定... 目的:分析锁定钢板结合带袢钢板治疗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2021年南平市建阳第一医院治疗的60例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将其分入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治疗,研究组采用锁定钢板结合带袢钢板治疗。比较两组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等手术指标、肩关节功能、活动度等功能评分、总体恢复优良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而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肩关节功能、活动度等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总体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结合带袢钢板治疗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虽然会造成术中出血量增多,但并不会引起住院时间延长,且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钢板 带袢钢板 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