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昕教授补涩泻浊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经验
1
作者 乔炳翔 王昕 《光明中医》 2024年第5期1004-1007,共4页
排卵障碍性不孕是当今影响女性生育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环境不良因素的影响,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如何安全有效地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已成为世界性的健康问题。中医在治疗该病时有着明显优势。王昕教授认为,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中医... 排卵障碍性不孕是当今影响女性生育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环境不良因素的影响,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如何安全有效地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已成为世界性的健康问题。中医在治疗该病时有着明显优势。王昕教授认为,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中医病机为冲任亏虚、脉道不通,治疗上补、涩、泻浊三法灵活运用,方可提高疗效。文章以中医经典方剂八味肾气丸及五子衍宗丸为例,结合具体辨证论治,对补涩泻浊法的应用进行阐述,以期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治疗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卵障碍性不孕 补涩泻浊法 八味肾气丸 五子衍宗丸
下载PDF
金匮肾气丸历史演变考证
2
作者 高志礼 王宁 +3 位作者 潘瑾 薛晓燕 张成博 王花欣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349-355,共7页
查阅历代医方著作、本草典籍,对金匮肾气丸名称以及药物组成演变进行考证。考证发现:金匮肾气丸因出自《金匮要略》而得名,其组成应为八味。在元代时期有部分医家认为金匮肾气丸组成为六味,并将其与六味地黄丸等同,显然这种认识是错误... 查阅历代医方著作、本草典籍,对金匮肾气丸名称以及药物组成演变进行考证。考证发现:金匮肾气丸因出自《金匮要略》而得名,其组成应为八味。在元代时期有部分医家认为金匮肾气丸组成为六味,并将其与六味地黄丸等同,显然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明清时期有部分医家认为金匮肾气丸组成为十味,对现代制药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经考证发现,现代十味药物组成的金匮肾气丸是由济生肾气丸演变而来,并非金匮肾气丸原方。所以现在《中药成方制剂》规定金匮肾气丸药物组成为十味并不合理。历代医方著作所载金匮肾气丸多以八味肾气丸、八味丸、桂附地黄丸等名称出现,其药物组成中“地黄”经历了“地黄→熟干地黄→熟地黄”的变化,“桂”经历了“桂→桂心→肉桂”的变化,体现了历代医家中药炮制技术以及中药材分部位用药认识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金匮肾气丸 八味肾气丸 六味地黄丸 济生肾气丸 熟地黄 肉桂 文献考证
下载PDF
《金匮要略》“虚劳”三方再识 被引量:3
3
作者 史欣德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6年第6期25-27,34,共4页
分别从药物组成、用药剂量、治疗病证、配伍与方证等方面论述《金匮要略》所载虚劳方。提出仲景治虚劳,谨守《内经》原则,重在调阴阳的观点。认为炙甘草汤、小建中汤、八味肾气丸分别为上中下焦的阴阳同调方,建议《方剂学》将三方列入&q... 分别从药物组成、用药剂量、治疗病证、配伍与方证等方面论述《金匮要略》所载虚劳方。提出仲景治虚劳,谨守《内经》原则,重在调阴阳的观点。认为炙甘草汤、小建中汤、八味肾气丸分别为上中下焦的阴阳同调方,建议《方剂学》将三方列入"阴阳并补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劳 炙甘草汤 小建中汤 八味肾气丸 三焦
原文传递
杜雨茂教授运用八味肾气丸治疗高血压的经验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惠林 杜治锋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5-16,共2页
肾阴阳两虚型高血压病在临床辨证论治过程中常常被忽视,杜雨茂教授运用经方仲景八味肾气丸双补阴阳治疗肾阴阳两虚型高血压病经验丰富,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 高血压 头晕 八味肾气丸 阴阳两虚
原文传递
八味肾气丸治疗肾阳亏虚型强直性脊柱炎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晓赟 陈晓旭 +1 位作者 金舒纯 茅建春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2年第4期56-61,共6页
目的 观察八味肾气丸治疗肾阳亏虚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将80例肾阳亏虚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服用八味肾气丸联合美洛昔康片,对照组服用八味肾气丸安慰... 目的 观察八味肾气丸治疗肾阳亏虚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将80例肾阳亏虚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服用八味肾气丸联合美洛昔康片,对照组服用八味肾气丸安慰剂联合美洛昔康片,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中医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脊柱疼痛评分、脊柱活动度(枕墙距、扩胸距、指地距、Schober试验)、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评分、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分、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血细胞沉降率)及生活质量评估量表评分等变化情况。结果 (1)最终完成本试验者74例,其中治疗组38例,对照组36例。(2)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2.10%,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36.10%;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腰背疼痛、腰背僵硬活动受限、神疲乏力、面色少华及腰膝酸软症状治疗前后评分差值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后两组脊柱疼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优于对照组(P<0.05)。(5)治疗后两组枕墙距、扩胸距、指地距、Schober试验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扩胸距及Schober试验评分的治疗前后差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6)治疗后两组BASDAI评分、BASF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BASDAI评分、BASFI评分治疗前后差值优于对照组(P<0.05)。(7)治疗后治疗组C反应蛋白与治疗前比较有改善(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两组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红细胞沉降率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治疗后两组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社会功能(SF)评分及治疗组精神健康(MH)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GH、VT及MH评分治疗前后差值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八味肾气丸能明显提高肾阳亏虚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及一定程度改善关节炎症和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肾阳亏虚证 八味肾气丸 临床试验
原文传递
HPLC法测定八味肾气丸中去氢土莫酸、茯苓酸、梓醇和桃叶珊瑚苷
6
作者 赵婉 刘娜 雷建林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5期523-526,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八味肾气丸中去氢土莫酸、茯苓酸、梓醇、桃叶珊瑚苷4个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0~18 min,241 nm(去氢...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八味肾气丸中去氢土莫酸、茯苓酸、梓醇、桃叶珊瑚苷4个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0~18 min,241 nm(去氢土莫酸);18~50 min,210 nm(茯苓酸、梓醇和桃叶珊瑚苷);体积流量为1.0 m L/min;柱温25℃;进样量20μL。结果去氢土莫酸、茯苓酸、梓醇和桃叶珊瑚苷分别在3.35~67.00μg/m L、3.50~70.00μg/m L、3.07~61.40μg/m L、3.25~65.00μg/m L线性良好,r值均大于0.999 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72%、97.87%、98.21%、98.09%,RSD值分别为1.08%、0.95%、0.64%、1.22%(n=6)。结论该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八味肾气丸中去氢土莫酸、茯苓酸、梓醇、桃叶珊瑚苷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味肾气丸 去氢土莫酸 茯苓酸 梓醇 桃叶珊瑚苷 高效液相色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