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4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rop-off ddPCR方法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C-KIT基因N822位点突变及其临床应用
1
作者 李婷 金晔 +7 位作者 袁倩 姚冬明 向鹤麟 肖高飞 于迪 冷加燕 林江 钱军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51-155,160,共6页
目的:建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患者C-KIT基因N822位点突变的drop-off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定量检测方法,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针对C-KIT基因第17外显子设计一对引物及探针,优化drop... 目的:建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患者C-KIT基因N822位点突变的drop-off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定量检测方法,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针对C-KIT基因第17外显子设计一对引物及探针,优化drop-off ddPCR反应条件及体系,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使用所建立的方法对140例已行Sanger测序的AML初诊患者骨髓标本进行检测,并用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验证结果;用drop-off ddPCR对3例阳性患者化疗后C-KIT突变频率进行动态监测。结果:drop-off ddPCR检测C-KIT基因N822位点突变的最适退火温度为54℃,空白检测限为1.62拷贝数/μL,最低检测下限为10.12拷贝数/μL,线性良好。140例AML初诊患者样本中Sanger测序检出2例阳性(1.4%),而ddPCR共检出突变7例(5.0%),突变频率为0.29%~7.41%;进一步应用常规NGS方法对ddPCR阳性样本进行验证,共检出阳性3例(2.1%),等位基因频率为1.26%~8.00%。动态监测3例阳性患者C-KIT突变频率,结果显示治疗达完全缓解时C-KIT突变频率明显下降甚至降低至0。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检测C-KIT基因N822位点突变的drop-off ddPCR技术,具有良好的方法学检测性能,其灵敏度高于Sanger测序和NGS,有望用于阳性患者缓解后的可检测残留疾病监测及治疗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op-off微滴式数字PCR c-kit基因 基因突变 微小残留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预后
下载PDF
温胃阳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肥大细胞活化及SCF/c-Kit信号通路的影响
2
作者 税典奎 黎舒婷 +4 位作者 黄慧花 龙海华 杨健 罗诗雨 覃凌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0,共7页
目的:基于肥大细胞活化及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受体酪氨酸激酶c-Kit信号通路探讨温胃阳汤治疗大鼠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雷尼替丁组及温胃阳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 目的:基于肥大细胞活化及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受体酪氨酸激酶c-Kit信号通路探讨温胃阳汤治疗大鼠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雷尼替丁组及温胃阳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空白组大鼠不予造模,其他各组采用夹尾刺激加不规则喂养复合番泻叶法建立大鼠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模型建立后,空白组及模型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温胃阳汤低、中、高剂量组和雷尼替丁组则分别用温胃阳汤(0.743 g/mL、1.485 g/mL和2.970 g/mL)及盐酸雷尼替丁胶囊(3 g/L)灌胃。治疗结束后,以碳墨推进法测定小肠推进率;采用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大鼠十二指肠组织肥大细胞并计数;ELISA测定大鼠十二指肠中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mast cell tryptase,MCT)和组胺(histamine,HA)的含量;RT-qPCR检测十二指肠中SCF和c-Kit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十二指肠中SCF和c-Kit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温胃阳汤治疗显著提高大鼠的小肠推进率(P<0.05);ELISA结果显示,温胃阳汤治疗可减少大鼠十二指肠黏膜组织肥大细胞数量及MCT和HA含量(P<0.05);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结果表明,温胃阳汤治疗可上调大鼠十二指肠组织c-Kit和SCF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增加SCF和c-Kit阳性细胞数(P<0.05);RT-qPCR结果显示,WWYD治疗可上调大鼠十二指肠组织c-Kit和SCF mRNA的表达(P<0.01)。而且,小肠推进率分别与MCT和HA含量呈负相关,与SCF和c-Kit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温胃阳汤能促进大鼠十二指肠动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十二指肠MCT和HA的生成,及激活SCF/c-Ki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温胃阳汤 肥大细胞 SCF/c-kit信号通路 十二指肠
下载PDF
基于SCF/c-kit信号通路探讨理气通便方对气滞型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肠道动力的影响
3
作者 柯丹枫 刘启鸿 +6 位作者 骆云丰 柯晓 胡露楠 严锦贤 任彦 方文怡 赵培琳 《福建中医药》 2024年第2期12-16,共5页
目的 基于SCF/c-kit信号通路探讨理气通便方对气滞型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肠道动力的影响。方法 将36只Wistar雌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只和造模组30只。造模组采用“洛哌丁胺混悬液+夹尾刺激”复制气滞型STC大鼠模型,连续刺... 目的 基于SCF/c-kit信号通路探讨理气通便方对气滞型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肠道动力的影响。方法 将36只Wistar雌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只和造模组30只。造模组采用“洛哌丁胺混悬液+夹尾刺激”复制气滞型STC大鼠模型,连续刺激14 d。当大鼠表现出激惹、易怒、烦躁等情况,正常喂养饲料时出现大便干硬、排便数量减少等表现时,说明气滞型便秘模型造模成功。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6只,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5.15、10.3、20.6 g/(kg·d)给予理气通便方药液灌胃;西药组按0.18 mg/(kg·d)给予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混悬液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按10 mL/(kg·d)给予无菌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灌胃14 d。比较6组末次给药后6 h的粪便排出量、粪便含水量和小肠推进率;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结肠组织c-kit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c-kit、SCF蛋白表达量。结果 HE染色显示:对照组大鼠结肠黏膜完整,杯状细胞和腺体排列整齐,未见炎症细胞聚集;模型组结肠黏膜出现肠腺排列欠整齐,黏膜下层间质血管扩张;各给药组结肠黏膜肠腺排列整齐,未观察到明显上皮损伤。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粪便排出量、粪便含水量和小肠推进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肠组织c-kit蛋白表达水平和c-kit、SCF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粪便排出量、粪便含水率和小肠推进率均明显提高(P<0.05),低剂量组粪便排出量和粪便含水率均明显提高(P<0.05);给药组结肠组织c-kit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提高(P<0.05);低、中、高剂量组结肠组织c-kit蛋白表达量均明显提高(P<0.05),高剂量组SCF蛋白表达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 理气通便方可提高气滞型ST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ICC的表达及调控SCF/c-kit信号通路,恢复对胃肠道节律的正常调控来改善便秘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气滞 理气通便方 ICC SCF/c-kit信号通路
下载PDF
鼠性成熟前期睾丸扭转对性成熟期健侧睾丸C-kit、PI3K表达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李刚龙 马洪 +4 位作者 林金凤 赵鹏 刘红 杨远贵 陈进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514-519,共6页
目的 探究鼠性成熟前期睾丸扭转后,对处于不同状态的扭转睾丸,特别是扭转疑似坏死睾丸,采取何种手术方式(复位/切除),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性成熟期健侧睾丸生精功能的损害。方法 采用Turner法制作鼠性成熟前期的睾丸扭转模型,56只3周龄雄... 目的 探究鼠性成熟前期睾丸扭转后,对处于不同状态的扭转睾丸,特别是扭转疑似坏死睾丸,采取何种手术方式(复位/切除),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性成熟期健侧睾丸生精功能的损害。方法 采用Turner法制作鼠性成熟前期的睾丸扭转模型,56只3周龄雄性SD鼠,随机分成7组,每组8只。任选一组行假手术,作为对照组(CG);余6组分别制作扭转未坏死睾丸复位组(NNTR)/切除组(NNTO),扭转疑似坏死睾丸复位组(SNTR)/切除组(SNTO),以及扭转坏死睾丸复位组(NTR)/切除组(NTO)。术后饲养6周至性成熟期,脱颈法处死大鼠,切取对侧睾丸石蜡包埋行免疫组化SP法检测睾丸精原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的表达。结果 鼠性成熟期健侧睾丸组织生精细胞及间质细胞C-kit、PI3K的积分光密度(IOD)值:NNTR和NNTO组C-kit、PI3K的IOD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NTR和SNTO组C-kit、PI3K的IOD值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NTR和NTO组C-kit、PI3K的IOD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G组C-kit、PI3K的IOD值比较,NNTR、NNTO及NTO组中C-kit、PI3K的IOD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NTR、SNTO及NTR组中C-kit、PI3K的IOD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鼠性成熟前期扭转疑似坏死睾丸、无论切除与复位,对性成熟期健侧睾丸仅轻微损害,应予以保留;性成熟前期扭转坏死睾丸的切除,对性成熟期健侧睾丸具有保护作用,应尽可能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扭转 c-kit PI3K
下载PDF
基于SCF/C-kit通路探讨三焦针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的影响
5
作者 尚雪梅 朱洲 +5 位作者 潘莉 唐徐韵 宋光仙 石丽杉 程敏 杨孝芳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578-584,共7页
目的 观察三焦针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diarrhea, IBS-D)大鼠胃肠动力异常及结肠组织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 SCF)、酪氨酸激酶受体(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C-kit)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 目的 观察三焦针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diarrhea, IBS-D)大鼠胃肠动力异常及结肠组织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 SCF)、酪氨酸激酶受体(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C-kit)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三焦针法治疗IBS-D的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和三焦组,每组6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冰醋酸灌肠+束缚应激”建立IBS-D大鼠模型。西药组予匹维溴胺灌胃(15 mg/kg),三焦组针刺膻中、中脘、气海、血海(双侧)及足三里(双侧),诸穴行捻转补法30秒,1次/d,均治疗14天。观察大鼠一般状态;测定体质量、旷场实验(大鼠横向运动和纵向运动)、稀便率、腹壁撤退反射(abdominal retraction reflex, AWR)3分阈值时注水量;RT-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SCF、C-kit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IBS-D模型大鼠一般状态较差,体质量显著降低(P<0.01),旷场实验检测横向运动距离与纵向运动次数显著降低(P<0.01),稀便率显著增高(P<0.01),AWR3分时注水量显著降低(P<0.01),结肠组织中SCF、C-kit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三焦组大鼠体质量显著升高(P<0.01,P<0.05),横向运动距离与纵向运动次数均显著升高(P<0.05,P<0.01),稀便率显著下调(P<0.01),AWR3分时注水量显著提升(P<0.01),三焦组大鼠结肠组织中SCF、C-kit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而西药组SCF、C-kit mRNA及蛋白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焦针法可改善IBS-D大鼠症状,可能是与调节结肠组织中SCF、C-kit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三焦针法 SCF/c-kit通路 胃肠动力
下载PDF
基于SCF/C-kit信号通路探讨黄连解毒汤对脑出血急性期模型大鼠胃损伤的影响
6
作者 王春燕 兰雅文 +7 位作者 唐明 高召凯 张增 刘欢欢 孔晓璇 李雯雯 潘岳峰 安朋朋 《江苏中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71-76,共6页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对脑出血急性期模型大鼠胃损伤的干预作用,并从干细胞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SCF/C-kit)信号通路方面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健康SD雄性10周龄大鼠进行实验。取部分大鼠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制作脑出血模型,将造模成功...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对脑出血急性期模型大鼠胃损伤的干预作用,并从干细胞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SCF/C-kit)信号通路方面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健康SD雄性10周龄大鼠进行实验。取部分大鼠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制作脑出血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莫沙必利组和黄连解毒汤组,每组24只;另取24只大鼠仅进针不注入自体血,作为假手术组;另取24只常规饲养大鼠作为正常组。黄连解毒汤组大鼠予黄连解毒汤颗粒剂悬浊液54 mg/d灌胃,莫沙必利组大鼠予莫沙必利悬浊液0.27 mg/d灌胃,其余各组均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24 h、4 d、7 d后,随机取每组8只大鼠,处死取材。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各时期大鼠胃组织损伤情况并进行病理损伤评分,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各时期大鼠胃组织SCF、C-kit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各时期大鼠胃组织SCF、C-kit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正常组与同期假手术组大鼠胃黏膜病理评分、胃组织SCF、C-kitmRNA及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假手术组上述指标不同时间点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胃黏膜各观察时点病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同期正常组、假手术组(P<0.01),胃组织SCF、C-kit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同期正常组、假手术组(P<0.01)。黄连解毒汤组、莫沙必利组大鼠各观察时点胃黏膜病理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模型组(P<0.01),给药7 d时评分均明显低于同组给药24 h、4 d时(P<0.05,P<0.01);黄连解毒汤组大鼠各观察时点胃黏膜病理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莫沙必利组(P<0.01)。黄连解毒汤组、莫沙必利组大鼠各观察时点胃组织SCF、C-kit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同期模型组(P<0.01),给药7 d时上述指标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同组给药24 h、4 d时(P<0.05,P<0.01);黄连解毒汤组大鼠各观察时点上述指标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同期莫沙必利组(P<0.01)。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常继发急性胃黏膜损伤,黄连解毒汤对脑出血急性期胃黏膜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可能通过调控SCF/C-kit信号通路保护胃黏膜,有效减轻胃黏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胃损伤 黄连解毒汤 SCF/c-kit信号通路 胃黏膜病理评分 莫沙必利
下载PDF
电针关元穴经微RNA-199a-3p调控c-kit/ERK通路对神经源性尿潴留大鼠的治疗作用
7
作者 李正飞 张任 +1 位作者 赵国瑞 匡尧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58-1064,共7页
目的探讨电针关元穴经miRNA-199a-3p调控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ERK通路对神经源性尿潴留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改良脊髓横断法建立神经源性尿潴留大鼠模型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5组:模型组、电针组、miRNA-199a-3p抑制剂组、miR... 目的探讨电针关元穴经miRNA-199a-3p调控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ERK通路对神经源性尿潴留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改良脊髓横断法建立神经源性尿潴留大鼠模型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5组:模型组、电针组、miRNA-199a-3p抑制剂组、miRNA-199a-3p抑制剂阴性对照组、电针+miRNA-199a-3p抑制剂组,另选取SD大鼠12只作为假手术组。使用药物分组干预处理后,检测大鼠尿动力学,比较各组大鼠膀胱最大容量、膀胱基础压、漏尿点压力;采用肌条实验检测大鼠逼尿肌兴奋性,比较各组肌条自发性收缩频率;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膀胱组织病理形态改变;用试剂盒测定各组大鼠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环氧化酶2(COX-2)、IL-18、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采用qPCR检测各组大鼠膀胱组织miRNA-199a-3p与c-kit 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膀胱组织c-kit/ERK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膀胱组织呈现严重病理损伤改变,膀胱最大容量、膀胱基础压、漏尿点压力及血清COX-2、IL-18、iNOS水平均升高(P均<0.05),肌条自发性收缩频率、膀胱组织miRNA-199a-3p与c-kit mRNA表达水平、膀胱组织磷酸化(p)-ERK/ERK与c-kit表达水平均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电针+miRNA-199a-3p抑制剂组相比,电针组大鼠膀胱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膀胱最大容量、膀胱基础压、漏尿点压力及血清COX-2、IL-18、iNOS水平均降低(P均<0.05),肌条自发性收缩频率、膀胱组织miRNA-199a-3p与c-kit mRNA表达水平、膀胱组织p-ERK/ERK与c-kit表达水平均升高(P均<0.05);miRNA-199a-3p抑制剂组大鼠膀胱组织病理损伤均加重,膀胱最大容量、膀胱基础压、漏尿点压力及血清COX-2、IL-18、iNOS水平均升高(P均<0.05),肌条自发性收缩频率、膀胱组织miRNA-199a-3p与c-kit mRNA表达水平及膀胱组织p-ERK/ERK与c-kit表达水平均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相比,miRNA-199a-3p抑制剂阴性对照组大鼠各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电针关元穴可通过上调miRNA-199a-3p表达激活c-kit/ERK通路,减轻神经源性尿潴留大鼠膀胱组织炎症损伤,增强逼尿肌兴奋性,修复膀胱功能,改善尿潴留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199a-3p c-kit/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 电针 关元穴 神经源性尿潴留
原文传递
电针刺激ST-36通过mSCF/c-Kit信号促进糖尿病小鼠胃组织ICC表达
8
作者 周明东 田陆高 仝巧云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5258-5262,共5页
目的研究电针刺激足三里穴(ST-36)促进糖尿病(DM)小鼠胃组织Cajal间质细胞(ICC)表达,进而改善其胃排空功能,并探究其可能机制。方法将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Control)组、DM组、DM假性刺激(DM+SEA)组、DM电针刺激(... 目的研究电针刺激足三里穴(ST-36)促进糖尿病(DM)小鼠胃组织Cajal间质细胞(ICC)表达,进而改善其胃排空功能,并探究其可能机制。方法将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Control)组、DM组、DM假性刺激(DM+SEA)组、DM电针刺激(DM+EA)组。电针刺激期间监测各组体质量和血糖的变化,采用酚红胃排空实验检测小鼠的胃排空功能,分别采用Ano1和c-Kit免疫荧光染色检测ICC网络变化,采用Western印迹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SCF/c-Kit信号的表达。结果电针刺激可以显著改善DM小鼠体质量减轻(均P<0.05),但对血糖没有影响(P>0.05);与Control组比较,DM组和DM+SEA组胃排空明显延迟(均P<0.05),而DM+EA组胃排空较DM组明显改善(均P<0.05);与Control组比较,DM组和DM+SEA组Ano1阳性ICC网络和c-Kit阳性ICC网络明显减少,而DM+EA组较DM组Ano1阳性ICC网络和c-Kit阳性ICC网络明显增多(均P<0.05);与Control组比较,mSCF/c-Kit信号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在DM组和DM+SEA组明显降低,而DM+EA组较DM组mSCF/c-Kit信号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电针刺激可能通过促进mSCF/c-Kit信号表达,维持ICC网络的完整性,进而改善DM小鼠胃排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刺激 糖尿病胃轻瘫 CAJAL间质细胞 mSCF/c-kit信号
下载PDF
仁青常觉对胃动力低下大鼠胃残留率、5-HT以及c-kit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罗布占堆 达瓦卓玛 +3 位作者 任海龙 卓玛东智 谢红军 潘永越 《西藏科技》 2023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验证仁青常觉提取物对胃动力低下大鼠胃肠道平滑肌的影响。方法采用甘草灌胃诱导胃动力低下模型,随后采用不同剂量的仁青常觉提取物(低、中、高)灌胃处理,通过胃残留率以及胃体、胃底5-HT以及c-kit表达量的变化,说明仁青常觉提取物... 目的验证仁青常觉提取物对胃动力低下大鼠胃肠道平滑肌的影响。方法采用甘草灌胃诱导胃动力低下模型,随后采用不同剂量的仁青常觉提取物(低、中、高)灌胃处理,通过胃残留率以及胃体、胃底5-HT以及c-kit表达量的变化,说明仁青常觉提取物对胃动力低下的作用。结果在经过仁青常觉提取物治疗后,胃动力低下大鼠的胃残留率显著改善,并且不论是胃体还是胃底的5-HT水平增加显著,c-kit相对表达量也被上调,且与仁青常觉提取物的剂量呈正相关。结论仁青常觉提取物可显著的抑制胃动力低下大鼠的胃残留率,并且促进了胃体、胃底5-HT以及c-kit的表达,是一种可行的用于增强胃动力的藏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青常觉 甘草 胃动力低下 5-HT c-kit
下载PDF
白术七物颗粒对慢传输型便秘小鼠肠道运动、Cajal间质细胞、c-Kit表达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肖金银 林仁敬 +6 位作者 罗雯鹏 谷丽瑶 肖玉娇 王梨力 陆文洪 李帅军 罗敏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83-90,共8页
目的观察白术七物颗粒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小鼠肠道运动、Cajal间质细胞(ICC)、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其治疗STC的作用机制。方法42只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普芦卡必利组和白术七物颗粒低、中、高剂量组,... 目的观察白术七物颗粒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小鼠肠道运动、Cajal间质细胞(ICC)、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其治疗STC的作用机制。方法42只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普芦卡必利组和白术七物颗粒低、中、高剂量组,采用盐酸洛哌丁胺灌胃建立STC小鼠模型,各给药组分别予相应药物灌胃14 d。观察小鼠一般体征变化,测定粪便干湿重及肠道推进率,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肠组织c-Kit表达,TUNEL染色检测结肠组织ICC凋亡情况,16S rRNA测序检测肠道菌群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精神不振,皮毛粗糙、光泽度差,大便干结、呈团块状,粪便干湿重显著减少,肠道推进率显著降低(P<0.01),结肠黏膜有明显糜烂,腺体被破坏,结肠组织c-Kit表达显著降低(P<0.01),ICC凋亡有所增加;与模型组比较,白术七物颗粒中、高剂量组和普芦卡必利组小鼠一般体征显著改善,粪便干湿重显著增加,肠道推进率显著升高(P<0.01),结肠黏膜结构改善,结肠组织c-Kit表达显著升高(P<0.01),ICC凋亡减少。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白术七物颗粒可调节模型小鼠粪便绒毛杆菌属、乳杆菌属、拟杆菌属、副拟杆菌属和阿克曼菌属等菌群丰度,尤以白术七物颗粒高剂量组效果最明显。结论白术七物颗粒可改善STC小鼠症状和结肠损伤,促进肠道运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结肠组织c-Kit表达、抑制ICC凋亡、改善肠道菌群失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七物颗粒 慢传输型便秘 CAJAL间质细胞 c-kit 肠道菌群 小鼠
下载PDF
黑色素瘤中C-Kit抑制剂的临床前景及临床研究进展
11
作者 侯立强 王岩岩 +1 位作者 尹月 魏业东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6期28-31,共4页
C-Kit编码的酪氨酸激酶是一种典型的Ⅲ型受体酪氨酸激酶,其突变和扩增在黑色素瘤中大量存在,而且C-Kit在体内涉及PI3K/AKT、JAK/STAT和Ras-Erk等多条信号通路,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Kit抑制剂通过抑制C-Kit激酶从非活化性构象向... C-Kit编码的酪氨酸激酶是一种典型的Ⅲ型受体酪氨酸激酶,其突变和扩增在黑色素瘤中大量存在,而且C-Kit在体内涉及PI3K/AKT、JAK/STAT和Ras-Erk等多条信号通路,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Kit抑制剂通过抑制C-Kit激酶从非活化性构象向活化性构象的转变,达到抗肿瘤的作用。目前C-Kit抑制剂主要获批用于慢性髓细胞白血病、胃肠道间质瘤、晚期肾癌、肝细胞癌等,尚未获批用于黑色素瘤的治疗。C-Kit抑制剂可以有效抑制黑色素瘤,本综述旨在系统描述C-Kit抑制剂用于治疗黑色素瘤的可能机制和研究进展,为今后临床用药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靶向治疗 c-kit抑制剂 酪氨酸激酶
下载PDF
大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钙化组织与c-kit^(+)和sca-1^(+)细胞的关系研究
12
作者 孙攀文 郭永龙 +2 位作者 贾阳阳 孙昌业 郭志坤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3-458,共6页
目的探讨大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钙化区域sca-1、c-kit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奠定细胞学基础。方法3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和动脉粥样硬化钙化模型组(n=22)。采用丙基硫氧嘧啶灌胃、高脂高胆... 目的探讨大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钙化区域sca-1、c-kit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奠定细胞学基础。方法3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和动脉粥样硬化钙化模型组(n=22)。采用丙基硫氧嘧啶灌胃、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和维生素D3腹腔注射方法制备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技术观察sca-1、c-kit在模型组与正常组的大鼠冠状动脉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利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证明sca-1与α-SMA的共定位表达。利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模型组与正常组的冠状动脉组织c-kit、sca-1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造模12周,大鼠冠状动脉管壁明显增厚,内膜明显增生,平滑肌纤维排列显著紊乱,坏死物质沉积、脂质沉积和钙结节沉淀。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sca-1+细胞和c-kit^(+)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钙化区域的冠状动脉内膜、中膜、外膜中数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病变区域的部分细胞存在sca-1与α-SMA的共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动脉粥样硬化和钙化区域的c-kit、sca-1蛋白的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sca-1+细胞和c-kit^(+)细胞有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钙化区域迁移的倾向,其机制尚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A-1 c-kit 动脉粥样硬化钙化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心脏
原文传递
miR-221/miR-222及c-KIT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3
作者 李芸 周光婷 +2 位作者 王刚 陆峰 杨海艳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24-529,共6页
目的 研究miR-221/miR-222及c-KIT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组织中的表达特点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经外科手术切除的GIST病理组织标本89例作为GIST组,另外收集其他胃肠道... 目的 研究miR-221/miR-222及c-KIT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组织中的表达特点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经外科手术切除的GIST病理组织标本89例作为GIST组,另外收集其他胃肠道肿瘤组织16例和正常胃肠道黏膜组织15例分别作为其他肿瘤组和黏膜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组织中miR-221/miR-222表达,Sanger测序法检测c-KIT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miR-221/miR-222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c-KIT基因突变、CD117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64例(71.91%)GIST组织检测出c-KIT突变,其中8例(12.50%)存在9号外显子突变,52例(81.25%)存在11号外显子突变,4例(6.25%)存在13号外显子突变。GIST组组织中miR-221(0.69±0.25)和miR-222表达量(0.71±0.21)均显著低于黏膜对照组(1.00±0.26;1.00±0.26)和其他肿瘤组(0.97±0.29;0.96±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D117IHC+组织中miR-221/miR-222表达量较CD117IHC-组织显著降低(0.63±0.23 vs. 0.89±0.20,P<0.001;0.67±0.21 vs. 0.83±0.19,P=0.004);然而c-KIT MUT组织和c-KIT WT组织中miR-221/miR-222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肿瘤直径增加、核分裂相(50高倍视野下)增加以及NIH危险分级增加,组织miR-221/miR-222表达逐渐降低(P<0.001)。结论 GIST患者肿瘤组织中miR-221/miR-222表达水平下调,并且与CD117表达、GIST肿瘤直径、核分裂相和NIH危险分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MIR-221 MIR-222 CD117 c-kit基因突变
下载PDF
便塞通合剂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SCF/c-Kit信号通路的影响
14
作者 吴容 田洋平 +3 位作者 雷娜 闻永 杜丽娟 唐学贵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89-293,共5页
目的:探讨便塞通合剂(BST)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结肠干细胞因子(SCF)/c-Ki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组(NC组,n=10)和造模组(n=30);运用洛哌丁胺复制ST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C... 目的:探讨便塞通合剂(BST)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结肠干细胞因子(SCF)/c-Ki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组(NC组,n=10)和造模组(n=30);运用洛哌丁胺复制ST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C组)、莫沙比利组(PC组)、便塞通合剂组(BST组),每组各10只。药物干预14 d后,比较各组大鼠一般情况、24 h粪便颗粒数、粪便含水量及肠道炭墨推进率;免疫组化和RT-qPCR检测SCF、c-Kit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BST组大鼠24 h粪便颗粒数、粪便含水量、肠道炭墨推进率均增高(P<0.05);与空白组比,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c-Kit、SC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BST组大鼠结肠组织c-Kit、SC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增高(P<0.05)。结论:BST可有效治疗大鼠慢传输便秘,机制可能与上调肠道SCF及c-Kit表达,加快肠道蠕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便塞通合剂 SCF/c-kit
下载PDF
中医疗法靶向干预SCF/c-kit信号通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陶永彪 汪龙德 +4 位作者 牛媛媛 李正菊 靳三省 吴毓谦 张瑞婷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7期191-196,共6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病理机制尚未阐明,中医治疗FD优势明显,临床疗效确切,其中以中药复方、单味药及其成分和针灸等为代表的中医疗法在FD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针对FD的研究中干细胞因子(SCF)/c-kit信号转导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病理机制尚未阐明,中医治疗FD优势明显,临床疗效确切,其中以中药复方、单味药及其成分和针灸等为代表的中医疗法在FD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针对FD的研究中干细胞因子(SCF)/c-kit信号转导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并取得一定进展。中医疗法干预SCF/c-kit系统治疗FD的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胃肠卡哈尔间质细胞、神经细胞和肥大细胞功能异常引起的胃肠动力障碍、十二指肠低度炎症和内脏敏感性增高有关。本文对中医疗法调控SCF/c-kit通路治疗FD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疗法 SCF/c-kit信号通路 功能性消化不良 综述
下载PDF
“朴实方”对慢传输型便秘小鼠结肠Cajal细胞及SCF/c-Kit信号通路的影响
16
作者 赵向东 王贝贝 +2 位作者 李芳斓 曹永清 王可为 《江苏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69-73,共5页
目的:观察朴实方对慢传输型便秘(STC)模型小鼠结肠Cajal间质细胞(ICC)及干细胞因子(SCF)/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信号通路的影响,探索朴实方治疗STC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普芦卡必利,每日灌... 目的:观察朴实方对慢传输型便秘(STC)模型小鼠结肠Cajal间质细胞(ICC)及干细胞因子(SCF)/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信号通路的影响,探索朴实方治疗STC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普芦卡必利,每日灌胃给药量为0.3 mg/kg)和朴实方高、低剂量组(每日灌胃给药量分别为17.0、8.5 g/kg),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采用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连续灌胃2周构建STC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给药组每日分别予相应药物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每日灌胃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各组均连续灌胃2周。干预完成后,使用活性炭灌胃法测定各组小鼠肠道推进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比较各组小鼠结肠组织学特征,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SCF含量,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c-Kit蛋白、SCF蛋白表达情况,酶联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c-Kit mRNA、SCF 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肠道推进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各给药组小鼠肠道推进率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小鼠结肠肌层厚度降低,腺体数量减少且充血、水肿,各给药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改变较模型组减轻,以朴实方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模型组小鼠血清SCF含量和结肠组织c-Kit mRNA、SCF mRNA及c-Kit、SCF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朴实方高、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小鼠血清SCF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肠组织c-Kit mRNA、SCF mRNA及c-Kit、SCF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P<0.01)。上述指标各给药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朴实方可以提高STC模型小鼠肠道推进率,改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其可能通过上调结肠组织中c-Kit和SCF的表达,激活SCF/c-Kit信号通路,促进结肠ICC增殖,增强肠道蠕动,从而改善STC模型小鼠便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慢传输型便秘 朴实方 CAJAL细胞 SCF/c-kit信号通路
下载PDF
增液承气汤加减通过SCF/c-kit信号通路对慢性传输型便秘的作用机制研究
17
作者 邓祥敏 牛敏 栗明 《中医药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36-41,共6页
目的:探讨增液承气汤加减对慢性传输型便秘治疗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60只,应用复方地芬诺酯片灌胃构建慢性传输型便秘模型大鼠,造模成功后随机分成模型组、增液承气汤加减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38.88、19.44、9.72... 目的:探讨增液承气汤加减对慢性传输型便秘治疗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60只,应用复方地芬诺酯片灌胃构建慢性传输型便秘模型大鼠,造模成功后随机分成模型组、增液承气汤加减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38.88、19.44、9.72 mg/kg)、阳性药组(12.5%的伊托必利混悬液,54 mg/kg),每组10只。另取未经造模的10只SD大鼠作为正常组。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量的超纯水,各组大鼠连续灌胃7 d。给药期间每日定期监测大鼠体质量变化、活动状态、摄食量、饮水量;给药结束后测定大鼠排便情况、肠道传输功能;ELISA法检测血清中5-HT、VIP、SP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SCF、c-kit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增液承气汤加减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药组大鼠在给药期间体质量增长明显(P<0.05),摄食量增加(P<0.05),饮水量增加(P<0.05);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明显缩短(P<0.05),血清中5-HT、VIP、SP水平明显降低(P<0.05);12 h大便数量、粪便含水量、肠管总长度、碳末推进长度、碳末推进率均明显升高(P<0.05);SCF、c-kit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增液承气汤加减可剂量依赖性地改善大鼠慢性传输型便秘,其机制可能与SCF/c-ki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液承气汤加减 SCF/c-kit信号通路 慢性传输型便秘
下载PDF
SCF/c-kit信号通路对乳腺癌侵袭转移调控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8
作者 张耀武 李翔 +1 位作者 朱杏 谭宇彦 《黑龙江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748-750,共3页
目的:探讨SCF/c-kit信号通路对乳腺癌侵袭转移调控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采用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构建体外模型。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SCF过表达组和SCF抑制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24h、48h、72h的增殖率,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 目的:探讨SCF/c-kit信号通路对乳腺癌侵袭转移调控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采用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构建体外模型。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SCF过表达组和SCF抑制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24h、48h、72h的增殖率,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24h、48h、72h的侵袭情况。结果:SCF过表达组在24h、48h、72h的细胞增殖率均显著大于SCF抑制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且SCF抑制组细胞增殖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SCF过表达组在24h、48h、72h的细胞侵袭数均显著大于SCF抑制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且SCF抑制组细胞侵袭数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SCF/c-kit信号通路的激活可增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靶向抑制SCF/c-kit信号通路的表达可有效逆转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F/c-kit信号通路 乳腺癌 侵袭转移 增殖
下载PDF
二代基因测序技术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CRLF2、FLT3及C-KIT突变的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常渊媛 杨亚锋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7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二代基因测序技术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细胞因子受体样因子2(CRLF2)、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及C-KIT突变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二代基因测序技术检测C... 目的探讨二代基因测序技术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细胞因子受体样因子2(CRLF2)、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及C-KIT突变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二代基因测序技术检测CRLF2、FLT3及C-KIT突变情况。比较CRLF2、FLT3及C-KIT不同突变类型患者的临床参数;比较CRLF2、FLT3及C-KIT不同突变类型患者治疗≤2个疗程的完全缓解率和复发率。结果78例患者中CRLF2突变11例,突变率为14.10%,正常核型突变率高于异常核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LT3突变9例,突变率为11.54%,正常核型突变率高于异常核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KIT突变6例,突变率为7.69%,正常核型突变率低于异常核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LF2不同突变类型患者的年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LT3不同突变类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KIT不同突变类型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随访跟踪共计76例患者可评价干预效果,CRLF2不同突变类型患者治疗≤2个疗程的完全缓解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LT3突变阳性患者治疗≤2个疗程的完全缓解率低于突变阴性患者,复发率高于突变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KIT不同突变类型患者治疗≤2个疗程的完全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IT突变阳性患者复发率高于突变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CRLF2、FLT3及C-KIT突变较为常见,利用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开展上述基因突变检测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代基因测序技术 急性髓系白血病 细胞因子受体样因子2 FMS样酪氨酸激酶3 c-kit
下载PDF
SCF/c-Kit信号通路通过抑制肥大细胞增殖调控影响病理性瘢痕形成的研究
20
作者 吴海燕 王永军 +2 位作者 段志娟 王娟 罗宏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07-112,共6页
目的探讨配体干细胞因子/c-KIT原癌基因(SCF/c-kit)对肥大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在病理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病理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组织,通过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组织中肥大细胞数目,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患者... 目的探讨配体干细胞因子/c-KIT原癌基因(SCF/c-kit)对肥大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在病理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病理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组织,通过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组织中肥大细胞数目,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干细胞因子SCF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组织中SCF和其受体c-Kit的表达。建立病理性瘢痕裸鼠模型,16 d后将造模成功的裸鼠随机分为模型+沉默阴性对照(si-NC)组和模型+si-SCF组,分别于裸鼠瘢痕内注射si-NC、si-SCF质粒和脂质体混合液0.25 mL,另设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PBS)。7 d后收集标本,游标卡尺测量裸鼠瘢痕体积大小,V.G染色检测瘢痕组织Ⅰ型胶原含量,甲苯胺蓝染色评估瘢痕组织肥大细胞数目,Western blotting检测组织中SCF和c-Kit的表达。结果病理性瘢痕患者的瘢痕组织出现大量肥大细胞,同时在病理性瘢痕患者血清中发现SCF高表达,而且在其瘢痕组织中SCF和c-Kit蛋白表达也增多;在病理性瘢痕模型裸鼠体内沉默SCF,抑制了c-Kit的表达,减小了模型裸鼠的瘢痕体积,降低了瘢痕组织中Ⅰ型胶原含量,还抑制了肥大细胞增殖。结论SCF/c-Kit信号通路可能是通过抑制肥大细胞增殖,来调控病理性瘢痕的形成。SCF/c-Kit的表达失控可能也是病理性瘢痕形成的一个重要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体干细胞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c 肥大细胞 细胞增殖 病理性瘢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