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6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CD11b、mCD14和mCD86表达对新生儿败血症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张义堂 秦小菀 +3 位作者 石岩 侯海燕 殷雪 徐会民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709-712,共4页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CD11b (nCD11b)、单核细胞CD14 (mCD14)和单核细胞CD86 (mCD86)表达对新生儿败血症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3例新生儿败血症作为疾病组,根据患儿是否发生休克...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CD11b (nCD11b)、单核细胞CD14 (mCD14)和单核细胞CD86 (mCD86)表达对新生儿败血症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3例新生儿败血症作为疾病组,根据患儿是否发生休克分为休克组26例和非休克组47例,另选取同期体检的足月健康新生儿73例为健康组。采用流式细胞法检测所有新生儿的外周血n CD11b、m CD14和m CD86表达水平,比较各组新生儿外周血n CD11b、mCD14和m CD86表达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对新生儿败血症病情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疾病组新生儿的外周血n CD11b、mCD86表达水平分别为(220.00±12.58) MFI、(62.89±7.69) MFI,明显高于健康组的(186.69±10.98) MFI、(41.27±5.09) MFI,而外周血m CD14表达水平为(38.85±6.27) MFI,明显低于健康组的(54.03±6.15) MF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休克组新生儿的外周血nCD11b、m CD86表达水平分别为(227.69±11.62) MFI、(67.96±6.18) MFI,明显高于非休克组的(215.74±12.95) MFI、(60.08±8.29) MFI,而外周血m CD14表达水平为(34.99±5.83) MFI,明显低于非休克组的(40.98±6.54) MF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nCD11b、m CD14、mCD86单独及其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病情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分为0.850、0.804、0.815和0.930,联合检测AUC均高于其单独检测(P<0.05)。结论 外周血n CD11b、m CD14、m CD86检测可用于新生儿败血症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且联合检测可提高新生儿败血症病情严重程度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败血症 中性粒细胞CD11b 单核细胞cd14 单核细胞CD86 预测价值
下载PDF
CD14基因启动子区-159C/T多态性在H型高血压患者中的分布
2
作者 田卫花 周思彤 +2 位作者 侯娟娟 张丹 马剑华 《甘肃医药》 2024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调查H型高血压患者中CD14基因启动子区-159C/T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对H型高血压组、普通高血压组和对照组的CD14基因启动子区-159C/T多态性分布进行研究,同时检测血清... 目的:调查H型高血压患者中CD14基因启动子区-159C/T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对H型高血压组、普通高血压组和对照组的CD14基因启动子区-159C/T多态性分布进行研究,同时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其他生化指标。结果:H型高血压组CC型、CT型、TT型分布频率分别为10%、43%、47%,C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1.5%、68.5%;普通高血压组CC型、CT型、TT型分布频率分别为10%、50%、40%,C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5%、65%;对照组CC型、CT型、TT型分布频率分别为13%、53%、34%,C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9.5%、60.5%,三组基因分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H型高血压组、普通高血压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型高血压患者CD14基因启动子区-159C/T多态性分布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4基因启动子 基因多态性 同型半胱氨酸 H型高血压
下载PDF
CD14反向辅助设门法在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中的应用
3
作者 景蓝汀 朱梦婷 +3 位作者 杨振坤 罗园园 邹健 殷莹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27-236,共10页
目的建立CD14反向辅助设门法(简称CD14反向法),并探讨其在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在常规6色流式细胞术检测方案(常规法)中加入CD14-BV421抗体,建立CD14反向法。采用常规法和CD14反向法分别检测质控品、不同放置时间(4、24、48、... 目的建立CD14反向辅助设门法(简称CD14反向法),并探讨其在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在常规6色流式细胞术检测方案(常规法)中加入CD14-BV421抗体,建立CD14反向法。采用常规法和CD14反向法分别检测质控品、不同放置时间(4、24、48、72 h)的样本和不同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毒性肺炎和肾移植术后)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比较2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和偏移情况。结果CD14反向法检测细胞低值质控品的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和自然杀伤(NK)细胞百分比(NK%)低于常规法(P<0.05);细胞中值质控品2种方法之间所有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放置4 h比较,CD14^(+)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的区分度随样本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变小。与全血样本室温放置4 h比较,放置24 h后CD14反向法和常规法各项目的相对偏移均<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48 h,CD14反向法各项指标相对偏移均<5%,常规法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CD3^(+)CD8^(+))、B细胞(CD3-CD19^(+))百分比及其绝对数的相对偏移均>5%;放置72 h,2种方法所有项目的相对偏移均>10%,为临床不可接受。采用CD14反向法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毒性肺炎、肾移植术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可较好地区分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同时减少非典型单核细胞对NK%和NK细胞绝对数的影响。结论CD14反向法可减少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淋巴细胞门的误圈,有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4 反向辅助设门 淋巴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血清sTREM-1、suPAR和sCD14水平对妊娠期肾病综合征妊娠结局不良的预测效能
4
作者 沈珏 洪琼 费婷婷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3期350-354,358,共6页
目的观察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和可溶性CD14(sCD14)水平对妊娠期肾病综合征(NSP)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该院诊断为NSP的患者98例作... 目的观察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和可溶性CD14(sCD14)水平对妊娠期肾病综合征(NSP)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该院诊断为NSP的患者98例作为NSP组,根据NSP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将其分为轻度蛋白尿组(32例)、中度蛋白尿组(22例)和重度蛋白尿组(44例)。另选择同期在本院定期产检的健康孕妇45例作为正常妊娠组。观察各组血清sTREM-1、suPAR和sCD14水平。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妊娠结局不良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TREM-1、suPAR和sCD14水平对妊娠结局不良的诊断效能。结果NSP组血清sTREM-1、suPAR和sCD14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重度蛋白尿组血清sTREM-1、suPAR和sCD14水平均明显高于中度蛋白尿组和轻度蛋白尿组,而中度蛋白尿组血清sTREM-1、suPAR和sCD14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蛋白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妊娠结局的不同,将NSP患者分为妊娠结局不良组(25例)和妊娠结局良好组(73例)。妊娠结局不良组尿蛋白、同型半胱氨酸、sTREM-1、suPAR和sCD14水平均明显高于妊娠结局良好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血清sTREM-1、suPAR和sCD14水平升高是发生妊娠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sTREM-1、suPAR和sCD14水平联合检测NSP患者发生妊娠结局不良的灵敏度为88.0%,特异度为95.9%,曲线下面积(AUC)为0.924,明显高于sTREM-1(z=2.039,P=0.041)、suPAR(z=2.143,P=0.032)和sCD14(z=2.417,P=0.016)单独检测,但血清sTREM-1、suPAR和sCD14单独检测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sTREM-1、suPAR和sCD14可以作为评估NSP严重程度的检测指标,且三项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NSP患者发生妊娠结局不良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可溶性cd14 妊娠期肾病综合征 妊娠结局
下载PDF
百草枯中毒患者血sCD14-T/mCD14水平与病情程度、APACHEⅡ评分有相关性
5
作者 孔艳艳 吴晓飞 +1 位作者 陶言言 秦永明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3年第3期222-225,共4页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患者血可溶性CD14分子亚型(sCD14-T)/膜结合CD14(mCD14)水平变化以及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4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检测入院时血sCD14-T/mCD14水平、APACHEⅡ评分,根据《急性...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患者血可溶性CD14分子亚型(sCD14-T)/膜结合CD14(mCD14)水平变化以及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4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检测入院时血sCD14-T/mCD14水平、APACHEⅡ评分,根据《急性百草枯中毒诊治专家共识(2013)》,按病情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17例,中度42例,重度25例。比较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血sCD14-T/mCD14水平、APACHEⅡ评分,并分析二者相关性,比较不同sCD14-T/mCD14水平、APACHEⅡ评分患者预后情况,分析血sCD14-T/mCD14水平、APACHEⅡ评分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重度患者血sCD14-T、sCD14-T/mCD14水平、APACHEⅡ评分高于中度、轻度患者,且中度患者高于轻度患者,重度患者mCD14水平低于中度、轻度患者,且中度患者低于轻度患者(P均<0.05);以百草枯中毒重度为阳性样本,轻、中度为阴性样本,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外周血sCD14-T/mCD14水平联合APACHEⅡ评分评估重度百草枯中毒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8(95%CI:0.824~0.971);百草枯中毒患者sCD14-T/mCD14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sCD14-T/mCD14水平>3.22、APACHEⅡ评分>23分患者的生存率相较于sCD14-T/mCD14水平≤3.22、APACHEⅡ评分≤23分患者更低(P均<0.05);sCD14-T/mCD14水平、APACHEⅡ评分为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百草枯中毒患者外周血sCD14-T/mCD14水平随病情加重逐渐升高,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中毒 血可溶性cd14分子亚型 膜结合cd14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评分 预后
下载PDF
CD14启动子C-159T基因型多态性与广东地区尘螨过敏儿童及血清IgE水平的相关性
6
作者 李丰 陈慧珊 曾华松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12-714,共3页
目的:研究广东地区尘螨过敏儿童脂多糖受体基因(CD14)多态性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情况,探讨其多态性与儿童尘螨过敏及与血浆IgE水平的关系。方法:对161例尘螨过敏患儿(尘螨过敏组)、186例疾病对照组和100名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用散射... 目的:研究广东地区尘螨过敏儿童脂多糖受体基因(CD14)多态性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情况,探讨其多态性与儿童尘螨过敏及与血浆IgE水平的关系。方法:对161例尘螨过敏患儿(尘螨过敏组)、186例疾病对照组和100名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总IgE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捕获法进行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进行基因型分析,调查多态位点的分布特征,比较不同基因型的血浆尘螨特异性IgE水平,比较3组儿童多态位点的基因差异。结果:3组儿童均发现CDl4-159T/C存在不同的基因型,均以CC、CT和TT基因型多见,尘螨过敏组频率分别为55.9%、33.5%和10.6%,疾病对照组频率分别为10.2%、34.9%和54.8%,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5%、47%和18%。尘螨过敏组、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间基因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尘螨过敏组的CD14 CC基因型携带频率增高,TT基因型携带频率较低。疾病对照组同组内T等位基因携带者IgE水平高于非携带者(P<0.05);同一基因型中,尘螨过敏组和疾病对照组IgE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2)。结论:广东地区儿童尘螨过敏患儿存在CD14基因启动子C-159T多态性,C等位基因与血浆IgE升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螨 cd14 过敏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乌司他丁对食管癌手术患者CD14^(+)肺泡巨噬细胞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付晓雨 金光闪 +1 位作者 何建华 曹君利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01-1706,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静脉输注乌司他丁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时CD14^(+)肺泡巨噬细胞、局部及全身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行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80例,数字随机表... 目的:探讨术前静脉输注乌司他丁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时CD14^(+)肺泡巨噬细胞、局部及全身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行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80例,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乌司他丁组各40例。乌司他丁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20 KU乌司他丁,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 h外周静脉中血白介素-2(IL-2)和免疫细胞,并检测术中单肺通气1 h后非通气侧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中CD14^(+)巨噬细胞、IL-2、免疫细胞。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差异。术后2 h乌司他丁组患者外周血中IL-2、CD14^(+)单核细胞增高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K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及活化的T细胞亚群增高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外周血IL-2、CD14^(+)单核细胞及主要免疫细胞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乌司他丁组患者单肺通气1 h后非通气侧肺BALF中IL-2和CD14^(+)巨噬细胞增高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T细胞、CD8^(+)T细胞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化的T细胞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麻醉前给予乌司他丁能减少食管癌术中单肺通气时全身及肺部的炎性反应,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4^(+)巨噬细胞 单肺通气 乌司他丁 炎性反应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sCD14、TLR2水平与胰岛细胞功能及妊娠结局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潘玉平 靳博 +1 位作者 郭淼 杨俊英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年第7期1722-1726,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可溶性CD14(sCD14)、toll样受体2(TLR2)水平与胰岛细胞功能、不良妊娠结局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GDM患者113例为GDM组,产前检查正常孕妇96例为对照组,均检测血清sCD14...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可溶性CD14(sCD14)、toll样受体2(TLR2)水平与胰岛细胞功能、不良妊娠结局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GDM患者113例为GDM组,产前检查正常孕妇96例为对照组,均检测血清sCD14、TLR2及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分析比较各组血清sCD14、TLR2、HOMA-IR、HOMA-β水平及妊娠结局;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GDM患者血清sCD14、TLR2与胰岛细胞功能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DM患者妊娠结局影响因素。结果:GDM组血清sCD14、TLR2及FPG、FINS、HOMA-IR均高于对照组,HOMA-β低于对照组(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GDM患者血清sCD14与HOMA-IR呈正相关、与HOMA-β呈负相关,血清TLR2与HOMA-IR呈正相关、与HOMA-β呈负相关(均P<0.05)。GDM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38.9%)高于对照组(16.7%)(P<0.05)。GDM患者妊娠结局不良者血清sCD14、TLR2水平均高于妊娠结局良好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0岁、孕前体质指数>28kg/m~2、存在不良孕产史、血糖控制不良及血清sCD14≥310.44ng/ml、TLR2≥17.14g/L均为影响GDM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GDM患者血清sCD14、TLR2水平均异常升高,且二者水平与胰岛细胞功能、妊娠结局不良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可溶性cd14 TOLL样受体2 胰岛细胞功能 不良妊娠结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急性牙髓炎患儿血清CD14、HIF-1α、CX3CL1水平与根管治疗期间急症发生的关系
9
作者 宋旭 肖海鹰 +1 位作者 王富金 孔雪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6期75-78,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牙髓炎患儿血清脂多糖信号受体(CD14)、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趋化因子CX3C配体1(CX3CL1)与根管治疗期间急症(EIAE)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择急性牙髓炎患儿100例(牙髓炎组)、健康体检儿童10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 目的 探讨急性牙髓炎患儿血清脂多糖信号受体(CD14)、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趋化因子CX3C配体1(CX3CL1)与根管治疗期间急症(EIAE)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择急性牙髓炎患儿100例(牙髓炎组)、健康体检儿童10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CD14、HIF-1α、CX3CL1水平;对牙髓炎组进行常规一次性根管治疗,记录EIAE的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CD14、HIF-1α、CX3CL1水平与EIAE发生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EIAE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牙髓炎组治疗前血清CD14、HIF-1α、CX3CL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牙髓炎组发生EIAE 23例,其中前牙2例、前磨牙8例、磨牙13例。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根尖X线阴影及术前血清CD14、HIF-1α、CX3CL1水平升高是EIA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术前血清CD14、HIF-1α、CX3CL1及有根尖X线阴影联合对急性牙髓炎患儿EIAE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AUC=0.837)。结论 急性牙髓炎患儿血清CD14、HIF-1α、CX3CL1水平明显升高,与EIAE发生密切相关;根管治疗前检测上述指标有助于早期预测EIAE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牙髓炎 根管治疗期间急症 cd14 缺氧诱导因子1Α 趋化因子CX3C配体1
下载PDF
皮下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伴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CD14、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4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苏文俊 高峰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3年第2期93-97,共5页
目的探讨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对儿童变应性鼻炎(AR)伴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的疗效。方法选择于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接受治疗的AR伴CVA患儿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 目的探讨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对儿童变应性鼻炎(AR)伴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的疗效。方法选择于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接受治疗的AR伴CVA患儿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SCIT,共治疗3年。比较两组治疗期间新增致敏原例数和发展为典型哮喘例数;比较两组症状评分、肺功能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新增致敏原例数和发展为典型哮喘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鼻炎症状评分、咳嗽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血清CD14、白细胞介素3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4、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CIT可改善症状积分和肺功能,调节Th1/Th2免疫失衡,改善血清CD14、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4水平,治疗儿童AR伴CAV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疗法 鼻炎 过敏 哮喘症 皮下免疫治疗 咳嗽变异性哮喘 cd14 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4
下载PDF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儿童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LR2的表达及其与IL-7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彭文娟 刘京涛 李晓琳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280-284,共5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儿童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2(TLR2)的表达及其与白细胞介素-7(IL-7)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112例被确诊的INS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则随机选取112例同...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儿童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2(TLR2)的表达及其与白细胞介素-7(IL-7)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112例被确诊的INS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则随机选取112例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儿童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LR2的表达,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白介素-7(IL-7)、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CD14单核细胞TLR2与血清IL-7水平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D14单核细胞TLR2与血清IL-7对INS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LR2、IL-7、IL-6、IL-8、TNF-α、hs-CRP、IgM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IgG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NS患儿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LR2与IL-7、hs-CRP、IL-6、IL-8、TNF-α呈正相关(P<0.05);血清IL-7与IgG呈负相关,与hs-CRP、IL-6、IL-8、TNF-α呈正相关(P<0.05);CD14单核细胞TLR2与IL-7联合预测INS发生的AUC为0.908,高于CD14单核细胞TLR2(0.714)及IL-7(0.674)预测(P<0.05)。结论 INS患儿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LR2表达异常升高,可能通过调节IL-7等免疫炎症介质表达,参与INS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cd14单核细胞 TOLL样受体2 白介素-7
下载PDF
可溶性α-烯醇化酶由CD14依赖性TLR4信号通路激活单核细胞并影响类风湿关节炎进展的机制
12
作者 朱玉光 方丽佳 黄素玲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997-1001,共5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α-烯醇化酶(ENO1)通过CD14依赖性Toll样受体(TLR4)信号通路激活单核细胞并影响类风湿关节炎(RA)进展的机制。方法32只5~6周龄的雄性DBA/1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标准条件下饲养的小鼠,皮下注射0.9%氯化钠溶液),RA轻度组... 目的探讨可溶性α-烯醇化酶(ENO1)通过CD14依赖性Toll样受体(TLR4)信号通路激活单核细胞并影响类风湿关节炎(RA)进展的机制。方法32只5~6周龄的雄性DBA/1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标准条件下饲养的小鼠,皮下注射0.9%氯化钠溶液),RA轻度组(第0天皮下注射BⅡC)、RA中度组(第0和7天皮下注射BIIC)和RA重度组(第0、7和14天皮下注射BIIC),每组8只。通过关节炎指数评分系统在第21天评估关节炎的严重程度。通过HE染色检测滑膜组织。通过ELISA分析ENO1、CD14和TLR4表达水平。通过RT-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IL-8 mRNA表达水平。通过蛋白印迹分析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CCL3表达。通过ELISA分析单核细胞增殖速率。通过蛋白印迹分析NF-κB p-p65、p-JNK和MAPK p-p38表达。结果RA组关节炎指数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0.05),随RA进展增加,关节炎指数评分升高(P<0.05)。RA轻度组滑膜组织结构几乎正常,RA中度组和RA重度组中观察到严重滑膜细胞增殖、增生的纤维组织和浸润的炎性细胞。RA组ENO1、CD14、TLR4TNF-α、IL-6、IL-8 mRNA、ICAM-1、MCP-1、CCL3、单核细胞增殖速率、NF-κB p-p65、p-JNK和MAPK p-p38蛋白质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随RA进展增加,上述指标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可溶性ENO1通过CD14依赖性TLR4信号通路,诱导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8的早期产生,激活NF-κB/MAPK信号通路,促进单核细胞和滑膜细胞增殖,从而影响RA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α-烯醇化酶 cd14 TLR4 单核细胞 类风湿关节炎
下载PDF
Meta分析CD14基因-159C/T多态性与变应性鼻炎易感性关系
13
作者 单立影 徐景利 +1 位作者 赵亚娟 田海芳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3年第5期421-427,共7页
目的Meta分析CD14基因-159C/T多态性与变应性鼻炎(AR)易感性关系,为AR的发病机制及疾病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等国外数据库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字... 目的Meta分析CD14基因-159C/T多态性与变应性鼻炎(AR)易感性关系,为AR的发病机制及疾病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等国外数据库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字期刊全文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中发表的CD14基因-159C/T多态性与变应性鼻炎易感性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用Jadad quantity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偏差评估和敏感性分析,用Revman5.3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9篇文献,共2319名受试者,其中病例组1195例,对照组112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优势基因模型下(CC vs CT+TT),组合OR值为0.74,95%CI为[0.61,0.90],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显性基因模型下(CT vs CC+TT),联合OR值为1.12,95%CI为[0.95,1.32],P=0.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隐性基因模型下(TT vs CC+CT),联合OR值为1.14,95%CI为[0.95,1.38],P=0.15;等位基因(C对T),合并OR值为0.95,95%CI为[0.83,1.10],P=0.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与T等位基因相比,在a位点携带C等位基因不会增加AR的易感性。优势基因模型可能增加基因型CD14基因-159C/T的AR易感性,而隐性基因模型和超显性基因模型可能不会增加基因型CD14基因-159C/T的AR易感性。结论CD14基因-159C/T多态性与AR易感性无显著相关性。基因座中的基因型可能增加AR易感性的基因模型是优势基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4基因-159C/T 多态性 变应性鼻炎 META分析
下载PDF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CD14亚型、Toll样受体4诊断急性胰腺炎并发肾损伤的临床价值
14
作者 郝磊 徐云玲 郝坤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10期931-935,共5页
目的分析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CD14亚型(Presepsin)、Toll样受体4(TLR4)在急性胰腺炎(AP)病人中的水平及评估肾损伤发生风险的价值。方法2020年6月~2021年12月我院AP病人132例为AP组,同期健康体检者66例为对照组。AP组与对照组均检测血... 目的分析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CD14亚型(Presepsin)、Toll样受体4(TLR4)在急性胰腺炎(AP)病人中的水平及评估肾损伤发生风险的价值。方法2020年6月~2021年12月我院AP病人132例为AP组,同期健康体检者66例为对照组。AP组与对照组均检测血清Presepsin、TLR4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AP组血清Presepsin、TLR4水平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分析AP组发生肾损伤的影响因素及Presepsin、TLR4水平对肾损伤发生风险的交互作用。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resepsin、TLR4预测AP组发生肾损伤的价值并进行决策曲线、临床影响曲线验证。结果AP组血清Presepsin、TLR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P组血清Presepsin、TLR4水平与病情程度均呈正相关关系(r_(1)=0.794,P_(1)<0.001;r_(2)=0.835,P_(2)<0.001);血清Presepsin、TLR4水平是AP病人发生肾损伤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Presepsin、TLR4对AP病人发生肾损伤存在协同作用,协同效应为二者单独存在产生效应之和的1.095倍(SI=1.095);血清Presepsin>1021.88 ng/L、TLR4>31.85 ng/ml时AP病人发生肾损伤风险较高,联合检测的AUC值为0.851;在阈值0.12~0.78范围内,Presepsin、TLR4联合评估AP病人发生肾损伤净受益率优于单独检测,在各阈值概率下,被联合检测方案划分为高风险的人数与真阳性例数在阈值概率为0.51时,两者基本达到一致。结论AP发生后血清Presepsin、TLR4水平随病情程度加重而异常升高,血清Presepsin、TLR4高水平表达是AP病人发生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二者对肾损伤发生存在协同作用,通过联合检测其水平评估肾损伤发生风险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肾损伤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cd14亚型 TOLL样受体4
原文传递
急性白血病并感染患者应用C反应蛋白、外周血SAA联合CD14指数检测的价值分析
15
作者 辛衍霁 赵晓薇 杨霞 《系统医学》 2023年第6期5-9,共5页
目的所纳入急性白血病患者均接受化疗,检测化疗前后C反应蛋白、外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抗原分化群14(CD14)水平并分析其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在肥城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所纳入急性白血病患者均接受化疗,检测化疗前后C反应蛋白、外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抗原分化群14(CD14)水平并分析其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在肥城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血培养结果为金标准,按是否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32例)与非感染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外周血SAA、CD14指数检测结果,并通过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感染组的C-反应蛋白、外周血SA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CD14指数低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外周血SAA联合CD14指数检测的灵敏度(90.62%)、特异度(92.86%)高于单一C反应蛋白[灵敏度(81.25%)、特异度(75.00%)]、单一外周血SAA[灵敏度(78.12%)、特异度(78.57%)]、单一CD14指数[灵敏度(84.37%)、特异度(75.00%)]检测,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917),与单一检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白血病化疗过程中采取C反应蛋白、外周血SAA联合CD14指数检测,能够有效预防急性白血病合并细菌感染风险,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化疗 C反应蛋白 外周血SAA cd14指数
下载PDF
nCD64、mCD14指数和IL-6水平测定对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
16
作者 郑源海 林元峰 +2 位作者 方小丽 蔡艺容 文晓芳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59-62,84,共5页
目的:研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nCD64IND)、单核细胞CD14指数(mCD14IND)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在成人肺部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呼吸科住院的成人肺部感染患者63例作为... 目的:研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nCD64IND)、单核细胞CD14指数(mCD14IND)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在成人肺部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呼吸科住院的成人肺部感染患者63例作为研究组,47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中nCD64IND、mCD14IND和IL-6水平;用Pearson法分析三者与肺部感染常用指标CRP、PCT的相关性;通过绘制ROC曲线评估三者对肺部感染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成人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nCD64IND、mCD14IND和IL-6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外周血nCD64IND、IL-6水平与CRP呈正相关,mCD14IND与CRP呈负相关,三者与PCT相关性均不显著;ROC曲线分析显示,nCD64IND、mCD14IND、IL-6水平在肺部感染诊断中的敏感度分别是81%、58.7%、84.1%,特异度分别是89.4%、78.7%、89.4%。结论:外周血nCD64IND、mCD14IND和IL-6水平测定对肺部感染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 单核细胞cd14指数 白细胞介素6 肺部感染
下载PDF
血清sTREM-1、sCD14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测价值分析
17
作者 梁风岐 孙晓伟 王晓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可溶性CD14(sCD14)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于山东省肥城市中医医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分...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可溶性CD14(sCD14)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于山东省肥城市中医医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分为感染组(11例)和未感染组(49例)。检测血清sTREM-1、sCD14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sTREM-1、sCD14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感染组年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占比(N)、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白蛋白(ALB)低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血清sTREM-1、sCD14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sTREM-1、血清sCD14、血清sTREM-1+sCD14诊断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AUC为0.765(0.728~0.802)、0.802(0.767~0.837)、0.867(0.825~0.909),两者联合诊断价值更高。年龄血清sTREM-1、sCD14高表达[OR(95%CI):2.87(1.65~4.98)、2.60(1.39~4.85)、2.32(1.34~4.01)]为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血液透析患者血清sTREM-1、sCD14水平高于未感染患者;血清sTREM-1、sCD14高水平与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呈显著正相关,为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可作为导管相关感染预测的临床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导管相关感染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可溶性cd14
下载PDF
可溶性sCD14-ST及CD14~+单核细胞在老年ICU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和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8
作者 凌杰兵 马斌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5042-5045,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可溶性CD14亚型(sCD14-ST)及CD14^(+)单核细胞在老年ICU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和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93例脓毒症患者、58例非感染性炎症患者及47例健康对照者。检测血清乳酸、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s... 目的分析血清可溶性CD14亚型(sCD14-ST)及CD14^(+)单核细胞在老年ICU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和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93例脓毒症患者、58例非感染性炎症患者及47例健康对照者。检测血清乳酸、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sCD14-ST、CD14^(+)单核细胞CD14^(+)TRL-4^(+)单核细胞水平。结果3组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PCT、sCD14-ST、CD14^(+)单核细胞、CD14^(+)TRL-4^(+)单核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PCT+sCD14-ST分析表明,相对单一指标,其灵敏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AUC)均显著优于其他标志物(P<0.05)。而CD14^(+)单核细胞和CD14^(+)TRL-4^(+)单核细胞数量与SOFA评分呈强负相关。结论sCD14-ST在脓毒症早期诊断、疾病严重程度的早期评估及通过SOFA评分对预后的评估均有优异及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cd14亚型 cd14~+单核细胞 cd14~+TRL-4~+单核细胞 脓毒症
下载PDF
维生素D3诱导U937细胞表达CD14蛋白的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莉 龚建平 +2 位作者 王晓丽 朱谨 韩本立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6-17,F003,共3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3诱导的U937细胞CD14蛋白表达的方法及其对内毒素刺激的反应性。方法用(0.1μMol)VitD3 与U937细胞共同培养24h以诱导其表达CD14基因,使其产生CD14蛋白,并观察U937细胞对不同浓度LPS刺激不同时间后的反应。结果发现VitD... 目的探讨维生素D3诱导的U937细胞CD14蛋白表达的方法及其对内毒素刺激的反应性。方法用(0.1μMol)VitD3 与U937细胞共同培养24h以诱导其表达CD14基因,使其产生CD14蛋白,并观察U937细胞对不同浓度LPS刺激不同时间后的反应。结果发现VitD3能稳定诱导U937细胞表达CD14 mRNA基因和CD14蛋白,转型的U937/CD14细胞显著增加了对LPS刺激的敏感性,表现为低浓度LPS刺激能诱导其细胞核中NF-kB激活,指导TNF-α的mRNA的转录和表达,进一步合成和释放TNF-α。结论U937细胞是研究CD14在LPS介导MO激活的理想细胞模型,维生素D3能诱导U937细胞CD14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并增加其对内毒素刺激的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4蛋白 维生素D3 细胞表达 U937细胞 cd14基因 内毒素刺激 TNF-a MRNA基因 VITD3 LPS 蛋白表达 共同培养 不同时间 不同浓度 细胞模型 反应性 24h 敏感性 4细胞 细胞核 低浓度 激活
下载PDF
可溶性和膜结合性CD14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英霞 赵福涛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440-442,共3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14(s CD14)的水平及血浆单核细胞膜结合性CD14(m CD14)的表达与RA的关系。方法:收集78例RA患者和5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外周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中s CD14的表达,同时分离RA患...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14(s CD14)的水平及血浆单核细胞膜结合性CD14(m CD14)的表达与RA的关系。方法:收集78例RA患者和5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外周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中s CD14的表达,同时分离RA患者和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m CD14的表达水平,分析CD14的表达水平与RA的关系。结果:RA患者血清中的s CD14与m CD14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RA活动期患者s CD14与m CD14表达水平亦均明显高于RA缓解期患者(P<0.01)。结论:s CD14与m CD14在RA外周血中表达水平异常增高,它们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或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可溶性cd14 膜结合性cd14 免疫调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