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4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皮肤肿块为首发临床表现的伴MYC和BCL2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1
作者 何欣 刘凤磊 +3 位作者 陈城 李振珺 吴先伟 何乐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报告1例以皮肤肿块为首发临床表现的伴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MYC)基因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基因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女,87岁。左侧眉弓上方皮肤结节1年。皮肤科检查:左眉上方一肤色圆形肿物,隆起于皮肤表面,肿物表面... 报告1例以皮肤肿块为首发临床表现的伴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MYC)基因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基因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女,87岁。左侧眉弓上方皮肤结节1年。皮肤科检查:左眉上方一肤色圆形肿物,隆起于皮肤表面,肿物表面可见浸润性红斑,伴少许渗出,并见结痂、鳞屑,边界清楚。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形态正常,真皮层内大量母细胞样淋巴细胞结节状浸润。免疫组化:母细胞样淋巴细胞CD45、CD79a、B细胞淋巴瘤因子6(BCL6)、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及MYC均(+);CD3、CD2、CD30、细胞角蛋白(CKP)、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及Epstein-Barr病毒编码RNA(EBER)均(-)。荧光原位杂交检测:MYC、BCL2及BCL6均重排。诊断:伴MYC和BCL2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未治疗,2个月后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性骨髓细胞病病毒癌基因 b细胞淋巴瘤因子2基因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皮肤肿块
原文传递
基于WGCNA分析筛选c-MYC/Bcl-2重排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关键基因
2
作者 李泓毅 郭搏 +3 位作者 张昊军 陈浩然 侯传东 卢学春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96-103,共8页
目的:筛选c-MYC/Bcl-2重排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潜在的高风险致病基因及致病通路,为此类淋巴瘤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GSE44164及GSE43677数据集,选择c-MYC/Bcl-... 目的:筛选c-MYC/Bcl-2重排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潜在的高风险致病基因及致病通路,为此类淋巴瘤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GSE44164及GSE43677数据集,选择c-MYC/Bcl-2重排的DLBCL数据为实验组、生发中心B细胞为对照组。采用R程序语言的limma包、WGCNA包及clusterProfiler包对获得的mRNA转录组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基因共表达变化分析、GO功能富集分析与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使用STRING数据库对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蛋白互相作用网络分析,并使用Cytoscape软件内置的插件(包括CytoHubba及CytoNca插件)筛选核心基因。采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IM-9细胞系及DOHH-2细胞系进行mRNA转录组测序,使用Read count值将核心基因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筛选P值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基因为疾病的核心基因。挑选部分关键基因使用Western Blot技术在蛋白层面进行验证。结果:差异分析共得到835个DEGs,WGCNA获得一个与c-MYC/Bcl-2重排的DLBCL高度相关的模块(turquoise模块,cor=0.86,P值<0.05)。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生物学进程BP共富集到1 437条,细胞组分CC富集到123条,分子功能相关MF富集到147条;KEGG富集到72条相关通路,主要与ECM受体相互作用、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及PI3K-Akt信号通路等相关。STRING数据库中PPI网络共得到284个相互关联作用的蛋白质,通过Cytoscape软件进一步筛选,再通过二代高通量测序及蛋白验证得出COL1A1、COL3A1、COL1A2、MMP2、COL5A1、COL5A2、COL4A2、TIMP1、MMP9、POSTN、BGN、DCN、LUM为此类淋巴瘤的核心基因,影响此类淋巴瘤细胞生存、侵袭和迁移等。结论:使用生物信息学及基础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与c-MYC/Bcl-2重排的DLBCL淋巴瘤细胞致病或侵袭迁移等相关的关键基因,为更深入地探索此类淋巴瘤发生发展机制及寻找相关靶向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基因重排 医学生物信息学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CHOP化疗的生存预后评估模型
3
作者 翁翔 赵明哲 胡慧仙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目的建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R-CHOP化疗的生存预后评估模型,以指导临床进行风险分层。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确诊的DLBCL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2:1抽样比例随机分为建模集140例和验证集70例。所有患者... 目的建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R-CHOP化疗的生存预后评估模型,以指导临床进行风险分层。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确诊的DLBCL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2:1抽样比例随机分为建模集140例和验证集7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R-CHOP化疗方案至少4个疗程(21 d为1个疗程),常规随访至2023年6月。根据生存预后分为良好组和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基础疾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国际预后指数(NCCN-IPI)]、病理特征[包括Hans分型、Ann Arbor分期、原发部位、Ki-67阳性表达率、MYC和B细胞淋巴瘤(Bcl)-2蛋白阳性表达以及骨髓侵犯]、治疗(化疗疗程和并发症)和随访时间。结果建模集中良好组105例和不良组35例,预后不良发生率25.0%;验证集良好组55例和不良组15例,不良发生率21.4%。建模集中不良组年龄大于良好组,LDH水平、NCCN-IPI、Ann Arbor分期Ⅲ~Ⅳ比例、Ki-67阳性表达率、MYC和Bcl-2蛋白双阳性表达率和骨髓侵犯比例均高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CCN-IPI(HR=2.526,95%CI:2.001~3.125,P<0.001)、Ann Arbor分期Ⅲ~Ⅳ(HR=5.021,95%CI:4.125~5.998,P<0.001)、MYC和Bcl-2蛋白双阳性(HR=3.859,95%CI:3.256~4.754,P<0.001)均是DLBCL患者R-CHOP化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Y=0.056+1.032×(NCCN-IPI)+1.986×(Ann Arbor分期)+1.434×(MYC和Bcl-2蛋白双阳性)。ROC曲线显示,模型预测建模集与验证集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923和0.866(均P<0.01)。结论DLBCL患者化疗前NCCN-IPI、Ann Arbor分期升高以及MYC和Bcl-2蛋白双阳性表达与R-CHOP化疗预后不良密切相关,通过建立量化预测模型能够辅助临床早期、准确识别预后不良的高危群体,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C b细胞淋巴瘤-2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模型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国际预后指数
下载PDF
Caspase-9和CMYC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与患者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4
作者 卜晓红 王富强 +1 位作者 戴静 王彩玲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457-461,共5页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和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基因(CMYC)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DLBCL患者纳入研究,比较...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和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基因(CMYC)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DLBCL患者纳入研究,比较DLBCL肿瘤组织及病灶旁正常组织的Caspase-9、CMYC表达水平,分析Caspase-9、CMYC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Caspase-9、CMYC表达水平,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D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DLBCL患者肿瘤组织中Caspase-9阳性率为43.33%,明显低于正常组织的80.56%,CMYC阳性率为36.67%,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的13.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nn Arbor分期Ⅰ~Ⅱ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0~2分患者DLBCL肿瘤组织Caspase-9阳性率明显高于Ⅲ~Ⅳ期和3~4分患者,CMYC阳性率低于Ⅲ~Ⅳ期、3~4分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患者Ann Arbor分期中Ⅲ~Ⅳ期占比、IPI评分中3~4分占比、CMYC阳性表达占比分别为73.08%、65.38%、69.23%,均高于预后良好组的35.29%、32.35%、11.76%,Caspase-9阳性表达占比为23.08%,低于预后良好组的58.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nn Arbor分期、IPI评分、Caspase-9、CMYC均为影响D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中Ann Arbor分期Ⅲ~Ⅳ期预后不良风险是Ⅰ~Ⅱ期的9.008倍;IPI评分3~4分预后不良风险是0~2分的10.298倍;Caspase-9表达阳性预后不良风险是阴性的0.622倍;CMYC表达阳性预后不良风险是阴性的19.922倍。结论Caspase-9、CMYC异常表达参与DLBCL的进展,与肿瘤恶性程度有关,且Caspase-9、CMYC异常表达是DLBCL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对DLBCL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作为预测DLBCL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半胱氨酸蛋白酶-9 细胞性骨髓细胞病病毒癌基因 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芍药苷调节丝氨酸/苏氨酸激酶/鼠双微基因2/p53信号通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实验研究
5
作者 许卫星 张薇 +2 位作者 陈姣敏 尹凤雷 王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13-317,共5页
目的:探讨芍药苷(PAE)调节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鼠双微基因2(MDM2)/p53信号通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OCI-LY3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PAE低浓度组(15μmol/L PAE)、PAE中浓度组(30μmo... 目的:探讨芍药苷(PAE)调节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鼠双微基因2(MDM2)/p53信号通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OCI-LY3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PAE低浓度组(15μmol/L PAE)、PAE中浓度组(30μmol/L PAE)、PAE高浓度组(60μmol/L PAE)、PAE高浓度+SC79(AKT激活剂)组(60μmol/L PAE+8μg/ml SC79),同时以未经处理的细胞为对照组。48 h后,分析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能力及细胞周期和凋亡变化,检测AKT/MDM2/p5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AE低浓度组、PAE中浓度组、PAE高浓度组细胞凋亡率、p53表达、G_(0)/G_(1)期增加,细胞克隆形成数和细胞增殖率,p-AKT/AKT和p-MDM2/MDM2表达水平,以及G_(2)/M、S期降低(均P<0.05)。与PAE高浓度组比较,PAE高浓度+SC79组细胞凋亡率、p53表达、G_(0)/G_(1)期降低,细胞克隆形成数和细胞增殖率,p-AKT/AKT和p-MDM2/MDM2表达水平,以及G_(2)/M、S期增加(均P<0.05)。结论:PAE通过抑制AKT/MDM2上调p53表达,抑制DLBCL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进展,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芍药苷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鼠双微基因2/p53信号通路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下载PDF
106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预后分析
6
作者 仵菲斐 刘晓艳 +4 位作者 王亚楠 甘思林 王卫敏 马杰 孙慧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征和生存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2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06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和预后相关因素。结果106例患者中,男64例,女42例,中位年龄...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征和生存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2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06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和预后相关因素。结果106例患者中,男64例,女42例,中位年龄62.5(19~87)岁,≥60岁者占52.8%(56/106),乳酸脱氢酶(LDH)升高者占66.0%(70/106),结外病变≥2处者占46.2%(49/106),骨髓受累者占20.8%(22/106),Ⅲ~Ⅳ期者占67.0%(71/106),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0、1分26.4%(28/106),2分22.6%(24/106),3分16.0%(17/106),4、5分34.9%(37/106)。接受化疗者102例,90例完成疗效评估,完全缓解率为52.2%(47/90),经分析LDH>240 u/L(χ^(2)=6.136,P=0.017)、IPI评分3~5分(χ^(2)=5.257,P=0.022)患者缓解率低。106例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为533.5 d。单因素分析示年龄(χ^(2)=7.061,P=0.008)、B症状(χ^(2)=5.188,P=0.023)、骨髓受累(χ^(2)=14.074,P<0.001)、分期(χ^(2)=4.030,P=0.049)、LDH水平(χ^(2)=5.219,P=0.022)、β2-MG水平(χ^(2)=10.979,P=0.001)、IPI评分(χ^(2)=14.886,P=0.002)、化疗强度(χ^(2)=36.992,P=0.001)是DLBCL预后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示LDH水平(HR=1.001,95%CI:1.000~1.001,P=0.004)、化疗强度(HR=0.403,95%CI:0.164~0.988,P=0.047)是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DLBCL预后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LDH水平、化疗强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甲状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谱及预后分析
7
作者 杜沚珊 王玥 +7 位作者 石子旸 施晴 易红梅 董磊 王黎 程澍 许彭鹏 赵维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1,共8页
目的·探究甲状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谱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66例初次诊断为甲状腺DL... 目的·探究甲状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谱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66例初次诊断为甲状腺DLBCL患者[原发甲状腺DLBCL 23例(34.8%),继发甲状腺DLBCL 43例(65.2%)]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生存和预后因素分析。其中40例甲状腺DLBCL患者进行了靶向测序(55个淋巴瘤相关基因)以评估基因突变情况。结果·继发甲状腺DLBCL患者Ann Arbor分期Ⅲ~Ⅳ期(P=0.000)、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升高(P=0.043)、结外器官受累数目≥2个(P=0.000)、非生发中心来源(non-GCB)(P=0.030)、MYC和BCL2蛋白双表达(double expression,DE)(P=0.026)、国际预后指数3~5分(P=0.000)的比例高于原发甲状腺DLBCL患者,其接受甲状腺手术切除的比例(P=0.012)低于原发甲状腺DLBCL患者。原发甲状腺DLBCL患者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高于继发患者(P=0.039)。55例患者(83%)接受以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及泼尼松(R-CHOP)为基础的一线治疗方案,其中原发甲状腺DLBCL患者预期5年无进展生存(progress free survive,PFS)率95.0%,高于继发患者的49.7%(P=0.010)。单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Ⅲ~Ⅳ期(HR=4.411,95%CI 1.373~14.170)、LDH升高(HR=5.500,95%CI 1.519~19.911)、non-GCB(HR=5.291,95%CI 1.667~16.788)、DE(HR=6.178,95%CI 1.813~21.058)是甲状腺DLBCL患者PFS的不良预后因素;Ann ArborⅢ~Ⅳ期(HR=7.088,95%CI 0.827~60.717)、LDH升高(HR=6.982,95%CI 0.809~60.266)、DE(HR=18.079,95%CI 1.837~177.923)是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的不良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Ⅲ~Ⅳ期(HR=4.693,95%CI 1.218~18.081)和LDH升高(HR=5.058,95%CI 1.166~21.941)是甲状腺DLBCL患者P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靶向测序结果显示,TET2(n=14,35%)、KMT2D(n=13,32%)、TP53(n=11,28%)、GNA13(n=10,25%)、KMT2C(n=9,22%)突变频率>20%,且TP53突变是甲状腺DLBCL患者PFS的不良预后因素(P=0.000)。结论·原发甲状腺DLBCL生存情况优于继发甲状腺DLBCL。Ann ArborⅢ~Ⅳ期、LDH升高、non-GCB、DE(MYC和BCL2)是影响甲状腺DLBCL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TET2、KMT2D、TP53、GNA13、KMT2C是甲状腺DLBCL中常见的高突变基因,TP53突变的患者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临床病理特征 基因突变谱 预后分析
下载PDF
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外周血B细胞计数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陆天 米浩 +5 位作者 赵丹丹 杨水个 步云文 张芳 陈文明 孙道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8-465,共8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B细胞计数与初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初诊DLBCL患者治疗前外周血B细胞计数与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按照B细胞计数中位值将患者... 目的:探讨外周血B细胞计数与初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初诊DLBCL患者治疗前外周血B细胞计数与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按照B细胞计数中位值将患者分为低B细胞计数组(B细胞<0.1×10^(9)/L,n=34)和高B细胞计数组(B细胞≥0.1×10^(9)/L,n=33)。与高B细胞计数组相比,低B细胞计数组中有更高比例的Lugano分期III-IV期、LDH升高、β2-MG升高及IPI评分3-5的患者(P值分别为0.033、0.000、0.023、0.001),且CRP升高更多见(P=0.033)。低B细胞计数组的外周血CD3^(+)和CD4^(+)细胞计数显著低于高B细胞计数组(P=0.010,0.017)。高B细胞计数组患者初始治疗后总缓解率(ORR)及完全缓解(CR)率均显著高于低B细胞计数组(P=0.032,0.013)。中位随访时间为23(2-77)个月,高B细胞计数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率及总生存(OS)率均明显优于低B细胞计数组(P=0.001,P=0.002)。单因素分析显示,初诊外周血低B细胞计数与PFS和OS缩短相关(HR=4.108,P=0.002;HR=8.218,P=0.006)。多因素分析显示,低B细胞计数是导致PFS缩短(HR=3.116,P=0.037)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初诊DLBCL患者外周血B细胞计数降低与高危临床特征相关,并可能影响免疫化疗的疗效,与较差的临床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b细胞 外周血 预后
原文传递
肺腺癌合并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王彤彤 陈小悦 +4 位作者 段国辰 张霄鹏 赵庆涛 许顺 赵焕芬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56,共5页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large B-cell lymphoma,IVLBCL)是一种侵袭性结外大B细胞淋巴瘤,在同一器官与其他恶性肿瘤同时发生非常罕见,尤其是肺。本文报道1例肺腺癌合并IVLBCL的罕见病例。患者因腹泻伴发热、咳嗽入院。胸部...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large B-cell lymphoma,IVLBCL)是一种侵袭性结外大B细胞淋巴瘤,在同一器官与其他恶性肿瘤同时发生非常罕见,尤其是肺。本文报道1例肺腺癌合并IVLBCL的罕见病例。患者因腹泻伴发热、咳嗽入院。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示右肺上叶不规则斑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有磨玻璃影。入院后给予患者抗感染等治疗,但仍有间断低热(最高37.5 ℃)。经皮肺穿刺活检(percutaneous lung biopsy,PLB)病理诊断为贴壁生长为主的腺癌,局部考虑浸润。手术后病理诊断为肺浸润性非黏液性腺癌合并IVLBCL。本文通过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临床和病理医师对该肿瘤的认识,避免漏诊或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 肺腺癌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
下载PDF
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初治)临床路径(2023版)
10
作者 江苏淋巴瘤协作组 江苏省老年医学学会淋巴瘤分会 +8 位作者 朱华渊 冷加燕 柳萍 张亚平 范磊 于亮 李炳宗 顾伟英 施文瑜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10-216,共7页
一、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初治)临床路径标准(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初诊DLBCL(ICD-10:C83.3),年龄≥60岁。(二)诊断依据根据2022年修订的第5版WHO淋巴组织肿瘤分类^([1])。1.临床表现:主要表... 一、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初治)临床路径标准(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初诊DLBCL(ICD-10:C83.3),年龄≥60岁。(二)诊断依据根据2022年修订的第5版WHO淋巴组织肿瘤分类^([1])。1.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但也可发生于淋巴结以外的器官或组织,包括胃肠道、肝、脾、中枢神经系统、睾丸、皮肤等,肿瘤浸润、压迫周围组织而出现相应临床表现。部分病人伴有乏力、发热、盗汗、消瘦等症状。2.体格检查: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心率、血压、脉氧),一般状况评估[身高、体质量、体表面积、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淋巴结肿大区域(包括waldeyer环),肝脾肿大情况,有无其他结外受累的病灶,贫血、出血相关体征,有无感染病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临床路径 感染病灶 第一诊断 肝脾肿大 中枢神经系统 淋巴结肿大 体表面积
下载PDF
伴有MYC基因重排和11q异常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11
作者 路素素 王冠男 +7 位作者 赵武干 张丹丹 张延平 黄思夏 刘恩杰 王伟伟 张岚 李文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伴有MYC基因重排和11q异常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igh grade B cell lymphoma with concurrent MYC rearrangement and 11q aberrations,HGBCL-MYC-11q)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遗传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3例HGBCL-MYC-11q... 目的探讨伴有MYC基因重排和11q异常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igh grade B cell lymphoma with concurrent MYC rearrangement and 11q aberrations,HGBCL-MYC-11q)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遗传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3例HGBCL-MYC-11q的临床资料,行HE、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EBER原位杂交和FISH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10、61和74岁。Ann Arbor分期均为Ⅳ期。3例均为活检,分别发生于鼻咽部、上咽部和回盲部。3例形态学相似,肿瘤细胞弥漫浸润性生长,细胞中等大或中等偏大,形态较单一,细胞核圆形到稍不规则,染色质细腻,核分裂象易见;1例局灶可见坏死;1例“星空”现象明显。肿瘤细胞均表达CD20、BCL6和MUM1;2例表达CD10,2例表达BCL2;Ki67增殖指数高(例1、例3近100%,例2约70%);不表达CD3、CD30和TDT;EBER原位杂交检测均为阴性。FISH检测3例均见C-MYC基因重排及11q异常,其中1例仅见11q23.3扩增,1例仅见11q24.3缺失。随访时间1~18个月,1例死亡,2例带病生存。结论HGBCL-MYC-11q少见,形态学类似Burkitt淋巴瘤/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但同时伴有MYC基因重排和11q异常,应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对这类疾病的精准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 MYC基因重排 11q异常
下载PDF
EASIX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预后价值评估:一项淮海淋巴瘤协作组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12
作者 李大珊 邓玲 +7 位作者 葛洪峰 朱俊峰 王玲 史玉叶 张颢 沈子园 桑威 淮海淋巴瘤协作组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7-54,共8页
目的探讨内皮活化和应激指数(EASIX)对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22年3月在淮海淋巴瘤协作组中6家医疗中心诊断为DLBCL的580例患者,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基于MaxStat统计量确定EASIX... 目的探讨内皮活化和应激指数(EASIX)对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22年3月在淮海淋巴瘤协作组中6家医疗中心诊断为DLBCL的580例患者,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基于MaxStat统计量确定EASIX的最佳截断值。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DLBCL患者生存结局的变量。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进行预后分析。结果580例患者中男性294例(50.7%),中位年龄(60.32±13.36)岁,总体5年OS率为56.4%。基于MaxStat统计量计算出EASIX的最佳截断值为1.17。多因素分析显示EASIX、年龄、血红蛋白、中枢累及、Ann Arbor分期是DLBCL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亚组分析结果表明,EASIX可以对BCL-2-和BCL-2+组、BCL-6-和BCL-6+组、GCB和非GCB组、ECOG PS评分<2分和≥2分组、Ann ArborⅠ/Ⅱ期和Ⅲ/Ⅳ期、IPI评分LR/LIR和HIR/HR组以及NCCN-IPI评分LR/LIR和HIR/HR组的患者进行预后再分层。结论高EASIX(>1.17)与初诊DLBCL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且EASIX能对不同亚组的患者进行准确的预后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EASIX 预后 初诊 多中心 回顾性
下载PDF
MCP-1及CCR2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3
作者 王蒙 张平平 +4 位作者 朱清 胡忠利 白雪 伍燕平 李佳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19,共8页
目的:分析MCP-1及CCR2在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并评估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确诊及治疗的141例初治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学... 目的:分析MCP-1及CCR2在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并评估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确诊及治疗的141例初治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学资料,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CP-1及CCR2在初治DLBCL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及生存的关系。结果:MCP-1及CCR2的表达与DLBCL患者Ann Arbor分期晚、IPI评分高、乳酸脱氢酶(LDH)升高、Ki-67指数高及疗效差有关,与其他病理学参数(如性别、年龄、β2-微球蛋白、BCL-2、BCL-6、Hans分型、首发部位、有无B症状、骨髓是否受累)均无显著相关性。生存曲线分析显示,MCP-1或CCR2阳性组与阴性组OS及PFS具有统计学差异,且与预后不良有关。单因素Cox回归法分析结果显示,β2-微球蛋白、Ki-67指数、IPI评分、MCP-1、CCR2表达水平对患者的PFS和OS有影响,疗效不佳的患者的PFS和OS明显缩短(P<0.05),性别、年龄、LDH、BCL-2、BCL-6、Hans分型、肿瘤原发部位、有无B症状、骨髓是否受累、Ann Arbor分期对患者的PFS及OS无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β2-微球蛋白高表达、Ki-67指数高、IPI评分高、MCP-1、CCR2高表达水平及疾病缓解的深度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MCP-1或CCR2在初治DLBCL中表达率高,且与DLBCL患者Ann Arbor分期、IPI评分、LDH及Ki-67指数相关预后差的临床指标有关,是影响PFS和OS的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MCP-1 CCR2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初诊时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14
作者 魏小芳 冯友繁 +3 位作者 伏媛 刘菲 陈巧琳 张启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6-469,共4页
目的:比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初诊时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HPS)与不合并HP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甘肃省人民医院的45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初诊时是否伴HPS分为合并HPS组(15... 目的:比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初诊时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HPS)与不合并HP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甘肃省人民医院的45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初诊时是否伴HPS分为合并HPS组(15例)和不合并HPS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差异,并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合并HSP组的患者多以发热、血细胞减少、脾大为突出表现;所有患者铁蛋白、可溶性CD25水平升高;66.67%的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53.33%的患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80.00%的患者出现骨髓噬血现象。与不合并HSP组相比,合并HSP组的进展期(Ann Arbor分期Ⅲ/Ⅳ期)患者和乳酸脱氢酶≥240 U/L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均P<0.05)。合并HSP组中位生存时间为8.0个月,而不合并HSP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5.5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初诊时合并HPS的患者与不合并HPS的患者相比,Ann Arbor分期晚、乳酸脱氢酶水平高,总体生存时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噬血细胞综合征 临床特征 预后
原文传递
CD70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5
作者 王蒙 朱俊锋 +8 位作者 伍燕平 朱清 张平平 朱太岗 葛洪峰 周黎黎 李佳佳 桑威 淮海淋巴瘤协作组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6-71,共6页
目的 分析CD70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初诊DLBCL患者116例,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肿瘤组织中CD70的表达情况,分... 目的 分析CD70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初诊DLBCL患者116例,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肿瘤组织中CD70的表达情况,分析CD70表达在DLBCL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结果 116例DLBCL患者中CD70阳性表达率为80.17%,其表达与中期评估疗效、有无B症状、骨髓是否受累、Ann Arbor分期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BCL-6、Ki-67、Hans分型、原发部位、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生存分析显示,CD70阳性组与CD70阴性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70阳性组患者预后更差。单因素分析显示,中期评估疗效、LDH、β2-MG、Ki-67、Hans分型、Ann Arbor分期、IPI评分及CD70表达影响患者预后。多因素分析显示,中期评估疗效、Ki-67、Hans分型、CD70是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中期评估疗效、β2-MG、Ki-67、Hans分型和CD70是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CD70在DLBCL中呈高表达,且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70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 无进展生存期 总生存期
下载PDF
脾脏弥漫红髓小B细胞淋巴瘤1例
16
作者 郑国娜 康林 +5 位作者 李冰洁 杜倩 陈小悦 师雅斌 刘阳 赵焕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07,共3页
患者女性,63岁,因反复腹胀近1年,加重半个月入院。查体:腹部膨隆,可触及脾脏,右缘至腹中线,质硬,表面尚光滑,无压痛。B超示:脾大。血常规:白细胞11×10^(9)/L,红细胞3.8×10^(9)/L,血小板130×10^(9)/L。白细胞分类计数:淋... 患者女性,63岁,因反复腹胀近1年,加重半个月入院。查体:腹部膨隆,可触及脾脏,右缘至腹中线,质硬,表面尚光滑,无压痛。B超示:脾大。血常规:白细胞11×10^(9)/L,红细胞3.8×10^(9)/L,血小板130×10^(9)/L。白细胞分类计数:淋巴细胞占62%,单核细胞占8%。腹部CT平扫+增强+三维重建:巨脾,未见脾门和周围淋巴结肿大。骨髓涂片:有突起的异型淋巴细胞(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肿 弥漫红髓小b细胞淋巴瘤 临床病理特征 病例报道
下载PDF
TP53突变和缺失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
17
作者 古佳 白斯君 +1 位作者 耿晔 贺建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518-523,共6页
目的:探讨TP53突变和缺失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7至2020年94例初发DLBCL患者的石蜡病理组织,应用免疫组化及二代测序检测TP53突变,FISH技术检测TP53缺失,分析TP5... 目的:探讨TP53突变和缺失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7至2020年94例初发DLBCL患者的石蜡病理组织,应用免疫组化及二代测序检测TP53突变,FISH技术检测TP53缺失,分析TP53突变、缺失与临床病理及分子分型的相关性,以及对生存的影响。应用COX回归分析DLBCL的生存影响因素。结果:27.7%(26/94)患者过表达p53,23.5%(19/81)患者存在TP53突变,16.0%(15/94)患者TP53缺失,结外受累(P=0.027)、MUM-1(P=0.04)及p53蛋白(P<0.01)表达在在TP53突变和/或缺失及TP53正常两组中存在明显差异。生存分析显示,“双阳性(TP53突变合并缺失)”组生存最差,“双阴性(无TP53突变及缺失)”组预后最好,TP53突变或缺失则次之,其中单突变与单缺失两组总生存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689),其余各组之间生存有显著差异(P<0.05)。GCB中,TP53突变组预后较差(P=0.046)。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B症状、TP53异常及双表达是影响DLBCL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P53突变或缺失,特别是同时合并突变和缺失是DLBCL的不良预后因素,在新的分子分型中,其预后意义仍值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TP53 突变 缺失 预后
下载PDF
吴茱萸碱调节Shh/Gli1信号通路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利妥昔单抗耐药性的影响
18
作者 陈姣敏 许卫星 +2 位作者 张薇 尹凤雷 王娟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536-543,共8页
目的:研究吴茱萸碱调节超音刺猬蛋白(Shh)/Gli家族锌指蛋白1(Gli1)信号通路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利妥昔单抗(RIT)耐药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OCI-LY10细胞采用梯度加药法构建其RIT耐药细胞系OCI-LY10/RIT,均以0、1、5、10... 目的:研究吴茱萸碱调节超音刺猬蛋白(Shh)/Gli家族锌指蛋白1(Gli1)信号通路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利妥昔单抗(RIT)耐药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OCI-LY10细胞采用梯度加药法构建其RIT耐药细胞系OCI-LY10/RIT,均以0、1、5、10、20、30μmoL/L的吴茱萸碱处理,采用CCK-8法测定各组OCI-LY10及OCI-LY10/RIT细胞活力并筛选出吴茱萸碱最佳作用浓度。将OCI-LY10/RIT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RIT组、RIT+吴茱萸碱组、RIT+空载组、RIT+吴茱萸碱+Shh过表达组,分组处理后以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各组细胞Shh/Gli1通路相关mRNA和蛋白表达;以CCK-8法和Edu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增殖;以流式细胞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凋亡;以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Bax)与耐药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5(MRP5)、P-糖蛋白(P-gp)}表达。体外培养OCI-LY10/RIT细胞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吴茱萸碱组、空载组、吴茱萸碱+Shh过表达组,分组处理后以CCK-8法检测0、16、32、64、128、256、384μg/mL的RIT处理下各组OCI-LY10/RIT细胞存活率,算出其耐药指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IT+吴茱萸碱组细胞凋亡率、Cleaved Caspase-3与Bax蛋白表达升高(P<0.05),Shh、Gli1 mRNA与蛋白表达、存活率、Edu阳性率、MRP5与P-gp蛋白表达降低(P<0.05);RIT组、RIT+空载组细胞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与RIT组相比,RIT+吴茱萸碱组细胞凋亡率、Cleaved Caspase-3与Bax蛋白表达升高(P<0.05),Shh、Gli1 mR-NA与蛋白表达、存活率、Edu阳性率、MRP5与P-gp表达降低(P<0.05);RIT+空载组细胞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与RIT+吴茱萸碱组相比,RIT+吴茱萸碱+Shh过表达组细胞凋亡率、Cleaved Caspase-3与Bax蛋白表达降低(P<0.05),Shh、Gli1 mRNA与蛋白表达、存活率、Edu阳性率、MRP5与P-gp表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吴茱萸碱组细胞耐药指数降低(P<0.05),空载组细胞耐药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与吴茱萸碱组相比,吴茱萸碱+Shh过表达组细胞耐药指数升高(P<0.05)。结论:吴茱萸碱可下调Shh/Gli1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从而减轻DLBCL细胞的RIT耐药性,诱导RIT处理下的RIT耐药DLBCL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吴茱萸碱 Shh/Gli1 利妥昔单抗 耐药性
下载PDF
血红蛋白水平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预后评估价值
19
作者 陈玺丞 葛洪峰 +6 位作者 王玲 史玉叶 张颢 朱俊峰 单慧蓉 沈子园 桑威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5-61,共7页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HGB)水平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3月—2022年7月淮海淋巴瘤协作组中6家医疗中心总计848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最大选择秩统计量(Maxstat)确定血红蛋白的最佳截断值...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HGB)水平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3月—2022年7月淮海淋巴瘤协作组中6家医疗中心总计848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最大选择秩统计量(Maxstat)确定血红蛋白的最佳截断值,根据截断值将患者分为2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将2组患者进行1∶1最邻近匹配;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Kaplan-Meier用于绘制生存曲线,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1岁(15~91岁),男性患者占比50.8%,5年生存率为64.8%。血红蛋白的最佳截断值为110 g/L,据此截断值将患者分为2组(HGB<110 g/L组和HGB≥110 g/L组)。经PSM分析后,2组间除了白蛋白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变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血红蛋白水平、年龄、中枢受累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表达是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此外,在BCL-2+组、BCL-6-组、CD5+组、非生发中心B细胞起源(Non-GCB)组、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况(ECOG PS)评分<2组和国际综合癌症网络国际预后指数(NCCN-IPI)中高危组中,低血红蛋白水平的患者预后较差。结论低血红蛋白水平是D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血红蛋白 预后 多中心研究 倾向性评分匹配
下载PDF
PI3K抑制剂林普利塞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体外抗肿瘤效应
20
作者 张凯敏 黄玉洁 +4 位作者 段莹 郭宝平 柯晴 廖成成 岑洪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6-61,共6页
目的探讨PI3K抑制剂林普利塞(Linperlisib,YY-20394)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抗肿瘤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YY-20394对SU-DHL-4细胞(GCB亚型)和U2932细胞(ABC亚型)增殖能力... 目的探讨PI3K抑制剂林普利塞(Linperlisib,YY-20394)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抗肿瘤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YY-20394对SU-DHL-4细胞(GCB亚型)和U2932细胞(ABC亚型)增殖能力的影响,并计算出24 h时药物的IC_(25)、IC_(50)、IC_(75)。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C_(25)、IC_(50)和IC_(75)浓度YY-20394对SU-DHL-4细胞和U2932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高通量RNA测序技术(RNA-Seq)检测药物作用前后各组细胞基因表达的变化,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KEGG信号通路分析和GO富集分析,并且对各组细胞基因表达数据进行GSEA富集分析。结果在YY-20394作用下,SU-DHL-4细胞增殖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但U2932细胞增殖及凋亡能力未发生明显改变(P>0.05)。KEGG和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YY-20394对SU-DHL-4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涉及多条信号通路,其中PI3K-AKT、MAPK、JAK-STAT等信号通路的活性下调,且可能通过影响醇类物质合成等细胞生物学功能发挥作用;而U2932细胞中未富集到具有显著差异的信号通路。GSEA富集分析显示PI3K-AKT信号通路在SU-DHL-4细胞中的活化水平显著低于U2932细胞。结论PI3K抑制剂YY-20394通过影响PI3K-AKT等肿瘤相关信号通路,对GCB亚型的SU-DHL-4细胞产生抗肿瘤效应,而对ABC亚型的U2932细胞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PI3K抑制剂 YY-20394 PI3K-AKT信号通路 RNA测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