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2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sefulness of Breast MRI for Safe Omission of Axillary Lymph Nodes Dissection in Sentinel Node-Positiv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被引量:2
1
作者 Hiromi Fuchikami Naoko Takeda Kazuhiko Sato 《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 2017年第11期1049-1057,共9页
Background: Preoperative identification of patients with extensive lymph node metastasis (LNM) is important for safe omission of 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ALND) in sentinel node (SN)-positive (SN+) breast cancer... Background: Preoperative identification of patients with extensive lymph node metastasis (LNM) is important for safe omission of 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ALND) in sentinel node (SN)-positive (S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Methods: We evaluated retrospectively the collected data of 758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ho underwent axillary surgery between 2008 and 2017, excluding those who received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Results: Of the 758 patients, 607 were not suspicious to have LNM by axillary ultrasound (AUS-), but 38 suspicious cases were found by breas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Of 15 patients undergoing axillary fine needle biopsy (AFNA) due to second-look axillary ultrasound (AUS), 9 underwent ALND because of a positive AFNA (AFNA+). Among 81 (10.9%) patients undergoing ALND due to SN+ findings, 6 (7.4%) had extensive LNM (LNM ≥ 4). If MRI was not performed, among the 90 of 673 patients undergoing ALND who had SN+ findings, 12 (13.3%) had LNM ≥ 4. Conclusions: The proportion of cases with LNM ≥ 4 was reduced from 13.3% to 7.4% among patients undergoing SN biopsies combined with breast MRI. ALND might be omitted safely in SN+ cases according to detailed preoperative evaluations using additional breast MRI to ultrasou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ast Cancer SENTINEL NODE 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breast mri
下载PDF
Pre-Operative MRI in HER-2 Receptor Positive and Her-2 Receptor Negative Breast Cancer: A Comparison
2
作者 Ashwini Sharma 《Advances in Breast Cancer Research》 CAS 2023年第2期51-61,共11页
Objectives: MRI is the most sensitive modality for local staging of breast cancer. Herceptin receptor over-expression is seen in 15% - 30% of breast tumours, and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aggression, poorer prognos... Objectives: MRI is the most sensitive modality for local staging of breast cancer. Herceptin receptor over-expression is seen in 15% - 30% of breast tumours, and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aggression, poorer prognosis, higher grade at diagnosis and increased lymphatic dissemination. This study aimed at evaluating the role of MRI in Herceptin receptor positive vs negative tumours. Methods: 193 pre-operative MRIs were performed in 2021 for staging of 162 Her-2 negative and 37 Her-2 positive tumours. Recall rates and further biopsies (ipsilateral/contralateral) were assessed in both groups, and MRI largest size was compared to pathological size of invasive cancer and DCIS. Results: 36.4% of Her-2 negative tumours were recalled;further ipsilateral malignancy was identified in 13.6%. Contralateral malignancy was identified in 1.2%. 29.7% of Her-2 positive tumours were recalled;further ipsilateral malignancy was identified in 16.2%. No contralateral malignancy was seen in Her-2 positive tumours. The OR of Her-2 positive tumours having ipsilateral foci of malignancy on MRI is 0.83 (CI 0.3, 2.2). Pathological size concordance with MRI size was seen in 70.3% of Her-2 negative, and 48.6% of Her-2 positive tumours. Discordance in both groups was due to MRI size overestimation (70.8% of Her-2 negative discordance;89.4% of Her-2 positive discordance). Conclusions: Pre-operative MRI did not detect significant increased additional foci in Her-2 positive tumours. Significant concordance with pathological size was not seen in both groups;MRI overestimation was the most frequent cause for discordance in both groups. Advances in Knowledge: This study compares MRI features of Her-2 positive and Her-2 negative tumours. It demonstrates tha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increased multifocality or multicentricity of Her-2 positive tumours, but MRI over-estimates size in 30% of Her-2 negative and 51% of Her-2 positive canc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ast mri Herceptin Receptor Positive breast Cancer Pathological Size Correlation
下载PDF
MRI影像组学模型预测乳腺癌组织中HER-2低表达状态的价值
3
作者 郑璐 汤铜 +3 位作者 赵茹 王芝涛 孙晨宇 陈啸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1110-1114,共5页
目的:探讨使用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影像组学模型早期预测乳腺癌患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低表达的可能性及其价... 目的:探讨使用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影像组学模型早期预测乳腺癌患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低表达的可能性及其价值。方法:收集294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对MRI图像原始数据进行瘤内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ROI)勾画及特征提取,经Mann-Whitney U筛选出相关性的特征,LASSO回归进行特征选择,使用10折交叉验证建模,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urve,ROC)分析模型对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经10折交叉验证Linear SVC建模后,所得验证集的平均准确性为79.6%,敏感性为73.7%,特异性为85.6%,ROC分析平均AUC为0.87;经过1000次置换检验后的置换数据集的诊断效能与原数据集相比较,平均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的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交叉验证后建立的模型可以对乳腺癌患者HER-2阳性和HER-2低表达进行分类,并且其模型的分类效能高于机会水平。结论:DCE-MRI影像组学模型可以帮助预测乳腺癌组织中HER-2受体低表达状态,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这将为临床进行无创HER-2状态的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下载PDF
DCE-MRI定量参数在乳腺癌分期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观察
4
作者 饶德利 邱晓明 朱燕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89-91,共3页
目的观察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在乳腺癌分期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共94例,为乳腺癌组。另选取同期入院诊治的女性良性乳腺变患者共92例,为良性病变组。两组患者... 目的观察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在乳腺癌分期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共94例,为乳腺癌组。另选取同期入院诊治的女性良性乳腺变患者共92例,为良性病变组。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进行DCE-MRI定量参数检查,比较两组容量转移常数(K_(trans))、回流速率常数(K_(ep))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值(V_(e));分析K_(trans)、K_(ep)、V_(e)在乳腺癌不同分期中的差异;比较K_(trans)、K_(ep)、V_(e)在不同预后情况下的差异;绘制ROC曲线分析定量参数与乳腺癌预后的诊断效能。结果乳腺癌患者K_(trans)、K_(ep)值高于乳腺良性增生患者,而V_(e)值低于乳腺良性增生患者(P<0.05);乳腺癌不同分期K_(trans)、K_(ep)、V_(e)存在明显差异(P<0.05),随着病情进展K_(trans)、K_(ep)逐次增加,V_(e)逐次下降;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前乳腺癌分期与K_(trans)、K_(ep)呈正相关,与V_(e)值呈负相关(P<0.05);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组K_(trans)、K_(ep)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K_(trans)、预测乳腺癌预后不良AUC及特异度最高。结论DCE-MRI定量参数K_(trans)、K_(ep)、V_(e)在乳腺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且可用于乳腺癌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E-mri定量参数 乳腺癌分期 预后评估
下载PDF
动态增强MRI定量参数及肿瘤标记物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分析
5
作者 马瑞 王彦辉 +3 位作者 杜敏 齐先龙 张琳 王唯伟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探索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及肿瘤标记物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干预的75例乳腺癌患者,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将其... 目的:探索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及肿瘤标记物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干预的75例乳腺癌患者,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将其分为有效组(54例)和无效组(21例),比较化疗前和化疗后两组患者DCE-MRI定量参数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_(e))、速率常数(K_(ep))及容积转换常数(K^(trans))指标与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及糖类抗原15-3(CA15-3)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诊断方式预测效能。结果:化疗后,有效组患者DCEMRI定量参数Ve、K_(ep)及K^(trans)与无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37、51.695、16.879,P<0.05)。有效组患者肿瘤标志物CEA、CA125及CA15-3与无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201、6.736、6.885,P<0.05)。V_(e)、K_(ep)、K^(trans)、CEA、CA125及CA15-3的6项指标联合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79,显著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的AU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93、2.679、2.510、2.731、3.215、3.071,P<0.05)。结论:肿瘤标记物联合DCE-MRI定量参数可更好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情况,间接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 肿瘤标记物 化疗 乳腺癌
下载PDF
基于瘤体及瘤周多参数MRI对乳腺病变良恶性诊断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6
作者 张春福 彭波 +4 位作者 黄崎 张雪峰 才春红 海洋 张巍巍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建立基于瘤体及瘤周多参数MRI的乳腺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列线图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能。方法:纳入经病理学检查明确乳腺病变性质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核磁共振(MRI)检查和病理检查,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乳腺良性... 目的:建立基于瘤体及瘤周多参数MRI的乳腺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列线图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能。方法:纳入经病理学检查明确乳腺病变性质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核磁共振(MRI)检查和病理检查,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乳腺良性病变组(n=62)和乳腺恶性病变组(n=38)。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瘤体各参数、瘤周各参数以及乳腺病变良恶性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乳腺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及拟合优度;内部验证采用Bootstrap。结果:乳腺恶性病变组病灶直径、平均扩散峰度(MK)、MDp/t、瘤周与瘤体MKp/n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均P<0.05);乳腺恶性病变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平均扩散率(MD)、非对称磁化转移率(MTRasym)、MKp/t、MDp/n低于乳腺良性病变组(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灶直径、MK、MDp/t、MKp/n升高,ADC值、MD、MTRasym、MKp/t、MDp/n降低是乳腺恶性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基于上述独立影响因素构建乳腺恶性病变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827。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P值为0.004。采用Bootstrap法,生成的校准曲线拟合良好。结论:瘤体及瘤周多参数MRI对乳腺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重要预测价值,基于乳腺恶性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效果良好,能直观预测乳腺发生恶性病变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病变 良恶性 鉴别诊断 瘤体参数 瘤周参数 核磁共振 列线图
下载PDF
增强MRI扫描联合超声血流参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陈娇 沈荣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5期736-739,共4页
目的探讨增强MRI扫描联合超声血流参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黄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行影像学检查的疑似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临床病理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13例)和确诊组(6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 目的探讨增强MRI扫描联合超声血流参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黄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行影像学检查的疑似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临床病理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13例)和确诊组(6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53.12±8.79)岁;确诊组患者年龄(54.35±7.96)岁。比较乳腺癌患者采用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比较两组患者血流的增强MRI扫描参数[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和超声参数[血流搏动指数(PI)、血流阻力指数(RI)、峰值流速(PSV)]。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增强MRI扫描参数和超声参数单独及其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确诊的67例乳腺癌患者中,采用增强MRI和超声检查的确诊率[91.04%(61/67)比92.54%(62/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增强MRI的误诊率高于超声检查[6.15%(4/67)比0,P<0.05]。绘制ROC结果显示,单独Ktrans[曲线下面积(AUC)=0.711]、Kep(AUC=0.739)、PI(AUC=0.756)、RI(AUC=0.846)和PSV(AUC=0.755)水平在乳腺癌患者诊断中均有一定价值。增强MRI的两种参数联合诊断的AUC为0.790,3种超声参数联合诊断的AUC为0.928,这5种参数联合诊断的AUC为0.954。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流的增强MRI扫描参数和超声参数均偏高,采用增强MRI与超声联合检查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mri 超声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乳腺MRI、超声以及X线三者联合在乳腺疾病诊断及乳腺癌术式选择中的作用
8
作者 李莹 徐向阳 +1 位作者 周瑞 程明强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MRI、超声及乳腺X线在乳腺疾病诊断及乳腺癌手术方式选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入院的乳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30例乳腺疾病患者术前均行乳腺MRI、超声及乳腺X线评估乳腺病变,127例乳腺癌患者同时... 目的探讨乳腺MRI、超声及乳腺X线在乳腺疾病诊断及乳腺癌手术方式选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入院的乳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30例乳腺疾病患者术前均行乳腺MRI、超声及乳腺X线评估乳腺病变,127例乳腺癌患者同时行乳腺MRI及乳腺超声,以评估腋窝淋巴结,进一步确定手术方式。结果三项检查联合运用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分别为98.51%、98.41%及98.46%。在诊断乳腺结节敏感性方面,三项联合诊断虽高于单用超声、X线及MRI,但统计无显著性差异;而在特异性方面,三项联合诊断高于单用超声及X线,统计有显著性差异;MRI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高于超声及X线检查,分别为97.01%、90.48%和93.85%。超声及MRI二者联合诊断对腋窝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00%,97.40%及96.06%。二者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同单项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说明超声和MRI评估腋窝淋巴结都有一定的优势。结论乳腺MRI、超声和乳腺X线三项检查联合在对乳腺疾病的诊断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评估有较高的准确性,三项检查各有优缺点,适当完美组合有助于手术方法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X线 彩色多普勒超声 mri 保乳
下载PDF
乳腺钼靶X线联合MRI在触诊阴性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9
作者 曾政 张玉青 方茜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71-72,85,共3页
目的探究乳腺钼靶X线联合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触诊阴性乳腺癌(NPBL)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11月本院诊治的触诊阴性乳腺癌患者12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乳腺钼靶X线摄影、MRI成像及病理学检查,根据诊断结果... 目的探究乳腺钼靶X线联合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触诊阴性乳腺癌(NPBL)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11月本院诊治的触诊阴性乳腺癌患者12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乳腺钼靶X线摄影、MRI成像及病理学检查,根据诊断结果分为阳性组及阴性组,对两种方法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二者联合诊断的价值。结果钼靶X线联合MRI诊断NPBL准确率为94.31%,明显高于乳腺钼靶X线及MRI单独诊断的76.42%、80.49%(P<0.05);钼靶X线结果显示阳性组肿块边缘不光滑、肿块分叶征、肿块毛刺征、钙化情况为簇状分布、无包膜比例较阴性组明显升高(P<0.05);MRI结果阳性组肿瘤形态不规则、肿瘤边缘不光滑、不均匀强化、TIC形式Ⅲ型比例明显高于阴性组,ADC值及Tpeak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NPBL良恶性患者钼靶X线及MRI特征存在差异,二者联合对临床提高NPBL患者的诊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钼靶X线 mri
下载PDF
采用B1-corrected variable-flip-angle(VFA)的定量动态增强MR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研究`
10
作者 蒋辉 曲金荣 +3 位作者 宋颖 王立峰 刘翠翠 张宏凯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B1-corrected VFA技术的定量动态增强(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DCE)MRI在乳腺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本院63例乳腺疾病患者,行3.0 T DCE-MR检查,结合B1-corrected VFA技术获得T1值,在此基础上计算出D... 目的探讨采用B1-corrected VFA技术的定量动态增强(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DCE)MRI在乳腺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本院63例乳腺疾病患者,行3.0 T DCE-MR检查,结合B1-corrected VFA技术获得T1值,在此基础上计算出DCE-MRI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对乳腺恶性、良性及正常腺体组获得的定量参数行Kruskal-Wallis检验;最后绘制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结果恶性肿瘤组Ktrans、Kep、Ve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0.010(0.0010.118)min-1、0.145(0.0020.863)min-1、0.058(0.0020.611);良性病变组Ktrans、Kep、Ve中位数为0.238(0.0090.740)min-1、0.365(0.0201.012)min-1、0.517(01810.923);正常腺体组Ktrans、Kep、Ve中位数为0.812(0.1212.352)min-1、1.147(0.3282.363)min-1、0.712(0.4041.183)。Kruskal-Wallis检验显示三组间Ktrans、Kep、Ve 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良恶性组间、恶性与正常组间的Ktrans、Kep、V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良性和正常组之间的Ve值无统计学意义。三者AUC分别为0.875、0.957、0.707,三者判断乳腺良恶性变的Ktrans、Kep、Ve敏感度分别为93.8%、97.9%、45.8%;特异度分别为66.7%、86.73%、86.7%。结论结合B1-corrected VFA序列测量的3.0T DCE-MRI参数Ktrans、Kep、Ve可以反映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血流灌注特征,可用于乳腺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B1-corrected VFA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乳腺MRI简化序列对乳腺疾病诊断价值的对照研究
11
作者 向醒 陈威 +3 位作者 廖小君 张姣 庄羽翔 旷连勤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通过对照乳腺MRI常规检查法(full diagnostic protocol,FDP)、首次增强减影(first postcontrast subtracted,FAST)、扩散加权成像(difus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联合首次增强减影、扩散加权成像对于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找出适... 目的通过对照乳腺MRI常规检查法(full diagnostic protocol,FDP)、首次增强减影(first postcontrast subtracted,FAST)、扩散加权成像(difus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联合首次增强减影、扩散加权成像对于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找出适合乳腺疾病MRI诊断的最优简化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接受全序列乳腺MRI检查且有病理结果的患者,由两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分别对乳腺MRI-FDP、FAST、DWI及FAST+DWI方案进行评估,随后完成病情评估报告,如有分歧,由两名医师协商完成,每种方案间隔两周。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照各方案的图像数量,诊断花费时间、诊断自信度及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2名医师采用FDP评估乳腺疾病的时间花费和影像数量均显著大于FAST、DWI及FAST+DWI方案(P<0.01),且DWI方案的时间花费和影像数量小于FAST方案(P<0.05)。FDP与FAST+DWI方案的诊断自信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者均高于FAST及DWI方案(P<0.01),FAST方案的诊断自信度高于DWI(P<0.01)。四种方案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乳腺FAST+DWI方案能在保证诊断自信度、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的基础上,减少扫描时间及诊断时间,提高影像医师工作效率,可以用于女性乳腺常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乳腺mri 简化mri
下载PDF
MRI及钼靶鉴别良恶性乳腺病变的价值分析
12
作者 黄钰 曹凌强 +1 位作者 赵冬夏 王梓洋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3期79-81,共3页
目的 探究MRI、钼靶对良恶性乳腺病变的鉴别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乳腺包块患者64例,均进行MRI和数字钼靶X线检测,比较两种方法鉴别良性乳腺病变和乳腺癌的检出率和准确性,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64例乳腺病... 目的 探究MRI、钼靶对良恶性乳腺病变的鉴别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乳腺包块患者64例,均进行MRI和数字钼靶X线检测,比较两种方法鉴别良性乳腺病变和乳腺癌的检出率和准确性,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64例乳腺病变患者中,良性乳腺病变26例(40.63%),以乳腺腺病为主,恶性乳腺病变38例(59.38%),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MRI检出64例乳腺病变中的61例,总检出率为95.31%,对乳腺纤维瘤、乳腺囊肿、导管原位癌的检出率均为100.00%,对良性和恶性乳腺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4.62%和78.94%,MRI诊断恶性乳腺疾病的灵敏度为78.9 4%,特异度为84.62%,准确率为81.25%,Kappa值为0.620;钼靶检出64例乳腺病变中的57例,总检出率为89.06%,对良性和恶性乳腺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9.23%和52.63%,钼靶诊断恶性乳腺疾病的灵敏度为53.63%,特异度为69.23%,准确率为59.38%,Kappa值为0.206,钼靶诊断恶性乳腺疾病的准确率低于MRI(P<0.05)。结论 MRI对良恶性乳腺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均优于数字钼靶X线,在鉴别良恶性乳腺病变上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病变 良性乳腺病变 乳腺癌 mri 数字钼靶X线
下载PDF
MRI动态增强与DWI扫描结合在乳腺癌诊断及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田捷 杨芝华 +1 位作者 刘琴 杨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86-88,共3页
目的分析MRI动态增强(DCE-MRI)与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结合在乳腺癌诊断及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80例。手术前后均行DWI和DCE-MRI扫描。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DWI、... 目的分析MRI动态增强(DCE-MRI)与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结合在乳腺癌诊断及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80例。手术前后均行DWI和DCE-MRI扫描。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DWI、DCE-MRI以及联合检查与病理结果的Kappa一致性。比较乳腺癌患者治疗前后肿瘤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前后、左右、上下直径和肿瘤体积以及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病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曲线的类型例数。结果8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恶性肿瘤患者16例,良性肿瘤患者64例。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DWI检查乳腺良恶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50%、71.88%,Kappa值=0.432;DCE-MRI检查乳腺良恶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25%、75.00%,Kappa值=0.431。DWI+DCE-MRI联合乳腺良恶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75%、71.88%,Kappa值=0.469。化疗后,肿瘤前后、左右、上下直径和体积明显小于化疗前(P<0.05)。化疗前后,肿瘤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后Ⅰ型、Ⅱ型和Ⅲ型TIC曲线例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E-MRI联合DWI检查有效诊断乳腺良恶性,并精准反映出肿瘤新辅助化疗后组织形态学及TIC曲线变化,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扩散加权成像 mri动态增强
下载PDF
多模式MRI联合CA125、CA153、CA199预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价值研究
14
作者 梁云 肖运平 +3 位作者 主晓磊 潘丽 刘萌 裘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MRI联合血清糖类抗原CA125、CA153、CA199预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486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后复发转移情况分为复发转移组(65例)和未复发转移组(421例),比... 目的探讨多模式MRI联合血清糖类抗原CA125、CA153、CA199预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486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后复发转移情况分为复发转移组(65例)和未复发转移组(421例),比较两组多模式MRI检查相关参数[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表观弥散系数(ADC)]以及血清CA125、CA153、CA199水平差异,ROC曲线分析多模式MRI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对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未复发转移组比较,复发转移组绝经情况、肿瘤大小、肿瘤分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转移组K^(trans)、K_(ep)均高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ADC值低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复发转移组血清CA125、CA153、CA199水平均高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ROC结果显示,K^(trans)、K_(ep)、ADC值、血清CA125、CA153、CA199单独诊断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AUC分别为0.768、0.852、0.735、0.914、0.927、0.859(P<0.05),联合诊断的AUC为0.978(P<0.05)。结论多模式MRI联合CA125、CA153、CA199对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术后 复发转移 多模式mri 糖类抗原125 糖类抗原153 糖类抗原199
下载PDF
多参数MRI与实时组织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15
作者 李晓阳 张芹 +1 位作者 曹真真 刘波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33-537,共5页
目的探讨多参数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与实时组织超声弹性成像(Real time tissue ultrasound elastography,RTE)在乳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5月泰安市立医院收治的338例乳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多参数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与实时组织超声弹性成像(Real time tissue ultrasound elastography,RTE)在乳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5月泰安市立医院收治的338例乳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乳腺恶性肿瘤169例作为恶性组,乳腺良性肿瘤169例作为良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参数MRI与RTE检查,统计恶性组与良性组、恶性组不同病理特征患者多参数MRI、RTE检查参数,比较多参数MRI检查、RTE检查联合多参数MRI与RTE(联合检查)对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效能以及与乳腺癌病理特征的关联性。结果恶性组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vity,MD)、扩散系数(Diffusion coefficient,D)低于良性组,平均扩散峰度值(Average diffusion kurtosis value,MK)、灌注分数(Perfusion fraction,f)、容积转运参数(Volume transfer parameters,K^(trans))、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K_(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 of blood vessels,V-e)、RTE评分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敏感度、准确度(97.04%、95.56%)高于多参数MRI(84.02%、89.35%)与RTE(82.25%、88.76%)单独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特异度(94.08%)与多参数MRI检查(94.67%)、RTE检查(95.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Ⅲ~Ⅳ期乳腺癌患者MD、D低于无淋巴结转移、Ⅰ~Ⅱ期患者,MK、f、K^(trans)、K_(ep)、V-e、RTE评分高于无淋巴结转移、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D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疾病分期呈负相关,MK、f、K^(trans)、K_(ep)、V-e、RTE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疾病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多参数MRI与RTE单一检查均可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但二者联合检查可进一步提升诊断准确性,同时评估疾病病理特征,为疾病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参数mri 实时组织超声弹性成像 乳腺肿瘤
下载PDF
分析NAC治疗乳腺癌的MRI成像变化及其参数对预测浸润性乳腺癌TILs水平的效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贺松 李娇娇 +3 位作者 张斌 陈静 刘迪 史新乐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7期87-89,92,共4页
目的通过乳腺磁共振成像(MRI)技术评估新辅助化疗(NAC)对乳腺癌的疗效,并探讨MR多参数成像对浸润性乳腺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的预测价值。方法将本院2020年2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142例纳入本次研究中,按照不同治疗... 目的通过乳腺磁共振成像(MRI)技术评估新辅助化疗(NAC)对乳腺癌的疗效,并探讨MR多参数成像对浸润性乳腺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的预测价值。方法将本院2020年2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142例纳入本次研究中,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NAC组(n=68)及常规组(n=74)。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乳腺MRI成像参数及治疗后两组患者TILs水平;根据治疗前的TILs比例将所有病例分为TILs低比例组、TILs高比例组,评估MR多参数对浸润性乳腺癌TILs水平高低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治疗后ADC显著升高,肿瘤中心层面最大直径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TILs水平明显比常规组高(P<0.05);TILs高比例组中Her-2过表达型、三阴型数量多于低比例组;比较MRI参数发现,乳腺癌的形状、边缘、脂肪抑制T2WI信号均匀度、内部强化方式差异明显(P<0.05),形状圆形或卵圆形、边缘光滑、脂肪抑制T2WI信号均匀、内部强化均匀可能为TILs高表达相关(P<0.05);形状、边缘、脂肪抑制T2WI信号均匀度、内部强化方式ROC曲线线下面积均较高,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度。结论采用NAC治疗乳腺癌患者,可缩小病灶,使TILs表达增加,有利于患者病情稳定或改善,且通过MR多参数成像可对乳腺癌患者TILs水平起到预测作用,更好指导患者预后,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mri成像 NAC治疗 浸润性乳腺癌 TILs
下载PDF
基于MRI影像组学三阴性乳腺癌保乳术后肿瘤复发的预测模型构建及其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玉舟 隋愿 +3 位作者 金红瑞 孟令松 林光耀 黄文起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3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MRI影像组学三阴性乳腺癌保乳术后肿瘤复发的预测模型构建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三家医院收治并行保乳手术治疗的240例TNBC女性患者。将240例TNBC患者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法以3:1的比例分... 目的探讨基于MRI影像组学三阴性乳腺癌保乳术后肿瘤复发的预测模型构建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三家医院收治并行保乳手术治疗的240例TNBC女性患者。将240例TNBC患者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法以3: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180例)和验证集(60例)。分析训练集和验证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一般影像学特征。根据训练集中TNBC患者保乳术后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28例)和未复发组(152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由2位高年资医师提取动态增强扫描早期时相图像的影像组学特征。利用训练集数据分别构建影像组学、临床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并计算每个患者的影像组学得分(Radiomics score,Rad-score)和临床得分(Clinic-score)。利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进一步筛选变量建立联合预测模型,并计算联合得分(Combine-score)。结果临床得分(Clinic-score)=-0.816×年龄+1.406×(CD19+)+2.013×自然杀伤细胞+1.777×(K i-67)+1.300×淋巴结转移-1.790。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1.356×original_ngtdm_Busyness+0.926×wavelet.LHL_firstorder_Median+2.815×wavelet.LHH_ngtdm_Busyness-0.719×log.sigma.3.0.mm.3D_gldm_Dependence Variance-1.528。联合得分(Combine-score)=1.047×Rad-score-0.457×年龄+1.662×(CD19+)+2.093×自然杀伤细胞+0.918×(Ki-67)+1.289×淋巴结转移。Rad-score、Clinic-score及Combine-score在复发和未复发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集和验证集中临床预测模型分别与影像组学模型、联合预测模型的AU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osmer-Lemeshow检验表明各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拟合均较好(P>0.05)。结论联合预测模型的鉴别能力优于单纯临床预测模型和影像组学模型,提示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因素用于无创预测TNBC保乳术后肿瘤复发具有一定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影像组学 三阴性乳腺癌 保乳术 肿瘤复发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合成MRI定量参数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子分型及细胞增殖活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蕊 谢瑜 +2 位作者 薛珂 张冬雪 李卓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728-732,共5页
目的:探讨合成MRI定量参数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不同分子分型及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并经病理证实的112例乳腺ID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 目的:探讨合成MRI定量参数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不同分子分型及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并经病理证实的112例乳腺ID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均行合成MRI检查,使用ITK-SNAP软件勾画并测量病灶定量参数T1、T2及质子密度(proton density,PD)值。根据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和肿瘤增殖核抗原Ki-67表达情况对病灶进行分组,比较乳腺IDC不同分子分型及细胞增殖活性的合成MRI定量参数差异。结果:112例患者中共有112个乳腺IDC病灶,其中Luminal A型40个、Luminal B型49个、HER-2过表达型8个及三阴性乳腺癌15个。ER阳性/阴性、PR阳性/阴性、HER-2阳性/阴性组之间T1、T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Ki-67高表达组的T1和T2值均高于低表达组(均P<0.05),Luminal A型组的T1、T2值均低于Luminal B型和三阴性乳腺癌组,HER-2过表达型组的T2值低于Luminal B型及三阴性乳腺癌组(均P<0.05)。PD值在不同分子分型及Ki-67表达水平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合成MRI定量参数中T1、T2值对乳腺IDC不同分子分型及细胞增殖活性指标Ki-67鉴别具有一定价值,但PD值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合成mri 定量参数 乳腺 浸润性导管癌 分子分型 KI-67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对乳腺3.0T DCE-MRI检查患者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19
作者 文叶雪 欧卫谦 +1 位作者 林焕杰 陈惠香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708-711,共4页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对乳腺3.0T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检查患者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126例乳腺3.0T DCE-MRI检查的女性患者按检查预约号的奇偶数分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预见性护理。...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对乳腺3.0T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检查患者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126例乳腺3.0T DCE-MRI检查的女性患者按检查预约号的奇偶数分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完成检查所需的时间,并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实验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同期的对照组(P<0.01),完成检查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乳腺3.0T DCE-MRI检查患者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可减轻患者负面情绪,缩短检查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乳腺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
下载PDF
乳腺癌治疗前超声联合MRI参数预测EGFR的模型构建与评价
20
作者 程辰 周建国 +2 位作者 李雪平 李洪娥 赵红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21期3050-3055,共6页
目的构建乳腺癌治疗前超声征象联合磁共振成像(MRI)非形态学(功能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预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模型并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经新辅助化疗(NAC)后手术治... 目的构建乳腺癌治疗前超声征象联合磁共振成像(MRI)非形态学(功能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预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模型并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经新辅助化疗(NAC)后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67例,年龄21~79(45.23±11.72)岁。所有患者在NAC治疗前,均行乳腺肿块穿刺活检并取得组织病理学和EGFR分析结果,患者穿刺前均行超声及MRI检查(2项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5 d),记录变量为:EGFR、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最大倾斜率(Max Slope)、达峰时间(TTP)、信号增强率(SER)、早期强化率(EER)、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肿瘤长径、肿瘤边缘及边界、纵横比、微钙化、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分级、阻力指数(RI)、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统计学分析采用R语言4.0.3(https://www.r-project.org)。全部数据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设置随机种子)。建模组和验证组之间比较按照上述变量类型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χ^(2)检验分析超声参数/征象及MRI非形态参数与EGFR表达的组间差异。EGFR建模组筛选变量方法采用随机森林模型(RF),在建模组中采用广义线性建模(GLM)得到每个建模变量的回归系数、比值比(OR)和95%置信区间,并绘制彩色列线图。模型区分度评价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模型有效性评价采用决策曲线法(DCA)。结果ADC、长径、EER和TTP筛选为构建预测EGFR表达模型的变量。该模型区分度评价:ROC分析显示建模组曲线下面积(AUC)=0.815,95%CI 0.726~0.905;验证组AUC=0.805,95%CI 0.660~0.949,AUC>0.80区分度较高。模型有效性评价:DCA分析显示,建模组患者诊断概率在0%~50%范围内,验证组诊断概率在15%~55%范围内。结论基于机器学习和DCA等方法构建的乳腺癌治疗前超声征象/参数联合MRI非形态学参数预测EGFR表达的模型,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可获得更高临床效益,对提高乳腺癌免疫因子的术前诊断、疗效评估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预测模型 超声 mri EGF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