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红树植物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中新颖罕见多聚二硫大环化合物的结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海利 沈旭 +1 位作者 蒋华良 郭跃伟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6-251,共6页
通过对采自湛江红树林植物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中化学成分的系统研究,从中分离得到5个聚二硫化合物.经现代波谱学分析(IR,1HNMR,13CNMR,2DNMR,MS等),鉴定其中1个化合物是结构新颖的多聚二硫大环化合物,命名为木榄八硫醇(neogymn... 通过对采自湛江红树林植物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中化学成分的系统研究,从中分离得到5个聚二硫化合物.经现代波谱学分析(IR,1HNMR,13CNMR,2DNMR,MS等),鉴定其中1个化合物是结构新颖的多聚二硫大环化合物,命名为木榄八硫醇(neogymnorrhizol,1),该化合物是由4个重复的2-羟基-1,3-丙二硫醇基聚合而成的二十元大环分子;此外还分离得到了4个已知聚二硫化合物,它们分别为木榄六硫醇(gymnorrhizol,2a)、新木榄二硫醇(bruguiesulfurol,3)、木榄二硫醇(brugierol,4)和异木榄二硫醇(isobrugierol,5).其中化合物3的立体化学结构经过X单晶衍射并与文献对照得以确定,在此基础上重新对化合物4和5的核磁共振信息进行全归属;同时修订了文献中对化合物4立体化学结构的表述.探讨了聚二硫化合物可能的生物合成途径,分析了化合物1~5可能的相互间的生源关系;经体外生物活性测试研究发现,化合物2a和3均对II型糖尿病靶标分子人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hPTP1B)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榄 多聚二硫大环 木榄八硫醇 木榄六硫醇 hPTPlB抑制活性
下载PDF
红树植物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种群的交配系统 被引量:6
2
作者 葛菁萍 林鹏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0-56,共7页
利用等位酶多态位点作遗传标记 ,采用水平切片淀粉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了我国福建浮宫 (2 4°2 4′)、广东深圳福田 (2 2°32′)、广西山口合浦 (2 1°2 8′)和海南东寨港 (19°5 1′) 4个红树植物分布区内木榄种群的基因... 利用等位酶多态位点作遗传标记 ,采用水平切片淀粉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了我国福建浮宫 (2 4°2 4′)、广东深圳福田 (2 2°32′)、广西山口合浦 (2 1°2 8′)和海南东寨港 (19°5 1′) 4个红树植物分布区内木榄种群的基因型 ,进而利用多位点异交率估测程序 (ML T)估测其交配系统。所用多态酶位点在浮宫、广西、海南均为 Mdh- 1、Mdh- 2、Me- 1,在深圳为 Mdh- 1、Mdh- 2、Aat- 1、Aat- 2。结果表明 :各种群多态位点异交率之间有很大差别 ,浮宫种群最大 ,为 0 .845 ;海南种群最小 ,为 0 .2 6 7。多位点异交率与单位点异交率平均值的差值显示出除广西种群为随机交配外 ,其余 3个种群都存在轻度的双亲近交。因此 ,木榄属于混合交配类型 ,以杂交为主。这主要受植物种群密度、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植物 交配系统 木榄 种群
下载PDF
显胎生红树植物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胎生胚轴发育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宜辉 王文卿 +1 位作者 池敏杰 林鹏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1-127,共7页
跟踪测定显胎生红树植物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胎生胚轴发育过程中的长度、密度、鲜重、干重、含水量、渗透势、五种主要无机渗透调节离子(Ca2+,Mg2+,Na+,K+,Cl-)浓度及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木榄胚轴在发育过程中不断积累有机营... 跟踪测定显胎生红树植物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胎生胚轴发育过程中的长度、密度、鲜重、干重、含水量、渗透势、五种主要无机渗透调节离子(Ca2+,Mg2+,Na+,K+,Cl-)浓度及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木榄胚轴在发育过程中不断积累有机营养物质以及盐分,并在母树上完成渗透调节、器官形成等生理过程;可以将木榄繁殖体的发育过程划分为果期、生长活跃期和成熟期3个阶段;比较胚轴和生境中土壤、海水的理化指标,可以得出木榄胚轴的密度、渗透势以及盐分水平的变化是以适应母树所处的高盐和周期性海水浸淹生境为目标;探讨了木榄胎生现象的生理生态学意义及适应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榄 胎生胚轴 发育 红树林
下载PDF
红树科(Rhizophoraceae)木榄属(Bruguiera)植物3个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葛菁萍 蔡柏岩 林鹏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108-113,共6页
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水平切片淀粉凝胶电泳,对红树科木榄属3种植物木榄、海莲和尖瓣海莲的遗传变异和种间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共检测了5个酶系统7个酶位点。结果表明,木榄属这3个种的遗传变异水平较高,遗传分化很大。进一步明确... 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水平切片淀粉凝胶电泳,对红树科木榄属3种植物木榄、海莲和尖瓣海莲的遗传变异和种间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共检测了5个酶系统7个酶位点。结果表明,木榄属这3个种的遗传变异水平较高,遗传分化很大。进一步明确尖瓣海莲的分类地位,推断尖瓣海莲可能是海莲与木榄的杂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榄属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下载PDF
红树植物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种群遗传变异与遗传分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葛青萍 杨志伟 林鹏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90-95,共6页
研究了我国红树林分布区内3个木榄种群的遗传变异和遗传分化.在种水平和种群水平上,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293和0.268,观察杂合度分别为0.2745和0.2705.种群间遗传多样性为0.0830,表明总的遗传变异中有8.3%来自种群间.基因流... 研究了我国红树林分布区内3个木榄种群的遗传变异和遗传分化.在种水平和种群水平上,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293和0.268,观察杂合度分别为0.2745和0.2705.种群间遗传多样性为0.0830,表明总的遗传变异中有8.3%来自种群间.基因流较为顺畅,为3.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榄 遗传变异 遗传分化 红树植物 种群
下载PDF
Responses of Bruguiera sexangula propagules to beneficial microbes in the nursery 被引量:1
6
作者 Arumugam Karthikeyan Natchimuthu Balasubramaniam Sivapriya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4期1082-1087,共6页
Bruguiera sexangula(Lour) Poir., a threatened mangrove tree, was inoculated with beneficial microbes in a nursery to assess any improvements in growth and biomass.From soil samples from the rhizosphere of B.sexangula ... Bruguiera sexangula(Lour) Poir., a threatened mangrove tree, was inoculated with beneficial microbes in a nursery to assess any improvements in growth and biomass.From soil samples from the rhizosphere of B.sexangula in a mangrove forest in Panangadu of Kerala India, nitrogen-fixing bacteria Azotobacter chroococcum and Azospirillum brasilense were isolated.The phosphatesolubilising bacterium Bacillus megaterium and potassiummobilizing bacteria Frateruria aurantia were also isolated and cultured on suitable media.Later, ripe propagules of B.sexangula were collected from matured trees and raised in sterilized soil bags(13×25 cm) containing sterilized soil and sand(2:1 ratio).The cultured beneficial microbes were propagated and used to inoculate the ripe propagules of B.sexangula and maintained in the nursery for 6 months.After 6 months, growth and biomass of the inoculated propagules were greater than for the uninoculated control propagules.Shoot length, number of leaves, stem girth and root length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in the controls.This study showed that the mangrove-specific beneficial microbes influenced the growth of B.sexangula in the nursery and will help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B.sexangula in degraded mangrove fore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托儿所 土壤样品 生物资源 生物影响 固氮菌 根长度 植物
下载PDF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Mangrove Bruguiera Gymnorrhiza Populations in Southern China
7
作者 梁士楚 董鸣 王伯荪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CAS 2004年第2期90-96,共7页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mangrove Bruguiera gymnorrhiza population s in southern China are analyzed using the box-counting method of fractal theory. The patterns of B. gymnorrhiza populations could be thought of a...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mangrove Bruguiera gymnorrhiza population s in southern China are analyzed using the box-counting method of fractal theory. The patterns of B. gymnorrhiza populations could be thought of as fractals as they exhibit self-similarity within the range of scale considered. Their fractal dimensions are not integer but fractional, ranging from 1.04 to 1.51. The unoccupied dimensions change from 0.49 to 0.96. The combined conditions of population density, pattern type and aggregation intensity together influence the values of fractal dimensions of patterns. The box counting is a useful and efficient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complexity of patterns. Fractal dimension may be a most desirable and appropriate index for quantifying the horizontal spatial microstructure and fractal behaviors of patterns over a certain range of sca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碎片形 红树林 种群密度 模拟 索引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from the mangrove Rhizophora apiculata and Bruguiera gymnorrhiza of Burmanallah coast,South Andaman,India
8
作者 Rajendra Seepana Karthick Perumal +3 位作者 Narayana Murthy Kada Ramesh Chatragadda Mohanraju Raju Vijayakumar Annamalai 《Journal of Coastal Life Medicine》 2016年第6期475-478,共4页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antimicrobial potential of partially purified leaf,bark and root extracts obtained from two mangrove species Rhizophora apiculata and Bruguiera gymnorrhiza from South Andaman against clinical...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antimicrobial potential of partially purified leaf,bark and root extracts obtained from two mangrove species Rhizophora apiculata and Bruguiera gymnorrhiza from South Andaman against clinical bacterial and fungal pathogens.Methods:Roots,bark and leaves were dried in the shade and subjected to organic solvent extraction.Antibacterial and antifungal activities were performed by agar well diffusion technique.Column purified extracts were analyz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for compound identification.Results:Results of the partially purified extracts were analyzed by column chromatography.Fractions collect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exhibited a wide range of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against several bacterial and fungal pathogens.Fungal pathogen Aspergillus niger(25 mm)was found to be more sensitive against the mangrove extracts as compared with Klebsiella pneumoniae(23 mm),Escherichia coli,Shigella flexneri,Salmonella typhi(22 mm).Active fractions were identified as tannin compounds based on the peaks obtain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Conclusions:Present findings reveal that mangrove bark,roots,and leaves contain valuable metabolites,which have significant importance in the pharmacological industries.Hence,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se two mangrove plants Rhizophora apiculata and Bruguiera gymnorrhiza are potential candidates for discovering antimicrobial compounds against clinical pathoge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daman Antibacterial activity bruguiera RHIZOPHORA
原文传递
中国湛江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蔡由生 刘海利 +1 位作者 龚景旭 郭跃伟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对采自中国湛江红树植物木榄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深入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手段,结合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木榄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的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从木榄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 目的对采自中国湛江红树植物木榄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深入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手段,结合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木榄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的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从木榄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现代波谱学分析(1H-NMR,2DNMR,MS等),分别鉴定为:细胞松弛素D(cytochalasin D,1);孢松菌素D(zygosporin D,2);petasol(3);sporogen AO-1(4);6-dehydropetasol(5)和3α-hydroxy-11-peroxyl-eremophila-6,9-dien-8-one(6)。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红树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科 木榄 细胞松弛素 孢松菌素 Eremophilane倍半萜
原文传递
木榄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GXIMD00006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降血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泽恩 邹思华 +4 位作者 江娇 罗海梅 黄锡山 刘永宏 谭振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0-157,共8页
为挖掘木榄内生真菌的降血糖功效,对木榄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GXIMD00006进行扩大培养,采用柱层析技术对其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NMR、MS等技术结合文献对比对分得的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获得11个化合物,分别为:(+)-s... 为挖掘木榄内生真菌的降血糖功效,对木榄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GXIMD00006进行扩大培养,采用柱层析技术对其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NMR、MS等技术结合文献对比对分得的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获得11个化合物,分别为:(+)-sclerotiorin(1)、sclerotioramine(2)、isochromophiloneⅧ(3)、terretonin(4)、terretonin A(5)、chrodrimanin A(6)、chrodrimanin B(7)、chrodrimanin E(8)、3,5-二羟基麦角甾醇-7,22-二烯-6-酮(9)、麦角甾醇(10)和过氧化麦角甾醇(11),其中,2个萜类衍生物4和5均为首次从青霉属中分离得到。该研究首次发现化合物1具有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IC_(50)值为3.30μmol/L,表明木榄内生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开发成为新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木榄 阿扎菲酮 Α-葡萄糖苷酶 抑制剂 降血糖
下载PDF
海莲叶提取物抑制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并促进细胞凋亡
11
作者 李源 党海舟 刘慧 《肿瘤药学》 CAS 2023年第5期574-581,共8页
目的研究海莲叶提取物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分成Control组(0μg·mL^(-1)海莲叶提取物处理)、BSLE-L组(10μg·mL^(-1)海莲叶提取物处理)、BSLE-M组(20μg·... 目的研究海莲叶提取物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分成Control组(0μg·mL^(-1)海莲叶提取物处理)、BSLE-L组(10μg·mL^(-1)海莲叶提取物处理)、BSLE-M组(20μg·mL^(-1)海莲叶提取物处理)、BSLE-H组(30μg·mL^(-1)海莲叶提取物处理)、BSLE-M+Jagged1-Fc组(20μg·mL^(-1)海莲叶提取物和Notch信号通路激活剂Jagged1-Fc处理)。采用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变化,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Bax、Bcl-2、vimentin、E-cadherin、MMP-2、Notch-1、NICD-1和Hes-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BSLE-L、BSLE-M、BSLE-H组细胞存活率和克隆形成数目依次降低,细胞凋亡率依次升高,细胞侵袭数目、迁移数目依次降低,细胞中Bax、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依次升高,vimentin、MMP-2、Bcl-2、Notch-1、NICD-1和Hes-1蛋白表达水平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SLE-M组比较,BSLE-M+Jag‐ged1-Fc组细胞存活率和克隆形成数目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细胞迁移和侵袭数目显著升高,细胞中Bax、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Bcl-2、vimentin、MMP-2、Notch-1、NICD-1和Hes-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莲叶提取物可抑制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侵袭、迁移、上皮间质转化(EMT),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与降低Notch信号通路激活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莲叶提取物 非小细胞肺癌 迁移 凋亡 Notch信号通路
下载PDF
重金属污水对木榄幼苗几种保护酶及膜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9
12
作者 张凤琴 王友绍 +2 位作者 董俊德 孙翠慈 殷建平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6-70,共5页
用5个级别的人工复合重金属污水处理红树植物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幼苗,2个月后对其叶片和根系中的保护酶SOD、POD和CAT活性变化以及对膜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当污染级别不大于5倍污水时,根系中SOD活性随污染... 用5个级别的人工复合重金属污水处理红树植物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幼苗,2个月后对其叶片和根系中的保护酶SOD、POD和CAT活性变化以及对膜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当污染级别不大于5倍污水时,根系中SOD活性随污染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污染程度再升级其活性迅速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水平;叶片中SOD活性在1倍污水时与对照组相比有所下降,随后的变化与在根系中的变化相似。POD活性在根系和叶片中的变化相对一致,均随污染级别的增加而升高;但在叶片中的变化幅度大于根系中的变化幅度。CAT活性在叶片中不受污染程度的影响,保持平稳,但在高程度污染下活性有下降趋势;而根系中CAT活性在10倍污水时达到最大值,污染程度再升级其活性下降。叶片中膜脂质过氧化作用随污染程度的增加而加剧,MDA的积累增加;但根系中MDA含量在5倍污水时最少,只为对照组的21.98%,其后随着污染程度的增加其MDA含量大幅度积累,膜脂质过氧化作用加剧。从整个试验结果分析认为,木榄在遭受重金属胁迫时具有优先保护根系以增强植物的抗重金属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植物木榄 bruguiera gymnorrhiza 人工复合重金属污水 SOD POD CAT 膜脂质过氧化作用
下载PDF
药用红树木榄胚轴抗HBV化学成分的研究
13
作者 梁考云 候师师 +2 位作者 高程海 刘永宏 易湘茜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24-2032,共9页
红树木榄(Bruguiera gymnorhiza)胚轴为京族常用治疗乙肝中草药。为研究木榄胚轴中化学成分及其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活性,该文采用MT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木榄胚轴不同萃取部位抗HBV活性,使用现代色谱和波... 红树木榄(Bruguiera gymnorhiza)胚轴为京族常用治疗乙肝中草药。为研究木榄胚轴中化学成分及其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活性,该文采用MT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木榄胚轴不同萃取部位抗HBV活性,使用现代色谱和波谱方法对活性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测试获得的化学成分抗HBV活性。结果表明:(1)红树木榄胚轴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具有抗HBV活性;(2)从中分离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尿嘧啶(1)、胸腺嘧啶(2)、腺嘌呤核苷(3)、oryzalactam (4)、正丁基-O-D-吡喃果糖苷(5)、nortetillapyrone (6)、(4R,6S)-4-methoxyl-2,3-dihydroaquilegiolide (7)、(4R,6S)-2-dihydromenisdaurilide (8)、没食子儿茶素(9)、1-(4-hydroxy-3-methoxy)-phenyl-2-[4-(1,2,3-trihydroxypropyl)-2-methoxy]-phenoxy-1,3-propandiol (10)和(-)-南烛木树脂酚-9-O-β-D-木吡喃糖苷(11),其中化合物4、5、7和8为首次从药用红树木榄中获得,化合物4具有抗HBV活性,其抑制率为23.59%。该研究结果丰富了木榄胚轴抗HBV化学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榄胚轴 化学成分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抗乙肝病毒活性
下载PDF
红树木榄生境中可培养细菌物种多样性及其体外抗乙肝病毒活性研究
14
作者 候师师 梁考云 +4 位作者 高程海 蒋翠萍 唐倩倩 刘永宏 易湘茜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6-625,共10页
红树生境中微生物菌群丰富,其次生代谢产物结构新颖,是挖掘新型药物的重要来源。该研究利用纯培养技术和16S rRNA分子生物学技术确定细菌种属,并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以HepG2.2.15细胞株为模型,通过MTT和PCR技术测试细菌代谢产物的抗乙... 红树生境中微生物菌群丰富,其次生代谢产物结构新颖,是挖掘新型药物的重要来源。该研究利用纯培养技术和16S rRNA分子生物学技术确定细菌种属,并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以HepG2.2.15细胞株为模型,通过MTT和PCR技术测试细菌代谢产物的抗乙肝病毒活性;使用LC-HRMS技术对活性菌株代谢产物进行初步分析,初步评价木榄沉积物、根、叶以及胚轴的可培养细菌多样性以及细菌代谢物生物活性,寻找抗乙肝病毒的药源菌株。结果表明:(1)共获得细菌59种,分属于4门5纲14目23科36属,其中芽孢杆菌为优势菌属;菌株GXIMD07402、GXIMD07665、GXIMD07384分别为Pseudooceanicola属、Thioclava属和Aestuariibaculum属的潜在新种。(2)抗乙肝病毒活性结果显示GXIMD07366、GXIMD07616、GXIMD07384、GXIMD07550、GXIMD07445X提取物能显著降低HepG2.2.15细胞上清液中HBV DNA水平(P<0.05),抑制率分别为51%、47%、63%、52%、47%。(3)初步鉴定强活性菌株GXIMD07384的4个主要代谢产物有adenosine、cyclo(L-Pro-L-OMet)、acremine G和7,8-dimethylbenzo[g]pteridine-2,4(1H,3H)-dione。综上认为,木榄生境中可培养细菌物种多样性丰富且含有能产生抗乙肝病毒活性化合物的菌株。该研究结果为后续海洋微生物资源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榄 可培养细菌 物种多样性 代谢产物 抗乙肝病毒活性
下载PDF
海洋红树林植物木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昉 李晓明 王斌贵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4-27,共4页
采用多种柱层析方法从红树植物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L.)Lam.)中分离获得9个单体成分,综合运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了所有成分的化学结构,分别为格榄酮(I)、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II)、黄芪苷(III)、芦丁(IV)、3-O-甲基槲皮... 采用多种柱层析方法从红树植物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L.)Lam.)中分离获得9个单体成分,综合运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了所有成分的化学结构,分别为格榄酮(I)、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II)、黄芪苷(III)、芦丁(IV)、3-O-甲基槲皮素(V)、羽扇豆醇(VI)、羽扇豆酮(VII)、蒲公英赛酮(VIII)和胡萝卜苷(IX),其中化合物II^V为首次从木榄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L.)Lam. 红树科(Rhizophoraceae) 黄酮 三萜
下载PDF
不同光照强度对1 a生木榄苗木生理特征的影响
16
作者 方发之 黎肇家 +2 位作者 张孟文 吴钟亲 桂慧颖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52,共10页
为探究1 a年生木榄[Bruguiera gymnorhiza(L.)Lam.]苗木对光照适应能力,采用光照强度模拟控制试验对木榄苗木进行处理,经20%,40%,60%,80%,100%光照强度处理后,测定木榄苗木株高、基径、叶绿素总含量、净光合速率、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 为探究1 a年生木榄[Bruguiera gymnorhiza(L.)Lam.]苗木对光照适应能力,采用光照强度模拟控制试验对木榄苗木进行处理,经20%,40%,60%,80%,100%光照强度处理后,测定木榄苗木株高、基径、叶绿素总含量、净光合速率、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通过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木榄苗木受光照影响情况。结果表明:1)60%光照强度环境木榄苗木株高生长最快,100%光照强度环境木榄苗木基径生长最快;2)在遮阴环境下,叶绿素总含量随光照强度增大而减少,但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大,表现为先增大再减少,且60%光照强度与80%,100%光照强度叶绿素总含量、净光合速率没有显著差异;3)60%光照强度环境下,木榄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均显著低于20%光照强度环境,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20%光照强度环境;4)60%光照强度环境下,净光合速率、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与100%光照强度相比均无显著差异,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100%光照强度环境;5)通过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发现,60%光照强度环境木榄苗木生长最佳。因此,1 a生木榄苗木对60%光照强度环境适应性较其他光照环境强,100%光照强度对1 a生木榄苗木具有一定光抑制作用,而20%和40%光照强度却不能满足1 a生木榄苗木对光照的需求。研究结果可为木榄苗木在生态修复过程中适当的进行遮阴处理提供数值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榄 光照强度 形态指标 生理指标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海南东寨港木榄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变化特征
17
作者 吕晓波 钟才荣 +3 位作者 张孟文 方赞山 程成 陈旭 《福建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1-8,共8页
于2021年,以海南东寨港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内建设的固定样地(1 hm^(2))中的木榄种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学中径级代替龄级方法对其种群的结构特征和种群的数量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此区域的木榄种群径级结构呈纺锤型... 于2021年,以海南东寨港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内建设的固定样地(1 hm^(2))中的木榄种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学中径级代替龄级方法对其种群的结构特征和种群的数量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此区域的木榄种群径级结构呈纺锤型,Ⅰ—Ⅳ龄级的个体数量之和占种群个体总数的75.4%,Ⅳ龄级后植株个体数量降低趋势明显。②数量动态变化指数反映出该区域的木榄种群为增长型的种群,但种群较为不稳定,外界干扰下种群数量增长趋势不显著。③此区域的木榄种群的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Ⅲ类型,意味着其种群的低龄级阶段个体的死亡率相对较高,高龄级阶段个体死亡率趋于平稳。④此区域木榄种群的静态生命表、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以及生存分析反映出该区域的木榄种群在低龄级阶段的动态变化相对较为剧烈,发展到高龄级阶段种群的动态变化相对平稳。⑤该区域木榄种群数量的时间序列分析也反映出,低龄级个体数量经历2~3个龄级时间后种群数量均逐渐下降,中龄级的个体数量在经历2~9个龄级时间的种群发育过程中,种群个体数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种群总体个体数量随着龄级时间的增加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榄 种群结构 种群数量 海南东寨港
下载PDF
海南海莲红树林土壤CH_4的产生及其某些影响因素 被引量:18
18
作者 卢昌义 叶勇 +2 位作者 林鹏 黄玉山 谭凤仪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32-138,共7页
关键词 海莲红树林 土壤 CH4 影响因素 海南 红树林
下载PDF
深圳湾红树植物木榄种源筛选早期试验 被引量:12
19
作者 廖宝文 陈玉军 +3 位作者 郑松发 郑德璋 昝启杰 王勇军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60-665,共6页
分别从海南省的三亚、文昌、琼山,广西的防城,广东省的雷州、廉江和深圳采集木榄胚轴,同时种植在深圳湾作种源试验。通过4a的试验表明,7个种源间的成活率、树高、地径和单株生物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以琼山种源表现最佳,... 分别从海南省的三亚、文昌、琼山,广西的防城,广东省的雷州、廉江和深圳采集木榄胚轴,同时种植在深圳湾作种源试验。通过4a的试验表明,7个种源间的成活率、树高、地径和单株生物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以琼山种源表现最佳,其成活率、树高、地径和生物量分别为90.0%、1.54m、4.97cm、1.358kg,比表现最差的文昌种源分别提高17.8%、17.3%、12.2%、55.9%,比本地的深圳种源分别提高5.5%、18.2%、9.0%、6.1%。根据种源综合评定结果,各种源的优劣排列顺序为:琼山、廉江、深圳、三亚、防城、雷州、文昌。鉴于文昌、雷州种源在深圳湾适应性差,不宜在本地区种植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植物 早期试验 木榄 种源 生长量 适应性
下载PDF
木榄属3种红树植物的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潘文 周涵韬 +1 位作者 陈攀 林鹏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3-28,共6页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inter-简单重复序列(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木榄属(Bruguiera)3种红树木榄(Bruguieragymnorrhiza)、海莲(B.sexangula)、尖瓣海莲(B.sexangulavar.rhynchopetala)进行遗传亲缘关系研究。12个RAPD引物和10个ISS...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inter-简单重复序列(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木榄属(Bruguiera)3种红树木榄(Bruguieragymnorrhiza)、海莲(B.sexangula)、尖瓣海莲(B.sexangulavar.rhynchopetala)进行遗传亲缘关系研究。12个RAPD引物和10个ISSR引物分别扩增出240和191条带,多态位点百分率分别为38.75%和52.88%,ISSR检测到的多态位点率高于RAPD。运用Nei指数法计算木榄-海莲、木榄-尖瓣海莲、海莲-尖瓣海莲之间的遗传距离,RAPD分析结果为0.47、0.36、0.29,ISSR分析结果为0.62、0.41、0.32。同时运用UPGMA统计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海莲和尖瓣海莲聚为一组,木榄单独一组。结合宏观形态和等位酶资料,作者把尖瓣海莲确定为海莲的变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缘关系分析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木榄 遗传变异 红树植物 分子标记技术 简单重复序列 多态位点 ISSR 分析结果 SSR引物 UPGMA 关系研究 遗传距离 聚类分析 宏观形态 海莲 var 百分率 指数法 统计法 等位酶 变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