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心主神明”“脑为元神之府”“心脑共主神明”的思考 被引量:17
1
作者 石文英 章薇 +9 位作者 罗容 彭杰 李里 潘江 陈成 刘英含 谢峥嵘 肖豆 魏歆然 曹洋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221-223,228,共4页
心、脑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黄帝内经》首载“心主神明”,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指出“脑为元神之府”,那么,心、脑究竟孰主神明?目前有3种说法,即“心主神明”“脑主神明”“心脑共主神明”,各执一端,一直未有定论。现... 心、脑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黄帝内经》首载“心主神明”,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指出“脑为元神之府”,那么,心、脑究竟孰主神明?目前有3种说法,即“心主神明”“脑主神明”“心脑共主神明”,各执一端,一直未有定论。现就以上3种说法,根据其中医理论基础溯源、现代科学依据进行了有益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主神明 脑为元神之府 心脑共主神明
下载PDF
浅议脑府“以藏为本,以通为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郭文利 刘文平 +3 位作者 任荔 刘静 曾玲 刘福友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4-7,共4页
脑在现代中医藏象理论中有重要地位,脑为髓之海、元神之府、神明之舍,主统精神意识、思维情感和感觉运动等。本文针对传统的中医理论中对脑的认识定位不明、脑病理论指导临床相对滞后的现状,以中医经典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中医临床脑病... 脑在现代中医藏象理论中有重要地位,脑为髓之海、元神之府、神明之舍,主统精神意识、思维情感和感觉运动等。本文针对传统的中医理论中对脑的认识定位不明、脑病理论指导临床相对滞后的现状,以中医经典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中医临床脑病辨证治疗的研究成果,在总结脑的基本生理功能特点和病理演变规律的基础上,提出脑府“以藏为本,以通为用”的创新观点。本文还针对脑病共性的病因病机特征,提出脑病的基本治疗大法为“以通为补”,病理机转的关键在于“寓通于藏”,提高治疗效果的抓手为“体用兼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恒之府 元神之府 痰瘀互结
下载PDF
中医“神主导气”作用途径探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程永 《中医药信息》 2023年第11期63-70,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中医脏腑经络系统的“神主导气”的作用途径及临床意义。方法:从《内经》《难经》相关篇章、条文出发,结合现代解剖生理特点分析脑髓生成、生理病理特点、主要经脉联系、神机感受途径与神主导气途径。结果:“神主导气”的... 目的:探讨基于中医脏腑经络系统的“神主导气”的作用途径及临床意义。方法:从《内经》《难经》相关篇章、条文出发,结合现代解剖生理特点分析脑髓生成、生理病理特点、主要经脉联系、神机感受途径与神主导气途径。结果:“神主导气”的传导途径为:脑为髓海,产生并发动神机,通过“中枢经筋”(足少阳之筋在头部“维筋相交”与手阳明之筋在头部左右相交)交叉接受脑之神机并传导于督脉,并通过督脉联系的全身经脉传导神机于五脏六腑和十二经筋系统(外周筋肉系统),经筋接受脑之神机“主束骨而利机关”,从而产生肢体运动;跷脉系统在脑内与足少阳经筋“维筋相交”之部分“并行”,交叉接受脑之神机并通过跷脉和与之相联系的经脉通达十二经筋系统,从而发挥协调平衡、调节随意运动和睡眠的作用。神机感受途径为:五脏六腑、精、筋、骨、血、气、肌肉的精气(神气)→(相关经脉)上注于目→与脉并为系(目系、眼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与督脉、足太阳关联,从而发挥神机感应和协调运动等作用。结论“:神主导气”途径理论模型的建构,便于从系统与全局维度,厘清神机传导各环节病位与病期,有助于分清病位、定位施治,辨明病期、分期论治、精准施策,拓展对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等临床难治疾病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神 识神 神机感受途径 神主导气途径 脑病 治疗思路
下载PDF
脑、脑病与郁证的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周丹 蒋健 赵文芳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8期1258-1263,共6页
脑具有思维、想象意念、记忆、智愚、感知、运动知觉、语言等生理功能。神明其体在脑其用在心,心脑协同共主神明。脑病一般是指脑所在头部的病证,与脑有关的五官病证,神志昏迷或神志异常的病证,心神蒙昧或精神心理有关等病证,与运动知... 脑具有思维、想象意念、记忆、智愚、感知、运动知觉、语言等生理功能。神明其体在脑其用在心,心脑协同共主神明。脑病一般是指脑所在头部的病证,与脑有关的五官病证,神志昏迷或神志异常的病证,心神蒙昧或精神心理有关等病证,与运动知觉异常有关的病证。郁证性脑病是指凡由情志不遂所引起或加重的脑病,如部分头痛、眩晕、耳鸣脑鸣、不寐、多寐、健忘、痴呆、一时痴笑、癫狂、痫症、颤证、郁厥、中风等;既有单纯郁证又有病郁同存,既有因郁致病又有因病致郁;治疗需要从郁论治,包括从肝论治、从心论治、从肾论治;具体包括疏肝解郁、清肝泻肝、熄风潜阳、养肝柔肝、益心养心、清心泻火、豁痰祛瘀开窍、安神定志、补肾益精填髓、交通心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病 郁证 脑主元神 脑为元神之府
下载PDF
“元神”乃“元始之神”——“脑为元神之府”刍议 被引量:9
5
作者 刘保和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7期9-10,共2页
李时珍所说“脑为元神之府”的“元神” ,到底是否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涉及到中医基础理论 ,有必要加以澄清。为此详细论述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说“元神”的原意 ,并结合《内经》理论 ,指出此“元神”实际是“元始之神... 李时珍所说“脑为元神之府”的“元神” ,到底是否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涉及到中医基础理论 ,有必要加以澄清。为此详细论述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说“元神”的原意 ,并结合《内经》理论 ,指出此“元神”实际是“元始之神” ,指的是命门与脑存在的生命初始本原物质 ,这种物质并且决定了一切生物体的生长壮老已 ,而并不指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神 元始之神 元神之府 《内经》 《本草纲目》
下载PDF
“大肠者传道之官”新识 被引量:9
6
作者 赵鹏飞 张培彤 《中医学报》 CAS 2015年第9期1300-1303,共4页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医学界仅把大肠视为排泄器官。但大肠与神经传导、神经系统病变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以"大肠主神志传导"补释"大肠者传道之官",而不使用"肠脑相通"新理论主要是因为以下2点:①...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医学界仅把大肠视为排泄器官。但大肠与神经传导、神经系统病变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以"大肠主神志传导"补释"大肠者传道之官",而不使用"肠脑相通"新理论主要是因为以下2点:①中医学的发展要以经典为主线,凡是能够在原有理念下依附存在的学说,没有必要也不应该作为新的理论提出。②尚有很多周围神经病变的病位并不在中枢神经系统,无法用"肠脑相通"理论解释。"大肠主神志传导"一说旨在提出"神经系统病变从肠论治",更符合中医学整体、互联、恒动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者传道之官” “肠脑相通”理论 脑肠相关说 脑肠肽理论 肠神经系统理论 《黄帝内经》
下载PDF
从“心主神明”理论探讨心血管疾病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联 被引量:12
7
作者 蒋洋洋 谢颖桢 赵明镜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34-341,共8页
中医理论认为“心主神明”,而心所主之神的功能受损是心系疾病伴发认知障碍的核心发病机制。文章首先从中医学和西医学对心与脑在生理和病理的关联进行总结。其中“元神在脑、识神在心”是对心与脑主宰人的精神思维活动的高度概括,心属... 中医理论认为“心主神明”,而心所主之神的功能受损是心系疾病伴发认知障碍的核心发病机制。文章首先从中医学和西医学对心与脑在生理和病理的关联进行总结。其中“元神在脑、识神在心”是对心与脑主宰人的精神思维活动的高度概括,心属五脏,脑为奇恒之腑,故脑神亦要受心神的调控。心脏的泵血和内分泌功能是心对脑功能影响的生理基础,心与脑疾病也有共同的病理基础和危险因素。同时进一步对心力衰竭、房颤、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伴发认知功能障碍的中西医发病机制进行了总结。从中医角度来说,“心主神明”失常是其共同的病机。或心气亏虚,心血不足,或阳虚无以温煦,导致心神失于滋养,即形神失调;或有形实邪阻滞,心神被扰,导致认知功能下降。而西医学发现心血管疾病可通过影响脑血流动力学、神经和血管等造成脑组织结构或功能的改变而导致认知功能的下降。心对脑功能的影响为“心主神明”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主神明 脑为元神之府 心血管疾病 认知功能障碍 心脑相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