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博”字职能演变研究
1
作者 白小丽 陈俊杰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00-107,共8页
无论是国内语文基础教育还是国际中文教育,汉语字词教学一直是一个核心问题。本文用汉字“博”为例,以李运富先生的汉字学“三平面理论”为理论基础,从历时的角度全面考察“博”字在汉字演变历史中记录的所有词项,分析其本用、兼用、借... 无论是国内语文基础教育还是国际中文教育,汉语字词教学一直是一个核心问题。本文用汉字“博”为例,以李运富先生的汉字学“三平面理论”为理论基础,从历时的角度全面考察“博”字在汉字演变历史中记录的所有词项,分析其本用、兼用、借用的使用职能,并描写了不同释义之间的关系。厘清“博”字各项职能演变脉络,可为其相关词语在汉字基础教学中的运用及汉语辞书相关条目的编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 使用职能 语文教学 字词关系
下载PDF
王吉民与中医知识的西向推介(1919—1931)——以《博医会报》为中心的考察
2
作者 何翔钰 《中医药文化》 2023年第3期254-262,共9页
19至20世纪,具备西方现代医学背景的医学传教士,因技术优越性与文化隔阂,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部分的中医产生了诸多疑惑与误解。关于如何向以传教士为代表的西医与西方社会推介中医、更迭他们对于中医的认识、改观他们眼中的中医形象... 19至20世纪,具备西方现代医学背景的医学传教士,因技术优越性与文化隔阂,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部分的中医产生了诸多疑惑与误解。关于如何向以传教士为代表的西医与西方社会推介中医、更迭他们对于中医的认识、改观他们眼中的中医形象,成为了维护中医亟待解决的问题。时任沪杭甬铁路管理局总医官的王吉民自1919年起在医学传教士刊物《博医会报》发表10余篇研究性文章,从诊疗技术、中医理论、医学制度与社会地位三个方面向以医学传教士为代表的西医客观又全面地推介中医药学,塑造中医形象,对促进东西方在医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西医 王吉民 医会报》
下载PDF
黄妙应与《博山篇》
3
作者 王炳庆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7-11,共5页
黄妙应即妙应禅师,是唐末福建高僧,他入佛门却重视研究相地法,剃发而不受足戒,平生为人相地并留谶语,是福建本土著名堪舆家。通过对黄妙应生平事迹以及相地法著作《博山篇》的研究,探讨黄妙应的生平事迹和《博山篇》的相地法则,对黄妙... 黄妙应即妙应禅师,是唐末福建高僧,他入佛门却重视研究相地法,剃发而不受足戒,平生为人相地并留谶语,是福建本土著名堪舆家。通过对黄妙应生平事迹以及相地法著作《博山篇》的研究,探讨黄妙应的生平事迹和《博山篇》的相地法则,对黄妙应是否是《博山篇》的作者提出疑问和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妙应 山篇》 相地法
下载PDF
制度、学术与政争:从乾隆博学鸿词科看雍、乾之际的文化与政治
4
作者 罗吉芝 张循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6,共12页
从获得荐举资格、入京考试,再到中式或落选,乾隆元年博学鸿词科的征士们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思想状态,蕴含着这些亲历者对该科的理解。从征士角度分析,乾隆元年博学鸿词科正处在制度史、学术史、政治史三个脉络的交叉点上,研究者借... 从获得荐举资格、入京考试,再到中式或落选,乾隆元年博学鸿词科的征士们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思想状态,蕴含着这些亲历者对该科的理解。从征士角度分析,乾隆元年博学鸿词科正处在制度史、学术史、政治史三个脉络的交叉点上,研究者借此可以窥见乾隆初期历史的诸多面相。选士与考试过程展示了地方与朝廷的互动,朝廷可以驱使地方,地方也反过来影响朝廷。考试经史的新变化引发了征士与朝廷之间有关“博学鸿词”的异议,反证了词章之学在乾隆初年的强势地位。试后舆论出现的“抑张扬鄂”趋势,又使博学鸿词科成为乾隆初年朝廷党争的战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鸿词 征士 词章 张廷玉
原文传递
《大元太师泰安武穆王神道之碑铭》校勘札记 被引量:1
5
作者 衣抚生 《泰山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56-59,共4页
以《牧庵集》《元文类》《元史》为参照,对泰山石刻《大元太师泰安武穆王神道之碑铭》进行校勘,补正脱字、误字总计73字,修正常见的标点错误5处,对部分疑难句进行解读,从而形成一个准确、可读的版本。
关键词 泰山石刻 大元太师泰安武穆王神道之碑铭 牧庵集 元文类 元史 罗欢 勘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