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along an Altitudinal Gradient of Bhabha Valley in Western Himalaya 被引量:9
1
作者 Amit Chawla S.Rajkumar +3 位作者 K.N.Singh Brij Lal R.D.Singh A.K.Thukral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08年第2期157-177,共21页
The present study highlights the rich species diversity of higher plants in the Bhabha Valley of western Himalaya in India. The analysis of species diversity revealed that a total of 313 species of higher plants inhab... The present study highlights the rich species diversity of higher plants in the Bhabha Valley of western Himalaya in India. The analysis of species diversity revealed that a total of 313 species of higher plants inhabit the valley with a characteristic of moist alpine shrub vegetation. The herbaceous life forms dominate and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altitude. The major representations are from the families Asteraceae, Rosaceae, Lamiaceae and Poaceae, suggesting thereby the alpine meadow nature of the study area. The effect of altitude on species diversity displays a hump-shaped curve which may be attributed to increase in habitat diversity at the median ranges and relatively less habitat diversity at higher altitudes. The anthropogenic pressure at lower altitudes results in low plant diversity towards the bottom of the valley with most of the species being exotic in nature. Though the plant diversity is less at higher altitudinal ranges, the uniqueness is relatively high with high species replacement rates. More than 90 % of variability in the species diversity could be explained using appropriate quantitative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along the altitudinal gradient. The valley harbours 18 threatened and 41 endemic species, most of which occur at higher altitudinal gradients due to habitat specifi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threatened species altitudinal gradient FLORA bhabha Valley western Himalaya INDIA
下载PDF
SANC Monte Carlo programs for small-angle Bhabha scattering
2
作者 A.B.Arbuzov S.G.Bondarenko +4 位作者 I.R.Boyko L.V.Kalinovskaya A.A.Kampf R.R.Sadykov V.L.Yermolchyk 《Chinese Physics C》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4-19,共6页
Luminosity monitoring at e^(+)e^(−)collider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SANC Monte Carlo event generator ReneSANCe and integrator MCSANC for simulation of Bhabha scattering at low angles.Results are presented for center-o... Luminosity monitoring at e^(+)e^(−)collider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SANC Monte Carlo event generator ReneSANCe and integrator MCSANC for simulation of Bhabha scattering at low angles.Results are presented for center-of-mass energies of the Z boson resonance and at 240 GeV for the conditions of typical luminosity detectors.It is shown that bremsstrahlung events with extremely low electron scattering angles are relevant to match the precision tags of future electron-positron colli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MINOSITY bhabha scattering QED Monte Carlo simulation
原文传递
利用大角度Bhabha散射测量ψ(2S)数据积分亮度
3
作者 崔象宗 顾以藩 +1 位作者 李新华 韩世温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10,共7页
提出了一种在正负电子对撞机上、用大角度 Bhabha散射事例、在ψ(2S)共振能量下测量积分亮度的方法.对北京谱仪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采集的ψ(2S)数据进行的初步测量表明方法是可行的.
关键词 Ψ(2S) 积分亮度 大角度bhabha散射
原文传递
北京谱仪亮度监测器Bhabha散射截面的蒙特卡罗计算
4
作者 朱永生 王平 +1 位作者 刘铁辉 周化十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03-510,共8页
在北京谱仪亮度监测器和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实际运行参数的条件下,利用精确到α3项的Bhabha事例产生器,计算了亮度监测器的等效积分截面,用它计算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亮度,其系统误差<3%,实测数据与计算结果有很好的一... 在北京谱仪亮度监测器和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实际运行参数的条件下,利用精确到α3项的Bhabha事例产生器,计算了亮度监测器的等效积分截面,用它计算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亮度,其系统误差<3%,实测数据与计算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habha散射 亮度 北京谱仪 监测器
原文传递
LEP/SLC能区Bhabha散射的计算和事例产生
5
作者 叶竞波 马文淦 +2 位作者 张子平 许咨宗 戴青海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772-780,共9页
给出LEP/SLC能区Bhabha散射的电磁辐射修正,包括精确的单圈图结果和共线硬光子效应的数值计算和事例产生.
关键词 SLC能区 bhabha散射 LEP能区
原文传递
论《同情者》中的双向模拟与身份认同困境
6
作者 王佳希 《镇江高专学报》 2024年第1期35-40,共6页
霍米·巴巴在研究殖民权力结构时提出“模拟”的概念,他强调当殖民者鼓励被殖民者“模拟”他们的文化时,其结果往往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一种“面目模糊的拷贝”,这种矛盾状态反而成为被殖民者的抵抗策略。在美籍越南裔作家阮清越的... 霍米·巴巴在研究殖民权力结构时提出“模拟”的概念,他强调当殖民者鼓励被殖民者“模拟”他们的文化时,其结果往往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一种“面目模糊的拷贝”,这种矛盾状态反而成为被殖民者的抵抗策略。在美籍越南裔作家阮清越的小说《同情者》中,模拟策略是双向的,以无名的双面间谍“我”为代表的越南人一方面受到美、法两国殖民者模拟控制策略的宰制,另一方面又在主动模拟殖民国的文化与价值观时发现其殖民话语内部的逻辑问题,形成对殖民话语的抵抗。双向模拟使“我”陷入身份认同的困境。小说结尾的伦理转书写向则为摆脱这种困境提供了出路,即同情受苦难者、为“他者”发声,在这一过程中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情者》 阮清越 霍米·巴巴 双向模拟
下载PDF
Ψ(3770)扫描实验中利用快速重建数据测量数据样本的积分亮度 被引量:1
7
作者 郭义庆 王至勇 荣刚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20-423,共4页
介绍了在北京谱仪Ψ (3770 )扫描实验中 ,利用快速重建数据 ,基于大角度 Bhabha散射事例测量各扫描能量点数据样本的积分亮度。
关键词 积分亮度 bhabha散射事例 反应截面 快速数据重建 高参物理实验 北京谱仪 扫描实验
下载PDF
BEPCⅡ亮度监测器第一阶段运行的初步结果
8
作者 单卿 许咨宗 +5 位作者 伍健 汪晓莲 王永刚 章涛 李凯 胡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41-1245,共5页
亮度探测器是对撞机束流调试、稳定运行和提高性能的重要工具.一台快亮度监测器首次在BEPCⅡ(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上实现了逐束团对撞的亮度监测,并且已经成功地用于BEPCⅡ的调束.亮度监测器初步运行结果表明,亮度监测器可... 亮度探测器是对撞机束流调试、稳定运行和提高性能的重要工具.一台快亮度监测器首次在BEPCⅡ(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上实现了逐束团对撞的亮度监测,并且已经成功地用于BEPCⅡ的调束.亮度监测器初步运行结果表明,亮度监测器可以快速实时地给出相对亮度的信息,成功地对每一对束团的状态(时间、空间)进行监视,为高亮度的BEPCⅡ的调试和最佳状态的选择提供了一个有效、可靠的监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PCⅡ 契仑柯夫探测器 单轫致辐射bhabha过程
下载PDF
BESⅢ在线亮度测量
9
作者 宋文博 傅成栋 +4 位作者 莫晓虎 何康林 赵书俊 朱科军 李飞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0-738,747,共10页
介绍了多种测量加速器与探测器亮度的方法,并着重描述了利用了e+e-→e+e-末态事例测量亮度的算法。尤其是针对加速器与探测器联合调试初期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量能器的端盖信息进行事例筛选,结合在线算法计算得到亮度值,同时利用在线亮... 介绍了多种测量加速器与探测器亮度的方法,并着重描述了利用了e+e-→e+e-末态事例测量亮度的算法。尤其是针对加速器与探测器联合调试初期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量能器的端盖信息进行事例筛选,结合在线算法计算得到亮度值,同时利用在线亮度实现对加速器运行状态和谱仪工作状态的监测。检测结果表明,在线亮度测量系统可以起到对运行状态和数据获取质量与稳定性的监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habha事例 亮度 截面 在线监测
下载PDF
Ψ(3770)扫描实验中Ψ(2S)部分数据积分亮度测量方法的研究
10
作者 易智勇 荣刚 +2 位作者 王平 张达华 郭义庆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2-354,348,共4页
介绍Ψ(3770)扫描实验中Ψ(2S)部分数据积分亮度测量方法的研究,不仅考虑了QED产生过程,而且还考虑了Ψ(2S)共振产生过程及两者间的干涉效应,所研究的方法更适合于Ψ(2S)共振区内数据积分亮度的测定。
关键词 积分亮度 bhabha 散射事例 反应截面
下载PDF
北京谱仪ⅡTELESIS误差矩阵的修正
11
作者 袁建明 戴又善 许国发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6期632-636,662,共6页
借鉴北京谱议 第1批27×106J/ψ数据带电径迹和中性径迹误差矩阵修正的方法,选取J/ψ衰变到μ+μ-和辐射e+e-过程的数据样本,研究了北京谱议 第2批数据误差矩阵的修正:(1)利用J/ψ→μ+μ-样本,对带电径迹完成了RUN-by-RUN误差矩阵... 借鉴北京谱议 第1批27×106J/ψ数据带电径迹和中性径迹误差矩阵修正的方法,选取J/ψ衰变到μ+μ-和辐射e+e-过程的数据样本,研究了北京谱议 第2批数据误差矩阵的修正:(1)利用J/ψ→μ+μ-样本,对带电径迹完成了RUN-by-RUN误差矩阵刻度.(2)利用J/ψ→γe+e-样本,在0.2~1.4GeV能量范围内,完成了桶部簇射计数器(BSC)中对中性径迹的沉积能量和空间位置测量的误差矩阵修正.经上述误差矩阵修正后,北京谱议 的TELESIS可以较好地满足J/ψ数据分析工作的进一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LESIS 北京谱仪Ⅱ 运动学拟合 误差矩阵 辐射bhabha 正负电子对撞机 修正方法
下载PDF
杂合中建立第三空间——从霍米·巴巴的杂合理论看谢默斯·希尼的《贝奥武甫》译本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成坚 邓红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7-31,共5页
以后殖民主义理论家霍米·巴巴的“杂合”概念为理论视角,分析了诺贝尔奖获得者谢默斯·希尼的英译版《贝奥武甫》中的两种“杂合”现象:译者文化身份的杂合和语言的杂合,最终探讨了希尼版译文中“杂合”现象的文化意义。译本... 以后殖民主义理论家霍米·巴巴的“杂合”概念为理论视角,分析了诺贝尔奖获得者谢默斯·希尼的英译版《贝奥武甫》中的两种“杂合”现象:译者文化身份的杂合和语言的杂合,最终探讨了希尼版译文中“杂合”现象的文化意义。译本中的杂合既是译者一种后殖民文化反抗的态度与策略,同时也指涉了当今北爱尔兰多元文化构成的特征。在异质文化间的相互尊重与彼此融合中重新定义爱尔兰性——建立第三空间,则是当代北爱尔兰文化发展的方向。作为当代爱尔兰文坛主将的希尼以其翻译实践对此做了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米·巴巴 杂合 第三空间 谢默斯·希尼 《贝奥武甫》
下载PDF
隔空对话:纳博科夫文化身份论与巴巴杂糅理论 被引量:3
13
作者 汪小玲 徐千惠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5-148,共4页
纳博科夫的文学作品中凝结着对后现代文化身份的潜心考量,形成独特的文化身份论。本文以《普宁》为例,通过将纳博科夫文化身份思想中的可改写性、多元渗透性、流动发展性与霍米·巴巴杂糅理论中的"协商"、"杂糅"... 纳博科夫的文学作品中凝结着对后现代文化身份的潜心考量,形成独特的文化身份论。本文以《普宁》为例,通过将纳博科夫文化身份思想中的可改写性、多元渗透性、流动发展性与霍米·巴巴杂糅理论中的"协商"、"杂糅"和"文化差异"3个概念并置考察,探寻两位大师在文化身份意义上的隔空对话与精神投契,论证纳博科夫文化身份论的前瞻性与先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巴巴 文化身份 杂糅 《普宁》
原文传递
后殖民主义的“流亡诗学” 被引量:26
14
作者 生安锋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1-63,共3页
“流散”概念近来逐渐成为一种对当代后殖民文化与认同经验的总体解释。本文分析了后殖民理论大家霍米·巴巴和爱德华·萨义德等人对流散的阐释 ,这种阐释有助于我们在运动中而非绝对的本真性中思考认同问题。由于离散者游移于... “流散”概念近来逐渐成为一种对当代后殖民文化与认同经验的总体解释。本文分析了后殖民理论大家霍米·巴巴和爱德华·萨义德等人对流散的阐释 ,这种阐释有助于我们在运动中而非绝对的本真性中思考认同问题。由于离散者游移于多种文化之间 ,故而拥有更宽阔和多元的视角 ,得以重新参与文化的改造与传承。流散论述 ,或者“流亡诗学”,为我们审视后殖民语境下差异性文化的变迁与碰撞提供了一种难得的视角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 流散 流亡诗学 霍米·巴巴
下载PDF
“第三空间”学术史梳理:兼论索亚、巴巴与詹明信的理论交叉 被引量:18
15
作者 袁源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180-188,共9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对"第三空间"概念的探讨日益深入,并将其运用于后现代地理学、后殖民文化、文学批评、翻译以及图书馆学研究等。通过细读理论原著,思辨爱德华·索亚和霍米·巴巴"第三空间"概念的提...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对"第三空间"概念的探讨日益深入,并将其运用于后现代地理学、后殖民文化、文学批评、翻译以及图书馆学研究等。通过细读理论原著,思辨爱德华·索亚和霍米·巴巴"第三空间"概念的提出背景、目标用意及理论侧重点的异同,探究詹明信的理论对二者的影响,并辨析"第三空间"与"第三场所"的概念性差异,从而梳理相关理论的学术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空间 都市 爱德华·索亚 霍米·巴巴 弗雷德里克·詹明信
下载PDF
抵抗的文化政治: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 被引量:10
16
作者 章辉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2-69,共8页
巴巴通过分析殖民主义意图与其实际后果之间的错位,呈现殖民话语文化旅行的复杂性和矛盾性,颠覆殖民话语的霸权,并在殖民和被殖民的历史交错中开辟新的文化空间,重构被殖民者的主体性。
关键词 霍米·巴巴 后殖民理论 文化混杂 文化抵抗 流亡诗学
下载PDF
建立翻译中的第三空间——论霍米·巴巴之“杂合”概念在翻译中的运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邓红 李成坚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7年第2期84-87,共4页
本文旨在梳理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家霍米.巴巴的“杂合”概念,阐述它与翻译的紧密关联。本文认为翻译过程是一种源语、译语、异质文化及译者身份的杂合过程,“杂合”、“第三空间”的概念能够瓦解原文中心与译文中心、翻译策略中归化与... 本文旨在梳理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家霍米.巴巴的“杂合”概念,阐述它与翻译的紧密关联。本文认为翻译过程是一种源语、译语、异质文化及译者身份的杂合过程,“杂合”、“第三空间”的概念能够瓦解原文中心与译文中心、翻译策略中归化与异化的二元对立,从而开拓我们对翻译过程研究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霍米·巴巴 杂合 第三空间
下载PDF
《爱药》:印第安文化与白人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被引量:8
18
作者 倪云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年第10期23-28,50,共7页
路易丝·厄德里齐是美国当代最有名望、著作最多的印第安作家之一。其北达科他州的印第安系列小说得到读者喜爱和评论界关注。《爱药》为其处女作小说,主要描述印第安人的家庭生活,借此折射印第安人的传统文化与美国社会和现代文化... 路易丝·厄德里齐是美国当代最有名望、著作最多的印第安作家之一。其北达科他州的印第安系列小说得到读者喜爱和评论界关注。《爱药》为其处女作小说,主要描述印第安人的家庭生活,借此折射印第安人的传统文化与美国社会和现代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现状。本文尝试使用霍米·巴巴的混杂性等后殖民理论解读印第安文化与白人文化既有冲突又有融合的复杂状况。指出路易丝·厄德里齐本人身份的混杂性与边缘化在该小说中留下的不可磨灭的痕迹。从这位受过教育的印第安人代表身上可以看到,当代印第安作家已意识到话语的力量并充分利用它作为武器向白人世界挑战,他们用英语书写印第安文化并以此颠覆白人主流文化对其进行的扭曲,重新建构印第安文化的独特性,成为印第安人及其文化的代言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易丝·厄德里齐 《爱药》 后殖民解读 霍米·巴巴 混杂性 印第安 文化
下载PDF
走出二元对立的樊笼——论毛翔青的小说《酸甜》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光林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0年第1期112-122,共11页
本文运用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分析探讨华裔英国作家毛翔青的小说《酸甜》中所表现出的跨文化冲突,指出在《酸甜》中,作者表现出了华裔在英国生存所面临的三种情况:一种是单一文化现象,以一家之主陈氏为代表,恪守传统,没有体现... 本文运用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分析探讨华裔英国作家毛翔青的小说《酸甜》中所表现出的跨文化冲突,指出在《酸甜》中,作者表现出了华裔在英国生存所面临的三种情况:一种是单一文化现象,以一家之主陈氏为代表,恪守传统,没有体现出任何的灵活性;一种是文化平衡现象,以他的妻子莉莉为代表,试图在中英文化中寻求一种平衡,达到阴阳意义上的平衡与转换;第三种是以莉莉的姐姐莫伊为代表的文化同化。在这三种现象中,作者选择的是文化平衡说,希望各种文化彼此共存,突破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翔青 《酸甜》 后殖民 霍米·巴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