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例三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翻修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1
1
作者 白雪玲 孙玉勤 王元 《全科护理》 2014年第1期55-56,共2页
总结3例三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翻修的手术护理配合,强调应做好病人心理护理,完善物品和器械准备,熟悉手术步骤及相关特殊器械设备的使用,术中准确快速的传递器械,积极主动配合手术,以保证顺利完成手术。
关键词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翻修 护理
下载PDF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临床因素分析 被引量:35
2
作者 周非非 赵衍斌 +3 位作者 孙宇 张凤山 潘胜发 刘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分析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3年12月至2007年1月接受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51例患者,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前方纤维环或前纵韧带钙化或骨化情... 目的:分析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3年12月至2007年1月接受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51例患者,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前方纤维环或前纵韧带钙化或骨化情况,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围手术期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激素的使用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以及手术前后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spine unit,FSU)高度变化等因素与异位骨化形成的关系;并分析置换节段术后不同活动度(≤6°及>6°)与异位骨化形成的关系。结果:本组中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17例发生异位骨化,发生率为33.3%。所研究的相关因素中,仅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与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的比值、术后手术节段活动度两项与术后异位骨化的形成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所有患者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与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比值的平均值为0.86,出现异位骨化组的平均值为0.80。置换节段活动度术前平均7.6°,术后平均8.8°,术后异位骨化形成与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减少程度有关。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6°者11例,其中8例出现异位骨化形成;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6°者40例,其中9例发生异位骨化形成,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术后手术节段活动度与术后异位骨化形成有关,术前节段椎间隙高度丢失>20%者不适合行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疾患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异位骨化 临床因素
原文传递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临床应用体会 被引量:3
3
作者 董伊隆 汤呈宣 杨国敬 《骨科》 CAS 2010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早期疗效和临床体会,以及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1月,采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37例(37个椎间盘)颈椎病患者,男24例,女13例。年龄43~75岁,平均58.5岁。其中脊髓型颈...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早期疗效和临床体会,以及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1月,采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37例(37个椎间盘)颈椎病患者,男24例,女13例。年龄43~75岁,平均58.5岁。其中脊髓型颈椎病2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9例。结合手术前后患者颈椎活动功能检查、神经系统症状、JOA评分及X线分析,对Bryan人工颈椎间盘的临床应用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患者伤口均一期临床愈合,无早期并发症发生。37例(37个椎间盘)获随访12~19个月,平均随访12.5个月,术后患者颈椎活动功能检查、神经系统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JOA评分从术前(10.5±2.6)分提高到最后随访的(15.4±2.5)分(t=8.26,P<0.01)。X线片示颈椎稳定性好,人工椎间隙高度与邻近椎间盘高度相同,假体位置良好。结论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近期疗效良好,安全可靠、病人恢复快;其能更有效解除神经压迫、缓解症状,同时还保留颈椎病变节段活动度、防止邻近节段退变加速;其为治疗颈椎病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yan人工椎间盘 置换术 体感诱发电位 JOA评分 椎病
下载PDF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姜宇 田野 +3 位作者 王以朋 邱贵兴 翁习生 冯宾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1年第5期352-355,共4页
目的观察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方法 2005年11月至2010年5月对16例颈椎病患者行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统计并分析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置换节段活动度,观察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假体松动、移... 目的观察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方法 2005年11月至2010年5月对16例颈椎病患者行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统计并分析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置换节段活动度,观察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假体松动、移位、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结果 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53个月,平均24.1个月,.JOA评分由术前平均(10.4±1.9)分增至术后平均(14.4±1.9)分以及末次随访平均(16.1±0.7)分,术前与术后(t=-12.215,P=0.000)、术后与末次随访(t=-4.273,P=0.001)均有显著性差异。12例患者随访时行颈椎屈伸位X线片检查,随访时间13~53月,平均24.2月,测量屈伸位X线片计算置换节段颈椎屈伸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术前平均7.1°±2.6°、术后平均6.9°±1.9°、末次随访平均6.5°±1.8°,术前与术后(t=0.700,P=0.395)、术后与末次随访(t=2.132,P=0.054)均无统计学差异。无一例发生异位骨化;1例随访时出现假体周围骨吸收。结论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满意,但仍需长时间随访以评估其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人工椎间盘 椎病
下载PDF
20例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姝娟 罗琨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97-199,共3页
目的:总结和探讨20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20例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术前针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呼吸功能锻炼以及气管和食管推移训练,术后除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目的:总结和探讨20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20例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术前针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呼吸功能锻炼以及气管和食管推移训练,术后除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之外,采取体位、切口、饮食护理和功能锻炼。结果:20例患者术后四肢麻木、乏力等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住院期间无伤口感染、颈部血肿或窒息及神经功能损害加重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缩短康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围手术期护理 椎病
下载PDF
影响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的因素 被引量:19
6
作者 赵衍斌 周非非 +3 位作者 孙宇 刘忠军 张凤山 潘胜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45-248,共4页
目的:观察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变化情况,分析影响术后活动度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2月~2007年6月在我院行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57例患者,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行正侧位和伸屈位X线检查,分析术前拟... 目的:观察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变化情况,分析影响术后活动度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2月~2007年6月在我院行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57例患者,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行正侧位和伸屈位X线检查,分析术前拟置换节段椎间隙高度和活动度、拟置换节段脊柱功能单位(FSU)与上位椎体高度比值和FSU后凸角度与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的关系。结果:(1)术前拟置换节段椎间隙高度与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比值<0.8的患者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平均为7.1°,≥0.8的患者平均为9.2°,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术前拟置换节段活动度<6°的患者术后活动度平均为6.8°,≥6°的患者平均为9.7°,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术后置换节段FSU与上位椎体高度比值下降≥0.05的患者术后活动度平均增加0.19°,<0.05的患者平均增加2.13°,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4)术后FSU后凸角度增加者活动度平均增加0.73°,后凸角度无增加者活动度平均增加1.90°,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FSU高度下降影响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丢失>20%和(或)屈伸活动度之和<6°者不适合行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疾患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活动度 脊柱功能单位
原文传递
15例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1
7
作者 卢文婷 吕萍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2年第10期35-37,共3页
总结15例本院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患者的护理体会。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前训练及术前常规准备,术后病情观察、体位、饮食护理及出院指导等,认为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前训练及术后康复指导是患者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围手术期 护理
下载PDF
双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效果分析
8
作者 胡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046-0049,共4页
在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中应用双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进行治疗,并分析该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45例确诊为颈椎间盘退变性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上述患者入院就诊的时间为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在其治疗中展开双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治... 在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中应用双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进行治疗,并分析该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45例确诊为颈椎间盘退变性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上述患者入院就诊的时间为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在其治疗中展开双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术,据此关注其治疗效果,对治疗前后的颈椎功能、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等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后JOA、NDI、手臂VAS、颈部VAS分值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置换节段活动度与颈椎整体曲度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SF-36呈现的数据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经双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出现1例假体松动、1例假体脱落、无异位骨化及融合阶段的骨性融合的发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44%,经有效处理后未对治疗造成明显负面影响。结论 临床在面对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时,可展开双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该方式的实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缓解疾病带来的疼痛感觉,促进个人生活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双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椎功能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5年随访结果 被引量:21
9
作者 孙宇 赵衍斌 +3 位作者 周非非 张凤山 潘胜发 刘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观察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5年随访结果。方法:我院从2003年12月开展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术后达到5年的患者共70例,其中57例获得57~69个月(平均60个月)随访。单节段置换47例,双节段置换9例,3节段置换1例。C3/4 5例、... 目的:观察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5年随访结果。方法:我院从2003年12月开展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术后达到5年的患者共70例,其中57例获得57~69个月(平均60个月)随访。单节段置换47例,双节段置换9例,3节段置换1例。C3/4 5例、C4/5 10例、C5/6 45例、C6/7 8例。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进行mJOA、VAS、NDI评分,末次随访时进行Odom′s分级评估临床疗效;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在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上测量置换节段活动度,在侧位X线片上采用McAfee异位骨化分级方法评定异位骨化情况,在MRIT2加权像上采用Miyazaki颈椎间盘退变分级方法评定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在MRI中矢状位T2加权像上测量相邻节段突出椎间盘对椎管的侵占率。结果:(1)mJOA评分术前为13.4±1.9分,末次随访时16.1±1.1分,平均改善率为75.0%;上肢痛VAS评分术前为3.3±1.9分,末次随访时0.9±1.2分;颈肩痛VAS评分术前为3.0±1.5分,末次随访时1.6±1.4分;NDI评分术前为14.8±8.6分,末次随访时5.7±4.2分;以上指标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Odom′s分级优21例,良27例,可7例,差2例。(2)28例患者获得X线随访,术前置换节段活动度为6.9°±3.0°,末次随访时为7.2°±3.7°,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30个手术节段中12个(40%)出现异位骨化,其中3个(10%)节段丧失活动度。(3)25例患者获得MRI随访,末次随访时50个相邻节段中7个(14%)椎间盘退变分级加重1级,但无相关临床症状出现;相邻节段突出椎间盘对椎管侵占率的年度平均增幅为0.3%~0.5%。结论: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平均5年随访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满意,手术节段活动度得到较好保留,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较低,无相邻节段疾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bryan人工椎间盘 随访 疗效 磁共振成像 相邻节段退变
原文传递
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和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文华 朱兵 +1 位作者 刘晓伟 孙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9-702,共4页
目的评估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发生情况,分析异位骨化对术后疗效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0月-2007年10月48例行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男27例,女21例;年龄33~51岁,平均40.5岁。脊髓型颈椎病... 目的评估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发生情况,分析异位骨化对术后疗效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0月-2007年10月48例行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男27例,女21例;年龄33~51岁,平均40.5岁。脊髓型颈椎病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27例,混合型颈椎病13例。病程2~14个月,平均10.3个月。病变节段:C3、43例,C4、56例,C5、630例,C6、79例。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置换节段活动度评价疗效;并将患者按术后是否发生异位骨化分为两组,比较术后1、2、3、4年以上各指标差异。结果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4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8~72个月,平均56.6个月。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及N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除术后3 d,其余各时间点置换节段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年共13例(27.08%)发生异位骨化,其中1级8例,2级3例,3级2例。异位骨化组和无异位骨化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置换节段活动度及VAS评分、N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发生率相对较高,异位骨化对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节段活动度影响较小,对术后疗效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异位骨化 关节活动度 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3
11
作者 乔广宇 张远征 +1 位作者 潘隆盛 尚爱加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23-126,共4页
目的总结应用Bryan人工椎问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的2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25个置换节段,其中单节段15例,双节段5例。应用JOA 17分法评价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临床神经功能状况... 目的总结应用Bryan人工椎问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的2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25个置换节段,其中单节段15例,双节段5例。应用JOA 17分法评价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临床神经功能状况,并作统计学检验。观察末次随访时颈椎侧位X线片上假体与椎体的相互位置关系以及假体所在椎间隙的活动度。结果所有病人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5个月。病人术后症状有明显缓解,JOA评分由术前平均10.4分上升至术后平均15.2分。术后随访未见有假体松动、下沉和周围骨化融合,置换间隙前屈后伸活动范围平均为(4.8±1.7)°。结论 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早期临床效果良好,能达到确切的稳定性和部分的活动度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病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bryan假体
下载PDF
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峰 孔庆华 秦祥德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31期49-51,共3页
目的观察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经3个月以上保守治疗临床症状无明显缓解的颈椎病患者行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术后充分引流、尽早下床活动;随访患者,采用Odom标准判定临床疗效,并行日本骨科协会(JOA)... 目的观察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经3个月以上保守治疗临床症状无明显缓解的颈椎病患者行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术后充分引流、尽早下床活动;随访患者,采用Odom标准判定临床疗效,并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活动范围(ROM)检测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量表评分。结果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假体前后位移均<2 mm。临床疗效为优29例、良9例、一般5例,优良率为88.37%;手术前后JOA评分分别为(8.26±1.32)、(15.71±1.89)分,P<0.05;前后屈伸活动范围为(8.5±1.8)°,左、右侧屈活动范围分别为(3.5±1.2)°和(3.3±1.5)°,颈椎生理曲度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发生异位骨化1例、假体融合2例;手术前后NDI评分分别为(43.7±3.8)、(20.1±2.9)分,P<0.05。结论 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优良率高,且可改善患者ROM及颈椎生理曲度、降低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疾病 bryan人工椎间盘 椎间盘置换术
下载PDF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对气道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宁 田伟 +1 位作者 刘波 聂岩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研究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对各C_(2~7)椎体水平气道的影响程度。方法纳入自2014-01—2016-03完成的138例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采用Efilm软件测量颈椎中立侧位X线片上椎前值和椎体值。比较C_(2~7)术前与术后椎前椎... 目的研究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对各C_(2~7)椎体水平气道的影响程度。方法纳入自2014-01—2016-03完成的138例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采用Efilm软件测量颈椎中立侧位X线片上椎前值和椎体值。比较C_(2~7)术前与术后椎前椎体比值,C_(2~7)椎前椎体比值差值比,以及不同手术节段C_(2~7)椎前椎体比值差值比。结果术后C_(2~7)椎前椎体比值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_(2~7)椎前椎体比值差值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_3及C_4椎体水平椎前椎体比值差值比最大。不同手术节段C_(2~4)椎前椎体比值差值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_(3、4)>C_(4、5)>C_(5、6)>C_(6、7);不同手术节段C_5及C_6椎前椎体比值差值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手术节段C_7椎前椎体比值差值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_(3、4)<C_(4、5)<C_(5、6)<C_(6、7)。C_(3、4)、C_(4、5)、C_(5、6)节段手术者C_(2~7)椎前椎体比值差值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_(6、7)节段手术者C_(2~7)椎前椎体比值差值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气道前移,不同椎体水平气道受不同节段手术的影响程度不一致,C_3、C_4椎前气道受手术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前路手术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气道 bryan人工椎间盘
原文传递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
14
作者 尹毅 金晔 +2 位作者 黄伟 单辉强 邬亚明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452-2453,共2页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方法采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患者8例(8个椎间盘),脊髓型2例,神经根型6例。随访7-19个月。结果 8例患者神经、脊髓受损临床症状及体征均得到了明显的恢复和缓解。...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方法采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患者8例(8个椎间盘),脊髓型2例,神经根型6例。随访7-19个月。结果 8例患者神经、脊髓受损临床症状及体征均得到了明显的恢复和缓解。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评分较术前提高[(15.3±1.0)分vs.(8.2±1.0)分](P<0.05)。假体无明显下沉和偏移,置换节段稳定,颈椎活动范围得到了明显恢复。无神经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近期疗效良好,安全可靠,患者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yan人工椎间盘 椎病
原文传递
BRYAN^(TM)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6例报告
15
作者 王慎东 梁云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108-109,共2页
关键词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脊髓型椎病 治疗 椎病患者
下载PDF
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对颈椎病疗效的影响
16
作者 张硕 刘正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对颈椎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治疗,术后7d测量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负值设为后凸...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对颈椎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治疗,术后7d测量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负值设为后凸组,正值设为正常组,分别为32例、58例。比较两组末次随访时的节段活动度、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椎总活动度、JOA评分等功能及影像指标,评价椎旁骨化(paravertebral ossification,PO)分级。结果90例颈椎病患者术后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为负值者32例,正值者58例,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后凸率35.56%;两组颈椎总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后凸组的节段活动度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两组NDI指数、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组PO分级较正常组更为严重(P<0.05)。结论Bryan CADR手术治疗颈椎病后,易发生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后凸,且影响节段活动度,容易加重椎旁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yan人工椎间盘 椎病 人工椎间盘置换 椎旁骨化 节段活动度
下载PDF
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长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健峰 李锋 +2 位作者 廖晖 熊伟 方忠 《骨科》 CAS 2017年第5期337-343,共7页
目的评估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长期疗效。方法对2004年12月至2008年8月于我院行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20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43.85±3.70)岁,其中单节段9例,双节段11例,C_(3/4)2例、C_(4/5)... 目的评估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长期疗效。方法对2004年12月至2008年8月于我院行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20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43.85±3.70)岁,其中单节段9例,双节段11例,C_(3/4)2例、C_(4/5)9例、C_(5/6)15例、C_(6/7)5例。(1)收集并比较其术前、术后1周、术后2年及末次随访的改良日本骨科协会(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m JOA)评估治疗分数、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以及Odoms分级。(2)通过其术前、术后早期及末次随访时的X线侧位片及颈椎过屈过伸位片,评估其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ROM)。(3)MRI T2加权像上根据Miyazaki分级标准评估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邻近节段的退变情况。(4)通过X线片及CT片根据Mc Afee标准评价异位骨化的发生情况。结果 (1)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m JOA评分分别为(13.30±2.83)分、(15.25±2.07)分,VAS评分分别为(4.10±3.81)分、(1.55±1.53)分,NDI分别为(11.45±9.52)分、(6.00±4.78)分,所有评价指标末次随访时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时Odoms分级为优8例,良8例,可2例,差2例。(2)脊柱功能单位(FSU)曲度及C_2~C_7曲度:术前分别为2.33°±4.08°、18.78°±6.68°,术后早期为4.12°±6.43°、20.00°±9.98°,末次随访时分别为3.21°±6.56°、15.61°±6.73°。FSU ROM及C_2~C_7ROM:术前分别为9.15°±2.80°、47.28°±9.75°,术后早期为9.27°±3.83°、40.81°±14.66°,末次随访分别为9.37°±3.97°、42.03°±10.97°。3个时间点的FSU曲度及FSU 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C_2~C_7ROM术后较术前明显减少,与邻近节段ROM变化趋势一致。末次随访时,43个邻近节段中46.5%发生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以C_(5/6)最为常见,但均无临床表现;末次随访时31个手术节段中有23例(74.2%)发生异位骨化,其中严重异位骨化(Ⅲ、Ⅳ级)发生率为22.6%,C_(5/6)最为常见。结论 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可以取得持久稳定的临床效果,尽管异位骨化发生率较高,但大部分保留手术节段活动,同时邻近节段仍可见退变,但均无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yan人工椎间盘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邻近节段退变 异位骨化
下载PDF
颈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椎间减压融合术后吞咽困难并发症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顾一飞 杨立利 +2 位作者 袁文 史升 梁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评估颈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nterior artificial disc insertion,AADI)和颈前路椎间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两种不同术式对术后早期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4月收治... 目的:评估颈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nterior artificial disc insertion,AADI)和颈前路椎间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两种不同术式对术后早期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4月收治的98例接受单节段或双节段神经根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A组53例,采用AADI术式,B组45例,采用ACDF术式。对比两组患者术后48h、2个月及6个月时吞咽困难发生率、吞咽生活质量(Swallowing-Quality of Life,SWAL-QOL)评分及椎前软组织厚度的改变,比较两种术式吞咽困难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85.66±11.84min)明显低于B组(93.78±14.81min)(P<0.05)。在术后48h及术后2个月随访时,A组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率(30.19%,3.77%)和椎前软组织厚度(10.99±1.66mm,10.17±1.87mm)明显低于B组患者(分别为51.11%,15.56%,11.92±1.59mm,11.45±1.59mm)(P<0.05)。术后48h和2个月时,A组患者SWAL-QOL评分(59.20±7.23,63.77±3.37)明显高于B组(53.91±8.99,62.07±4.51)(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两组间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相对于ACDF,AADI手术时间较短,手术过程及置入物对食道的损伤和刺激较小,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和吞咽困难的严重程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前路椎间减压融合术 吞咽困难
原文传递
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术后疗效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冰 王沛 +3 位作者 李晖 刘保华 冯世庆 马信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97-501,共5页
目的:收集并分析SCI收录的关于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疗效比较的文献,对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和ACDF术后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 目的:收集并分析SCI收录的关于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疗效比较的文献,对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和ACDF术后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Ovid、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入选文献均为临床研究;各研究的干预组(治疗组)术式为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对照组术式为ACDF;治疗组和对照组例数均不小于10;术后疗效评价包括颈部功能残障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相应节段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等常见指标。结果:共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纳入人数共588人,干预组303例,对照组285例;术后2年内NDI合并权重均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为-0.39(95%CI,-1.56~0.78),P>0.05。术后2年内相应颈椎节段运动范围(ROM)合并WMD值为8.95(95%CI,7.01~10.89),P<0.05。结论:Bryan间盘置换术在术后2年内保留颈椎节段活动方面优于ACDF,尚没有足够证据表明Bryan间盘置换术术后2年内NDI优于ACD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yan椎间盘置换术 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 系统评价
原文传递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20
作者 农鲁明 周栋 徐南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67-571,共5页
目的:观察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0月至2008年2月,对24例颈椎病患者共31个椎间隙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其中脊髓型颈椎病21例28个椎间隙,神经根型颈椎病3例3个椎间隙;10例12个椎间隙应用Bryan假体,14... 目的:观察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0月至2008年2月,对24例颈椎病患者共31个椎间隙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其中脊髓型颈椎病21例28个椎间隙,神经根型颈椎病3例3个椎间隙;10例12个椎间隙应用Bryan假体,14例19个椎间隙应用Prodisc-C假体。术后随访24~65个月,平均39个月,定期对患者进行JOA评分和Oswestry颈椎功能障碍指数(ONDI)评定,并摄颈椎X线片测量置换节段及其相邻上下节段的活动度。结果:1例术后10个月手术节段椎体前缘骨质增生并融合,活动度丢失。其余患者随访期间置换节段稳定,颈椎生理弧度没有明显丢失;没有假体下沉和明显偏移;术后1个月、2年及末次随访时的JOA和ONDI评分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各时间点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1个月、2年及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及其相邻上下节段屈伸、左右侧屈活动度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各时间点两两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中期疗效满意,但仍然需要更长期随访结果来进一步评价其功能和对邻近节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病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