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外伤导致指体皮肤缺损的随访研究
1
作者 潘振威 林德涛 +3 位作者 林元西 颜孙芳 何勇超 陈龙华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7期62-65,共4页
目的对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外伤导致指体皮肤缺损进行随访研究。方法简单随机选择2020年5月—2021年7月苍南县人民医院及台州骨伤医院收治的60例外伤致指体皮肤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游离桡动脉掌浅支... 目的对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外伤导致指体皮肤缺损进行随访研究。方法简单随机选择2020年5月—2021年7月苍南县人民医院及台州骨伤医院收治的60例外伤致指体皮肤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30例)和对照组(指动脉岛状皮瓣,30例),并在治疗后对患者采取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手指外观满意度、触觉恢复率、疼痛恢复率、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瘢痕挛缩、腕关节屈伸、活动受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手指外观满意度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0,P<0.05);观察组的触觉恢复率、温痛恢复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伤致指体皮肤缺损疾病治疗中对患者应用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治疗可明显提高修复效果,能够作为皮肤缺损与断指桥接再植的一个修复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 外伤 指体皮肤 缺损
下载PDF
支链氨基酸对创伤后代谢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顾军 李宁 +2 位作者 吴国豪 谢敏 刘放南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4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 :观察应用支链氨基酸对手术创伤病人机体代谢的影响。 方法 :采用前瞻、随机、单盲、平行、对照、多中心试验设计 ,选择行腹部外科手术后成年病人 1 2 0例 ,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n =6 0 )应用 1 0 .4 % 1 8种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 目的 :观察应用支链氨基酸对手术创伤病人机体代谢的影响。 方法 :采用前瞻、随机、单盲、平行、对照、多中心试验设计 ,选择行腹部外科手术后成年病人 1 2 0例 ,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n =6 0 )应用 1 0 .4 % 1 8种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研究组 (n =6 0 )应用 1 0 .3%支链氨基酸注射液。采用全营养混合液方式行周围或中心静脉输注 ,等氮等热量。从术后第 2天开始 ,应用 6天。在手术前 1天和术后第 7天 ,对所有病人收集空腹血标本检测 ,同时进行 2 4h尿液收集作氮平衡分析。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在研究前、后累积氮平衡无明显差异 ,但在营养液输注第 5天 ,研究组氮平衡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两组之间研究前、后血清总蛋白、前清蛋白、纤维连接蛋白、转铁蛋白和体重变化无显著差异。两组研究前、后血清清蛋白浓度均降低 ,但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 (P <0 .0 5 )。研究组应用氨基酸后 ,缬氨酸浓度升高明显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缬氨酸、丙氨酸和支链氨基酸浓度较输注前明显升高 (P <0 .0 5 )。 结论 :对手术创伤应激病人的肠外营养支持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链氨基酸 创伤 营养支持 肠外营养 腹部外科 炎性介质 代谢功能
下载PDF
富含谷氨酰胺和支链氨基酸经肠营养制剂效用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杨大柳 徐琪寿 +3 位作者 郭长江 韦京豫 杨继军 顾景范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52-157,177,共7页
在国产17种氨基酸(17AA)注射液组成的基础上,将支链氨基酸(BCAA)从10.4%提高到30.0%,同时增加12.0%的谷氨酰胺(GLN),调整其余氨基酸的含量,组成Ⅰ和Ⅱ配方。21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 在国产17种氨基酸(17AA)注射液组成的基础上,将支链氨基酸(BCAA)从10.4%提高到30.0%,同时增加12.0%的谷氨酰胺(GLN),调整其余氨基酸的含量,组成Ⅰ和Ⅱ配方。21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Ⅰ和Ⅱ组,每组7只,行创伤手术后,分别饲以Ⅰ、Ⅱ和对照组配方为氮源的合成饲料,各组饲料等氮、等能量。实验期为14d,通过测定创伤后大鼠的体重恢复、伤口愈合状况、尾血淋巴细胞转化反应及小肠粘膜中核酸和蛋白质含量等指标,比较两种处方对创伤大鼠恢复的效果。结果表明:富含BCAA、GLN的配方Ⅰ和Ⅱ对创伤大鼠营养支持效果截然不同,其中Ⅰ组动物体重增长、前白蛋白恢复、淋巴细胞转化反应、小肠粘膜核酸及蛋白质含量、伤口皮肤抗张力强度及胶原蛋白合成量等指标均明显不如Ⅱ组及对照组(P<0.05);反之,Ⅱ组动物的小肠粘膜核酸及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伤口皮肤抗张力强度及胶原蛋白合成量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提示:研制复合氨基酸配方除需考虑一些氨基酸的药理学作用外,还必须照顾各氨基酸的合理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支链氨基酸 创伤
下载PDF
Ala-Gln和BCAA对创伤大鼠营养支持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靳继德 郑子新 +4 位作者 王钢乐 韦京豫 杨继军 郭长江 徐琪寿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1年第1期18-19,共2页
目的 观察富含丙氨酰谷氨酰胺 (Ala Gln)和支链氨基酸 (BCAA)的氨基酸注射液 ,对创伤大鼠的营养支持效果。 方法 Wistar大鼠 40只 ,行创伤和中心静脉插管后 ,随机分为无氮组、正常饲料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测定饲料摄入量、体重、氮... 目的 观察富含丙氨酰谷氨酰胺 (Ala Gln)和支链氨基酸 (BCAA)的氨基酸注射液 ,对创伤大鼠的营养支持效果。 方法 Wistar大鼠 40只 ,行创伤和中心静脉插管后 ,随机分为无氮组、正常饲料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测定饲料摄入量、体重、氮平衡、血浆蛋白和氨基酸含量、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伤口埋植海绵中羟脯氨酸含量、皮肤抗张力强度和小肠粘膜蛋白质及核酸。 结果 无氮组动物营养状况欠佳 ,各项指标均较差。实验组动物的血浆谷氨酰胺 (Gln)、BCAA含量、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伤口皮肤抗张力强度和羟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正常饲料组 (P <0 .0 5 )实验组和正常饲料组动物第 8天氮平衡 ,小肠粘膜核酸和蛋白质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结论 Gln和BCAA有助于改善创伤后机体的营养及代谢状况 ,增强免疫功能 ,促进小肠粘膜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氨酰谷氨酰胺 支链氨基酸 创伤 营养支持
下载PDF
支链氨基酸对创伤患者代谢及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吴迪 张颖 向江侠 《创伤外科杂志》 2017年第9期662-665,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支链氨基酸对创伤患者代谢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网上检索Medline、Cochrane、EMbase、CNKI、万方以及维普数据库,收集支链氨基酸对创伤患者代谢及预后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 目的系统评价支链氨基酸对创伤患者代谢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网上检索Medline、Cochrane、EMbase、CNKI、万方以及维普数据库,收集支链氨基酸对创伤患者代谢及预后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提取后,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对同质性结果进行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相关文献,合计656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平衡氨基酸相比,创伤患者术后给予支链氨基酸能更好地改善氮平衡[MD=7.24,95%CI(5.16,9.32),P<0.01],提高总蛋白水平[MD=1.06,95%CI(0.21,1.90),P=0.01]和白蛋白水平[MD=1.90,95%CI(1.27,2.54),P<0.01],减少术后并发症[OR=0.32,95%CI(0.15,0.68),P<0.01]。结论支链氨基酸对创伤患者代谢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对预后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支链氨基酸 营养代谢 预后
下载PDF
肝病要素制剂治疗急慢性肝损伤时血清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蔡东联 陈欢欢 +7 位作者 陆冬梅 马莉 刘晓丽 曹翔 胡同杰 徐伟民 徐国光 徐宗鹄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04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 :观察含高支链氨基酸的肝病要素制剂对急慢性肝损伤时血清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变化。方法 :患急慢性肝损伤的住院病人 1 0 0例 ,男 86名 ,女 1 4名 ,平均年龄为 4 2 .4± 1 1 .8岁 ,随机分为肝病要素制剂治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 目的 :观察含高支链氨基酸的肝病要素制剂对急慢性肝损伤时血清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变化。方法 :患急慢性肝损伤的住院病人 1 0 0例 ,男 86名 ,女 1 4名 ,平均年龄为 4 2 .4± 1 1 .8岁 ,随机分为肝病要素制剂治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口服肝病要素或安慰剂。检查肝肾功能、血清支芳氨基酸 ,观察临床症状。结果 :肝病要素制剂治疗改善临床症状和血液常规生化检验无明显影响 ;有改善和保护肝功能的作用 ,增加血清BCAA/AAA比值 ;增高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结论 :肝病要素制剂对急、慢肝功能损害有治疗作用 ,研究结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制剂 肝脏疾病 高支链氨基酸 血清氨基酸
下载PDF
皮支链皮瓣在手指创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7
作者 熊涛 周伟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6期497-500,共4页
背景: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常规皮瓣均对手指损伤有一定帮助,但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弊端,皮支链皮瓣独特的生理解剖结构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缺损处感觉功能的恢复,但目前在手指创伤中的应用较少。目的:皮支链皮瓣在手指创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 背景: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常规皮瓣均对手指损伤有一定帮助,但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弊端,皮支链皮瓣独特的生理解剖结构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缺损处感觉功能的恢复,但目前在手指创伤中的应用较少。目的:皮支链皮瓣在手指创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研究组28例,采用手部皮支链皮瓣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总费用,观察术后12个月的手功能恢复情况及皮瓣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总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的手功能恢复情况及皮瓣情况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部皮支链皮瓣治疗手指软组织缺损术后12个月的手功能恢复及皮瓣恢复较好,且住院时间较短,总费用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支链皮瓣 手指创伤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不同平衡氨基酸对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术后营养代谢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郑姣妮 向江侠 张颖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64-1368,共5页
目的:比较平衡氨基酸和富含支链氨基酸的平衡氨基酸对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术后营养代谢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6月严重腹部创伤患者60例,按区组随机化方法分为A、B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和术后常规治疗的基础... 目的:比较平衡氨基酸和富含支链氨基酸的平衡氨基酸对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术后营养代谢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6月严重腹部创伤患者60例,按区组随机化方法分为A、B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和术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等氮、等热量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其中A组给予8.5%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Ⅱ),B组给予10%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0AA);氨基酸给予量均为1.2 g/(kg·d),每日输注时间不少于12 h。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7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氮平衡、血清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和血浆氨基谱,比较其住院时间、生存率以及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有2例、B组有1例患者中途出院,共有57例完成本研究。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氮平衡水平、血清蛋白水平和血浆氨基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的累计氮平衡水平显著优于A组;B组患者治疗后第3~7天、A组患者治疗后第5~7天的氮平衡水平均显著上升,且从治疗后第4天起,B组患者的氮平衡水平均显著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且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甘氨酸、苏氨酸水平均显著上升;B组患者的精氨酸水平显著下降,缬氨酸、支链氨基酸水平显著上升,且分别显著低于或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切口裂开的发生率及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生存率及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相较于平衡氨基酸,富含支链氨基酸的平衡氨基酸可进一步改善和维持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术后的氮平衡、血清蛋白和血浆氨基酸水平,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氨基酸 支链氨基酸 严重腹部创伤 营养代谢 预后 影响
下载PDF
创伤后血清氨基酸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杨春育 董雨亭 +4 位作者 冯永 王福平 张龙石 赵素艳 丁晓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3期220-224,共5页
本文对10例较严重创伤患者,伤后1、3、5、7、9日,进行血清17种氨基酸浓度检测。以60名健康人血清氨基酸谱为对照。结果伤后第1日总氨基酸降低了33%。其中必需氨基酸降低了19.5%,非必需氨基酸降低了13.5%。后者恢复缓慢,是总氨基酸不能... 本文对10例较严重创伤患者,伤后1、3、5、7、9日,进行血清17种氨基酸浓度检测。以60名健康人血清氨基酸谱为对照。结果伤后第1日总氨基酸降低了33%。其中必需氨基酸降低了19.5%,非必需氨基酸降低了13.5%。后者恢复缓慢,是总氨基酸不能恢复平常的主要原因。作者认为增加非必需氨基酸补给,将有利于创伤的恢复。枝链氨基酸伤后第1日明显下降,到第3日明显高于正常水平,并持续到第9日。作者认为这种现象,是机体一种保护状态。提出伤后1~3日,输注高枝链氨基酸溶液,可促进正氮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氨基酸 血清
下载PDF
手部创伤运用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游离皮瓣修复治疗及对手功能恢复情况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付吉东 张磊 +2 位作者 李敏 李金荣 国丽 《中外医疗》 2020年第16期55-57,共3页
目的探索手部创伤运用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游离皮瓣修复治疗及对手功能恢复情况影响。方法方便选择黑龙江省大庆龙南医院收治的100例手部创伤患者为试验对象,收治时间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选择抓阄随机化分组,对照组采用胸腹部... 目的探索手部创伤运用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游离皮瓣修复治疗及对手功能恢复情况影响。方法方便选择黑龙江省大庆龙南医院收治的100例手部创伤患者为试验对象,收治时间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选择抓阄随机化分组,对照组采用胸腹部穿支皮瓣修复(50例),观察组采用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游离皮瓣修复(50例)。结果观察组对外观美感满意度(96.00%)、外观色泽接近正常(98.00%)、皮瓣肿胀(2.00%)、感染(2.00%)、优良率(96.00%)、治疗后Barthel评分(92.16±3.57)分、上肢部分功能评分(10.28±1.35)分均优于对照组(χ^2=14.526、18.965、20.132、22.746、16.930;t=17.845、8.415,P<0.05)。结论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游离皮瓣修复用于手部创伤患者中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创伤 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游离 皮瓣修复 手功能
下载PDF
创伤与感染病人血清 BC 从/AAA 值改变的临床意义
11
作者 刘放南 黎介寿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2年第7期364-366,共3页
作者应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血清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值,求出B C A A/AAA 的正常比值,并观察了创伤与腹腔感染两组病人血清BCAA/AAA 值的改变,证实随着创伤与感染的加重,机体蛋白质的分解加速,而释出游离氨基酸,主要是苯丙氨酸... 作者应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血清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值,求出B C A A/AAA 的正常比值,并观察了创伤与腹腔感染两组病人血清BCAA/AAA 值的改变,证实随着创伤与感染的加重,机体蛋白质的分解加速,而释出游离氨基酸,主要是苯丙氨酸明显增高,使BCAA/AAA 值降低;且与应激程度相关。因此,BCAA/AAA 值可作为外科应激病人严重度观测的一项指标,同时为外科创伤及腹腔感染病人营养支持用氨基酸液科学配方提供了一项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感染 支链 氨基酸 芳香族
下载PDF
桡动脉和尺动脉皮支链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1
12
作者 陈启康 侯致典 +1 位作者 王增涛 丁自海 《解剖学研究》 CAS 2009年第3期201-203,207,共4页
目的为桡动脉和尺动脉皮支链皮瓣修复手部小范围软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用10侧新鲜上肢标本,6侧标本腋动脉灌注红色乳胶,解剖显示皮支;4侧标本腋动脉灌注红色铸型塑料,盐酸腐蚀,显示皮支。观察桡、尺动脉皮支的分布规律、分... 目的为桡动脉和尺动脉皮支链皮瓣修复手部小范围软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用10侧新鲜上肢标本,6侧标本腋动脉灌注红色乳胶,解剖显示皮支;4侧标本腋动脉灌注红色铸型塑料,盐酸腐蚀,显示皮支。观察桡、尺动脉皮支的分布规律、分布范围和皮支链的链接方式。结果前臂中、下1/3段,桡、尺动脉皮支分别有5~7支和5~8支,各皮支分出升、降支,升、降支间吻合成完整的纵形皮支链,桡、尺动脉皮支链形成各自相对独立的血管供应区。结论以桡骨茎突、豌豆骨平面的桡、尺动脉远端皮支为蒂,可设计成不同形状的带蒂皮支链皮瓣,转位修复手部小范围的软组织缺损,不损伤前臂大血管甚至穿支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支链皮瓣 前臂 创伤修复 应用解剖
下载PDF
穿支皮瓣修复用于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世雄 《智慧健康》 2020年第16期167-168,共2页
目的分析在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中应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实施穿支皮瓣修复治疗。对... 目的分析在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中应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实施穿支皮瓣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经手术治疗后,24 h及72 h的疼痛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患者低(P<0.05)。结论应用穿支皮瓣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术 手外伤 软组织缺损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观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其锋 李培豪 黄铭图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第3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对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拟定穿支皮瓣修复方案进行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不良反应发生率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7月—2019年3月收治的92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信封法分组后拟定每组修复治疗方案;参... 目的探讨对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拟定穿支皮瓣修复方案进行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不良反应发生率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7月—2019年3月收治的92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信封法分组后拟定每组修复治疗方案;参照组(46例):拟定胸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治疗方案展开;实验组(46例):拟定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方案展开;就组间修复治疗优良率、抗菌药物应用时长、愈合时长、住院时长以及手术不良反应发生率展开对比。结果实验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修复治疗优良率(95.65%)高于参照组(73.91%)(χ2=8.425,P<0.05);实验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时长短于参照组明显,愈合时长以及住院时长短于参照组明显(t=16.589、26.627、22.338,P<0.05);实验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手术不良反应发生率(2.17%)低于参照组(19.57%)(χ2=7.181,P<0.05)。结论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于临床接受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后,利于修复治疗优良率提升、抗菌药物应用时长缩短,愈合时长以及住院时长的缩短,手术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降低,最终促进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早期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修复治疗 手外伤软组织缺损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游离超薄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创伤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振辉 洪永俊 +2 位作者 胡明云 阮才政 吴秀锋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7期204-207,共4页
目的探讨在手创伤缺损治疗上,游离超薄穿支皮瓣移植修复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接收的手创伤缺损患者41例,对其应用游离超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对治疗成效予以评价。结果 41例患者治疗后的SW和DASH评分均... 目的探讨在手创伤缺损治疗上,游离超薄穿支皮瓣移植修复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接收的手创伤缺损患者41例,对其应用游离超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对治疗成效予以评价。结果 41例患者治疗后的SW和DASH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的红细胞流速(VRBC)、血液灌流量(PU)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血液流态积分(BFPI)、白微栓(WMT)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1例游离超薄穿支皮瓣移植全部存活,3例(7.32%)无效,15例(36.59%)有效,23例(56.09%)显效,总有效率为92.68%。结论在手创伤缺损治疗上,游离超薄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治疗效果突出,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手部微循环状况、手部运动功能以及感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超薄穿支皮瓣移植 修复 手创伤缺损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两种皮瓣修复手外伤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格更图雅 王玉林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10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两种皮瓣修复手外伤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收治手外伤指端软组织缺损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邻指皮瓣治疗,对照组给予指动脉背侧皮支皮瓣修复。结果: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观察组(P&... 目的:探讨两种皮瓣修复手外伤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收治手外伤指端软组织缺损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邻指皮瓣治疗,对照组给予指动脉背侧皮支皮瓣修复。结果: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手外伤指端软组织缺损患者实施邻指皮瓣及指动脉背侧皮支皮瓣修复均能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其中指动脉背侧皮支皮瓣修复治疗住院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指皮瓣修复 指动脉背侧皮支皮瓣修复 手外伤 指端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游离皮瓣对手部创伤的修复效果及其对手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张猛 屈增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33期78-80,共3页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游离皮瓣对手部创伤的修复效果及其对手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手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4例,常规引流术+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游离皮瓣)和观察组(34例...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游离皮瓣对手部创伤的修复效果及其对手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手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4例,常规引流术+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游离皮瓣)和观察组(34例,VSD+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游离皮瓣)。比较两组的修复效果、手功能恢复情况、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瘢痕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修复优良率、手功能恢复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 d,两组CRP、IL-8、PCT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的瘢痕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VSD联合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游离皮瓣对手部创伤后的修复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减轻瘢痕生长,促进手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游离皮瓣 手部创伤 手功能
下载PDF
头颈部体表创伤性缺损的急诊显微修复重建
18
作者 刘乃军 王艳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09年第3期208-210,共3页
目的:回顾分析1998年10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20例人体头颈部开放性复杂创伤引起的皮肤软组织、喉、气管、食管、甲状腺、血管、神经等完全或不完全性损伤病人。方法:本组20例均在急诊状态下开展Ⅰ期手术显微修复重建或再造,其中16例面... 目的:回顾分析1998年10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20例人体头颈部开放性复杂创伤引起的皮肤软组织、喉、气管、食管、甲状腺、血管、神经等完全或不完全性损伤病人。方法:本组20例均在急诊状态下开展Ⅰ期手术显微修复重建或再造,其中16例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均采用股前外侧游离的穿支皮瓣修复;3例下唇部分缺损均采用局部唇皮瓣修复重建;1例颈前雷管炸伤致颈前皮肤软组织及喉、气管、食管、甲状腺等完全或不完全破裂缺损者,采用带血管蒂胸大肌肌皮瓣Ⅰ期修复喉、气管、食管、甲状腺等。结果:20例术后皮瓣均全部成活,外观符合人体形态美学要求,皮瓣感觉良好,功能基本恢复。随访3年~6年,患者均对远期功能及形态恢复满意。结论:人体头颈部开放性复杂创伤的处理原则主要是早期处理:彻底清创,依次处理骨、喉、气管、食管、甲状腺、血管、神经、皮肤并急诊Ⅰ期妥善完成修复最为理想,防治感染,注意早期功能康复训练,严格遵守正确的整形外科治疗原则:用最简便的手术方法来达到最好的效果,能简不繁,能近不远,能带蒂则不吻合血管,供区尽可能隐蔽,力求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穿支皮瓣 头颈部开放性创伤 显微修复重建
下载PDF
旋股外动脉降支远端血管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四肢创面中的应用价值
19
作者 邹国平 曾渊源 +2 位作者 刘玲 谢建鸿 陈双龙 《中外医疗》 2019年第31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保留旋股外动脉降支远端血管在四肢创伤应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该院于2013年5月-2018年6月收治的40例四肢创伤患者为实验对象,均给予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期间均保留旋股外动脉降支远端血管,观察治疗效... 目的探讨保留旋股外动脉降支远端血管在四肢创伤应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该院于2013年5月-2018年6月收治的40例四肢创伤患者为实验对象,均给予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期间均保留旋股外动脉降支远端血管,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分离旋股外动脉降支远端血管耗时(4.53±1.02)min,均未发生相关并发症,34例患者恢复行走功能,6例患者均恢复手部功能。结论四肢创伤在行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手术治疗时,保留旋股外动脉降支远端血管能改善患者的缺损部位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创伤 旋股外动脉降支远端血管 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 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