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RAF突变型甲状腺癌靶向治疗耐药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耿霖 胡琳斐 +1 位作者 阮先辉 郑向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1,共7页
甲状腺癌作为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但绝大多数亚型经过传统手术、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和131 I治疗后,预后好。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发展,对于少数传统治疗效果不佳的甲状腺癌,分子诊断及靶向治疗使甲状腺癌的治... 甲状腺癌作为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但绝大多数亚型经过传统手术、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和131 I治疗后,预后好。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发展,对于少数传统治疗效果不佳的甲状腺癌,分子诊断及靶向治疗使甲状腺癌的治疗手段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其中BRAF突变在甲状腺癌中广泛存在,但其对131 I治疗常常表现出原发性耐药或反应不佳。BRAF突变的靶向药物导致原发或继发耐药的因素可能包括,耐药克隆的扩张、相关通路的激活、内在突变的发生或新的遗传及表观遗传的改变等。本文将对BRAF突变型甲状腺癌靶向治疗耐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f基因突变 甲状腺癌 靶向治疗 耐药
下载PDF
BRAF突变在肿瘤克隆演化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潇艳 龚飏 国风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760-765,共6页
V-raf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体B(BRAF)编码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上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并参与着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BRAF基因突变可以持续激活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同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在内外环境的影响下,单克隆起源... V-raf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体B(BRAF)编码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上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并参与着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BRAF基因突变可以持续激活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同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在内外环境的影响下,单克隆起源的肿瘤细胞中有增殖优势的细胞存活,而劣势细胞被淘汰,即肿瘤克隆演化。肿瘤的克隆演化常常与肿瘤细胞的异质性、恶性程度增高和耐药相关,其机制涉及肿瘤细胞、肿瘤微环境及局部免疫细胞的进化。针对BRAF突变型肿瘤克隆演化后的治疗仍无标准方案,目前探索性研究主要涉及相关通路的靶向抑制、异常蛋白和氨基酸的抑制及促进肿瘤细胞死亡。本文就BRAF突变型肿瘤的临床表型、演化机制及对肿瘤进化后的治疗性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f突变 克隆演化 信号通路 靶向治疗 耐药
下载PDF
达拉非尼在BRAF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范素丽 严安定 《山西医药杂志》 2023年第20期1570-1574,共5页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NSCLC的BRAF突变率较低,但突变后的临床治疗经验有限。达拉非尼是一种BRAF抑制药,2017年在美国获批用于治疗携带BRAF V600E突变的转移性NSCLC患者。本文就达拉...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NSCLC的BRAF突变率较低,但突变后的临床治疗经验有限。达拉非尼是一种BRAF抑制药,2017年在美国获批用于治疗携带BRAF V600E突变的转移性NSCLC患者。本文就达拉非尼的作用机制、在BRAF突变阳性NSCLC患者中的应用及药物不良反应等进行综述,为达拉非尼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达拉非尼 braf突变
下载PDF
BRAF突变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侵袭性 被引量:13
4
作者 杨雪 梁智勇 +3 位作者 孟超 梁军 于壮 林岩松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8-403,共6页
目的研究BRAF突变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侵袭性。方法在131I治疗前综合评估中,选择99例甲状腺全切术后BRAF突变型PTMC,同时纳入97例肿块大于1cm的BRAF突变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进行比较,分析其局部及远处侵袭性,如淋巴结转移、... 目的研究BRAF突变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侵袭性。方法在131I治疗前综合评估中,选择99例甲状腺全切术后BRAF突变型PTMC,同时纳入97例肿块大于1cm的BRAF突变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进行比较,分析其局部及远处侵袭性,如淋巴结转移、甲状腺外侵犯及远处转移等与预后及复发风险相关的指标。结果 PTMC组甲状腺外侵犯率达16.10%,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达71.74%;直径≤0.3cm组、0.3cm<直径≤0.6cm组和0.6cm<直径≤1.0cm组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0.00%、72.50%和73.81%,甲状腺外侵犯率分别为10.00%、9.09%和24.44%,肿瘤多灶率分别为60.00%、38.64%和57.7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块大小与PTMC的肿瘤多灶性(χ2=3.752,P=0.153)、颈部淋巴结转移(χ2=0.780,P=0.677)、甲状腺外侵犯(χ2=4.182,P=0.124)及远处转移(χ2=1.212,P=0.545)均没有明显相关性。PTMC和PTC组在肿瘤多灶性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1.742,P=0.187),在甲状腺外侵犯(χ2=13.000,P=0.000)、颈部淋巴结转移(χ2=12.819,P=0.000)和远处转移(χ2=5.316,P=0.02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TC组与PTMC组与肿块大小密切相关的因素包括颈部淋巴结转移(P=0.001)及甲状腺外侵犯(P=0.003);PTMC组和PTC组的甲状腺外侵犯率分别为16.10%和39.18%,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1.74%和91.75%,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01%和9.28%。结论 BRAF突变型PTMC伴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和甲状腺外侵犯能力,并表现出与PTC相似的多灶性侵袭性。当BRAF突变型PTMC伴有甲状腺外侵犯或淋巴结转移等危险因素时,应给予131I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braf突变 侵袭性 复发 放射性碘治疗
下载PDF
BRAF突变的黑色素瘤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兆国 范方田 +4 位作者 韦忠红 王爱云 陈文星 郑仕中 陆茵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49-1351,共3页
黑色素瘤是一种发生于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发现在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中发生了BRAF(V600E)的突变。目前,临床上已批准的用于治疗BRAF突变黑色素瘤的靶向药物(如ipilimumab和vemurafenib)对黑色素瘤患者有很高的效率,与化疗相比... 黑色素瘤是一种发生于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发现在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中发生了BRAF(V600E)的突变。目前,临床上已批准的用于治疗BRAF突变黑色素瘤的靶向药物(如ipilimumab和vemurafenib)对黑色素瘤患者有很高的效率,与化疗相比能够明显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但这些药物在体内所产生的效应是短暂的,大多数患者在不到1年内就会产生耐药。基于BRAF突变黑色素瘤耐药的现状,近几年对于其耐药机制的研究逐渐增多,该文对目前BRAF突变黑色素瘤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治疗策略进行综述,为临床的后续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braf突变 威罗菲尼 耐药 分子机制 治疗策略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TSHR、NIS基因甲基化和蛋白表达及其与BRAF突变的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史晓光 成建新 +1 位作者 关海霞 滕卫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01-404,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和钠/碘协同转运体(NIS)蛋白表达与相应基因的甲基化及T1799A BRAF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应用直接测序法检测60例PTC和2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T1799A BRAF突变;甲基化特异性PCR(M...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和钠/碘协同转运体(NIS)蛋白表达与相应基因的甲基化及T1799A BRAF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应用直接测序法检测60例PTC和2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T1799A BRAF突变;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上述标本中的TSHR和NIS的基因甲基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蛋白表达。结果60例PTC标本中,BRAF突变率为65%(n=39),TSHR和NIS基因甲基化的发生率分别为43%(n=26)和27%(n=16),突变和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特征未见显著关联。TSHR蛋白表达阳性评分在TSHR甲基化阳性组和阴性组中分别为1.3±0.5和1.7±0.7(P=0.009),NIS蛋白表达阳性评分在NIS甲基化阳性组和阴性组中分别为1.1±0.5和1.5±0.6(P=0.019)。BRAF突变的PTC病例中,TSHR和NIS蛋白表达阳性评分显著低于野生组(TSHR,1.4±0.5 vs 1.8±0.8,P=0.031;NIS,1.3±0.6 vs 1.7±0.6,P=0.009),TSHR和NIS基因甲基化发生率显著高于野生组(TSHR,54%vs 36%,P=0.049;NIS,24%vs 10%,P=0.034)。结论PTC中相应基因的甲基化和BRAF突变可能是TSHR和NIS蛋白表达减弱并分布异常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 钠/碘协同转运体 braf突变 甲基化 甲状腺癌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DNA修复基因hMLH1的甲基化与BRAF突变的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宝荣 邵华 +1 位作者 成建新 王佾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9-521,F0003,共4页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DNA修复基因hMLH1的甲基化状况,分析其与PTC的T1799ABRAF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对60例PTC和20例癌对侧甲状腺正常组织进行hMLH1的甲基化检测。直接测序法检测上述标本中T1799ABRA...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DNA修复基因hMLH1的甲基化状况,分析其与PTC的T1799ABRAF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对60例PTC和20例癌对侧甲状腺正常组织进行hMLH1的甲基化检测。直接测序法检测上述标本中T1799ABRAF突变。结果60例PTC中,hMLH1甲基化的发生率为23%(14/60),T1799ABRAF突变率为65%(39/60)。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没有检测到hMLH1的甲基化或突变。基因的甲基化或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没有显著关联。携带T1799ABRAF突变的PTC较携带野生型BRAF基因的PTC更容易发生DNA修复基因的甲基化〔13/39(33%)vs1/21(5%),P=0.022〕。结论PTC中DNA修复基因hMLH1的甲基化较T1799ABRAF突变少见;甲基化与T1799ABRAF突变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化 HMLH1基因 braf突变 甲状腺癌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18)F-FDG PET/CT显像葡萄糖代谢与BRAF突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治国 武晓丹 +2 位作者 战莹 张彤 张国旭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519-523,共5页
目的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18)F-FDG PET/CT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与BRAF突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甲状腺切除术前接受^(18)F-FDG PET/CT显像和活检的患者51例(平均年龄为49.3... 目的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18)F-FDG PET/CT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与BRAF突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甲状腺切除术前接受^(18)F-FDG PET/CT显像和活检的患者51例(平均年龄为49.3±12.9岁),病理诊断为PTC 48例,甲状腺滤泡状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3例。采用基因检测法检测BRAF V600E突变状态,半定量分析法测定甲状腺结节灶的SUV_(max),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甲状腺球蛋白浓度与SUV_(max)之间的相关性;将患者分为BRAF V600E突变组和未突变组,分析比较两组间SUV_(max)值的差异。结果在PTC患者中,33例患者肿瘤发生BRAF V600E突变,15例患者肿瘤未发生突变,BRAF V600E突变组的SUV_(max)显著高于未突变组(5.5±3.9 vs.2.2±1.2,P=0.002);肿瘤直径≥1 cm的患者的SUV_(max)明显高于肿瘤<1 cm(P<0.05);甲状腺球蛋白浓度升高患者的SUV_(max)高于正常甲状腺球蛋白浓度的患者(P<0.05);FTC组中未观察到BRAF V600E突变。结论PTC患者携带BRAF V600E突变基因相对于未携带者具有更高的SUV_(max)值,不同肿瘤大小、血清甲状腺球蛋浓度的PTC患者SUV_(max)值存在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PET/CT 甲状腺乳头状癌 最大标准摄取值 braf突变
下载PDF
肝素结合细胞因子Midkine与甲状腺乳头状癌肿瘤生物学特征和BRAF突变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宝荣 王欣 +1 位作者 王佾 关海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18-520,528,共4页
目的研究肝素结合因子Midkine(MK)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肿瘤生物学特征和BRAF突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100例PTC、30例甲状腺腺瘤和2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MK的表达,应用直接测序检测PTC中BRAF... 目的研究肝素结合因子Midkine(MK)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肿瘤生物学特征和BRAF突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100例PTC、30例甲状腺腺瘤和2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MK的表达,应用直接测序检测PTC中BRAF基因突变,分析PTC中MK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生物学特征及BRAF突变的关系。结果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未检测到MK的表达,甲状腺腺瘤的MK表达率和平均表达评分分别为6.7%和0.07,PTC中MK的表达率和平均表达评分分别为87%和1.98。伴甲状腺腺外侵袭、淋巴结转移或恶性程度较高的Ⅲ/Ⅳ期PTC中MK表达呈强阳性,且其阳性率和平均染色评分均显著高于无侵袭、无转移或Ⅰ/Ⅱ期PTC(P<0.05)。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未检测到BRAF突变,PTC中BRAF突变率为63%。BRAF突变的PTC中MK表达量显著高于野生型BRAF组(P<0.05)。结论 MK在PTC中表达增加,其表达量与PTC恶性程度及BRAF突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结合细胞因子 甲状腺乳头状癌 braf突变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突变与初始治疗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代文莉 崔邦平 +2 位作者 胡涛 严凯 胡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3期504-506,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突变与初始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甲状腺乳头状癌根治手术患者60例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131I清甲治疗和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所有患者随访过程中进行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测定,131I全身扫...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突变与初始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甲状腺乳头状癌根治手术患者60例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131I清甲治疗和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所有患者随访过程中进行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测定,131I全身扫描以及其他常规检查。应用Pyrosequencing焦磷酸测序技术对患者石蜡标本进行BRAF突变分析。对BRAF突变情况与患者疾病缓解程度进行卡方检验,并对两组患者Tg水平进行秩和检验。结果: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BRAF突变阳性47例(78.3%),完全缓解患者占48.3%(29/60),其中131I全身及常规影像检查阴性但Tg升高患者12例。BRAF突变阳性患者初始治疗完全缓解率仅40.4%,显著低于未发生突变的患者(76.9%)(P=0.020);两组患者的T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131I全身阴性但Tg升高的12例患者中BRAF突变阳性11例,阴性1例,OR值为3.04。结论:BRAF突变阳性的患者初始治疗完全缓解率低,更容易出现不摄碘的隐匿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braf突变 初始治疗
下载PDF
合并EGFR和BRAF突变的晚期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
11
作者 符茂东 张秀萍 +2 位作者 郑景妹 项忆瑾 马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803-804,共2页
患者女性,81岁,因胸闷1周于2020年4月7日就诊复旦中山厦门医院。肺穿刺活检病理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免疫组织化学示:CK7(-),Ki-67(50%,+),TTF-1(+),p63(-),p40(-),Syn(++),CgA(-),CD56(+)(图1)。基因(组织)示:EGFR第19外显子缺失(19... 患者女性,81岁,因胸闷1周于2020年4月7日就诊复旦中山厦门医院。肺穿刺活检病理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免疫组织化学示:CK7(-),Ki-67(50%,+),TTF-1(+),p63(-),p40(-),Syn(++),CgA(-),CD56(+)(图1)。基因(组织)示:EGFR第19外显子缺失(19Del)。胸腹盆CT、颅脑MRI及骨扫描:右胸膜转移(5.2×2.1 cm)、肝多发转移(较大者位于肝尾状叶2.8×2.4 cm)、右小脑转移(3.5×3.0 cm)及多处骨转移(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EGFR 19Del突变 braf V600E突变 靶向治疗
下载PDF
甲状腺癌BRAF突变与分子靶向治疗 被引量:2
12
作者 代文莉 崔邦平 +2 位作者 胡涛 严凯 胡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2年第10期2177-2179,共3页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的恶性肿瘤,排女性第七位的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男性占0.5%,女性占1.5%,近期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加拿大、美国、欧洲、中国和韩国,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甲状腺癌病理类型主要包括乳头状癌、...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的恶性肿瘤,排女性第七位的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男性占0.5%,女性占1.5%,近期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加拿大、美国、欧洲、中国和韩国,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甲状腺癌病理类型主要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未分化癌,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属分化型甲状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braf突变 靶向治疗
下载PDF
Braf突变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韦青 王晰程 沈琳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82-286,共5页
近年来随着对结直肠癌分子分型及靶向治疗的进一步深化了解,越来越多的目光投注到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上。V-raf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体B(Braf)是MAPK通路下游重要的效应分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对结直肠癌分子分型及靶向治疗的进一步深化了解,越来越多的目光投注到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上。V-raf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体B(Braf)是MAPK通路下游重要的效应分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Braf基因突变在结直肠癌中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临床病理特点及目前治疗困难和展望,以期为该类肿瘤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braf突变 靶向治疗 化学治疗
下载PDF
鞍区BRAF突变型纤维黄色瘤3例临床病理特征
14
作者 鲁涛 张学威 +1 位作者 王明 钟定荣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8年第7期481-484,共4页
目的探讨鞍区BRAF突变型纤维黄色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1-08—2014-11间收治的3例鞍区纤维黄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头部影像学表现、病理组织形态、免疫组化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中男性1例... 目的探讨鞍区BRAF突变型纤维黄色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1-08—2014-11间收治的3例鞍区纤维黄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头部影像学表现、病理组织形态、免疫组化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中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12~51岁,平均33岁。患者以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头部磁共振检查显示垂体内占位性病变。3例均经鞍区组织活检证实。病理检查见较多泡沫样组织细胞浸润,散在杜顿多核巨细胞,伴纤维组织增生及散在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免疫组化:CD68(+),CD1a和S-100(-)。3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RAF V600E基因突变均为(+)。结论该病罕见,临床表现为头痛,也可无明显头部症状。纤维黄色瘤累及头部时可见鞍区内泡沫样组织细胞浸润及纤维化,需要与垂体瘤及淋巴细胞性垂体炎等疾病鉴别。该病有可能是Erdheim-Chester病早期改变或者局部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 braf突变 纤维黄色瘤
原文传递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FN1表达增加与BRAF突变、免疫浸润及预后不良有关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兴 郑俊杰 +1 位作者 张爱龙 游振辉(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841-1847,共7页
目的:探索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在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关键因素。方法:通过下载NCBI-GEO的3个甲状腺乳头状癌数据集并应用R语言进行关键基因的筛选,结合TCGA数据集及在线分析网站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利用RTPCR对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癌... 目的:探索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在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关键因素。方法:通过下载NCBI-GEO的3个甲状腺乳头状癌数据集并应用R语言进行关键基因的筛选,结合TCGA数据集及在线分析网站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利用RTPCR对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癌旁组织进行mRNA表达量检测。结果:从3个甲状腺乳头状癌GEO数据集中鉴定出142个差异表达基因,在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检测到FN1表达显著上升且BRAF-V600E基因突变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有着更高的FN1表达水平。此外,FN1的表达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不良预后及免疫浸润密切相关,基因共表达分析结果显示FN1共表达的基因富集在p53信号通路。结论:FN1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及预后标志物,同时FN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作用机制可能与BRAF-V600E突变、免疫浸润及p53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FN1 braf突变 免疫浸润 p53信号通路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BRAF和EGFR抑制剂联合用于BRAF突变型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PDXs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英 马晗 +1 位作者 李文涛 何新红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33-537,共5页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患者中BRAF基因突变的概率为5%~15%,临床预后明显差于无突变者。该研究将BRAF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抑制剂联合用于BRAF V600E突变型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患者来源异种移植(pat...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患者中BRAF基因突变的概率为5%~15%,临床预后明显差于无突变者。该研究将BRAF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抑制剂联合用于BRAF V600E突变型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患者来源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xenografts,PDXs)模型,观察其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6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34例疑似结直肠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的患者利用CT引导下的穿刺活检方法获取组织标本,建立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PDXs模型,筛选BRAF突变者传代培养至F2代进行药物实验,实验组分为BRAF抑制剂组(A组)、EGFR抑制剂组(B组)、BRAF和EGFR抑制剂联合组(C组)及安慰剂对照组(D组)。给药3周后处死实验动物,统计建模成功率及抑瘤率。结果:34例患者中共23例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癌复发或转移,成功建立16个PDX模型,建模成功率为69.6%(16/23)。共筛选出4例BRAF V600E基因突变者,成功建立4个BRAF突变型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PDXs模型。实验组无明显药物毒性相关性死亡,实验组抑瘤率分别为21.57%、21.61%和66.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建立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PDXs模型成功率高,针对EGFR和BRAF的双重打击治疗安全、可行,能够明显提高BRAF突变型结直肠癌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复发转移 braf突变 患者来源异种移植模型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BRAF突变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林伟 石建华 +1 位作者 项平 汪万英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1160-1163,共4页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可分为多种病理类型,主要包括乳头状腺癌、滤泡状腺癌、未分化癌、髓样癌,各类型的生长规律、转移速度及预后均有较大差异,因此,研究其发生、发展机制对临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braf突变 综述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BRAF突变及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静 樊旼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71-275,共5页
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BRAF)基因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驱动基因之一,在NSCLC中突变率为0.5%~4.9%,其中V600E突变类型占到一半以上。BRAF突变多见于女性、肺腺癌患者,亚裔人群中突变率相对较低。BRAF突变可与其他基因突变,... 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BRAF)基因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驱动基因之一,在NSCLC中突变率为0.5%~4.9%,其中V600E突变类型占到一半以上。BRAF突变多见于女性、肺腺癌患者,亚裔人群中突变率相对较低。BRAF突变可与其他基因突变,如EGFR、K-Ras突变共存,但其临床意义尚不清楚。全球NSCLC患者数量庞大,尽管BRAF突变率在NSCLC中较低,低突变率基因及其靶向治疗的研究仍然相当重要。目前BRAF抑制剂治疗NSCLC正在临床试验中。本文就NSCLC中BRAF突变及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braf基因突变 靶向治疗
下载PDF
BRAF突变型黑色素瘤的耐药性机制及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细媛 朱智鑫 赵海龙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4-219,共6页
黑色素瘤是发病率和病死率极高的皮肤原发恶性肿瘤,其中50%携带原癌基因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突变。BRAF抑制剂和丝裂原活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EK)抑制剂联用是BRAF突变型黑色素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已出现一定耐药... 黑色素瘤是发病率和病死率极高的皮肤原发恶性肿瘤,其中50%携带原癌基因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突变。BRAF抑制剂和丝裂原活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EK)抑制剂联用是BRAF突变型黑色素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已出现一定耐药性和药物不良反应。目前认为BRAF突变型黑色素瘤耐药性包括原发性耐药、适应性耐药和继发性耐药,相应分子机制存在一定联系和区别。同时,为了减少BRAF突变型黑色素瘤耐药性发生,已开展新靶点抑制剂、免疫疗法和表观遗传学方面的基础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就BRAF突变型黑色素瘤发生耐药性的可能机制、治疗方案优化的现状及前景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抗药性 肿瘤 分子靶向治疗 免疫疗法 原癌基因蛋白质B-raf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激酶类 酶抑制剂 braf突变
下载PDF
BRAF突变对结直肠癌细胞甲基化、细胞活力、凋亡和迁移的影响
20
作者 刘赛娜 刘航宇 +4 位作者 程波 丁姗姗 刘珊 许琳 孙锁柱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1年第11期918-923,共6页
目的探究BRAFV600E突变对结直肠癌细胞甲基化水平、细胞活力、凋亡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BRAF野生型状态的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作为实验样本,构建BRAFV600E突变质粒和空质粒,脂质体转染进入SW480细胞,将样本分为BRAFV600E突变... 目的探究BRAFV600E突变对结直肠癌细胞甲基化水平、细胞活力、凋亡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BRAF野生型状态的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作为实验样本,构建BRAFV600E突变质粒和空质粒,脂质体转染进入SW480细胞,将样本分为BRAFV600E突变组、空质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qPCR法验证转染效果;采用qPCR检测甲基化转移酶DNMT1和DNMT3A的变化;应用Methylight法检测CIMP的变化;应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力;应用TUNEL凋亡实验检测细胞凋亡能力;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应用均值±标准差和t检验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结果处理组过表达BRAFV600E的SW480细胞DNMT1的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空质粒对照组(P=0.016)和空白对照组(P=0.010),DNMT3A的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空质粒对照组(P=0.038)和空白对照组(P=0.034),CACNA1G、NEUROG1和CRABP1的甲基化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两对照组(P<0.05),CCK8实验处理组细胞吸光值显著高于空质粒对照组(P=0.000)和空白对照组(P=0.000),TUNEL实验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空质粒对照组(P=0.000)和空白对照组(P=0.000),Transwell实验各组细胞穿越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BRAFV600E突变能够使DNMT1表达量减少,使DNMT3A表达量增高;使CACNA1G、NEUROG1和CRABP1的甲基化水平显著增高,但不足以影响CIMP分型;使结直肠癌细胞活力增强、凋亡能力减弱,但不影响结直肠癌细胞的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braf突变 甲基化 细胞活力 细胞凋亡 细胞迁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