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unction Evolution and Landscape Planning Strategy of Inland Rivers in Beilun Port City of Ningbo
1
作者 ZHONG Guoqi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4年第1期12-16,21,共6页
In the history, the main roles of inland rivers in Beilun Port City of Ningbo were desalination,blocking tides, shipping, and flood control. Nowadays, with the continuous spread and deepening ofurbanization, the ecolo... In the history, the main roles of inland rivers in Beilun Port City of Ningbo were desalination,blocking tides, shipping, and flood control. Nowadays, with the continuous spread and deepening ofurbanizati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river courses has been destroyed. In the past, remediationmeasures based 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played a certain role, but can not “cure the root cause”. Itshould respect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process of river courses, and highlight the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and leisure tourism value of river courses from the coordination perspective of urban and rural ecologicalenvironment, economic industries, society and culture in the planning ideas of ecology, production, andlife integration. Four aspects of the measures are as below: protecting and repairing the ecological matrixof river courses;building green space system and maintaining flood control functions through the waternetwork;protecting cultural heritage along the rivers;developing waterfront leisure tourism scenic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ilun Port City Inland river Function evolution Landscape planning
下载PDF
Several Exotic Harmful Weeds in Beilun Port of Ningbo
2
作者 Wei ZHENG Ying YU Feng ZHANG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9年第2期25-27,共3页
An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wharves, inspection yards, processing plants in Beilun Port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s. Five kinds of exotic harmful weeds were discovered and collected, and they were described and ... An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wharves, inspection yards, processing plants in Beilun Port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s. Five kinds of exotic harmful weeds were discovered and collected, and they were described and analy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ilun PORT EXOTIC harmful WEEDS ECOLOGICAL SECURITY
下载PDF
Paleoenvironmental Evolution of the Beilun River Estuary,Northwest South China Sea,During the Past 20,000 Years Based on Diatoms
3
作者 CHEN Min QI Hongshuai +2 位作者 LAN Dongzhao LAN Binbin FANG Q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6期2244-2257,共14页
The paleoenvironmental history of the Beilun River estuary on the coast of Beibu Gulf in the northwest South China Sea is reconstructed based on fossil diatoms,isotopic dating,sedimentary grain size data,mineralogy an... The paleoenvironmental history of the Beilun River estuary on the coast of Beibu Gulf in the northwest South China Sea is reconstructed based on fossil diatoms,isotopic dating,sedimentary grain size data,mineralogy and geochemistry in three sediment core samples. Results show that the estuary has experienced 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changes since deposition began about 20,000 yr ago. Freshwater runoff of the Beilun River initially was strong. However,the freshwater runoff reduced significantly after a transgressive event. Subsequently the estuary's position began to migrate to the northeast. At the end of the Late Pleistocene the estuary shifted gradually towards the southwest. In the Early-Mid Holocene,the estuary's geomorphology was shaped by seawater transgressing into the ancient river channel. The basin was filled continuously but slowly to form the present Beilun River estuary. Holocene transgression in this area could be divided roughly into three stages,including oscillation period 1,the maximum transgression period,and oscillation period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环境演化 南海西北部 河口 北仑 南中国海 沉积物粒度 基础 地球化学特征
全文增补中
北仑地名用字及其文化特征
4
作者 李琳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76-83,共8页
为了探究浙东地区地名文化的特性与共性,选取了北仑地名为研究对象,对照不同时代地方志,从语音、语义、文化内涵等角度考察北仑地区地名用字,整理了北仑地名的高频字和特有字。地名用字保存记录历史,体现人文地理特征,反映人口迁移及宗... 为了探究浙东地区地名文化的特性与共性,选取了北仑地名为研究对象,对照不同时代地方志,从语音、语义、文化内涵等角度考察北仑地区地名用字,整理了北仑地名的高频字和特有字。地名用字保存记录历史,体现人文地理特征,反映人口迁移及宗族聚居状况,表达居民生活愿景,补充完善了当地人文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 北仑 宁波 文化特征
下载PDF
北仑港岸线集约化利用途径探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薛燕 李伟芳 +2 位作者 赵宇 刘婉丽 徐洋 《上海国土资源》 2023年第2期22-27,共6页
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岸线资源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资源开发价值,陆海统筹视角下的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以北仑港为例,通过目视解译和实地调查分析港区岸线资源利用现状,从社会经济和生态两个维度构建港区岸... 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岸线资源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资源开发价值,陆海统筹视角下的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以北仑港为例,通过目视解译和实地调查分析港区岸线资源利用现状,从社会经济和生态两个维度构建港区岸线资源潜力评价体系,并运用Fragstats、ArcGIS进行景观指数、核密度和加权叠加分析,评估港区岸线资源利用潜力及存在问题。结果表明,北仑港岸线利用以工矿仓储岸线和港口岸线为主,临港产业中西部多,东部稀少,且不同岸线类型在各潜力分区中所占比重各不相同;因地形、交通、开发历史等因素,高开发潜力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中东部和大榭岛,以港口岸线、生活类岸线和少量的工矿仓储岸线为主;中低开发潜力区主要分布于北仑港区西部、东部和大榭岛东部,港区最东边的峙头岸线开发潜力很低,低效用地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结合陆海统筹战略和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要求,践行海岸带土地综合整治理念,提出北仑港岸线资源更高效集约利用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岸线利用 开发潜力 北仑港 海岸带
下载PDF
宁波市北仑区城市标准化综合试点建设研究
6
作者 王洋定 方妙国 吴璐璐 《中国标准化》 2023年第8期127-131,共5页
2022年11月,宁波市北仑区获批成为浙江省首批“城市标准化综合试点”项目建设城市。本文对北仑区城市标准化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提出了项目建设的五条主要路径和五个重点领域的实施方案,为北仑区城市标准化综合试点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北仑区 城市标准化 建设路径 实施方案
下载PDF
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植物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 被引量:30
7
作者 胡刚 黎洁 +3 位作者 覃盈盈 胡宝清 刘熊 张忠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022-3034,共13页
以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种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obovat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和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为研究对象,在野外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高度级和大小级结构、静态生命... 以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种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obovat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和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为研究对象,在野外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高度级和大小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时间序列分析和7种聚集强度指数等方法对4种红树植物的种群结构和动态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旨在阐明红树植物种群与群落的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规律以及潜在的驱动机制,为广西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木榄和秋茄种群更新良好,桐花树更新受到一定阻力,种群相对稳定,白骨壤种群更新不良,呈现明显的衰退趋势;4种红树植物种群不同龄级的存活量差别较大,存活量和生命期望一般随龄级的增加逐渐减少;白骨壤种群的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Ⅰ型,其种群个体均能达到其平均生理寿命,木榄和秋茄种群属DeeveyⅡ型,各龄级个体具有相对一致的死亡率,而桐花树种群介于DeeveyⅠ型和DeeveyⅡ型之间,其幼龄期死亡率偏高,中龄期后死亡率逐渐接近;时间序列分析同样表明,白骨壤未来种群数量将明显降低,种群逐步衰退,桐花树未来种群数量将表现为稳中有降,而木榄和秋茄未来种群数量将趋于增加。4种红树植物不同龄级种群多呈现聚集分布,聚集强度往往随种群龄级的增加而趋于降低。上述结果表明,北仑河口4种红树植物的种群动态与群落所处演替阶段息息相关,先锋植物白骨壤种群处于较快衰退阶段,演替前中期的桐花树种群稳中有降,而演替中后期的秋茄和木榄种群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反映出本次调查的红树林群落正处于演替的中期阶段,白骨壤和白骨壤+桐花树群丛将逐步演替为以木榄为优势种的群丛。此外,红树植物的种群动态受到自身繁殖特性、生境条件、种内和种间竞争、虫害等多种因素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植物 种群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时间序列分析 北仑河口
下载PDF
宁波北仑港冬季浮游细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兵 李太武 +3 位作者 苏秀榕 史西志 李登峰 杜莉利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7-222,共6页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宁波北仑港冬季水体中的浮游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提取水样中细菌基因组总DNA,以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分子克隆、测序与序列分析,对水样中的细菌建立了16S rDNA克隆文库和系统发生树.结果表...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宁波北仑港冬季水体中的浮游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提取水样中细菌基因组总DNA,以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分子克隆、测序与序列分析,对水样中的细菌建立了16S rDNA克隆文库和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浮游细菌群落具有较高的多样性,34个克隆子分属2个不同的细菌类群,6个克隆子属于未知类群,优势细菌类群为Pro-teobacteria类群(变形菌类群),占80%;细菌优势类群顺序为β-Proteobacteria类群(32.5%)、γ-Proteobacteria类群(25%)、α-Proteobacteria类群(15%)、ε-proteobacteria类群(7.5%)、Firmicutes类群(厚壁菌类群)(5%).这一结果与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港口微生物多样性的报道较为一致.用DNAStar中Clustalw程序从测序的40个克隆子中选出17个OTU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同样表明浮游细菌多样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仑港 宁波 细菌多样性 16S RDNA
下载PDF
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植物根际土壤放线菌多样性及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吴越 李小俊 +8 位作者 陈建宏 蒋莲秀 何玉林 韦晗宁 乔永超 何义 郑红芸 孙承航 黄大林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02-310,共9页
目的勘探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植物根际土壤放线菌资源多样性并进行抗菌活性研究,为新抗生素发现提供药用放线菌资源。方法采用5种分离培养基,以稀释涂布法分离放线菌;通过PCR扩增获得菌株16S r RNA基因并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放线菌多样性... 目的勘探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植物根际土壤放线菌资源多样性并进行抗菌活性研究,为新抗生素发现提供药用放线菌资源。方法采用5种分离培养基,以稀释涂布法分离放线菌;通过PCR扩增获得菌株16S r RNA基因并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放线菌多样性;发酵液经乙酸乙酯萃取,菌丝经丙酮浸泡,分别获得发酵液水相、发酵液酯相和菌丝丙酮浸提液3类样品;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活性测试;PCR技术探测抗菌活性菌株是否存在PKS I、PKS II及NRPS生物合成基因。结果从7份红树林植物根际土壤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110株放线菌,分布于7个目9个科15个属,优势菌属为小单孢菌属和链霉菌属;菌株N04M112、3804M13、Z05M23和Z07M34的16S r RNA基因序列与有效发表菌株Agromyces humatus CD5T(AY618216)、Streptomyces atrovirens NRRLB-16357T(DQ026672)、Streptosporangium jomthongense 30EHST(JQ922513)和Micromonospora wenchangensis 2602GPT1-05T(JQ768361)的相似率最高,分别为97.49%、98.42%、98.58%和98.54%,可能为潜在新物种;抗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51株放线菌中,46株有抗菌活性,总阳性率为90.20%;对这46株放线菌的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探测发现,10株同时具有PKS I、PKS II及NRPS生物合成基因,42株至少含有其中1种,总阳性率91.30%。结论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植物根际土壤中含有较为丰富的放线菌资源,具有从中发现放线菌新物种和新抗生素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仑河口 红树林 放线菌 多样性 耐药菌
下载PDF
当前我国港口发展条件分析——兼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被引量:34
10
作者 任美锷 杨宝国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93-201,共9页
本文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国际上船舶大型化与海洋货运集装箱化趋势,详细讨论了当前和21世纪初我国港口发展条件。认为社会、经济条件及人为作用对我国港口发展将起越来越大的作用,传统的“以港兴市”概念已不尽适用。建... 本文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国际上船舶大型化与海洋货运集装箱化趋势,详细讨论了当前和21世纪初我国港口发展条件。认为社会、经济条件及人为作用对我国港口发展将起越来越大的作用,传统的“以港兴市”概念已不尽适用。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当前我国港口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将以组合港形式组建,包括一个中心港,即上海港,两个次中心港,即北仑港和太仓港,以及若干主要的支线港和喂给港。各港应合理分布,优势互补,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竞争。当前各港口的普遍问题是运输效率低,每个泊位的通过能力小,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 集装箱运输 北仑港 太仑港 发展条件 中国
下载PDF
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的适宜性 被引量:14
11
作者 于书霞 郭怀成 刘永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8-252,共5页
为合理分析、评价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合理性,建立了包括生态环境因子在内的工业用地适宜性分析指标体系,并以专家调查意见为基础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以宁波市北仑区区域发展总体规划中的土地利用规划为例,在地理信息系... 为合理分析、评价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合理性,建立了包括生态环境因子在内的工业用地适宜性分析指标体系,并以专家调查意见为基础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以宁波市北仑区区域发展总体规划中的土地利用规划为例,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对工业用地的适宜性、环境合理性、科学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区域工业用地规划基本合理,3种工业类型大都布局在生态适宜区内.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东片区三类工业布局与宁波市总体规划不符,不能很好地实现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城市规划中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因素的作用,才能实现发展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适宜性 地理信息系统(GIS) 宁波市北仑区
下载PDF
北仑河口潮流和余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郑斌鑫 李九发 +2 位作者 曾志 何佳 兰彬斌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21-129,共9页
北仑河口水动力状况复杂,受入海径流、潮汐、波浪、沿岸流、风应力等多种因子的共同影响.对北仑河口S1、S2站长序列的海流剖面资料进行数学统计、潮流调和分析和数字滤波,探讨其潮流特征和余流形成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北仑河口潮流性质... 北仑河口水动力状况复杂,受入海径流、潮汐、波浪、沿岸流、风应力等多种因子的共同影响.对北仑河口S1、S2站长序列的海流剖面资料进行数学统计、潮流调和分析和数字滤波,探讨其潮流特征和余流形成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北仑河口潮流性质主要为不规则全日潮流;观测期间S1站实测涨、落潮最大流速分别为39、83 cm/s,S2站分别为52、44 cm/s.研究海域余流流速从表层往底层逐渐减小,其中S1站余流流速主要介于5~10 cm/s之间,流向集中在S-SW向,S2站主要介于0~5 cm/s之间,表、中层以NNE-ENE向为主,底层以偏W向为主.风应力是调查区表层与近表层余流形成的主导因素;西向沿岸流对调查区的余流也有较明显的作用;径流对调查区的S1站有一定的影响,但对S2站影响很小;潮致余流对调查区的余流贡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海洋学 北仑河口 调和分析 潮流 余流
下载PDF
北仑河口北岸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生态特征及潮间带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5
13
作者 许铭本 赖俊翔 +2 位作者 张荣灿 董德信 姜发军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57-61,共5页
调查北仑河口北岸竹山岛沿岸3条潮间带断面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特征,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3种,其中软体动物29种,甲壳动物18种,多毛类12种,其他类4种。优势种为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a cingulata)、长腕和尚蟹(Mictyris longicarpu... 调查北仑河口北岸竹山岛沿岸3条潮间带断面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特征,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3种,其中软体动物29种,甲壳动物18种,多毛类12种,其他类4种。优势种为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a cingulata)、长腕和尚蟹(Mictyris longicarpus)、智利巢沙蚕(Diopatra chilienis)和艾氏活额寄居蟹(Diogenes penicillatus)。平均生物量为155.06 g/m2,平均栖息密度为343.8 ind/m2。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2.27,种类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48,丰富度指数平均值为3.53。AB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3条断面的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均受到了中等程度的扰动。Ⅰ~Ⅲ断面的大型底栖动物污染指数(MPI值)分别为2.61、0.16和-17.08。该海域的潮间带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人为活动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仑河口 大型底栖动物 ABC曲线 MPI
下载PDF
基于平面二维潮流模型的北仑河口悬沙输运与底床冲淤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4
作者 董德信 陈波 +2 位作者 李谊纯 陈宪云 张荣灿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21,共6页
为研究自然因素所导致的北仑河口地形改变状况,建立一个平面二维潮流泥沙数值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数值求解,运用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较好地复演了河口的潮流、悬沙运动过程。在此基础上,对河口的悬沙... 为研究自然因素所导致的北仑河口地形改变状况,建立一个平面二维潮流泥沙数值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数值求解,运用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较好地复演了河口的潮流、悬沙运动过程。在此基础上,对河口的悬沙输运和底床冲淤变化进行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夏初时节河口的悬沙含量较小,约3—70mg·L 1,落潮含沙量大于涨潮含沙量;除局地冲淤达0.05m·a 1外,大部分区域冲淤变化不超过0.05m·a 1,河口处于微冲微淤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仑河口 潮流泥沙模型 有限体积法 悬沙输运 底床冲淤
下载PDF
北仑河口海域小型硅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敏 蓝东兆 +3 位作者 任建业 张学雷 兰彬斌 戚洪帅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53-1062,共10页
北仑河口地处亚热带-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是我国北部湾沿岸与越南交界的一个重要入海河口。于2008年3、5、8和11月分别采集该海域小型浮游硅藻,同时测定水温、盐度等水体参数,以及氮、磷、硅等18项水化学指标,分析了小型硅藻群落结... 北仑河口地处亚热带-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是我国北部湾沿岸与越南交界的一个重要入海河口。于2008年3、5、8和11月分别采集该海域小型浮游硅藻,同时测定水温、盐度等水体参数,以及氮、磷、硅等18项水化学指标,分析了小型硅藻群落结构变化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该河口区的小型硅藻主要由纤细翼鼻状藻Proboscia alata f.gracillima、拟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pseudocurvisetus、细弱海链藻Thalassiosira subtilis、中华齿状藻Odontella sinensis和菱形藻Nitzschiasp.等优势种类组成,并且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演替。应用典范对应分析,发现影响北仑河口硅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温度、盐度、N、Si、Hg和悬浮体质量浓度等,且不同季节的主控因素有所差异。菱形藻对温度和Cu、As、Zn和Hg等重金属的耐受性较强。纤细翼鼻状藻适宜于生长在水体透明度高的海域,悬浮体质量浓度以6.27 mg.L-1以下为宜。拟旋链角毛藻受Cr的影响较大,高含量的Cr会限制其生长。而细弱海链藻和中华齿状藻对Hg的耐受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 北仑河口 环境因子 典范对应分析(CCA)
下载PDF
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植物根际淤泥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多样性及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建宏 吴越 +4 位作者 蒋莲秀 郑红芸 吴丹 何义 黄大林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8期1013-1019,共7页
目的从红树林根际淤泥中分离鉴定放线菌并进行多样性分析及抗菌活性研究,为新抗生素的发现提供药用放线菌资源。方法用6种分离培养基,利用涂布平板法分离放线菌;通过PCR扩增获得菌株16S r RNA基因并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放线菌多样性;发... 目的从红树林根际淤泥中分离鉴定放线菌并进行多样性分析及抗菌活性研究,为新抗生素的发现提供药用放线菌资源。方法用6种分离培养基,利用涂布平板法分离放线菌;通过PCR扩增获得菌株16S r RNA基因并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放线菌多样性;发酵液经处理分别形成发酵液酯相、发酵液水相和菌丝丙酮浸提液3类样品;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活性测试。结果从5份红树林植物根际淤泥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56株放线菌,分布于7个目7个科12个属,优势菌属为小单孢菌属和红球菌属;菌株L9T122、L1T1Jb1的16S r RNA基因序列与有效发表菌株Agromyces bracchium IFO 16238T(AB023359)、Streptomyces radiopugnans R97T(DQ912930)的相似率最高,分别为97.49%和97.07%,为潜在壤霉菌属和链霉菌属新种;抗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在20株放线菌中,15株具有抗菌活性,总阳性率为75.00%。其中L2T1Gb21、L9T12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结论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植物根际土壤中含有较为丰富的放线菌资源,菌株L2T1Gb21、L9T122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具有开发抗菌新药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仑河口 红树林 放线菌 抗菌活性
下载PDF
北仑河口近岸海域生态健康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9
17
作者 赖俊翔 许铭本 +3 位作者 姜发军 柯珂 张荣灿 雷富 《广西科学》 CAS 2014年第1期77-83,共7页
【目的】对北仑河口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进行分析,评价该海域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方法】根据2011年11月对广西北仑河口近岸海域海洋的调查结果,采用《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中的河口及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对该海域的... 【目的】对北仑河口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进行分析,评价该海域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方法】根据2011年11月对广西北仑河口近岸海域海洋的调查结果,采用《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中的河口及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对该海域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水环境健康指数、沉积环境健康指数、生物残毒健康指数、栖息地健康指数、生物健康指数分别为11.73、10.00、9.00、10.00、14.24,海域生态系统健康指数为54.97。表明,北仑河口近岸海域水环境和沉积环境都处于健康状态,未受生物残毒污染,而栖息地和生物指标分别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虽然水环境判定为健康状态,但其健康指数已接近亚健康标准阈值,且已呈现富营养化。【结论】综合5类评价因子的评价结果,判定北仑河口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处于亚健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仑河口 生态环境 健康评价
下载PDF
两株红树林根际土壤放线菌的鉴定和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越 李小俊 +5 位作者 陈建宏 蒋莲秀 何玉林 韦晗宁 孙承航 黄大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3-818,共6页
目的对分离自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根际土壤的两株放线菌(B200、B205)进行抗菌活性研究及鉴定。方法观察两株放线菌的形态特征;通过PCR扩增、测定并比对16S rRNA基因序列,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进行分析;通过液体发酵、萃取等方法,... 目的对分离自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根际土壤的两株放线菌(B200、B205)进行抗菌活性研究及鉴定。方法观察两株放线菌的形态特征;通过PCR扩增、测定并比对16S rRNA基因序列,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进行分析;通过液体发酵、萃取等方法,分别获得发酵液水相、发酵液酯相和菌丝丙酮浸提液三类样品;样品通过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活性测定。结果从红树林根际土壤分离的两株放线菌,其发酵液具有较强的广谱抗菌活性,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对比结果显示,菌株B200和B205分别与有效发表菌株Agromyces subbeticus DSM16689~T的相似率为98.01%和Micromonospora rosaria DSM 803~T的相似率为99.73%,菌株B200可能为壤霉菌属潜在新种,B205初步鉴定是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rosaria DSM 803~T的变种。结论分离自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根际土壤的两株放线菌其次级代谢产物有较强抗菌活性,具有从中发现新抗生素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仑河口 红树林 放线菌 抗菌活性 耐药菌 16S RRNA
下载PDF
北仑河口北冲西淤形成与环境因素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宪云 董德信 +2 位作者 郭佩芳 侍茂崇 陈波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5-180,共6页
研究发现,北仑河口的泥沙主要来源于二个方面,一是北仑河及其周边小河径流挟沙;二是潮流和波浪联合作用掀沙。径流挟沙比潮流和波浪掀沙大。夏季汛期,由径流带入的泥沙大部分在航道附近落淤,形成河口大片浅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 研究发现,北仑河口的泥沙主要来源于二个方面,一是北仑河及其周边小河径流挟沙;二是潮流和波浪联合作用掀沙。径流挟沙比潮流和波浪掀沙大。夏季汛期,由径流带入的泥沙大部分在航道附近落淤,形成河口大片浅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镇化建设加快,沿河用水逐年增多,河流输沙显著减少。而受潮流影响的主航道,偏向中国一侧,在上游供沙少的情况下,不断加大河底冲刷,造成河口北冲西淤的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仑河口 泥沙来源 河道冲淤 环境因素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分析北仑河口红树林潮间带底栖真核生物分布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鹏 时小军 +3 位作者 吕向立 高阳 李海涛 张敬怀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2-238,共7页
为了解红树林不同潮位沉积物中底栖真核生物群落分布,基于18S rRNA基因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了广西北仑河口陆缘、林中和海缘3个潮位红树林沉积物中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北仑河口潮间带红树林沉积物中底栖生物多样性丰富,Shann... 为了解红树林不同潮位沉积物中底栖真核生物群落分布,基于18S rRNA基因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了广西北仑河口陆缘、林中和海缘3个潮位红树林沉积物中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北仑河口潮间带红树林沉积物中底栖生物多样性丰富,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范围在6. 08~6. 73之间; PCA分析表明潮间带中底栖生物群落差异较大,陆缘红树林中扁形动物、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相对丰度较高,林中区域中纤毛虫、环节动物和轮虫相对丰度较高,海缘红树林中硅藻相对丰度较高;红树林中主要OTUs有桡足类的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硅藻类的海链藻(Thalassiosira sp.)、纤毛虫类的前管虫(Prorodon teres)、多毛类的小头虫(Capitella sp.)。高通量测序方法能较全面反映红树林区微型/小型底栖生物群落,研究结果为丰富红树林底栖生物群落研究和解析底栖生物在红树林生态系统发挥的作用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红树林 潮间带 底栖真核生物 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北仑河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