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对跳跃型颈椎病患者神经功能和颈椎活动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耀华 《黑龙江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637-639,共3页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对跳跃型颈椎病患者神经功能和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跳跃型颈椎病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颈前路减...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对跳跃型颈椎病患者神经功能和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跳跃型颈椎病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7天神经功能和颈椎活动度的改善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7天神经功能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患者术后7天神经功能活动度较术前无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7天神经功能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跳跃型颈椎病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颈椎活动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跃型颈椎病 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神经功能 颈椎活动度
下载PDF
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对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颈椎运动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苏利国 刘志翔 +3 位作者 冯文博 李鹏 王宪斌 张佩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4期528-530,共3页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对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颈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78例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医师建议和患者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实施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n=38)和观察组(实施Br...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对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颈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78例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医师建议和患者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实施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n=38)和观察组(实施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n=40),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和颈椎活动度、运动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与术前相较,术后两组椎间隙高度比值、脊柱功能单位(FSU)与上位椎体高度比值、JOA评分明显升高,NDI评分明显降低,且术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可明显改善其颈椎活动度和颈椎运动功能,手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行性疾病 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 颈椎运动功能 疗效
下载PDF
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光煦 刘启圣 陈雄生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34期336-337,共2页
目的观察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到2011年1月在我院接受单节段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的颈椎病患者30例,分型:神经根型10例,脊髓型14例,混合型6例。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 目的观察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到2011年1月在我院接受单节段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的颈椎病患者30例,分型:神经根型10例,脊髓型14例,混合型6例。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脊髓型患者术前JOA评分为(7.9±1.0),末次随访JOA评分(15.6±1.1)显著高于术前、颈痛视觉评分(VAS)、颈肩障碍疼痛指数(NDI)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神经根型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置换节段出现后凸,余未发现假体下沉、移位等。结论 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可获得较满意的近期临床效果,规范手术操作和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是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疾患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yan 人工置换术 颈椎病
下载PDF
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对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颈椎运动功能及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晓磊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6期850-851,共2页
临床上颈椎退行性疾病治疗多以手术为主,其中颈前路减压融合术为颈椎病治疗金标准,能有效解除脊髓神经压迫,重建脊柱稳定,但长时间随访发现该术式会引发邻近节段退变、生理活动减弱或丧失等并发症[1]。本研究行对照试验,通过与颈前路减... 临床上颈椎退行性疾病治疗多以手术为主,其中颈前路减压融合术为颈椎病治疗金标准,能有效解除脊髓神经压迫,重建脊柱稳定,但长时间随访发现该术式会引发邻近节段退变、生理活动减弱或丧失等并发症[1]。本研究行对照试验,通过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比较,分析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对颈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及颈椎运动功能、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 颈椎退行性疾病 颈椎运动功能 邻近节段退变
下载PDF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慧 贾象元 +4 位作者 杨浩田 袁林 李亚锋 赵学千 贾育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6期5818-5822,共5页
背景:颈椎人工间盘置换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可以保留颈椎病变节段活动度,能够有效改善伴交感神经症状的颈椎病症状。目的:探讨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行人工间盘置换... 背景:颈椎人工间盘置换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可以保留颈椎病变节段活动度,能够有效改善伴交感神经症状的颈椎病症状。目的:探讨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行人工间盘置换治疗的伴有明显头晕、头痛等交感神经症状的颈椎病患者56例。观察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包括颈交感神经症状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手术节段角度、C_(2)-C_(7)Cobb角、C_(2)-C_(7)矢状面轴向距离和T1倾斜角,并分析交感神经症状评分和JOA评分手术前后的变化值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值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1)所有患者术后伴交感神经症状均有改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交感神经症状评分和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JOA评分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椎矢状位参数比术前增大,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交感神经症状评分手术前后变化值与手术节段角度、C2-7Cobb手术前后变化值具有相关性(P<0.05);(4)结果说明,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疗效良好,有利于恢复颈椎矢状位参数,减轻患者交感神经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椎人工置换术 交感神经症状 矢状位参数 颈椎 人工假体
下载PDF
颈椎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长期疗效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峰 申勇 +6 位作者 杜伟 童通 苗德超 滑子健 刘亚明 王瑞玲 王林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5期3602-3608,共7页
目的观察对比颈椎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ACDR)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DF)治疗颈椎病的长期(≥10年)临床疗效及影像学结果,探讨ACDR是否降低邻近节段退变(ASD)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目的观察对比颈椎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ACDR)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DF)治疗颈椎病的长期(≥10年)临床疗效及影像学结果,探讨ACDR是否降低邻近节段退变(ASD)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行ACDR(27例)与ACDF(33例)手术治疗且完整随访至少10年颈椎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临床疗效评估指标包括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以及Odom标准;影像学评估指标包括颈椎整体活动度(ROM)、手术节段ROM、异位骨化(HO)以及ASD。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长期临床效果。结果ACDR与ACDF两组患者各随访节点的VAS、NDI以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CDR组24例(88.9%)和ACDF组28例(84.8%)患者Odom标准获得优或良的结果,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CDR组患者颈椎整体ROM为43.2°±8.8°,较术前(45.7°±10.4°)略有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4,P=0.345);手术节段ROM为5.9°±3.6°,较术前(8.8°±3.4°)明显减少(t=3.043,P<0.01);但ACDF组患者颈椎整体ROM为36.4°±8.4°,较术前(43.9°±11.1°)明显减小(t=3.095,P<0.01);而两组患者术前颈椎整体ROM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43,P=0.523),末次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4,P<0.01)。末次随访时,ACDR组患者HO的发生率为92.6%,高等级HO的发生率为37.0%;ACDR组ASD的发生率为39.5%,低于ACDF组的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2,P=0.035)。结论Bryan ACDR术后至少10年以上随访取得了与ACDF一致、满意的临床疗效,并能更好地维持颈椎整体ROM和保留手术节段ROM,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AS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人工置换术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邻近节段退变 异位骨化
原文传递
连续双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长期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丛梦琳 马鹤成 +2 位作者 侯勇 司萌 聂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81-1087,共7页
目的:对连续双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长期观察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1月~2011年12月行连续双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患者21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33~72岁,平均50.4±8.8岁。C3/4、C4/5间盘置... 目的:对连续双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长期观察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1月~2011年12月行连续双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患者21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33~72岁,平均50.4±8.8岁。C3/4、C4/5间盘置换5例,C4/5、C5/6间盘置换14例,C5/6、C6/7间盘置换2例。随访时间96~156个月,平均随访116.5±19.6个月。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评分(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mJOA)、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末次随访时在颈椎动力位X线片中测量人工颈椎间盘活动度,颈椎侧位X线片中测量颈椎曲度,采用McAfee分级法在颈椎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上对人工颈椎间盘的异位骨化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患者术前mJOA评分14.0±2.0分。术后3个月时mJOA评分15.2±1.8分,末次随访时mJOA评分16.8±1.2分,均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VAS评分5.1±1.7分。术后3个月时VAS评分1.9±1.4分,末次随访时VAS评分0.9±0.8分,均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颈椎曲度为平均16.7°±6.6°,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为15.7°±7.3°,无统计学差异(P=0.25)。上位节段活动度为6.23°±10.13°,下位节段活动度为3.76°±4.81°,有统计学差异(P=0.025)。至末次随访时16例发生异位骨化,发生率为76.2%。根据McAfee分级,21例患者42个节段中,Ⅰ级5个节段,Ⅱ级5个节段,Ⅲ级14个节段,Ⅳ级7个节段,发生Ⅲ级以上HO的概率为50%,上位节段发生Ⅲ级和Ⅳ级HO的概率为38.0%,下位节段发生Ⅲ级和Ⅳ级HO的概率为61.9%。结论:长期随访发现行连续双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发生率较高,且下位节段发生严重HO的概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yan人工 颈椎病 异位骨化 长期观察
原文传递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Meta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赵赫 俞兴 +5 位作者 唐向盛 贺丰 杨永栋 熊洋 胡振国 徐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91-800,共10页
目的:系统评价前路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nterior cervical artifieial disc replacement,ACDR)与前路颈椎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 目的:系统评价前路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nterior cervical artifieial disc replacement,ACDR)与前路颈椎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2016年5月1日以前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关于应用ACDR与ACDF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及队列研究(cohortstudy)的文献,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采用改良Jadad量表及MINORS量表评价,提取各研究中术后24个月、48个月、60个月时的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颈痛VAS评分、上肢痛VAS评分、SF-36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再手术率、不良事件、患者满意度数据.并将这些研究的数据通过ReviewManager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2570例患者,随访时间24~60个月.ACDR组1601例,ACDF组969例。纳入文献改良Jadad评4分3篇,3分4篇;MINORS评分18分2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24个月、48个月、60个月随访时,ACDR组的NDI[SMD=0.52;95%CI:(0.43,0.62),P〈0.000011、颈痛VAS[SMD=0.19;95%CI:(0.10,0.29),P〈0.00011、上肢痛VAS[SMD=O.15;95%CI:(0.06,0.25),P=0.0021、SF-36生理健康评分(PCS)[SMD=0.35;95%CI:(0.25,0.44),P〈0.000011改善均优于ACDF组;神经功能改善率[RR=1.0l;95%CI:(0.97,1.05),P=0.54]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上位椎间盘退变[RR=0.43;95%CI:(0.37,0.51),P〈0.00001]、下位椎间盘退变[RR=0.35;95%CI:(0.19,0.66),P=0.001]、再手术率[RR=0.30;95%CI:(0.23,0.40),P〈0.00001]、不良事件发生率[RR=0.72;95%CI:(0.58,0.89),P=0.003]、满意度fRR=I.08;95%CI:(1.04,1.11),P〈0.0001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CDR组均优于ACDF组。结论:ACDR和ACDF治疗双节段颈椎病在改善神经功能方面一致,但在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方面,前者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颈椎人工置换术 前路颈椎减压融合术 颈椎病 双节段 随访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颈椎退行性疾病Bryan间盘置换术后椎旁骨化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韩骁 田伟 +4 位作者 刘波 何达 吕艳伟 马驰 王晋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Bryan间盘置换后节段活动度、假体偏移程度及倾斜角度与椎旁骨化(PO)的关系。方法选取颈椎退行性疾病行Bryan间盘置换患者76例(手术节段90个),平均随访时间均超过10年。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 目的探讨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Bryan间盘置换后节段活动度、假体偏移程度及倾斜角度与椎旁骨化(PO)的关系。方法选取颈椎退行性疾病行Bryan间盘置换患者76例(手术节段90个),平均随访时间均超过10年。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拍射X线光片,测量置换节段活动度;末次随访时在冠状位重建CT图像上测量假体偏移程度及假体的倾斜角度,并采用Mc Afee分型判断末次随访时PO分级。回顾性分析末次随访时发生4级PO的影响因素,假体偏移程度及倾斜角度与PO分级及节段活动度的关系。结果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活动度分别为9.2°±4.7°、8.2°±4.8°、8.7±5.1°,各时间段比较P均>0.05;末次随访时节段活动度与术后3个月时节段活动度呈正相关(r=0.572,P<0.01)。末次随访时冠状位假体偏移程度的中位数为0.61(0~7.08)mm,假体倾斜角度的中位数为0.84°(0.01°~9.79°);末次随访时假体偏移程度与末次随访置换节段活动度呈负相关(r=-0.379,P=0.001)。末次随访时发生4级PO共17个节段(15例)、0~3级PO共73个节段(63例),PO 4级患者手术时年龄大于0~3级患者(P<0.05),术后3个月及随访时置换节段活动度均低于0~3级患者(P均<0.01)。与冠状位假体偏移程度≤3 mm患者比较,>3 mm患者置换节段末次随访PO分级更高、节段活动度更低(P均<0.01)。与冠状位假体倾斜角度≤5°患者比较,>5°患者置换节段末次随访PO分级更高、节段活动度更低(P均<0.05)。结论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术后患者保持早期置换节段活动度,可有效避免4级PO的发生;假体安放偏离中心或在冠状位发生倾斜均会造成远期随访时PO分级更高,并对远期活动度产生影响,尤其避免偏移程度超过3 mm或倾斜程度超过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行性疾病 颈椎人工置换术 节段活动度 假体位置 异位骨化 椎旁骨化
下载PDF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董竹林 韩慧 董荣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6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0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行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手术前后进行Oswestry颈项部功能异常指标(ONDI)评分、颈项和上肢疼痛VAS评分比较,术后采用Odom标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本组... 目的探讨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0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行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手术前后进行Oswestry颈项部功能异常指标(ONDI)评分、颈项和上肢疼痛VAS评分比较,术后采用Odom标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术后Odom优良率达100%,术后ONDI评分、颈项疼痛VAS评分、上肢疼痛VAS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结论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在维持节段运动功能的同时可取得良好的神经减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人工置换术 颈椎突出 Odom功能评分
下载PDF
不同影像学及症状学诊断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中长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韩骁 田伟 +5 位作者 刘波 何达 吕艳伟 阎凯 王含 范明星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5年第1期15-20,共6页
背景背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ADR)的设计理念是保留手术节段活动,最大程度减少颈椎术后的生物力学环境改变。目前,CADR广泛应用于临床上已超过10年,但对于不同影像学及症状学诊断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CADR术后的长期效果尚无一致的... 背景背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ADR)的设计理念是保留手术节段活动,最大程度减少颈椎术后的生物力学环境改变。目前,CADR广泛应用于临床上已超过10年,但对于不同影像学及症状学诊断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CADR术后的长期效果尚无一致的结论。目的目的:探究不同影像学诊断(退行性颈椎管狭窄及颈椎间盘突出)及症状学诊断(脊髓型及神经根型)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CADR术后长期随访的临床效果,试图通过术前因素分析指导CADR的适应证选择。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年3月至2007年4月行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5例,共置换椎间盘74个。男44例,女21例;手术时年龄25-70岁,平均(44.9±8.0)岁;随访时间为56.8-108.0个月,平均(78.8±12.1)个月。根据术前CT及MRI将患者的影像学诊断分为两组: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组36例及颈椎间盘突出症组29例。根据术前症状及查体将患者的症状学诊断分为三组:脊髓型组49例、神经型组14例及交感型组2例。临床效果评价指标包括JOA评分、JOA改善率和NDI指数,影像学评价指标包括手术节段术前及随访的活动度(ROM)。结果结果: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组末次随访置换节段ROM为9.3°±4.0°,颈椎间盘突出症组为10.7°±4.0°,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颈椎间盘突出症组的JOA改善率为88.9%,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组为73.9%,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型与神经根型患者的JOA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结论:不同影像学诊断及症状学诊断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CADR术后长期随访的临床疗效和手术节段ROM均保持良好。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是CADR的最佳适应证,脊髓型患者及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是CADR的相对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人工置换术 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 颈椎突出症 脊髓型 神经根型
下载PDF
基于CT检查的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后椎旁骨化长期进展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曾成 田伟 +2 位作者 刘波 韩骁 范明星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20期1-5,共5页
目的借助CT检查,观察并评价颈椎人工间盘置换(CADR)术后邻近节段及正常节段椎旁骨化(PO)的长期进展程度。方法CADR术后患者45例,将各颈椎节段分为手术节段组、邻近节段组和非邻近节段组(对照组)。分别于术前和末次随访(随访57~108个月)... 目的借助CT检查,观察并评价颈椎人工间盘置换(CADR)术后邻近节段及正常节段椎旁骨化(PO)的长期进展程度。方法CADR术后患者45例,将各颈椎节段分为手术节段组、邻近节段组和非邻近节段组(对照组)。分别于术前和末次随访(随访57~108个月)时进行颈椎CT图像采集。以各节段椎体中心为圆心,划分为四个功能区域,即左侧钩椎关节区域(L)、右侧钩椎关节区域(R)、前方区域(A)、后方区域(P),对患者C 2~3至C 7~T 1节段各区域进行PO分级。结果手术节段组、邻近节段组、对照组的L、R、A、P区域术后高级别PO(2级和3级)比例均高于术前(P均<0.05)。手术节段组的L、R区域PO进展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手术节段组的A、P区域PO进展比例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邻近节段组各区域PO进展比例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借助CT检查长期随访发现,CADR术后手术节段PO发生率较术前明显增高;CADR对于手术节段PO进展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钩椎关节区域,而对前后区域的PO进展影响较小;CADR对邻近节段PO进展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人工置换术 椎旁骨化 CT检查 异位骨化 邻近节段
下载PDF
颈椎间盘突出行人工间盘置换术后远期发生椎旁骨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波 王晋超 +2 位作者 姜宇桢 宋卿鹏 安岩 《实用骨科杂志》 2022年第4期289-294,共6页
目的明确单纯颈椎间盘突出患者行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后远期椎旁骨化(paravertebral ossification,PO)的发生率,并分析CADR术后远期发生中高等级PO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 目的明确单纯颈椎间盘突出患者行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后远期椎旁骨化(paravertebral ossification,PO)的发生率,并分析CADR术后远期发生中高等级PO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间行Bryan人工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且随访10年以上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37~64岁,平均年龄(54.21±8.7)岁;其中C_(3~4)节段1例,C_(4~5)节段4例,C_(5~6)节段19例,C_(6~7)节段4例。按照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的PO等级,将患者分为低等级组和中高等级组。比较两组患者颈椎整体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手术节段ROM、手术节段曲度、人工间盘角、假体覆盖比、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Odom’s评分间差异,并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术后远期中高等级PO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低等级组11例,中高等级组17例,中高等级PO的发生率为60.7%。低等级组患者年龄(53.55±8.54)岁,术前手术节段曲度(2.88±0.98)°,手术节段ROM为(10.10±4.60)°,术后3个月手术节段ROM为(12.84±3.52)°,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曲度(2.56±1.21)°,手术节段ROM为(12.55±3.51)°;中高等级组患者年龄(54.65±9.08)岁,术前手术节段曲度(2.14±1.27)°,手术节段ROM为(9.15±4.82)°,术后3个月手术节段ROM为(9.98±3.33)°,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曲度为(1.37±1.85)°,手术节段ROM为(9.48±4.47)°。低等级组术后3个月的手术节段ROM显著优于中高等级组(P<0.05)。低等级组JOA改善率(72.34±40.84)%,NDI下降(11.64±7.58)%;中高等级组JOA改善率为(82.75±20.52)%,NDI下降(15.29±9.16)%,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后3个月手术节段ROM是术后远期中高等级PO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65,P=0.047,95%CI:1.006~2.434)。结论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远期临床疗效,术后3个月手术节段ROM降低是术后远期中高等级PO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人工置换术 颈椎突出 椎旁骨化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18例的临床观察
14
作者 薄超刚 赵法章 +2 位作者 薄晓巍 于斌 张喜晶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7期147-147,共1页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8例颈椎病的患者行人工间盘置换术,。结果:18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中没有输血病例,术后恢复良好,无任何并发症。术后...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8例颈椎病的患者行人工间盘置换术,。结果:18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中没有输血病例,术后恢复良好,无任何并发症。术后拍片全部患者人工假体安置良好,颈椎活动度维持较好。按JOA标准评分从术前5—13分(平均7.5分)上升到术后14~18分(平均16.0分),应用S~S12.0统计学软件统计进行行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操作简单,减压彻底,保存了颈椎的活动性,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置换术 颈椎病 人工
原文传递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长期疗效 被引量:8
15
作者 宋卿鹏 田伟 +4 位作者 何达 韩骁 张宁 王晋超 李祖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4-150,共7页
目的 :观察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2月~2007年12月17例因脊髓型颈椎病行单节段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且随访10年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时年龄37~76岁(平均57.2±8.9岁),男1... 目的 :观察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2月~2007年12月17例因脊髓型颈椎病行单节段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且随访10年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时年龄37~76岁(平均57.2±8.9岁),男13例,女4例。手术节段:C4/5 3例,C5/6 9例,C6/7 5例。依据术前CT及MRI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组7例,合并骨赘形成组10例。分别于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影像学指标,包括颈椎整体活动度(ROM)、手术节段ROM、手术节段Cobb角与高等级(3~4级)椎旁骨化;临床功能评价指标包括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Odom′s评定。比较两组间各评价指标的差异及组内术前术后各指标差异。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等级数据使用非参数检验中的Mann-Whitney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组患者手术时年龄56.1±11.7岁,男5例,女2例,C5/6节段3例,C6/7节段4例,手术节段ROM术前为8.18°±3.70°,末次随访时为9.07°±4.76°,1例出现ROM丧失;颈椎整体ROM术前为42.78°±14.89°,末次随访时为47.34°±6.93°;手术节段Cobb角术前为2.77°±1.08°,末次随访时为2.37°±1.48°;各影像学评估指标(颈椎整体ROM、手术节段ROM、手术节段Cobb角)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例(14.3%)出现局部后凸,1例出现高等级椎旁骨化。合并骨赘形成组患者手术时年龄57.9±7.0岁,男8例,女2例,C4/5节段3例,C5/6节段6例,C6/7节段1例,手术节段ROM术前为11.46°±5.19°,末次随访时为6.41°±4.87°,3例出现ROM丧失;颈椎整体ROM术前为45.53°±11.89°,末次随访时为41.60°±13.45°;手术节段Cobb角术前为2.14°±1.35°,末次随访时为1.29°±1.33°,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ROM及Cobb角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1例出现局部后凸,4例出现高等级椎旁骨化。末次随访时,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组患者JOA评分改善率为(76.73±25.53)%,NDI%下降(12.29±6.26)%,Odom′s标准评定优良率为100.0%;合并骨赘形成组患者JOA评分改善率为(82.90±19.03)%,NDI%下降(10.00±4.32)%,Odom′s标准评定优良率为100.0%。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颈椎整体ROM、手术节段ROM、手术节段Cobb角、JOA评分、NDI%及Odoms评分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长期疗效。单纯颈椎间盘突出导致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远期手术节段ROM的维持优于合并骨赘形成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人工置换术 脊髓型颈椎病 bryan人工 长期随访
原文传递
双节段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长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卿鹏 田伟 +3 位作者 何达 韩骁 李祖昌 王晋超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63-65,共3页
目的观察双节段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的长期疗效。方法选择颈椎病患者15例,均行双节段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术后随访121~169个月。分别于术前及随访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脊髓功能、计算JOA评分改善率;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 目的观察双节段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的长期疗效。方法选择颈椎病患者15例,均行双节段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术后随访121~169个月。分别于术前及随访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脊髓功能、计算JOA评分改善率;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颈部疼痛造成的功能障碍,计算颈椎功能障碍指数比例(NDI%);末次随访时采用Odom's评分对疗效进行评价。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行颈椎X线、MRI检查。末次随访时统计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患者JOA评分升高(P<0.05),JOA改善率为59.4%,优良率为66.7%;NDI%降低(P<0.05)。各时间点颈椎整体活动度、中立位前凸曲度、手术节段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人工间盘置换后上方、下方相邻节段末次随访Pfirrmann椎间盘分级升高(P均<0.05)。结论双节段Bryan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有效保留了颈椎整体活动度及置换节段活动度,长期疗效满意;且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并不影响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椎人工置换术 长期疗效 bryan颈椎人工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9
17
作者 卡哈尔.艾肯木 楚戈 +6 位作者 王振斌 陈继征 顾文飞 胡雅斌 涂来勇 赵疆 项泽文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4年第3期197-202,共6页
背景: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能够为有症状的颈椎病患者提供较好的治疗效果,但颈椎融合可导致相邻节段椎间盘内部应力增加,加速邻近节段椎间盘的退变。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CDR)作为最具代表性的颈椎前路非融合技术,... 背景: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能够为有症状的颈椎病患者提供较好的治疗效果,但颈椎融合可导致相邻节段椎间盘内部应力增加,加速邻近节段椎间盘的退变。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CDR)作为最具代表性的颈椎前路非融合技术,为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了另外一种外科手段。目的:比较ACDR和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61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置换组,26例)或ACDF手术(融合组,35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3、6、12及24个月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及影像学评估,同时记录患者并发症及二次手术情况。结果:最终,52例患者(融合组29例,置换组23例)获得平均15.3个月(12-24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颈痛、上肢痛VAS和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置换组术后手术节段及邻近节段屈伸活动度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融合组融合成功率为90.5%。置换组中2例患者术后6个月时假体有〈3 mm的前移,l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融合组中1例患者发生邻椎病并接受二次手术治疗。结论:单节段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和ACDF均可明显缓解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间盘置换还能减少手术邻近节段代偿活动度的增加,有望预防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人工置换术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颈椎突出症 疗效
下载PDF
单双节段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长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卿鹏 田伟 +4 位作者 何达 韩骁 张宁 李祖昌 王晋超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5期385-388,398,共5页
目的探讨单节段与双节段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对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长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间86例患者101个节段行单双节段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且随访10年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女35例;... 目的探讨单节段与双节段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对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长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间86例患者101个节段行单双节段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且随访10年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女35例;平均年龄(53.9±9.3)岁。按手术节段数患者分为两组:单节段组71个节段,双节段组30个节段。评估患者的临床功能指标,包括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Odom's标准;影像学指标:包括颈椎整体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手术节段ROM、手术节段Cobb角。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功能与影像学评估指标间的差异。结果单节段组颈椎整体ROM术前为(45.90±15.18)°,末次随访时为(46.31±13.03)°;手术节段ROM术前为(9.67±4.54)°,末次随访时为(8.63±5.34)°;手术节段Cobb角术前为(2.13±1.32)°,末次随访时为(1.23±1.92)°。双节段组颈椎整体ROM术前为(40.14±11.59)°,末次随访时为(38.33±12.31)°;手术节段ROM术前为(9.10±4.00)°,末次随访时为(6.51±4.61)°,手术节段Cobb角术前为(3.09±2.15)°,末次随访时为(0.44±4.62)°。单节段组患者JOA改善率为(69.40±36.80)%,NDI下降(12.06±8.20)%,Odom's标准优良率为91.5%。双节段组患者JOA改善率为(59.44±59.80)%,NDI下降(12.53±9.47)%,Odom's标准优良率为80.0%。单节段组患者末次随访时颈椎整体活动度优于双节段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双节段Bryan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用于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具有较为满意的长期疗效,单节段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后远期颈椎整体活动度优于双节段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人工置换术 bryan人工 单节段 双节段 长期随访
下载PDF
颈椎不同退变程度对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后椎旁骨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卿鹏 田伟 +3 位作者 何达 韩骁 李祖昌 王晋超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年第5期321-324,329,共5页
背景:椎旁骨化(paravertebral ossification,PO)是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后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关于颈椎不同退变程度对CADR术后PO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探讨颈椎不同退变程度与Bryan人工间盘置... 背景:椎旁骨化(paravertebral ossification,PO)是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后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关于颈椎不同退变程度对CADR术后PO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探讨颈椎不同退变程度与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后PO及手术节段活动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行单节段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且随访时间超过10年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71例,男44例,女27例;年龄26~69岁,平均(45.9±8.1)岁;C3/4节段2例,C4/5节段15例,C5/6节段45例,C6/7节段9例。按术前CT及MRI结果将患者分为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组28例,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组43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拍摄颈椎过伸过屈位X线片并测量手术节段活动度,于末次随访时拍摄颈椎CT,并采用Mc Afee分型方法评估PO分级。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节段活动度及PO分级的差异,采用连续变量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分级变量Mann-Whitney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后远期PO的发生率为93.0%(66/71),其中高等级PO的发生率为35.2%(25/71)。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组中89.3%的患者在末次随访时出现PO(25/28),其中高等级PO的发生率为10.7%(3/28);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组中95.4%的患者在末次随访时出现PO(41/43),其中高等级PO的发生率为51.2%(22/43)。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组术前手术节段活动度为9.5°±4.7°,术后3个月为11.1°±3.6°,末次随访时为10.5°±4.6°;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组术前手术节段活动度为9.8°±4.5°,术后3个月为8.6°±4.9°,末次随访时为7.3°±5.5°。两组患者术后手术节段活动度与PO分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颈椎退行性疾病会影响人工间盘置换术后PO的形成与手术节段活动度。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CADR术后PO的分级更高,且手术节段活动度低于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人工置换术 颈椎退行性疾病 椎旁骨化
下载PDF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的发展历史与应用现状
20
作者 贺银川 郭敬然 +2 位作者 姜建忠 殷利川 李永民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年第29期171-173,共3页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ACDR)用于治疗神经根型或脊髓型颈椎病,重建病变节段的关节功能,所以又叫颈椎间盘成型术。其目的意在维持颈椎序列稳定,保留运动功能,降低临近节段间盘的压力,进而减少临近节段间盘退变的发生。一直以来,颈椎前路...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ACDR)用于治疗神经根型或脊髓型颈椎病,重建病变节段的关节功能,所以又叫颈椎间盘成型术。其目的意在维持颈椎序列稳定,保留运动功能,降低临近节段间盘的压力,进而减少临近节段间盘退变的发生。一直以来,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ACDF)被认为是治疗神经根型、脊髓型颈椎病及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经典方法,尤其前路钢板的应用能够有效的维持颈椎序列的稳定和椎间高度,术后植骨块下沉、移位的发生率明显减低[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人工置换术 发展历史 应用现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