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砷化合物对小鼠C26移植性肿瘤细胞体内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伟军 汪美芳 +4 位作者 吴运军 李祥子 冯志君 卢林明 张印贵 《中国校医》 2004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 探讨新砷化合物 (AsI3 - 3Tu)对C2 6移植性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肿瘤组织环氧合酶 - 2(COX - 2 )及微血管密度 (MVD)的影响。 方法 将Balb/c小白鼠随机分为对照组、5 Fu组和AsI3 - 3Tu组 ,于接种C2 6移植性肿瘤细胞后第 6... 目的 探讨新砷化合物 (AsI3 - 3Tu)对C2 6移植性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肿瘤组织环氧合酶 - 2(COX - 2 )及微血管密度 (MVD)的影响。 方法 将Balb/c小白鼠随机分为对照组、5 Fu组和AsI3 - 3Tu组 ,于接种C2 6移植性肿瘤细胞后第 6天开始腹腔注射给药 ,隔天 1次 ,共给药 8次 ,观察抑瘤率 ,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AsI3 - 3Tu对肿瘤组织COX - 2及MVD的影响。 结果 AsI3 - 3Tu对C2 6移植性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抑瘤率为 5 5 .0 7%。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AsI3 - 3Tu对肿瘤组织的COX - 2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同时MVD明显降低。 结论 AsI3 - 3Tu对C2 6移植性肿瘤有抑制作用 ,其作用途径可能是通过抑制COX - 2的表达而抑制肿瘤血管的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砷化合物 小鼠 c26移植性肿瘤细胞 细胞生长 抑制作用 环氧合酶-2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纳米粒载体传输Bcl-xl siRNA的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2
作者 李文婷 段醒妹 夏厚林 《中药与临床》 2018年第3期32-36,共5页
目的:制备纳米粒载体DMP,对其进行表征的测定,研究DMP介导的Bcl-xl siRNA的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MTT法对纳米粒的细胞毒性进行测定;通过Q-PCR法检测mRNA的含量,检测DMP递送Bcl-xlsiRNA入C26细胞的基因沉默效果;通过MTT法研究DMP/si RNA... 目的:制备纳米粒载体DMP,对其进行表征的测定,研究DMP介导的Bcl-xl siRNA的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MTT法对纳米粒的细胞毒性进行测定;通过Q-PCR法检测mRNA的含量,检测DMP递送Bcl-xlsiRNA入C26细胞的基因沉默效果;通过MTT法研究DMP/si RNA对C26细胞的抗肿瘤效果,测定其对C26细胞的肿瘤抑制作用;用克隆形成实验进一步证明DMP/siRNA能够抑制C26细胞生长,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采用碘化丙啶(PI)染色法流式细胞术来分析经过DMP/siBcl-xl治疗的C26细胞的凋亡率。结果: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粒径和电位以及较低的细胞毒性,其IC50为3.7μg﹒mL^(-1)。Q-PCR结果显示DMP/siBcl-xl有效地降低了Bcl-xl信使RNA的水平;MTT结果显示DMP/siBcl-xl(50 n M和100 n M)的生存率分别为69.6%±3.3%,56.3%±1.9%,低于DMP组;克隆形成实验表明DMP/siBcl-xl能够抑制C26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凋亡实验结果显示DMP/siBcl-xl的细胞凋亡率为33.0%±3.8%,与对照组、DMP组、DMP/Scramble siRNA组比较,细胞凋亡率显著地增加了。结论:纳米粒DMP具有良好的粒径和电位,并且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DMP/siBcl-xl能够沉默Bcl-xl基因,引发C26细胞的凋亡,进一步实现抑制C26细胞生长的治疗作用。实验表明纳米粒DMP能够作为有效的载体递送siRNA用于结肠癌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 RNA干扰 BcL-XL SIRNA c26细胞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伊蚊培养细胞中发现的一株新浓核病毒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勤奋 陈森雄 +2 位作者 邓莹 卢炘英 张景强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53-554,共2页
关键词 伊蚊 培养细胞 浓核病毒 电子显微镜 c6/26细胞 登革热 生物防治
下载PDF
白花蛇舌草提取物对结肠癌细胞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伍治平 金从国 +3 位作者 李佳 陈晓群 姚乾 朱启顺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0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对BALB/c小鼠CT-26结肠癌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噻唑蓝(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对CT-26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在同一浓度下,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 目的探讨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对BALB/c小鼠CT-26结肠癌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噻唑蓝(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对CT-26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在同一浓度下,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对CT-26细胞的抑制作用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0.08 mg/mL的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作用CT-26细胞24 h、48 h、72 h,细胞抑制率分别为(16.67±9.35)%,(34.66±9.23)%,(40.07±9.16)%.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作用24 h、48 h、72 h的IC50值分别为0.315,0.155,0.115.在同一作用时间内,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对CT-26细胞的抑制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72 h内不同浓度药物(0.06 mg/mL,0.08 mg/mL,0.10 mg/mL,0.12 mg/mL,0.14 mg/mL,0.16 mg/mL,0.18 mg/mL,0.20 mg/mL)作用下,细胞抑制率分别为(35.46±3.59)%,(40.07±9.16)%,(40.77±6.92)%,(52.81±1.87)%,(54.22±2.35)%,(68.72±3.71)%,(70.04±8.03)%,(71.84±3.12)%.结论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可以抑制BALB/c小鼠CT-26结肠癌细胞株的增殖,其对CT-2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现时效和量效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蛇舌草 BALB/c小鼠cT-26结直肠癌细胞 Ic50 MTT 抑制作用
下载PDF
转染IL-17基因的小鼠结肠癌细胞体内抗肿瘤机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艳双 宋晓天 +3 位作者 张征峥 钱雪松 刘伟 杨丽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43-649,662,共8页
目的:研究IL-17体内抗肿瘤的作用及其机制,为IL-17基因疫苗进入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已建立的稳定转染小鼠IL-17全长基因的小鼠结肠癌细胞(C26/pc DNA3.1-IL-17)及相应的对照细胞(C26/pc DNA3.1、C26)建立荷瘤动物模型,观察小鼠... 目的:研究IL-17体内抗肿瘤的作用及其机制,为IL-17基因疫苗进入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已建立的稳定转染小鼠IL-17全长基因的小鼠结肠癌细胞(C26/pc DNA3.1-IL-17)及相应的对照细胞(C26/pc DNA3.1、C26)建立荷瘤动物模型,观察小鼠的成瘤性、肿瘤生长情况及小鼠生存期的变化,检测各组小鼠脾细胞增殖情况、脾NK细胞杀伤活性;及脾淋巴细胞中Th1、Th2、Th17、Treg细胞特征性细胞因子和/或转录因子的表达;检测各组小鼠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TIL)的增殖反应情况;及肿瘤浸润巨噬细胞中M1特征性细胞因子IL-10和M2特征性细胞因子IL-12的表达。结果:将C26/pc DNA3.1-IL-17细胞接种小鼠体内后,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速度、体积均明显小于C26/pc DNA3.1细胞组及C26细胞组(P<0.05),接种C26/pc DNA3.1-IL-17细胞的雄性小鼠移植瘤明显小于雌性小鼠移植瘤体积(P<0.05),各组小鼠生存时间没有明显区别(P>0.05);接种C26/pc DNA3.1-IL-17细胞的小鼠脾细胞较接种C26、C26/pc DNA3.1细胞的小鼠脾细胞增殖能力强(P<0.05),与正常小鼠脾细胞增殖能力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接种C26、C26/pc DNA3.1细胞的小鼠脾细胞增殖能力较正常小鼠脾细胞增殖能力降低(P<0.05);在效靶比为40∶1和20∶1时,接种三种细胞的小鼠NK杀伤率较正常小鼠均降低(P<0.05),在效靶比40∶1时,接种C26/pc DNA3.1-IL-17细胞比接种C26、C26/pc DNA3.1细胞的小鼠的脾淋巴细胞的NK杀伤率明显增强(P<0.05),效靶比10∶1时,各组之间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接种C26/pc DNA3.1-IL-17细胞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较接种C26、C26/pc DNA3.1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表达更高水平的IFN-γ(Th1的特征性细胞因子)、IL-4(Th2特征性细胞因子)、GATA-3(Th2特征性转录因子)、ROR-γt(Th17特征性转录因子)、IL-10(Treg特征性细胞因子)mRNA(P<0.05);接种C26/pc DNA3.1-IL-17细胞的小鼠TIL较接种C26、C26/pc DNA3.1细胞的小鼠TIL增殖能力强(P<0.05),接种三种细胞的小鼠TIL增殖能力较正常组小鼠均降低(P<0.05);各组荷瘤小鼠肿瘤浸润巨噬细胞中IL-10和IL-12 mRNA表达在各组荷瘤小鼠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L-17在小鼠体内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其抗肿瘤作用与增强机体免疫应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7 小鼠结肠癌细胞c26 抗肿瘤作用
下载PDF
黄芪和药饼灸对5-Fu治疗中所致荷结肠癌小鼠免疫功能低下的正向调节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陈雪华 刘炳亚 +7 位作者 袁民 纪玉宝 李建芳 朱正纲 张冬青 马安伦 余奇文 李宁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3-455,共3页
目的 研究黄芪、药饼灸对经 5 FU抗瘤治疗引起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正向调节作用。方法C2 6小鼠结肠癌细胞株 5× 10 5于BALB c小鼠皮下注射建立小鼠结肠癌实验模型。接种肿瘤细胞后 2 4h开始治疗实验。实验共分 5组 ,分别为生理盐... 目的 研究黄芪、药饼灸对经 5 FU抗瘤治疗引起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正向调节作用。方法C2 6小鼠结肠癌细胞株 5× 10 5于BALB c小鼠皮下注射建立小鼠结肠癌实验模型。接种肿瘤细胞后 2 4h开始治疗实验。实验共分 5组 ,分别为生理盐水组 (A组 ) :即穴位 (足三里 )注射生理盐水 0 .1mL ,隔d 1次 ,共 2wk ;5 FU治疗组 (B组 ) :腹腔注射 5 FU 0 .2 5mg 0 .1mL(12 .5mg kg) ,每隔 2d 1次 ,共2wk ;5 FU联合黄芪组 (C组 ) :腹腔注射 5 FU 0 .2 5mg 0 .1mL(12 .5mg kg) ,每隔 2d 1次 ,同时隔d穴位 (足三里 )注射黄芪注射液 0 .1mL(2 g mL) ,共 2wk ;5 FU联合药饼灸组(D组 ) :腹腔注射 5 FU 0 .2 5mg 0 .1mL(12 .5mg kg) ,每隔 2d 1次 ,同时中腕、神阙、关云穴位用药饼灸 ,每穴灸 3壮 ,隔d 1次 ,共 2wk ;5 FU联合黄芪加药饼灸组 (E组 ) ;治疗方法同上。治疗结束后 ,获取小鼠脾脏单个细胞 ,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 (FACS)测定脾淋巴细胞中T细胞亚群及NK细胞表面标志。采用 4hLDH释放法 ,检测小鼠淋巴细胞 (NK、CTL)的杀伤功能。结果本实验结果表明 ,药饼灸加黄芪联合 5 FU组的上述免疫指标 (包括CTL、NK细胞的杀伤活性 )与 5 FU治疗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注射液加药饼灸联合 5 FU ,对单经 5 F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黄芪注射液 药饼灸 穴位注射 c26结肠癌细胞 动物实验 流式细胞
原文传递
糙叶败酱中环烯醚萜苷元成分抗结肠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毛俊琴 李铁军 +2 位作者 邱彦 芮耀诚 顾正兵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研究糙叶败酱中环烯醚萜苷元成分体外抗小鼠结肠癌细胞株C26作用和对小鼠结肠癌(C26)移植性肿瘤的作用。方法: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研究糙叶败酱中环烯醚萜苷元PS-Ⅰ和BJ3401对小鼠结肠癌细胞株C26生长的影响;于F1小鼠皮下注射小... 目的:研究糙叶败酱中环烯醚萜苷元成分体外抗小鼠结肠癌细胞株C26作用和对小鼠结肠癌(C26)移植性肿瘤的作用。方法: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研究糙叶败酱中环烯醚萜苷元PS-Ⅰ和BJ3401对小鼠结肠癌细胞株C26生长的影响;于F1小鼠皮下注射小鼠结肠癌细胞株(C26)建立小鼠结肠癌移植性肿瘤模型,观察糙叶败酱中总环烯醚萜苷元对结肠癌移植性肿瘤小鼠的影响。结果:环烯醚萜苷元PS-Ⅰ、BJ3401可显著抑制小鼠结肠癌细胞株C26的生长,并且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总环烯醚萜苷元可显著减轻荷瘤鼠瘤重。结论:糙叶败酱中环烯醚萜苷元具有抗结肠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叶败酱 抗肿瘤 环烯醚萜苷元 人结肠癌细胞c26
下载PDF
白花蛇舌草提取物抗小鼠结直肠癌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肖云 伍治平 +4 位作者 金从国 李佳 陈晓群 姚乾 朱启顺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0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对小鼠结直肠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32只BALB/c小鼠皮下CT26结肠癌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小鼠,分别为Ⅰ组:对照组生理盐水0.1 mL/(10 g.d),Ⅱ组: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90 mg/(kg.d),Ⅲ组:白... 目的探讨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对小鼠结直肠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32只BALB/c小鼠皮下CT26结肠癌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小鼠,分别为Ⅰ组:对照组生理盐水0.1 mL/(10 g.d),Ⅱ组: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90 mg/(kg.d),Ⅲ组: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180 mg/(kg.d),Ⅳ组: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360 mg/(kg.d).各组小鼠在接种CT-26结肠癌细胞后的第10天开始测量肿瘤的长径(mm)和短径(mm);接种后第12天开始采用灌胃给药法给药,连续给药10 d后停止给药,继续喂养观察至第32 d后处死小鼠,取肿瘤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微血管密度.结果Ⅱ组、Ⅲ组和Ⅳ组小鼠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的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分别为(7.83±2.87)、(5.32±1.27)、(1.77±0.70)、(1.87±0.68);Ⅱ组、Ⅲ组和Ⅳ组肿瘤组织血管数量明显少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对小鼠CT-26结肠癌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小鼠结肠癌血管生成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蛇舌草 BALB c小鼠cT-26结直肠癌细胞 BALB c小鼠 结直肠癌 抑制血管生成
下载PDF
结直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5
9
作者 杨剑锋 张森 +1 位作者 高枫 陈利生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09年第3期139-143,共5页
目的比较几种结直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确定一种比较适合的结直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方法以BALB/c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分别经脾脏、直肠、腹腔按不同剂量(0.1mL、0.2mL、0.3mL、1.0mL)(浓度为1×106个/mL)注入小鼠结肠... 目的比较几种结直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确定一种比较适合的结直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方法以BALB/c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分别经脾脏、直肠、腹腔按不同剂量(0.1mL、0.2mL、0.3mL、1.0mL)(浓度为1×106个/mL)注入小鼠结肠腺癌细胞(CT26)悬液,其中腹腔组无1.0mL剂量,卡方检验比较三组动物模型组内及组间肝转移率。结果三种方法均能复制出结直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脾脏组0.1mL、0.2mL、0.3mL、1.0mL肝转移率分别为50.0%、77.2%、50.0%、27.0%;直肠注射组0.1mL、0.2mL、0.3mL、1.0mL肝转移率为50.0%、53.1%、16.7%、6.7%;腹腔注射组0.1mL、0.2mL、0.3mL肝转移率为10.0%、22.2%、10.0%。结论经脾脏注射0.2mL(1×106个/mL)BALB/c鼠结肠腺癌细胞株(CT26)是一种建立结直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成功率较高的方法。而经肛门直肠注射0.1mL或0.2mL(1×106个/mL)BALB/c鼠结肠腺癌细胞株(CT26)是一种建立结直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简便及符合结直肠癌肝转移规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B/c BALB/c鼠结肠腺癌细胞株(cT26) 结直肠癌 肝转移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和白细胞介素-2联合应用的抗肿瘤作用
10
作者 任颖 银平章 +1 位作者 孔令非 唐华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44-546,共3页
目的探讨抗原冲击的树突状细胞(DC)和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联合应用的抗肿瘤机制,为其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体外用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检测肿瘤抗原冲击的DC与IL-2联合刺激荷瘤小鼠T细胞增殖能... 目的探讨抗原冲击的树突状细胞(DC)和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联合应用的抗肿瘤机制,为其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体外用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检测肿瘤抗原冲击的DC与IL-2联合刺激荷瘤小鼠T细胞增殖能力和体内观察肿瘤抗原冲击的DC与IL-2联合对荷瘤小鼠的肿瘤体积及生存期的影响。结果加入IL-2组体外能显著增强DC刺激的荷瘤小鼠脾脏T细胞的增殖反应(P〈0.05)。体内DC与IL-2联合可以显著抑制肿瘤生长(P〈0.05)。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P〈0.05)。结论DC与IL-2联合对肿瘤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c26细胞 树突状细胞 细胞介素-2 BALB/c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