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ual influence of the rejuvenation of Southern Tianshan and Western Kunlun orogen on the Cenozoic structure deformation of Tarim Basin,northwestern China:A superposition deformation model from Bachu Uplift 被引量:2
1
作者 HE Guang-yu HE Zhi-liang +4 位作者 ZHANG Hong-an ZHU Zhi-xin CHEN Qiang-lu QIAN Yi-xiong GU Yi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9期1388-1394,共7页
Based on new high-resolution seismic profiles and existing structural and sedimentary results,a superposition de-formation model for Cenozoic Bachu Uplift of northwestern Tarim Basin,northwestern China is proposed. Th... Based on new high-resolution seismic profiles and existing structural and sedimentary results,a superposition de-formation model for Cenozoic Bachu Uplift of northwestern Tarim Basin,northwestern China is proposed. The model presents the idea that the Bachu Uplift suffered structure superposition deformation under the dual influences of the Cenozoic uplifting of Southern Tianshan and Western Kunlun orogen,northwestern China. In the end of the Eocene (early Himalayan movement),Bachu Uplift started to be formed with the uplifting of Western Kunlun,and extended NNW into the interior of Kalpin Uplift. In the end of the Miocene (middle Himalayan movement),Bachu Uplift suffered not only the NNW structure deformation caused by the Western Kunlun uplifting,but also the NE structure deformation caused by the Southern Tianshan uplifting,and the thrust front fault of Kalpin thrust system related to the Southern Tianshan orogen intrudes southeastward into the hinterland of Bachu Uplift and extends NNE from well Pi1 to Xiaohaizi reservoir and Gudongshan mountain,which resulted in the strata folded and denuded strongly. In the end of the Pliocene (late Himalayan movement),the impact of Southern Tianshan orogen decreased because of the stress released with the breakthrough upward of Kalpin fault extending NE,and Bachu Uplift suffered mainly the structure deformation extending NW-NNW caused by the uplifting of Western Kunlun orog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重叠变形 地质构造 天山 昆仑山 新生代
下载PDF
Tectono-thermal Evolution in the Bachu Uplift,Tarim Basin,China 被引量:2
2
作者 QIU Nansheng JIANG Guang +1 位作者 MEI Qinghua WANG Shengju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5期1286-1293,共8页
来源岩石在的热进化古生代长是到在 Bachu 的石油探索的一个问题高举, Tarim 盆,自从热历史在古生代不能在更低的古生代的继任由于有效热指示物的缺乏客观地被重建。磷灰石和锆石(U-Th )/He thermochronometry 能被用作技术的一种新... 来源岩石在的热进化古生代长是到在 Bachu 的石油探索的一个问题高举, Tarim 盆,自从热历史在古生代不能在更低的古生代的继任由于有效热指示物的缺乏客观地被重建。磷灰石和锆石(U-Th )/He thermochronometry 能被用作技术的一种新类型学习热历史并且构造沉积的盆高举。把年龄,磷灰石分裂磁道数据和等价 vitrinite 反射(% EVRo ) 基于测量磷灰石和锆石(U-Th )/He,在 Bachu 的 5 口井的 tectonothermal 历史高举被建模。当模特儿的结果证明在有相对高的坡度在 Bachu 早古生代高举并且它逐渐地减少了在期间全部古生代:3335 浯琠敨映牯敭汲 ? 捡畣畭慬整 ? 楯?湩琠敨洠摩汤?祳瑳浥戠?慬整慲?業牧瑡潩?污湯?桴?慳摮潢楤獥?桷牥慥?数牴汯略?捡畣畭慬楴湯椠?桴?敤灥牥猠獹整?慷?慭湩祬搠牥癩摥映潲?桴?祳瑳浥椠獴汥?祢氠瑡牥污洠杩慲楴湯愠潬杮琠敨猠湡'N摯敩?湡?慲敲祬洠杩慲整?畯?景琠敨猠獹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构造热演化 巴楚隆起 磷灰石裂变径迹 地热历史 中国 下古生界 镜质组反射率
下载PDF
Paleozoic Structural Deformation of Bachu Uplift,Tarim Basin of Northwest China:Implications for Plate Drifting 被引量:4
3
作者 何光玉 何治亮 +6 位作者 张洪安 林璐 陈强路 钱一雄 顾忆 竺知新 竺国强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9年第4期755-762,共8页
Based on high-resolution 2D seismic profiles,the Paleozoic structural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achu (巴楚) uplift of northwestern Tarim basin,NW China,are exhibited in this article. The deformation happened du... Based on high-resolution 2D seismic profiles,the Paleozoic structural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achu (巴楚) uplift of northwestern Tarim basin,NW China,are exhibited in this article. The deformation happened during three main geological periods:the end of Middle-Late Ordovician (O2-3),the end of Early-Middle Devonian (D1-2),and the end of Late Permian (P2). In the Bachu uplift,there developed a series of NW-trending thrust faults and imbricate structures due to the effect of the NW-SE compression stress towards the end of Middle-Late Ordovician (O2-3) (middle Caledonian movement),and there developed some NNE-trending thrust faults and fault blocks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NEE-SWW compression stress at the end of Early-Middle Devonian (D1-2) (early Hercynian movement). However,at the end of Late Permian (P2) (late Hercynian movement),some NE-trending thrust faults and associated folds developed as a result of the NE-SW compression stress. The first-stage (O2-3) deformation is obviously more violent than those of the latter two stages (D1-2and P2),which implies that the Tarim plate drifted quickly to the north at around the same time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代 构造变形 巴楚隆起 塔里木盆地
原文传递
Fault System,Deformation Style and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the Bachu Uplift,Tarim Basin 被引量:2
4
作者 佟殿君 张俊霞 +2 位作者 阳怀忠 胡德胜 任建业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4期529-541,共13页
The Bachu(巴楚) uplift is one of the most active tectonic regions nowadays in the Tarim basin,which is also a faulted block uplift that was intensively active during the Cenozoic.This study was based primarily on the ... The Bachu(巴楚) uplift is one of the most active tectonic regions nowadays in the Tarim basin,which is also a faulted block uplift that was intensively active during the Cenozoic.This study was based primarily on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interpretation of seismic profiles,applying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basin dynamics,structural analysis and tectono-stratigraphic analysis,the geometry and kinematics features of the fault systems in the Bachu uplift were analyzed in detail.Our study shows that each fault belt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compression and overthrusting,most of the faults initiated and activated during the Mid-Late Himalayan period,and that the general structural styles of the Bachu uplift were basement-involved pop-up thrust faulted block uplift,of which the southern margin was covered by the large-scale decollement fault system.The basement-involved structures widely developed in the higher position of the basement uplift,while decollement fault system developed mainly at the position with gypsum mudstone.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Bachu uplift included back-bulge slope of the peripheral foreland basin in Mid-Late Caledonian,forebulge in Hercynian-Yanshanian and the latest compressional faulted block uplift in Mid-Late Himalayan.Meanwhile,the study also suggests that the formation,reconstruction and stabilization of the uplift were controlled by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fault systems clearly.In the early forebulge stage,it was mainly presented as flexural deformation without the developing of thrust faults in the Bachu area;to the late stage,under the influence of violent lateral compression deformation,the faulted block uplift formed fin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楚隆起 塔里木盆地 故障系统 变形方式 机制 地质构造解释 断层系统 周缘前陆盆地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巴麦地区东段北东向走滑断裂体系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5
作者 张仲培 徐勤琪 +5 位作者 刘士林 周雨双 邱华标 陆红梅 王瀚洲 齐育楷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1-769,共9页
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简称“巴麦地区”)东段已发现的多个奥陶系油气藏与多期活动断裂密切相关,明确断穿寒武系膏盐层的通源断层是寻找该区油气藏的关键。基于大量新地震资料的断裂构造解析,结合前人研究,对巴麦地区东段的断裂体... 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简称“巴麦地区”)东段已发现的多个奥陶系油气藏与多期活动断裂密切相关,明确断穿寒武系膏盐层的通源断层是寻找该区油气藏的关键。基于大量新地震资料的断裂构造解析,结合前人研究,对巴麦地区东段的断裂体系,特别是走滑断裂的展布和活动特征进行了再认识。结果表明,巴麦地区在古隆起迁移演化和大型逆冲断裂带活动的同时,还发育一系列起变形调节作用的北东向展布的高角度小断距走滑断层,它们共同构成了该区变形构造体系。该区发育两类走滑断层,一类与北东向和近东西向展布的寒武系盐上滑脱断褶带同时或后期叠加发育,走向与逆冲断裂带走向一致,主要分布在和田古隆起边界和内部;另一类发育于大型逆冲断裂带围限的挤压缩短区,与近东西向逆冲断裂带呈大角度相交,主要分布于和田古隆起和巴楚断隆内。前者主要形成于海西晚期,喜马拉雅晚期局部弱活动,后者主要形成于喜马拉雅晚期。走滑断层叠加上经历过加里东中晚期和海西早期岩溶改造的奥陶系碳酸盐岩,更有利于形成有效的裂缝—溶蚀孔洞型储集体;它们贯通膏盐层上、下地层,活动期与盐下深层烃源岩主要生烃期一致,更有利于输导烃源向上运移到奥陶系聚集成藏。位于源上且与两类高角度走滑断裂连通的规模储集体是奥陶系有利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层 断控油气藏 巴楚隆起 麦盖提斜坡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巴楚隆起巴什托地区石炭系巴楚组生屑灰岩段沉积微相分布及时空演化
6
作者 李金秘 杨燕茹 +3 位作者 沙旭光 郝建龙 夏巧怡 徐杰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9-143,共5页
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岩石薄片等资料,对巴楚隆起巴楚组生屑灰岩段沉积微相特征与沉积微相平面分布进行系统分析,并进一步分成4个亚段更加精细地刻画生屑灰岩段的沉积相带及时空演化。结果表明:巴楚隆起巴楚组生屑灰岩段为局限台地相,... 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岩石薄片等资料,对巴楚隆起巴楚组生屑灰岩段沉积微相特征与沉积微相平面分布进行系统分析,并进一步分成4个亚段更加精细地刻画生屑灰岩段的沉积相带及时空演化。结果表明:巴楚隆起巴楚组生屑灰岩段为局限台地相,根据岩性可进一步识别出云坪、灰云坪、灰坪、云灰坪、含泥云坪、台内滩和膏坪共7种微相。其中云坪和云灰坪主要发育在巴楚隆起西北部和南部,主要发育在生屑灰岩段的第Ⅰ和第Ⅳ亚段,台内滩在4个亚段均有发育,并且在巴楚隆起上零星分布,灰坪和泥灰坪在巴楚隆起上大面积发育。研究结果对深化巴楚隆起石炭系储层分布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并对该地区进一步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楚隆起 巴楚组生屑灰岩段 沉积微相 有利储层 时空演化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构造格架及形成演化 被引量:94
7
作者 丁文龙 林畅松 +2 位作者 漆立新 黄太柱 余腾孝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2-252,共11页
巴楚隆起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地区之一。文中基于新的地震、航磁、重力等资料解释结果和区域构造演化剖面,重新分析了巴楚隆起的构造格架及形成演化。研究认为:巴楚隆起在剖面上为压扭性断裂控制的"两断夹一隆"构造样... 巴楚隆起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地区之一。文中基于新的地震、航磁、重力等资料解释结果和区域构造演化剖面,重新分析了巴楚隆起的构造格架及形成演化。研究认为:巴楚隆起在剖面上为压扭性断裂控制的"两断夹一隆"构造样式,在平面上具有"东西分区、南北分带"的构造格局。此与塔里木盆地断裂构造体系的展布、基底结构与构造、地壳深部地质背景及古构造应力场演变等关系密切。该隆起是一个从震旦纪开始发育演化的继承性活动型古隆起,其形成演化经历了加里东构造旋回阶段(Z—D2)、海西构造旋回阶段(D3—P)、印支—燕山构造旋回阶段(T—K)和喜马拉雅构造旋回阶段(E—Q)。这一新认识对巴楚地区的油气勘探部署和潜力评价均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巴楚隆起 构造格架 形成演化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断裂系统分析 被引量:73
8
作者 任建业 张俊霞 +3 位作者 阳怀忠 胡德胜 李朋 张云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9-230,共12页
本文以地震剖面解释为基础,深入分析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主要断裂带的构造样式和变形特征,确定不同时期断裂系统的分布规律,并试图建立中央隆起带断裂系统发育与周缘造山带演化之间的联系,进而阐明其发育的动力学背景。论文提出了塔里... 本文以地震剖面解释为基础,深入分析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主要断裂带的构造样式和变形特征,确定不同时期断裂系统的分布规律,并试图建立中央隆起带断裂系统发育与周缘造山带演化之间的联系,进而阐明其发育的动力学背景。论文提出了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断裂构造变形样式分类体系;在巴楚隆起的南部边缘,识别出两套区域性的盖层滑脱构造系统,其中浅层色力布亚-玛扎塔格滑脱冲断层逆冲到巴楚南部边缘之上,并构成了现今塔西南前陆冲断系的锋缘断裂;发现了分布在塘古巴斯坳陷的中东部和塔中隆起东部的、规模巨大的、向北西方向凸出的弧形逆冲断裂系统。该弧形逆冲断裂系统的东南部以车尔臣断裂为界,主要形成于晚奥陶世末期,锋缘断裂以盖层滑脱逆冲为特征,与早奥陶世末期发育的、呈NW向展布的塔中Ⅰ号断裂带、塔中10号断裂带、塔中2号断裂带和塔中22号断裂带等构成的基底卷入式逆冲断裂形成明显的交切关系;论文将周缘造山带的重大构造运动事件与塔里木盆地内部不同时期发育的断裂系统相对比,在塔里木盆地内划分出分别与西昆仑造山带、阿尔金造山带和南天山造山带相关的三套断裂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巴楚隆起 塔中隆起 断裂系统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基底卷入扭压构造与巴楚隆起的形成 被引量:42
9
作者 杨明慧 金之钧 +2 位作者 吕修祥 潘文庆 胡剑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8-165,共8页
在板块斜向碰撞中,与走滑断层相伴生的隆升是弯曲挤压的必然结果。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斜向碰撞使得塔里木盆地边界和内部发育的基底卷入构造大多表现出逆冲与走滑断裂的双重特征。本文通过地震、钻井和构造几何学、地面资料约束研究表... 在板块斜向碰撞中,与走滑断层相伴生的隆升是弯曲挤压的必然结果。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斜向碰撞使得塔里木盆地边界和内部发育的基底卷入构造大多表现出逆冲与走滑断裂的双重特征。本文通过地震、钻井和构造几何学、地面资料约束研究表明,巴楚隆起两侧的阿恰-吐木休克和色力布亚-玛扎塔格断裂是由基底卷入构造和扭压构造复合而成的基底卷入扭压构造。这种构造样式的组合包括3个部分,即两端的基底走滑断裂和中段的基底卷入逆冲断裂。巴楚隆起的形成主要与阿恰-吐木休克断裂的基底卷入扭压构造活动有关。巴楚隆起的形成过程具有“跷跷板”特点,可分两个阶段:巴楚隆起前石炭纪沿南缘的玛扎塔格断裂抬升,地层最大剥蚀厚度至少530m;前古近纪,主要剥蚀区沿吐木休克断裂以南展布,推测最大剥蚀厚度超过1100m。巴楚隆起南段的主变形期是在前石炭纪完成的,地层缩短量约占55%;北段推迟到前古近纪,缩短量占55%;而中段的地层缩短量一直在逐步增强,前上新世达到最大,占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卷入构造 扭压构造 构造演化 巴楚隆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油气勘探领域评价 被引量:31
10
作者 陈强路 周凌方 +4 位作者 张根法 尤东华 杨圣彬 刘忠宝 蔡习尧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3-349,共7页
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寒武纪—中晚奥陶世碳酸盐岩台地经历了加里东期及海西早期的剥蚀,呈向北减薄的楔状体,不同层位的碳酸盐岩发生多期岩溶作用;石炭—二叠纪经历了多次海平面升降旋回,形成碳酸盐岩与碎屑岩间互的岩相序列;中... 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寒武纪—中晚奥陶世碳酸盐岩台地经历了加里东期及海西早期的剥蚀,呈向北减薄的楔状体,不同层位的碳酸盐岩发生多期岩溶作用;石炭—二叠纪经历了多次海平面升降旋回,形成碳酸盐岩与碎屑岩间互的岩相序列;中生代持续隆升,广泛剥蚀;喜马拉雅期巴楚地区断裂强烈活动,麦盖提地区调整为南倾的斜坡,古近系—中新统地层超覆于前新生代巴楚古凸起上。针对巴楚—麦盖提地区多期改造、晚期强烈变形定格的构造特征,提出"构造活动的相对稳定区、油气长期运移指向区、有效封闭带"是油气构造带评价的关键因素,划分出3类风险程度不同的勘探构造带。重点分析了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储层、中下奥陶统风化壳岩溶储层、上奥陶统台缘相带及寒武系盐下白云岩储层等4个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构造带 勘探领域 巴楚隆起 麦盖提斜坡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巴楚隆起与阿瓦提凹陷寒武系及奥陶系沉积古地理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何宏 彭苏萍 +2 位作者 邵龙义 高云峰 时宗波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4,共4页
根据野外露头、钻井资料分析 ,对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东部和阿瓦提凹陷东南部寒武系和奥陶系进行了沉积与古地理分析。研究表明 ,该区寒武系和奥陶系总体上表现为从深—浅—深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早寒武世早期经历了短暂的深水盆地环境... 根据野外露头、钻井资料分析 ,对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东部和阿瓦提凹陷东南部寒武系和奥陶系进行了沉积与古地理分析。研究表明 ,该区寒武系和奥陶系总体上表现为从深—浅—深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早寒武世早期经历了短暂的深水盆地环境后 ,自早寒武世中晚期至中寒武世演变为局限台地———蒸发盐台地环境 ;晚寒武世至早奥陶世海平面开始逐渐上升 ,以开阔台地环境为主 ,至晚奥陶世中期演变为台地边缘斜坡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岩相古地理 巴楚隆起 阿瓦提凹陷 寒武系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断裂分期差异活动特征及其变形机理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杨勇 汤良杰 +4 位作者 蒋华山 陈刚 谢大庆 李萌 曹自成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5-284,共10页
在对典型地震剖面解释和分析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剖面的缩短量和缩短率分析,来确定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断裂的主要活动期,并探讨断裂分期差异活动特征及其变形机理。巴楚隆起断裂活动主要发生在加里东中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喜马拉... 在对典型地震剖面解释和分析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剖面的缩短量和缩短率分析,来确定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断裂的主要活动期,并探讨断裂分期差异活动特征及其变形机理。巴楚隆起断裂活动主要发生在加里东中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喜马拉雅早期、喜马拉雅中期和喜马拉雅晚期。巴楚隆起断裂活动主要受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先存基底断裂、区域滑脱层等因素的控制。洋盆闭合和板块碰撞产生的挤压应力是断裂活动的动力来源。先存基底断裂控制后期断裂的发育位置和展布方向,区域性滑脱层控制断裂的发育和分布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分期差异活动 变形机理 巴楚隆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古董山断裂带构造特征及活动时代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杨勇 汤良杰 +3 位作者 岳淑娟 黄太柱 云露 谢大庆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6-123,共8页
根据二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利用构造解析方法建立了塔里木盆地古董山断裂带的几何学模型,确定了断裂主要活动时代。古董山断裂带构造变形复杂,其形成演化过程与塔里木盆地周缘洋盆和造山带的演化密切相关,在加里东中期、海西早期、海西... 根据二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利用构造解析方法建立了塔里木盆地古董山断裂带的几何学模型,确定了断裂主要活动时代。古董山断裂带构造变形复杂,其形成演化过程与塔里木盆地周缘洋盆和造山带的演化密切相关,在加里东中期、海西早期、海西中期、喜马拉雅早期和晚期等关键变革期均发生了明显的断裂活动。古董山1号和2号断层控制断裂带两侧古生代地层的厚度变化,具有多期活动特征。古董山1号断层活动时间是加里东中期Ⅰ幕和Ⅲ幕,并具有持续增强的特征。古董山2号断层形成于海西早期,之后在石炭纪、古近纪末分别经历了负反转、正反转的过程。古董山3号控制了断裂带两侧前寒武系基底南西高北东低的构造格局,形成于喜马拉雅早期。古董山4号和5号断层形成于喜马拉雅晚期,其中古董山4号断层的逆冲推覆距离达20 km,强烈的剥蚀作用导致其上盘残留地层表现为一个单斜的构造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期断裂活动 构造特征 构造反转 断裂带 巴楚隆起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鸟山构造带构造演化时序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13
14
作者 郑民 孟自芳 +4 位作者 罗慎超 冯晓军 敬兵 李勇 李曰俊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24,共9页
鸟山构造带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与巴楚隆起的分界部位,和田河气田区的西缘,是塔里木盆地内部重要的构造单元。本次研究结合钻井、地震等第一手资料,将鸟山构造带重新划分为3个次级构造:鸟山主体构造、鸟山东构造、鸟山北构造,并通过... 鸟山构造带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与巴楚隆起的分界部位,和田河气田区的西缘,是塔里木盆地内部重要的构造单元。本次研究结合钻井、地震等第一手资料,将鸟山构造带重新划分为3个次级构造:鸟山主体构造、鸟山东构造、鸟山北构造,并通过不整合面、平衡剖面等资料划分出8个构造演化阶段。鸟山主体构造与玛扎塔格构造原属一体,因差异应力作用而在发育撕裂断层(鸟山东断裂)之后两者分离,全新世晚期受晚喜马拉雅运动影响在鸟山、玛扎塔格、古董山之间发育右行走滑的鸟山北断裂。该构造带具有良好的石油地质条件,鸟山东构造带是该区最有潜力的区块,同时鸟山主体构造带也是该区比较有潜力的勘探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楚隆起 鸟山构造带 构造演化时序 玛扎塔格构造 平衡剖面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寒武系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15
15
作者 蔡习尧 毛树华 +2 位作者 钱一雄 陈跃 尤东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8-42,共5页
巴楚隆起井下寒武系发育齐全,划分为3统7段,自下而上为下统碎屑岩段、白云岩段、下含膏白云岩段,中统盐下碳酸盐岩段、膏盐岩段、上含膏白云岩段与上统纯白云岩段,各段之间电性特征明显。在碎屑岩段获丰富的小壳与藻类化石,详细地讨论... 巴楚隆起井下寒武系发育齐全,划分为3统7段,自下而上为下统碎屑岩段、白云岩段、下含膏白云岩段,中统盐下碳酸盐岩段、膏盐岩段、上含膏白云岩段与上统纯白云岩段,各段之间电性特征明显。在碎屑岩段获丰富的小壳与藻类化石,详细地讨论了小壳化石的时空分布,确定巴楚隆起井下含小壳化石地层的时代为早寒武世早期,并与地表露头剖面进行了对比,认为碎屑岩段与玉尔吐斯组上部为同时异相关系,盐下碳酸盐岩段对应于沙依里克组,并作为区域地层对比标志层。地震层序地层可将寒武系划分为3个超层序,分别对应与3个统;钻井层序地层可划分为2个半超层序、5个层序。该区寒武系的划分与对比为其它学科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地层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巴楚隆起 寒武系 地层划分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断裂差异活动特征及成因演化 被引量:10
16
作者 唐大卿 陈红汉 +3 位作者 云露 张洪安 李楠 邓志宇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9-68,共20页
巴楚隆起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含油气构造单元,因其断裂构造特征与演化异常复杂,严重制约了对该地区构造特征及演化的认识和油气勘探工作。本文通过对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并结合塔里木盆地构造演化背景及最新的钻井、露头等资料,阐明了... 巴楚隆起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含油气构造单元,因其断裂构造特征与演化异常复杂,严重制约了对该地区构造特征及演化的认识和油气勘探工作。本文通过对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并结合塔里木盆地构造演化背景及最新的钻井、露头等资料,阐明了巴楚隆起断裂活动具有明显的分期差异性和分区、分带、分段及分层差异性。巴楚隆起断裂构造主要经历了4期差异活动,即加里东早期发育张扭性断裂、海西晚期断裂挤压反转、喜马拉雅山中期断裂强烈压扭逆冲与分区差异变形、喜马拉雅山晚期西南缘断裂带分段分层差异改造与叠加。断裂演化主要受控于加里东早期、海西晚期和喜马拉雅山中-晚期构造运动及对应时期塔里木古陆周缘洋盆开合与造山作用,喜马拉雅山中期是巴楚隆起断裂活动关键期,因受西昆仑和西南天山强烈挤压,隆起西段发生"屈服型"冲断隆升与走滑旋转,东段相应发生"受限型"弧形逆冲与向南掀斜;喜马拉雅山晚期断裂主要活动表现在隆起西北缘和西南缘,特别在西南缘断裂带发生了强烈的分段、分层差异叠加改造,其成因与西昆仑强烈隆升和向北挤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构造 差异活动 断裂演化 巴楚隆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新疆巴楚地区共轭膝折带的物理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闫淑玉 张进江 +2 位作者 张波 孟树 王晓先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31,共8页
本文以塔里木地区巴楚隆起地层及构造为原型,设计了3层结构模型:底部为黄油层,作为滑脱层;中间为黏土层,模拟该地区膝折发育的地层;上部为细砂层,模拟上部松散沉积。研究了挤压速率、黄油层厚度、砂层厚度等因素对共轭膝折带形成的影响... 本文以塔里木地区巴楚隆起地层及构造为原型,设计了3层结构模型:底部为黄油层,作为滑脱层;中间为黏土层,模拟该地区膝折发育的地层;上部为细砂层,模拟上部松散沉积。研究了挤压速率、黄油层厚度、砂层厚度等因素对共轭膝折带形成的影响,对共轭膝折带的形成和演化阶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形成膝折带的有利条件是较厚的基底滑脱单元、上覆压力,中等挤压速率;在基底滑脱单元较厚的条件下,首先在能干单元的边部发育逆冲断裂体系,随后在能干单元的中央位置发育膝折型褶皱;膝折构造产生之后,随着挤压变形的持续进行,将产生调节断裂;在持续的挤压应变环境中,膝折型褶皱的演变基本经历了宽缓褶皱→紧闭褶皱→突起构造变形或断层调节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楚地区 共轭膝折带 物理模拟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及模式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忠宝 高山林 +5 位作者 刘士林 吴仕强 马玉春 张庆珍 杨圣彬 黄秀仁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165-4173,共9页
通过露头、新钻井岩芯、薄片、测(录)井及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开展奥陶系碳酸盐岩沉积相研究,识别出5种相、11种亚相和20多种微相类型,建立碳酸盐岩台-棚相间沉积相发育模式。以此为指导,结合地震层位解释及反射特征研究,刻画奥陶纪不... 通过露头、新钻井岩芯、薄片、测(录)井及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开展奥陶系碳酸盐岩沉积相研究,识别出5种相、11种亚相和20多种微相类型,建立碳酸盐岩台-棚相间沉积相发育模式。以此为指导,结合地震层位解释及反射特征研究,刻画奥陶纪不同时期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早奥陶世麦盖提斜坡南部发育欠补偿陆棚相沉积,东部发育开阔台地高能粒屑滩,西部发育中低能藻丘沉积。晚奥陶世早期盆地南部台缘斜坡带应沿玛4井—玉北7井一线向南延伸,且为无镶边缓斜坡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沉积相 巴楚隆起 麦盖提斜坡 奥陶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玛扎塔格构造带断裂构造分析 被引量:68
19
作者 杨海军 李曰俊 +3 位作者 冯晓军 郑民 张春莲 赵岩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06-517,共12页
玛扎塔格构造带是麦盖提斜坡与巴楚断隆之间的一条边界断裂带,其中已发现和田河气田。断裂构造对于圈闭的形成和油气运聚成藏具有决定性的制约作用。通过系统的地震剖面解释,在玛扎塔格构造带识别出3期断裂构造:第1期构造活动以中寒武... 玛扎塔格构造带是麦盖提斜坡与巴楚断隆之间的一条边界断裂带,其中已发现和田河气田。断裂构造对于圈闭的形成和油气运聚成藏具有决定性的制约作用。通过系统的地震剖面解释,在玛扎塔格构造带识别出3期断裂构造:第1期构造活动以中寒武统的膏盐层为主滑脱面,由麦盖提斜坡向巴楚断隆冲断,伴生有断层传播褶皱发育,形成于新生界沉积之前,玛扎塔格背斜形成;这期冲断构造是本次研究的一个新发现。第2期活动为基底卷入型挤压走滑断裂,由相互背冲、近于平行的玛南断层和玛北断层组成,形成于中新世末,玛扎塔格背冲断块背斜形成。第3期活动以古近系底部的膏盐层为主滑脱面,由麦盖提斜坡向巴楚断隆冲断,也伴有断层传播褶皱发育,形成于更新世—全新世。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区域构造演化对玛扎塔格构造带3期断裂活动的形成和发育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扎塔格构造带 3期冲断活动 基底卷入断层 盖层滑脱冲断层 巴楚断隆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38
20
作者 何治亮 陈强路 +1 位作者 钱一雄 李慧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69-778,共10页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由西向东呈斜列式排列着巴楚隆起、卡塔克隆起和古城墟隆起。其构造演化过程中既存在统一性,又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卡塔克隆起形成及定型时期早,后期改造及调整较弱,具有稳定古隆起的特征;巴楚隆起发育和定型时期晚...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由西向东呈斜列式排列着巴楚隆起、卡塔克隆起和古城墟隆起。其构造演化过程中既存在统一性,又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卡塔克隆起形成及定型时期早,后期改造及调整较弱,具有稳定古隆起的特征;巴楚隆起发育和定型时期晚,至今依然在活动,具有活动古隆起的特点;古城墟隆起具有演化时间长、定型时间较晚的特征。中央隆起区构造变形纵向具分层性,横向具分区性。卡塔克隆起及围斜区和巴楚-麦盖提地区多旋回演化历史形成油气多期成藏、破坏、保存、调整的动态关系,油气藏纵向叠置、横向成排成带分布,构成典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带,在中央隆起区及邻区存在一个自西向东呈平卧“S”形的油气聚集带,形成八大目标或者目标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旋回演化 复式油气聚集带 油气勘探方向 巴楚隆起 卡塔克隆起 古城墟隆起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