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皮竹花形态结构与雌、雄配子的发育研究
1
作者 闫瀛丹 周丽 王曙光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58,共9页
[目的]揭示青皮竹自然条件下不同发育阶段花器官的形态及其雌、雄配子体的解剖结构特征。[方法]采用形态解剖及石蜡制片的方法对青皮竹花器官的各部分外观形态特征以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与描述。[结果]青皮竹小穗为无限花... [目的]揭示青皮竹自然条件下不同发育阶段花器官的形态及其雌、雄配子体的解剖结构特征。[方法]采用形态解剖及石蜡制片的方法对青皮竹花器官的各部分外观形态特征以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与描述。[结果]青皮竹小穗为无限花序,下部的小花先发育,但因小穗基部具有潜伏芽,因此又具有有限花序的特征。每个小穗约有8~10朵小花,顶端小花不育,小穗基部含有2~3枚黄棕色苞片。每朵小花均有内、外稃各1枚,浆片3枚,雄蕊6枚,雌蕊1枚。雌雄异熟,异花授粉。子房呈花瓶状,下部光滑不具棱,上部有绒毛。子房1室,侧膜胎座,倒生胚珠,双珠被。短花柱长柱头,花柱具绒毛,三分枝羽状柱头。花药呈黄色,4药室。未成熟的花药的花药壁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绒毡层为腺质型,花药成熟后绒毡层退化,仅剩表皮和纤维层。花粉成熟后2或3核花粉粒,花药壁纵裂散粉。[结论]青皮竹花器官形态与解剖结构发育正常,而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出现多种败育情况,可能是青皮竹结实率低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皮竹 雄蕊 雌蕊 败育
下载PDF
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 McClure竹叶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许周典 孙嘏 +2 位作者 王进 汤锋 岳永德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13-1017,共5页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聚酰胺、Sephadex LH-20柱色谱、高压制备色谱等方法从青皮竹竹叶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学方法分析,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1)、荭草苷(Orientin,2)、异荭草苷(I...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聚酰胺、Sephadex LH-20柱色谱、高压制备色谱等方法从青皮竹竹叶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学方法分析,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1)、荭草苷(Orientin,2)、异荭草苷(Isoorientin,3)、牡荆苷(Vitexin,4)、异牡荆苷(Isovitexin,5)、苜蓿素(Tricin,6)、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7)、异牡荆苷-2"-鼠李糖苷(Isovitexin-2"-rhamnoside,8)、异牡荆苷-2"-木糖苷(Isovitexin-2"-xylopyranoside,9)、芹菜素-6-C-波伊文糖-7-O-葡萄糖苷(Apigenin-6-C-boivinose-7-O-glucopyranose,10)、芹菜素-7-O-葡萄糖苷(Apigenin-7-O-glucopyranos,11)及苜蓿素-4’-O-葡萄糖苷(Tricin-4’-O-glucopyranose,12),其中化合物8、9、10、11、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本研究结果为青皮竹竹叶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对竹类植物中天然产物的开发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 青皮竹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原文传递
Paternity Testing of Selected Abaca (Musa textilis L. Nee) Hybrids Using Morphometric Markers
3
作者 F. C. L. Zapico C. H. M. Aguilar J. M. Aujero B. Y. Disc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年第5期101-105,共5页
关键词 杂交利用 形态学 标记选择 亲子鉴定 分子标记技术 农艺性状 杂种优势 形态特征
下载PDF
广东广宁探索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全力推进绿美广宁建设
4
作者 陈超常 《世界竹藤通讯》 2023年第4期1-5,共5页
广东省广宁县竹产业发展历史悠久,竹子分布广、种类多,数千年来竹子已融入广宁人的生产、生活之中,给本地百姓带来了巨大实惠。近年来,广宁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丰富的竹资源,以规划为引领,积极构建新示范区... 广东省广宁县竹产业发展历史悠久,竹子分布广、种类多,数千年来竹子已融入广宁人的生产、生活之中,给本地百姓带来了巨大实惠。近年来,广宁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丰富的竹资源,以规划为引领,积极构建新示范区+传统加工集聚区+旅游区+种植基地的“三区一基地”体系,打造竹种植、生产、研发、销售、储运以及生态康养旅游全产业链,全力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文从规划蓝图、工作措施等多个路径阐述了广宁县发展竹产业情况,以期进一步探索出符合广宁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林农因竹而富、企业因竹而强、生态因竹而美,让资源优势成为广宁的发展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产业 高质量发展 中国竹子之乡 青皮竹 广东广宁
下载PDF
青皮竹地上部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叶晶 葛高波 +3 位作者 应雨骐 项婷婷 陶立华 吴家森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4-170,共7页
【目的】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是重要的笋材两用丛生竹之一,具有一次造林成功即可永续利用、长期获益的特点,但对青皮竹的营养特性知之甚少。本文拟研究青皮竹地上部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特性,为青皮竹的养分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目的】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是重要的笋材两用丛生竹之一,具有一次造林成功即可永续利用、长期获益的特点,但对青皮竹的营养特性知之甚少。本文拟研究青皮竹地上部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特性,为青皮竹的养分管理提供基础数据,以指导青皮竹的科学施肥工作。【方法】本研究于2013年1月,在青皮竹中心产区广东省广宁县,选择林分类型、组成、结构、生长状况和立地条件等具有代表性的青皮竹林分4块,建立面积为20 m×20 m的标准地。对每块标准地内的竹子按不同年龄进行每株检尺,计算出不同年龄竹子的平均胸径,选取与平均胸径一致的竹子作为标准株,砍伐不同年龄标准株各1株,并测量其株高。将不同标准株分叶、枝、秆,野外称出各器官鲜重。枝、秆分上、中、下三个部位取样组成混合样品,用于分析不同年龄(1 3 a)和不同器官(叶、枝、秆)的植株样品氮(N)、磷(P)、钾(K)、钙(Ca)、镁(Mg)、铁(Fe)、锰(Mn)、锌(Zn)和铜(Cu)等9种营养元素含量。【结果】青皮竹各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大小次序表现为Cu、Zn元素为枝>叶>秆,其他7种元素均表现为叶>枝>秆。各器官元素的含量均以氮元素最高,而以Cu含量最低。青皮竹地上部营养元素积累量为489.96kg/hm2,不同器官营养元素积累量的大小顺序为秆(331.05 kg/hm2)>叶(101.14 kg/hm2)>枝(57.77 kg/hm2),营养元素的积累量大小顺序为N>K>P>Ca>Mg>Fe>Mn>Zn>Cu。各器官营养元素积累量最多的是氮,为219.59 kg/hm2,占地上部积累量的44.82%,表明青皮竹具有较强的氮吸收能力。青皮竹地上部各器官营养元素的分配率大小顺序总体表现为秆(67.57%)>叶(20.64%)>枝(11.79%)。【结论】营养元素吸收量反映了植物对土壤养分需求和利用状况。青皮竹每生产1 t干物质所需5种大量营养元素为10.00 kg,以氮的吸收最多,其累积吸收量为219.59 kg/hm2,占地上部积累量的44.82%。因此,在青皮竹生产过程中应适当增施氮肥,可以促进青皮竹特别是经济部位茎秆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皮竹 器官 营养元素 积累 分配
下载PDF
椽竹各器官生物量模型 被引量:15
6
作者 杨前宇 谢锦忠 +1 位作者 张玮 林振清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9-526,共8页
对耐寒丛生竹种椽竹Bambusa textilis var.tasca种群的生物量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和平均壁厚的相关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椽竹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中,竹秆所占比例最大,为总生物量的74.62%,远超过毛竹Phyllostac... 对耐寒丛生竹种椽竹Bambusa textilis var.tasca种群的生物量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和平均壁厚的相关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椽竹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中,竹秆所占比例最大,为总生物量的74.62%,远超过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等竹种的相应值。椽竹的胸径和平均壁厚与各器官生物量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性,其中竹枝生物量干质量(Bt),竹叶生物量干质量(Bf),竹秆生物量干质量(Bs),地上部分生物量干质量(Ba),全竹生物量干质量(Wbt)与胸径(D)和平均壁厚(A)间相关关系的拟合模型分别Bt=-2 672.765+1 299.919D+59.298D2-36.222D3,Bf=-2 756.615+1 290.910D+95.822D2-34.991D3,Bs=-4 016.535+2 161.650D+21.755D2-45.453D3,Ba=-7 445.916+3 952.480D+45.439D2-96.666D3,Wbt=-7 360.122+3 933.155D+41.158D2-93.171D3,Bt=-1 914.129+739.465A+30.261A2-61.285A3,Bf=-3 342.800+1 228.745A-1.165A2-104.356A3,Bs=-6 103.838+1 790.994A+44.430A2-13.674A3,Ba=-9 770.036+2 464.708A+19.688A2-23.782A3,Wbt=-9 914.842+2 912.175A+25.624A2-23.513A3。根据以上公式估算出椽竹林单株平均秆生物量为1.52 kg.株-1,单株平均全竹生物量2.31 kg.株-1,单位面积秆生物量3.28 kg.m-2;单位面积全竹生物量4.96 k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椽竹 生物量 模型 胸径 平均壁厚
下载PDF
不同竹龄青皮竹光合作用与荧光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13
7
作者 吴志庄 李伟成 +2 位作者 熊德礼 王树东 周妍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3-36,41,共5页
对不同竹龄青皮竹的光合与荧光特征研究表明:不同竹龄的青皮竹净光合速率(Pn)差异显著,1龄竹的净光合速率大于8μmol·m-2·s-1,明显高于3龄竹,说明随着竹龄增加,青皮竹光合固碳能力有所下降。气孔导度(Cond)、胞间CO2浓度(Ci)... 对不同竹龄青皮竹的光合与荧光特征研究表明:不同竹龄的青皮竹净光合速率(Pn)差异显著,1龄竹的净光合速率大于8μmol·m-2·s-1,明显高于3龄竹,说明随着竹龄增加,青皮竹光合固碳能力有所下降。气孔导度(Cond)、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3个性状都表现为1龄竹>2龄竹>3龄竹。水分利用效率(WUE)表现相反,为3龄竹>2龄竹>1龄竹。光响应曲线表明,当光强始增强时,各竹龄间差异较小,但随着光强的继续增加,不同竹龄出现很大的差异,其中,1龄竹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相对较高,其潜在净光合速率也高于其它竹龄的青皮竹。青皮竹最大荧光效率(Fv/Fm)平均为0.590 5,光系统Ⅱ活性(Fv/Fo)平均为1.442 0,各叶绿素荧光参数都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但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皮竹 净光合速率 光响应 荧光特性
下载PDF
撑绿竹赤霉病的病原菌鉴定及杀菌剂毒力测定 被引量:2
8
作者 任春光 桑维钧 +2 位作者 姚松林 杨茂法 刘曼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19,共3页
根据病原菌形态特征和致病性等特点,鉴定撑绿竹赤霉病的病原菌为子囊菌门肉座菌目肉座菌科的虱状赤霉(竹赤霉菌)Gibberella pulicaris(Fr.)Sacc.。对10种杀菌剂抑菌效果筛选,10%世高、50%多菌灵、60%茄苯得、80%炭疽福美对菌丝的抑制效... 根据病原菌形态特征和致病性等特点,鉴定撑绿竹赤霉病的病原菌为子囊菌门肉座菌目肉座菌科的虱状赤霉(竹赤霉菌)Gibberella pulicaris(Fr.)Sacc.。对10种杀菌剂抑菌效果筛选,10%世高、50%多菌灵、60%茄苯得、80%炭疽福美对菌丝的抑制效果均80%以上,其EC50依次为0.033,310.88,528.98,770.68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撑绿竹 赤霉病 病原菌 毒力测定
下载PDF
撑绿竹炭疽病的病原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被引量:2
9
作者 任春光 桑维钧 +4 位作者 刘曼 杨茂发 李小霞 范刚强 金义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76-1477,共2页
根据撑绿竹症状特征和病原菌形态特征等特点,撑绿竹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为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coccodes(Wallr.)Huges。供试的10种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室内药剂筛选试验以10%世高WG、50%多菌灵WP、60%... 根据撑绿竹症状特征和病原菌形态特征等特点,撑绿竹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为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coccodes(Wallr.)Huges。供试的10种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室内药剂筛选试验以10%世高WG、50%多菌灵WP、60%茄苯得WP和80%炭疽福美抑制效果最好,50%氯溴异氰尿酸、64%福乐尔、78%科博、64%三乙膦酸铝WP,65%代森锌抑菌率相对较低,50%福美双抑菌率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撑绿竹炭疽病 病原菌 药剂防治
下载PDF
耐寒丛生竹椽竹竹材的理化性质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玮 林振清 +2 位作者 杨前宇 陈浙勇 谢锦忠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3-398,共6页
测定了椽竹竹材的理化性质,并与毛竹、青皮竹和绿竹竹材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椽竹各竹龄竹材的基本密度、气干密度和全干密度平均值分别为0.523 0.632 g.cm-3、0.656 0.801 g.cm-3和0.658 0.777 g.cm-3,随着竹龄增长各部位竹材密... 测定了椽竹竹材的理化性质,并与毛竹、青皮竹和绿竹竹材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椽竹各竹龄竹材的基本密度、气干密度和全干密度平均值分别为0.523 0.632 g.cm-3、0.656 0.801 g.cm-3和0.658 0.777 g.cm-3,随着竹龄增长各部位竹材密度表现出增大的趋势,3年生以上椽竹竹材基本密度小于参比竹种毛竹和青皮竹,大于绿竹。3年生以上椽竹竹材的平均气干体积干缩率和全干体积干缩率分别为9.6%和13.6%,大于毛竹;各竹龄椽竹竹材径向干缩率大于弦向干缩率和纵向干缩率。3年生以上椽竹竹材的灰分平均含量小于绿竹和青皮竹,酸不溶木素平均含量与青皮竹接近而小于绿竹,综纤维素含量大于80%,多戊糖、热水抽出物、1%NaOH抽出物平均含量均高于青皮竹和绿竹,而苯-醇抽出物平均含量小于青皮竹和绿竹。综合分析,椽竹作为纸浆材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椽竹 竹材 物理性质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椽竹出笋与幼竹生长规律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玮 林振清 +2 位作者 杨前宇 陈浙勇 谢锦忠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8-482,共5页
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耐寒性较好的丛生竹种——椽竹Bambusa textilis var.fasca资源,在福建省建瓯市对椽竹的自然出笋和幼竹生长规律进行了观测分析(隔2 d观测1次),采用有序样本聚类法划分椽竹的出笋期,并用Logistic和Richards曲线模拟... 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耐寒性较好的丛生竹种——椽竹Bambusa textilis var.fasca资源,在福建省建瓯市对椽竹的自然出笋和幼竹生长规律进行了观测分析(隔2 d观测1次),采用有序样本聚类法划分椽竹的出笋期,并用Logistic和Richards曲线模拟了椽竹幼竹高生长过程。结果表明:1椽竹的自然出笋期为5月中旬至11月上旬,其中7月中旬出笋的新竹成竹率最高(85.5%)。椽竹出笋期划分为初期(5月中旬至6月上旬)、盛期(6月中旬至9月中旬)和末期(9月下旬至11月上旬)3个时期,其中出笋盛期的笋数量占全期的80.7%,成竹率达70.7%。2较早(6-7月)出笋的新竹,高生长历期较长(最长达116 d),8月出笋的新竹秆高生长总量最大(平均达7.8 m)。椽竹幼竹高生长过程用Logistic和Richards曲线模拟效果较好,呈"慢—快—慢"的规律。36-9月出笋的新竹笋箨开始脱落的时间分别在7月下旬、8月下旬、9月上旬和10月中旬;6-7月出笋的新竹在9月下旬开始抽枝,8月出笋的新竹在10月中旬开始抽枝;在8月中旬前出笋的新竹基本当年能完成抽枝长叶,其后出笋的新竹至来年4-5月才能完成抽枝长叶过程;在出笋末期出笋的新竹由于生长期较短,新竹木质化不完全,笋箨基本不脱落,枝芽受低温抑制极少萌发,冬季极易遭受冻害而死。研究结果为椽竹林科学培育及快繁育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培育学 椽竹 出笋期 幼竹高生长 幼竹抽枝长叶 耐寒
下载PDF
赤水市撑绿竹害虫调查及防治初报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曼 张静 +2 位作者 杨茂发 桑维钧 李继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4期11137-11138,11174,共3页
2005~2006年系统地调查贵州省赤水市撑绿竹害虫种类,计有25种,隶属7目21科。简述害虫的发生规律,并提出防治措施。
关键词 撑绿竹 害虫 发生 防治
下载PDF
长沙青皮竹多糖脱蛋白质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殷凯 李湘洲 +1 位作者 张胜 王乙庚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6-178,共3页
研究长沙青皮竹多糖中蛋白质的脱除方法。采用聚酰胺吸附法对长沙青皮竹多糖中的蛋白质进行脱除,并与Sevag法、三氯乙酸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聚酰胺吸附法、Sevag法、三氯乙酸法脱蛋白质率分别为57.77%,30.42%,49.53%;多糖损失率分别为... 研究长沙青皮竹多糖中蛋白质的脱除方法。采用聚酰胺吸附法对长沙青皮竹多糖中的蛋白质进行脱除,并与Sevag法、三氯乙酸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聚酰胺吸附法、Sevag法、三氯乙酸法脱蛋白质率分别为57.77%,30.42%,49.53%;多糖损失率分别为30.86%,21.33%,47.43%。说明聚酰胺吸附法脱除长沙青皮竹多糖中的蛋白质有较好的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青皮竹 多糖 脱蛋白质 聚酰胺吸附法
下载PDF
青皮竹引种栽培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小燕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556-558,共3页
从广东引种青皮竹经过 3年栽培试验结果表明 ,青皮竹能在本市的气候、土壤条件下正常生长 ,且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
关键词 青皮竹 引种栽培 生态适应性 纸浆林 竹种
下载PDF
撑绿杂交竹的制浆性能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莫健梅 王双飞 +2 位作者 兰日初 黄艳规 周固立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05年第4期22-25,共4页
本文对已经在广西推广培育的名优竹种撑绿杂交竹3号、6号及其母本撑蒿竹、父本大绿竹的制浆性能进行了研究。其蒸煮结果表明,在相同得率的情况下,撑绿杂交竹3号粗浆的卡伯值最低,特性粘度最高;在用碱量相同的情况下,撑绿杂交竹3号的卡... 本文对已经在广西推广培育的名优竹种撑绿杂交竹3号、6号及其母本撑蒿竹、父本大绿竹的制浆性能进行了研究。其蒸煮结果表明,在相同得率的情况下,撑绿杂交竹3号粗浆的卡伯值最低,特性粘度最高;在用碱量相同的情况下,撑绿杂交竹3号的卡伯值最低,比其它三种竹子易于蒸煮。这说明撑绿杂交竹3号的蒸煮性能优于其它三种竹种。此外,对于上述四种竹种的卡伯值相近的蒸煮浆漂白结果表明,在获得相近卡伯值的情况下,相对于撑绿杂交竹6号及其父本大绿竹、母本撑篙竹而言,撑绿杂交竹3号在纸浆白度及粘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其漂白性能优于其它三种竹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撑绿杂交竹 制浆性能 母本撑蒿竹 父本大绿竹
下载PDF
4种福建乡土竹种的纤维形态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郑蓉 刘晓晖 +1 位作者 廖鹏辉 郑维鹏 《防护林科技》 2010年第4期21-22,26,共3页
对4年生大木竹、椽竹、苦绿竹、橄榄竹的纤维长度、纤维宽度进行了显微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4个竹种的平均纤维长度为2.12~2.58mm,属略长至甚长纤维范畴,平均纤维宽度在11.69~12.75μm,各竹种的纤维长宽比为160~220,均适用于制纸原... 对4年生大木竹、椽竹、苦绿竹、橄榄竹的纤维长度、纤维宽度进行了显微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4个竹种的平均纤维长度为2.12~2.58mm,属略长至甚长纤维范畴,平均纤维宽度在11.69~12.75μm,各竹种的纤维长宽比为160~220,均适用于制纸原料。纤维形态在竹秆的不同部位存在着差别,在纵向上,竹材中部的纤维较长,基部次之,顶部居三,而纤维宽度为基部>中部>顶部;在径向上,纤维长度为内部>外部,而纤维宽度的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木竹 椽竹 苦绿竹 橄榄竹 纤维形态
下载PDF
椽竹等3个福建乡土竹种的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蓉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29-932,954,共5页
测定了椽竹(Bambusa textilis var fasca)、大木竹(Bambusa wenchouensis)、苦绿竹(Dendrocalamopsis basihir-suta)不同年龄和不同纵向部位的竹材主要化学成分,并与毛竹(Phyllostachys edlulis)、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进行比较分... 测定了椽竹(Bambusa textilis var fasca)、大木竹(Bambusa wenchouensis)、苦绿竹(Dendrocalamopsis basihir-suta)不同年龄和不同纵向部位的竹材主要化学成分,并与毛竹(Phyllostachys edlulis)、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椽竹、大木竹、苦绿竹竹材的综纤维素含量均高于70%,达到造纸质量要求,4 a生竹材纵向含量为基部>中部>顶部;不溶木素含量分别为24.37%、24.19%、23.71%,介于毛竹与青皮竹之间,在制浆蒸煮过程中耗药量少于毛竹耗药量,4 a生竹材纵向含量以基部值最大;灰分含量在1.78%~2.33%,高于毛竹、青皮竹;冷水抽提物、苯-醇抽提物和质量分数为1%NaOH抽提物均低于毛竹、青皮竹,热水抽提物含量稍高于毛竹。因此这3个乡土丛生竹种属于较优良的制浆造纸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椽竹 大木竹 苦绿竹 化学成分 制浆性能
下载PDF
观赏竹—新变型—花青皮竹
18
作者 易同培 《竹子研究汇刊》 2002年第1期10-10,共1页
关键词 Chi竹属 花青皮竹 新变型 中国 四川 观赏竹
下载PDF
青皮竹和慈竹不同发育期竹材解剖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兴会 罗蓓 何蕊 《世界竹藤通讯》 2017年第4期9-12,58,共5页
实验观测了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 McClure)和慈竹(B.emeiensis)不同发育期(竹笋、幼竹和成年竹)的解剖特征,包括组织比量、基本组织、维管束及纤维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发育成熟,2个竹种的基本组织比量都呈现下降趋势,而输导组... 实验观测了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 McClure)和慈竹(B.emeiensis)不同发育期(竹笋、幼竹和成年竹)的解剖特征,包括组织比量、基本组织、维管束及纤维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发育成熟,2个竹种的基本组织比量都呈现下降趋势,而输导组织和纤维组织则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基本组织的减小量基本上等于纤维组织和输导组织的增加量。在同一发育期慈竹的维管束密度大于青皮竹。纤维长度随着竹龄的增加而变长和增宽,在同一发育期,纤维细胞的直径中部大于基部和顶部。竹子发育期间,纤维直径、双壁厚、长宽比及腔径比都随竹龄增加而增大,壁腔比则呈现下降趋势。2种竹材维管束的径向宽度均大于其弦向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皮竹 慈竹 解剖特征 组织比量 纤维 维管束
下载PDF
ABT生根粉应用于青皮竹引种育苗试验报告 被引量:2
20
作者 钟承广 彭贤文 黄长勇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53-57,共5页
1995年3月下旬从广东省广宁县引种5412株青皮竹(Bambusatextilis),采用ABT生根粉1~5号5种剂型,25×10(-6)、50×10(-6)、100×10(-6)的3种浓度处理,与清水... 1995年3月下旬从广东省广宁县引种5412株青皮竹(Bambusatextilis),采用ABT生根粉1~5号5种剂型,25×10(-6)、50×10(-6)、100×10(-6)的3种浓度处理,与清水对照,产苗量普遍增加,其中ABT-1号50×10(-6)、ABT-5号50×10(-6)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皮竹 ABT生根粉 引种 育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