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2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nergists action of piperonyl butoxide and S,S,S-tributyl phosphorotrithioate on toxicity of carbamate insecticides against Blattella germanica 被引量:3
1
作者 Alireza Sanei Dehkordi Yaser Salim Abadi +4 位作者 Hasan Nasirian Teymour Hazratian Mohammad Amin Gorouhi Saideh Yousefi Azim Paksa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7年第10期981-986,共6页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synergists action of piperonyl butoxide(PBO) and S,S,Stributyl phosphorotrithioate(DEF) on toxicity of carbamate insecticides against Blattella germanica in Tehran city.Methods: In the curr...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synergists action of piperonyl butoxide(PBO) and S,S,Stributyl phosphorotrithioate(DEF) on toxicity of carbamate insecticides against Blattella germanica in Tehran city.Methods: In the current study, German cockroach strains were collected from several hospitals and dormitories in Tehran.At the beginning,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bendiocarb and carbaryl(insecticides belong to carbamate group) were determined by surface contact on a susceptible strain.Then, the level of susceptibility and type of resistance mechanisms in the collected strains from contaminated sites to the aforementioned insecticides were studied by using PBO and DEF synergists with different insecticide ratios to synergist(1:0, 1:1, 1:2, 1:3).Results: The DEF synergist along with bendiocarb and carbaryl completely eliminated the resistance in all strains but PBO did not completely eliminate the resistance in the strains of Mofid, Alvand, Valiasr hospitals and Shariati dormitory.Generally, the impact of DEF was observed in the removing resistance more than PBO.Conclusions: In most of these strains, resistance to bendiocarb and carbaryl is completely eliminated by DEF, showing a very high role of estraze enzymes in resistance to bendiocarb and carbaryl.But in most strains PBO does not remove the resistance because other mechanisms, such as reduced cuticle penetration and insensitivity to the acetylcholine esterase enzyme, may be invol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ttella germanica 信仰神人协力合作说者 Bendiocarb 酉维因
下载PDF
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和有效积温的发育起点温度
2
作者 霍京 苗明升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104-106,共3页
报告了在实验室恒温条件下测定的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并利用积温法预测了若虫的发生高峰期.结果表明:卵期、若虫期、产卵前期及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74±0.46)、(9.95±... 报告了在实验室恒温条件下测定的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并利用积温法预测了若虫的发生高峰期.结果表明:卵期、若虫期、产卵前期及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74±0.46)、(9.95±0.92)、(20.67±2.03)和(11.26±0.72)℃;有效积温分别为:(184.8±5.9)、(732.7±34.0)、(85.3±2.8)和(1031.1±40.1)13·度.若虫高峰期在6月初和8月上旬.认为若虫期在德国小蠊的生活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蠊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下载PDF
Effect of exposure to chlorpyrifos on the cuticular and internal lipid composition of Blattella germanica males 被引量:2
3
作者 Monika Paszkiewicz Agata Sikora +3 位作者 Mieczystawa I. Bogus Emilia Wloka Piotr Stepnowski Marek Golebiowski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期94-104,共11页
我们关于 Blattella germanica 男性的表皮、内部的类脂化合物的研究的结果在 B 的表皮、内部的类脂化合物的作文在变化上提供新信息。在到杀虫药剂的存在的暴露以后的 germanica 男性。煤气的层析和煤气的层析团 spectrometry 分析被... 我们关于 Blattella germanica 男性的表皮、内部的类脂化合物的研究的结果在 B 的表皮、内部的类脂化合物的作文在变化上提供新信息。在到杀虫药剂的存在的暴露以后的 germanica 男性。煤气的层析和煤气的层析团 spectrometry 分析被用来鉴别在男性和男性的表皮、内部的类脂化合物作文暴露了到杀虫药剂并且确定。有显著地有碳原子的一个偶数的更多的酸在里面分子,和这些通常也在更高的集中。下列酸在更高的集中:C16:0 和 C18:1, C18:2, C18:0。在暴露于杀虫药剂的男性和男性, 24 丰满的酸从 C6 到 C22 是坚定的。然而,有在 B 的表面类脂化合物的丰满的酸的一个显著地更高的内容。在到杀虫药剂的暴露以后的 germanica 男性。我们的结果显示 n 链烷的一个更高的内容,甾醇,特别地胆固醇,丰满的酸,和在 B 的丰满的酸甲基酉旨。在到 chlorpyrifos 的暴露以后的 germanica 表面比在男性,那没被暴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成分 德国小蠊 毒死蜱 男性 表皮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脂肪酸甲酯 高浓度酸
原文传递
Expression of juvenile hormone acid O-methyltransferase and juvenile hormone synthesis in Blattella germanica 被引量:1
4
作者 Claudia V. Dominguez Jose L. Maestro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5期787-796,共10页
关键词 荷尔蒙 合成 少年 RAPAMYCIN 胰岛素受体 mRNA RNAI 女性
原文传递
2022年上海市黄浦区蜚蠊密度及德国小蠊抗药性监测分析
5
作者 樊坚 金姝青 +3 位作者 陈茜茜 曹晖 温和毅 高强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黄浦区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和种群构成,以及德国小蠊对3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情况,为有效防治德国小蠊侵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开展蜚蠊监测,采用药膜法开展德国小蠊抗药性实验测定。结果黄浦区2022年1—12月共布... 目的了解上海市黄浦区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和种群构成,以及德国小蠊对3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情况,为有效防治德国小蠊侵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开展蜚蠊监测,采用药膜法开展德国小蠊抗药性实验测定。结果黄浦区2022年1—12月共布放粘蟑纸1200张,有效粘蟑纸1139张,阳性49张,粘捕率为4.30%,捕获蜚蠊253只,总密度为0.22只/张夜,其中德国小蠊248只,黑胸大蠊3只,美洲大蠊2只。监测结果显示不同生态环境的蜚蠊密度有明显差异,农贸市场密度最高,其次为中小餐饮机构。抗药性结果显示高效氯氰菊酯、乙酰甲胺磷、残杀威对黄浦区德国小蠊现场品系的半数击倒时间(KT50)分别为213.51、155.36、96.02 min,德国小蠊对3种杀虫剂的抗性倍数分别是90.09、3.84、8.45。结论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是黄浦区蜚蠊防治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蠊 抗药性 蟑螂监测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德国小蠊(Blattela germanica)对氯菊酯抗性相关的钠通道基因点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晓龙 赵彤言 +2 位作者 董言德 宋锋林 吴家红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230-234,共5页
应用RT PCR扩增技术 ,克隆了北京地区自然种群德国小蠊 (Blattelagermanica)的钠离子通道基因片段 ,片段长度为 16 2bp ,并对其进行了测序。将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德国小蠊敏感品系的相应序列进行比较 ,发现在钠离子通道ⅡS4 ⅡS6的 99... 应用RT PCR扩增技术 ,克隆了北京地区自然种群德国小蠊 (Blattelagermanica)的钠离子通道基因片段 ,片段长度为 16 2bp ,并对其进行了测序。将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德国小蠊敏感品系的相应序列进行比较 ,发现在钠离子通道ⅡS4 ⅡS6的 993同源位点上存在Leu (TTG)→Phe (TTC)突变 ,表明该品系的抗药性可能与击倒抗性 (knockdownresistance ,k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蠊 氯菊酯 点突变 钠通道基因 敏感品系 RT-PCR 扩增 抗性 北京地区 位点
下载PDF
增效醚及增效胺对3种杀虫剂防治德国小蠊的增效作用
7
作者 关彩玲 赖云燕 +2 位作者 唐丽萍 吴鹰花 朱剑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 通过测定增效醚(PBO)和增效胺(MGK264)对3种杀虫剂防治德国小蠊的增效作用,为增效剂在德国小蠊防治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药膜法测定不同比例下增效剂对杀虫剂防治德国小蠊的增效作用,在此基础上利用选取增效作用最佳的浓度... 目的 通过测定增效醚(PBO)和增效胺(MGK264)对3种杀虫剂防治德国小蠊的增效作用,为增效剂在德国小蠊防治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药膜法测定不同比例下增效剂对杀虫剂防治德国小蠊的增效作用,在此基础上利用选取增效作用最佳的浓度比例配制定量气雾剂,用圆筒法测定增效剂对杀虫气雾剂的增效作用。结果 2种增效剂对3种杀虫剂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且除了PBO对残杀威外,基本表现出增效效果与增效剂浓度呈正比的关系。其中,PBO分别与0.05%高效氯氰菊酯、0.05%右旋苯醚氰菊酯及0.05%残杀威混配后,最佳增效含量分别为0.4%、0.4%、0.025%;MGK264与3种杀虫剂混配最佳增效浓度均为0.4%。配制成杀虫气雾剂后,PBO对0.1%高效氯氰菊酯气雾剂、0.2%右旋苯醚氰菊酯气雾剂和0.5%残杀威气雾剂的增效比分别为17%、15%、33%,MGK264对这3种杀虫剂的增效比分别为9%、19%、20%。结论 PBO和MGK264可作为防治德国小蠊杀虫剂的理想增效剂产品,在家卫杀虫产品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蠊 增效剂 杀虫剂 增效比
原文传递
九种杀虫剂对德国小蠊的实验室杀灭效果研究
8
作者 李秋红 刘美德 +2 位作者 刘婷 张勇 佟颖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66-169,共4页
本文分别对3种不同成分市售胶饵防治德国小蠊的杀灭效果和6种药剂的室内滞留药效进行评价,以指导现场防治。胶饵室内药效实验采用玻璃方箱法,以死亡率评价杀灭效果;室内滞留药效实验采用果酱瓶药膜法,以德国小蠊与药膜强迫接触20 min后... 本文分别对3种不同成分市售胶饵防治德国小蠊的杀灭效果和6种药剂的室内滞留药效进行评价,以指导现场防治。胶饵室内药效实验采用玻璃方箱法,以死亡率评价杀灭效果;室内滞留药效实验采用果酱瓶药膜法,以德国小蠊与药膜强迫接触20 min后的死亡率评价室内滞留药效。结果显示,3种胶饵在施用96 h后,试虫校正死亡率均达到了100%,3种药剂药效均达到A级。6种滞留喷洒用药剂对德国小蠊的实验室杀灭效果均达到100%,持效期90 d以上。结果表明,9种药剂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德国小蠊均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在现场防治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蠊 胶饵 滞留喷洒 药效
下载PDF
德国小蠊通过自体切除来优化断足再生
9
作者 赵方明 龙心怡 +3 位作者 温叶杰 任充华 李胜 彭红元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9-449,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自体切除这一现象在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发生的位点,探究自体切除与德国小蠊足再生的关系,为昆虫再生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6龄的健康德国小蠊若虫,于右后足的跗节近体端第1节、跗节近体端...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自体切除这一现象在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发生的位点,探究自体切除与德国小蠊足再生的关系,为昆虫再生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6龄的健康德国小蠊若虫,于右后足的跗节近体端第1节、跗节近体端第2节、跗节与胫节交接处、胫节远体端的1/3,1/2和2/3处、胫节与腿节交接处、腿节1/2处、腿节与转节交接处、转节与基节交接处以及基节基部共11处分别进行断足处理,每日定时对处理的德国小蠊若虫进行观察,记录是否出现自体切除现象、自体切除发生的时间、部位以及蜕皮后是否再生等。以未断足的左后足长度为对照,分析比较德国小蠊自体切除与未自体切除再生足的差异,分析自体切除与断足再生的关系。【结果】在德国小蠊若虫11处断足部位中均观察到2个自体切除位点,于胫节不同部位、胫节与腿节交接处和1/2腿节处截断的处理自体切除发生在转节末端;于跗节近体端第1和2节处截断的处理自体切除发生在胫节末端;而其他部位断足处理则未曾出现自体切除现象;自体切除位点与断足部位有关,但不受若虫龄期的影响。自体切除发生位点相同的不同断足部位中,同一龄期内,断足程度与自体切除发生概率呈正相关;当断足部位相同时,龄期大小与自体切除发生概率呈负相关。自体切除不影响再生与否,但会改变再生的位置。若在转节末端或胫节末端发生自体切除,在基节和转节内再生出完整的新足,或在胫节末端再生跗节;若不发生自体切除,于断足的部位发生再生。同时,二者再生后的足相对于正常足,发生自体切除的个体其再生足在长度上显著长于未发生自体切除的个体,该现象于胫节与腿节交接处以及胫节远体端2/3断足时最为明显,经过自体切除再生的足比例更加协调且感受器长度更长。【结论】德国小蠊通过自体切除优化断足的再生,存在两个自体切除位点,分别在转节末端和胫节末端,且在这两个自体切除位点处再生能力较强。德国小蠊在断足时会在自体切除和保留肢体之间面临着权衡:当肢体自体切除能够优化再生足的长度和感受器完整性时,虫体偏向选择发生自体切除;自体切除不能优化再生时,德国小蠊偏向选择不发生自体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蠊 断足 自体切除 再生 优化
下载PDF
我国德国小蠊抗药性研究进展
10
作者 熊华利 蒲郑君 +2 位作者 邱建平 舒强 唐大乂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3年第3期277-281,共5页
德国小蠊是一种世界性卫生害虫,不仅能传播病原体,还能引发过敏性哮喘和鼻炎等,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使用化学杀虫剂是防治德国小蠊的重要措施,长期大量不合理使用杀虫剂会导致德国小蠊产生抗药性。本文就近年来我国德国小蠊对拟除虫菊酯... 德国小蠊是一种世界性卫生害虫,不仅能传播病原体,还能引发过敏性哮喘和鼻炎等,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使用化学杀虫剂是防治德国小蠊的重要措施,长期大量不合理使用杀虫剂会导致德国小蠊产生抗药性。本文就近年来我国德国小蠊对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研究进行了综述,为调整德国小蠊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蠊 杀虫剂 抗性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贵阳市德国小蠊对七种杀虫剂的抗性测定 被引量:17
11
作者 郑越平 刘利 +2 位作者 于传宁 黄茵 林孟华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3-355,共3页
目的了解贵阳市区3个野外种群德国小蠊(C1、C2、C3)对7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以便通过抗性水平来指导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方法药膜接触法.结果贵阳市区3个野外种群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 目的了解贵阳市区3个野外种群德国小蠊(C1、C2、C3)对7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以便通过抗性水平来指导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方法药膜接触法.结果贵阳市区3个野外种群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二氯苯醚菊酯、残杀威和DDVP等7种杀虫剂的平均抗性倍数分别为4.20、6.31、3.22、2 31、18.42、1.03和5.11倍.3个野外种群德国小蠊对二氯苯醚菊酯已产生高抗,抗性倍数在13.63~22.11之间;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敌敌畏已不同程度地产生抗性,抗性倍数在1.52~8.28之间;对残杀威敏感,抗性倍数在0.92~1.13之间.结论3个野外种群德国小蠊对6种杀虫剂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对1种杀虫剂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蠊 抗药性 抗性测定 杀虫剂 贵阳市 高效氯氰菊酯 顺式氯氰菊酯 二氯苯醚菊酯 氟氯氰菊酯 野外种群
下载PDF
广东省德国小蠊对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 被引量:57
12
作者 林立丰 卢文成 +1 位作者 蔡松武 刘礼平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 :了解广东省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 ,指导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方法 :药膜接触法。结果 :野外采集 5个品系德国小蠊与敏感品系比较 ,对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的抗性系数分别为 1.99~ 2 0 .34、1.62~ 10 .2 8,对毒死蜱、残... 目的 :了解广东省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 ,指导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方法 :药膜接触法。结果 :野外采集 5个品系德国小蠊与敏感品系比较 ,对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的抗性系数分别为 1.99~ 2 0 .34、1.62~ 10 .2 8,对毒死蜱、残杀威的抗性系数分别为 0 .96~ 3.42、1.2 8~3.88。其中肇庆及茂名地区野外种群均对氯氰菊酯、溴氰菊酯产生了较高抗性。结论 :广东省德国小蠊对 4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及抗药性不一 ,其化学防制须选择适当的杀虫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蠊 抗药性 杀虫剂 药膜接触法
下载PDF
高效氯氰菊酯对德国小蠊乙酰胆碱酯酶和非特异性酯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13
作者 张丽 沈孝兵 +1 位作者 刘晨星 周黛青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16-418,共3页
目的 :了解高效氯氰菊酯对德国小蠊乙酰胆碱酯酶和非特异性酯酶活性的影响 ,为探索抗性机制及抗药性生化检测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Groun改进的Ellman方法和Valles方法分别测定施用不同浓度高效氯氰菊酯后 2 4h和 3 0h德国小蠊... 目的 :了解高效氯氰菊酯对德国小蠊乙酰胆碱酯酶和非特异性酯酶活性的影响 ,为探索抗性机制及抗药性生化检测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Groun改进的Ellman方法和Valles方法分别测定施用不同浓度高效氯氰菊酯后 2 4h和 3 0h德国小蠊乙酰胆碱酯酶的酶活性及施药后 2 4h后德国小蠊非特异性酯酶的活性。结果 :随着施药浓度增加 ,乙酰胆碱酯酶酶活性受抑制程度逐渐增加 ,施药浓度在 0 .0 0 2 %以上各剂量组的乙酰胆碱酯酶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有显著性。各施药组和对照组非特异性酯酶活性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杀虫剂 高效氯氰菊酯 德国小蠊 乙酰胆碱酯酶 非特异性酯酶活性 影响
下载PDF
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监测 被引量:22
14
作者 白淑萍 孙晨熹 +2 位作者 李培羽 张咏梅 李今越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07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检测野外不同生境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方法参照WHO和Atkinson、Zhai等点滴法和药膜法。结果药膜法测定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敌敌畏、残杀威、毒死蜱抗性系数分别为7.68~20.54,1.26~5... 目的检测野外不同生境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方法参照WHO和Atkinson、Zhai等点滴法和药膜法。结果药膜法测定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敌敌畏、残杀威、毒死蜱抗性系数分别为7.68~20.54,1.26~5.94,2.06~5.10,1.69~25.97,1.4~10.91,5.55~20.6;点滴法测定德国小蠊对三氟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残杀威、毒死蜱相对倍数为16.32~89.97,20.86~77.86,4.34~11.24,36.16~81.46。结论德国小蠊抗性水平的监测为蟑螂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蠊 抗药性 杀虫剂 监测
下载PDF
辽宁省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抗药性调查 被引量:21
15
作者 刘丹红 杨德香 +1 位作者 邢丽 王树诚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426-427,共2页
目的 :了解辽宁省德国小蠊 6个野外品系对 4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方法 :药膜接触法。结果 :6个野外品系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的抗性系数分别在 1.91~ 3.5 0和 1.85~ 2 .75之间 ;对敌敌畏和残杀威的抗性系数分别在 1.79~ 4.6 3和 1.14... 目的 :了解辽宁省德国小蠊 6个野外品系对 4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方法 :药膜接触法。结果 :6个野外品系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的抗性系数分别在 1.91~ 3.5 0和 1.85~ 2 .75之间 ;对敌敌畏和残杀威的抗性系数分别在 1.79~ 4.6 3和 1.14~ 1.6 5之间。结论 :6个野外品系除朝阳品系外皆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 ;对残杀威尚处敏感水平 ;大连、辽阳品系对敌敌畏已产生抗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药性 抗性系数 德国小蠊 辽宁 杀虫剂
下载PDF
德国小蠊全基因组中微卫星分布规律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晨 杜联明 +5 位作者 李鹏 杨茗羽 李午佼 沈咏梅 张修月 岳碧松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37-1045,共9页
【目的】分析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全基因组中微卫星的数量和分布规律,并对外显子中含有微卫星的基因进行功能注释。【方法】使用微卫星搜索软件查找德国小蠊基因组中微卫星的数量、重复次数以及所有微卫星的位置信息,编写Pytho... 【目的】分析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全基因组中微卫星的数量和分布规律,并对外显子中含有微卫星的基因进行功能注释。【方法】使用微卫星搜索软件查找德国小蠊基因组中微卫星的数量、重复次数以及所有微卫星的位置信息,编写Python脚本对微卫星进行定位,并通过Blast2Go和KASS程序对外显子中含有微卫星的基因进行功能注释。【结果】共找到1~6碱基重复类型的微卫星序列604 386个,总长度15 301 255 bp,约占全基因组序列(约2.04 Gb)的0.75%,分布频率为1/3.37 kb,微卫星序列的长度主要在12~60个碱基长度范围内。不同类型的微卫星中,三碱基(226 876)重复类型微卫星数量最多,占微卫星总数的37.54%;四碱基(150 355)重复类型次之,占微卫星总数的24.88%;其余依次是单碱基(141 167)、二碱基(60 877)、五碱基(21 570)和六碱基(3 541)重复类型,分别占微卫星总数的23.36%,10.07%,3.57%和0.59%。出现最多的重复拷贝类别有:ATT,AAT,A,T,AAAT,ATTT和AT,共411 789个微卫星,占微卫星总数的68.13%,这7种类别的微卫星数量均大于30 000个。共有2 372个微卫星在外显子上,它们分别位于1 481个基因上。GO功能注释结果表明,其中434条归类于细胞组分(cellular component),402条归类于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660条归类于生物学过程(biological process)。KEGG通路分析结果表明,与新陈代谢相关的基因最多(380个),其次是与机体系统相关的(276个),与遗传信息进程相关的基因最少(92个)。【结论】本研究为进一步系统深入分析德国小蠊微卫星功能及微卫星分子标记筛选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蠊 微卫星 生物信息学 功能注释 基因组 外显子
原文传递
德国小蠊抗药性及抗药性消退测定 被引量:29
17
作者 郝蕙玲 曹敏 +1 位作者 孙锦程 林永丽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6期445-447,共3页
目的 :对舰船上德国小蠊的抗药性研究、抗性虫株实验室饲养 2年后的抗性消退研究。方法 :采用WHO规定的果酱瓶法 ,测定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残杀威对德国小蠊敏感品系、舰船上的现场品系和抗性消退组的上海虫株、大连虫株的药效。结... 目的 :对舰船上德国小蠊的抗药性研究、抗性虫株实验室饲养 2年后的抗性消退研究。方法 :采用WHO规定的果酱瓶法 ,测定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残杀威对德国小蠊敏感品系、舰船上的现场品系和抗性消退组的上海虫株、大连虫株的药效。结果 :敏感品系KT50 分别为4.48、5 .2 3、13.49min ;现场品系分别为上海 9.67、13.0 0、11.90min ,大连 16.18、15 .35、17.37min ,抗性系数分别为 0 .88~ 2 .49和 1.2 9~ 3.61;抗性消退组KT50 分别为上海 4.85、4.68、8.77min ,大连4.47、6.12、10 .2 0min ,抗性系数降为 0 .65~ 1.0 8和 0 .76~ 1.17,抗性消退率为 91.2 1%~ 10 7.0 8%。结论 :舰船上的德国小蠊具低至中等抗药性 ,在实验室正常饲养 2年后 ,抗性基本可以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蠊 抗药性 抗性消退
下载PDF
山东省德国小蠊对5种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学军 赖世宏 +2 位作者 赵志刚 宫学诗 霍新北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2年第4期332-335,共4页
目的了解山东省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指导科学、合理选择和使用杀虫剂。方法药膜接触法。结果山东省7个地区德国小蠊野外品系对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乙酰甲胺磷和残杀威的抗性系数分别为3.57~37.99、2.11~... 目的了解山东省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指导科学、合理选择和使用杀虫剂。方法药膜接触法。结果山东省7个地区德国小蠊野外品系对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乙酰甲胺磷和残杀威的抗性系数分别为3.57~37.99、2.11~28.49、1.83~8.42、1.31~7.44、0.84~1.87。其中济南、淄博、德州和曲阜野外品系对溴氰菊酯抗性水平较高,济南、淄博和东营野外品系对氯氰菊酯抗性水平较高。结论山东省部分地区德国小蠊对5种常用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对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的抗性水平最高;对高效氯氰菊酯和乙酰甲胺磷的抗药性处于中、低度水平,对残杀威为低度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蠊 杀虫剂 抗药性 调查研究
原文传递
高效氯氰菊酯对德国小蠊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马义 霍新北 +2 位作者 马民 于国防 付荣恕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66-268,共3页
目的 通过研究高效氯氰菊酯与德国小蠊乙酰胆碱酯酶 (AChE)活性水平的量效与时效关系 ,进一步完善高效氯氰菊酯作用机制的研究 ,为德国小蠊的防制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方法。方法 参照国标GB13 917.1~GB13 917.8-92《农药登记卫生... 目的 通过研究高效氯氰菊酯与德国小蠊乙酰胆碱酯酶 (AChE)活性水平的量效与时效关系 ,进一步完善高效氯氰菊酯作用机制的研究 ,为德国小蠊的防制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方法。方法 参照国标GB13 917.1~GB13 917.8-92《农药登记卫生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方法》喷施一定剂量不同浓度的高效氯氰菊酯 ,用乙酰胆碱酯酶试剂盒测定德国小蠊AChE活性。结果  48h内高效氯氰菊酯对德国小蠊AChE活性的抑制作用呈浓度梯度效应 ,高效氯氰菊酯的浓度与德国小蠊 72h的死亡率和 14 4h内对AChE活性的抑制时效呈正相关。结论 德国小蠊的乙酰胆碱酯酶是高效氯氰菊酯的作用靶标之一 ,由于AChE敏感度降低而产生的靶标抗性是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抗药性的原因之一 ,德国小蠊AChE活性水平可做为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性水平检测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蠊 乙酰胆碱酯酶 氯氰菊酯 作用机制 化学防治 杀虫剂
下载PDF
五种蜚蠊的生物学特性和综合治理 被引量:23
20
作者 孙耘芹 李梅 +1 位作者 何凤琴 齐欣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6-222,共7页
介绍了分布广泛和危害严重的室内 5种常见蜚蠊 ,德国小蠊、美洲大蠊、黑胸大蠊、澳洲大蠊和褐斑大蠊的生物学特性和行为习性以及德国小蠊为何能成为室内优势种的原因。蜚蠊的综合治理系统包括 :检查和调查、环境治理、非化学防治、杀虫... 介绍了分布广泛和危害严重的室内 5种常见蜚蠊 ,德国小蠊、美洲大蠊、黑胸大蠊、澳洲大蠊和褐斑大蠊的生物学特性和行为习性以及德国小蠊为何能成为室内优势种的原因。蜚蠊的综合治理系统包括 :检查和调查、环境治理、非化学防治、杀虫剂防治、昆虫信息化合物和昆虫生长调节剂的防治和其它防治方法。对残留和非残留杀虫剂和剂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做了解释 ,并分别介绍了对每种蜚蠊的具体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蜚蠊 生物学特性 综合治理 蟑螂 昆虫纲 蜚蠊目 杀虫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