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肿瘤患者发生肾损伤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卢珮宇 杨艳 +2 位作者 周华 杨碧霞 杨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28-1337,共10页
目的探讨接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的肿瘤患者发生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患者发生肾损伤的可能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分析。纳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使用PD-1抑制剂治疗... 目的探讨接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的肿瘤患者发生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患者发生肾损伤的可能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分析。纳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使用PD-1抑制剂治疗的肿瘤患者447例,随访至2022年1月。肾损伤定义为急性肾脏疾病(AKD)。根据随访结束时是否发生PD-1抑制剂相关AKD将患者分为AKD组(n=71)与非AKD组(n=376)。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疾病信息、用药情况、实验室指标,以及随访期间肾外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的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PD-1抑制剂相关AKD的独立危险因素。将所有患者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成训练集(n=313)和验证集(n=134),根据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训练集中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模型的区分度进行评价,绘制校准曲线对模型的校准度进行评价,绘制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探讨模型的临床有效性与获益率。结果AKD组患者联用抗生素、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肾外irAEs的比例及胱抑素C(CysC)水平明显高于非AKD组(P<0.05),而血红蛋白(Hb)水平低于非AKD组(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联用抗生素,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肾外irAEs,较低的Hb、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较高的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CysC、空腹血糖(FBG)、谷丙转氨酶(ALT)是PD-1抑制剂相关AKD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肾外irAEs、较低的Hb、较高的SCr及直接胆红素(DBIL)是PD-1抑制剂相关AK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以上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的训练集和验证集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3(95%CI0.628~0.777)、0.791(95%CI0.671~0.911),提示其具有良好的区分度。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校准曲线均徘徊在45°的理想线附近,提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度。DCA显示构建的模型曲线远离两条极端线(净获益为0的曲线和所有样本都是阳性的曲线),提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效益。结论合并肾外irAEs、较低的Hb、较高的SCr和较高的DBIL是PD-1抑制剂相关AKD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可为临床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肾损伤 发病率 危险因素 Nomogram模型
下载PDF
血清sICAM-1和TGF-β1水平、RBC-ICR率及淋巴细胞比例与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关系
2
作者 杨敏利 边冬梅 +1 位作者 马娜 罗恒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22期2673-2676,2695,共5页
目的 分析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率、淋巴细胞比例与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108例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产妇作为研究组,依据感染程... 目的 分析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率、淋巴细胞比例与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108例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产妇作为研究组,依据感染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41例)、中度组(35例)与重度组(32例)。另选取剖宫产术后未发生产褥感染的6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以及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之间产前血清sICAM-1和TGF-β1水平、 RBC-ICR率、淋巴细胞比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因素。结果 研究组的产前血清sICAM-1和TGF-β1水平、 RBC-ICR率、淋巴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的产前血清sICAM-1和TGF-β1水平、 RBC-ICR率及淋巴细胞比例依次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产前血清TGF-β1水平、RBC-ICR率、淋巴细胞比例是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产妇产前血清sICAM-1和TGF-β1水平、 RBC-ICR率、淋巴细胞比例升高,且四项指标均随着感染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产前血清TGF-β1水平、RBC-ICR率、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的产妇,其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褥感染 剖宫产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转化生长因子Β1 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淋巴细胞比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公民器官捐献供体质量对肝移植术后受体生存率的影响及其感染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邵文雨 黄新立 +2 位作者 周浩明 仲伟哲 王平 《临床外科杂志》 2018年第12期913-917,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体质量对肝移植术后受体生存率的影响,分析肝移植术后患者感染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2月至2017年12月接受DCD肝脏移植手术患者102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分析DCD供体质量对肝移植术后患者生...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体质量对肝移植术后受体生存率的影响,分析肝移植术后患者感染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2月至2017年12月接受DCD肝脏移植手术患者102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分析DCD供体质量对肝移植术后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统计肝移植术后早期感染情况,分析影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死亡30例,死亡率29. 41%,单因素分析显示:肝移植术后死亡与DCD供体白蛋白、总胆红素、冷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供体脂肪肝、肝细胞水肿有关(P <0. 05),多因素分析显示:冷缺血时间≥840 min(OR=3. 621,95%CI=0. 264~5. 619)、肝细胞脂肪变性(OR=2. 862,95%CI=0. 136~0. 769)是DCD肝移植术后响受体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本组肝移植术后感染38例,感染率37. 25%,单因素分析显示:肝移植术后感染与受体术前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Child-Pugh分级、术中红细胞输注量、ICU停留时间有关(P <0. 05),多因素分析显示:受体术前血红蛋白水平<120 g/L(OR=2. 310,95%CI=0. 681~1. 264)、术中红细胞输注量> 5U(OR=2. 862,95%CI=0. 136~0. 769)、ICU停留时间> 96 h(OR=3. 267,95%CI=0. 264~0. 961)是DCD肝移植术后受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 DCD冷缺血时间、肝细胞脂肪变性对肝移植术后受体生存有明显影响,受体术前贫血、术中失血程度、ICU停留时间均可影响术后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器官捐献 供体质量 肝移植 受体生存率 感染 因素
原文传递
严重烧伤病人TNF-α和TNFRⅠ、Ⅱ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利平 丁腊春 +6 位作者 段非交 张建军 万江 王汉群 郑军 刘明寿 谭善彰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01年第3期159-161,共3页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后血 TNF-α、 TNFRⅠ, TNFR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28例严重烧伤病人 ,分为死亡组、生存组、伴吸入性损伤组和并发脓毒症组,在入院立即和感染时期采用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 TNF-α、 TNFR...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后血 TNF-α、 TNFRⅠ, TNFR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28例严重烧伤病人 ,分为死亡组、生存组、伴吸入性损伤组和并发脓毒症组,在入院立即和感染时期采用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 TNF-α、 TNFRⅠ、 TNFRⅡ水平。结果:烧伤急性期 TNFRⅠ水平和 TNFRⅡ水平达到最高值,且与 TBSA、 BI呈正相关,随后 TNFRⅠ、Ⅱ逐渐下降而 TNF-α仍升高,但与 TBSA、 BI无正相关关系。 TNFRⅠ、Ⅱ水平生存组显著低于死亡组、吸入性损伤组与非吸入性损伤组无统计学差异, TNF-α水平、生存组与死亡组、吸入性损伤组与非吸入性损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在烧伤感染期均并发感染或脓毒症 ,TNFRⅠ、Ⅱ峰值水平高于入院时测定水平,且与 TBSA、 BI呈正相关,死亡组明显高于生存组,并发脓毒症组 TNFRⅠ水平明显高于未并发脓毒症组。 TNF-α峰值水平与 TBSA、 BI呈正相关,死亡组 TNF-α水平显著高于生存组。 TNF-α与 TNFRⅠ、 TNFRⅠ、Ⅱ呈正相关、 TNFRⅠ与 TNFRⅡ呈正相关。结论: TNFRⅠ、 TNFRⅡ水平在烧伤急性期和感染期均升高,烧伤病情越重水平越高,能反映烧伤严重程度和转归, TNF-α的测定对烧伤并发感染及其严重程度、预后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细胞因子 感染 死亡率
下载PDF
大鼠血浆TNF-α的测定以及小剂量rTNF-α对感染的大鼠保护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林峰 杨雁 张载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6期441-444,共4页
目的 测定烧伤早期大鼠和脓毒症感染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和丙二醛 (MDA)水平的变化 ,并探讨小剂量 (10 5U/kg)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对感染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背部烫伤法和盲肠结扎穿刺法 (CLP)建立大鼠烧伤模型和... 目的 测定烧伤早期大鼠和脓毒症感染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和丙二醛 (MDA)水平的变化 ,并探讨小剂量 (10 5U/kg)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对感染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背部烫伤法和盲肠结扎穿刺法 (CLP)建立大鼠烧伤模型和内源性感染模型 ,用试剂盒测定血浆TNF α和MDA水平。结果 烧伤早期大鼠血中TNF α和MDA含量升高 (P <0 0 1) ,且升高程度与烧伤面积有关 ;脓毒症感染大鼠血中TNF α和MDA含量亦升高 (P <0 0 1) ;预先注射小剂量rTNF α可提高感染大鼠的存活率 (P <0 0 1)。结论 烧伤和脓毒症感染时血中TNF α水平明显升高 ,而预先注射小剂量rTNF α可使脓毒症感染发生率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烧伤 感染 存活率 剂量
下载PDF
PD-1/PD-L1及相关炎症因子在细粒棘球蚴感染致肝损伤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晨晨 田居灵 +1 位作者 魏琴 姜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97-302,共6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 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1,PD-L1)及相关炎症因子在棘球蚴感染免疫损伤中的免疫调控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分为2个组:对照组(40只)、模...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 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1,PD-L1)及相关炎症因子在棘球蚴感染免疫损伤中的免疫调控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分为2个组:对照组(40只)、模型组(40只)。采用原头蚴腹腔注射制备细粒棘球蚴感染模型,腹腔接种后2 d、8 d、1个月、3个月、6个月时每组取8只小鼠行内眦静脉取血,采用流式细胞术微球阵列法试剂盒(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检测小鼠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含量。取肝脏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中PD-1、PD-L1的表达。结果对照组腹部未见异常。模型组小鼠腹部出现明显膨隆,腹腔中有包囊。对照组小鼠肝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小鼠6个月时肝脏有大片肝细胞坏死变性,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对照组小鼠肝组织PD-1、PD-L1表达均呈阴性,模型组小鼠3个月时肝脏开始出现明显PD-1表达的阳性细胞,主要位于肝损伤区域,6个月时小鼠PD-1的表达主要集中于肝坏死区域周围,可见明显增多的阳性细胞存在。模型组2 d和8 d时均可见PD-L1表达的大量阳性细胞,1个月肝脏PD-L1呈低表达,3个月开始表达又升高。模型组小鼠TNF-α在感染2 d时高于对照组(t=15.587,P<0.05),后开始下降,从3个月开始时TNF-α升高,至6个月时达高峰,模型组小鼠血清中IL-17A在感染8 d时高于对照组(t=0.067,P<0.05),后一直呈上升趋势,至6个月时达高峰,IL-6在感染2 d开始即高于对照组,6个月时达高峰。结论IL-6、TNF-α、IL-17A参与了细粒棘球蚴感染导致的炎症反应。细粒棘球感染模型小鼠肝脏出现高表达的PD-1/PD-L1,随着时间延长,PD-1表达逐渐增强,尤其是细粒棘球蚴感染早期,PD-L1高表达,PD-1、PD-L1在感染前期、中期就开始发挥负调节作用,可进一步促进棘球蚴组织在体内迅速生长,参与肝脏的损伤作用。在细粒棘球蚴感染早、中期,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将有助于抗棘球蚴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感染 程序性死亡受体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7A
下载PDF
特异性i-RNA预防烧伤感染的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
7
作者 卓安山 张德林 +2 位作者 罗丽玲 王希珍 陈爱娟 《空军医高专学报》 1996年第1期26-31,共6页
为探讨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i-RNA)预防烧伤患者感染的作用及机理,将51例烧伤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特异性i-RNA。并采用McAb ApAAp法、MTT比色法等技术,观察了2组烧伤患者伤后感染的发生率及... 为探讨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i-RNA)预防烧伤患者感染的作用及机理,将51例烧伤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特异性i-RNA。并采用McAb ApAAp法、MTT比色法等技术,观察了2组烧伤患者伤后感染的发生率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1)治疗组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及菌血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治疗组全身情况及创面愈合时间也明显优于对照组;(3)治疗组于伤后第10天所测各项免疫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水平,对照组各项免疫指标仍明显异常。以上结果2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提示特异性i-RNA对烧伤感染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可从细胞分子水平纠正烧伤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乱,文中对其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感染 烧伤免疫 免疫核糖核酸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的二代测序筛查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拓 李瑞东 +4 位作者 应悦 陶一峰 沈丛欢 金嫣婷 王正昕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96-701,共6页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人类细小病毒(HPV)B19感染的筛查方法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二代测序(NGS)结果分为HPV B19感染组和对照组,分析HPV B19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人类细小病毒(HPV)B19感染的筛查方法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二代测序(NGS)结果分为HPV B19感染组和对照组,分析HPV B19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向前LR逐步法分析HPV B19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86例受者中9例受者肝移植术后2周左右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伴进行性贫血,NGS检测提示HPV B19阳性,诊断为HPV B19感染引起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所有患者给予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及免疫抑制方案调整后,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回升。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后7 d外周血清球蛋白水平低[比值比(OR)=0.749,P=0.040]、年轻患者(OR=0.937,P=0.038)是肝移植术后HPV B19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肝移植术后早期出现不明原因的血红蛋白水平下降的相对年轻患者,需考虑HPV B19感染。NGS筛查是早期诊断HPV B19感染的有效方法。患者术后7 d外周血清球蛋白水平低和年龄(年轻患者)可能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人类细小病毒B19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二代测序 危险因素 感染 免疫排斥反应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 人类疱疹病毒
下载PDF
PD-L1和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关系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罗小红 朱本玲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第8期95-98,共4页
目的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内的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情况进行研究,从而分析以上两种指标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以该院2018年6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组织标本进行... 目的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内的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情况进行研究,从而分析以上两种指标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以该院2018年6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组织标本进行检测,以上患者简称观察组,再选取同一时期来该院治疗的良性病变患者40例,对其组织标本进行检测,以上患者简称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中PD-L1和EGFR的阳性表达率,以及PD-L1和EGFR的表达与肺癌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D-L1与EGF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7%(49/60),55.0%(33/60),对照组患者的的PD-L1与EGF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4/40),7.5%(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85、23.503,P<0.05);PD-L1的表达和临床分期情况以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PD-L1的表达和性别、年龄、病理分级以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EGFR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肿瘤大小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P>0.05)。结论PD-L1与EGFR的表达和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理情况息息相关,可以联合检测两种项目,可以有效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病理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非小细胞肺癌 阳性表达率
下载PDF
脂肪来源干细胞基质胶联合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深Ⅱ度烧伤患者的效果
10
作者 陈仕星 苏达康 《中国民康医学》 2021年第22期62-64,共3页
目的:观察脂肪来源干细胞基质胶(SVF-gel)联合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rhEGF)治疗深Ⅱ度烧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78例深Ⅱ度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创面110个)和观察组(39例,创面106个)。对照组采用rhEG... 目的:观察脂肪来源干细胞基质胶(SVF-gel)联合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rhEGF)治疗深Ⅱ度烧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78例深Ⅱ度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创面110个)和观察组(39例,创面106个)。对照组采用rhEGF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SVF-gel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治疗7、14 d后创面愈合率,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7、14 d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14 d后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SVF-gel联合rhEGF治疗深Ⅱ度烧伤患者可减轻患者疼痛,提高创面愈合率,缩短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效果优于单纯rhEGF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来源干细胞基质胶 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深Ⅱ度烧伤 疼痛 创面愈合率 创面完全愈合时间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合并血流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和Keap1、Nrf2、PD-1、PD-L1 mRNA对其预后的诊断价值
11
作者 李旻雪 董俊霞 +1 位作者 张玉芬 曹乃月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264-2268,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AL)合并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患者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信使核糖核酸(mRNA)对其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AL)合并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患者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信使核糖核酸(mRNA)对其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7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198例AL合并血流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其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及主要感染病原菌耐药性,根据患者治疗30 d后预后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29例)和生存组(169例),统计两组临床特征及Keap1、Nrf2、PD-1、PD-L1 mRNA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Keap1、Nrf2、PD-1、PD-L1 mRNA对AL合并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AL合并血流感染患者检出革兰阴性菌占比56.59%,革兰阳性菌占比39.51%,真菌占比3.90%;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的耐药性均较低;表皮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14.29%,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为17.86%;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为55.00%;死亡组单个淋巴核细胞Keap1、Nrf2、PD-L1 mRNA水平低于生存组(P<0.05),单个淋巴核细胞PD-1 mRNA水平高于生存组(P<0.05);Keap1、Nrf2、PD-1、PD-L1 mRNA联合预测AL合并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及敏感度均高于四者单独检测(P<0.05).结论AL患者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首选药物为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革兰阳性菌感染则可优先采用环丙沙星、万古霉素、苯唑西林、庆大霉素、头孢唑林,Keap1、Nrf2、PD-1、PD-L1 mRNA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对AL合并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血流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信使核糖核酸 预后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孟鲁司特钠联合复方甲氧那明对感染后咳嗽患者气道炎症、ICAM-1、TLR4和sPD-L1水平的影响
12
作者 廖凤珍 林龙芳 +2 位作者 王佳洁 周畅 冯林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1627-1632,共6页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复方甲氧那明对感染后咳嗽(PIC)患者气道炎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Toll样受体4(TLR4)和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三医院2023年1—12月收治的PIC患者20...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复方甲氧那明对感染后咳嗽(PIC)患者气道炎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Toll样受体4(TLR4)和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三医院2023年1—12月收治的PIC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口服复方甲氧那明胶囊,观察组在口服复方甲氧那明胶囊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钠,两组疗程7 d。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日间和夜间咳嗽评分、气道炎症变化、血清ICAM-1、TLR4和sPD-L1水平的变化及生活质量变化(采用莱赛斯特咳嗽生活质量问卷评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95/100),高于对照组的84%(84/100)(Z=2.49,P<0.05)。治疗后,观察组日间咳嗽评分、夜间咳嗽评分分别为(1.24±0.31)分、(1.02±0.3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17±0.65)分、(1.94±0.47)分(t=12.91、16.34,均P<0.001);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8.84±2.21)mg/L]、白细胞介素8[(82.34±13.24)mg/L]和肿瘤坏死因子α[(78.94±13.24)ng/L]均低于对照组的(12.76±2.53)mg/L、(127.18±35.17)mg/L和(102.31±21.08)ng/L(t=11.67、11.93、9.39,均P<0.001);观察组ICAM-1[(178.32±21.23)μg/L]和TLR4[(7.45±2.32)ng/L]均低于对照组的(247.18±25.64)μg/L和(19.98±4.53)ng/L,而sPD-L1[(2.34±0.37)ng/L]高于对照组的(1.72±0.4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69、24.62、-11.23,均P<0.001);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社会[(2.61±0.25)分]、心理[(6.56±0.45)分]、生理[(7.65±0.72)分]和总分[(16.81±2.5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14±0.30)分、(5.44±0.52)分、(6.07±0.65)分和(13.74±2.68)分(t=12.04、16.29、16.29、8.36,均P<0.001)。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复方甲氧那明对PIC患者疗效显著,且可减轻气道炎症反应,降低ICAM-1和TLR4水平,提高sPD-L1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 呼吸道感染 胞间黏附分子1 Toll样受体4 程序性细胞死亡1配体2蛋白 C反应蛋白质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孟鲁司特钠 复方甲氧那明
原文传递
乏氧诱导因子-1α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对放化疗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原娜 王磊 +4 位作者 蒯文涛 卢秀荣 张飞 张志林 张剑红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10期1297-1301,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宫颈鳞癌组织中的乏氧诱导因子(HIF)-1α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PD-L1)的表达,探讨二者在宫颈癌组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宫颈活检病理组织学证实为宫颈鳞癌、... 目的通过检测宫颈鳞癌组织中的乏氧诱导因子(HIF)-1α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PD-L1)的表达,探讨二者在宫颈癌组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宫颈活检病理组织学证实为宫颈鳞癌、同步放化疗后的患者85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病理标本中HIF-1α和PD-L1表达;分析HIF-1α和PD-L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定和比较放化疗结束后1个月的疗效;用直接计算法比较5年生存率。结果HIF-1α和PD-L1在宫颈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29%和67.06%,二者成正相关(r=0.237,P=0.029)。85例宫颈癌患者中,临床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高、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HIF-1α、PD-L1阳性表达率高于临床FIGO分期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肿瘤直径>4cm患者HIF-1α阳性表达率高于肿瘤直径≤4cm患者(P<0.05,P<0.01);不同年龄、不同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表达量患者的HIF-1α阳性率以及不同年龄、不同肿瘤直径、不同SCC-Ag表达量患者的PD-L1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IF-1α阴性表达者放化疗近期有效率高于阳性表达者(85.71%vs62.50%,P=0.047);PD-L1阴性表达者放化疗近期有效率稍高于阳性表达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43%vs66.67%,P=0.658)。85例中位随访时间60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62.35%;HIF-1α阴性者5年生存率高于HIF-1α阳性者(85.71%vs54.69%,P=0.011);PD-L1阴性者5年生存率高于PD-L1阳性者(78.57%vs54.39%,P=0.031)。结论HIF-1α、PD-L1的表达情况可影响宫颈癌放化疗近期疗效,或可作为预测宫颈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乏氧诱导因子-1Α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 同步放化疗 临床病理特征 近期疗效 5年生存率
原文传递
幽门螺杆菌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sTREM-1、ESR、TGF-β1变化及对治疗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大雷 姜葵 +2 位作者 陈岩 陈亚兰 王红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24-1328,共5页
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Hp)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沉(ESR)、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变化及对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2017年8月-2019年9月收治的Hp合并下呼吸道感... 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Hp)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沉(ESR)、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变化及对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2017年8月-2019年9月收治的Hp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72例作为研究组,单纯Hp阳性患者72例作为单纯Hp阳性组,Hp阴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72例作为单纯下呼吸道感染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群72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4组ESR、血清sTREM-1、TGF-β1水平差异,评价其鉴别诊断价值。研究组根据治疗结局分为治愈患者与未治愈患者,分析上述指标与治疗结局的关联性。结果入组4组研究对象ESR、sTREM-1、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ESR、血清sTREM-1、TGF-β1水平高于单纯下呼吸道感染组、单纯Hp阳性组、健康对照组,单纯下呼吸道感染组高于单纯Hp阳性组、健康对照组,单纯Hp阳性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显示,血清sTREM-1诊断的Hp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单纯下呼吸道感染及单纯Hp阳性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800,高于ESR、TGF-β1;研究组不同治疗结局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类型、合并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比例、治疗方案有关(P<0.05);研究组内治愈患者ESR、血清sTREM-1、TGF-β1水平均低于未治愈患者(P<0.05)。结论Hp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ESR、血清sTREM-1、TGF-β1水平显著升高,并与治疗结局显著相关,早期检测各指标水平可为Hp合并下呼吸道感染鉴别、实施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下呼吸道感染 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血沉 转化生长因子β1 治疗结局
原文传递
COPD患者肺感染影响因素与外周血CD_(19)^(+)B细胞PD-1/PD-Ls分子表达及其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姚国丽 孙宁 +2 位作者 苏钰 施雪霏 王斌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2881-2885,共5页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肺感染影响因素及外周血CD_(19)^(+)B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PD-Ls)分子表达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612例的临床资料,根...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肺感染影响因素及外周血CD_(19)^(+)B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PD-Ls)分子表达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61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n=288)和未感染组(n=324)。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患者外周血CD_(19)^(+)B细胞PD-1、PD-L1和PD-L2分子表达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OPD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D-1、PD-L1和PD-L2分子表达水平对COPD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32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05株占63.08%,革兰阳性菌107株占32.92%,真菌13株占4.00%,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为主;感染组患者外周血CD_(19)^(+)B细胞PD-1、PD-L1和PD-L2高于未感染组(P<0.05);合并低白蛋白血症(OR=1.958,P=0.023)、合并糖尿病(OR=1.921,P=0.034)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OR=1.874,P=0.044)是COPD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COPD患者外周血CD_(19)^(+)B细胞PD-1、PD-L1、PD-L2表达水平以及联合预测COPD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8、0.764、0.740和0.894。结论PD-1、PD-L1和PD-L2能使COPD患者肺部感染发生与发展,临床可通过检测其水平对患者发生肺部感染进行预测,对肺部感染情况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肺部感染 病原学 影响因素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 CD_(19)^(+)B细胞 预测价值
原文传递
重度烧伤后并发脓毒症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9
16
作者 郑玉红 李华强 +3 位作者 王付勇 张青 曹建伟 钱丽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3526-3529,共4页
目的分析重度烧伤并发脓毒症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CD6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开封市中心医院烧伤科收治的115例重度烧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重度烧伤... 目的分析重度烧伤并发脓毒症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CD6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开封市中心医院烧伤科收治的115例重度烧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重度烧伤并发脓毒症感染发生情况,分为脓毒症组(n=35)和非脓毒症组(n=80)。比较两组血清sTREM-1、CD64和TNF-α水平及临床指标,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度烧伤并发脓毒症感染危险因素。结果脓毒症组入院时间、首次手术时间较非脓毒症组延长,有吸入性损伤情况比例升高(P<0.05)。脓毒症组血清sTREM-1、CD64及TNF-α水平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TREM-1、CD64以及TNF-α水平升高、首次手术时间>3 d、未行手术、吸入性损伤均为重度烧伤创面修复后并发脓毒症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重度烧伤并发脓毒症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针对性进行干预,从而降低发生风险,sTREM-1、CD64及TNF-α水平可作为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感染 重度烧伤 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CD64 肿瘤坏死因子-Α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HBV感染孕产妇PDCD-1基因多态性与宫内感染易感性的关联
17
作者 马静静 刘宇 +2 位作者 梁艳 李颖 晁利娜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50-754,共5页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产妇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PDCD-1)基因多态性与宫内感染易感性的关联。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2020年10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分娩的乙型肝炎孕产妇120例,根据孕产妇新生儿是否发生宫内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产妇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PDCD-1)基因多态性与宫内感染易感性的关联。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2020年10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分娩的乙型肝炎孕产妇120例,根据孕产妇新生儿是否发生宫内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37例和非感染组83例,通过医院患者管理信息系统调取产妇及新生儿临床信息。新生儿出生后抽取其外周静脉血对血清中乙肝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及HBV-DNA进行检测,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检测PDCD-1基因rs2227981、rs2227982位点基因分型。感染组孕妇根据PDCD-1基因rs2227981不同基因型分为TT组和CT/CC组。结果感染组PDCD-1基因rs2227981位点TT基因型频率、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s2227982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感染组孕产妇rs2227981不同基因型新生儿乙肝标志物模式及HBV-DNA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感染组孕产妇rs2227981不同基因型新生儿出生时阿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本地区HBV感染孕产妇发生HBV宫内感染可能与PDCD-1基因rs2227981位点突变有关,但与rs2227982位点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孕产妇 宫内感染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卵巢癌程序性细胞凋亡因子4的临床意义及对预后的评估
18
作者 叶海琼 秦明丽 傅晓冬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8年第4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程序性细胞凋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factor 4,PDCD 4)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对疾病的预后评估。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行卵巢癌手术的癌组织标本67例,并和距离癌组织边缘2 c...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程序性细胞凋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factor 4,PDCD 4)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对疾病的预后评估。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行卵巢癌手术的癌组织标本67例,并和距离癌组织边缘2 cm以上的正常卵巢组织18例为对照,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癌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的PDCD 4蛋白的表达差异,探讨PDCD 4蛋白表达量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并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PDCD 4蛋白高表达和低表达患者之间的生存差别。结果 67例卵巢癌组织样本中,28.36%表现为PDCD 4高表达,71.64%低表达,卵巢癌组织中PDCD 4的高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P<0.05)。年龄、FIGO分期、发病部位对PDCD 4蛋白的表达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显著影响PDCD 4蛋白的表达(P<0.05)。患者年龄、发病部位、分化程度对卵巢癌患者术后2年生存率无明显影响(P>0.05),而FIGO分期和PDCD 4蛋白的表达量则显著影响患者2年生存率(P<0.05)。PDCD 4蛋白高表达的卵巢癌患者的2年生存率为68.42%,PDCD 4蛋白低表达组为37.50%,两组患者2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D 4作为卵巢癌组织中的一种抑癌基因,可能对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PDCD 4蛋白的表达水平可能对卵巢癌患者的预后评估存在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程序性细胞凋亡因子4 生存率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