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Jean Baudrillard's Encounter With Anthropology: Toward A Radical Understanding of Marxism and Terrorism
1
作者 Gerry Coulter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16年第7期420-425,共6页
Jean Baudrillard (1929-2007), a leading contemporary theorist from the 1970s to the present, was deeply influenced by anthropological thought. As an outcome of his prolonged encounter with anthropology he was able t... Jean Baudrillard (1929-2007), a leading contemporary theorist from the 1970s to the present, was deeply influenced by anthropological thought. As an outcome of his prolonged encounter with anthropology he was able to devise a unique approach to the world. This approach enabled him to play a leading role in surpassing Marxist thought and in explaining contemporary terrorist attacks such as those of September 11, 2001 in the United States. Baudrillard, who is often correctly seen as making a contribution to contemporary anthropology, is also someone who is deeply indebted to anthropology. This aspect of Baudrillard is less well understo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udrillard ANTHROPOLOGY symbolic exchange REVERSIBILITY TERRORISM MARXISM
下载PDF
Hiperreal Dimension of Dying: Reception of the Phenomenon by Jean Baudrillard, Zuzanna Janin, and Bogna Burska
2
作者 Michalina Gula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5年第1期44-53,共10页
The first part of the paper presents the philosophical concept of Jean Baudrillard in which the issues of death and dying constitute an essential theme. Contemporary times in which the human condition seems to be extr... The first part of the paper presents the philosophical concept of Jean Baudrillard in which the issues of death and dying constitute an essential theme. Contemporary times in which the human condition seems to be extremely difficult are presented in a somber way. Isolation from nature results in the existence filled with fear of death. Natural death is a mentally inconceivable occurrence, an embarrassing phenomenon, and therefore unworthy of being remembered. Only sudden, spectacular death creating media hype seems to be meaningful and worth paying attention to. Instant death is set in opposition to slow death which is also called postponed death. Death in the heat of work, duties, obligations, and prohibitions is the death inflicted at the request of both an employee and an employer. Work rewarded with payment is an act of temporary suspension of death. Burdened with work, people forget about the debt they have incurred from nature. A contemporary employee does not deserve death and instant death is only act of salvation, the act of free will. The second part of the paper focuses on artistic activity of Zuzanna Janin and Bogna Burska. Both artists deal with an issue of media death using different means of expression. Spinning their narratives of intimate decaying and media rage in a public space, they correspond with the Baudrillard's philosophical thoug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ean baudrillard Zuzanna Janin Bogna Burska violent death intimate death CORPS media hype art ofwork
下载PDF
对轻奢消费文化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3
作者 罗芳 《西部学刊》 2024年第22期25-29,38,共6页
轻奢消费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现象,正以其独特的符号意义和经济价值影响当代社会。依据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剖析轻奢消费文化的表现及负面影响:符号区分逻辑加剧社会阶层分化;商品资本对欲望的规训导致个体价值观扭曲;资... 轻奢消费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现象,正以其独特的符号意义和经济价值影响当代社会。依据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剖析轻奢消费文化的表现及负面影响:符号区分逻辑加剧社会阶层分化;商品资本对欲望的规训导致个体价值观扭曲;资本逻辑导致资源浪费与环境保护问题。应对轻奢消费文化负面影响的策略:政策法规的引导与规范;消费者教育与价值观重塑;推广与实践可持续消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奢 符号政治经济学 消费 鲍德里亚
下载PDF
鲍德里亚社会测定兼容性模型中的个体及其意义
4
作者 李怡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4年第1期247-255,339,340,共11页
根据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的论述,社会测定兼容性模型可被建构为一个以功能化个体为基础点,以普遍社会关系为关系线,以丰盛氛围为背景面的具象化二维图式。这一图示以点状存在的个体为基本单位,个体作为模型中抽象的几何点,在空间... 根据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的论述,社会测定兼容性模型可被建构为一个以功能化个体为基础点,以普遍社会关系为关系线,以丰盛氛围为背景面的具象化二维图式。这一图示以点状存在的个体为基本单位,个体作为模型中抽象的几何点,在空间分布上无限广,在数量上可以无限多。消费社会中的个体兼有去主体社交性、不排他差异性和非道义宽容性三个特点。以社会测定兼容性模型为框架对消费社会中个体的位置、特点进行专门分析,有利于在理论层面上看清鲍德里亚同经典马克思主义学者消除异化路径的不同,并在实践中促进消费伦理与消费主导型经济的动态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 社会测定 兼容性 理论模型 《消费社会》
下载PDF
The Embrace of Radical Philosophical Emptiness as a Liberating Conceptualization of Thought in Roland Barthes and Jean Baudrillard
5
作者 Gerry Coulter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2014年第2期194-212,共19页
Among the challenges of poststructuralist thought has been the demand that we acknowledge a kind of philosophical emptiness which many feel accompanies the perceived decline in foundationalist thought. By looking more... Among the challenges of poststructuralist thought has been the demand that we acknowledge a kind of philosophical emptiness which many feel accompanies the perceived decline in foundationalist thought. By looking more closely at Barthes and Baudrillard's writing on meaning, writing, language, truth, and the real, we can come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mergence and implications of the poststructural challenge. The paper argues that Barthes' and Baudrillard's writing on these five key concepts can lead us to a more liberating conception of thought and contribute to our individual effort to become more challenging thinkers. This paper also (unavoidably) points to several points of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between Barthes and Baudrilla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structuralism Barthes baudrillard writing language meaning truth real
原文传递
The Principle of Production and a Critique of Metaphys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ory of Baudrillard
6
作者 XIA Ying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2014年第2期181-193,共13页
In this article, I discuss Baudrillard's critique of metaphysics based on his work The Mirror of Production, in which he stresses the principle of production--i.e., dichotomy and deriv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cla... In this article, I discuss Baudrillard's critique of metaphysics based on his work The Mirror of Production, in which he stresses the principle of production--i.e., dichotomy and deriv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classical German philosophy, the principle of production was speculatively established, first as Descartes' cogito, then as Fichte's Tathandlung, and finally as Hegel's labor, and grew to be a major principle of modem metaphysics. At the article's conclusion, the meaning of Symbolic Exchange--Baudrillard's utopian condition lying beyond the principle of production--will b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udrillard METAPHYSICS PRODUCTION symbolic exchange reciprocal
原文传递
拟像诸秩序下的数字图形媒介与元宇宙的幻想——重访鲍德里亚的理论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书亮 《美育学刊》 2023年第3期33-40,共8页
鲍德里亚曾提出的符号仿真秩序在数字图形媒介和CG设计领域得到广泛讨论和援引,但人们对鲍氏理论的这些理解存在很多误读、曲解。为破除这些误读并更好地理解计算机图形技术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对鲍德里亚的《象征交换与死亡》《拟像与仿... 鲍德里亚曾提出的符号仿真秩序在数字图形媒介和CG设计领域得到广泛讨论和援引,但人们对鲍氏理论的这些理解存在很多误读、曲解。为破除这些误读并更好地理解计算机图形技术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对鲍德里亚的《象征交换与死亡》《拟像与仿真》等经典文献进行重访与细读并厘清他的理论路径很有必要。事实上,鲍德里亚笔下的仿真秩序跟计算机图形技术带来的细腻的、高精度的视觉化表现能力没有直接关联。仿真秩序成为主导,实际上取决于人类借助程序、数据库与算法所获得的制造形象符号的方式。数字游戏是数字媒体时代仿真秩序的典型产物,而元宇宙概念的出现与鲍德里亚在《恶的透明性》中所补充的拟像第四秩序即分形秩序具有显著的同构性,是现代性的终极征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 元宇宙 数字媒体艺术 计算机图形技术 数字游戏
下载PDF
析鲍德里亚《物体系》中关于“物”的意识形态言说
8
作者 程波 谈昕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31-137,215,共8页
对鲍德里亚的早期文本《物体系》的理解需要从对象、意指和方法三个维度展开。从对象维度看,《物体系》从功能之物、非功能之物和意识形态之物三个层面展开对“物”的分析和批判。从意指维度看,“物”的批判的深刻意指是历史与文化批判... 对鲍德里亚的早期文本《物体系》的理解需要从对象、意指和方法三个维度展开。从对象维度看,《物体系》从功能之物、非功能之物和意识形态之物三个层面展开对“物”的分析和批判。从意指维度看,“物”的批判的深刻意指是历史与文化批判,最终是对人与社会的异化状况的反思、批判与拯救,其中心是意识形态批判。从方法论维度看,鲍德里亚通过将精神分析方法和符号学方法移用为《物体系》的意象分析方法和文本架构方法来完成其思想铺展。对象、意指和方法的三重透视是理解鲍德里亚此后其他重要文本的总钥匙,其后来的文本只是将批判对象由“物”的批判逐渐拓展为对生产、消费和符号的批判,从而构筑起宏大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批判体系。与《物体系》相似的批判意指和批判方法始终贯穿于鲍德里亚的其他代表性文本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 《物体系》 功能之物 非功能之物 意识形态之物 技术异化
下载PDF
符号操控下的时尚消费异化分析——基于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姚雪箐 王晨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5-30,46,共7页
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指明这是一个消费取代生产、符号价值超越使用价值的社会,在其中时尚被纳入符号的逻辑。因此,物的符号化成为时尚消费异化的根源并通过时尚运行的两大逻辑:区分逻辑和循环逻辑,表现为新的拜物教形式。鲍德里亚... 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指明这是一个消费取代生产、符号价值超越使用价值的社会,在其中时尚被纳入符号的逻辑。因此,物的符号化成为时尚消费异化的根源并通过时尚运行的两大逻辑:区分逻辑和循环逻辑,表现为新的拜物教形式。鲍德里亚时尚消费异化的思想揭示了时尚符号消费营造的符号世界,对当代中国时尚符号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 消费社会 异化 符号 时尚
下载PDF
女性彩妆消费中的符号生产研究——鲍德里亚消费批判理论的再思考
10
作者 陈沐 蒋述卓 《文化研究》 2023年第1期154-168,共15页
青年时期的鲍德里亚对商品社会中的消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后来者的消费社会研究打下了基础。当代中国蓬勃的彩妆消费可以作为研究消费社会的切入点,当色彩被推入市场时,商家为其赋予了品名符号,色彩经历了第一次符号学角度上的双重分... 青年时期的鲍德里亚对商品社会中的消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后来者的消费社会研究打下了基础。当代中国蓬勃的彩妆消费可以作为研究消费社会的切入点,当色彩被推入市场时,商家为其赋予了品名符号,色彩经历了第一次符号学角度上的双重分节。而网购时代的到来使得普通消费者获得了符号生产的工具,在新的消费空间当中,彩妆产品发生了第二次松散但是更有传播力和识别度的分节,符号在新的消费场域里被生成、被改变、被利用。彩妆符号的生产里也反映出了女性的愿望,对其的关注是彩妆消费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而鲍德里亚的批判理论也需要在新的消费场景中被重新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 消费社会 符号 双重分节 女性主义
下载PDF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批判思想的系统逻辑及局限
11
作者 陈晓雪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25-29,共5页
系统逻辑始终贯穿于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批判思想中,在后结构主义的影响下,他彻底沉浸在形而上的世界中,认为当今系统是在能指层面控制着社会,以往的革命形式均已失效,若想颠覆系统必须采用具有可逆性的象征交换方式,否则系统无法对此类... 系统逻辑始终贯穿于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批判思想中,在后结构主义的影响下,他彻底沉浸在形而上的世界中,认为当今系统是在能指层面控制着社会,以往的革命形式均已失效,若想颠覆系统必须采用具有可逆性的象征交换方式,否则系统无法对此类挑战作出回应只能走向自我毁灭。由于理论与现实的脱节甚至开历史的倒车,使鲍德里亚陷入了虚无主义,其批判也失去了现实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 系统逻辑 结构主义 后结构主义 象征交换
下载PDF
波德里亚对技术社会的后现代主义批判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琴 曾德华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23,共6页
作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后现代主义领军人物,波德里亚对现代技术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和富有特征的批判。其批判性的成果主要针对三个方面来展开,即现代技术本身的性质、技术社会与消费主义的内在联系以及现代技术的本质在大众媒体中的完成。这... 作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后现代主义领军人物,波德里亚对现代技术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和富有特征的批判。其批判性的成果主要针对三个方面来展开,即现代技术本身的性质、技术社会与消费主义的内在联系以及现代技术的本质在大众媒体中的完成。这三个方面的批判性分析在一定的意义上汲取了马克思学说的灵感,并承继着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传统,但其基本性质乃是后现代主义的。因此,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虽然波德里亚对现代技术社会的批判是深刻的和切中肯綮的,但却包含着明显的理论局限性他的批判从根本上来说缺乏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基础,从而使这一批判最终归于疏阔散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德里亚 技术社会 消费主义 大众媒体
下载PDF
拟真时代:鲍德里亚媒介理论的后现代视角 被引量:23
13
作者 张劲松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0-135,共6页
作为后现代主义理论的中心人物之一,鲍德里亚以"拟像"、"拟真"和"超真实"等概念描述媒介与技术主导下的后现代社会形态。他将媒介阐释为主要的拟真机器,媒介的拟真不仅渗透到大众日常生活,同时也成为当... 作为后现代主义理论的中心人物之一,鲍德里亚以"拟像"、"拟真"和"超真实"等概念描述媒介与技术主导下的后现代社会形态。他将媒介阐释为主要的拟真机器,媒介的拟真不仅渗透到大众日常生活,同时也成为当代资本主义新的社会控制模型。在媒介与技术形成的超真实世界中,作为社会主体的大众被压制、消解而沦落为"沉默的大多数",最终导致了"社会的终结"。鲍德里亚的理论对理解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媒介批判理论、阐述媒介的意识形态功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 拟真 超真实 媒介理论 后现代
下载PDF
反思波德里亚:我们如何理解消费社会 被引量:26
14
作者 吴兴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2-69,共8页
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已成为国内批判性理解消费社会的理论基础,但他不是从对社会体制的合法性及其规范论证的角度去讨论消费社会,而是从符号学的经验分析和人的本真性诉求去批判消费社会。这样的思想样式注定了他对消费社会的否定是... 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已成为国内批判性理解消费社会的理论基础,但他不是从对社会体制的合法性及其规范论证的角度去讨论消费社会,而是从符号学的经验分析和人的本真性诉求去批判消费社会。这样的思想样式注定了他对消费社会的否定是非法理性的;他对消费社会的批判是传统批判理论之审美主义批判的延续和变种。鉴于审美主义批判已在国内的思想界演变成为一种阻碍社会理性批判的文化氛围,应谨慎对待波德里亚并进而廓清他在国内思想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德里亚 消费社会 符号操控
下载PDF
拟像、拟真与内爆的布尔乔亚世界——鲍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研究 被引量:27
15
作者 张一兵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2-38,共7页
拟像与拟真,为鲍德里亚用以描述当代资本主义最新存在形态的范畴,拟像分别指认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历史形式:对符号和自然的仿造、无原型的系列生产和模式生成存在的拟真。拟真的世界是资本逻辑制作出来的超级真实的王国,其中,代码的统... 拟像与拟真,为鲍德里亚用以描述当代资本主义最新存在形态的范畴,拟像分别指认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历史形式:对符号和自然的仿造、无原型的系列生产和模式生成存在的拟真。拟真的世界是资本逻辑制作出来的超级真实的王国,其中,代码的统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隐性暴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拟像 拟真 内爆
下载PDF
意义的“内爆”——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所面临的一个难题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晓升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9-25,共7页
哈贝马斯在其公共领域理论中虽然也看到权力和金钱对自由交流的影响,但他认为这只是资本的介入和传媒自身组织化程度的提高的结果,其负面影响可以被公共领域在很大程度上过滤掉。而在鲍德里亚看来,现代公共领域的症结在于,大众媒体为了&... 哈贝马斯在其公共领域理论中虽然也看到权力和金钱对自由交流的影响,但他认为这只是资本的介入和传媒自身组织化程度的提高的结果,其负面影响可以被公共领域在很大程度上过滤掉。而在鲍德里亚看来,现代公共领域的症结在于,大众媒体为了"公共性"生产"公共性",这导致公共话语丧失了真实的语用学功能,变成了真假难辨的仿真的公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鲍德里亚 公共话语 大众媒体 内爆
下载PDF
鲍德里亚对马克思劳动概念的误读及其方法论根源 被引量:11
17
作者 姚顺良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10,共6页
鲍德里亚与历史唯物论彻底决裂,由西方马克思主义转向后马克思主义思潮,是从对“劳动”范畴的全面批判和解构入手的。但他对马克思劳动范畴的批判和解构,是建立在其对这一范畴的误读和曲解基础上的。鲍德里亚对劳动范畴的误读和曲解,不... 鲍德里亚与历史唯物论彻底决裂,由西方马克思主义转向后马克思主义思潮,是从对“劳动”范畴的全面批判和解构入手的。但他对马克思劳动范畴的批判和解构,是建立在其对这一范畴的误读和曲解基础上的。鲍德里亚对劳动范畴的误读和曲解,不仅有着直接的理论和现实原因,而且有其深层的方法论根源。正是这种错误的方法论,导致了他在理论上对唯物史观解构的非法性,并在实际上从对资本主义的绝望反抗走向对资本主义反抗的绝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马克思 鲍德里亚
下载PDF
鲍德里亚的“消费”与“劳动”概念——兼论鲍德里亚与马克思之间的理论关联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红岭 魏新龙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60-68,共9页
被誉为当代最重要和最具煽动性的精神创造者的鲍德里亚是近年来西方学术讨论的一个重要思想家,本文主要通过对鲍德里亚的"消费"和"劳动"概念的梳理,详细分析鲍德里亚的"消费"和"劳动"概念所包... 被誉为当代最重要和最具煽动性的精神创造者的鲍德里亚是近年来西方学术讨论的一个重要思想家,本文主要通过对鲍德里亚的"消费"和"劳动"概念的梳理,详细分析鲍德里亚的"消费"和"劳动"概念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同时,针对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的一些具体理论的多处否定与颠覆,从鲍德里亚理论的根基处,批判性澄清鲍德里亚与马克思之间的理论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 消费社会 消费 符号 劳动 马克思
下载PDF
鲍德里亚“超真实”理论的审思与批判 被引量:8
19
作者 崔健 李真真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8-117,共10页
作为鲍德里亚诊断后现代资本主义症候的“超真实”,在其整个话语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拟像”“模型先在”“内爆”三重概念有机结合描绘出孤离于“真实”的“仙境”(即“超真实”)图景。从数字媒介技术架构角度看,“超真实”是数字模... 作为鲍德里亚诊断后现代资本主义症候的“超真实”,在其整个话语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拟像”“模型先在”“内爆”三重概念有机结合描绘出孤离于“真实”的“仙境”(即“超真实”)图景。从数字媒介技术架构角度看,“超真实”是数字模型操纵的真实;从编码规则支配角度而言,“超真实”是符号统治的真实;从精神世界表征角度审视,“超真实”是精神裂变与贫瘠下的真实。后现代主义“超真实”症候的铺展,使鲍德里亚意下的终结图示日趋彰显并不断被验证,但也显现出形而上学、虚无主义、技术决定论与宿命论等逻辑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真实 鲍德里亚 媒介
下载PDF
消费文化的资本逻辑——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的符号学批判 被引量:7
20
作者 汪德宁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0-144,共5页
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里向我们描述了一个超越于物之上的符号社会,深刻剖析和揭示了这种由符号建构起来的消费文化体系的内在运行机制及其意识形态功能。透过符号的神奇功能,我们看到了潜藏在消费文化体系背后的资本这只无形之手。它... 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里向我们描述了一个超越于物之上的符号社会,深刻剖析和揭示了这种由符号建构起来的消费文化体系的内在运行机制及其意识形态功能。透过符号的神奇功能,我们看到了潜藏在消费文化体系背后的资本这只无形之手。它利用市场经济原则将符号播撒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渗透到人的无意识深处,从而达到对社会的全面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 消费文化 资本 符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