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6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氧化二砷(As_2O_3)诱导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程序化死亡并降低c-myc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28
1
作者 邓友平 林晨 +3 位作者 张雪艳 陈德权 肖培根 吴旻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33-337,共5页
目的:探讨As2O3对胃腺癌SGC7901细胞系的生物学效应及机制。方法:通过MTT还原法检测As2O3对该细胞系存活率的影响,从光学显微镜形态观察,流式细胞仪分析,DNA凝胶电泳,细胞凋亡原位检测(TUNEL)进行... 目的:探讨As2O3对胃腺癌SGC7901细胞系的生物学效应及机制。方法:通过MTT还原法检测As2O3对该细胞系存活率的影响,从光学显微镜形态观察,流式细胞仪分析,DNA凝胶电泳,细胞凋亡原位检测(TUNEL)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半定量RTPCR检测基因表达。结果:As2O3处理SGC7901细胞后,细胞的存活率明显降低,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到明显的凋亡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的G1期前有亚2倍体的凋亡峰,DNA凝胶电泳显示出典型的凋亡特征:DNA有规律断裂形成的梯状图谱,细胞凋亡原位检测发现DNA的断裂,并降低细胞cmyc基因的表达。结论:As2O3能诱导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程序化死亡并可能通过降低cmyc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胃腺癌 SGC7901细胞 c-myc基因
下载PDF
截短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上调c-myc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66
2
作者 韩萍 刘妍 +4 位作者 成军 王刚 陆荫英 李克 李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方法构建截短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MHBst)反式调节基因的消减文库,用免疫印迹方法验证截短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对c-myc基因的上调表达.方法:构建羧基末端截短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的... 目的: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方法构建截短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MHBst)反式调节基因的消减文库,用免疫印迹方法验证截短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对c-myc基因的上调表达.方法:构建羧基末端截短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t,分别以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Mt和空载体pcDNA3.1(-)瞬时转染HepG2细胞,提取细胞mRNA并逆转录为cDNA,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将实验组与对照组cDNA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性多聚酶链反应(PCR),构建cDNA消减文库,并转染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选克隆PCR扩增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部分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基因,如癌基因c-myc.结果:显示截短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可以反式激活c-myc基因,并上调其表达.结论:成功构建截短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反式调节基因的消减文库,细胞原癌基因c-myc是MHBst反式激活作用的靶基因,为进一步阐明乙型肝炎病毒致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表面抗原 c-myc基因 上调表达
下载PDF
TCT、HPV、h-TERC基因和c-MYC基因联合检测在宫颈疾病筛查中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36
3
作者 季雯婷 楼微华 +3 位作者 洪祖蓓 吕彩君 奚美君 狄文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14年第2期105-108,112,共5页
目的:研究TCT、HPV、h-TERC及c-MYC基因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借此寻找更为有效且实用的宫颈癌筛查方案。方法: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科门诊的患者共1000例,分别进行TCT、HPV、h-TERC、c... 目的:研究TCT、HPV、h-TERC及c-MYC基因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借此寻找更为有效且实用的宫颈癌筛查方案。方法: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科门诊的患者共1000例,分别进行TCT、HPV、h-TERC、c-MYC基因检测。对以上4种检测结果任一阳性行阴道镜配合宫颈活检,评价4种筛查方案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约登指数,分析4种检查手段单独或不同排列组合应用于宫颈癌筛查的诊断价值。结果:1000例患者中,TCT异常者占10.6%,HPV异常者占11.2%,h-TERC扩增异常者占6.4%,c-MYC扩增异常者占5.6%。以上4种检测任一阳性者行阴道镜病理活检(共213例),活检结果提示宫颈慢性炎、湿疣样变等良性病变共159例(74.6%),CINⅠ31例(14.5%),CINⅡ14例(6.6%),CINⅢ7例(3.3%),宫颈癌2例(0.9%)。一种筛查方案单独应用时,TCT灵敏度最高(87.0%),其次是HPV(74.1%),但两者的特异度均明显不及h-TERC及cMYC检测。任两种方案联合筛查时:(TCT+HPV)及(TCT+h-TERC)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最高,分别达98.1%和100.0%。TCT异常病例再行h-TERC或c-MYC检测,筛查特异度分别升至88.1%和89.8%,与TCT的单独筛查比较,差异显著(P<0.05)。HPV阳性病例再行h-TERC或c-MYC检测,筛查特异度升至94.44%,差异显著(P<0.05)。结论:TCT和HPV单独筛查时灵敏度最高,h-TERC和c-MYC单独应用于宫颈癌筛查时灵敏度不高,但特异度较理想。TCT或HPV检测联合任一基因筛查方法均能不同程度提高筛查真实性。在TCT和HPV初筛的基础上附加基因筛查能明显降低假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筛查 宫颈液基细胞学 人乳头瘤病毒 h-TERC基因 c-myc基因
下载PDF
白毛藤提取物对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及c-myc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兰菲菲 刘誉 +3 位作者 陈万群 周羽竝 王丽娟 李琳娜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779-1782,共4页
目的观察白毛藤水提液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及c-myc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中药白毛藤的抗癌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白毛藤水提取物处理肝癌SMMC-7721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台盼兰染色并作细胞计数,cck-8试剂盒检测不同... 目的观察白毛藤水提液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及c-myc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中药白毛藤的抗癌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白毛藤水提取物处理肝癌SMMC-7721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台盼兰染色并作细胞计数,cck-8试剂盒检测不同药物浓度组的细胞增殖抑制情况。RT-PCR检测c-myc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倒置显微镜下可见给药组细胞数目明显减少,且随药物浓度增加其抑制效果增强。WST-8法显示,在药物浓度为2,4,8,16 mg/ml时,细胞增殖明显受到剂量依赖性抑制,其抑制率分别为24.37%,50.07%,66.14%,83.23%。细胞中c-myc基因mRNA表达水平降低,并与药物浓度呈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白毛藤可显著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下调c-myc基因mRNA表达,这可能是白毛藤的抗癌作用的部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毛藤 人肝癌SMMC-7721细胞 c-myc基因 mRNA 细胞增殖
下载PDF
蜈蚣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周期及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亚 司秋菊 +4 位作者 王鑫国 白霞 李国明 曹刚 杜佳音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2001年第6期28-29,共2页
目的 :观察蜈蚣对动脉粥样硬化 (As)家兔血管平滑肌细胞 (SMC)周期及c myc基因的影响。 方法 :采用胆固醇饲喂法造成As模型 ,同时用蜈蚣灌胃 ,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c myc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蜈蚣 2 5g/kg、5 g/kg可明显降低... 目的 :观察蜈蚣对动脉粥样硬化 (As)家兔血管平滑肌细胞 (SMC)周期及c myc基因的影响。 方法 :采用胆固醇饲喂法造成As模型 ,同时用蜈蚣灌胃 ,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c myc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蜈蚣 2 5g/kg、5 g/kg可明显降低胆固醇水平 ,阻止As病变的形成 ,抑制SMC增殖及c myc基因的表达。 结论 :蜈蚣通过下调c myc基因表达水平 ,有效的抑制SMC增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 动脉粥样硬化 平滑肌细胞 细胞周期 c-myc基因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C-myc基因和P53基因表达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郭晓林 姜雅秋 王丹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与C-myc基因及P53基因的表达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用W-S染色法观察不同胃病黏膜组织中Hp感染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技术检测不同胃病组织的C-myc基因和P53基因表达产物。结果胃癌及癌前病变组Hp感染率明...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与C-myc基因及P53基因的表达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用W-S染色法观察不同胃病黏膜组织中Hp感染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技术检测不同胃病组织的C-myc基因和P53基因表达产物。结果胃癌及癌前病变组Hp感染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P<0.01),C-myc基因和P53基因的表达也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P<0.01)。Hp感染阳性组的C-myc基因和P53基因表达明显高于Hp感染阴性组(P<0.01)。结论Hp感染可能通过激活C-myc基因,同时使P53基因失活从而诱发胃黏膜的癌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幽门螺杆菌 c-myc基因 P53基因
下载PDF
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对白血病细胞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敬 张军 +3 位作者 赵燕 石红军 郭峰 蔡梅雪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0-162,共3页
为了研究β 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VC)对白血病细胞中c myc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以探讨其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分子机理。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 β 胡萝卜素和VC体外培养白血病细胞株HL 6 0 2 4、48、72h后 ,利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两种微量营养... 为了研究β 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VC)对白血病细胞中c myc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以探讨其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分子机理。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 β 胡萝卜素和VC体外培养白血病细胞株HL 6 0 2 4、48、72h后 ,利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两种微量营养素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同时取作用 2 4h的细胞利用Northern印迹杂交检测细胞中c myc基因的表达。结果发现 :VC(5、10、10 0 μmol L)对HL 6 0细胞增殖具有显著性抑制作用 (P <0 0 5 ) ,而且低浓度的VC(5 μmol L)对HL 6 0细胞的抑制作用出现较早。β 胡萝卜素三个剂量组 (10、5 0、10 0 μmol L)均可抑制HL 6 0细胞增殖 ,作用有显著性 (P <0 0 5 ) ,且呈剂量 效应关系。VC(5 μmol L)对HL 6 0细胞内c myc的表达没有显著性作用 (P >0 0 5 )。β 胡萝卜素 (5 0 μmol L)对HL 6 0细胞内c myc的表达有显著性促进作用 (P <0 0 5 )。提示VC抑制HL 6 0细胞增殖的效应与c myc的表达无关。β 胡萝卜素可能通过上调c myc基因的表达 ,进一步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 ,从而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胡萝卜素 维生素C 白血病 基因 c-myc基因 基因表达
下载PDF
c-Myc基因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基因沉默抑制H1299细胞效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亚勤 刘翔 +2 位作者 吴晨 唐义虎 吴延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 :分析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carcinoma,NSCLC)组织中c-Myc基因的表达,探讨沉默c-Myc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基因治疗中的前景。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84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c-Myc基因mRNA的表达情... 目的 :分析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carcinoma,NSCLC)组织中c-Myc基因的表达,探讨沉默c-Myc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基因治疗中的前景。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84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c-Myc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通过脂质体Lipofact AMINE2000将c-Myc基因siRNA瞬时转染至非小细胞肺癌H1299癌株细胞中,顺铂(Cisplatin,cis)药物毒性实验验证c-Myc基因沉默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应用RT-PCR检测H1299细胞中c-Myc基因RNA的表达,CCK-8法检测抑制细胞的效果。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Myc基因m RNA的表达水平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yc si RNA瞬时转染后的H1299细胞中,c-Myc基因m 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将c-Myc基因沉默和顺铂联合使用,还可以显著提高顺铂对H1299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P<0.05)。结论 :c-Myc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沉默c-Myc基因能显著提高顺铂抑制非小细胞肺癌H1299细胞增殖的作用,c-Myc基因有可能成为NSCLC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基因治疗 c-myc基因
原文传递
视黄酸对胃癌细胞生长和p53及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陈正明 吴乔 +1 位作者 陈玉强 苏文金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21-424,共4页
目的:探讨视黄酸对胃癌细胞生长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MTT法测定细胞生长,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测定癌细胞恶性程度,Northernblot测定p53及cmyc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0-6mol/L全反式视黄酸(A... 目的:探讨视黄酸对胃癌细胞生长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MTT法测定细胞生长,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测定癌细胞恶性程度,Northernblot测定p53及cmyc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0-6mol/L全反式视黄酸(ATRA)能够有效地抑制MGc803和BGC823细胞生长,但不能抑制MKN45细胞生长;ATRA还能够降低3株胃癌细胞形成集落的能力。MGc803和BGC823细胞经ATRA诱导后,p53基因的表达水平提高,cmyc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但MKN45细胞中p53基因和cmyc基因表达与ATRA诱导无关。视黄酸受体RARα基因在3株细胞中呈低水平表达,经ATRA诱导后,在MGc803和BGC823细胞中表达水平提高,但在MKN45细胞中表达水平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酸 胃肿瘤 P53基因 c-myc基因
下载PDF
TGF-β1诱导马鹿茸MSCs软骨分化及c-myc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6
10
作者 韩春梅 王姗姗 +3 位作者 高庆华 郑永富 马梦婷 张勤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9-114,共6页
鹿茸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维持茸再生与骨化的重要组织,旨在研究鹿茸MSCs的软骨分化及原癌基因c-myc对该过程的调控作用。利用成年塔里木马鹿生长60 d的鹿茸第2代间充质干细胞(MSCs,P2),通过TGF-β1(10 ng/m L浓度)刺激,诱导塔里木马鹿... 鹿茸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维持茸再生与骨化的重要组织,旨在研究鹿茸MSCs的软骨分化及原癌基因c-myc对该过程的调控作用。利用成年塔里木马鹿生长60 d的鹿茸第2代间充质干细胞(MSCs,P2),通过TGF-β1(10 ng/m L浓度)刺激,诱导塔里木马鹿茸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分化,采用免疫组化和阿利新蓝染色鉴定诱导结果,并通过q PCR方法检测软骨分化过程中c-myc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MSCs在诱导后的第9天开始出现细胞形态变化,由梭形向多角形转变,原来菊花状的分布逐渐向铺路石状变化,至14 d可观察到软骨陷窝,21 d软骨细胞基质明显,并开始出现细胞凋亡。非诱导组28 d细胞出现凋亡,细胞内发现空泡。35 d两组细胞凋亡明显,细胞折光性变差,间隙变大。阿利新蓝染色鉴定,诱导至第14天细胞基质中开始出现大量阳性染色。免疫组化实验检测,诱导至21 d的细胞基质中出现棕色Col II阳性反应物,随培养时间增加颜色加深,并集中分布在细胞及其周围基质中。在软骨分化进程中,第7、14、21和28天,诱导组c-myc基因表达与非诱导组相比显著下调(P<0.05),但诱导至35 d,诱导组c-myc表达与非诱导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TGF-β1刺激下,塔里木马鹿茸MSCs可以分化成软骨,原癌基因c-myc下调表达诱导鹿茸MSCs进入凋亡状态并分化为软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鹿茸 间充质干细胞 软骨分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c-myc基因
下载PDF
睑板腺癌nm23基因mRNA和c-myc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3
11
作者 宁宏 马萍 +3 位作者 李海燕 张劲松 亢晓丽 贾广学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1-313,共3页
目的 :探讨nm2 3和c myc基因表达与睑板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化SABC法对 3 3例睑板腺癌石蜡切片中nm2 3和c myc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 结果 :睑板腺癌nm2 3基因mRNA阳性表达率为 4 8.5 % ( 16/ 3 3 ) ,c... 目的 :探讨nm2 3和c myc基因表达与睑板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化SABC法对 3 3例睑板腺癌石蜡切片中nm2 3和c myc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 结果 :睑板腺癌nm2 3基因mRNA阳性表达率为 4 8.5 % ( 16/ 3 3 ) ,c myc基因阳性表达率为 5 4 .5 % ( 18/ 3 3 )。ⅡⅢ度睑板腺癌nm2 3基因mR NA表达阳性率为 63 .6% ( 14 / 2 2 ) ,Ⅰ度为 18.2 % ( 2 / 11) ,二者比较P <0 .0 5 ,中、低分化睑板腺癌nm2 3基因mR NA阳性表达率为 60 .9% ( 14 / 2 3 ) ,高分化癌nm2 3基因mRNA阳性率为 2 0 % ( 2 / 10 ) ,P <0 .0 5。ⅡⅢ度睑板腺癌c myc基因阳性表达率为 68.2 % ( 15 / 2 2 ) ,Ⅰ度为 2 7.3 % ( 3 / 11) ,P <0 .0 5 ;中低分化睑板腺癌c myc基因阳性表达率为 69.6% ( 16/ 2 3 ) ,高分化癌为 2 0 % ( 2 / 10 ) ,P <0 .0 5。nm2 3基因与c myc基因表达相关性检验 ,P >0 .0 5。结论 :nm2 3和c myc基因与睑板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与睑板腺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可能是判断其恶性程度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板腺癌 NM23基因 mRNA c-myc基因 基因表达
下载PDF
c-myc基因mRNA核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栾荣华 贾国良 +2 位作者 李伟 贾战生 连建奇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17-521,共5页
目的 :构建特异性切割c myc基因mRNA的锤头状核酶 (Ribozyme)真核表达载体 ,探讨核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影响 .方法 :计算机分析大鼠c myc基因mR NA的二级结构 ,选择第 2 0 2 9位点作为锤头状核酶的切割位点并设计相应的核... 目的 :构建特异性切割c myc基因mRNA的锤头状核酶 (Ribozyme)真核表达载体 ,探讨核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影响 .方法 :计算机分析大鼠c myc基因mR NA的二级结构 ,选择第 2 0 2 9位点作为锤头状核酶的切割位点并设计相应的核酶 .采用DNA合成仪合成核酶基因 ,以克隆技术将核酶基因构建入pGEM3Zf(+ )体外转录载体 ,以Sanger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核酶基因的序列后 ,通过亚克隆将核酶基因构建入pcDNA3真核表达载体 ;核酶真核表达载体以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作为介导 ,转染体外培养的第 5代SD大鼠VSMCs,经G4 18筛选出细胞克隆 ,流式细胞仪测定VSMCs的细胞周期 .结果 :核酶基因准确克隆入pGEM3Zf(+ )载体 ,DNA序列测定表明所克隆入的核酶基因序列正确 ;经过亚克隆将核酶基因准确克隆入pcDNA3载体(pcDNA Rz) ;pcDNA Rz转染VSMCs经G4 18筛选出多个抗性细胞克隆 ,扩大培养获得转染细胞 ;细胞周期分析显示 ,pcD NA Rz转染细胞的细胞周期有明显变化 ,S期和G2 /M期比率明显减少 ,细胞生长阻滞于G0 /G1期 ,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降低 .结论 :特异性切割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yc基因 RNA 催化 血管平滑肌细胞 基因疗法 细胞增殖
下载PDF
c-myc基因在辐射诱导骨髓细胞凋亡和修复中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彭瑞云 王德文 +5 位作者 熊呈琦 李延平 高亚兵 汪宝珍 崔玉芳 杨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413-416,共4页
迄今,c-myc基因表达在辐射诱导的骨髓造血细胞凋亡及修复中变化和意义于国内外同类文献尚未见到。本实验采用78只LACA小鼠,经γ射线全身照射,于照后4周内分批活杀,将骨髓组织石蜡包埋制片,H-E染色和制作电镜标本进行电镜观察,并将骨髓... 迄今,c-myc基因表达在辐射诱导的骨髓造血细胞凋亡及修复中变化和意义于国内外同类文献尚未见到。本实验采用78只LACA小鼠,经γ射线全身照射,于照后4周内分批活杀,将骨髓组织石蜡包埋制片,H-E染色和制作电镜标本进行电镜观察,并将骨髓细胞涂片采用LSAB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动态观察c-myc蛋白在辐射诱导骨髓造血细胞凋亡及修复中变化。结果表明:照后小鼠骨髓出现明显损伤及损伤后重建现象。照后6小时,骨髓中凋亡的造血细胞明显增多,形态上表现为核染色质浓缩、边移,呈半月形、环状、戒指状或不规则状,并见凋亡小体。c-myc蛋白于照后6小时明显增多,位于造血细胞核内,而照后1-6天,其表达则进行性减少,至照后10-15天,c-myc蛋白再度增多,于照后21天后,c-myc表达趋于正常水平。因此,c-myc基因在辐射诱导的骨髓造血细胞凋亡及凋亡后的修复中表达均明显增多,可能参与了辐射诱导的造血细胞凋亡及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 造血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修复 c-myc基因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中端粒酶与c-myc基因、P53蛋白和激素受体表达及相关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董颖 李挺 +1 位作者 梁英 邹万忠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 :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 (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hTERT)基因及c myc基因、P5 3蛋白、雌激素 (estrogen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 (progesteronereceptor,PR)在子宫内膜增生癌变中的作用及相关性。 方法 :收集内膜单纯... 目的 :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 (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hTERT)基因及c myc基因、P5 3蛋白、雌激素 (estrogen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 (progesteronereceptor,PR)在子宫内膜增生癌变中的作用及相关性。 方法 :收集内膜单纯、复合、非典型增生和内膜癌各 1 4、8、1 0和 5 2例。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hTERT、c mycmRNA和P5 3蛋白、ER、PR表达。结果 :(1 )hTERT在内膜单纯、复合、非典型增生和内膜癌中阳性率分别为 1 4 .3%(2 / 1 4 )、5 0 .0 % (4 / 8)、80 .0 % (8/ 1 0 )和 92 .3% (4 8/ 5 2 ) ,后两组hTERT表达显著高于前两组 (P <0 .0 5 )。后两组c myc和P5 3表达亦高于前两组。ER、PR在各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2 )hTERT、c myc、P5 3及PR表达与肿瘤分化相关。有淋巴结转移组c myc表达高于无转移组。Ⅱ型内膜癌c myc、P5 3阳性率高于Ⅰ型。(3) 5 2例内膜癌中hTERT与c myc表达呈正相关 (r=0 .3988,P <0 .0 5 ) ;1 0例Ⅱ型内膜癌中hTERT与P5 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 (r =1 .0 0 0 ,P <0 .0 5 )。hTERT与ER、PR不相关 (P >0 .0 5 )。结论 :hTERT、c mycmRNA及P5 3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恶性转化相关。hTERT ,c myc基因 ,P5 3蛋白和PR与肿瘤预后不良因素有关。c myc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端粒酶 c-myc基因 P53蛋白 激素受体 相关性 预后 肿瘤病理学
下载PDF
宫颈病变组织中C-myc基因和P16蛋白表达及其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贝 倪潇潇 +3 位作者 康妮 陈磊 王荣 卢博奇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0年第3期355-357,共3页
目的研究宫颈病变组织中C-myc基因和P16蛋白的表达及其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相关性,寻找有效的宫颈癌筛查方法。方法回顾性选取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2011年1月至2018年5月因宫颈病变或宫颈癌行宫颈... 目的研究宫颈病变组织中C-myc基因和P16蛋白的表达及其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相关性,寻找有效的宫颈癌筛查方法。方法回顾性选取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2011年1月至2018年5月因宫颈病变或宫颈癌行宫颈锥切术、宫颈癌手术切除或宫颈赘生物活检的123例宫颈组织标本作为实验组,包括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52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31例及宫颈癌40例;同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同期因良性病变行全子宫切除的正常宫颈组织2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宫颈组织中的C-myc基因和P16蛋白表达,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相应组织中高危型HPV的表达。结果随宫颈病变级别的升高,C-myc基因、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及高危型HPV感染率均呈升高趋势(χ2=53.34、70.01和32.06,P均<0.05);C-myc基因与P16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79,P<0.01);且随宫颈癌分化程度的降低,C-myc基因阳性表达率增强,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myc基因和P16蛋白可协同高危型HPV检测作为宫颈病变的辅助指标,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具有重要意义;C-myc基因与宫颈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有望成为宫颈癌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免疫组织化学 P16蛋白 c-myc基因 人乳头瘤病毒
下载PDF
徐淮山羊c-Myc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其功能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韦光辉 左其生 +5 位作者 李东 张亚妮 刘志永 朱睿 邱峰龙 李碧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33-540,共8页
本研究旨在确定徐淮山羊c-Myc基因启动子区域,找出该基因启动子的核心调控区,初步探讨c-Myc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根据UCSC基因组数据库已公布的绵羊c-Myc基因的启动子序列,设计特异性PCR引物扩增c-Myc基因的一系列启动子缺失片段,定向... 本研究旨在确定徐淮山羊c-Myc基因启动子区域,找出该基因启动子的核心调控区,初步探讨c-Myc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根据UCSC基因组数据库已公布的绵羊c-Myc基因的启动子序列,设计特异性PCR引物扩增c-Myc基因的一系列启动子缺失片段,定向克隆至pEGFP-N1和PGL3-c-Myc,分别转染gFF、COS7及P19细胞,并进行TSA和NFAT1诱导,同时对-402^-249bp区域的转录因子SP1结合位点进行定点突变,最后进行双荧光报告基因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徐淮山羊c-Myc基因5′侧翼区-1 334^+1bp区域的启动子活性最强,-402^+1bp区域为c-Myc基因启动子基本活性区域。进一步研究发现,-1 334^-971bp、-587^-147bp区域存在正调控元件,-1 976^-1 334bp、-971^-587bp区域存在负调控元件。TSA和NFAT1均能增强cMyc启动子的活性,SP1结合位点定点突变后,启动子活性降低。本试验通过构建包含c-Myc基因启动子不同片段的重组报告基因载体并比较其转录活性,确定了c-Myc基因启动子的核心区域,发现转录因子SP1是c-Myc基因启动子核心区域的调控元件,为进一步研究c-Myc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yc基因 启动子 TSA NFAT1 SP1 定点突变 活性分析
下载PDF
hTERC、C-MYC基因检测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病变筛查中的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范玲玲 黄修菊 +3 位作者 刘新莲 王丹 祖力比艳.依玛木江 陈志芳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3期196-198,共3页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RNA(hTERC)及原癌基因C-MYC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 000例新疆维吾尔族妇女的宫颈脱落细胞,均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高危型HPV筛查(HR-HPV)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hTER...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RNA(hTERC)及原癌基因C-MYC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 000例新疆维吾尔族妇女的宫颈脱落细胞,均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高危型HPV筛查(HR-HPV)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hTERC和C-MYC基因,任一指标阳性者行阴道镜下活检,分析hTERC、C-MYC基因在细胞学及病理学分级中的表达水平,ROC曲线分析hTERC和C-MYC基因单一和联合检测对高级别宫颈病变(≥CINⅡ期)的临床诊断效能。结果hTERC、C-MYC基因表达水平均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升高而升高。hTERC基因单独诊断宫颈高级别病变(≥CINⅡ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79,C-MYC基因为0.835,两者联合检测为0.904,且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90.77%)、阴性预测值(96.00%)和准确性(90.22%)均高于单一指标检测。结论 hTERC、C-MYC基因可作为临床宫颈病变高级别筛查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细胞学检查 高危人乳头瘤病毒 人端粒酶RNA基因 c-myc基因
下载PDF
抑制C-myc基因表达对移植血管狭窄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强 王新文 +3 位作者 刁彦鹏 辛世杰 王斌 段志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1-82,共2页
目的 :观察放射菌素D对移植血管中C myc基因表达及内膜增殖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自体静脉移植模型 ,实验组分别于术前、术后应用不同剂量放射菌素D(0 0 15 ,0 .15mg/kg) ,对照组仅做血管移植。分别于术后2h及 1周切取移植静脉 ,应用... 目的 :观察放射菌素D对移植血管中C myc基因表达及内膜增殖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自体静脉移植模型 ,实验组分别于术前、术后应用不同剂量放射菌素D(0 0 15 ,0 .15mg/kg) ,对照组仅做血管移植。分别于术后2h及 1周切取移植静脉 ,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C mycmRNA表达 ,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测量内膜厚度。结果 :高剂量组C myc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6 5 % ,12 5 % ;P <0 0 1) ,移植血管内膜增殖受到明显抑制 (18 7,2 8 5 μm ;P <0 0 1)。结论 :大剂量应用放射菌素D可以抑制C mycmRNA表达 ,从而抑制移植血管内膜增殖。早期应答基因C myc表达在诱导平滑肌细胞增殖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yc基因 放射茵素D 内膜增殖 原位杂交 移植血管狭窄 血管移植
下载PDF
nm23与c-myc基因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彭解人 许耀东 +2 位作者 关中 曾韵洁 沈溪明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9-90,共2页
为了探索"m23基因和c-myc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中的表达意义,我们应用"m23.HI和c-myc单克隆抗体,对47例LSCC进行了检测和分析。1材料和方法1.l材料取自我院1990年一1992年手术切除的喉鳞状细胞癌存档石蜡标本。47例中男4... 为了探索"m23基因和c-myc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中的表达意义,我们应用"m23.HI和c-myc单克隆抗体,对47例LSCC进行了检测和分析。1材料和方法1.l材料取自我院1990年一1992年手术切除的喉鳞状细胞癌存档石蜡标本。47例中男40例,女7例,年龄42一刀岁,平均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NM23基因 c-myc基因
下载PDF
双苓扶正抗癌制剂对SGC-7901细胞增殖及c-myc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华圣 许爱华 +1 位作者 贾玲昌 任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1822-1824,共3页
目的:研究双苓扶正抗癌制剂对人胃癌细胞增殖及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双苓扶正抗癌制剂(40~640μg·mL^-1)5个剂量组单用及其与阿霉素(0.4,4.0μg·mL^-1)及顺铂(0.1,1.0μg·mL^-1... 目的:研究双苓扶正抗癌制剂对人胃癌细胞增殖及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双苓扶正抗癌制剂(40~640μg·mL^-1)5个剂量组单用及其与阿霉素(0.4,4.0μg·mL^-1)及顺铂(0.1,1.0μg·mL^-1)分别合用在体外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该制剂(80~320μg·mL^-1)对c—myc基因阳性蛋白标记率的影响。结果:双苓扶正抗癌制剂单用体外作用24h,对人胃癌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在40—640μg·mL^-1剂量下,其抑制率随剂量增加而增加;与阿霉素(0.4,4.0μg·mL^-1)或顺铂(0.1,1.0μg·mL^-1)分别合用,可提高对人胃癌细胞的抑制率;在80—320μg·mL^-1剂量下,可抑制c-myc基因的表达。结论:双苓扶正抗癌制剂单用对人胃癌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具有量效关系;与阿霉素或顺铂分别合用对人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具有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苓扶正抗癌制剂 SGC-7901细胞 c-myc基因 阿霉素 顺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