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血糖活性成分Bellidifolin遗传毒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文莉 陈家春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11期1317-1319,共3页
目的研究降血糖活性成分Bellidifolin的遗传毒性。方法整体试验采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体外试验采用鼠伤寒沙门菌组氨酸营养缺陷型TA97、TA98、TA100、TA102四个菌株,对Bellidifolin进行Ames实验。结果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 目的研究降血糖活性成分Bellidifolin的遗传毒性。方法整体试验采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体外试验采用鼠伤寒沙门菌组氨酸营养缺陷型TA97、TA98、TA100、TA102四个菌株,对Bellidifolin进行Ames实验。结果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结果显示Bellidifolin高、中、低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Ames实验显示,在实验设置浓度和加S9或不加S9的实验条件下,受试物对各菌株所诱发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对照的2倍。结论实验结果为阴性,未见Bellidifolin有致突变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llidifolin 微核 AMES 致突变
下载PDF
Bellidifolin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及对小鼠骨髓细胞的微核效应 被引量:1
2
作者 丁莉 文莉 +2 位作者 汪晖 陈家春 Jia-chun 《内科》 2006年第2期145-146,共2页
目的研究紫红獐芽菜中单体提取物Bellidifolin的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方法采用急性毒性实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以经口灌胃方式给药。结果小鼠Bellidifolin最大耐受量MTD为15g/kg,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结果显示紫... 目的研究紫红獐芽菜中单体提取物Bellidifolin的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方法采用急性毒性实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以经口灌胃方式给药。结果小鼠Bellidifolin最大耐受量MTD为15g/kg,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结果显示紫红獐芽菜单体提取物Bellidifolin高、中、低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Bellidifolin为无毒类物质,无致突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骨髓细胞 急性毒性实验 微核效应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 无显著性差异 提取物 最大耐受量 致突变作用 微核发生率 紫红 遗传毒性 芽菜 微核实验 结果 中单体 灌胃方 对照组 低剂量 阴性 物质
下载PDF
雏菊叶龙胆酮通过调节Nrf2/HO-1和caspase-3通路减轻阿霉素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江立 贾玉涛 +4 位作者 田雨卿 崔清卓 周勇杰 武若愚 李爱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3-109,共7页
目的:探究雏菊叶龙胆酮(bellidifolin)对阿霉素(adriamycin;又称多柔比星,doxorubicin, DOX)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大鼠H9c2心肌细胞,采用CCK-8法筛选出DOX和雏菊叶龙胆酮的作用浓度和时间。将H9c2细胞随机分... 目的:探究雏菊叶龙胆酮(bellidifolin)对阿霉素(adriamycin;又称多柔比星,doxorubicin, DOX)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大鼠H9c2心肌细胞,采用CCK-8法筛选出DOX和雏菊叶龙胆酮的作用浓度和时间。将H9c2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OX组和DOX+雏菊叶龙胆酮组进行相应处理,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 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 Nrf2)、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 HO-1)、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修饰亚基(glutamate cysteine ligase modifier subunit, GCLM)、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AD(P)Hquinone oxidoreductase 1, NQO1]、Bax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0.5~40μmol/L DOX处理H9c2细胞24 h,细胞活力呈剂量依赖性下降(P<0.05)。其中5μmol/L DOX处理24 h使细胞活力下降到59%。50μmol/L雏菊叶龙胆酮预处理H9c2细胞10 h可显著提高DOX诱导的细胞活力(P<0.05)。与对照组相比,DOX组H9c2细胞中Keap1、Nrf2、HO-1、GCLM和NQO1蛋白表达及Bcl-2/Bax比值显著下降(P<0.05),而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细胞凋亡比例增多(P<0.05);雏菊叶龙胆酮预处理可以显著提高DOX处理的H9c2细胞中Keap1、Nrf2、HO-1、GCLM和NQO1蛋白表达及Bcl-2/Bax比值(P<0.05),降低caspase-3蛋白表达并减少细胞凋亡(P<0.05)。结论:雏菊叶龙胆酮可能通过激活Nrf2/HO-1通路、抑制caspase-3通路来减轻DOX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柔比星 雏菊叶龙胆酮 心肌细胞 Nrf2/HO-1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雏菊叶龙胆酮对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宋慧君 张建辉 +1 位作者 闫平 李淑媛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10-112,135,共4页
[目的]研究雏菊叶龙胆酮(Bellidifolin)对小鼠永久性完全性全脑缺血性脑损伤和大鼠弥散性不完全性全脑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两种方法制备两种动物全脑缺血模型,观察不同剂量Bellidifolin对小鼠断头后张... [目的]研究雏菊叶龙胆酮(Bellidifolin)对小鼠永久性完全性全脑缺血性脑损伤和大鼠弥散性不完全性全脑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两种方法制备两种动物全脑缺血模型,观察不同剂量Bellidifolin对小鼠断头后张口喘息时间;对大鼠脑缺血后的脑指数,脑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脑MDA(丙二醛)含量及脑兴奋性氨基酸-Glu(谷氨酸)和抑制性氨基酸-GABA(γ-氨基丁酸)含量,脑细胞病理组织学变化的影响。[结果](1)与模型组相比:Bellidifolin 50 mg.kg-1、75 mg.kg-1和100 mg.kg-1组分别延长小鼠断头后张口喘息时间7.78%(P>0.05),13.34%(P<0.01)和10.73%(P<0.05)。(2)与假手术组相比,大鼠模型组脑指数升高14.0%(P<0.01),MDA含量升高80.54%(P<0.01),SOD活力下降25.37%(P<0.01),Glu含量升高15.91%(P<0.01),GABA含量升高26.83%(P<0.01)。(3)与大鼠模型组相比,Bellidifolin 25 mg.kg-1、50mg.kg-1、75 mg.kg-1组分别降低脑指数1.75%(P>0.05)、8.77%(P<0.01)、10.53%(P<0.01),降低MDA含量5.31%(P>0.05)、33.46%(P<0.01)、10.93%(P>0.05),增加SOD活力1.92%(P>0.05)、15.41%(P<0.05)、19.46%(P<0.01),降低Glu含量3.92%(P>0.05)、9.80%(P<0.01)、11.76%(P<0.01),降低GABA含量3.85%(P>0.05)、11.54%(P<0.01)、13.46%(P<0.01)。[结论]Bellidifolin具有脑保护作用,其脑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和抗兴奋毒性损伤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菊叶龙胆酮(bellidifolin) 脑缺血 脑指数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丙二醛(MDA) 谷氨酸(Glu) γ-氨基丁酸(GABA)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川东獐牙菜中多种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10
5
作者 徐康平 李福双 +5 位作者 谭健兵 郑中钦 黄朝辉 曾光尧 胡高云 谭桂山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建立测定川东獐牙菜中雏菊叶龙胆苷、苦龙胆酯苷、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和雏菊叶龙胆酮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HYPERSIL BDS C_(18)(4.6mm×20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磷酸二氢钠(0.03mol·L^(-1),pH=3.0),梯... 目的:建立测定川东獐牙菜中雏菊叶龙胆苷、苦龙胆酯苷、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和雏菊叶龙胆酮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HYPERSIL BDS C_(18)(4.6mm×20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磷酸二氢钠(0.03mol·L^(-1),pH=3.0),梯度洗脱(CH_3CN%:0 min 10%,15min 20%,30min 35%,50min 55%),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50nm,柱温为25℃。结果:雏菊叶龙胆苷,苦龙胆酯苷,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和雏菊叶龙胆酮分别在0.0403-0.3024μg,0.0604-0.4527μg,0.1320-0.9900μg,0.1610-1.2072μg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9,0.9999,0.9999,0.9999,其平均回收率均在98%-103%范围内,RSD均小于1%(n=5)。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重现性好,为全面控制川东獐牙菜质量提供一个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 川东獐牙菜 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 CH 梯度洗脱 RSD 雏菊 中雏 平均回收率
下载PDF
川东獐牙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谭桂山 徐平声 +2 位作者 田华咏 徐康平 戴智勇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41-443,共3页
目的 研究川东獐牙菜的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LH 2 0柱层析和UV ,IR ,1 H NMR ,1 3 C NMR ,MS等光谱分析方法。结果 鉴定 4个化合物 ,分别为苦龙胆酯苷 (amarogentin ,Ⅰ )、雏菊叶龙胆苷 (swertianolin ,Ⅱ )、去甲基... 目的 研究川东獐牙菜的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LH 2 0柱层析和UV ,IR ,1 H NMR ,1 3 C NMR ,MS等光谱分析方法。结果 鉴定 4个化合物 ,分别为苦龙胆酯苷 (amarogentin ,Ⅰ )、雏菊叶龙胆苷 (swertianolin ,Ⅱ )、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demethylbellidifolin ,Ⅲ )和雏菊叶龙胆酮 (bellidifolin ,Ⅳ )。结论 Ⅱ ,Ⅲ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首次利用 2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獐牙菜 苦龙胆酯苷 雏菊叶龙胆苷 中药
下载PDF
雏菊叶龙胆酮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7
7
作者 张剑辉 宋慧君 李淑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0-224,共5页
目的 研究雏菊叶龙胆酮 (Bellidifolin)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电凝法制作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 (MCAO)模型,于MCAO缺血后 4h和 24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 24评分后断头取脑测量脑梗... 目的 研究雏菊叶龙胆酮 (Bellidifolin)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电凝法制作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 (MCAO)模型,于MCAO缺血后 4h和 24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 24评分后断头取脑测量脑梗塞面积,应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法观察Bellidifolin干预后缺血区病理学改变和ICAM 1、Bcl2蛋白的变化。结果 Bellidifolin能改善MCAO缺血后神经功能障碍并缩小脑梗塞面积;减轻相关脑区神经元损伤程度;显著抑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ICAM 1表达,上调缺血周边区神经元Bcl 2抗凋亡蛋白的表达。结论 Bellidifoli口服给药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ICAM 1表达和促进Bcl 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菊叶龙胆酮 局灶性脑缺血 神经保护作用细胞 间粘附分子-1
下载PDF
尖叶假龙胆中雏菊叶龙胆酮的分离、表征及抗菌活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3
8
作者 吕丽娟 朱华玲 +4 位作者 王艳芳 姜帅 赵维 赵雅婵 李旻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11-1816,共6页
本文对尖叶假龙胆中雏菊叶龙胆酮进行提取分离,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对该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然后,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31G基组水平上,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其理论表... 本文对尖叶假龙胆中雏菊叶龙胆酮进行提取分离,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对该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然后,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31G基组水平上,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其理论表征数据与实验表征数据吻合良好。另外,研究了雏菊叶龙胆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绿脓杆菌的初步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菊叶龙胆酮 尖叶假龙胆 表征 DFT计算 抗菌活性
下载PDF
高效液相法同时测定獐牙菜属植物中四种活性成分(英文) 被引量:3
9
作者 田峦鸢 陈家春 +1 位作者 黄风娇 方进波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44-449,共6页
目的:同时测定獐牙菜属植物中四种抗肝炎活性成分的含量。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獐牙菜苦苷、芒果苷、当药醇苷和雏菊叶龙胆酮四种抗肝炎活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四种成分分离良好,在检测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日... 目的:同时测定獐牙菜属植物中四种抗肝炎活性成分的含量。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獐牙菜苦苷、芒果苷、当药醇苷和雏菊叶龙胆酮四种抗肝炎活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四种成分分离良好,在检测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别小于2%和4.6%,加样回收率为97.94%~99.84%。建立了獐牙菜属植物中四种不同化学结构类型抗肝炎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结论:本方法简单、准确,能成功的的运用于同时测定獐牙菜属植物不同部位中獐牙菜苦苷、芒果苷、当药醇苷和雏菊叶龙胆酮四种抗肝炎活性成分的含量以及獐牙菜属植物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獐牙菜 HPLC-UV 獐牙菜苦苷 芒果苷 当药醇苷 雏菊叶龙胆酮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尖叶假龙胆中雏菊叶龙胆酮和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含量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洋洋 李春娜 +6 位作者 时晓娟 李朋收 魏颖 李博 王东超 徐暾海 刘铜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246-2248,共3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尖叶假龙胆中雏菊叶龙胆酮和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的含量。方法:色谱柱:Thermo Syncronis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5%磷酸水(A)-乙腈(B),梯度洗脱,0~15 min,40%~45%B,15~30 min,45%~...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尖叶假龙胆中雏菊叶龙胆酮和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的含量。方法:色谱柱:Thermo Syncronis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5%磷酸水(A)-乙腈(B),梯度洗脱,0~15 min,40%~45%B,15~30 min,45%~60%B;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流速:1.0 m L·min-1。结果:雏菊叶龙胆酮和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分别在1.99~79.52μg·m L-1(R2=0.999 9)、2.28~56.90μg·m L-1(R2=0.999 7)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100.01%(RSD=1.50%)、100.65%(RSD=1.14%)。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为尖叶假龙胆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叶假龙胆 HPLC 含量测定 雏菊叶龙胆酮 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
原文传递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尖叶假龙胆中[口山]酮类活性成分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洋洋 李朋收 +3 位作者 李春娜 时晓娟 徐暾海 刘铜华 《中医药导报》 2015年第2期26-29,共4页
目的:建立利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尖叶假龙胆中两个主要的[口山]酮类活性成分雏菊叶龙胆酮和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的方法。方法:先后采用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9:10:9:10,v/v/v/v)和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6:5:6:5,v/v/v/v)两个溶剂... 目的:建立利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尖叶假龙胆中两个主要的[口山]酮类活性成分雏菊叶龙胆酮和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的方法。方法:先后采用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9:10:9:10,v/v/v/v)和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6:5:6:5,v/v/v/v)两个溶剂系统,进行梯度洗脱,对尖叶假龙胆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对所得馏分用Sephadex LH-20进行纯化,所得单体利用UV、MS和NMR数据确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两个具有显著生理活性的[口山]酮类成分雏菊叶龙胆酮和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结论:高速逆流色谱法是一种有效的分离制备尖叶假龙胆中[口山]酮类活性成分雏菊叶龙胆酮和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逆流色谱法 尖叶假龙胆 [口山]酮 雏菊叶龙胆酮 去甲雏菊叶龙胆酮
下载PDF
天然活性成分雏菊叶龙胆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维 韩华锐 +2 位作者 赵雅婵 尚志强 吕丽娟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6年第5期666-673,677,共9页
雏菊叶龙胆酮作为天然四氧代酮类化合物,主要分布于龙胆科獐牙菜属、假龙胆属、龙胆属植物中,具有降血糖、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抑制胆碱酯酶及单胺氧化酶、保护心血管系统及缺血性脑损伤等作用。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文献和相关报道进... 雏菊叶龙胆酮作为天然四氧代酮类化合物,主要分布于龙胆科獐牙菜属、假龙胆属、龙胆属植物中,具有降血糖、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抑制胆碱酯酶及单胺氧化酶、保护心血管系统及缺血性脑损伤等作用。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文献和相关报道进行整理和分析,较为系统地阐述了雏菊叶龙胆酮在植物中的分布、制备、质量评价、药理活性及毒性研究,以期为该化合物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也为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新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菊叶龙胆酮 植物分布 药理活性 进展
下载PDF
坐骨神经损伤后雏菊叶龙胆的修复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鑫 藏金月 +3 位作者 辛娟娟 马天怡 霍东升 蔡志平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观察雏菊叶龙胆是否对坐骨神经损伤后有促进功能恢复的作用,其中是否有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的参与。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25只,右侧坐骨神经离断后显微镜下缝合。造模后随机分为对照组、雏菊叶龙胆25 mg组、50 mg组、75 mg组和甲钴胺组... 目的观察雏菊叶龙胆是否对坐骨神经损伤后有促进功能恢复的作用,其中是否有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的参与。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25只,右侧坐骨神经离断后显微镜下缝合。造模后随机分为对照组、雏菊叶龙胆25 mg组、50 mg组、75 mg组和甲钴胺组5组。对照组生理盐水注射,其他组相应剂量的雏菊叶龙胆及甲钴胺注射,1、3、5周测定神经传导速度及腓肠肌肌细胞截面积,免疫组化分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阳性细胞比率。结果雏菊叶龙胆50 mg、75 mg组与对照组、甲钴胺组神经传导速度相比有明显差异,雏菊叶龙胆25 mg组与75 mg、50 mg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25)。3周时对照组、甲钴胺组、雏菊叶龙胆25 mg、50 mg、75 mg组腓肠肌肌细胞截面积分别为:(455.06±29.38)μm2、(679.03±81.48)μm2、(465.31±71.55)μm2、(670.24±91.26)μm2、(669.28±78.54)μm2,对照组、雏菊叶龙胆25 mg组与其他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周时各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免疫组化可见雏菊叶龙胆25 mg组和对照组与雏菊叶龙胆50 mg、75 mg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雏菊叶龙胆可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中有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菊叶龙胆 坐骨神经 神经再生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雏菊叶龙胆酮对小鼠脑缺血损伤模型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渤 胡慧敏 +3 位作者 赵志英 陈彪 李彪 云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5320-5322,共3页
目的研究雏菊叶龙胆酮(Bellidifolin)对小鼠脑缺血损伤模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30只雄性健康C57BL小鼠,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C)组、脑缺血损伤(AD)组、雏菊叶龙胆酮高剂量组(100mg/kg,H组)、中剂量组(75mg/kg,I组)、低剂... 目的研究雏菊叶龙胆酮(Bellidifolin)对小鼠脑缺血损伤模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30只雄性健康C57BL小鼠,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C)组、脑缺血损伤(AD)组、雏菊叶龙胆酮高剂量组(100mg/kg,H组)、中剂量组(75mg/kg,I组)、低剂量组(50mg/kg,L组),每组6只。采用结扎小鼠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复制动物脑缺血损伤模型,于损伤后2h处死小鼠,迅速断头,取脑皮质、海马,并提取蛋白行Western印迹实验,比较不同浓度雏菊叶龙胆酮对小鼠脑缺血的作用效果差异。结果与AD组比较,雏菊叶龙胆酮对脑缺血损伤小鼠模型具有保护作用(P<0.05),且保护作用随雏菊叶龙胆酮剂量递增。结论雏菊叶龙胆酮通过影响MAPK信号转导通路参与对缺血损伤细胞凋亡程度的调控,对脑缺血损伤的临床用药及药物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菊叶龙胆酮 脑缺血损伤 MAPK信号通路 凋亡
下载PDF
雏菊叶龙胆酮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胰腺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崔小平 张骐 王金红 《西部中医药》 2017年第1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瘤毛獐牙菜中分离所得的雏菊叶龙胆酮对糖尿病大鼠胰腺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雏菊叶龙胆酮(50 mg/kg)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雏菊叶龙胆酮组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模型,雏菊... 目的:探讨瘤毛獐牙菜中分离所得的雏菊叶龙胆酮对糖尿病大鼠胰腺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雏菊叶龙胆酮(50 mg/kg)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雏菊叶龙胆酮组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模型,雏菊叶龙胆酮组用雏菊叶龙胆酮进行干预,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抗氧化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以及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MDA)浓度,同时对胰腺组织HE染色并应用免疫印迹研究损伤相关因子NF-κBp65以及IκBα蛋白表达量的差异,分析雏菊叶龙胆酮对胰腺的保护作用。结果:雏菊叶龙胆酮能提高糖尿病大鼠血清CAT、SOD的活性(P<0.01),能降低MDA的浓度(P<0.01);胰腺HE染色显示雏菊叶龙胆酮能够减少糖尿病大鼠胰岛的萎缩,免疫印迹显示雏菊叶龙胆酮能增加胰腺组织内IκBα的表达,降低NF-κBp65蛋白表达。结论:雏菊叶龙胆酮可能通过胰腺NF-κB信号通路来减轻氧化应激水平,从而减轻STZ诱导的胰岛损伤,对胰岛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大鼠 瘤毛獐牙菜 雏菊叶龙胆酮
下载PDF
雏菊叶龙胆酮对缺氧复氧处理后的SH-SY5Y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渤 陈彪 赵志英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94-95,99,共3页
目的:观察雏菊叶龙胆酮对SH-SY5Y细胞缺氧/复氧处理后凋亡的作用。方法:通过体外培养SH-SY5Y细胞,进行缺氧/复氧处理后诱导细胞凋亡,观察经雏菊叶龙胆酮处理后的SH-SY5Y细胞的凋亡情况,细胞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组)、缺氧/复氧组(H/... 目的:观察雏菊叶龙胆酮对SH-SY5Y细胞缺氧/复氧处理后凋亡的作用。方法:通过体外培养SH-SY5Y细胞,进行缺氧/复氧处理后诱导细胞凋亡,观察经雏菊叶龙胆酮处理后的SH-SY5Y细胞的凋亡情况,细胞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组)、缺氧/复氧组(H/R组)、缺氧复氧前雏菊叶龙胆酮处理组(B组)、雏菊叶龙胆酮处理后正常培养组(C组),通过形态学观察细胞状态,MTT法检测SH-SY5Y细胞存活率。结果:与对照(N组)组相比,H/R组SH-SY5Y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与H/R组比较,雏菊叶龙胆酮处理后(C组)可以提高缺氧/复氧后SH-SY5Y细胞存活率,抑制细胞凋亡(P<0.05)。结论:雏菊叶龙胆酮对缺氧/复氧后SH-SY5Y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SY5Y细胞 凋亡 雏菊叶龙胆酮
下载PDF
蒙药尖叶假龙胆中雏菊叶龙胆酮对H2O2诱导H9c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任凯 龚雪 +1 位作者 张瑞芬 张园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0年第2期31-35,共5页
目的:研究蒙药尖叶假龙胆中雏菊叶龙胆酮对H2O2诱导的H9c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首先从尖叶假龙胆中提取雏菊叶龙胆酮单体化合物,建立H9c2细胞模型,将H9c2细胞分成五组:对照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雏菊叶龙胆酮给药组(3.... 目的:研究蒙药尖叶假龙胆中雏菊叶龙胆酮对H2O2诱导的H9c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首先从尖叶假龙胆中提取雏菊叶龙胆酮单体化合物,建立H9c2细胞模型,将H9c2细胞分成五组:对照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雏菊叶龙胆酮给药组(3.125、12.5、50μmol/L)。利用Real-time Cell Analysis(RTCA)多功能实时细胞功能分析仪建立最适过氧化氢损伤模型并检测活性。采用生化法检测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抑制剂作用前后血红素氧合酶-1(H0-1)、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CLC)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雏菊叶龙胆酮对H2O2诱导的H9c2细胞氧化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它能够减轻或抵消H2O2诱导的细胞损伤和LDH的释放,并增强SOD活力;H0-KGCLC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的升高(P<0.05),BOS(GCLC抑制剂)和ZnPP(H0-1抑制剂)预处理显著降低雏菊叶龙胆酮的保护作用。结论:蒙药尖叶假龙胆中雏菊叶龙胆酮对H2O2诱导H9c2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下游的抗氧化蛋白酶HO-1、GCLC表达达到抗氧化保护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叶假龙胆 雏菊叶龙胆酮 Nrf2/ARE H9C2细胞
下载PDF
蒙药尖叶假龙胆中雏菊叶龙胆酮对H2O2诱导H9c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园 任凯 +1 位作者 龚雪 张瑞芬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9年第11期38-42,共5页
目的:研究蒙药尖叶假龙胆中雏菊叶龙胆酮对H2O2诱导的H9c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首先从尖叶假龙胆中提取雏菊叶龙胆酮单体化合物,然后建立H9c2细胞模型,将H9c2细胞分成五组:对照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雏菊叶龙胆酮给药组(3.12... 目的:研究蒙药尖叶假龙胆中雏菊叶龙胆酮对H2O2诱导的H9c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首先从尖叶假龙胆中提取雏菊叶龙胆酮单体化合物,然后建立H9c2细胞模型,将H9c2细胞分成五组:对照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雏菊叶龙胆酮给药组(3.125、12.5、50μmol/L).利用Real-time Cell Analysis (RTCA)多功能实时细胞功能分析仪建立最适过氧化氢损伤模型并检测活性.采用生化法检测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抑制剂作用前后血红素氧合酶-1(HO-1)、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CLC)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雏菊叶龙胆酮对H2O2诱导的H9c2细胞氧化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它能够减轻或抵消H2O2诱导的细胞损伤和LDH的释放,并增强SOD活力;HO-1、GCLC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的升高(P<0.05),BOS(GCLC抑制剂)和ZnPP(HO-1抑制剂)预处理显著降低雏菊叶龙胆酮的保护作用.结论:蒙药尖叶假龙胆中雏菊叶龙胆酮对H2O2诱导H9c2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下游的抗氧化蛋白酶HO-1、GCLC表达来达到抗氧化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叶假龙胆 雏菊叶龙胆酮 Nrf2/ARE H9C2细胞
下载PDF
藏药抱茎獐牙菜HPLC指纹图谱及10个成分含量测定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维业 刘学良 +6 位作者 刘安平 苏媛 杨增亮 韩达斌 石春兰 徐文胜 刘海青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9-218,共10页
目的:建立抱茎獐牙菜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为其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Waters Sun Fir ODS C18色谱柱,甲醇-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 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30℃;建... 目的:建立抱茎獐牙菜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为其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Waters Sun Fir ODS C18色谱柱,甲醇-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 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30℃;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图谱,采用Chempattern化学计量学软件进行相似度分析。进一步通过HPLC法,测定样品中10个指标成分的含量,以寻找样品间的质量差异成分。结果:建立了抱茎獐牙菜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04,并确认29个共有峰,指认出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当药苷、芒果苷、异荭草素、苦龙胆酯苷、当药醇苷、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雏菊叶龙胆酮10个色谱峰。含量测定显示,10个成分线性关系良好(r≥0.9993),加样回收率均在96.8%~99.3%,RSD<2.1%,平均含量分别为0.16%、3.63%、0.23%、0.38%、0.24%、0.26%、0.07%、1.13%、0.08%、0.25%。测定结果表明獐牙菜苦苷、当药醇苷等成分含量较高。结论: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适用于抱茎獐牙菜的质量控制与评价,该方法快捷简便、稳定可靠,可为建立藏药抱茎獐牙菜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抱茎獐牙菜 高效液相色谱 指纹图谱 马钱苷酸 獐牙菜苦苷 龙胆苦苷 当药苷 芒果苷 异荭草素 苦龙胆酯苷 当药醇苷 1 8-二羟基-3 7-二甲氧基[口山]酮 雏菊叶龙胆酮
原文传递
尖叶假龙胆有效成分的活性追踪分离及对H_2O_2诱导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吕丽娟 任凯 +1 位作者 那木汗 李旻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57-1963,共7页
目的从尖叶假龙胆不同极性部位中寻找对H_2O_2诱导PC12细胞氧化损伤具有较强保护作用的化合物。方法采用活性追踪分离的方式,通过H_2O_2诱导PC12细胞损伤建立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利用实时细胞分析技术(real-time cell analysis,RTCA)研究... 目的从尖叶假龙胆不同极性部位中寻找对H_2O_2诱导PC12细胞氧化损伤具有较强保护作用的化合物。方法采用活性追踪分离的方式,通过H_2O_2诱导PC12细胞损伤建立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利用实时细胞分析技术(real-time cell analysis,RTCA)研究尖叶假龙胆不同极性部位对H_2O_2诱导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HPLC法测定具有活性的单体化合物的质量分数,并确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尖叶假龙胆正丁醇和醋酸乙酯部位对H_2O_2诱导PC12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同时,从尖叶假龙胆正丁醇和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1、2、3、5也对H_2O_2诱导PC12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中化合物1和2的保护作用在3.125-50.000μmol/L呈一定剂量依赖性,浓度为50.000μmol/L时,对H_2O_2诱导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最强;而化合物3和5的保护作用在3.125-50.000μmol/L内不具有剂量依赖性,浓度分别为25.000、3.125μmol/L时,对H_2O_2诱导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最强。经结构鉴定,化合物1、2、3、5分别为雏菊叶龙胆酮、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当药醇苷及去甲基当药醇苷。结论化合物1、2、3、5对H_2O_2诱导PC12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尖叶假龙胆抗氧化的主要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叶假龙胆 PC12细胞 H2O2 氧化应激 实时细胞分析技术 雏菊叶龙胆酮 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 当药醇苷 去甲基当药醇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