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P方法反演2014年山东乳山M4.2、M4.0地震震源机制解 被引量:22
1
作者 曲均浩 刘瑞峰 +4 位作者 李金 李永红 张芹 李铂 吴丹彤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76-1080,共5页
选用山东数字地震台网波形资料,利用CAP方法反演乳山2014年1月7日M4.2及4月4日M4.0地震震源机制解。反演结果显示,两次地震均在矩心深度为6km处获得最佳震源机制解,其节面参数基本一致,属于近走滑型地震。震中附近流动台站的震源距计算... 选用山东数字地震台网波形资料,利用CAP方法反演乳山2014年1月7日M4.2及4月4日M4.0地震震源机制解。反演结果显示,两次地震均在矩心深度为6km处获得最佳震源机制解,其节面参数基本一致,属于近走滑型地震。震中附近流动台站的震源距计算表明地震序列震源深度应略小于7km,与CAP方法反演结果具有一致性,表明地震的主体破裂发生在上地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山地震 cap方法 震源机制 震源深度
下载PDF
用CAP方法反演2010年6月5日山西阳曲M_S4.6地震震源机制解 被引量:18
2
作者 宋美琴 李华玥 +3 位作者 韩立波 李丽 王秀文 梁向军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92-697,共6页
利用CAP方法反演了2010年6月5日阳曲MS4.6地震震源机制解,得到震级MW为4.5,节面I走向213°、倾角47°、滑动角-161°,节面II走向109°,倾角76°,滑动角-44°,属于倾滑型;精确定位显示震中处于石岭关隆起区,CAP... 利用CAP方法反演了2010年6月5日阳曲MS4.6地震震源机制解,得到震级MW为4.5,节面I走向213°、倾角47°、滑动角-161°,节面II走向109°,倾角76°,滑动角-44°,属于倾滑型;精确定位显示震中处于石岭关隆起区,CAP反演和精定位结果推断本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7~20km。震源机制解节面参数与震中附近的山根底断裂和系舟山西麓断裂产状存在差异,这两条断裂不是阳曲地震的发震断裂,由于现场野外地质考察未发现地表断裂,不排除本次地震为隐伏断层活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曲4 6级地震 cap方法 震源机制解 震源深度 发震断裂
下载PDF
用CAP方法研究安庆4.8级地震震源机制 被引量:18
3
作者 洪德全 王行舟 +2 位作者 韩立波 戚浩 张炳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7-214,共8页
利用CAP方法反演了2011年1月19日安庆MS 4.8地震震源机制解。反演得到震级MW=4.1,节面I走向角16°、倾角74°、滑移角120°;节面II走向131°,倾角33°,滑移角30°;震源深度为3km。两个节面的走向与震中附近的宿... 利用CAP方法反演了2011年1月19日安庆MS 4.8地震震源机制解。反演得到震级MW=4.1,节面I走向角16°、倾角74°、滑移角120°;节面II走向131°,倾角33°,滑移角30°;震源深度为3km。两个节面的走向与震中附近的宿松-枞阳断裂的走向相差较大,加之前人的地质考察结果显示,该断裂晚第四纪以来地震活动性较弱,故认为宿松-枞阳断裂是安庆MS 4.8地震发震构造的可能性较小,本次地震很可能是北北东向的隐伏断层活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庆地震 cap方法 震源机制解
下载PDF
利用CAP方法快速计算云南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 被引量:13
4
作者 杨军 苏有锦 +4 位作者 陈佳 叶泵 李孝宾 金明培 王宝善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1-559,共9页
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是反应区域应力场的重要参数,充分利用数量众多的中小地震将有助于获得更高精度的区域应力场分布。本文以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下关虚拟测震台网为例,介绍了利用虚拟台网产出数据,采用CAP方法计算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的流... 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是反应区域应力场的重要参数,充分利用数量众多的中小地震将有助于获得更高精度的区域应力场分布。本文以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下关虚拟测震台网为例,介绍了利用虚拟台网产出数据,采用CAP方法计算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的流程,并将该方法应用于计算云南地区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MS≥3.0的64次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①本文给出的方法为一种半自动处理方法,该方法可以在地震速报结果之后45分钟之内给出震源机制解,分析认为影响震源机制解快速产出的主要因素是格林函数库的建立和编程实现标注P波到时的全自动化;②云南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以走滑为主,但在香格里拉和洱源地区有少量正断层地震存在,位于研究区域内中小地震P轴主应力方向在川滇菱形块体南部以北北西-南南东为主,而在印支板块则主要以北北东-南南西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方法 云南地区 中小地震 震源机制
下载PDF
利用FOCMEC和CAP方法反演2021年大丰海域M5.0及天宁M4.2地震震源机制解 被引量:2
5
作者 杜航 郑江蓉 +3 位作者 江昊琳 王俊 杨驰 孙小航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74-880,共7页
利用FOCMEC和CAP方法分别对大丰海域M5.0地震、天宁M4.2地震震源机制解进行反演,分析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的差异。大丰海域M5.0地震FOCMEC方法与CAP方法计算震源机制解结果存在细微差异,CAP方法所得结果与其它机构结果较为统一。天宁M4.2地... 利用FOCMEC和CAP方法分别对大丰海域M5.0地震、天宁M4.2地震震源机制解进行反演,分析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的差异。大丰海域M5.0地震FOCMEC方法与CAP方法计算震源机制解结果存在细微差异,CAP方法所得结果与其它机构结果较为统一。天宁M4.2地震FOCMEC方法与CAP方法计算震源机制解结果基本一致。通过研究发现CAP方法对台站分布要求不高,但需要地震震级较大,波形信噪比高,震相拟合度较好;FOCMEC方法对地震震级要求不高,但需要震中位置被台站包围较好,且震中附近台站密度较高,P波初动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丰海域M5.0地震 天宁M4.2地震 震源机制解 FOCMEC方法 cap方法
原文传递
CAP方法反演乳山震群3.0级以上地震震源机制解 被引量:5
6
作者 李铂 崔鑫 +1 位作者 苗庆杰 穆娟 《华北地震科学》 2016年第3期14-19,共6页
利用CAP方法(Cutand Paste Method),反演了2013年10月1日以来发生在山东乳山的地震序列中M≥3.0的9次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这9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基本一致,在震源深度分布和震中空间分布上略有差异;拟合的最佳震源深度在3.... 利用CAP方法(Cutand Paste Method),反演了2013年10月1日以来发生在山东乳山的地震序列中M≥3.0的9次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这9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基本一致,在震源深度分布和震中空间分布上略有差异;拟合的最佳震源深度在3.8~8.6km的范围内,主要分布在近地表的上地壳;乳山震群的断层走向是NW向分布、倾角是NE向分布。因距已知主要断层有一定距离,故可以推断乳山地震序列区域有一条或者多条隐伏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方法 震源机制解 乳山
下载PDF
CAP方法反演福建漳浦海域M_L 4.0级地震震源机制解 被引量:3
7
作者 蔡杏辉 陈惠芳 +2 位作者 段刚 游秀珍 许振栋 《华南地震》 2018年第4期17-21,共5页
选用福建数字地震台网宽频带记录,利用CAP方法反演福建漳浦海域2016年6月18日ML4.0级地震震源机制解。反演得到震级M_W为3.7,节面Ⅰ走向85°、倾角82°、滑动角-167°;节面Ⅱ走向353°、倾角77°、滑动角-8°;... 选用福建数字地震台网宽频带记录,利用CAP方法反演福建漳浦海域2016年6月18日ML4.0级地震震源机制解。反演得到震级M_W为3.7,节面Ⅰ走向85°、倾角82°、滑动角-167°;节面Ⅱ走向353°、倾角77°、滑动角-8°;最佳深度分布于11 km附近。分析认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为走滑型断层,东西向节面为断层面,节面走向与震中附近的滨海断裂走向存在差异,滨海断裂是发震构造的可能性较小,漳浦海域地震可能是横向构造断层活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漳浦海域ML 4.0地震 cap方法 震源机制解
下载PDF
用CAP方法研究2016年6月23日河北尚义M_S4.0地震震源机制 被引量:3
8
作者 吴鹏 张小涛 张磊 《华北地震科学》 2016年第3期48-52,共5页
利用晋冀蒙危险区临时虚拟台网的宽频带数字化观测资料,采用CAP(Cut and Paste)方法计算得到2016年6月23日河北尚义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节面Ⅰ:走向247°、倾角62°、滑动角-32°;节面Ⅱ:走向353°、倾角62°、滑动... 利用晋冀蒙危险区临时虚拟台网的宽频带数字化观测资料,采用CAP(Cut and Paste)方法计算得到2016年6月23日河北尚义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节面Ⅰ:走向247°、倾角62°、滑动角-32°;节面Ⅱ:走向353°、倾角62°、滑动角-147°,震源深度8km,震级M_W3.93。结合地质构造隐伏断层推断,该地震可能是NNE向的大满—前黑沙土隐伏断裂构造引起的,发震断层性质为左旋、走滑兼有正断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义地震 cap方法 震源机制 断层
下载PDF
采用CAP方法反演2016年广西苍梧M_S 5.4地震震源机制解 被引量:8
9
作者 徐晓枫 王惠琳 +1 位作者 胡久常 吴佳林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7年第3期8-12,共5页
北京时间2016年7月31日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发生M_S 5.4地震,基于海南地震台网数字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反演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此次M_S 5.4地震震源深度较浅,最佳深度为5.1 km,其中节面Ⅰ参数为:走向340°,倾角37°,滑动角-18&... 北京时间2016年7月31日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发生M_S 5.4地震,基于海南地震台网数字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反演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此次M_S 5.4地震震源深度较浅,最佳深度为5.1 km,其中节面Ⅰ参数为:走向340°,倾角37°,滑动角-18°;节面Ⅱ参数为:走向85°,倾角79°,滑动角-125°。初步推断苍梧M_S 5.4地震破裂面运动以走滑为主,兼有正断性质,反演参数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结果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方法 震源机制解 苍梧MS5.4地震 应力场 震源深度
下载PDF
用CAP方法研究大同—阳高4.6级地震震源机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玲 宋美琴 +2 位作者 韩立波 范瑾 赵晓云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3年第1期36-40,共5页
利用CAP方法反演2010年4月4日大同—阳高4.6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此次地震为正断兼有斜滑活动,认为节面Ⅱ的走向、倾向及正断走滑特性与震中附近的六楞山山前断裂吻合,其为发震断裂的可能性较大。
关键词 大同地震 cap方法 震源机制解
下载PDF
用CAP方法测定山西地区地震震源深度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蕙 梁向军 《山西地震》 2019年第2期22-24,41,共4页
利用山西数字地震台网的波形资料,测定了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山西地区及周边地区M≥3.0地震的震源深度。结果显示,震源深度的优势范围为6~20km,山西地区的震源深度由北到南逐渐加深。在日常工作中,对于速报地震,尤其是4级以上的地震,... 利用山西数字地震台网的波形资料,测定了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山西地区及周边地区M≥3.0地震的震源深度。结果显示,震源深度的优势范围为6~20km,山西地区的震源深度由北到南逐渐加深。在日常工作中,对于速报地震,尤其是4级以上的地震,建议用CAP方法测定的结果与速报结果综合运用,为速报之后地震应急及危险性判定提供更可靠的震源深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深度 山西地区 cap方法
下载PDF
CAP方法反演2016年唐山M_L4.3地震震源机制解 被引量:7
12
作者 朱音杰 刘檀 +3 位作者 赵英萍 刘新 李冬圣 丁成 《华北地震科学》 2017年第1期50-55,共6页
利用河北台网及临近区域台网的地震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反演了2016年9月10日河北唐山M_L4.3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并将反演结果作为已知输入,利用F-K方法计算理论地震波形,与观测记录进行对比,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结果显示,此次... 利用河北台网及临近区域台网的地震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反演了2016年9月10日河北唐山M_L4.3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并将反演结果作为已知输入,利用F-K方法计算理论地震波形,与观测记录进行对比,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结果显示,此次唐山地震为右旋—正倾断层,矩震级为4.4,最佳双力偶解为节面I:走向238.0°,倾角44.0°,滑动角-143.0°;节面Ⅱ:走向119.5°,倾角65.3°,滑动角-52.4°,最佳震源深度为6.5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地震 cap方法 震源机制解 余震
下载PDF
CAP方法反演新丰江锡场地区ML4.0级以上地震震源机制解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力伟 吴国瑞 黄柳芳 《华南地震》 2018年第3期1-8,共8页
利用区域台网宽频带波形数据,采用CAP方法反演了锡场地区5次M_L4.0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结合地震精定位和区域活动构造讨论了其发震构造。结果显示:2012年2月16日M_L5.2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节面Ⅰ:走向351°、倾角84°... 利用区域台网宽频带波形数据,采用CAP方法反演了锡场地区5次M_L4.0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结合地震精定位和区域活动构造讨论了其发震构造。结果显示:2012年2月16日M_L5.2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节面Ⅰ:走向351°、倾角84°、滑动角-23°,节面Ⅱ:走向83°、倾角67°、滑动角-173°,最佳震源深度10.39 km; 2013年2月22日M_L5.1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节面Ⅰ:走向274°、倾角55°、滑动角-118°,节面Ⅱ:走向136°、倾角43°、滑动角-56°,最佳震源深度10.88 km。其它3个事件均以走滑为主,破裂类型与M_L5.2级地震相似。最佳拟合震源深度集中在上地壳底部的8 km和10 km。结合区域构造和地震序列精定位结果,认为2014年7月11日M_L4.5级地震NW向的节面Ⅰ为真实破裂面, 2012年的2次地震和2014年4月25日M_L4.4级地震NEE向的节面Ⅱ为真实破裂面, 2013年2月22日M_L5.1级地震真实破裂面是近EW向的节面Ⅰ, 2012年2次地震和2014年4月的1次地震活动可能与近EW走向的大坑南断裂有关,锡场地区可能存在多条相互交割的隐伏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场地震 cap方法 震源机制解 双差定位
下载PDF
利用CAP方法反演乌兰5.1级地震震源机制
14
作者 马丽 罗宾生 《地球》 2017年第8期80-81,共2页
本文采用了Crust2.0速度结构模型对青海地震台网记录到的2014年10月2日乌兰5.1级地震进行分析反演得到震源机制解及最佳震源深度。反演结果显示此次地震为逆冲型地震,其震源机制解:节面Ⅰ:走向293°,倾角44°,滑动角88°... 本文采用了Crust2.0速度结构模型对青海地震台网记录到的2014年10月2日乌兰5.1级地震进行分析反演得到震源机制解及最佳震源深度。反演结果显示此次地震为逆冲型地震,其震源机制解:节面Ⅰ:走向293°,倾角44°,滑动角88°;节面Ⅱ:走向116°,倾角46°,滑动角92°。最佳矩形深度为15.7km,通过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及哈佛所得结果对比分析基本一致,表明其反演结果可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方法 震源机制解 震源深度
原文传递
CAP方法反演震源机制的台站布局等影响探究--以福建仙游M≥3.0级地震事件为例
15
作者 张丽娜 《科学与信息化》 2021年第31期186-189,共4页
福建地震台网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用CAP方法快速并产出可靠的震源机制解。然而,CAP方法受台站布局、台站拾取数量等因素的影响,结果也存在着差异性。本文探索台站布局等因素,为快速产出较为可靠的震源机制解提供参考,缩短震源机制解产出用... 福建地震台网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用CAP方法快速并产出可靠的震源机制解。然而,CAP方法受台站布局、台站拾取数量等因素的影响,结果也存在着差异性。本文探索台站布局等因素,为快速产出较为可靠的震源机制解提供参考,缩短震源机制解产出用时。结果显示:在信噪比较高和初至震相清晰的波形数据下,福建仙游地震序列可采取震中距50~130km或者震中距50~100km和150~200km相结合反演,效果较佳,与采用TDMT法反演福建仙游ML>3.5级6次地震的结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方法 福建仙游 震源机制解
下载PDF
CAP方法反演山东长清M4.1地震震源机制解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腾超 康艳蕊 +3 位作者 崔鑫 李铂 张志慧 张春鹏 《华北地震科学》 2020年第S01期86-89,94,共5页
利用山东地震台网的地震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反演山东长清M4.1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结果显示,地震矩震级Mw=4.1,最佳震源深度为3.3 km,节面Ⅰ:走向219.0°,倾角57.0°,滑动角−156.0°;节面Ⅱ:走向115.4°,倾角... 利用山东地震台网的地震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反演山东长清M4.1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结果显示,地震矩震级Mw=4.1,最佳震源深度为3.3 km,节面Ⅰ:走向219.0°,倾角57.0°,滑动角−156.0°;节面Ⅱ:走向115.4°,倾角70.1°,滑动角−35.4°。结合余震分布特征,判定震源机制解中节理Ⅱ为断层面,节理Ⅰ为辅助面。通过分析震中附近地质构造特征,得出距离震中较近的长清断裂和东阿断裂皆不是此次地震的发震断裂,初步判定在震中附近存在1条或者多条未探明的隐伏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方法 震源机制解 山东长清M4.1地震
下载PDF
用CAP方法研究重庆荣昌2014年2月23日M_L3.8地震震源机制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小龙 雷兴林 +2 位作者 勾宪斌 郭欣 余国政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0-296,共7页
利用CAP(cut-and-paste)法反演2014年2月23日重庆荣昌ML3.8地震震源机制,得到MW震级为3.04,节面Ⅰ走向46°、倾角44°、滑动角74°,节面Ⅱ走向247°、倾角48°、滑动角104°,P轴方位147.25°、仰角-2.09... 利用CAP(cut-and-paste)法反演2014年2月23日重庆荣昌ML3.8地震震源机制,得到MW震级为3.04,节面Ⅰ走向46°、倾角44°、滑动角74°,节面Ⅱ走向247°、倾角48°、滑动角104°,P轴方位147.25°、仰角-2.09°,T轴方位46°、仰角-78.76°,表明该地震是带走滑分量的逆冲型地震。CAP测定的这次ML3.8地震的震源深度为3km,在油气的储层内,震源机制解中节面Ⅱ走向、倾角与震中附近的一条深度为1700m以下走向为SW230°倾向NW,倾角约45°的"腹底"逆断层基本一致。震中位于荣昌天然气田,附近有几口废水回注深井,曾发生大量的注水诱发地震。本次地震亦有可能是在区域主应力场的作用下,注水后岩石的孔隙压发生变化触发了盆地盖层内"腹底"断层活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昌地震 cap方法 震源机制
下载PDF
利用CAP方法分析吉林松原4.9级地震震源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爱华 张伟 +4 位作者 龚飞 姜锦华 张雁翔 李俊秋 相传芳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年第6期78-85,共8页
地震震源机制解的确定,对于地震研究及孕震机理解释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东北几次破坏性地震主要发生在吉林松原地区,分析震源机制,对认识该地区地质构造和孕震机理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2017年7月23日吉林松原发生4.9级地震,利用CA... 地震震源机制解的确定,对于地震研究及孕震机理解释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东北几次破坏性地震主要发生在吉林松原地区,分析震源机制,对认识该地区地质构造和孕震机理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2017年7月23日吉林松原发生4.9级地震,利用CAP方法,反演得到此次地震震源机制解:节面Ⅰ:走向307.0°,倾角66.0°,滑动角12.0°;节面Ⅱ:走向212.1°,倾角79.1°,滑动角155.5°;震源深度6.9km,结果表明此次地震震源机制解类型为走滑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松原地震 cap方法 震源机制解
下载PDF
祁连山中东段基于CAP方法的中小地震震源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张辉 徐辉 +1 位作者 姚军 代炜 《山西地震》 2010年第1期25-29,共5页
利用甘肃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区域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计算了2001年至2009年发生在祁连山地震带中东段的37次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采用格点搜索法对这37次地震震源深度进行了重新计算,获得了较理想的结果。结果表明,震源机制解具有分... 利用甘肃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区域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计算了2001年至2009年发生在祁连山地震带中东段的37次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采用格点搜索法对这37次地震震源深度进行了重新计算,获得了较理想的结果。结果表明,震源机制解具有分区特征,N38°以北地震以走滑型地震为主,N38°以南的地震以走滑型及走滑兼逆冲型为主。主压应力主要有两个优势方向NE和NEE向,仰角大多数小于30°,说明作用力以水平作用为主。通过与哈佛大学中强地震震源机制结果对比发现,该地区的中小地震震源机制的反演结果与强震震源机制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 cap方法 中小地震 祁连山中东段
下载PDF
采用CAP方法反演2010年贵州罗甸4.4级地震震源机制解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培兰 谢夜玉 +1 位作者 龙政强 向巍 《高原地震》 2019年第2期6-11,共6页
利用广西及邻区共13个台站的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采用CAP法反演2010年贵州罗甸4.4级地震震源机制解;此次4.4级地震震源深度较浅,约为7km,初步推断4.4级地震破裂面运动以走滑为主,兼有逆断性质,反演参数与Snoke方法计算结果较为一致。
关键词 cap方法 震源机制解 地震构造 震源深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