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过硫酸钠强化活性锰氧化物滤料去除BPA:NH_(4)^(+),Mn^(2+)的影响
1
作者
程亚
张笑笑
+2 位作者
曲木果洱
文刚
黄廷林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76-1184,共9页
活性锰氧化物(MnO_(x))滤料在去除水中氨氮和锰污染物方面表现出高效催化氧化性能,但在去除双酚A(BPA)方面稳定性不足,且其与其他无机污染物相互作用机理尚不明确.采用过硫酸钠(NPS)增强活性滤料(FM)去除BPA,实验发现,0.1mmol/LNPS即可...
活性锰氧化物(MnO_(x))滤料在去除水中氨氮和锰污染物方面表现出高效催化氧化性能,但在去除双酚A(BPA)方面稳定性不足,且其与其他无机污染物相互作用机理尚不明确.采用过硫酸钠(NPS)增强活性滤料(FM)去除BPA,实验发现,0.1mmol/LNPS即可将去除率提升至80%以上,且随着NPS浓度增加,去除效率进一步提升,可达100%.NH_(4)^(+)和Mn^(2+)的加入分别通过促进电子转移和提供电子,增加活性物质产生,从而提高BPA去除效率.循环实验显示,虽然FM稳定性较好,但连续使用11次后去除率降至48%,而加入NPS后去除率可维持在65%以上.自由基淬灭和EPR实验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证实,滤料/NPS体系中的主要活性物质为SO_(4)^(·-)、·OH和^(1)O_(2),Mn(Ⅲ)在催化氧化去除BPA过程中起关键作用,NPS的加入有助于Mn(Ⅲ)的形成,促进BPA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钠
氧化锰
bpa去除
滤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沉水植物轮叶黑藻附生细菌对双酚A的降解能力研究
2
作者
张国森
王玉
+2 位作者
庄晓瑾
杨劭
蒋金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081-3088,共8页
沉水植物附生细菌可能具有降解转化水体中双酚A(BPA)能力从而影响该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归趋.以轮叶黑藻为代表,分离筛选其BPA降解附生菌,结果共获得22株,在接种量为1×10-8个/m L,37℃下72h对BPA的去除率为11.46%-25.06%.选择降解...
沉水植物附生细菌可能具有降解转化水体中双酚A(BPA)能力从而影响该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归趋.以轮叶黑藻为代表,分离筛选其BPA降解附生菌,结果共获得22株,在接种量为1×10-8个/m L,37℃下72h对BPA的去除率为11.46%-25.06%.选择降解率最高的3株细菌B12、B14和B23,采用16S r DNA鉴定,结合生理生化反应和形态观察,3株细菌分别为属于Lysinibacillus sp.(杆菌属),Brevibacterium sp.(短杆菌属)和Ochrobactrum sp.(苍白杆菌属).将3株菌株添加至轮叶黑藻无菌苗体系中,发现BPA去除率显著下降(P〈0.05).物理去除部分野生轮叶黑藻表面部分附生细菌后,BPA去除率反而上升(约5%).综合本研究结果,沉水植物附生细菌具有降解BPA的能力,但在沉水植物-附生生物体系去除BPA过程中贡献较小(约为23%,2d),植物本身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生细菌
bpa去除
沉水植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过硫酸钠强化活性锰氧化物滤料去除BPA:NH_(4)^(+),Mn^(2+)的影响
1
作者
程亚
张笑笑
曲木果洱
文刚
黄廷林
机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76-1184,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000145)
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2023-CX-TD-32)
+1 种基金
陕西省教育厅重点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2JY035)
陕西省高校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项目(20230447)。
文摘
活性锰氧化物(MnO_(x))滤料在去除水中氨氮和锰污染物方面表现出高效催化氧化性能,但在去除双酚A(BPA)方面稳定性不足,且其与其他无机污染物相互作用机理尚不明确.采用过硫酸钠(NPS)增强活性滤料(FM)去除BPA,实验发现,0.1mmol/LNPS即可将去除率提升至80%以上,且随着NPS浓度增加,去除效率进一步提升,可达100%.NH_(4)^(+)和Mn^(2+)的加入分别通过促进电子转移和提供电子,增加活性物质产生,从而提高BPA去除效率.循环实验显示,虽然FM稳定性较好,但连续使用11次后去除率降至48%,而加入NPS后去除率可维持在65%以上.自由基淬灭和EPR实验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证实,滤料/NPS体系中的主要活性物质为SO_(4)^(·-)、·OH和^(1)O_(2),Mn(Ⅲ)在催化氧化去除BPA过程中起关键作用,NPS的加入有助于Mn(Ⅲ)的形成,促进BPA去除.
关键词
过硫酸钠
氧化锰
bpa去除
滤料
Keywords
sodium persulfate
manganese oxide
bpa
removal
filter material
分类号
X52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沉水植物轮叶黑藻附生细菌对双酚A的降解能力研究
2
作者
张国森
王玉
庄晓瑾
杨劭
蒋金辉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081-3088,共8页
基金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3ZX07104-004-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00399)
文摘
沉水植物附生细菌可能具有降解转化水体中双酚A(BPA)能力从而影响该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归趋.以轮叶黑藻为代表,分离筛选其BPA降解附生菌,结果共获得22株,在接种量为1×10-8个/m L,37℃下72h对BPA的去除率为11.46%-25.06%.选择降解率最高的3株细菌B12、B14和B23,采用16S r DNA鉴定,结合生理生化反应和形态观察,3株细菌分别为属于Lysinibacillus sp.(杆菌属),Brevibacterium sp.(短杆菌属)和Ochrobactrum sp.(苍白杆菌属).将3株菌株添加至轮叶黑藻无菌苗体系中,发现BPA去除率显著下降(P〈0.05).物理去除部分野生轮叶黑藻表面部分附生细菌后,BPA去除率反而上升(约5%).综合本研究结果,沉水植物附生细菌具有降解BPA的能力,但在沉水植物-附生生物体系去除BPA过程中贡献较小(约为23%,2d),植物本身起关键作用.
关键词
附生细菌
bpa去除
沉水植物
Keywords
epiphytic bacteria
bpa
removal
submerged macrophytes
分类号
X171.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过硫酸钠强化活性锰氧化物滤料去除BPA:NH_(4)^(+),Mn^(2+)的影响
程亚
张笑笑
曲木果洱
文刚
黄廷林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沉水植物轮叶黑藻附生细菌对双酚A的降解能力研究
张国森
王玉
庄晓瑾
杨劭
蒋金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