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期皮质下小梗死患者眼底脉络膜厚度与脑白质高信号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崔凯迪 张敏 +1 位作者 恽文伟 章晨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65-1068,共4页
目的 探讨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ecent small subcortical infarct, RSSI)患者脉络膜厚度与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 WMH)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11月至2023年5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RSSI患者83例... 目的 探讨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ecent small subcortical infarct, RSSI)患者脉络膜厚度与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 WMH)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11月至2023年5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RSSI患者83例,根据脑室旁白质高信号(periventricular 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 PWMH)分为无-轻度1组46例,中重度1组37例;又根据深部白质高信号(deep subcortical 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 DWMH)分为无-轻度2组40例,中重度2组43例。所有患者行头颅磁共振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利用软件半自动分割脉络膜并测量厚度,按照WMH部位分为PWMH及DWMH,分析脉络膜厚度与不同部位WMH的关系。结果 中重度2组年龄、吸烟、高血压、DWMH体积明显高于无-轻度2组,脉络膜厚度明显薄于无-轻度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重度1组年龄、吸烟、高血压、PWMH体积明显高于无-轻度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70,95%CI:1.064~1.287,P=0.001)、高血压(OR=4.533,95%CI:1.215~16.914,P=0.024)、脉络膜厚度(OR=0.953,95%CI:0.931~0.975,P=0.001)是DWMH等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RSSI患者脉络膜厚度变化是DWMH病变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DWMH病变越严重,脉络膜厚度越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脉络膜 磁共振成像 脑白质高信号
下载PDF
The choroid plexus-cerebrospinal fluid interface in Alzheimer's disease:more than just a barrier 被引量:2
2
作者 Sriram Balusu Marjana Brkic +1 位作者 Claude Libert Roosmarijn E.Vandenbroucke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4期534-537,共4页
The choroid plexus is a complex structure which hangs inside the ventricles of the brain and consists mainly of choroid plexus epithelial(CPE) cells surrounding fenestrated capillaries.These CPE cells not only form ... The choroid plexus is a complex structure which hangs inside the ventricles of the brain and consists mainly of choroid plexus epithelial(CPE) cells surrounding fenestrated capillaries.These CPE cells not only form an anatomical barrier,called the blood-cerebrospinal fluid barrier(BCSFB),but also present an active interface between blood and cerebrospinal fluid(CSF).CPE cells perform indispensable func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maintenance and functioning of the brain.Indeed,the primary role of the choroid plexus in the brain is to maintain homeostasis by secreting CSF which contains different molecules,such as nutrients,neurotrophins,and growth factors,as well as by clearing toxic and undesirable molecules from CSF.The choroid plexus also acts as a selective entry gate for leukocytes into the brain.Recent findings have revealed distinct changes in CPE cell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aging and Alzheimer's disease.In this review,we review some recent findings that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the CPE-CSF system in Alzheimer's disease and we summarize the recent advances in the regeneration of brain tissue through use of CPE cells as a new therapeutic strate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heimer's disease choroid plexus brain barrier blood-CSF barrier aging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下载PDF
经纵裂-胼胝体-脉络膜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159例松果体区病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化飞 肖格磊 +3 位作者 李健 廖新斌 刘景平 张治平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纵裂-胼胝体-脉络膜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松果体区病变的可行性、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分析湘雅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7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59例经纵裂-胼胝体-脉络膜裂入路行显微手术治疗松果体区病变患者的资料,统计患者一般情... 目的探讨经纵裂-胼胝体-脉络膜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松果体区病变的可行性、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分析湘雅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7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59例经纵裂-胼胝体-脉络膜裂入路行显微手术治疗松果体区病变患者的资料,统计患者一般情况、主要症状、病变切除程度、病变病理性质、术后并发症、术后生存时间等情况,分析患者的疗效。结果159例患者中,143例病变得到全切,10例次全切,6例大部分切除。2例患者围手术期间分别因丘脑下部损伤、呼吸循环衰竭死亡。2例患者术后出现硬膜外血肿,清除血肿后缓解。4例患者出现慢性硬膜下积液,行钻孔引流术后无效,行硬膜下积液腹腔分流后缓解。16例患者术后出现脑积水,2例行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后缓解,14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缓解。患者随访6个月~9年,5年生存率81.3%。结论患者总体疗效较好,经纵裂-胼胝体-脉络膜裂入路是一种安全有效切除松果体区肿瘤的手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中线肿瘤 松果体区 经纵裂-胼胝体-脉络膜裂入路 全切除
下载PDF
氯化锰对大鼠血-脑脊液屏障的损伤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敬海明 刘建中 +3 位作者 高文晖 赵超英 马玲 李国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4-368,共5页
目的探讨氯化锰对大鼠脑脉络丛组织的毒性损伤作用。方法 大鼠ip给予氯化锰6mg(Mn).kg-1建立不同暴露时长(30d,90d及90d后无处理观察30d)的氯化锰中毒动物模型,各时间点染毒结束后采集血清与脑脊液(CSF)样本,提取侧脑室的脉络丛组织。... 目的探讨氯化锰对大鼠脑脉络丛组织的毒性损伤作用。方法 大鼠ip给予氯化锰6mg(Mn).kg-1建立不同暴露时长(30d,90d及90d后无处理观察30d)的氯化锰中毒动物模型,各时间点染毒结束后采集血清与脑脊液(CSF)样本,提取侧脑室的脉络丛组织。溴甲酚绿法和ELISA法检测血清白蛋白(SALB)与CSF白蛋白(CALB)水平,并计算CSF白蛋白指数。光镜与透射电镜下检测大鼠脉络丛组织、细胞及亚细胞结构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氯化锰30d组、氯化锰90d组及氯化锰90d+30d恢复组CSF白蛋白、CSF白蛋白指数均明显高于其相应的对照组(P<0.05),并且氯化锰30d组CSF白蛋白、CSF白蛋白指数低于氯化锰90d组与氯化锰90d+30d恢复组(P<0.05),氯化锰90d组CSF白蛋白、CSF白蛋白指数低于氯化锰90d+30d恢复组,但无统计学意义。光镜和电镜观察发现,氯化锰导致脉络丛上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微绒毛结构紊乱、缩短;胞浆内出现空泡、核质凝聚,线粒体结构破坏,细胞间连接部分断裂或消失等,随染氯化锰时间的延长有加重的趋势,并且脱离氯化锰接触30d后仍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结论氯化锰可以引起脉络丛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具有时效性与不可逆性的特征;CSF白蛋白及CSF白蛋白指数与脉络丛的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可以作为判断血-脑脊液屏障损伤程度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锰 血脑屏障 脉络丛 白蛋白类
下载PDF
对比分析幕上与幕下脉络丛乳头状瘤 被引量:4
5
作者 杨超 孙胜军 +2 位作者 边杰 肖道雄 刘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48-851,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幕上与幕下脉络丛乳头状瘤在患者一般资料及脑积水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病理证实的脉络丛乳头状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肿瘤发生部位分为幕上组(19例)和幕下组(21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统计伴发脑积水的例数,... 目的对比分析幕上与幕下脉络丛乳头状瘤在患者一般资料及脑积水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病理证实的脉络丛乳头状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肿瘤发生部位分为幕上组(19例)和幕下组(21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统计伴发脑积水的例数,并进一步观察治疗后脑积水的缓解情况。结果幕上、幕下组的男女比例分别为15∶4和1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幕上、幕下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7.2±2.2)岁和(39.4±3.2)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幕上、幕下组伴脑积水的例数分别为14例和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复查,幕上组4例脑积水缓解(4/14),幕下组4例脑积水缓解(4/5)。结论幕上与幕下脉络丛乳头状瘤在患者性别、年龄分布和伴发脑积水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别。幕上脉络丛乳头状瘤更易伴发脑积水,且多为交通性脑积水,术后不易缓解;幕下脑积水多为梗阻性脑积水,术后易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 脉络丛 脑积水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脉络丛肿瘤的影像学征象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田萍 李陈 +4 位作者 席一斌 刘康 崔龙彪 吴雨静 印弘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6-349,共4页
目的:探讨脉络丛肿瘤(CPTs)的CT和MRI表现特征,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CPT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脉络丛乳头状瘤(CPP)22例,非典型性脉络丛乳头状瘤(ACPP)2例,脉络丛癌(CPC)4例。全部病例均... 目的:探讨脉络丛肿瘤(CPTs)的CT和MRI表现特征,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CPT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脉络丛乳头状瘤(CPP)22例,非典型性脉络丛乳头状瘤(ACPP)2例,脉络丛癌(CPC)4例。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28例CPTs患者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5个月~66岁,中位年龄30岁。发病部位包括侧脑室(12例)、第四脑室(8例)、桥脑小脑角区(6例)、三脑室(1例)和小脑蚓部(1例)。CPPs CT平扫多表现为较均匀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其中6例伴有钙化;肿瘤实性部分在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上呈等或稍高信号;MRI增强扫描示肿瘤实性部分及囊壁呈明显强化。CPPs内可见肿瘤血管,出血和囊变少见;APCCs更易发生囊变,可侵犯周围脑实质,易出现瘤周水肿;CPCs可见瘤内出血、囊变、脑实质浸润、沿脑脊液播散等改变。结论:脉络丛肿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能清晰显示肿瘤的形态学改变,为手术方案的制定及预后判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脉络丛肿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下载PDF
经额中回-侧脑室-脉络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三脑室前部肿瘤 被引量:21
7
作者 毛庆 刘艳辉 +3 位作者 孙鸿 毛伯镛 刘家刚 蔡敬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145-147,共3页
目的介绍并探讨一种切除第三脑室前部病变的显微手术入路。方法经额中回-侧脑室-脉络裂入路手术切除第三脑室前部肿瘤10例。结果显微镜下全切除8例,近全切除2例;死亡1例。结论该入路利用脑室的自然裂隙到达第三脑室,几乎不损伤正常脑组... 目的介绍并探讨一种切除第三脑室前部病变的显微手术入路。方法经额中回-侧脑室-脉络裂入路手术切除第三脑室前部肿瘤10例。结果显微镜下全切除8例,近全切除2例;死亡1例。结论该入路利用脑室的自然裂隙到达第三脑室,几乎不损伤正常脑组织和血管结构,具有手术损伤小,术野暴露清楚等优点,是切除第三脑室前部肿瘤的优选入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脑室前部肿瘤 显微手术 手术入路 放射学检查 手术方法
下载PDF
右侧肢体活动不利
8
作者 王艳 刘丽萍 +3 位作者 田志岩 刘辉 周玉颖 王金环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461-464,共4页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51岁。因阵发性右侧肢体活动不利10d、持续不缓解1d,于2013年10月5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0d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右上肢不能抬起、持物,右下肢站立、行走不能,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模...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51岁。因阵发性右侧肢体活动不利10d、持续不缓解1d,于2013年10月5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0d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右上肢不能抬起、持物,右下肢站立、行走不能,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模糊或成双,无耳聋、耳鸣,无意识障碍或言语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 肢体 右侧肢体活动 活动不利
下载PDF
脑脉络膜裂MRI解剖研究及脉络膜裂囊肿影像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邹子仪 高振华 胡晓书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1年第4期245-248,共4页
目的探讨脑脉络膜裂的MRI解剖学特点及脉络膜裂囊肿的CT和MRI表现。方法结合1例颅脑标本的解剖观察,分析90例20~50岁正常脑脉络膜裂的MRI表现并测量其宽度,同时分析20例脑脉络膜裂囊肿的CT和MRI表现。结果经颅脑标本解剖观察脑脉络膜裂... 目的探讨脑脉络膜裂的MRI解剖学特点及脉络膜裂囊肿的CT和MRI表现。方法结合1例颅脑标本的解剖观察,分析90例20~50岁正常脑脉络膜裂的MRI表现并测量其宽度,同时分析20例脑脉络膜裂囊肿的CT和MRI表现。结果经颅脑标本解剖观察脑脉络膜裂呈"C"形裂隙,深处由室管膜封闭,侧脑室内的脉络丛附着于此裂隙并与之走行一致。脉络膜裂在MRI上为含脑脊液的线状裂隙,50岁前成人裂隙的宽度相差不大。脑脉络膜裂囊肿CT和MRI表现为脑脉络膜裂内类圆形或椭圆形的脑脊液密度或信号。结论了解脑脉络膜裂的解剖学特征及其正常MRI表现,对于脉络膜裂囊肿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裂 囊肿 解剖学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颅内脉络膜裂囊肿的低场强MRI诊断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金有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7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脑部脉络膜裂囊肿的低场强核磁共振(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3例脑部脉络膜裂囊肿的低场强MRI表现,并分析其与临床的关系.结果 13例均位于脉络膜裂内,其中1例发生于双侧,7例发生于右侧,5例发生于左侧,表现为圆形、... 目的探讨脑部脉络膜裂囊肿的低场强核磁共振(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3例脑部脉络膜裂囊肿的低场强MRI表现,并分析其与临床的关系.结果 13例均位于脉络膜裂内,其中1例发生于双侧,7例发生于右侧,5例发生于左侧,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梭形及边界光滑锐利的脑脊液信号,囊壁及其内外均无异常信号.结论低场强MRI诊断脉络膜裂囊肿具有特异性.MRI具有多平面成像的特点,可清楚地显示脉络膜裂,有利于与脑内其他囊性病变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裂 囊肿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代谢性酸中毒犬脑脊液[HCO-_3]与Pco_2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金发光 钱桂生 +2 位作者 唐敏章 王琳 苏玉兰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6年第4期277-279,共3页
作者旨在探讨代谢性酸中毒时脑脊液(CSF)[HCO-3]与PCO2的相互关系。两组代谢性酸中毒模型均由静脉内输入0.2mol/LHCI产生,[HCO-3]a1h内下降到(122)mmol/L。实验6h时CSF[HCO... 作者旨在探讨代谢性酸中毒时脑脊液(CSF)[HCO-3]与PCO2的相互关系。两组代谢性酸中毒模型均由静脉内输入0.2mol/LHCI产生,[HCO-3]a1h内下降到(122)mmol/L。实验6h时CSF[HCO-3]:1组(正常碳酸血性代酸)下降了1.6mmol/L;组(低碳酸血性代酸)下降了7.0mmol/L.CSF[HCO-3]与CSFPco2,显著正相关(r=0.834,P<0.0l).结果说明代谢性酸中毒时CSF[HCO-3]并不受[HCO-3]a的明显影响,主要取决于CSFPco2的变化,其调节机制与脉络丛上皮细胞内CO2的水化作用和CA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中毒 代谢性 脑脊髓液 酸碱调节
下载PDF
脑脉络膜裂囊肿的CT和MRI诊断
12
作者 王宏伟 林爱军 丁长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263-265,共3页
目的:探讨脑脉络膜裂囊肿的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脑脉络膜裂囊肿的CT和MRI表现。结果:19例病灶均位于脉络膜裂内,右侧12例和左侧7例。CT示病灶呈边界清楚的类圆形囊性,MRI显示病灶圆形或类圆形,长T1、T2... 目的:探讨脑脉络膜裂囊肿的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脑脉络膜裂囊肿的CT和MRI表现。结果:19例病灶均位于脉络膜裂内,右侧12例和左侧7例。CT示病灶呈边界清楚的类圆形囊性,MRI显示病灶圆形或类圆形,长T1、T2信号,在各序列均与脑脊液信号一致;CT和MRI复查均未见病灶形态和信号发生变化。结论:CT和MRI均可检出脑脉络膜裂囊肿,但在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MRI优于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肿 脉络膜裂 CT MRI
下载PDF
脑脉络膜裂囊肿的MRI诊断
13
作者 王丽萍 徐文坚 +3 位作者 王丽华 郝大鹏 解桂花 高红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315-316,320,共3页
目的探讨脑部脉络膜裂囊肿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脉络膜裂囊肿病人的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2例同时行MR增强扫描,5例行CT平扫检查。结果25例均表现为脉络膜裂内类圆形或纺锤形脑脊液信号灶,边界清,周围无水肿。2例... 目的探讨脑部脉络膜裂囊肿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脉络膜裂囊肿病人的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2例同时行MR增强扫描,5例行CT平扫检查。结果25例均表现为脉络膜裂内类圆形或纺锤形脑脊液信号灶,边界清,周围无水肿。2例增强扫描者均无强化。结论MRI是诊断脉络膜裂囊肿并与其他病变鉴别的重要依据,对于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裂 囊肿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Li-Fraumeni综合征合并儿童颅脑肿瘤TP53基因胚系突变及临床特征分析
14
作者 王颖 张莎娜 +8 位作者 李建康 郭思成 田沛艺 刘海龙 杨宝 李亚农 刘振强 李春徳 姜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57-261,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Li-Fraumeni综合征(Li-Fraumeni syndrome,LFS)合并颅脑肿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门诊确诊为LFS患儿的临床信息,分析TP53基因突变位点、患者临床表型及预... 目的探讨儿童Li-Fraumeni综合征(Li-Fraumeni syndrome,LFS)合并颅脑肿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门诊确诊为LFS患儿的临床信息,分析TP53基因突变位点、患者临床表型及预后。结果共纳入8例脉络丛乳头状癌(choroid plexus carcinoma,CPC)和4例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患儿,均伴有TP53基因胚系突变。12例患儿随访时间3~48个月,1例患儿伴有膝关节骨肉瘤,3例患儿亲属可见LFS相关肿瘤,1例患儿母亲TP53胚系突变阳性。截止随访时,8例脉络丛癌患儿年龄14~102个月,5例复发,3例死亡。髓母细胞瘤患儿4例,年龄5~9岁,均属于SHH亚型,手术后接受全脑脊髓放疗+化疗,均因肿瘤复发死亡。结论SHH亚型髓母细胞瘤及脉络丛癌可能会合并LFS综合征,需要行基因检测排除TP53胚系突变,并给予患儿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脑肿瘤 Li-Fraumeni综合征 髓母细胞瘤 脉络丛乳头状癌 TP53胚系突变
下载PDF
血-脑脊液屏障的结构、功能及其毒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敬海明 李国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62-565,共4页
血-脑脊液屏障(BCB)位于脉络丛组织中,将外周血与脑脊液(CSF)分为2个相对独立的循环系,负责二者之间的物质转运。BCB通过分泌CSF及其成分维持脑室的稳态环境,同时通过其屏障作用保护脑组织免受各种内源性与外源性有害因素的损害作用,近... 血-脑脊液屏障(BCB)位于脉络丛组织中,将外周血与脑脊液(CSF)分为2个相对独立的循环系,负责二者之间的物质转运。BCB通过分泌CSF及其成分维持脑室的稳态环境,同时通过其屏障作用保护脑组织免受各种内源性与外源性有害因素的损害作用,近年来与其相关的毒理学研究主要涉及到药物毒性、重金属毒性以及一些体外实验的研究领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丛 血-脑屏障 毒理学
下载PDF
新生大鼠缺氧后脉络丛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芳 刘凤 +3 位作者 左涵珺 彭安睿 赵敏 李娟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41-646,共6页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后脉络丛(CP)组织结构的病理改变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表达变化,探讨缺氧后脉络丛的病理变化与脑缺氧的关系。方法:将54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缺氧组(hypoxia)。利用缺氧箱(8%02,92%N2)缺氧...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后脉络丛(CP)组织结构的病理改变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表达变化,探讨缺氧后脉络丛的病理变化与脑缺氧的关系。方法:将54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缺氧组(hypoxia)。利用缺氧箱(8%02,92%N2)缺氧2 h制备新生大鼠缺氧模型。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脑室内脉络丛的形态,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脉络丛中ACE的表达与分布。结果:缺氧后大鼠脑室周边的室管膜上皮细胞界限不清、排列不规则、游离面微绒毛减少;脉络丛上皮细胞疏松水肿、结构紊乱,毛细血管管壁不完整。脉络丛ACE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以缺氧后1 d达到高峰。结论:缺氧可导致新生大鼠脉络丛损伤,ACE蛋白表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氧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脉络丛 新生大鼠
原文传递
APPSWE Tg2576小鼠脑屏障结构 被引量:2
17
作者 崔占军 刘芳 +2 位作者 赵凯冰 李冰梅 刘中华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71-578,共8页
目的探讨小鼠的血脑屏障(BBB)及血脑脊液屏障(BCSFB)的基本结构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生、发展过程中结构、功能及及其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实验用动物采用APPSWE Tg2576鼠,分为APPSWE转基因阳性鼠(模型组)和同窝生野生型小鼠(对照... 目的探讨小鼠的血脑屏障(BBB)及血脑脊液屏障(BCSFB)的基本结构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生、发展过程中结构、功能及及其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实验用动物采用APPSWE Tg2576鼠,分为APPSWE转基因阳性鼠(模型组)和同窝生野生型小鼠(对照组),每组各20只。饲养16个月后进行全身灌流固定,开颅切取侧脑室室壁及其脉络丛组织。采用免疫荧光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BBB及BCSFB的超微结构,从而观察AD模型脑屏障的改变。结果 AD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血管密度明显降低; AD小鼠脑屏障正常结构受到损害,主要是脑血管内皮细胞(或脉络丛内皮细胞)之间的连接及其细胞器受损,脉络丛超微结构也出现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细胞间隙增宽,细胞之间的黏附连接等连接结构也有部分碰坏,胞质内出现较多的囊泡状结构等。结论和正常鼠相比,AD鼠脑屏障受到一定的损害,可能致使脑屏障的转运机制出现相应的改变并影响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的清除,脑屏障中存在的稳态机制,如其分泌物和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也可能出现改变,这些因素可能共同参与了AD的形成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血脑屏障 血脑脊液屏障 脉络丛 增殖 血管神经单元 免疫荧光 小鼠
原文传递
脉络丛上皮细胞改良体外纯化培养及其分泌神经再生相关因子的特点
18
作者 陈博 郭晓敏 师蔚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9期1192-1196,共5页
目的探讨脉络丛上皮细胞(CPECs)的体外纯化培养方法及其分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和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特点。方法取SD新生大鼠侧脑室脉络丛,分离CPECs并进行传代培养及纯化... 目的探讨脉络丛上皮细胞(CPECs)的体外纯化培养方法及其分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和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特点。方法取SD新生大鼠侧脑室脉络丛,分离CPECs并进行传代培养及纯化,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法进行CPECs鉴定。将CPECs分为原代培养组(A组)、传1代培养组(B组)及传2代培养组(C组),并检测各组BDNF、NGF、CNTF和GDNF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经荧光显微镜鉴定,所获细胞均为CPECs。BDNF、GDNF的mRNA及蛋白在A组、B组及C组均有表达,B组及C组的表达均较A组降低,C组的表达较B组低(P<0.05);NGF、CNTF的mRNA及蛋白在A组、B组及C组也均有表达,B组及C组的表达较A组增加,C组的表达较B组低(P<0.05)。结论改良体外纯化培养CPECs方法可行。CPECs体外具有分泌BDNF、NGF、CNTF和GDNF的能力,而且具有一定周期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丛上皮细胞 体外 培养 纯化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胶质源性神 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脑室外脉络丛肿瘤MRI表现
19
作者 赵雪宁 王晓晨 +1 位作者 王思慧 孙胜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96-1300,共5页
目的观察脑室外脉络丛肿瘤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脑室外脉络丛肿瘤患者,包括大脑实质内肿瘤8例、幕下脑室外肿瘤30例及鞍区肿瘤11例,观察其MRI表现。结果大脑实质内脉络丛肿瘤均呈囊实性,实性部分多呈粗颗粒结节状,部分边缘呈分叶... 目的观察脑室外脉络丛肿瘤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脑室外脉络丛肿瘤患者,包括大脑实质内肿瘤8例、幕下脑室外肿瘤30例及鞍区肿瘤11例,观察其MRI表现。结果大脑实质内脉络丛肿瘤均呈囊实性,实性部分多呈粗颗粒结节状,部分边缘呈分叶状,瘤周水肿较重,无明显脑积水。幕下脑室外脉络丛肿瘤呈实性或囊实性,实性肿块内可见囊变、钙化、出血及流空血管影,亦可伴脑积水。鞍区原发性脉络丛肿瘤可见囊腔及颗粒状壁结节,继发肿瘤则多为实性团块。结论不同部位脑室外脉络丛肿瘤MRI表现各异,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丛肿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