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扩弓对上颌牙弓狭窄患儿的影响
1
作者 何小芳 赵钦文 黄敏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9期45-48,共4页
目的:探究快速扩弓对上颌牙弓狭窄患儿牙弓长度、牙弓宽度、基骨宽度及牙槽骨厚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2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收治的80例上颌牙弓狭窄患儿,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慢速扩弓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究快速扩弓对上颌牙弓狭窄患儿牙弓长度、牙弓宽度、基骨宽度及牙槽骨厚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2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收治的80例上颌牙弓狭窄患儿,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慢速扩弓治疗,观察组进行快速扩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上颌牙弓长度,上颌尖牙间、第一前磨牙间及第一磨牙间的牙弓宽度及基骨宽度,比较两组上颌尖牙、第一前磨牙及第一磨牙牙颈部及根中二分之一处的牙槽骨厚度。结果:治疗前,两组上颌牙弓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颌牙弓长度显著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上颌尖牙间、第一前磨牙间及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颌尖牙间、第一前磨牙间及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均显著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上颌尖牙间、第一前磨牙间及第一磨牙间基骨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颌尖牙间、第一前磨牙间及第一磨牙间基骨宽度均显著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上颌尖牙、第一前磨牙及第一磨牙牙颈部及根中二分之一处牙槽骨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的上颌尖牙、第一前磨牙及第一磨牙牙颈部及根中二分之一处牙槽骨厚度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扩弓对上颌牙弓狭窄患儿牙弓长度、宽度及基骨宽度的治疗效果相对更好,且对牙槽骨厚度无明显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扩弓 慢速扩弓 儿童 牙弓狭窄 牙弓宽度 基骨宽度 牙槽骨厚度
下载PDF
安氏Ⅲ类与Ⅰ类错牙合畸形牙弓与基骨弓宽度协调性的锥形束CT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付蓉 曹灵 李琥 《口腔生物医学》 2023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对安氏Ⅲ类与Ⅰ类错牙合畸形的牙弓与基骨弓宽度之间的协调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东台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正畸患者60例(年龄18~30岁),其中安氏Ⅲ类与安氏Ⅰ类各30例,收集CBCT扫描数据并进行三维成像,测量上...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对安氏Ⅲ类与Ⅰ类错牙合畸形的牙弓与基骨弓宽度之间的协调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东台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正畸患者60例(年龄18~30岁),其中安氏Ⅲ类与安氏Ⅰ类各30例,收集CBCT扫描数据并进行三维成像,测量上下颌尖牙区、前磨牙区和磨牙区牙弓宽度及相对应的基骨弓宽度,计算同一牙段牙弓宽度与基骨弓宽度之间的差值,比较安氏Ⅲ类与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牙弓与基骨弓宽度差值的差异。结果:上颌牙弓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是安氏Ⅲ类大于Ⅰ类(P<0.05),上颌尖牙及第一前磨牙间牙弓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牙弓尖牙间牙弓宽度及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均为安氏Ⅲ类大于Ⅰ类(P<0.05),下颌第一前磨牙间牙弓宽度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第一前磨牙间基骨弓宽度为安氏Ⅲ类小于Ⅰ类(P<0.05),上颌尖牙间及第一磨牙间基骨弓宽度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所有牙位基骨弓宽度安氏Ⅲ类大于Ⅰ类(P<0.05)。上颌除尖牙部位以外,牙弓与基骨弓宽度的差值均为安氏Ⅲ类大于Ⅰ类(P<0.05);下颌除第一磨牙部位以外,牙弓与基骨弓宽度的差值为安氏Ⅲ类均小于安氏Ⅰ类(P<0.05)。结论:通过对安氏Ⅲ类与Ⅰ类错牙合畸形的牙弓与基骨弓宽度差异的对比结果分析,在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治疗过程中,上颌需增加后牙区基骨宽度来改善其牙弓与基骨弓宽度的协调性,下颌需增加后牙区的牙弓宽度来改善其牙弓与基骨弓宽度的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畸形 安氏Ⅲ类 安氏Ⅰ类 牙弓宽度 基骨弓宽度 锥形束CT
下载PDF
自锁托槽与传统金属托槽行后牙段扩弓对牙弓、牙槽骨、基骨影响的CBCT对比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陶瑜 丁卫华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1635-1640,共6页
目的:探讨自锁托槽与传统金属托槽后牙段扩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收治的82例正畸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金属托槽治疗,研究组采用自锁托... 目的:探讨自锁托槽与传统金属托槽后牙段扩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收治的82例正畸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金属托槽治疗,研究组采用自锁托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锥形束CT(CBCT)测量的牙弓、牙槽骨、基骨等指标,并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牙周健康情况。结果:扩弓后,两组第一磨牙牙弓宽度,第一、第二前磨牙牙弓宽度、尖牙宽度以及基骨宽度均显著增大,第一磨牙腭侧牙槽骨厚度明显增厚,第一磨牙颊侧牙槽骨厚度显著变薄,且第一磨牙倾斜度明显增大,牙周健康指数明显上升,与扩弓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第一、第二前磨牙宽度增大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牙弓、基骨宽度、牙槽骨改变及牙周健康指数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传统托槽与自锁托槽对牙弓、牙槽骨及基骨等牙弓形态及牙周健康的影响基本相当,正畸效果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厚度 基骨宽度 牙弓宽度 自锁托槽
下载PDF
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不同垂直骨面型基骨及牙弓宽度的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杜琎佳 沈晨 +2 位作者 阚全龙 袁慧芳 余炜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55-559,共5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测量分析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基骨及牙弓的宽度特征及其与垂直骨面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66例,根据前颅底平面和下颌平面的交角(SN-MP)分为低角组(SN-MP<29°,n=22)、均角组(29...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测量分析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基骨及牙弓的宽度特征及其与垂直骨面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66例,根据前颅底平面和下颌平面的交角(SN-MP)分为低角组(SN-MP<29°,n=22)、均角组(29°≤SN-MP≤38°,n=22)和高角组(SN-MP>38°,n=22),进行CBCT扫描,测量上下颌基骨及牙弓宽度。结果:上下颌基骨宽度在不同垂直骨面型组间表现为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3组间上下颌基骨宽度差、上下颌牙弓宽度及上下颌牙弓宽度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颌基骨宽度和SN-MP角呈负相关关系(r=-0.459、-0.494,P均<0.05)。结论:上下颌基骨宽度相较于牙弓宽度与垂直骨面型的相关性更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在正畸治疗时更应关注基骨与垂直骨面型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牙合 垂直骨面型 基骨 牙弓 宽度 CBCT 成人
下载PDF
传统与改良Hyrax扩弓器对牙弓、牙槽骨、基骨影响的CBCT对比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小旻 陈付蓉 李琥 《口腔医学》 CAS 2016年第7期615-620,共6页
目的应用CBCT比较传统Hyrax扩弓器与改良Hyrax扩弓器对牙弓、牙槽骨及基骨的影响。方法将30例上颌牙弓狭窄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传统Hyrax扩弓器组15例患者,8男7女,平均年龄(14.1±2.5)岁,改良Hyrax扩弓器组15例患者,9男6女,平均年龄(... 目的应用CBCT比较传统Hyrax扩弓器与改良Hyrax扩弓器对牙弓、牙槽骨及基骨的影响。方法将30例上颌牙弓狭窄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传统Hyrax扩弓器组15例患者,8男7女,平均年龄(14.1±2.5)岁,改良Hyrax扩弓器组15例患者,9男6女,平均年龄(13.9±2.6)岁。收集2组患者扩弓前及扩弓3个月后的CBCT扫描数据,重建三维影像并测量牙弓、牙槽骨及基骨的相应指标,应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分析2组扩弓后测量指标的变化,应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分析2组测量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 2组都存在基骨的改变及牙弓宽度的增加,2组之间的比较显示传统Hyrax组的第一、二前磨牙牙弓宽度大于改良Hyrax组,第一磨牙颊侧及腭侧牙槽骨厚度的变化2组并无统计学的差异,而第一前磨牙颊侧及腭侧牙槽骨的厚度变化2组有统计学差异,此外,2组之间绝对牙倾斜度比较也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两种快速扩弓方法对于纠正上颌牙弓狭窄都有较为明显的效果,传统Hyrax扩弓器对第一前磨牙牙弓宽度及颊腭侧牙槽骨厚度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rax扩弓器 改良Hyrax扩弓器 牙弓宽度 牙槽骨厚度 基骨宽度
下载PDF
骨性Ⅰ类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下颌横向关系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贾璟博 任娟 王小琴 《口腔疾病防治》 2021年第9期617-623,共7页
目的研究骨性Ⅰ类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与下颌牙弓宽度、基骨弓宽度及牙齿颊舌向倾斜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2例骨性Ⅰ类错[牙合]患者的CBCT资料,根据Go Gn-SN角分为3组,高角组19例、均角组22例、低角组21例,用Dolphin imaging进行三... 目的研究骨性Ⅰ类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与下颌牙弓宽度、基骨弓宽度及牙齿颊舌向倾斜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2例骨性Ⅰ类错[牙合]患者的CBCT资料,根据Go Gn-SN角分为3组,高角组19例、均角组22例、低角组21例,用Dolphin imaging进行三维重建,分别测量下颌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间的牙弓和基骨弓宽度及牙齿颊舌向倾斜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下颌各段牙弓宽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角组患者的下颌尖牙间基骨弓宽度和第一前磨牙间基骨弓宽度大于均角组和高角组(P <0.05);高角组患者的尖牙颊舌向倾斜度和第一前磨牙颊舌向倾斜度大于均角组和低角组(P <0.05)。磨牙间基骨弓宽度与颊舌向倾斜度在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检验表明:下颌尖牙间基骨弓宽度、第一前磨牙间基骨弓宽度与Go Gn-SN角呈负相关;排除下颌牙弓宽度和基骨弓宽度的影响,下颌尖牙和第一前磨牙的颊舌向倾斜度与Go Gn-SN角间仍然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骨性Ⅰ类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间的基骨弓宽度差异主要体现在尖牙段和前磨牙段,牙体颊舌向倾斜度的差异主要是对下颌平面角的不同进行代偿。临床中应针对差异采用个体化方案以达到矫治的长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Ⅰ类错[牙合] 垂直骨面型 下颌骨 基骨 牙弓宽度 颊舌向倾斜 锥形束CT 三维测量
下载PDF
自锁托槽结合平面导板在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渤 黄家全 +1 位作者 柏钢 骆秋郧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5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通过临床验证自锁矫治体系的作用效果,为临床高效、合理地选择矫治体系提供参考。方法:临床选取不需拔牙的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实验组接受自锁矫治系统,对照组接受直丝弓矫治系统,均戴入上颌平... 目的:通过临床验证自锁矫治体系的作用效果,为临床高效、合理地选择矫治体系提供参考。方法:临床选取不需拔牙的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实验组接受自锁矫治系统,对照组接受直丝弓矫治系统,均戴入上颌平面导板打开咬合。矫治前后分别拍摄X线头颅定位片,制取记存石膏模型。选取X线硬组织和石膏模型指标分析测量,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方法矫治前后牙颌组织的变化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种方法矫治前后上、下牙弓宽度和牙弓长度均增加,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基骨弓宽度均略有增加,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种方法上颌基骨弓长度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增加,下颌基骨弓长度治疗前后均有明显增加,上下前牙唇倾度均有明显改善,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治疗完成时间实验组比对照组缩短,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自锁系统能够扩展牙弓和基骨弓宽度,唇倾前牙,有利于三维方向解除闭锁,在扩展基骨弓宽度上,略优于直丝弓,配合平面导板,可防止托槽脱落、快速打开咬合,缩短治疗时间,特别适合用于安氏II类2分类错畸形的矫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锁托槽 传统直丝弓托槽 头影测量 牙弓宽度 基骨弓宽度 平面导板
下载PDF
骨性Ⅲ类错牙弓、基骨弓宽度及协调性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颖 肖丹娜 +2 位作者 孙留振 范向飞 高辉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3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 探讨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牙弓、基骨弓宽度及二者协调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33例为实验组,47例个别正常(牙合)为对照组,利用锥形束CT扫描颌面部,将扫描后图像导入Mimics10.01图像... 目的 探讨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牙弓、基骨弓宽度及二者协调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33例为实验组,47例个别正常(牙合)为对照组,利用锥形束CT扫描颌面部,将扫描后图像导入Mimics10.01图像处理软件分别测量牙弓宽度、基骨弓宽度,并计算上下颌对应宽度之差,对测量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骨性Ⅲ类错(牙合)组上颌牙弓宽度与个别正常(牙合)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下颌牙弓宽度大于正常(牙合),其中下颌第一磨牙处平均宽度正常(牙合)为(56.26±3.09)mm,骨型Ⅲ类患者为(57.78±3.2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Ⅲ类错((牙合)上颌基骨弓宽度测量值均小于对照组,其中在上颌第二前磨牙处正常(骀)为(59.11±5.97)mm,骨型Ⅲ类患者为(56.23±5.28)mm,有统计学差异(P<0.05),下颌基骨弓宽度均大于对照组,其中在前磨牙及第一磨牙处分别为(47.44±2.96)mm、(59.81±3.87)mm和(76.20±4.20)mm,与正常(牙合)相比差异显著(P<0.05).骨性Ⅲ类错(牙合)上下颌基骨弓宽度差值均小于正常(牙合)(P<0.01),而牙弓宽度差值仅在尖牙处差异显著(P<0.05),其余牙位测量项目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①骨性Ⅲ类错(牙合)组上颌基骨宽度发育不足,下颌基骨宽度发育过度.②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宽度不协调表现在基骨水平,牙弓对基骨弓宽度不调有代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 牙弓宽度 基骨弓宽度 锥形束C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