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见舌苔舌上皮细胞凋亡与bax、bc1-2基因表达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吴正治 李明 +2 位作者 陈光 张永锋 贾秀琴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04年第4期193-195,共3页
目的 :研究舌苔厚度变化与舌上皮细胞凋亡、bax、bc1- 2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关系。方法 :运用TUNEL(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 -UTP缺口末端标记 )技术、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结果 :与正常薄苔比较 ,剥苔bax基因过度表... 目的 :研究舌苔厚度变化与舌上皮细胞凋亡、bax、bc1- 2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关系。方法 :运用TUNEL(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 -UTP缺口末端标记 )技术、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结果 :与正常薄苔比较 ,剥苔bax基因过度表达伴随细胞凋亡增多 ,而厚苔bax基因低表达伴随细胞凋亡减少。bax基因表达水平变化趋势与细胞凋亡水平变化趋势一致。在各组舌苔中均未检测到bc1- 2基因表达。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苔 舌上皮细胞 细胞凋亡 BAX bc1-2 基因表达 舌诊
下载PDF
胃粘膜癌变过程中bc1-2、p^(53)和Rb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朝军 晏才杰 +1 位作者 葛海燕 靳文生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92-293,共2页
目的 研究胃粘膜癌变过程中bc1- 2、p53 和Rb的基因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 5 0例胃癌 ,18例癌旁肠化生 ,7例癌旁轻中度异型增生及 9例重度异型增生组织中bc1- 2、p53 和Rb基因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 正常胃... 目的 研究胃粘膜癌变过程中bc1- 2、p53 和Rb的基因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 5 0例胃癌 ,18例癌旁肠化生 ,7例癌旁轻中度异型增生及 9例重度异型增生组织中bc1- 2、p53 和Rb基因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 正常胃粘膜上皮增殖带干细胞区bc1- 2蛋白呈弱阳性表达 ,异性增生病变中 ,bcl- 2蛋白表达率和表达强度明显大于肠化生病变和正常胃粘膜上皮 (P <0 .0 5 ) ,胃癌组织中表达减少 ,p53 蛋白和Rb蛋白仅在重度异型增生病变和胃癌组织中表达。结论 bcl-2蛋白的表达主要是在胃癌的启动和促进阶段起作用 ,而在已具有恶性表型的细胞中不起关键作用。p53 和Rb基因的改变可能发生在胃粘膜癌变的较后期阶段 ,使胃癌的细胞凋亡受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bc1-2 P^53 基因表达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藏药莪达夏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Bc1-2和Bax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杜恒 刘明成 +3 位作者 李福安 任世存 马建滨 张得钧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目的探讨藏药莪达夏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以结扎大鼠冠脉左前降支方法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40 min后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大鼠心肌凋亡蛋白Bc1-2和Bax含量,并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心肌组织... 目的探讨藏药莪达夏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以结扎大鼠冠脉左前降支方法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40 min后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大鼠心肌凋亡蛋白Bc1-2和Bax含量,并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心肌组织中Bc1-2的含量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莪达夏高、中、低剂量组均高于模型组;心肌组织中Bax的含量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莪达夏高、中、低剂量组均低于模型组。结论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可能的分子机制是莪达夏能够通过促进Bc1-2蛋白的表达、抑制Bax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发挥抗缺血缺氧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达夏 心肌缺血-再灌注 bc1-2 BAX
下载PDF
HPM辐照后大鼠垂体细胞Bc1-2蛋白和C-myc 蛋白表达改变 被引量:1
4
作者 尉春华 郭纯 +2 位作者 王红 王黎娜 丁建华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1年第12期1055-1058,共4页
目的 检测高功率微波辐照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1-2和C-myc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25只,随机分为25组,每组5只.以S波段平均功率密度分别为10mW/cm2、20mW/cm2的HPM辐照实验组大鼠5、10min.照后6 h、24 h、48 h、72 h、5... 目的 检测高功率微波辐照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1-2和C-myc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25只,随机分为25组,每组5只.以S波段平均功率密度分别为10mW/cm2、20mW/cm2的HPM辐照实验组大鼠5、10min.照后6 h、24 h、48 h、72 h、5d取垂体组织,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c1-2和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 HPM辐照后,6 h组bc1-2和C-myc蛋白表达升高,24 h组两者表达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余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M辐照大鼠5min,促进bc1-2和C-myc蛋白的活化和表达,可能是HPM诱导凋亡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垂体 bc1-2 C-MYC
下载PDF
前列地尔调节Bc1-2,Bax抑制大鼠糖尿病肾病肾小管细胞凋亡 被引量:5
5
作者 姜栋栋 李文通 张伟栋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对大鼠糖尿病肾病(DN)肾小管细胞凋亡及蛋白Bc1-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20只制备成糖尿病大鼠模型,并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前列地尔组.16周后取大鼠肾脏皮质...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对大鼠糖尿病肾病(DN)肾小管细胞凋亡及蛋白Bc1-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20只制备成糖尿病大鼠模型,并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前列地尔组.16周后取大鼠肾脏皮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组织Bc1-2/bax蛋白表达,TUNEL检测肾脏细胞的凋亡.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前列地尔组和糖尿病组Bc1-2和bax表达水平均升高,Bc1-2/bax比值降低,肾小管细胞凋亡指数增加(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前列地尔组Bc1-2表达量及Bc1-2/bax比值升高,bax蛋白含量和肾小管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0.05).结论 前列地尔可通过调节DN肾脏组织中Bc12,bax的表达,发挥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 糖尿病肾病 bc1-2 BAX 凋亡
下载PDF
Bc1-2基因家族与胃肠道间质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佐 吴正祥 《安徽医药》 CAS 2009年第9期1014-1016,共3页
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常见的原发于消化道的间叶性肿瘤。Bc1-2基因家族参与细胞凋亡的调控,其参与G IST的形成与发展已被证实。但是,对于Bc1-2及其家族基因在G IST中表达的意义,目前存在广泛的争议。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bc1-2基因家族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食管癌中C-erbB-2,bc1-2,mdr-1的表达与同步放化疗疗效及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维真 张阳 +2 位作者 孔天东 范瑞 贺利民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7年第12期921-923,共3页
目的:研究食管癌中C-erbB-2,be1-2,mdr-1表达与其同步放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对187例食管鳞癌进行初治前、治疗后复发或转移不同阶段胃镜活检标本中C-erbB-2,be1-2,mdr-1三种基因蛋白表达的检... 目的:研究食管癌中C-erbB-2,be1-2,mdr-1表达与其同步放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对187例食管鳞癌进行初治前、治疗后复发或转移不同阶段胃镜活检标本中C-erbB-2,be1-2,mdr-1三种基因蛋白表达的检测。初治均按拟定的统一放化疗方案进行:DF方案化疗同步超分割放疗。结果:187例食管鳞癌细胞中,C-erbB-2,be1-2,mdr-1阳性表达分别为48.7%,55.1%和42.2%,治疗后完全缓解68例(36.4%),部分缓解81例(43、3%),稳定31例(16.6%),进展7例(3、7%)。C-erbB-2阴性者疾病进展时间在24~36个月者38例(39.6%),〈12个月者占19、7%;C-erbB-2阳性者,疾病进展时间〈12个月者比例较高;强阳性者所占比例最高达18/42(42.9%)。C-erbB-2与mdr-1同时阳性表达疾病进展时间〈12个月者比例较高(45.7%);二者均阴性疾病进展时间在24~36个月所占比例较高(46.2%)。bcl-2强阳性完全缓解占21、3%,阴性完全缓解达50.0%。结论:本实验有希望为食管癌不同阶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为观察疗效和预后提供更科学合理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C-ERBB-2 bc1-2 MDR-1 免疫组化 同步放化疗
下载PDF
喉鳞癌组织中P53和bc1-2蛋白的表达
8
作者 吴坤 周晓蓉 李建东 《卫生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74-75,共2页
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53例喉鳞状细胞癌(LSCC)癌组织的P53和bc1-2蛋白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53例LCSS中25例(47.17%)突变型P53蛋白表达为阳性,同时一些癌旁不典型增生上皮中也有P53表达,... 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53例喉鳞状细胞癌(LSCC)癌组织的P53和bc1-2蛋白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53例LCSS中25例(47.17%)突变型P53蛋白表达为阳性,同时一些癌旁不典型增生上皮中也有P53表达,说明突变型P53表达可能是LSCC发展的早期事件。此外,在所有检测病例中bc1-2蛋白表达率为69.81%(37/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1-2 P53 免疫组化 喉鳞状细胞癌
下载PDF
常温缺血后选择性超深低温对猴脑Bc1-2和Bax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高永军 王韬 +3 位作者 李冉 李宝成 蒲军 徐蔚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8-11,15,共5页
目的观察猴脑常温缺血0 min、10 min、15 min、20 min后选择性脑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对Bc1-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恒河猴15只,雄性,随机分为4组,0 min组(双侧颈动脉常温下阻断0 min后行脑选择性超深低温灌注,即热缺血0 min,... 目的观察猴脑常温缺血0 min、10 min、15 min、20 min后选择性脑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对Bc1-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恒河猴15只,雄性,随机分为4组,0 min组(双侧颈动脉常温下阻断0 min后行脑选择性超深低温灌注,即热缺血0 min,简称0 min组,n=4),10 min组(方法同上,n=4),15min组(n=4),20 min组(n=3).依照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前期方法建立模型,术后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实验猴灌注或复苏死亡后立即开颅取脑,长期存活猴饲养到术后4周处死开颅取脑.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猴额叶神经细胞Bc1-2和Bax的表达水平.结果 0 min组、10 min组安全复苏并长期存活,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神经功能评分无异常;15 min组长期存活2只,重残1只,死亡1只;20 min组则全部死亡.免疫组化结果表明:4组间相互比较,Bax的表达逐渐增高(P<0.05).10 min组、15 min组、20 min组3组间猴脑额叶Bc1-2表达明显逐渐降低,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 min组与20 mi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 min组较10 min组、15 min组猴额叶Bc1-2的表达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深低温能显著降低Bax的表达,促进Bc1-2的表达,从而起到脑保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超深低温 猴脑 断血流 bc1-2 Bax
下载PDF
Bc1-2及PCNA在大肠肿瘤中表达及临床病理的关系
10
作者 王亚楼 《甘肃科技》 2000年第6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大肠肿瘤 大肠癌 PCNA bc1-2 腺癌 腺瘤 临床病理
下载PDF
氯化铝对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及bc1-2、bax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6
11
作者 傅洪军 董胜璋 +1 位作者 任铁玲 林忠宁 《卫生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 探讨氯化铝 (AlCl3)对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对bc1 2、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原代无血清培养至第 7天的大鼠皮层神经元 ,实验组的培养液中加入AlCl3(终浓度分别为 10、10 0、10 0 0 μmol L) ,对照组的培养液中... 目的 探讨氯化铝 (AlCl3)对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对bc1 2、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原代无血清培养至第 7天的大鼠皮层神经元 ,实验组的培养液中加入AlCl3(终浓度分别为 10、10 0、10 0 0 μmol L) ,对照组的培养液中加入等体积分数为 0 9%的生理盐水 ,培养 48h后 ,用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测定其细胞凋亡率 ;培养 2 4h后 ,用RT PCR法检测bc1 2、bax基因的表达。结果 各染铝组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率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并具有明显的剂量 反应关系 ;bc1 2基因表达明显下降 ,bax基因表达明显升高 ,bc1 2 bax逐渐下降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也具有明显的剂量 反应关系。相关分析表明 ,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率与bc1 2基因表达呈负相关 ,与bax基因表达呈正相关 ,而与bc1 2 bax呈负相关 (P <0 0 1)。结论 铝可以诱导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 ,其机制可能与bc1 2基因表达下调 ,bax基因表达上调以及bc1 2 bax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铝 大鼠 皮层神经元 bcl-2基因 BAX基因 基因表达 细胞凋亡 毒性
下载PDF
Bc1-2家族是人参皂甙Rg1抗黑质神经元凋亡的重要调控蛋白 被引量:17
12
作者 陈滢 陈晓春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96-499,共4页
目的 探讨Bc1 2、Bc1 x1和Bax蛋白在人参皂甙Rgl抗帕金森病 (PD)小鼠模型黑质神经元凋亡过程中的可能作用。 方法 PD模型组单纯以 1 甲基 4 苯基 1,2 ,3,6 四氢吡啶 (MPTP)腹腔注射C5 7BL小鼠 ;预防组预先 3d腹腔注射Rg1(2 5、5... 目的 探讨Bc1 2、Bc1 x1和Bax蛋白在人参皂甙Rgl抗帕金森病 (PD)小鼠模型黑质神经元凋亡过程中的可能作用。 方法 PD模型组单纯以 1 甲基 4 苯基 1,2 ,3,6 四氢吡啶 (MPTP)腹腔注射C5 7BL小鼠 ;预防组预先 3d腹腔注射Rg1(2 5、5 0、10 0mg kg) ,再注射MPTP ,以Niss1染色、TH组织化学染色、TUNEL染色观察黑质神经元的变化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c1 2、Bc1 x1和Bax蛋白表达。 结果  5 0和 10 0mg kgRg1预处理PD模型鼠能使黑质致密带 (SNc)部位的Niss1和TH染色阳性神经元增多 ,TUNEL染色阳性率降低 ,以及Bc1 2和Bc1 x1表达增加 ,Bax表达减少。 结论 Rg1预处理对PD模型鼠黑质神经元凋元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Bc1 2和Bc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家族 人参皂甙RG1 黑质抗神经元 调控蛋白 帕金森病 小鼠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大肠腺瘤MUC5AC、bc1-2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曼 易永芬 李圆圆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47-250,共4页
目的 :研究MUC5AC、bc1 2和P5 3蛋白在人大肠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腺瘤癌变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UC5AC、bc1 2和P5 3蛋白在人大肠腺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MUC5AC、bc1 2和P5 3在直径较大的腺瘤和绒毛状腺瘤中表达较... 目的 :研究MUC5AC、bc1 2和P5 3蛋白在人大肠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腺瘤癌变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UC5AC、bc1 2和P5 3蛋白在人大肠腺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MUC5AC、bc1 2和P5 3在直径较大的腺瘤和绒毛状腺瘤中表达较高 ,阳性率分别为 6 8 4 %、6 8 4 %、34 2 %和 6 6 7%、6 8 8%、4 1 6 %。②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的大肠腺瘤中MUC5AC的阳性率分别为 73 7%和 76 9% ,均显著高于重度不典型增生性腺瘤 ,后者阳性率为 2 6 7% (P <0 0 5 ,P <0 0 1) ;bc1 2在轻、中度不典型增生腺瘤的阳性率也高于重度不典型增生的腺瘤 ,阳性率分别为 6 8 4 %、73 1%和 4 6 7% ;但P5 3在轻、中度不典型增生腺瘤的阳性率低于重度不典型增生腺瘤 ,阳性率分别为 2 6 3%、38 5 %和 4 0 0 %。③大肠腺癌MUC5AC、bc1 2的阳性率下降为 18 2 %和 18 2 % ,而P5 3阳性率上升至 6 3 6 %。结论 :大肠腺瘤瘤细胞出现胃粘膜上皮分化而表达MUC5AC。MUC5AC、bc1 2异常表达是大肠腺瘤癌变的早期事件 ,P5 3基因突变可能降低bc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SP法 基因表达 临床意义 大肠脲瘤 MUC5AC bcl-2 P53蛋白
下载PDF
大肠癌中PCNA、c-erbB2、bc1-2和P5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康旭 冼沛中 +1 位作者 曹军 徐飞鹏 《海南医学》 CAS 2004年第9期14-15,2,共3页
目的 探讨大肠癌PCNA、c -erbB2、bc1-2和P5 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检测 5 2例大肠癌和正常黏膜各作为对照。用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增殖指数检测其增殖活性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 -erbB2、bc1-2和P5 3蛋白表达。结果 大... 目的 探讨大肠癌PCNA、c -erbB2、bc1-2和P5 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检测 5 2例大肠癌和正常黏膜各作为对照。用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增殖指数检测其增殖活性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 -erbB2、bc1-2和P5 3蛋白表达。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PCNA、c-erbB2、bc1-2、P5 3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阳性率分别为 82 .7%( 4 3 5 2 )、67.3 %( 3 5 5 2 )、69.2 %( 3 6 5 2 )、5 1.9%( 2 7 5 2 )。C -erbB2、Bc1-2与PCNA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 ,C -erbB2、Bc1-2与p5 3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PCNA、C -erbB2、Bc1-2、p5 3同时阳性集中在Duck ,sC、D组。结论 PCNA、c -erbB2、bc1-2和P5 3蛋白过度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关系密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增殖细胞核抗原 基因 bcl-2 基因 C-ERBB2 基因 P53
下载PDF
ENHANCEMENT OF RADIATION-INDUCED APOPTOSIS IN RAJI CELL LINE BY BC1-2 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冬梅 张洹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07-110,共4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Bc1-2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ASODN) may enhance radiation-induced apoptosis in Raji cell line. Methods: Cell surviving fraction was determined using the trypan blue dye exclusi...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Bc1-2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ASODN) may enhance radiation-induced apoptosis in Raji cell line. Methods: Cell surviving fraction was determined using the trypan blue dye exclusion assay.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bc1-2 protein was assay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using fluoresce isothiocyanate label. Apoptosis was detected by Giemsa staining and flow cytomertric cell cycle analysis. Results: It was found that Bc1-2 ASODN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had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number of viable cells (P<0.05).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on cell survival between mismatch Bc1-2 oligodeoxynucleotide/radiation combination and radiation-treated cells alone. Bc1-2 ASODN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could significantly inhibit expression of Bc1-2 protein in Raji cells (P<0.05). Cells treated with Bc1-2 ASODN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at 72 h displayed classic apoptotic changes. Apoptosis rates of Raji cells treated with Bc1-2 oligodeoxynucleotide/radiation combination and radiation-treated cells alone,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Bc1-2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can enhance radiation-induced apoptosis in Raji cell l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诱导 细胞凋亡 bc1-2 寡核苷酸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原癌基因bc1-2在眼科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苗琴 王竞 《眼科研究》 CSCD 1999年第5期409-410,共2页
原癌基因bc1 2属抗凋亡基因 ,它不促进细胞增殖 ,但能延长细胞的生命期限。Bc1 2在许多细胞增殖性疾病的发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影响组织细胞内bc1 2基因的表达 ,为临床上一些退行性疾病及细胞增殖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Bc... 原癌基因bc1 2属抗凋亡基因 ,它不促进细胞增殖 ,但能延长细胞的生命期限。Bc1 2在许多细胞增殖性疾病的发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影响组织细胞内bc1 2基因的表达 ,为临床上一些退行性疾病及细胞增殖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Bc1 2在眼科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遗传性和环境因素所致的视网膜变性。Bc1 2的过表达可以阻止实验性缺血、视神经挫伤、光诱导损伤以及一些视蛋白和cGMP磷酸二酯酶缺陷所致的视网膜光感受器凋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原癌基因 bcL-2基因 细胞增殖 视网膜
下载PDF
喉癌组织Bc1-2和Bax基因蛋白表达及其临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超 王明方 +1 位作者 王建军 张洛灵 《洛阳医专学报》 2001年第1期1-2,共2页
目的 探讨喉癌组织Bc1 2和Bax基因蛋白表达与喉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 5例正常人声带组织和 73例喉癌组织标本中Bc1 2和Bax基因蛋白表达。结果 喉癌组织中Bc1 2基因蛋白表达阳性检出率 45 .2 % ,喉癌组织中... 目的 探讨喉癌组织Bc1 2和Bax基因蛋白表达与喉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 5例正常人声带组织和 73例喉癌组织标本中Bc1 2和Bax基因蛋白表达。结果 喉癌组织中Bc1 2基因蛋白表达阳性检出率 45 .2 % ,喉癌组织中Bax基因蛋白达阳性检出率 6 0 .3% ,与正常人相比 ,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喉癌组织中Bc1 2及Bax基因蛋白的表达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r值 - 0 .71,P <0 .0 5。结论 喉癌组织中Bc1 2和Bax基因蛋白表达的失调可能与喉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bc1-2基因 BAX基因 细胞凋亡
下载PDF
EB病毒感染及抗凋亡基因Bc1-2与鼻咽癌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琳琅 曹长安 《实用癌症杂志》 1997年第3期167-168,共2页
作者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了46例鼻咽癌组织中抗凋亡基因Bc1-2和EB病毒潜在膜蛋白(LMP-1)的表达。结果显示LMP-1的表达率为52.2%,其中以低分化癌的阳性率较高(82.6%);Bc1-2蛋白在鼻咽癌中出... 作者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了46例鼻咽癌组织中抗凋亡基因Bc1-2和EB病毒潜在膜蛋白(LMP-1)的表达。结果显示LMP-1的表达率为52.2%,其中以低分化癌的阳性率较高(82.6%);Bc1-2蛋白在鼻咽癌中出现异常高表达(阳性率为82.6%),Bc1-2的表达率与鼻咽癌组织学分级无显著性差异(P>0.05);Bc1-2表达与LMP-1的阳性率无明显相关(P>0.05)。表明Bc1-2异常表达和EB病毒感染均可能与鼻咽癌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E-B病毒 bcL-2蛋白 抗凋亡基因
下载PDF
Bowen病bc1-2及p53蛋白的表达
19
作者 曲长青 林俊萍 +6 位作者 张士发 王良明 梁再赋 冯永山 许静 顾绍裘 张素宁 《黑龙江医学》 2000年第6期6-7,共2页
目的 :探讨bc 1 - 2及p5 3蛋白在Bowen病及Bowen样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 1 1例Bowen病及 3例Bowen样鳞癌bc1 - 2和 或p 5 3蛋白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 :1 1例Bowen病bc1 - 2蛋白阳性者 2例 ( 1 8% ) ,p... 目的 :探讨bc 1 - 2及p5 3蛋白在Bowen病及Bowen样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 1 1例Bowen病及 3例Bowen样鳞癌bc1 - 2和 或p 5 3蛋白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 :1 1例Bowen病bc1 - 2蛋白阳性者 2例 ( 1 8% ) ,p 5 3蛋白阳性者 3例 ( 2 7% ) ;3例Bowen样鳞癌均见bc1 - 2蛋白表达。Bowen中bc1 - 2蛋白与p 5 3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r =0 .76 9,P <0 0 5 )。结论 :Bowen病中bc 1 - 2蛋白的表达与p 5 3基因突变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WEN病 P53蛋白 bc1-2 鳞癌
全文增补中
胃粘膜良恶性病变中P53和bc1-2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月萍 丁顺德 +6 位作者 温玉梅 薄爱华 邢立强 李海峰 张建林 闫致旺 翟广琪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165-167,F004,共4页
目的 探讨P5 3与bc1- 2基因蛋白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相关性。 方法 收集活检胃粘膜标本及部分手术切除胃癌病理标本 12 6例 ,其中浅表性胃炎 (CSG) 2 9例 ,萎缩性胃炎 (CAG) ,肠上皮化生 (IM) ,不典型增生 (DyS)各 2 ... 目的 探讨P5 3与bc1- 2基因蛋白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相关性。 方法 收集活检胃粘膜标本及部分手术切除胃癌病理标本 12 6例 ,其中浅表性胃炎 (CSG) 2 9例 ,萎缩性胃炎 (CAG) ,肠上皮化生 (IM) ,不典型增生 (DyS)各 2 0例 ,胃癌 (GC) 37例。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 3、bcl- 2基因蛋白的表达。 结果 P5 3在CSG、CAG、IM、DyS、G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 9% (2 /2 9)、10 % (2 /2 0 )、15 % (3/2 0 )、30 % (6 /2 0 )、45 95 % (17/37)。bc1- 2在上述各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 34% (3/2 9)、10 % (2 /2 0 )、2 0 % (4/2 0 )、2 5 % (5 /2 0 )、40 5 4% (15 /37)。P5 3、bc1- 2表达阳性率GC组显著高于CSG组 (P <0 0 1) ,高于IM组 (P <0 0 5 ) ,IM、DyS、GC组P5 3、bc1- 2有共同表达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结论 P5 3和bc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膜病变 P53基因 bcL-2基因 基因表达 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癌前病变 胃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