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维莫德治疗掌跖脓疱病:一项天津地区多中心临床研究
1
作者 张帅 王光平 +9 位作者 王红梅 李燕 曾三武 闫慧敏 齐放 宋静娜 王斯尧 张池金 张秉新 纪黎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4-207,共4页
目的:评价本维莫德在临床研究中治疗掌跖脓疱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21年3月一10月于天津地区多中心应用本维莫德治疗的掌跖脓疱病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及停药后4周的随访,评价患者用药前、后掌跖脓疱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 目的:评价本维莫德在临床研究中治疗掌跖脓疱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21年3月一10月于天津地区多中心应用本维莫德治疗的掌跖脓疱病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及停药后4周的随访,评价患者用药前、后掌跖脓疱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PPASI)评分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所有患者PPPASI评分与DLQI评分较基线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所有患者中痊愈4例、显效4例、有效8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38.1%。疗程中患者不良反应少且轻微,1例患者出现皮肤肥厚、干燥、脱屑。随访4周,痊愈、显效及有效患者皮损均未复发。结论:本维莫德有望成为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一种有效选择,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维莫德 掌跖脓疱病 银屑病 有效性 安全性
原文传递
A double-blind,randomized,placebo-and positive-controlled phase III trial of 1% benvitimod cream in mild-to-moderate plaque psoriasis 被引量:14
2
作者 Lin Cai Gen-Hui Chen +23 位作者 Qian-Jin Lu Min Zheng Yu-Zhen Li Jin Chen Jie Zheng Fu-Ren Zhang Jian-Bin Yu Sen Yang Fu-Qiu Li Sheng-Xiang Xiao Qiu-Ning Sun Jin-Hua Xu Xing-Hua Gao Hong Fang Tian-Wen Gao Fei Hao Quan-Zhong Liu Ya-Ting Tu Ruo-Yu Li Bao-Xi Wang Dan-Qi Deng Qing-Shan Zheng Hong-Xia Liu Jian-Zhong Zh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24期2905-2909,共5页
Background:Benvitimod cream,a novel synthetic small molecule,was effective in treating mild-to-moderate plaque psoriasis.We conducted a phase III clinical trial to assess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benvitimod cream in... Background:Benvitimod cream,a novel synthetic small molecule,was effective in treating mild-to-moderate plaque psoriasis.We conducted a phase III clinical trial to assess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benvitimod cream in patients with mild-to-moderate plaque psoriasis.Methods:We randomly assigned 686 patients(2:1:1)to receive 1%benvitimod cream,0.005%calcipotriol ointment or placebo twice a day for 12 weeks.The primary efficacy end points were the percentage of patients with a 75%or greater reduction from baseline in the 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 75)score and with a score of 0 or 1 in static physician’s global assessment(sPGA)at week 12.Resul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50.4%of patients in the benvitimod group achieved PASI 75,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alcipotriol(38.5%,P<0.05)and placebo(13.9%,P<0.05)groups.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achieving an sPGA score 0 or 1 was 66.3%in the benvitimod group and 63.9%in the calcipotriol group,which were both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placebo group(34%,P<0.05).In the long-term follow-up study,50.8%of patients experienced recurrence.After retreatment with 1%benvitimod,73.3%of patients achieved an sPGA score of 0 or 1 again at week 52.Adverse events included application site irritation,follicular papules,and contact dermatitis.No systemic adverse reactions were reported.Conclusion:During this 12-week study,benvitimod cream was demonstrated with high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in patients with mild-to-moderate plaque psoria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ORIASIS benvitimod Immune modulator Drug discovery 3 5-dihydroxy-4-isopropylstilbene
原文传递
1%本维莫德乳膏不同频次给药治疗甲银屑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3
作者 李薇 梁景耀 +4 位作者 罗权 甘奕传 李倩 薛如君 张三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5-279,共5页
目的:观察1%本维莫德乳膏治疗甲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探索其起效时间,评估不同频次用药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广州市皮肤病医院诊治的20例甲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右手指甲)和B组(左手指甲)。A组每日2次外... 目的:观察1%本维莫德乳膏治疗甲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探索其起效时间,评估不同频次用药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广州市皮肤病医院诊治的20例甲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右手指甲)和B组(左手指甲)。A组每日2次外用1%本维莫德乳膏,B组为每日1次,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了16、20及24周后2组的甲银屑病严重程度指数(NAPSI)评分,A组均低于B组(均P<0.05)。治疗了16、20及24周达到NAPSI50/75患者的比例、甲银屑病医生整体评估(f-PGA)评分有效下降患者的比例,A组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本维莫德乳膏治疗甲银屑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接触性皮炎。结论:1%本维莫德乳膏是治疗甲银屑病的一种高效且耐受性良好的新型非甾体外用药物,与每日1次用药比较,每日2次用药的起效时间更快,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维莫德 甲银屑病
原文传递
外用本维莫德乳膏治疗掌跖脓疱病2例
4
作者 侯贻魁 陆惠妮 +4 位作者 周玉芬 王豫筑 王贤 沈爱玲 郝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6-298,共3页
报告2例掌跖脓疱病患者外用本维莫得乳膏治疗。例1.患者女,52岁。双手掌、足底反复脓疱、痒痛2年余,再发2个月。皮肤科检查:双手掌、足跖密集粟粒大脓疱,部分融合,皮肤干燥,散在白色糠状脱屑。手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内单房脓疱,脓... 报告2例掌跖脓疱病患者外用本维莫得乳膏治疗。例1.患者女,52岁。双手掌、足底反复脓疱、痒痛2年余,再发2个月。皮肤科检查:双手掌、足跖密集粟粒大脓疱,部分融合,皮肤干燥,散在白色糠状脱屑。手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内单房脓疱,脓液内较多中性粒细胞及少量单核细胞。诊断:掌跖脓疱病。治疗:予1%本维莫德乳膏外用,早晚各1次,使用2个月,患者皮疹明显缓解。随访2个月,无明显复发。例2.患者男,48岁。双手掌、足底反复脓疱1年余。皮肤科检查:双手掌、足底散在多个米粒大脓疱,边缘脱屑,无水疱、渗出等。手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内单个大脓疱,内有中性粒细胞,棘层轻度肥厚,真皮浅层血管丛周围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诊断:掌跖脓疱病。治疗:外用1%本维莫德乳膏,早晚各1次,连续使用20d,患者皮疹明显缓解,1个月后电话随访,无明显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跖脓疱病 本维莫德乳膏
原文传递
Possible mechanism of benvitimod in atopic dermatitis and psoriasis
5
作者 Jin Hu Jiajun Xue Juan Shen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901-911,共11页
Atopic dermatitis(AD)and psoriasis are common chronic and relapsing inflammatory skin diseases mainly mediated by T cells.Type 2 and 17 inflammations are essential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D and psoriasis,respectively.... Atopic dermatitis(AD)and psoriasis are common chronic and relapsing inflammatory skin diseases mainly mediated by T cells.Type 2 and 17 inflammations are essential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D and psoriasis,respectively.Clinical evidence suggests that benvitimod,a natural metabolite produced by bacterial symbionts,plays a therapeutic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both AD and psoriasis.Mechanistically,the two most potent interactions with benvitimod are observed in the 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and 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2(Nrf2)pathways.However,it remains largely unknown how is the local interplay among benvitimod,AhR,and Nrf2,and how the epithelial microenvironment contributes to the complex inflammatory context that results in the treatment of AD and psoriasis.In the present study,the modulatory effects of benvitimod on treating AD and psoria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vitimod Atopic dermatitis PSORIASIS Tapinarof AHR NRF2
原文传递
化妆品中本维莫德的风险评估
6
作者 裴新荣 邢书霞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3年第6期51-55,共5页
采用危害识别、剂量反应关系评估、暴露评估和风险特征描述的风险评估程序,对化妆品中本维莫德进行风险评估。动物试验和临床不良反应数据显示本维莫德可引起皮肤刺激反应,具有生殖发育毒性,对新西兰白兔胚胎-胎儿发育影响的未观察到有... 采用危害识别、剂量反应关系评估、暴露评估和风险特征描述的风险评估程序,对化妆品中本维莫德进行风险评估。动物试验和临床不良反应数据显示本维莫德可引起皮肤刺激反应,具有生殖发育毒性,对新西兰白兔胚胎-胎儿发育影响的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NOAEL)为1 mg/(kg·d),计算得出全身暴露量为0.99 mg/(kg·d),安全边际值(MoS)为1。结果表明化妆品中本维莫德对人体具有潜在安全风险,应尽快制定化妆品中本维莫德的管理规定,将其纳入《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进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风险评估 本维莫德
下载PDF
QuEChERS/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膏霜类化妆品中本维莫德
7
作者 梁梓洋 罗辉泰 +3 位作者 周熙 林晓珊 吴惠勤 黄芳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2-767,共6页
该文基于QuEChERS法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建立了测定膏霜类化妆品中非法添加本维莫德的方法。样品经饱和氯化钠溶液分散后乙腈提取,无水硫酸镁、PSA和C18组成的净化剂净化后,以Agilent VF-17ms毛细管柱(30 m×0.25 mm... 该文基于QuEChERS法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建立了测定膏霜类化妆品中非法添加本维莫德的方法。样品经饱和氯化钠溶液分散后乙腈提取,无水硫酸镁、PSA和C18组成的净化剂净化后,以Agilent VF-17ms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分离,在选择反应监测(SRM)模式下检测,以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通过考察提取溶剂种类、提取溶剂体积、提取时间、净化剂组成及用量对本维莫德回收率的影响,确定最优前处理方法。在优化条件下,本维莫德在1~100μ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95;方法检出限为0.005μg/g,方法定量下限为0.02μg/g,目标物的加标回收率为90.0%~96.3%,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1.5%~2.7%,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0%。采用该方法对采集的90个膏霜样品进行检测,检出1个阳性样品。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及灵敏的优点,可为打击化妆品非法添加和保障化妆品的质量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 分散固相萃取 化妆品 非法添加 本维莫德
下载PDF
苯烯莫德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凋亡作用及对T细胞NF-κB的调节 被引量:12
8
作者 马晓蕾 温广东 +1 位作者 赵琰 张建中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85-788,791,共5页
目的探讨苯烯莫德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增殖凋亡及T细胞核因子NF-κB的调节作用。方法提取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用CCK-8法测定苯烯莫德对人PBMC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法测定苯烯莫德对人PBMC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苯烯莫德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增殖凋亡及T细胞核因子NF-κB的调节作用。方法提取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用CCK-8法测定苯烯莫德对人PBMC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法测定苯烯莫德对人PBMC凋亡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活化的人T细胞核因子NF-κB p65,p-NF-κb p65,IKK,p-IKK,IκBα,p-IκBα蛋白表达的经时变化。结果苯烯莫德抑制人PBMC增殖的IC50为9.67μmol/L;苯烯莫德可诱导人PBMC的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苯烯莫德作用于活化的T细胞后,随着时间的延长,NF-κB通路中活化性因子p-NF-κB p65和p-IKK表达逐渐降低,而抑制性因子p-IκBα表达却逐渐升高,提示苯烯莫德对NF-κB通路为负向调节。结论苯烯莫德抑制人PBMC增殖,诱导其凋亡。苯烯莫德对T细胞NF-κB通路为负向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烯莫德 PBMC 凋亡 T细胞 NF—kB
原文传递
苯烯莫德对白癜风患者黑素细胞系PIG3V细胞增殖、迁移及黑素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丁晓岚 王芳 +5 位作者 黄海艳 徐前喜 赵明福 王利娟 杜娟 张建中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苯烯莫德是否对白癜风患者黑素细胞系PIG3V细胞的增殖、迁移以及黑素的合成产生直接影响。方法体外培养PIG3V细胞,加入不同浓度苯烯莫德,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氢氧化钠法测定黑素含量,L—DOP... 目的探讨苯烯莫德是否对白癜风患者黑素细胞系PIG3V细胞的增殖、迁移以及黑素的合成产生直接影响。方法体外培养PIG3V细胞,加入不同浓度苯烯莫德,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氢氧化钠法测定黑素含量,L—DOPA氧化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4~10^-2μmol/L的苯烯莫德处理后,PIG3V细胞活力明显上升(P〈0.01),10~~10μmol/L苯烯莫德处理后细胞活力无明显变化,苯烯莫德浓度大于25μmol/L时细胞活力开始出现下降。与对照组相比,0.1,1,10μmol/L苯烯莫德处理PIG3V细胞后,细胞迁移数量均增加(P均〈0.05)。10μmol/L的苯烯莫德处理PIG3V细胞后,黑素含量升高(P〈0.01)。0.1,1,10μmol/L苯烯莫德处理PIG3V细胞后,酪氨酸酶活性均增加(P〈0.01)。结论一定浓度的苯烯莫德对PIG3V细胞的增殖、迁移及黑素合成均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烯莫德 PIG3V黑素细胞 增殖 迁移 黑素合成
原文传递
外用苯烯莫德对特应性皮炎样小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兰宇贞 慕彰磊 +2 位作者 赵琰 孙婧 张建中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8年第8期468-472,共5页
目的:评价外用苯烯莫德对卡泊三醇(MC903)诱导的特应性皮炎样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36只BALB/c小鼠,6只作为空白对照,30只给予MC903诱导特应性皮炎后再随机分为基质组、0.5%苯烯莫德组、1.0%苯烯莫德组、0.1%糠酸莫米松组和0.1%他... 目的:评价外用苯烯莫德对卡泊三醇(MC903)诱导的特应性皮炎样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36只BALB/c小鼠,6只作为空白对照,30只给予MC903诱导特应性皮炎后再随机分为基质组、0.5%苯烯莫德组、1.0%苯烯莫德组、0.1%糠酸莫米松组和0.1%他克莫司组,治疗前后测量皮肤厚度、经皮水丢失(TEWL)、皮损内CD4^+T细胞、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蛋白表达。结果:0.5%和1.0%苯烯莫德乳膏组皮损评分、耳部皮肤厚度、TEWL、皮损内CD4^+T细胞及TSLP蛋白水平较基质组均显著降低(P<0.05),1.0%苯烯莫德组疗效优于0.5%苯烯莫德组和他克莫司组(P<0.05),与糠酸莫米松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外用苯烯莫德乳膏可减轻特应性皮炎样小鼠局部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苯烯莫德 小鼠模型
下载PDF
本维莫德乳膏治疗轻中度斑块型银屑病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俞涵 祝梦媛 +2 位作者 文礼智 朱世豪 曾佳 《农垦医学》 2022年第5期423-426,共4页
目的:探讨本维莫德乳膏治疗轻中度斑块型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21年10月至2022年5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银屑病患者80例,遵照用药方法将患者分为本维莫德组(A组,n=40)与卡泊三醇组(B组,n=40),治疗前后所有患者采用银屑病皮损... 目的:探讨本维莫德乳膏治疗轻中度斑块型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21年10月至2022年5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银屑病患者80例,遵照用药方法将患者分为本维莫德组(A组,n=40)与卡泊三醇组(B组,n=40),治疗前后所有患者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指数(PASI)进行疗效判定,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经过8周的治疗,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0.00%,B组治疗总有效率52.4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月内A组复发率为29.20%,B组复发率为61.9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本维莫德乳膏治疗轻中度斑块型银屑病的疗效不劣于卡泊三醇,且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本维莫德 卡泊三醇
下载PDF
本维莫德的单次给药和重复给药毒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丽 李健雄 +1 位作者 刘全海 刘珉宇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81-491,共11页
目的:观察皮下注射给予本维莫德的单次给药和重复给药毒性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单次给药毒性研究通过皮下注射方式一次性给予受试动物本维莫德2000 mg·kg^(-1)(小鼠)或500 mg·kg^(-1)(家兔),给药后连续观察14~1... 目的:观察皮下注射给予本维莫德的单次给药和重复给药毒性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单次给药毒性研究通过皮下注射方式一次性给予受试动物本维莫德2000 mg·kg^(-1)(小鼠)或500 mg·kg^(-1)(家兔),给药后连续观察14~15 d,记录受试动物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重复给药毒性研究通过皮下注射方式给予本维莫德40,100,200 mg·kg^(-1)·d^(-1)(大鼠)或30,60,150 mg·kg^(-1)·d^(-1)(家兔),连续注射6个月,给药结束后观察1个月。每日观察实验动物一般情况,每周测量实验动物体重及摄食量,末次给药终止后24 h,每组取50%受试动物(雌雄各半)进行血液生化学及病理学检查。剩余受试动物停药1个月,同前完成相应指标检查。结果:小鼠单次给药的无可见有害作用水平(no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NOAEL)剂量为2000 mg·kg^(-1),家兔单次给药的NOAEL剂量为500 mg·kg^(-1)。大鼠6个月重复给药的NOAEL剂量为200 mg·kg^(-1),家兔6个月重复给药的NOAEL剂量为150 mg·kg^(-1)。结论:本维莫德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维莫德 单次给药毒性研究 重复给药毒性研究 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原文传递
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新药:本维莫德
13
作者 闫军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17,共4页
本维莫德(benvitimod)是一种芪类小分子化合物,通过激活芳烃受体发挥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等治疗银屑病作用。2019年被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局部治疗成人轻中度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较好。本维莫德安全性良好,患者可耐受,常见... 本维莫德(benvitimod)是一种芪类小分子化合物,通过激活芳烃受体发挥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等治疗银屑病作用。2019年被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局部治疗成人轻中度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较好。本维莫德安全性良好,患者可耐受,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毛囊炎和接触性皮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维莫德 银屑病 受体 芳基烃 乳膏
原文传递
芳香烃受体在治疗免疫炎症性皮肤病中的应用和新药开发
14
作者 蔡亚仙 贾剑敏 陈明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979-1986,共8页
芳香烃受体(AhR)作为环境⁃细胞相互作用的传感器,在维持皮肤屏障功能、皮肤免疫系统和抗氧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能调控许多皮肤基本功能相关的基因表达。AhR在所有的皮肤细胞类型中均有较高水平的表达,参与了包括特应性皮炎和银屑病... 芳香烃受体(AhR)作为环境⁃细胞相互作用的传感器,在维持皮肤屏障功能、皮肤免疫系统和抗氧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能调控许多皮肤基本功能相关的基因表达。AhR在所有的皮肤细胞类型中均有较高水平的表达,参与了包括特应性皮炎和银屑病在内的多种炎症性皮肤病的进展。由于AhR蛋白结构的复杂性,长期以来其晶体结构一直未能成功解析,近期研究人员获得了靛红和HSP90⁃XAP2⁃AhR复合物结合的晶体结构。临床研究表明通过配体激活AhR通路,对炎症性皮肤疾病的治疗具有意义,AhR激动剂本维莫德在银屑病的临床治疗中获得成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本文综述了AhR在炎症性皮肤病中的作用和目前的新药开发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烃受体 炎症性皮肤病 银屑病 特应性皮炎 本维莫德 新药开发
原文传递
苯烯莫德对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4和10、γ干扰素、T细胞转化因子β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马晓蕾 高那 +1 位作者 刘政邑 张建中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分泌的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和T细胞转化因子β(TGF-β)水平,及苯烯莫德对这些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分离培养20例AD患者...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分泌的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和T细胞转化因子β(TGF-β)水平,及苯烯莫德对这些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分离培养20例AD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再将20例A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等分为4组,分别给以磷酸缓冲盐液(PBS),400nmol/L苯烯莫德溶液,250nmol/L地塞米松溶液,10nmol/L他克莫司溶液共培养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分泌IL-4、IFN-γ、IL-10、TGF—β的水平。结果AD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IL-4浓度分别为(83.4±12.2)pg/ml和(44.3±5.7)pg/ml,两组比较,P〈0.05;TGF-β浓度分别为(178.9±17.40)pg/ml和(158.7±18.30)pg/ml,两组比较,P〉0.05。AD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IFN-γ浓度分别为(12.5±2.3)pg/ml和(25.4±3.4)pg/ml,两组比较,P〈0.05;IL-10浓度分别为(144.4±4.1)pg/ml和(189.9±6.5)pg/ml,两组比较,P〈0.05。400nmol/1苯烯莫德可降低AD患者外周血IL-4、IL-10、IFN-γ的含量,PBS对照组和苯烯莫德组IL-4浓度分别为(83。3±12.2)pg/ml和(50.2±10.1)pg/ml,两组比较,P〈0.05;IL-10的浓度分别为(144.4±4.1)pg/ml和(124.7±17.5)pg/ml,两组比较,P〉0.05;IFN-γ的浓度分别为(12.5±2.3)pg/ml和(9.56±5.1)pg/ml,两组比较,P〉0.05。苯烯莫德组与地塞米松组,他克莫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苯烯莫德组可升高PBS对照组AD患者外周血TGF—β含量,PBS对照组和BVM组TGF-β的浓度分别为(178.9±17.4)pg/ml和(203.6±15。3)pg/ml,两组比较,P〉0.05。苯烯莫德组与地塞米松组,他克莫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苯烯莫德可调节AD患者外周血PBMCIL-4、IFN-γ、IL-10和TGF—β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特应性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10 干扰素Γ 淋巴毒素Α 苯烯莫德
原文传递
苯烯莫德对实验性银屑病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珉宇 于鹏霞 +8 位作者 赵帅 黄晓玲 邓轶方 余增洋 倪娜 江卫玲 陆舫 殷明 刘全海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89-595,共7页
目的观察苯烯莫德对实验性银屑病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永生化人角质生成细胞Ha Ca T,用MTT法测试苯烯莫德的抑制率,免疫组化法观察角蛋白19(CK19)的表达。体内试验以维A酸乳膏为阳性对照,观察0.5%、1%、2%苯烯莫德药效(苯烯莫德低、中... 目的观察苯烯莫德对实验性银屑病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永生化人角质生成细胞Ha Ca T,用MTT法测试苯烯莫德的抑制率,免疫组化法观察角蛋白19(CK19)的表达。体内试验以维A酸乳膏为阳性对照,观察0.5%、1%、2%苯烯莫德药效(苯烯莫德低、中、高剂量组),并设阴性对照组。雌性性成熟小鼠60只,雌二醇诱导小鼠动情期阴道上皮有丝分裂模型成功后随机分组,从阴道注入样品(50μL),检测阴道组织有丝分裂指数。60只小鼠随机分组,给药前各组动物均用尼龙刷轻刷尾根0.5 cm处100次制作小鼠尾部颗粒层鳞片数模型,然后在同一部位涂抹给药(100μL),计数给药部位每100个鳞片中有颗粒层的鳞片数。80只豚鼠随机分组,普萘洛尔诱导豚鼠耳背部银屑病样模型成功后涂抹药剂(约200μL)于豚鼠耳背,取给药部位皮肤显微测表皮厚度。结果体外试验显示苯烯莫德对Ha Ca T细胞的IC50为28.5μg·m L-1,Ha Ca T细胞在20μg·m L-1苯烯莫德中培养,有大量CK19生成。苯烯莫德能抑制小鼠阴道上皮细胞的有丝分裂,苯烯莫德各剂量组有丝分裂细胞指数低于赋形剂组(P<0.05或P<0.01),苯烯莫德中、高剂量组低于苯烯莫德低剂量组(P<0.05,P<0.01)。苯烯莫德处理后能增加含颗粒层的鳞片数,苯烯莫德各剂量组小鼠尾部有颗粒层的鳞片比率高于赋形剂组(P<0.05或P<0.01),苯烯莫德中、高剂量组高于苯烯莫德低剂量组(P<0.05,P<0.01)。普萘洛尔诱导的豚鼠耳背部表皮的厚度增加能够被苯烯莫德抑制,苯烯莫德各剂量组表皮厚度薄于赋形剂组(P<0.05或P<0.01),苯烯莫德高剂量组薄于苯烯莫德低剂量组(P<0.05)。结论苯烯莫德具有明显治疗实验性银屑病的作用,具有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烯莫德 银屑病 投药 局部
原文传递
氟代同系物内标在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苯烯莫德浓度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韦忠娜 赵立波 +4 位作者 王茜 朱宝英 陈欣 黄静 方翼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6-272,共7页
目的:降低基质效应,建立测定人血浆中苯烯莫德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方法:以氟代苯烯莫德为内标,血浆样品用四硼酸钠碱化后,用甲基叔丁基醚(MEBE)萃取,离心后取上清液氮气吹干,流动相复溶后进行LC-MS/MS分析。色谱条... 目的:降低基质效应,建立测定人血浆中苯烯莫德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方法:以氟代苯烯莫德为内标,血浆样品用四硼酸钠碱化后,用甲基叔丁基醚(MEBE)萃取,离心后取上清液氮气吹干,流动相复溶后进行LC-MS/MS分析。色谱条件:采用Ultra C18(50 mm×2.1 mm,5.0μm)色谱柱,以乙腈-0.2 mmol·L^-1甲酸铵为流动相,流速300μL·min^-1,柱温20℃;质谱条件:电喷雾离子化源(ESI),负离子模式多重反应选择离子检测(MRM),用于定量的离子对分别为苯烯莫德m/z 253.1→210.9和内标氟代苯烯莫德m/z 270.9→229.2。结果:人血浆中苯烯莫德的线性范围为0.1~10 ng·mL^-1(r〉0.99),定量下限为0.1 ng·mL^-1;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相对误差为-1.03%~0.01%;提取回收率大于85%;稳定性良好,血浆基质对苯烯莫德测定无干扰。结论:该方法适用于人血浆中苯烯莫德浓度的测定。氟代同系物内标能部分取代稳定同位素内标,应用在生物样品的检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烯莫德 己烯雌酚 氟代苯烯莫德 血药浓度 氟代同系物内标 基质效应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原文传递
血浆样品预处理环境的pH值对芪类化合物HPLC-MS/MS检测方法基质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立波 王宇航 +3 位作者 司霞 马卓 陈月 冯婉玉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358-1363,共6页
目的评估血浆样品预处理环境的pH值对芪类化合物HPLC-MS/MS检测方法基质效应的影响。方法分别在pH4.01、5.00、6.86、8.00、9.18 5种不同的pH条件下,使用甲基叔丁基醚、乙醚、乙酸乙酯3种常用的萃取剂,利用液液萃取的方法处理含8种芪类... 目的评估血浆样品预处理环境的pH值对芪类化合物HPLC-MS/MS检测方法基质效应的影响。方法分别在pH4.01、5.00、6.86、8.00、9.18 5种不同的pH条件下,使用甲基叔丁基醚、乙醚、乙酸乙酯3种常用的萃取剂,利用液液萃取的方法处理含8种芪类化合物的人血浆;以Ultra C18柱(2.1 mm×50 mm,5.0μm)为固定相,以乙腈、0.2 mmol·L-1甲酸铵(HCOONH4)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模式,以MRM扫描模式进行定量,建立8种芪类化合物HPLC-MS/MS检测方法。结果在选定的色谱质谱条件下,8种芪类化合物与血浆中的杂质分离良好;8种芪类化合物的基质效应与预处理后样品中残存磷脂的量正相关。在碱性条件萃取处理的血浆样品磷脂残存少,基质效应小。在pH 8.0时,基质效应最小。结论在进行生物样品预处理时,适度碱化样品,有助于降低血浆样品预处理后残存的磷脂含量,从而降低基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值 芪类化合物 白藜芦醇 苯烯莫德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基质效应
原文传递
苯烯莫德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BALB/c小鼠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钱佳丽 徐宏俊 +4 位作者 赵琰 孙青苗 马晓蕾 黄海艳 张建中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54-658,共5页
目的 探讨苯烯莫德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的疗效.方法 用2,4-二.硝基氟苯对BALB/c小鼠进行皮肤致敏和激发,分别建立急性和慢性小鼠接触性皮炎模型.将实验小鼠分为7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无水乙醇组、苯烯莫德0.5%、1.0%、2.0%3个... 目的 探讨苯烯莫德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的疗效.方法 用2,4-二.硝基氟苯对BALB/c小鼠进行皮肤致敏和激发,分别建立急性和慢性小鼠接触性皮炎模型.将实验小鼠分为7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无水乙醇组、苯烯莫德0.5%、1.0%、2.0%3个不同剂量组、0.1%地塞米松组和0.1%他克莫司组(n=6).观察外用苯烯莫德的疗效,包括对小鼠耳廓肿胀程度(包括双耳质量差与厚度差的变化)、病理学改变及皮损组织炎症细胞计数的影响;用药结束时评价苯烯莫德的用药安全性.结果 在急性接触性皮炎模型中,苯烯莫德在24 h内的治疗作用不明显;0.5%、1.0%、2.0%3个不同剂量组双耳质量差与基质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双耳厚度差与基质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慢性接触性皮炎模型中,苯烯莫德可明显缓解耳部肿胀程度,0.5%、1.0%、2.0%3个不同剂量组苯烯莫德外用3周后,双耳质量差[(2.33±177;0.45) mg,(2.30±177;0.57)mg,(2.38±177;0.27) mg]与基质对照组[(3.73±177;0.33) mg]相比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双耳厚度差[(71.50±177;3.15)× 10^-3 mm,(75.50±177;3.02)×10^-3 mm,(69.50±177;2.59)×10^-3 mm]与基质对照组[(91.83±177;2.04)×10^-3 mm]相比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无论是急性接触性皮炎模型还是慢性接触性皮炎模型,3个不同剂量苯烯莫德均能显著降低耳部皮损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均P〈 0.01).结论 外用苯烯莫德对2,4-DNFB所致的小鼠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具有抑制作用,对急性模型效果不明显;未监测到局部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烯莫德 皮炎 变应性接触性 模型 动物
原文传递
本维莫德对HaCaT细胞增殖、炎症因子分泌及皮肤屏障因子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胡宇晴 刘萍 +1 位作者 慕彰磊 张建中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84-991,共8页
目的研究本维莫德对人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炎症细胞因子分泌、皮肤屏障蛋白合成以及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蛋白1(STAT1)磷酸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aCaT细胞,采用0.1~1000μmol/L本维莫德处理24 h,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部分HaCaT细胞分为... 目的研究本维莫德对人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炎症细胞因子分泌、皮肤屏障蛋白合成以及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蛋白1(STAT1)磷酸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aCaT细胞,采用0.1~1000μmol/L本维莫德处理24 h,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部分HaCaT细胞分为6组,对照组仅加入DMEM培养基,刺激剂组加入10μg/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本维莫德组加入10μg/L TNF-α和IFN-γ以及终浓度为1~10或1~100μmol/L本维莫德,AhR拮抗剂组加入10μg/L TNF-α和IFN-γ、10或100μmol/L本维莫德以及10 nmol/L StemRegenin1(SR1),处理24 h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4、IL-10、IL-22和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ARC)的水平,RT-PCR检测HaCaT细胞芳香烃受体(AhR)、细胞色素P4501A(CYP1A1)、聚丝蛋白、内披蛋白、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和TARC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聚丝蛋白、内披蛋白、TSLP和STAT1及磷酸化STAT1(p-STAT1)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本维莫德对HaCaT细胞中AhR核转位的影响。计量资料采用非配对Student 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Spearman检验分析各指标间的关系。结果0.1、1、10、100、1000μmol/L本维莫德干预HaCaT细胞24 h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0.2±2.4)%、(85.4±11.9)%、(52.8±14.0)%、(39.4±7.9)%、(27.5±3.4)%,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2.5,P<0.001),50%抑制浓度为48.54μmol/L。与刺激剂组相比,10和100μmol/L本维莫德组HaCaT细胞分泌的IL-10水平上升(F=16.110,P<0.001),但100μmol/L组IL-22(F=6.884,P<0.001)和10、100μmol/L组TARC水平(F=7.052,P<0.001)显著下降。与刺激剂组相比,1和10μmol/L本维莫德组CYP1A1 mRNA表达(P=0.004)和10μmol/L本维莫德组FLG mRNA表达(P=0.040)水平显著增高,而10μmol/L组TARC mRNA和10μmol/L组TSLP mRNA表达显著降低(均P<0.01),而刺激剂组和本维莫德组间AhR 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3)。与刺激剂组相比,10μmol/L本维莫德组聚丝蛋白(P=0.020)和1、10μmol/L本维莫德组内披蛋白表达水平(P<0.001)显著上升,而10μmol/L TSLP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01),1和10μmol/L本维莫德组p-STAT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01)。与100μmol/L本维莫德组相比,AhR拮抗剂组IL-10分泌水平显著下降(t=4.794,P=0.003),TSLP mRNA的表达显著上升(t=3.769,P=0.005);与10μmol/L本维莫德组相比,AhR拮抗剂组IVL蛋白表达显著下降(t=5.117,P=0.002),TSLP蛋白表达显著上升(t=3.117,P=0.043),p-STAT1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t=1.400,P=0.719)。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对照组和1μmol/L本维莫德组中AhR绿色荧光主要表达于HaCaT细胞胞质中,细胞核中基本无荧光表达;而在10μmol/L和20μmol/L本维莫德组HaCaT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均可见高密度绿色荧光。结论本维莫德可通过活化AhR信号通路抑制HaCaT细胞增殖,调节炎症因子分泌,上调皮肤屏障相关因子的产生和抑制STAT1磷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特应性 角蛋白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因子类 本维莫德 芳香烃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