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瘤组织中黏蛋白CD10、MUC2、MUC5AC、MUC6表达与进展期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
1
作者 王晨晨 张静 +4 位作者 张欢 王彩虹 张久聪 刘东 王志斌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43-47,共5页
目的分析进展期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黏蛋白CD10、MUC2、MUC5AC、MUC6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进展期胃癌患者762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中的黏蛋白CD10、MUC2、MUC5AC、MUC6。分析黏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 目的分析进展期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黏蛋白CD10、MUC2、MUC5AC、MUC6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进展期胃癌患者762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中的黏蛋白CD10、MUC2、MUC5AC、MUC6。分析黏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根据胃癌预后影响因素建立胃癌预后预测的列线图模型并验证其效能。结果胃癌组织中CD10、MUC2、MUC5AC、MUC6表达阳性分别为244例(32.02%)、282例(37.01%)、484例(63.52%)、502例(65.88%)。CD10在肠型胃癌中表达高于混合型和弥漫型,MUC5AC和MUC6在混合型胃癌中表达高于肠型和弥漫型(P均<0.05)。MUC2、MUC5AC在黏液腺癌中表达高于低分化和中高分化胃癌(P均<0.05)。MUC2、MUC5AC、MUC6在脉管侵犯阳性胃癌中表达高于阴性组织(P均<0.05)。MUC6在神经侵犯阳性胃癌中表达高于阴性组织(P均<0.05)。MUC2在Ⅲ期胃癌中表达高于Ⅱ期胃癌(P<0.05)。单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脉管侵犯、分化程度、TNM分期、辅助化疗是进展期胃癌患者总生存期(OS)的影响因素,MUC5AC阳性患者OS低于阴性患者(P<0.05)。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MUC5AC表达、术后辅助化疗、分化程度、Lauren分型及肿瘤TNM分期是进展期胃癌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将MUC5AC表达、术后辅助化疗、分化程度、Lauren分型及肿瘤TNM分期建立胃癌患者预后预测的列线图模型,校正图提示预测值与实际观察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黏蛋白CD10、MUC2、MUC5AC、MUC6表达变化与进展期胃癌Lauren分型、分化程度、肿瘤侵犯程度和分期等相关;MUC5AC对于进展期胃癌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黏蛋白 cd10蛋白 MUC2蛋白 MUC5AC蛋白 MUC6蛋白
下载PDF
基于CD10^(+)干细胞的诱导分化及人源抗体基因制备
2
作者 孙赫 王瑜 +4 位作者 蔄弘扬 邱玥 田园 李泽鸿(指导) 岳玉环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0-594,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CD10^(+)干细胞与VSV病毒共培养分化后,能否从分化后细胞的基因组中扩增出成熟抗体IgG重链(VH)、轻链(VL)可变区基因片段。方法:37℃培养CD10^(+)干细胞至单层细胞,B细胞扩增培养基及添加的白介素因子、VSV病毒与CD10^(+)... 目的:探讨体外CD10^(+)干细胞与VSV病毒共培养分化后,能否从分化后细胞的基因组中扩增出成熟抗体IgG重链(VH)、轻链(VL)可变区基因片段。方法:37℃培养CD10^(+)干细胞至单层细胞,B细胞扩增培养基及添加的白介素因子、VSV病毒与CD10^(+)干细胞共培养15 d,留存每天细胞上清测定IgM含量,以15 d细胞为样本抽提总RNA,反转录为cDNA,以其为模板,用单链抗体(ScFv)噬菌体抗体库构建引物扩增VH、VL。结果:利用含VSV病毒、IL-2、IL-4、IL-7、IL-10、IL-21、CD40L的B细胞扩增培养基成功将CD10^(+)干细胞分化为CD38、CD138阳性浆细胞,IgM含量随时间递减,诱导15 d后成功扩增出成熟抗体IgG的370 bp VH、320 bp VL可变区基因片段。结论:成功完成了基于CD10^(+)干细胞的人源抗体基因获取,可用于各类人畜共患病病毒噬菌体抗体库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0+干细胞 间接免疫荧光 ELISA RT-PCR
下载PDF
淋巴瘤组织切片CD10全自动免疫组化最佳染色条件初探
3
作者 李东鹏 何夫义 +1 位作者 李明 王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81-883,共3页
CD10又称共同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抗原,表达于上皮和非上皮组织,在粒细胞、未成熟的淋巴细胞及生发中心细胞阳性[1-2]。在病理诊断中,该抗体主要用于一些淋巴瘤和白血病的分型和诊断,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 CD10又称共同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抗原,表达于上皮和非上皮组织,在粒细胞、未成熟的淋巴细胞及生发中心细胞阳性[1-2]。在病理诊断中,该抗体主要用于一些淋巴瘤和白血病的分型和诊断,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Burkitt淋巴瘤、前驱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白血病、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AITL)及滤泡性T细胞淋巴瘤等。由此可见,CD10免疫组化检测在淋巴瘤类型鉴别诊断中非常重要,但作者在工作中发现,较多基层医院的会诊切片CD10免疫组化染色效果欠佳,甚至影响诊断,分析其原因,除了组织蜡块固定等因素外,更多的原因是未摸索出适合本实验室的最佳染色方案。为此,本实验室在全自动免疫组化平台基础上进行该抗体临床实验室自建项目(laboratory developed test,LDT)实验,建立实验室内部质控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染色效果,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全自动免疫组化 质控 cd10
下载PDF
1例转移性PAX8和CD10基因相关性肾癌合并肺部转移患者经阿昔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的效果报道
4
作者 成聪 许开良 +2 位作者 曾金敏 周家杰 廖义翔 《医药前沿》 2023年第1期56-57,61,共3页
PAX8和CD10在转移性肾癌中高表达。本文就1例中年男性较大转移性PAX8和CD10基因相关性肾癌合并肺部转移进行报道。术后前期行阿昔替尼治疗,肺部转移灶无缩小甚至扩大,1年后使用阿昔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使用4个月后转移灶明显缩小... PAX8和CD10在转移性肾癌中高表达。本文就1例中年男性较大转移性PAX8和CD10基因相关性肾癌合并肺部转移进行报道。术后前期行阿昔替尼治疗,肺部转移灶无缩小甚至扩大,1年后使用阿昔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使用4个月后转移灶明显缩小,局部未见复发及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转移 PAX8 cd10 靶向治疗
下载PDF
CD10、CA9、CD133表达与索拉非尼或舒尼替尼一线治疗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5
作者 张昊 郑万祥 +2 位作者 刘克普 侯广东 袁建林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867-873,共7页
目的分析CD10、CA9、CD133表达与索拉非尼或舒尼替尼一线治疗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mccRC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80例接受索拉非尼或舒尼替尼一线治疗的mccRCC患者,对肿瘤组织标本中CD10、CA9、CD133进行免疫组织化学(IHC)染... 目的分析CD10、CA9、CD133表达与索拉非尼或舒尼替尼一线治疗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mccRC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80例接受索拉非尼或舒尼替尼一线治疗的mccRCC患者,对肿瘤组织标本中CD10、CA9、CD133进行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分析各标志物表达与临床病理变量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PFS和OS的预后因素,并对CA9表达与治疗亚组患者的PFS和OS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37例(46.25%)患者出现无进展生存期(PFS)的随访结局,中位PFS(mPFS)为24.9个月(95%CI:16.5~33.2)。55例(68.75%)患者死亡,中位总生存期(mOS)为44.2个月(95%CI:14.6~73.7)。CD10低表达与Fuhrman高分级相关(χ^(2)=6.241,P=0.012),CA9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χ^(2)=5.952,P=0.015)和转移器官个数≥2个(χ2=8.205,P=0.004)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Fuhrman分级、转移器官数以及淋巴结转移是PFS的预后因素(P<0.05),转移器官数、淋巴结转移及CA9表达是OS的预后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Fuhrman分级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HR=2.457,95%CI:1.126~5.365,P=0.024),转移器官数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HR=1.857,95%CI:1.048~3.290,P=0.034)。治疗亚组患者生存分析,索拉非尼组中CA9高表达与患者更长的OS相关(HR=0.401,95%CI:0.204~0.787,P=0.008)。结论CA9低表达是OS的非独立危险因素,而CD10、CD133不能作为mccRCC的预后因素。CA9低表达的mccRCC患者从索拉非尼和舒尼替尼治疗中生存获益较少,可根据指南选择靶向免疫联合或双免联合治疗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肿瘤转移 索拉非尼 舒尼替尼 cd10 CA9 CD133
下载PDF
HOXA11和CD10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6
作者 陈平 周贇 龚蓉谊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3期1402-1406,共5页
目的 探讨同源盒基因A11(HOXA11)和CD10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EAO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入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EAOC组织标本96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收集单纯子宫... 目的 探讨同源盒基因A11(HOXA11)和CD10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EAO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入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EAOC组织标本96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收集单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5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EAOC组织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HOXA11和CD10蛋白的表达,并比较子宫内膜异位症和EAOC组织标本中蛋白表达阳性率,分析HOXA11和CD10蛋白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Spearman相关性分析HOXA11与CD10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HOXA11和CD10对EAOC的诊断效能。结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HOXA11和CD10蛋白的表达较少,EAOC中,HOXA11和CD10蛋白分布较多,主要表达在细胞膜中,呈现棕黄色或者淡黄色。EAOC组织中HOXA11和CD10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04%、64.58%,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14.00%、3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HOXA1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8.52%、87.10%、88.37%,均明显高于Ⅰ~Ⅱ期、高中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患者(54.29%、70.77%、66.04%),CD10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05%、80.65%、76.74%,均明显高于Ⅰ~Ⅱ期、高中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患者(42.86%、56.92%、54.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OXA11与CD10的表达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73,P=0.031)。当截断值为3.62时,HOXA11诊断EAOC的曲线面积(AUC)为0.826(95%CI:0.768~0.883),敏感度为83.16%,特异度为54.74%;当截断值为2.97时,CD10诊断EAOC的AUC为0.767(95%CI:0.699~0.835),敏感度为71.58%,特异度为58.95%;HOXA11+CD10联合检测诊断EAOC的AUC为0.871(95%CI:0.817~0.924),敏感度为86.32%,特异度为67.37%。结论 HOXA11和CD10蛋白在EAOC组织表达升高,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且HOXA11和CD10联合诊断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肿瘤 HOXA11 cd10 临床意义
下载PDF
CD10标记乳腺肌上皮细胞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戴观荣 景洪标 +1 位作者 张晨芳 李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9-181,F004,共4页
目的:探讨CD10免疫标记乳腺肌上皮细胞的能力。方法:收集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石蜡包埋标本76 例(纤维腺瘤、腺病、导管内乳头状瘤、良性叶状肿瘤、导管内癌、囊内乳头状癌、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采用免疫组化检测CD10在上述病变... 目的:探讨CD10免疫标记乳腺肌上皮细胞的能力。方法:收集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石蜡包埋标本76 例(纤维腺瘤、腺病、导管内乳头状瘤、良性叶状肿瘤、导管内癌、囊内乳头状癌、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采用免疫组化检测CD10在上述病变中的表达。结果:在41例乳腺良性病变中,CD10 阳性的肌上皮细胞连续地环绕于增生的小导管的周围,敏感性可达100%(41/41)。但在囊性扩张的小导管周围,CD10阳性细胞不连续,甚至不见阳性细胞。所有乳腺上皮细胞均为阴性,CD10在区别肌上皮细胞和上皮细胞时特异性为100%(41/41)。导管原位癌的癌细胞巢外周的阳性细胞由完整到不完整、到完全缺失不等。在浸润性癌中,癌巢周围不见阳性细胞。除少许的癌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表达CD10 外,其余的癌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都不表达CD10。结论:CD10 标记肌上皮细胞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肌上皮细胞的又一有效的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0 肌上皮细胞 敏感性 特异性
下载PDF
乳腺良恶性病变中CD10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景洪标 丁彦青 +2 位作者 丁华野 皋岚湘 赵培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 探讨CD10免疫标记乳腺肌上皮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50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石蜡包埋标本(腺瘤、纤 维腺瘤、叶状肿瘤、纤维囊性病、导管内乳头状瘤、乳头腺瘤、导管内癌、小叶内癌、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采用免疫组 化(... 目的 探讨CD10免疫标记乳腺肌上皮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50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石蜡包埋标本(腺瘤、纤 维腺瘤、叶状肿瘤、纤维囊性病、导管内乳头状瘤、乳头腺瘤、导管内癌、小叶内癌、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采用免疫组 化(S P法)检测CD10在上述病变中的表达。结果 在乳腺良性病变中,CD10阳性的肌上皮细胞连续地环绕在普通型增生 的小导管的周围。但在囊性扩张或不典型上皮增生的导管周围,CD10阳性细胞不连续,甚至不见阳性细胞。导管原位癌的癌 细胞巢外周的阳性细胞由完整到不完整,甚至完全缺失。在浸润性癌中癌巢周围不见阳性细胞,在早期浸润性癌中可见残存 的阳性细胞。除少许癌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表达CD10外,其余癌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均不表达 CD10。结论 CD10标记肌上皮细胞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肌上皮细胞的有效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0 阳性细胞 表达 乳腺良恶性病变 肌上皮细胞 癌细胞 肌纤维母细胞 石蜡包埋 标本 导管
下载PDF
乳腺癌中OPN、CD44v6及CD1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9
作者 黄雯 孟刚 陈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CD44v6、CD10在乳腺癌及腺病中的表达,分析三者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OPN、CD44v6、CD10在浸润性癌非特指型(153例)、导管原位癌(40例)、腺病(2...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CD44v6、CD10在乳腺癌及腺病中的表达,分析三者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OPN、CD44v6、CD10在浸润性癌非特指型(153例)、导管原位癌(40例)、腺病(28例)中的表达;采用χ2检验分析三者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预后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在腺病、导管原位癌、浸润性癌非特指型中,OPN阳性率分别为7.1%、27.5%、56.2%,CD44v6阳性率分别为10.7%、40.0%、57.5%,CD10阳性率分别为3.5%、37.5%、55.6%。三者在腺病中的阳性率均低于乳腺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0.042、0.003)。浸润性癌非特指型组织中OPN、CD44v6和CD10的表达均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且OPN、CD44v6表达均与p TNM分期相关,CD44v6表达与PR状态相关(P均<0.05);在导管原位癌中三者的表达与核分级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者的表达与患者年龄、绝经状态、脉管浸润、Ki-67增殖指数、ER状态、HER-2状态均无关(P均>0.05)。OPN、CD44v6和CD10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两两间均呈正相关(P均<0.001)。多因素分析提示淋巴结转移、CD10阳性是浸润性癌非特指型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在浸润性癌非特指型中,三者均阴性组患者的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均优于三者均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07)。结论 OPN、CD44v6、CD10在乳腺癌中高表达,均与乳腺癌进展相关。联合检测OPN、CD44v6、CD10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对于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骨桥蛋白 CD44V6 cd10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间质细胞CD1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0
作者 黄文斌 周晓军 +2 位作者 孟奎 陈洁宇 张丽华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447-449,i0018,共4页
目的探讨CD10在胃癌组织间质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16例胃癌组织中间质细胞CD10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间质细胞CD10(+)表达率为19%(22/116)。间质细胞CD10(+)中高、中分化癌显... 目的探讨CD10在胃癌组织间质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16例胃癌组织中间质细胞CD10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间质细胞CD10(+)表达率为19%(22/116)。间质细胞CD10(+)中高、中分化癌显著多于CD10(-)表达者(P<0.01);22例间质细胞CD10(+)表达的胃癌中,19例(86.4%)有淋巴结转移,明显高于CD10(-)者(P<0.05);间质细胞CD10(+)表达中有脉管侵犯者明显高于无脉管侵犯者(P<0.05);胃癌组织中间质细胞CD10(+)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间质细胞CD10(+)可能促进了胃癌细胞的转移,在高、中分化癌的发展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cd10 间质细胞 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中CD1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文斌 周晓军 +4 位作者 陈洁宇 孟奎 石群立 马恒辉 陆珍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6-448,共3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间质和上皮细胞CD10的表达及与肿瘤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9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20例正常黏膜中CD10的表达,同时用αSMA标记结直肠癌组织中肌纤维母细胞。结果正常结直肠黏膜中间质...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间质和上皮细胞CD10的表达及与肿瘤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9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20例正常黏膜中CD10的表达,同时用αSMA标记结直肠癌组织中肌纤维母细胞。结果正常结直肠黏膜中间质和上皮细胞均无CD10的表达,而在结直肠癌组织中,CD10在间质和上皮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8%和26.7%。结直肠癌中CD10阳性的间质细胞和上皮细胞在高、低级别癌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间质细胞CD10阳性在侵及肌层者高于侵及浆膜层者(P<0.01),而CD10阳性的上皮细胞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无关(P>0.05);间质细胞和上皮细胞表达CD10与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CD10阳性间质细胞在有脉管侵犯者低于无脉管侵犯者(P<0.01),CD10阳性上皮细胞在有脉管侵犯者高于无脉管侵犯者(P<0.01)。CD10阳性间质细胞与αSMA阳性间质细胞分布一致。结论结直肠癌中间质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化可阻止肿瘤的转移,而肿瘤细胞表达CD10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外基质溶解而促进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cd10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bcl-2、bcl-6、CD10蛋白表达及其在亚分类中的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愉 赵彤 +2 位作者 蔡庆发 吴炳绪 陈美燕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63-565,共3页
目的探讨bcl-2、bcl-6、CD10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标本中bcl-2、bcl-6、CD10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bcl-2、bcl-6、CD10... 目的探讨bcl-2、bcl-6、CD10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标本中bcl-2、bcl-6、CD10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bcl-2、bcl-6、CD10在6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5.0%(33/60)、48.3%(29/60)、46.7%(28/60),其中CD10(+)/bcl-6(+)15例,25%;CD10(+)/bcl-6(-)13例,21.7%;CD10(-)/bcl-6(+)14例,23.3%;CD10(-)/bcl-6(-)18例,30%。CD10(+)/bcl-6(+)与CD10(-)/bcl-6(-)中bcl-2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cl-2有望成为DLBCL亚分类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 BCL 6 cd10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中BCOR、CD10和Cyclin D1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辉 李元朋 +5 位作者 杨菁茹 蔡凤梅 夏益敏 任雨洁 钱薇 王卉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2-556,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中BCOR、CD10和Cyclin D1的表达及其诊断意义。方法收集38例ESS,其中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ow-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LG-ESS)23例、高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中BCOR、CD10和Cyclin D1的表达及其诊断意义。方法收集38例ESS,其中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ow-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LG-ESS)23例、高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high-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HG-ESS)12例和未分化子宫肉瘤(undifferentiated uterine sarcoma,UUS)3例,另收集6例子宫平滑肌肉瘤(包括2例黏液性平滑肌肉瘤)和20例子宫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BCOR、CD10和Cyclin D1在不同子宫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三者的差异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BCOR在HG-ESS、LG-ESS、UUS、平滑肌肉瘤和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中的表达分别为7、1、0、0和0例,CD10在HG-ESS、LG-ESS、UUS、平滑肌肉瘤和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中的表达分别为8、21、1、2和4例,Cyclin D1在HG-ESS、LG-ESS、UUS、平滑肌肉瘤和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中的表达分别为5、4、1、1和0例。结论BCOR在HG-ESS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特别是在Cyclin D1阴性和伴黏液样背景的HG-ESS中,可联合CD10和Cyclin D1用于HG-ES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高级别 低级别 BCOR cd10 Cyclin D1 黏液背景
下载PDF
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中BCL-6、CD10和BCL-2的蛋白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9
14
作者 闵大六 周晓燕 +4 位作者 陆洪芬 许越香 范月珍 郑爱华 施达仁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69-173,共5页
背景与目的:BCL-6、CD10均为淋巴结生发中心B淋巴细胞(GC-B细胞)的标志,它们在结内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及其它类型淋巴瘤中的表达特征及意义值得研究。本研究分析了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中BCL-6、CD10和BCL-2的蛋白表... 背景与目的:BCL-6、CD10均为淋巴结生发中心B淋巴细胞(GC-B细胞)的标志,它们在结内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及其它类型淋巴瘤中的表达特征及意义值得研究。本研究分析了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中BCL-6、CD10和BCL-2的蛋白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免疫组化EnV ision两步法分析135例B-NHL常见类型[包括DLBCL 22例,滤泡性淋巴瘤(FL)18例,B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B-SLL)18例,套细胞淋巴瘤(MCL)15例,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LPL)7例,Burk itt’s淋巴瘤(BL)5例,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LBL)3例;结外DLBCL 29例,胃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L)18例]和对照组5例T-NHL、5例结节型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以及1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LH)石蜡包埋组织中BCL-6、CD10以及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①BCL-6和CD10阳性表达均只见于RLH(100%和100%)、结内DLBCL(72.7%和40.9%)、结外DLBCL(75.9%和41.4%)、FL(88.9%和72.2%)以及BL(100%和100%),其余B-NHL如B-SLL、MCL、MALT-L、LPL、LBL以及T-NHL和NLPHL中均未见BCL-6和CD10蛋白的表达。BCL-2蛋白表达可见于结内、结外DLBCL、FL、B-SLL、MCL、MALT-L以及LBL,阳性率分别为:36.4%、27.6%、83.3%、88.9%、86.7%、72.7%和33.3%;而LPL、BL、T-NHL以及NLPHL未见BCL-2蛋白表达;②DLBCL中BCL-6的表达形式可以分为四种类型:GC/FL型、中间型、散在型和阴性型;③40.9%的结内DLBCL、41.4%的结外DLBCL、72.2%的FL以及100%的BL为BCL-6+/CD10+表达,其中BCL-6蛋白表达均为GC/FL型;④在临床特征上,BCL-6+/CD10+的结内DLBCL与非BCL-6+/CD10+的结内DLBCL相比,前者的临床分期低于后者(P<0.05)。结论:BCL-6、CD10和BCL-2蛋白的联合检测,可以用于部分B-NH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BCL-6+/CD10+的结内淋巴瘤可能具有更好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BCL-6 cd10 蛋白表达
下载PDF
膀胱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中CD10和CK20的表达 被引量:3
15
作者 黎三艳 陈虹 +3 位作者 王行富 张声 陈余鹏 王鹏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13-1117,共5页
目的探讨CD10与CK20在膀胱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以19例正常尿路上皮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4例膀胱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中CK20和CD10染色分布模式和强度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CD10与CK20的阳性率分别为... 目的探讨CD10与CK20在膀胱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以19例正常尿路上皮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4例膀胱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中CK20和CD10染色分布模式和强度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CD10与CK20的阳性率分别为51.4%和54.4%,两者的染色分布和强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CK20的染色分布模式在尿路上皮乳头状瘤(urothelial papilloma,UP)和非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non-invasive papillary urothelial carcinoma,NIPUC)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CD10与CK20的染色强度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UP、低度恶性潜能未定的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papillary urothelial neoplasm of law malignant potential,PUNLMP)与NIPUC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检测阳性率达74.3%,癌组织中阳性率为84.9%。结论 CD10与CK20在膀胱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中的表达极其相似,联合使用明显提高阳性率;对鉴别尿路上皮乳头状肿瘤表浅病变的类型以及该类肿瘤的良恶性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cd10 CK20
下载PDF
CD10免疫组化染色在基底细胞癌和毛发上皮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希川 阎衡 +2 位作者 叶庆佾 钟白玉 郝飞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2-143,共2页
目的观察CD10免疫组化染色在基底细胞癌(BCC)和毛发上皮瘤(TE)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0在96例BCC和46例TE中的表达,观察CD10在肿瘤细胞及周围间质中的表达模式。结果96例BCC中除1例外均出现基底样瘤细胞表达CD10,... 目的观察CD10免疫组化染色在基底细胞癌(BCC)和毛发上皮瘤(TE)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0在96例BCC和46例TE中的表达,观察CD10在肿瘤细胞及周围间质中的表达模式。结果96例BCC中除1例外均出现基底样瘤细胞表达CD10,尽管有5例BCC间质有灶性阳性,但所有标本未见单独的间质细胞阳性。46例TE均有瘤细胞团周围间质细胞CD10阳性染色,出现毛乳头样结构的36例TE毛乳头样结构均阳性。其中6例出现灶性周围基底样细胞阳性,但均有强的间质染色。结论CD10在TE及BCC中表达模式明显不同,CD10免疫组化染色能很好地协助鉴别诊断BCC和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0 基底细胞 毛发上皮瘤
下载PDF
CD10和CD34双染色应用于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诊断 被引量:3
17
作者 沈洪武 吴文乔 +2 位作者 苏海燕 邹宗楷 陈顺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96-1398,共3页
目的观察CD10和CD34免疫组化双染色在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双染色法在一张肾活检组织切片上同时标记CD10和CD34,检测肾活检组织130例。光镜下观察肾小球固有细胞的显色情况,判断肾小球固有细胞的增生程... 目的观察CD10和CD34免疫组化双染色在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双染色法在一张肾活检组织切片上同时标记CD10和CD34,检测肾活检组织130例。光镜下观察肾小球固有细胞的显色情况,判断肾小球固有细胞的增生程度。结果肾小囊脏层及壁层上皮细胞被CD10标记,显示红色。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被CD34标记,显示棕色。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不被CD10和CD34标记,不显示红色或棕色。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CD10(??)、CD34(+);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CD10、CD34均呈(???);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CD10(??)、CD34(+);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CD10(??)、CD34(+);肾小球微小病变CD10、CD34均呈(??)。结论肾活检病理光镜检查包括HE、PAS、PASM和MASSOM等染色,结合CD10和CD34免疫组化双染色,能够更准确地对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做出病理变化和病理类型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cd10 CD34 免疫组织化学 双染色
下载PDF
CD10、CD133和CD15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8
作者 郑国强 朱献斐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22,共7页
目的探讨CD10、CD133和CD15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在义乌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患者的胃癌组织标本105例,并取距肿瘤边缘≥5 cm的正常组织作为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癌组织和癌... 目的探讨CD10、CD133和CD15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在义乌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患者的胃癌组织标本105例,并取距肿瘤边缘≥5 cm的正常组织作为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D10、CD133和CD157蛋白的表达。随访至2020年9月30日,以患者死亡作为随访终点事件,计算患者总生存期。结果癌组织CD10、CD133和CD157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CD10、CD133和CD157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累积生存率优于阴性患者(P<0.05)。年龄[RR=1.628(95%CI:1.218,2.940)]、临床分期[RR=1.982(95%CI:1.435,3.495)]、浸润深度[RR=2.653(95%CI:1.782,4.213)]、淋巴结转移[RR=3.287(95%CI:1.989,5.456)]、CD10阳性表达[RR=2.081(95%CI:1.297,3.241)]、CD133阳性表达[RR=1.768(95%CI:1.190,2.879)]和CD157阳性表达[RR=2.463(95%CI:1.797,4.165)]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D10、CD133和CD157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cd10 CD133 CD157
下载PDF
CD10在乳腺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戴观荣 景洪标 +1 位作者 张晨芳 李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656-1657,共2页
目的探讨CD10在乳腺疾病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收集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石蜡包埋标本76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CD10在上述病变中的表达。结果在乳腺良性病变中,CD10阳性的肌上皮细胞连续地环绕于增生的小导管的周围。但在囊性扩张的小导... 目的探讨CD10在乳腺疾病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收集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石蜡包埋标本76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CD10在上述病变中的表达。结果在乳腺良性病变中,CD10阳性的肌上皮细胞连续地环绕于增生的小导管的周围。但在囊性扩张的小导管周围,CD10阳性细胞不连续,甚至不见阳性细胞。导管原位癌的癌细胞巢外周的阳性细胞由完整到不完整、到完全缺失不等。在浸润性癌中,癌巢周围不见阳性细胞。除少许的癌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表达CD10外,其余的癌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都不表达CD10。结论CD10标记乳腺肌上皮细胞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cd10 肌上皮细胞 肌纤维母细胞
下载PDF
胰腺癌细胞中CD10mRNA的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及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春辉 黄世章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55-1557,共3页
目的探讨CD10mRNA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83例胰腺癌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CD10mRNA的表达。分析CD10mRNA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转移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并用体外... 目的探讨CD10mRNA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83例胰腺癌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CD10mRNA的表达。分析CD10mRNA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转移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并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验证CD10对细胞侵袭力的影响。结果胰腺癌中CD10mRNA的表达率随肿瘤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而明显增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02);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胰腺癌中CD10mRNA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且差异有显著性(P=0.000)。同时CD10mRNA的表达率随着临床TNM分期的增加而明显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670)。结论胰腺癌中CD10mRNA的高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CD10在胰腺癌的发展、转移及预后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临床评价胰腺癌生物学行为及评估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cd10 原位杂交 转移及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