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超声速绕钝舵层流干扰流场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艳丽 李素循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72-1477,共6页
研究高超声速层流状态下的钝舵与平板干扰流场特性。通过实验模拟与数值模拟描述了干扰流场的主要特征。模型由平板与钝舵组成,舵后掠角可变。实验在高超声速炮风洞内完成,来流马赫数为7.97,单位雷诺数为5.06~5.89×106(1/m)。通过... 研究高超声速层流状态下的钝舵与平板干扰流场特性。通过实验模拟与数值模拟描述了干扰流场的主要特征。模型由平板与钝舵组成,舵后掠角可变。实验在高超声速炮风洞内完成,来流马赫数为7.97,单位雷诺数为5.06~5.89×106(1/m)。通过纹影照像、模型表面压力测量来进行流场结构分析和分布规律研究。数值模拟结果不仅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还提供了空间流场的细节。研究结果说明了层流状态下干扰流场流动特性及后掠角对流场特性的影响,随着舵前缘后掠角减小,干扰流场尺度、压力峰值载荷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舵 激波边界层干扰 高超声速流 层流
下载PDF
高超声速热流计算湍流模型性能评估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翔 阎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37-342,共6页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通过对高超声速来流下双椭球热流计算,综合分析了影响壁面热流预测精度的因素.针对工程上4种常用的湍流模型:BL(Baldwin-Lomax)模型、SA(Spalart-Allmaras)模型、k-ω模型及SST(Shear-Stress Transport)模型,评估...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通过对高超声速来流下双椭球热流计算,综合分析了影响壁面热流预测精度的因素.针对工程上4种常用的湍流模型:BL(Baldwin-Lomax)模型、SA(Spalart-Allmaras)模型、k-ω模型及SST(Shear-Stress Transport)模型,评估了其在高超声速热流预测中的性能,获得了湍流模型下壁面法向网格雷诺数对热流计算的影响规律.此外,对高马赫数下不同后掠角钝舵模型进行热流计算,获得了后掠角对钝舵前缘热流峰值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两方程湍流模型相比一方程和零方程模型更适合高超声速气动热计算,其中SST模型对热流预测精度更高,总体性能更为优异;钝舵驻点线最大热流随后掠角增大呈非单调变化,在后掠角约为22°时热流达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热流 湍流模型 钝舵 后掠角
原文传递
高超声速湍流分离激波运动特性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世芬 任志远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43-347,共5页
给出半圆柱前缘舵诱导的高超声速湍流分离激波运动特性。实验气流M数为7.8,单位长度Re数为3.5×107/m。结果表明,随着M数的增加,分离激波两边压力比的平均值加大,但对其用前缘直径无量纲的激波运动区长度和用自... 给出半圆柱前缘舵诱导的高超声速湍流分离激波运动特性。实验气流M数为7.8,单位长度Re数为3.5×107/m。结果表明,随着M数的增加,分离激波两边压力比的平均值加大,但对其用前缘直径无量纲的激波运动区长度和用自由流速度无量纲的激波向上(下)游运动速度的平均值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分离流 激波运动 钝缘舵 湍流分离
下载PDF
平板上钝缘舵在超声速绕流中的三维分离特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邓学蓥 王宇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36-142,共7页
对于平板上的直立钝缘舵在M_∞=1.79、2.04和2.50的条件下,研究了该平板干扰区中的三维分离特性。着重讨论了钝缘直径、舵面迎角和来流马赫数对主分离线位置和形状的影响。分析了该类三维分离在性态上更强地依赖于无粘流动特性。此外,... 对于平板上的直立钝缘舵在M_∞=1.79、2.04和2.50的条件下,研究了该平板干扰区中的三维分离特性。着重讨论了钝缘直径、舵面迎角和来流马赫数对主分离线位置和形状的影响。分析了该类三维分离在性态上更强地依赖于无粘流动特性。此外,还对分离区内的二次分离发展过程和形态进行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 边界层干扰 钝缘舵 三维分离
下载PDF
大后掠钝舵高超声速干扰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素循 马继魁 郭孝国 《气体物理》 2016年第3期1-5,共5页
文章采用热流率测量和纹影拍摄技术,对高超声速层流湍流边界层条件下钝舵干扰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在高超声速炮风洞内完成,来流Mach数为6,8.研究结果表明层流与湍流干扰流场之间存在较大差别,层流状态下干扰流场存在分离,平板干扰... 文章采用热流率测量和纹影拍摄技术,对高超声速层流湍流边界层条件下钝舵干扰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在高超声速炮风洞内完成,来流Mach数为6,8.研究结果表明层流与湍流干扰流场之间存在较大差别,层流状态下干扰流场存在分离,平板干扰区内热流率存在负增量,舵面上存在明显的热流率峰值;湍流状态下干扰流场无分离,干扰对平板干扰区内热流率影响较小,舵面上无明显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流 层流 钝舵 热流率
下载PDF
高分辨率格式与钝舵绕流数值模拟
6
作者 马汉东 李素循 吴礼义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90-394,共5页
采用Beam-Warming/TVD格式,Roe二阶、三阶以及四阶通量差分分裂格式数值计算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湍流附加粘性采用Baldwin-Lomax模型计算,针对超声速绕钝圆舵流动进行了数值模... 采用Beam-Warming/TVD格式,Roe二阶、三阶以及四阶通量差分分裂格式数值计算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湍流附加粘性采用Baldwin-Lomax模型计算,针对超声速绕钝圆舵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比较研究,计算给出了流场的详细结构,物面压力分布与实验值符合良好,尤其是Roe三阶格式给出了较好的计算结果,两个超声速回流区以及湍流边界层分离也得到了很好的数值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舵 绕流 激波 湍流边界层 干扰 高分辨率格式
下载PDF
蜡纸存贮法在高超声速脉冲风洞舵—锥干扰流场显示中的应用
7
作者 吴松 王世芬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28,38,共4页
简述了蜡纸存贮法在高超声速脉冲风洞锥—舵干扰流场显示中的应用,给出了迎风面内舵周围干扰区立体和平面展开两种油流谱图,揭示了其三维干扰流动的特征。
关键词 激波与湍流边界层相互作用 后掠钝缘舵 流动显示 蜡纸存贮法 高超声速脉冲风洞
下载PDF
平板上钝舵与单喷流的超声速流耦合干扰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哲 王军旗 +1 位作者 刘耀峰 倪招勇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6-110,共5页
通过数值方法研究了平板上由钝舵与单股喷流引起的超声速流耦合干扰的流场特性。以喷口距钝舵侧表面的距离为变化参数,根据流场特点,分为强耦合干扰和弱耦合干扰两种情况进行了研究。强耦合干扰时,喷流的弓形激波和分离激波直接撞击到... 通过数值方法研究了平板上由钝舵与单股喷流引起的超声速流耦合干扰的流场特性。以喷口距钝舵侧表面的距离为变化参数,根据流场特点,分为强耦合干扰和弱耦合干扰两种情况进行了研究。强耦合干扰时,喷流的弓形激波和分离激波直接撞击到钝舵侧表面,激波系的强逆压梯度又引起了钝舵侧表面边界层的大范围分离,在钝舵侧表面形成两个高压区。弱耦合干扰时,喷流引起的激波系并未直接撞击到钝舵,但喷流激波系与钝舵激波系相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 喷流 钝舵 耦合干扰 边界层分离
下载PDF
电弧加热试验条件下钝舵表面热环境数值研究
9
作者 李旭东 张杨 +1 位作者 张利嵩 彭杰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8-64,共7页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模拟钝舵在电弧加热试验中的流场和气动热环境,分析不同来流状态下舵周围流场的特征,以及对应的舵前缘和侧面热流分布规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当仅存在舵前缘斜激波时,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符合较好,根据...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模拟钝舵在电弧加热试验中的流场和气动热环境,分析不同来流状态下舵周围流场的特征,以及对应的舵前缘和侧面热流分布规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当仅存在舵前缘斜激波时,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符合较好,根据流场分析结果解释了舵前缘多个局部高热流区和侧面三角形低热流区的成因机理:当喷管出口出现斜激波系时,出现斜激波系与舵前缘边界层的相互干扰,导致干扰区热流变高,从而改变舵前缘热流分布规律。但是由于测量手段的限制,某些流场特征无法在试验结果中体现,导致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不完全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舵 气动热环境 斜激波系 激波 边界层干扰 电弧加热器
下载PDF
火箭子级垂直回收布局气动特性及发动机喷管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贾洪印 张培红 +2 位作者 赵炜 周桂宇 吴晓军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39,共12页
垂直回收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是运载火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大长细比的火箭子级垂直再入过程属于典型的非规则钝头体绕流,与传统低阻力流线体飞行器气动特性差异较大。采用风洞试验辅以数值仿真分析的方法,对基于栅格舵的火箭子级垂直... 垂直回收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是运载火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大长细比的火箭子级垂直再入过程属于典型的非规则钝头体绕流,与传统低阻力流线体飞行器气动特性差异较大。采用风洞试验辅以数值仿真分析的方法,对基于栅格舵的火箭子级垂直回收构型基本气动特性和非规则钝头体绕流情况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发动机外露喷管和栅格舵对火箭子级垂直回收气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给出了火箭子级垂直回收布局设计建议。结果表明:火箭子级倒飞状态下肩部区域会在小迎角下产生大分离流动,外露发动机喷管左右两侧诱导出较强的分离涡结构,与火箭尾翼、肩部大分离流动相互作用;垂直回收构型在超声速下阻力会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不同马赫数下压心移动量较大,倒飞时发动机外露喷管会产生较大的干扰静不稳定力矩,其量值与栅格舵提供的静稳定控制力矩基本相当,在火箭子级垂直回收方案设计时需要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垂直回收 非规则钝头体 栅格舵 气动布局 气动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