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夫地尔(Buflomedil)对兔急性微循环障碍防治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冷启新 于桂英 张立平 《中国微循环》 1994年第4期201-205,共5页
用高分子右旋糖酐(MW 260,000)静脉注射,复制兔的急性微循环障碍模型。从微循环动态图象分析、血液流变学及光、电镜下的组织结构变化,综合观察巴夫地尔(Buflomedil)对急性微循环障碍的防治作用,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急性微循环障碍 高分子右旋糖酐 巴夫地尔 妥拉苏林
下载PDF
丁咯地尔治疗下肢动脉缺血症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黄晓钟 张柏根 +5 位作者 符伟国 王玉琦 蒋米尔 景在平 曹贵松 奚九一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 :观察丁咯地尔针剂用于治疗下肢动脉缺血症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方法 ,同步开放给药 ,应用丁咯地尔针剂治疗 83例( 130侧肢体 )下肢动脉缺血症病人。剂量2 0 0mg·d- 1,连续静滴 3wk。结果 :治疗末期 ,患肢间... 目的 :观察丁咯地尔针剂用于治疗下肢动脉缺血症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方法 ,同步开放给药 ,应用丁咯地尔针剂治疗 83例( 130侧肢体 )下肢动脉缺血症病人。剂量2 0 0mg·d- 1,连续静滴 3wk。结果 :治疗末期 ,患肢间隙性跛行、静息痛、皮肤麻痹症状及溃疡情况有不同程度改善 ,有效率分别为 61% ,91% ,80 %和55% ,总有效率为 80 %。用药期间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丁咯地尔治疗下肢动脉缺血症 ,疗效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缺血症 药物疗法 丁咯地尔 治疗 疗效
下载PDF
丁咯地尔治疗42例恢复期脑卒中病人 被引量:16
3
作者 胡昔权 窦祖林 +2 位作者 丘卫红 李俊樱 陈小妹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67-570,共4页
目的 :观察丁咯地尔治疗恢复期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2例住院的恢复期脑卒中病人在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 ,随机分为丁咯地尔组 4 2例 ,给丁咯地尔 15 0~ 2 0 0mg ,对照组4 0例 ,给三七总皂苷 5 2 5~ 70 0mg ,均iv ,gt... 目的 :观察丁咯地尔治疗恢复期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2例住院的恢复期脑卒中病人在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 ,随机分为丁咯地尔组 4 2例 ,给丁咯地尔 15 0~ 2 0 0mg ,对照组4 0例 ,给三七总皂苷 5 2 5~ 70 0mg ,均iv ,gtt ,qd×15d ,治疗结束后评价临床神经功能缺损 (NFD)程度、Fugl Meyer运动功能 (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 (BI)得分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丁咯地尔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83% ,6 2 %(P <0 .0 5 )。治疗后NFD ,FMA ,BI评分分别为 (17±s 6 ) ,(6 6± 8) ,(79± 10 )分和 (2 0± 7) ,(46± 9) ,(5 8± 9)分 ,2组间比较 ,P <0 .0 1或P <0 .0 5 ;2组治疗前后NFD ,FMA ,BI评分比较 ,P <0 .0 1。 2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丁咯地尔治疗恢复期脑卒中疗效肯定 ,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恢复期 药物疗法 随机对 照试验 丁咯地尔 三七总皂苷
下载PDF
盐酸丁咯地尔治疗颅脑损伤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4
作者 叶锦平 王保平 +3 位作者 梅一民 林伟 张翼 何士科 《中国药师》 CAS 2002年第6期364-365,共2页
目的:观察盐酸丁咯地尔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63例颅脑损伤病人使用盐酸丁咯地尔药物治疗,以106例未用盐酸丁咯地尔治疗作对照观察。结果:有效率治疗组74.85%,对照组为55.6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盐酸... 目的:观察盐酸丁咯地尔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63例颅脑损伤病人使用盐酸丁咯地尔药物治疗,以106例未用盐酸丁咯地尔治疗作对照观察。结果:有效率治疗组74.85%,对照组为55.6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盐酸丁咯地尔治疗颅脑损伤,对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死残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丁咯地尔 治疗 颅脑损伤 疗效 神经活化药物
原文传递
丁咯地尔与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双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赛男 李义召 +5 位作者 韩丹春 迟兆富 张锐 王宁庭 赵富华 朱屹东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4-76,共3页
目的 :比较丁咯地尔与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血管性痴呆病人 ,以双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为尼莫地平组 35例 ,丁咯地尔组 35例。分别给尼莫地平 30mg ,丁咯地尔15 0mg ,po ,tid ,8wk为一个疗程。治疗后评价MMSE ,... 目的 :比较丁咯地尔与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血管性痴呆病人 ,以双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为尼莫地平组 35例 ,丁咯地尔组 35例。分别给尼莫地平 30mg ,丁咯地尔15 0mg ,po ,tid ,8wk为一个疗程。治疗后评价MMSE ,HDS ,ADL ,WMS ,CGI ,EI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WMS ,MMSE ,ADL ,CGI ,EI评分尼莫地平组为 (5 9± 2 2 ,2 0± 6 ,30± 12 ,3.0± 0 .7,1.9±0 .7)分 ;丁咯地尔组为 (70± 18,2 2± 4 ,2 6± 9,2 .2±0 .9,2 .5± 0 .8)分 ,2组比较P <0 .0 5或P <0 .0 1,2组不良反应比较P >0 .0 5。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咯地尔 尼莫地平 片剂 血管性痴呆 双盲法 治疗
下载PDF
赛莱乐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李坚 王丽华 谢汝萍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7-178,共2页
目的 研究赛莱乐 (丁咯地尔 )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 30例为治疗组静滴赛莱乐 2 0 0 mg,30例为对照组静滴 70 6代血浆、丹参 40 ml,每天 1次 ,持续 2周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做血液流变学、纤... 目的 研究赛莱乐 (丁咯地尔 )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 30例为治疗组静滴赛莱乐 2 0 0 mg,30例为对照组静滴 70 6代血浆、丹参 40 ml,每天 1次 ,持续 2周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做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检查。结果 赛莱乐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及生活能力等级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血液粘度及血小板聚集率下降 (P<0 .0 1) ,而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无明显变化。结论 赛莱乐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莱乐 丁咯地尔 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药物治疗
下载PDF
瓜环[n](n=6~8)与盐酸丁咯地尔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杨晓娜 姜松 +3 位作者 李新建 朱卫国 康建勋 邹大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25-2430,共6页
利用1HNMR技术、电喷雾质谱、红外光谱及紫外吸收光谱等手段研究了瓜环[n](n=6~8)与盐酸丁咯地尔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盐酸丁咯地尔与3种瓜环具有不同的相互作用,主-客体配合物的作用模式随着瓜环大小的不同而各不相同.其中,瓜环[6... 利用1HNMR技术、电喷雾质谱、红外光谱及紫外吸收光谱等手段研究了瓜环[n](n=6~8)与盐酸丁咯地尔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盐酸丁咯地尔与3种瓜环具有不同的相互作用,主-客体配合物的作用模式随着瓜环大小的不同而各不相同.其中,瓜环[6]与盐酸丁咯地尔的相互作用非常弱,而瓜环[7]和瓜环[8]则都将盐酸丁咯地尔分子中的吡咯环及其相邻的2个碳全部包结进去,形成了包结比为1:1的对称包结配合物.通过紫外吸收光谱法计算得到瓜环[7]和瓜环[8]与盐酸丁咯地尔分子的包结常数在102~103L/mol范围内,说明瓜环对盐酸丁咯地尔具有潜在的药物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环 盐酸丁咯地尔 包结配合物 作用模式 1HNMR技术
下载PDF
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86
8
作者 吴笃初 吕传真 +2 位作者 余慧贞 邵福沅 汪昕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61-163,共3页
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多中心研究吴笃初,吕传真(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上海200040)余慧贞(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200025)邵福沅(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上海200... 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多中心研究吴笃初,吕传真(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上海200040)余慧贞(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200025)邵福沅(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上海200003)汪昕(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咯地尔 脑梗塞 药物评价
下载PDF
赛莱乐与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穆军山 杨渤生 +5 位作者 洪一飞 殷红兵 叶建新 倪铭孔 林航 林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47-48,共2页
目的 :研究新型具有多重药理作用的血管活性药物———赛莱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对照研究。方法 :3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赛莱乐静滴治疗 14d ,并设对照组。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并测定血液流变学。结果 ... 目的 :研究新型具有多重药理作用的血管活性药物———赛莱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对照研究。方法 :3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赛莱乐静滴治疗 14d ,并设对照组。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并测定血液流变学。结果 :赛莱乐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 90 .9%和 75 .8%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2 % ,5 4.8% (P <0 .0 5 )。结论 :赛莱乐能改善缺血性脑组织的血供 ,能抑制血栓形成 ,防止梗死灶进一步发展 ,疗效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莱乐 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药物评价 治疗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林 张建凯 +3 位作者 赵蕊 郭文艳 史宇平 裴晓霞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88-789,792,共3页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CSA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给予神经节阻滞联合丁咯地尔静脉注射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丁咯地尔静脉注射治疗。测定并比较两组治疗...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CSA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给予神经节阻滞联合丁咯地尔静脉注射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丁咯地尔静脉注射治疗。测定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74,P<0.05)。两组治疗后的椎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椎动脉血流速度为(38.44±2.20)cm/s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36±3.50)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45,P<0.05)。两组治疗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有均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椎动脉血流速度(56.34±4.10)cm/s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69±3.90)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41,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明显,较单纯采用药物有显著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 丁咯地尔 颈椎病
下载PDF
国产和进口丁咯地尔对局部脑缺血影响的比较性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马轶涛 谢寅 +1 位作者 彭新杰 周远鹏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 :观察灌胃和静脉注射丁咯地尔对大鼠局部脑缺血的影响并比较国产和进口品的异同。方法 :采用电凝闭塞大脑中动脉引起局部脑梗塞 ,测其给药后行为和梗塞范围的大小以判断药物的作用。结果 :灌胃 2 5 ,5 0和 75mg/kg及静脉注射国产... 目的 :观察灌胃和静脉注射丁咯地尔对大鼠局部脑缺血的影响并比较国产和进口品的异同。方法 :采用电凝闭塞大脑中动脉引起局部脑梗塞 ,测其给药后行为和梗塞范围的大小以判断药物的作用。结果 :灌胃 2 5 ,5 0和 75mg/kg及静脉注射国产和进口丁咯地尔 3,6和 12mg/kg均能使电凝闭塞大脑中动脉引起的大鼠行为障碍明显减轻 ,脑梗塞范围 (以重量计 )明显缩小并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丁咯地尔具有明显的改善脑缺血引起的行为改变并有缩小脑梗塞范围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咯地尔 大脑中动脉闭塞 脑梗塞 药理
下载PDF
丁咯地尔与脉络宁治疗脑梗死比较 被引量:13
12
作者 卢萍 穆庆霞 +1 位作者 狄群 杨美南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49-150,共2页
目的:比较丁咯地尔与脉络宁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60例脑梗死病人,其中30例采用丁咯地尔2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静滴),qd,14d为一个疗程。另30例为对照组,采用脉络宁20mL加入5... 目的:比较丁咯地尔与脉络宁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60例脑梗死病人,其中30例采用丁咯地尔2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静滴),qd,14d为一个疗程。另30例为对照组,采用脉络宁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滴,qd,14d为一个疗程。结果:丁咯地尔组总有效率87%,显效率63%。脉络宁组总有效率64%,显效率30%(P<0.05)。丁咯地尔对脑循环动力学有显著改善(P<0.01)。该药不良反应较少。结论:丁咯地尔治疗脑梗死的疗效优于脉络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咯地尔 脉络宁 治疗 脑梗塞
下载PDF
丁咯地尔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的光谱学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锦艳 王丽 +1 位作者 郑茂东 张爱平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4-198,共5页
用紫外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探讨了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丁咯地尔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模式。结果表明:丁咯地尔对HSA的内源荧光有显著的猝灭作用,且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丁咯地尔与HSA形成了1∶1的... 用紫外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探讨了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丁咯地尔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模式。结果表明:丁咯地尔对HSA的内源荧光有显著的猝灭作用,且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丁咯地尔与HSA形成了1∶1的复合物,结合常数K=7.43×102L.mol-1(308 K)。根据F 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求得丁咯地尔与HSA间的结合距离r=2.64 nm。由热力学参数确定其作用力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同步荧光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丁咯地尔对HSA二级结构的含量产生影响,使HSA的α-螺旋结构的含量明显降低,β-折叠和β-转角结构的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咯地尔 人血清白蛋白 紫外光谱 荧光光谱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下载PDF
3种药物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成本-效果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黄莉莉 徐航 方芸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1877-1878,共2页
目的:评价3种药物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成本-效果。方法:60例患者均分成A、B、C组,分别给予前列地尔、甲钴铵、盐酸丁咯地尔治疗,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3组成本分别为5290·5、2713·0、3154·4元/mo;有效率... 目的:评价3种药物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成本-效果。方法:60例患者均分成A、B、C组,分别给予前列地尔、甲钴铵、盐酸丁咯地尔治疗,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3组成本分别为5290·5、2713·0、3154·4元/mo;有效率分别为90%、95%、85%(P>0·05);成本-效果比分别为58·78、28·56、37·11;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甲钴铵和盐酸丁咯地尔比应用前列地尔更经济,而甲钴铵经济性又优于盐酸丁咯地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前列地尔 甲钴铵 盐酸丁咯地尔 成本-效果分析
下载PDF
丁咯地尔对大鼠坐骨神经损害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苏建华 章莉萍 +3 位作者 陈玉芳 唐金荣 肖杭 包德诚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25-428,共4页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对坐骨神经损害后恢复的影响。方法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甲钴胺组(阳性对照组,104μg·kg^(-1))、丁咯地尔组(40 mg·kg^(-1))。以大鼠坐骨神经挤压伤建立动物模型,以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坐骨神...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对坐骨神经损害后恢复的影响。方法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甲钴胺组(阳性对照组,104μg·kg^(-1))、丁咯地尔组(40 mg·kg^(-1))。以大鼠坐骨神经挤压伤建立动物模型,以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坐骨神经干病理切片(光镜、电镜)为观察指标,考察丁咯地尔对坐骨神经损害后恢复的影响。结果wk 4时甲钴胺组和丁咯地尔组均能显著增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甲钴胺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丁咯地尔组与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4 wk时丁咯地尔组和甲钴胺组髓鞘形态结构接近正常,而模型组神经髓鞘溃变程度很高。结论丁咯地尔对坐骨神经损害有确切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咯地尔 创伤 神经系统 大鼠
下载PDF
盐酸丁咯地尔对周围神经损害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苏建华 徐厚明 +1 位作者 唐金荣 包德诚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1322-1324,共3页
目的:研究盐酸丁咯地尔对周围神经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药弥可保组(104μg.kg-1)和盐酸丁咯地尔高、低剂量组(40和20mg.kg-1),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均损伤大鼠坐骨神经建立周围神经损害动物模型... 目的:研究盐酸丁咯地尔对周围神经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药弥可保组(104μg.kg-1)和盐酸丁咯地尔高、低剂量组(40和20mg.kg-1),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均损伤大鼠坐骨神经建立周围神经损害动物模型。各组腹腔注射给药,qd,给药4周。分别在给药第1,2,3,4周末测定各组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足趾间距。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在给药4周末,盐酸丁咯地尔高、低剂量组均能显著性地增加周围神经损害大鼠模型的坐骨神经的传导速度(P<0.05,P<0.01),高剂量组还能显著增加足趾间距(P<0.05,P0.01)。结论:盐酸丁咯地尔对周围神经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丁咯地尔 周围神经损害 保护作用
下载PDF
丁咯地尔对大鼠坐骨神经嵌压伤后背根神经元凋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苏建华 林伟 +4 位作者 陈玉芳 丁新生 唐金荣 肖杭 包德诚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74-677,共4页
目的:研究丁咯地尔对大鼠坐骨神经嵌压伤后背根神经元凋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84只成年健康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生理盐水,0.8mL/(kg·d)]、丁咯地尔组[丁咯地尔,40mg/(kg·d)],腹腔注射给药14d后... 目的:研究丁咯地尔对大鼠坐骨神经嵌压伤后背根神经元凋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84只成年健康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生理盐水,0.8mL/(kg·d)]、丁咯地尔组[丁咯地尔,40mg/(kg·d)],腹腔注射给药14d后制作坐骨神经嵌压伤动物模型,模型制备后6h、12h、24h、48h、72h、96h和7d提取L1~5背根神经节,采用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正常组少见背根神经细胞凋亡;模型组和丁咯地尔组在模型制备后各时间点神经细胞凋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790和23.084,P<0.001),模型组12h神经细胞凋亡数较正常组明显增多,72h达高峰,7d减弱;丁咯地尔组12h神经细胞凋亡增多,但较模型组减少,24h~7d均较同期模型组明显减少。正常组VEGF阳性神经细胞见少量表达;模型组和丁咯地尔组在模型制备后各时间点VEGF阳性神经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0.670和70.430,P<0.001),模型组在48h有较高表达,持续至72h,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丁咯地尔组在模型制备后24h表达升高,48~72h表达到高峰,持续至96h。以上各时间点丁咯地尔组神经细胞凋亡数和VEGF阳性细胞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坐骨神经嵌压伤后背根神经元存在广泛的细胞凋亡现象,丁咯地尔可能通过上调VEGF来抑制坐骨神经损伤后背根神经元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咯地尔 坐骨神经嵌压伤 背根神经元 凋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大鼠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丁咯地尔含量及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谭力 鲁华 +4 位作者 杨丽莉 凌树森 杨洁 熊守军 宫衍东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25-328,共4页
目的 建立人血浆中丁咯地尔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并用该法研究盐酸丁咯地尔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色谱柱为ALLTECHC18(5 μm ,2 0 0mm× 4.6mm) ,流动相为甲醇 水 三乙胺 (6 0∶40∶0 .4) ,用冰醋酸调节pH 6 .5 ,以地... 目的 建立人血浆中丁咯地尔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并用该法研究盐酸丁咯地尔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色谱柱为ALLTECHC18(5 μm ,2 0 0mm× 4.6mm) ,流动相为甲醇 水 三乙胺 (6 0∶40∶0 .4) ,用冰醋酸调节pH 6 .5 ,以地西泮为内标 ,紫外检测波长 2 75nm。结果 浓度在 0 .0 2~ 4.0 0mg·L-1范围内对样品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比呈良好线性关系 ,其相关系数r=0 .9995。方法平均回收率 93.3% ,日内、日间相对误差 <12 .0 %。应用该法研究了 12例健康志愿者po 30 0mg盐酸丁咯地尔片后的药动学 ;其体内过程符合一室模型 ,tmax为 (1.5 8± 0 .2 9)h ,cmax为 (2 .39± 0 .48)mg·L-1,AUC0~ 2 4 为 (17.6 8± 4.6 6 )mg·h·L-1。结论 此法简便、快速 ,适用于药物分析 ,其药动学数据可为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咯地尔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动学 血药浓度 血管扩张药
下载PDF
盐酸丁咯地尔治疗血管性痴呆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魏守蓉 李哈妮 +3 位作者 徐莎丽 李中明 廖彬 张新民 《中国医药》 2007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评价盐酸丁咯地尔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给予盐酸丁咯地尔150—20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对照组(31例)给予胞二磷胆碱75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4周为... 目的评价盐酸丁咯地尔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给予盐酸丁咯地尔150—20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对照组(31例)给予胞二磷胆碱75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4周为1个疗程。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痴呆严重程度临床评定量表(WMS)评定认知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以判定疗效,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大脑中动脉(VMACA)、大脑前动脉(VACA)、大脑后动脉(VPCA)、椎动脉(VVA)、基底动脉(VBA)的血管平均血流速度(VM)及搏动指数(PI)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用药后认知功能明显改善(P〈0.05和P〈0.01),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管平均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和P〈0.01)。结论盐酸丁咯地尔可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脑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的认知功能、智能状态及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丁咯地尔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丁咯地尔和尼莫地平治疗脑血管痉挛的比较 被引量:24
20
作者 张建军 郭涛 +1 位作者 张俊 叶景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50-453,共4页
目的 :评价丁咯地尔和尼莫地平对脑血管痉挛 (CVS)的疗效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CVS病人 117例随机分成 2组 ,丁咯地尔组给丁咯地尔 150mg ,iv ,gtt ,qd× 7~ 10d后改 150mg ,po ,tid× 3wk ;尼莫地平组给尼莫地平 10mg ,i... 目的 :评价丁咯地尔和尼莫地平对脑血管痉挛 (CVS)的疗效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CVS病人 117例随机分成 2组 ,丁咯地尔组给丁咯地尔 150mg ,iv ,gtt ,qd× 7~ 10d后改 150mg ,po ,tid× 3wk ;尼莫地平组给尼莫地平 10mg ,iv ,gtt,qd× 7~ 10d后改 30mg ,po ,tid× 3wk ,治疗后检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的CVS ,尼莫地平组有效率为 94 % ,丁咯地尔组为69 % (P <0 .0 5) ;对脑血管舒、缩功能紊乱所致CVS的有效率丁咯地尔组为 93% ,尼莫地平组为 61%(P <0 .0 5)。结论 :2药对不同病因CVS效果不同 ,应根据不同病因选择不同药物 ,TCD可作为CVS治疗中判断疗效的常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痉挛 药物疗法 丁咯地尔 尼莫地平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