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骨水泥强化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徐杨俊 李剑 +5 位作者 姜定君 路晓 花萍 周铭剑 何洲 侯刚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57-60,79,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骨水泥强化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东台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4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骨水泥强化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东台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4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采用ERAS理念联合PFNA治疗,观察组采用ERAS理念联合骨水泥强化型PFNA治疗,并对两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髋关节活动角度、手术及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下地行走时间、负重练习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D-5Q)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髋关节活动角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理念下的骨水泥强化型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能提高治疗优良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加髋关节活动角度,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骨质疏松 股骨转子间骨折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骨水泥强化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下载PDF
骨水泥分布位置与含量对股骨反转子间骨折应力、位移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2
作者 张乾龙 买合木提·亚库甫 +6 位作者 宋晨辉 刘修信 任政 刘宇哲 木牙沙尔·阿布都沙拉木 萨吉旦·艾克拜尔 冉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6-340,共5页
背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是治疗骨质疏松性反转子间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其中骨水泥增强可减少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切出与切穿的概率,但目前没有相关生物力学研究证明骨水泥的含量及位置对骨折端应力及位移的影响。目的:通过有限元方法分... 背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是治疗骨质疏松性反转子间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其中骨水泥增强可减少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切出与切穿的概率,但目前没有相关生物力学研究证明骨水泥的含量及位置对骨折端应力及位移的影响。目的: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骨水泥增强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中骨水泥含量及位置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反转子间骨折应力、应变及位移的影响。方法:采用Mimics软件建立健康成年女性右侧股骨模型,并在Geometric软件中进行光滑处理,利用Solidworks软件分别建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无骨水泥、头端球形1 mL骨水泥、头端球形2 mL骨水泥、头端球形3.4 mL骨水泥、螺旋刀片周围圆柱形5 mL骨水泥)5种类型内固定方式及股骨反转子间骨折(AO分型31-A3.1型)模型,装配后,在Ansys软件中比较5种模型内植物的总应力分布、应力峰值及位移。结果与结论:①无骨水泥与头端球形1 mL、头端球形2 mL、头端球形3.4 mL、螺旋刀片周围圆柱形5 mL骨水泥增强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内植物的应力峰值分别为571.07 MPa(位于螺旋刀片与主钉交界处),495.45 MPa(位于螺旋刀片与主钉交界处)、467.20 MPa(位于主钉与远端螺钉连接处)、642.70 MPa(位于主钉与远端螺钉连接处)、458.58 MPa(位于远端与主钉交界处);②无骨水泥与头端球形1 mL、头端球形2 mL、头端球形3.4 mL、螺旋刀片周围圆柱形5 mL骨水泥增强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内植物的最大位移量分别为9.2605,7.5891,7.3168,6.7907,6.6157 mm,均位于股骨头近端;③结果显示,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股骨反转子间骨折时,骨水泥增强较未增强有明显的力学稳定性,并且螺旋刀片周围5 mL骨水泥的增强效果最好,对于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植物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反转子骨折 有限元分析 骨水泥 增强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下载PDF
骨代谢、应激指标与髋部骨折患者PFNA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关系
3
作者 凡军 沙勇 +2 位作者 纪亲龙 王少峰 夏春欢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650-653,共4页
目的 探究骨代谢、应激指标与髋部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于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骨科行PFNA术治疗的114例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骨代谢、... 目的 探究骨代谢、应激指标与髋部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于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骨科行PFNA术治疗的114例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骨代谢、应激指标。记录患者术后1个月的髋关节功能情况,并根据Harris评分将114例患者分为A组(髋关节功能良好) 95例和B组(髋关节功能不良) 1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骨代谢、应激指标,并采用Pearson法分析骨代谢、应激指标与Harri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的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INP)、骨钙素(OC)及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分别为(59.91±7.66) ng/mL、(24.77±2.40) ng/mL、(34.35±4.59) pg/mL,明显高于术前的(47.97±4.91) ng/mL、(18.76±1.37) ng/mL、(20.52±1.42)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TRACP5b)、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去甲肾上腺素(NE)及皮质醇(Cor)水平分别为(3.48±0.77) U/L、(549.29±38.31) pg/mL、(580.44±52.63) pg/mL、(46.34±4.38) ng/mL、(24.48±3.54) nmol/L,明显低于术前的(5.62±0.74) U/L、(601.49±35.98) pg/mL、(637.30±44.01) pg/mL、(53.55±4.72) ng/mL、(30.39±3.94) n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PINP、OC及BALP水平分别为(60.53±7.92) ng/mL、(25.43±1.96) ng/mL、(35.74±3.49) pg/mL,明显高于B组的(56.19±4.96) ng/mL、(21.46±1.53) ng/mL、(27.38±2.67)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TRACP5b、IL-6、TNF-α、NE及Cor水平分别为(3.28±0.63) U/L、(542.35±34.68) pg/mL、(574.86±51.52) pg/mL、(45.51±3.85) ng/mL、(23.47±2.53) nmol/L,明显低于B组的(4.48±0.58) U/L、(584.00±37.52) pg/mL、(608.38±50.36) pg/mL、(50.46±4.63) ng/mL、(29.54±3.61) n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INP、OC、BALP水平与Harri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TRACP5b、IL-6、TNF-α、NE、Cor水平与Harris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PFNA术治疗髋部骨折患者,骨代谢和应激指标与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存在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股骨近端抗旋转型髓内钉 骨代谢 应激指标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股骨近端髓内钉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应激、骨代谢、凝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王艳彬 韩晓军 +1 位作者 刘志鹏 刘俊川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556-564,共9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应激、骨代谢、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衡水市第四人民医...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应激、骨代谢、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240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为DHS组(n=124)与PFNA组(n=116)。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疗效指标。对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血清前列腺素E_(2)(prostaglandin E_(2),PGE_(2))、P物质(substance P,SP)、5-羟色胺(5-hydroxy tryptamine,5-HT)、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及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AngII)水平进行比较。对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血浆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骨钙素(osteocalcin,BGP)、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I Nterminal propeptide,PINP)、I型前胶原羟基端肽(propeptide of type I procollagen,PICP)、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beta C-terminal cross-linked telopeptides of type I collagen,β-CTX)、25-二羟维生素D3[25-dihydroxyvitamin D3,25-(OH)2D3]、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D-二聚体水平及凝血活酶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进行比较。结果:PFN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FNA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患者术后24 h的VAS评分、血清PGE_(2)、SP、5-HT、NE、AngII水平均低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FNA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血浆PTH、25-(OH)2D3、BGP、BALP、PINP、PICP水平均高于DHS组,血浆β-CTX、FBG、D-二聚体水平及PT、APTT均低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手术治疗中,与DHS比较,PFNA在提升疗效、减少手术创伤、减轻术后疼痛应激、改善骨代谢指标和凝血功能指标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术式,以达到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老年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疼痛应激 骨代谢 凝血指标
下载PDF
骨水泥强化型与传统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的对比研究
5
作者 鲍雷 冯冬前 +2 位作者 余加生 张斌 孙玉明 《中医正骨》 2023年第10期16-20,36,共6页
目的:比较骨水泥强化型与传统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的... 目的:比较骨水泥强化型与传统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骨水泥强化型PFNA内固定治疗28例(骨水泥强化组)、采用传统型PFNA内固定治疗32例(传统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尖顶距(tip-apex distance,TAD)、术后辅助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①一般指标。骨水泥强化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63.79±3.72)min,(58.06±4.52)min,t=5.309,P=0.000],术后辅助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传统组[(4.39±1.66)d,(5.81±1.96)d,t=-3.003,P=0.004;(5.75±1.51)个月,(6.65±1.62)个月,t=-2.235,P=0.029];2组患者术中失血量、TAD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9.29±10.78)mL,(67.19±10.77)mL,t=0.753,P=0.455;(22.29±1.80)mm,(22.47±1.85)mm,t=-0.387,P=0.700]。②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后3个月、6个月,骨水泥强化组Harris髋关节评分均高于传统组[(70.07±5.33)分,(66.97±5.51)分,t=2.210,P=0.031;(83.00±2.57)分,(77.16±4.24)分,t=6.550,P=0.000];术后12个月,两组Harris髋关节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25±3.42)分,(88.91±3.57)分,t=1.480,P=0.143]。③并发症发生率。骨水泥强化组出现1例谵妄,传统组出现2例骶尾部压伤、2例坠积性肺炎、1例尿路感染、1例谵妄、2例螺旋刀片切出、1例退钉;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骨水泥强化组(χ^(2)=4.835,P=0.028)。结论:采用骨水泥强化型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与传统型PFNA内固定比较,患者术后辅助下负重早、骨折愈合快、髋关节功能恢复快,且安全性更高,但手术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人 骨折固定术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骨粘合剂
下载PDF
骨水泥强化型PFNA与普通PFNA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6
作者 倪进荣 张群虎 +2 位作者 张锦洪 王海虎 邓杰林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8期40-43,共4页
目的:对比骨水泥强化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普通PFNA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 目的:对比骨水泥强化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普通PFNA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普通PFNA治疗,观察组采用骨水泥强化型PFNA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以及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髋关节疼痛、深静脉血栓、内固定松动)发生率、早期下床行走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rris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VAS、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地行走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普通PFNA治疗相比,骨水泥强化型PFNA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牢靠,有利于术后骨折愈合,术后并发症少,可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满意度,更适合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强化型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术中出血量 手术时间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捆扎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7
作者 谭哲 邓光桦 《中医正骨》 2023年第11期29-36,43,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联合捆扎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Web ... 目的:系统评价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联合捆扎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Library中关于PFNA联合捆扎内固定和单纯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对比研究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8月8日。试验组采用PFNA联合捆扎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由2名研究人员依据文献检索及筛选方案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并独立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Stata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534篇文献,最终纳入12篇文献,共涉及758例患者,其中试验组356例、对照组40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WMD=6.35,95%CI(2.73,9.97)],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WMD=13.15,95%CI(2.99,23.30)],术后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WMD=-3.03,95%CI(-4.26,-1.81);WMD=-3.21,95%CI(-6.16,-0.25)],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WMD=5.66,95%CI(3.47,7.8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OR=0.25,95%CI(0.15,0.42)]。结论:PFNA联合捆扎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与单纯PFNA内固定比较,有利于术后早期负重、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但会增加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折固定术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骨固定钢丝 捆扎 专题Meta分析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联合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8
作者 冯柏涵 张文龙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23-27,共5页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术中于骨折局部植入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至2022年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创伤二科接收的144例患者,均为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72...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术中于骨折局部植入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至2022年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创伤二科接收的144例患者,均为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72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骨折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系统(PFNa)内固定术],观察组在对照组采用相同手术方式基础上联合术中局部植入rhBMP-2,通过分析两组患者随访期6个月内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疼痛数字评分(NRS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死亡率、住院时间等变量数据对比观察患者术前后并发症、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率,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有所提升(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比率及死亡比率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疼痛数字评分(NRS评分),住院时间两组之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联合rhBMP-2经加压铰刀钉道植入术治疗效果显著,对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股骨粗隆间骨折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股骨近端髓内钉系统
下载PDF
活血祛瘀汤与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9
作者 杨亨利 王新忠 熊福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9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活血祛瘀汤与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2022年5月将乐县总医院收治的100例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活血祛瘀汤与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2022年5月将乐县总医院收治的100例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PFNA内固定手术与活血祛瘀汤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骨代谢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和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Ⅰ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ALP、BGP和PⅠCP均高于对照组,而β-CTX和t-PⅠN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精力、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活血祛瘀汤与PFNA内固定手术联合治疗的效果较显著,不仅能有效改善其骨代谢指标,还能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 活血祛瘀汤 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手术 骨代谢指标 并发症
下载PDF
髓内与髓外固定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奔 葛振新 +5 位作者 杨国跃 张东正 张银光 田维 刘兆杰 贾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期736-743,共8页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在治疗上选择髓内固定还是髓外固定仍存在争议。目的:系统评价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各种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在治疗上选择髓内固定还是髓外固定仍存在争议。目的:系统评价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各种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等常用中英文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全面查找国内外比较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国内外比较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修改后Jadad质量评分量表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应用统计学软件Stata12.0和RevMan5.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方法采用Mantel-Haenszel法。结果与结论:共纳入31项随机对照试验,共计5217例患者。根据修改后Jadad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评价,纳入的所有研究中19篇方法学质量为高质量,12篇为低质量。Gamma钉组术中股骨骨折(RR=4.00,95%CI:1.80-8.86,P<0.01)、术后股骨骨折(RR=3.57,95%CI:1.68-7.60,P<0.01)、内固定切出(RR=1.61,95%CI:1.02-2.52,P=0.04)、再骨折风险(RR=1.58,95%CI:1.09-2.30,P=0.02)和随访期内髋部或大腿部残留疼痛(RR=1.31,95%CI:1.09-1.57,P<0.01)明显高于滑动髋螺钉组;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术中失血明显较滑动髋螺钉组少,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亦更高,但术中暴露于射线中的时间更长(MD=2.11,95%CI:1.78-2.43,P<0.01);髓内髋螺钉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滑动髋螺钉组,但术中暴露于射线中的时间更长(MD=1.20,95%CI:0.88-1.52,P<0.01)。结果证实,对于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钉板系统和髓内固定均可取得良好疗效,首选以动力髋螺钉为代表的髓外固定。对于不稳定转子间骨折,髓内系统优于髓外固定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植入物循证医学 股骨转子间骨折 GAMMA钉 动力髋螺钉 股骨近端髓内钉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骨折内固定 META分析 组织工程
下载PDF
改良“糖果包扎”钢丝内固定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威 赵士君 +1 位作者 李翔 燕冰 《中医正骨》 2021年第10期23-28,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糖果包扎”钢丝内固定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老年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将采用改良... 目的:探讨改良“糖果包扎”钢丝内固定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老年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将采用改良“糖果包扎”钢丝内固定联合PFNA内固定治疗的患者纳入联合治疗组(19例),将仅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患者纳入单纯PFNA内固定治疗组(13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Harris髋关节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一般指标。联合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单纯PFNA内固定治疗组[(67.3±16.8)min,(50.4±15.2)min,t=0.332,P=0.035]、术中出血量多于单纯PFNA内固定治疗组[(167±46)mL,(122±23)mL,t=0.447,P=0.015]、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单纯PFNA内固定治疗组[(11.7±3.3)周,(13.9±2.6)周,t=0.612,P=0.027]。②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后12个月,联合治疗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高于单纯PFNA内固定治疗组[(94.5±3.6)分,(85.4±6.8)分,t=0.022,P=0.015]。③并发症发生率。联合治疗组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内固定失效、髋内翻畸形、下肢短缩畸形等并发症;单纯PFNA内固定治疗组,术后2个月发生髋内翻畸形1例、螺旋刀片切出股骨头1例。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18,P=0.077)。结论:采用改良“糖果包扎”钢丝内固定联合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与单纯PFNA内固定相比,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但骨折愈合快、更有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二者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转子间骨折 股骨 小转子 老年人 骨折固定术 “糖果包扎” 骨固定钢丝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临床试验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不稳定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6
12
作者 龚江浩 《中医正骨》 2015年第4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4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PFNA组。联合治疗组采用PFNA内...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4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PFNA组。联合治疗组采用PFNA内固定术联合口服阿法骨化醇软胶囊、强骨胶囊及维生素D治疗,PFNA组单纯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住院时间、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6个月时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和骨密度。结果:2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5.55±5.13)d,(16.04±5.44)d,t=0.805,P=0.611;(86.23±6.55)分,(85.14±6.06)分,t=1.006,P=0.239];与PFNA组相比,联合治疗组骨痂出现早,骨折愈合快,术后6个月时Ward三角、股骨颈及股骨大转子的骨密度更高[(29.38±4.67)d,(37.55±5.32)d,t=6.126,P=0.009;(3.11±1.14)月,(3.56±1.27)月,t=5.007,P=0.013;(0.877±0.024)g·cm-2,(0.648±0.012)g·cm-2,t=9.552,P=0.001;(1.011±0.064)g·cm-2,(0.802±0.018)g·cm-2,t=11.227,P=0.000;(0.882±0.035)g·cm-2,(0.686±0.023)g·cm-2,t=8.217,P=0.002]。结论:在PFNA内固定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可提高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骨密度,加快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转子间骨折 抗骨质疏松药 骨质疏松 老年人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骨密度 骨痂 治疗 临床研究性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凤华 陆晨星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33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泰州市中医院收治的6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3)与对照组(n=32)。观察组采用防旋型...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泰州市中医院收治的6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3)与对照组(n=32)。观察组采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技术方案,对照组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技术方案。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离床负重时间、住院天数)、手术前后骨代谢指标[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手术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手术优良率和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离床负重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CTX、PI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TX低于本组术前,PINP高于本组术前,且观察组CTX低于同期对照组,PINP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IL-6、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IL-6、TNF-α高于本组术前,但观察组IL-6、TNF-α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PFNA技术展开治疗,相较解剖型锁定钢板技术,可改善手术质量及骨代谢水平,降低炎症程度,增强手术效果,防范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解剖型锁定钢板 骨代谢指标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阳波 《现代医药卫生》 2012年第13期1974-1975,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22例患者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100例患者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结果PFNA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 目的探讨分析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22例患者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100例患者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结果PFNA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显著小于DHS组(P<0.01);PFN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DHS组(χ2=4.829,P=0.028);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疗效优良率(95.9%)高于DHS组(9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05,P=0.341)。结论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治疗 股骨骨折/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 髓内/方法 骨钉 骨螺丝 股骨近端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下载PDF
侧卧位有限切开髓内固定自体植骨治疗难复性粗隆间骨折
15
作者 杨杰 刘晓东 +2 位作者 刘九龙 王晓光 许光辉 《安徽医专学报》 2022年第5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侧卧位有限切开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自体骨泥植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采用牵引床仰卧位和侧卧位闭合复位不良的难复性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侧卧位有限切开PFNA内固定自体骨泥植骨治疗。结果:... 目的:探讨侧卧位有限切开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自体骨泥植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采用牵引床仰卧位和侧卧位闭合复位不良的难复性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侧卧位有限切开PFNA内固定自体骨泥植骨治疗。结果:手术时间40~150 min,平均(76.5±11.3)min。术中出血60~300 mL,平均(106.3±15.8)mL。术后X线示复位均良好。21例患者随访8~20个月,平均(10.3±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根据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3例,良7例,可1例。结论:采用侧卧位有限切开PFNA内固定自体骨泥植骨治疗难复性粗隆间骨折,手术安全,复位满意,内固定可靠,术后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有限切开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自体骨泥植骨
下载PDF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效果
16
作者 陆晟 徐旭东 李祥 《大医生》 2020年第23期60-62,共3页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7月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4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者22例属微创组,股骨近端锁定接...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7月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4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者22例属微创组,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固定者22例属一般组,观察两组各项手术指标、骨重建指标以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微创组出血量、术后引流、切口长度、手术时长均优于一般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ALP、BGP均上升,组间比较中,微创组数值更高(P<0.05)。微创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95.45%)比一般组(72.73%)高(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损伤大,经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后,手术指标优,可提高骨重建指标,且髋关节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髋关节功能 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 应用效果 骨重建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下载PDF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评价 被引量:10
17
作者 吕家兴 白磊鹏 +6 位作者 杨朝昕 苗岳松 金宇 李哲宏 孙广普 徐莹 张擎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1-396,共6页
背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常用的内固定系统,同时老年人多伴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其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疗效可能会造成影响。目的:探讨骨折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 背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常用的内固定系统,同时老年人多伴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其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疗效可能会造成影响。目的:探讨骨折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92例65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患者,按照术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X射线K-L分级分为5组:0级为A组(13例),Ⅰ级为B组(18例),Ⅱ级为C组(23例),Ⅲ级为D组(22例),Ⅳ级为E组(16例)。记录5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3,6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计分。研究得到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5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C、D组术后下地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长于A、B、C组(P<0.05);③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多于A、B组(P<0.05),D、E组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均多于A、B、C组(P<0.05);④C、D组术后1,3,6个月的Harris及Barthel评分低于A、B组(P<0.05),E组术后1,3,6个月的Harris及Barthel评分均低于其他4组(P<0.05);⑤结果表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分级越高,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越大,表现为术后并发症增加、术后下地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延长、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植入物 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性关节炎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后静滴盐酸托烷司琼减少恶心呕吐的安全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晟 郑志辉 +5 位作者 关可立 李晓武 蔡沛彪 陈海波 郑洵 曾庆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69-1873,共5页
背景:已经有相关文献研究证明,盐酸托烷司琼能有效减少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且安全有效。目前对于术中托烷司琼的使用方式主要为术后加入自控静脉镇痛泵中及术后静脉滴注,而对于两种使用方... 背景:已经有相关文献研究证明,盐酸托烷司琼能有效减少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且安全有效。目前对于术中托烷司琼的使用方式主要为术后加入自控静脉镇痛泵中及术后静脉滴注,而对于两种使用方式临床疗效的差异目前国内外鲜见报道。目的:探究盐酸托烷司琼不同给药方式对防治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后恶心呕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2018年7月至2020年3月于汕头市中医医院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选取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A组(静脉滴注给药组)患者在术后即予静脉滴注盐酸托烷司琼5 mg+生理盐水100 mL同时接自控静脉镇痛泵(泵内不加入盐酸托烷司琼);B组(自控静脉镇痛泵给药组)患者在术后即予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 mL同时接自控静脉镇痛泵(泵内加入盐酸托烷司琼5 mg)。统计两组患者术后1,6,12,24,48 h的疼痛、镇静评分、术后恶心呕吐评分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并做出比较。结果与结论:(1)两组患者术后疼痛、镇静评分在各时间点上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术后1,6 h时A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评分及发生率均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术后12,24,48 h时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评分及发生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提示对比在自控静脉镇痛泵中加入盐酸托烷司琼,术后静脉滴注盐酸托烷司琼能更快速且安全地减少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转子间骨折 托烷司琼 防旋髓内钉 内固定 术后恶心呕吐 疼痛 镇静
下载PDF
钉道强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心敏 罗斯嘉 +3 位作者 夏卓伟 林梓凌 郑利钦 李木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7期4265-4271,共7页
背景:骨质疏松和骨折类型是影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后失效的两个重要原因。AO31-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因其骨折累及内外侧壁,极大地增加了骨折不稳定性,加之老年人多为骨质疏松患者,故老年AO31-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 背景:骨质疏松和骨折类型是影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后失效的两个重要原因。AO31-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因其骨折累及内外侧壁,极大地增加了骨折不稳定性,加之老年人多为骨质疏松患者,故老年AO31-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失败和术后并发症概率较高。目的:探讨钉道强化和普通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AO31-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选取1例75岁女性AO31-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志愿者的CT资料,导入Mimics 19.0和Geomagic studio 2017软件中进行提取、优化,得到右侧股骨三维模型。运用Solidworks 2017软件画出内固定模型并与股骨模型按照标准手术技术装配,以STEP格式导入Hypermesh14.0软件中截骨得到AO31-3.3型普通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股骨转子间骨折模型,将螺旋刀片近端周围松质骨重新定义为骨水泥,得到钉道强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模型。设置材料属性参数、边界条件、施加载荷,分别储存为K文件导入LS-DYNA软件求解。结果与结论:(1)与普通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相比,骨水泥钉道强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AO31-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螺旋刀片切割程度更轻,股骨头颈骨块内翻和旋转角度、位移均更小,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效果;(2)完整的外侧壁可以有效支撑股骨头颈骨块,对抗头颈骨块的内翻和旋转倾向,并作为三点支撑的外侧作用点,有效防止头颈螺钉退出;(3)骨水泥强大的锚固力能稳定螺旋刀片,增强三点支撑的内侧作用点,并能传导、分散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道强化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骨质疏松 AO31-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PFNA内固定治疗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关节活动度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翁德雨 周金明 +4 位作者 王梅生 徐国浩 陈建军 谭力 周斌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12期33-35,共3页
【目的】探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关节活动度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4)和观察组(n=24),对照组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 【目的】探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关节活动度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4)和观察组(n=24),对照组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给予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关节活动度、平衡能力及骨代谢指标[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INP)、甲状旁激素(PTH)、25(OH)D3、Ⅰ型胶原羧基端肽(CTX)和血清骨钙素(OC)]水平。【结果】治疗后7 d和14 d,观察组髋关节屈曲活动度和外展活动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前后标准差、运动面积、运动长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INP、PTH、25(OH)D3、CTX、O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给予PFNA内固定治疗,可增强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和平衡能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改善患者骨代谢指标水平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老年髋部骨折 关节活动度 平衡能力 骨代谢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