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34和D2-40在原发性结肠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伴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关系
1
作者 赵学影 侯仕璇 +1 位作者 许远霞 陆进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9-22,50,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结肠腺癌(colon adenocarcinoma,COAD)组织中血管和淋巴管标志物CD34(CD34 Molecule)和D2-40(又称Podoplanin)标记的癌胚抗原M2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 TM plus法检测60例COAD组织和4例癌旁正... 目的:探讨原发性结肠腺癌(colon adenocarcinoma,COAD)组织中血管和淋巴管标志物CD34(CD34 Molecule)和D2-40(又称Podoplanin)标记的癌胚抗原M2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 TM plus法检测60例COAD组织和4例癌旁正常组织中CD34与D2-40标记的M2A蛋白表达,计数CD34阳性的微血管密度和D2-40阳性的微淋巴管密度,并分析其与COAD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在COAD组织中,CD34、D2-40阳性的微血管密度和微淋巴管密度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COAD组织中的CD34微血管密度与病变部位有关,右半结肠癌患者中CD34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左半结肠癌患者(P<0.05);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的COAD组织中CD34微血管密度与D2-40微淋巴管密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CD34和D2-40标记M2A蛋白在COAD组织中高表达,并且在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状态下二者呈正相关,提示它们可能协同参与COAD淋巴结转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腺癌 微血管密度 微淋巴管密度 cd34 d2-40
下载PDF
鸡尾酒双染CD31/D2-40和CKpan在脉管癌栓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玥元 赵洁 +2 位作者 田芳 周庆云 石清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0-232,共3页
脉管癌栓与肿瘤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及预后关系密切。近年多采用免疫组化CD31/D2-40标记血管、淋巴管内皮细胞,然而仅使用单项的免疫组化标记,仍无法确定脉管内细胞团是否有癌细胞,免疫组化鸡尾酒双染法是一种可以在组织中同时标记两类... 脉管癌栓与肿瘤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及预后关系密切。近年多采用免疫组化CD31/D2-40标记血管、淋巴管内皮细胞,然而仅使用单项的免疫组化标记,仍无法确定脉管内细胞团是否有癌细胞,免疫组化鸡尾酒双染法是一种可以在组织中同时标记两类不同抗原的方法,可同时双染脉管内皮细胞和其内癌细胞[1-2]。本实验联合检测CD31/D2-40和上皮细胞标志物(CKpan),分别行HE染色、免疫组化单染CD31/D2-40、鸡尾酒双染CD31/D2-40/CKpan,分析鸡尾酒双染法在脉管癌栓病理诊断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尾酒双染 cd31/d2-40/ckpan 脉管癌栓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D2-40和CD31在心海绵状血管瘤和淋巴管瘤中的表达及其鉴别诊断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唐颖 王清峙 +5 位作者 赵然旭 王红日 李莉 段雪晶 孙洋 赵红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D2-40和CD31蛋白在海绵状血管瘤和海绵状淋巴管瘤中的表达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14例海绵状血管瘤和海绵状淋巴管瘤中D2-40和CD31蛋白的表达。结果 D2-40在海绵状淋巴管瘤中的阳性淋巴管密度(LVD)... 目的探讨D2-40和CD31蛋白在海绵状血管瘤和海绵状淋巴管瘤中的表达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14例海绵状血管瘤和海绵状淋巴管瘤中D2-40和CD31蛋白的表达。结果 D2-40在海绵状淋巴管瘤中的阳性淋巴管密度(LVD)为10.78±3.76,而在海绵状血管瘤中呈(-),两者之间差异显著。CD31在海绵状淋巴管中呈(-),而在海绵状血管瘤中的阳性微血管密度(MVD)为12.34±3.86;两者同样差异显著。结论 D2-40和CD31蛋白在海绵状血管瘤和海绵状淋巴管瘤中的表达差异显著,有助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淋巴管瘤 d2-40 cd31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健脾补肾法对人结直肠癌移植瘤组织TLR4、RAGE、NF-κB及CD34、D2-40的影响
4
作者 王梦涵 姚欣 +5 位作者 袁婉婧 李梅 黄兴瑜 孙怡 曾宏亮 谢彪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3年第3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法对人结直肠癌移植瘤组织TLR4、RAGE、NF-κB及CD34、D2-40的影响。方法于裸鼠右腿内侧接种人结肠癌细胞,建立人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15d后脱颈处死剥离瘤体。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用健脾补肾中药灌胃,免...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法对人结直肠癌移植瘤组织TLR4、RAGE、NF-κB及CD34、D2-40的影响。方法于裸鼠右腿内侧接种人结肠癌细胞,建立人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15d后脱颈处死剥离瘤体。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用健脾补肾中药灌胃,免疫组化法检测2组移植瘤组织中TLR4、RAGE、NF-κB及CD34、D2-40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移植瘤组织中TLR4、RAGE、NF-κB的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微血管CD34及淋巴管D2-40也明显下调(P<0.005)。结论健脾补肾法能明显下调人结直肠癌移植瘤组织炎症受体TLR4及RAGE、核转录因子NF-κB、肿瘤新生血管标记物CD34及肿瘤新生淋巴管标记物D2-40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补肾法 结直肠癌 TLR4 RAGE NF-ΚB cd34 d2-40
下载PDF
天马颗粒对裸鼠结肠癌移植瘤组织中RAGE、CD34、D2-40表达影响的研究
5
作者 孙怡 王梦涵 +3 位作者 肖佑 黄兴瑜 曾宏亮 谢彪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12期2377-2381,共5页
目的:研究天马颗粒对裸鼠结肠癌移植瘤组织中RAGE、CD34、D2-40表达的影响探讨天马颗粒抑癌机制。方法:以SPF级雌雄各半裸鼠为研究对象,通过皮下种植HCT116细胞株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将其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天马颗粒低浓度组(5.39... 目的:研究天马颗粒对裸鼠结肠癌移植瘤组织中RAGE、CD34、D2-40表达的影响探讨天马颗粒抑癌机制。方法:以SPF级雌雄各半裸鼠为研究对象,通过皮下种植HCT116细胞株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将其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天马颗粒低浓度组(5.39g/kg)、天马颗正常浓度组(10.79g/kg),种植瘤形成后施行药物干预,然后摘取结肠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观察RAGE、CD34、D2-40蛋白表达量。结果:同空白对照组相比,天马颗粒低浓度组、天马颗粒正常浓度组大肠癌组织中RAGE蛋白具有明显差异(P<0.05),CD34天马颗粒组较空白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D2-40天马颗粒组较空白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天马颗粒可以抑制RAGE蛋白、CD34、D2-40蛋白表达,改善肿瘤炎症微环境,抑制肿瘤血管、淋巴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马颗粒 结直肠癌 RAGE cd34 d2-40
下载PDF
Clusterin、CXCL13、Podoplanin(D2-40)、CD21与CD35对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诊断价值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剑 尹为华 +3 位作者 余光银 左敏 王新根 江庆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5-150,共6页
目的探讨Clusterin、CXCL13、Podoplanin(D2-40)、CD21、CD35对滤泡树突细胞肉瘤(foll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FDCS)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 Vision法检测10例FDCS及12种需与之鉴别的非FDCS肿瘤(包括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目的探讨Clusterin、CXCL13、Podoplanin(D2-40)、CD21、CD35对滤泡树突细胞肉瘤(foll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FDCS)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 Vision法检测10例FDCS及12种需与之鉴别的非FDCS肿瘤(包括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平滑肌肉瘤、胃肠间质瘤等,累计83例)中上述5种标志物的表达状况,比较各标志物对FDCS的诊断效能。结果(1)FDCS组中Clusterin、CXCL13、D2-40、CD21与CD35的阳性率依次为100%、70%、60%、90%与80%。相应对照组中的阳性率依次为30%、4%、11%、2%与0。(2)5种标志物对FDCS的诊断效能,可评归为3组:A组,包括CD21与CD35,具有良好的诊断敏感度(90%,80%)、特异性(100%,98%)及准确率(98%,96%);B组,包括CXCL13与D2-40,其诊断敏感度(70%,60%)、特异性(96%,89%)与准确率(94%,86%)不及A组;C组为Clusterin,其诊断敏感度最高(100%),但特异性(70%)与准确率(73%)低于A、B两组。(3)CD21+CD35平行联合检测的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依次为100%、98%、98%、83%、100%。结论 (1)CD21与CD35对FDCS的诊断效能最为理想,且二者平行联合检测优于单项检测,可作为FDCS首选的诊断标志物。(2)Clusterin对FDCS诊断敏感度最高,但其在非FDCS肿瘤中广谱表达,制约了其应用价值。(3)CXCL13与D2-40可用于FDCS的辅助诊断,因诊断效能低于A组,不建议作为一线抗体。(4)非FDCS肿瘤中,Clusterin与D2-40的表达较常见,且偶见CD21或CXCL13的异常表达,诊断实践中关注上述特征,有助于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树突细胞肉瘤 CXCL13 d2-40 cd21 cd35
下载PDF
胃癌中D2-40和CD3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曹方 王阔 +4 位作者 朱荣 胡永伟 周平 房文铮 丁厚中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D2-40和CD3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D2-40阳性的淋巴管密度(LVD)和CD34阳性的微血管密度(MVD)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08例胃癌和36例癌旁组织中D2-40和CD34的表达情况,并分别计数D2-40... 目的探讨D2-40和CD3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D2-40阳性的淋巴管密度(LVD)和CD34阳性的微血管密度(MVD)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08例胃癌和36例癌旁组织中D2-40和CD34的表达情况,并分别计数D2-40阳性的LVD和CD34阳性的MVD,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D2-40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2%(92/108)和22.2%(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CD34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4.4%(102/108),高于癌旁组织的36.1%(1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胃癌组织中LVD和MVD计数分别为10.14±5.37和45.32±15.78,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3.38±1.69和4.92±1.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为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两者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与性别、年龄无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MVD和LVD是胃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乏淋巴管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9.0个月(95%CI:59.91~77.20个月),高于富淋巴管组的33.0个月(95%CI:23.20~42.66个月);乏微血管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7.0个月(95%CI:58.10~76.39个月),高于富微血管组34.0个月(95%CI:24.63~44.02个月),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2-40标记的LVD和CD34标记的MVD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胃癌发展及预后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d2-40 cd34 淋巴管密度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结直肠腺癌中D2-40、CD34、VEG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李英 张冬娅 +2 位作者 王艳芳 刘艳 闫二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1-233,共3页
目的探讨D2-40与CD34在结直肠腺癌淋巴管、微血管中的表达及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D2-40、CD34和VEGF通过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55例结直肠腺癌及1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进行标记,检测D2-40的淋巴管密度(LVD)及CD3... 目的探讨D2-40与CD34在结直肠腺癌淋巴管、微血管中的表达及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D2-40、CD34和VEGF通过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55例结直肠腺癌及1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进行标记,检测D2-40的淋巴管密度(LVD)及CD34的微血管密度(MVD)及其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进展期结直肠腺癌、早期结直肠腺癌中D2-40抗体标记的LVD分别为26.49±7.26、13.07±3.13;CD34标记的MVD分别为53.32±23.05、18.35±13.46,VEGF阳性率分别为82.5%、53.33%。正常结直肠组织D2-40标记的LVD、CD34标记的MVD分别为3.54±2.69、8.79±8.83,VEGF阳性率为20%。结直肠腺癌与正常结直肠组织之间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者标记的LVD、MVD与VEGF表达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D2-40标记的LVD和CD34标记的MVD与VEGF密切相关,为患者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腺癌 d2-40 cd34 淋巴管密度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胰腺癌CD105和D2-40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光耀 冯一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8-311,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内皮标记物CD105和淋巴管内皮标记物D2-40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胰腺癌组织芯片中CD105和D2-40在88例胰腺导管腺癌和11例正常胰腺组织的表达水平,并分别计数微血管密度(MVD)...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内皮标记物CD105和淋巴管内皮标记物D2-40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胰腺癌组织芯片中CD105和D2-40在88例胰腺导管腺癌和11例正常胰腺组织的表达水平,并分别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和淋巴管密度(LVD),分析其与胰腺癌临床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其预后的关系。结果 88例胰腺导管腺癌组织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11例正常胰腺组织(P<0.05);88例胰腺导管腺癌组织淋巴管密度明显高于11例正常胰腺组织(P<0.05);胰腺癌临床分期级别越高,微血管密度越大(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组织(P<0.01);胰腺癌临床分期级别越高,淋巴管密度就越高(P<0.01),病理分级越高的胰腺癌组织淋巴管密度越高(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组织(P<0.01)。结论 CD105和D2-40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组织,并且和胰腺癌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二者的联合检测可能更有助于判断胰腺癌病人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组织芯片 cd105 d2-40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D2-40和CD34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8
10
作者 甄乐锋 叶长生 +2 位作者 刘民锋 丁贵坡 廖佳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48-1551,共4页
目的探讨D2-40和CD34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二步法检测10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3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D2-40和CD34的表达情况,分别计数D2-40阳性的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 目的探讨D2-40和CD34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二步法检测10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3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D2-40和CD34的表达情况,分别计数D2-40阳性的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LMD)和CD34阳性的微血管密度(MD),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的LMD(12.34±8.201)和MD(23.64±12.738)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P<0.01);LMD在组织学分级分组、淋巴结转移分组及pTNM分期分组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D在肿瘤大小分组、组织学分级分组、淋巴结转移分组及pTNM分期分组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MD和MD均与肿瘤大小(r=0.335,0.337)、组织学分级(r=0.580,0.671)、淋巴结转移(r=0.690,0.721)及pTNM分期(r=0.623,0.634)呈正相关(P<0.05),与ER、PR、Her-2表达情况无关(P>0.05)。结论 D2-40可以特异性标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内皮细胞,其标记的LMD和CD34标记的MD与提示乳腺癌进展和转移的临床病理学参数密切相关,可望成为判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情进展和转移的有效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2-40 cd34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微淋巴管密度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EphA2、CD34、D2-40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敏 李洁华 +2 位作者 许丹 邵伟伟 张玉泉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55-1057,1060,F0003,共5页
目的检测EphA2、CD34、D2-40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例正常卵巢上皮、48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47例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以及205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EphA2、CD34及D2... 目的检测EphA2、CD34、D2-40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例正常卵巢上皮、48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47例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以及205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EphA2、CD34及D2-40的表达,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及微淋巴管密度(LMVD)。结果 (1)正常卵巢组织中EphA2、CD34-MVD、D2-40-LMVD的表达较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62 4,P=0.002)。(2)恶性卵巢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EphA2的表达、CD34-MVD、D2-40-LMVD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3)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EphA2不同表达程度组间CD34-MVD、D2-40-LM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3,P=0.005 5;F=7.91,P=0.000 1)。EphA2的表达与CD34-MVD、D2-40-LMVD呈正相关(r=0.220 4,P=0.001 5;r=0.297 8,P=0.000 0)。且在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CD34-MVD与D2-40-LMVD呈正相关(r=0.534 0,P=0.000)。结论 EphA2的过表达一方面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肿瘤组织中新血管及新淋巴管的产生,新生的血管及淋巴管在肿瘤细胞的侵袭及转移过程中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病理学 临床 EPHA2 cd34 d2-40
下载PDF
SALL4、CD30、D2-40和glypican-3在卵巢生殖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齐冬雪 张春芳 +2 位作者 张昶 张功铭 陈昊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7年第5期358-362,共5页
目的探讨SALL4、CD30、D2-40和glypican-3在卵巢生殖细胞肿瘤(OGCTs)中的表达及其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En Vision法)检测SALL4、CD30、D2-40和glypican-3蛋白在55例原发性卵巢生殖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包括16... 目的探讨SALL4、CD30、D2-40和glypican-3在卵巢生殖细胞肿瘤(OGCTs)中的表达及其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En Vision法)检测SALL4、CD30、D2-40和glypican-3蛋白在55例原发性卵巢生殖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包括16例无性细胞瘤、10例胚胎性癌、12例卵黄囊瘤、1例绒毛膜癌、16例畸胎瘤(其中6例为未成熟性,10例为成熟性)。另选取10例正常卵巢组织及5例卵巢透明细胞癌作为对照。结果SALL4在无性细胞瘤(16/16)、胚胎性癌(10/10)和卵黄囊瘤(12/12)中均呈弥漫强(+),在绒毛膜癌(1/1)、未成熟畸胎瘤(3/6)和成熟性畸胎瘤中(2/10)局灶(+)。CD30在胚胎性癌(8/10)中(+),在无性细胞瘤、绒毛膜癌、卵黄囊瘤和畸胎瘤中均(-)。D2-40在无性细胞瘤(16/16)呈弥漫强(+),在胚胎性癌(3/10)中局灶(+),在卵黄囊瘤、绒毛膜癌和畸胎瘤中均(-)。glypican-3在卵黄囊瘤(11/12)中弥漫(+),在绒毛膜癌(1/1)和胚胎性癌(2/10)局灶(+),在无性细胞瘤和畸胎瘤中均(-)。10例正常卵巢组织和5例卵巢透明细胞癌均未见SALL4、CD30、D2-40和glypican-3的表达。结论 SALL4是诊断OGCTs较好的抗体,CD30、D2-40和glypican-3分别是诊断胚胎性癌、无性细胞瘤及卵黄囊瘤较好的抗体,特别有助于与透明细胞癌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细胞肿瘤 卵巢 SALL4 cd30 d2-40 GLYPICAN-3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鸡尾酒抗体D2-40/CD34-CK对淋巴结检出数量不足结直肠癌标本的临床病理评价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仙花 余英豪 +7 位作者 齐兴峰 吴在增 胡顺奇 熊喜生 向娟 郑智勇 曲利娟 叶显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鸡尾酒抗体D2-40/CD34-CK双重免疫组化染色在淋巴结检出数量不足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标本脉管侵犯评估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收集133例淋巴结检出数量<12枚的CRC标本,分别行HE染色及鸡尾酒抗体双重免疫组化染色... 目的探讨鸡尾酒抗体D2-40/CD34-CK双重免疫组化染色在淋巴结检出数量不足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标本脉管侵犯评估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收集133例淋巴结检出数量<12枚的CRC标本,分别行HE染色及鸡尾酒抗体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比较两种方法在脉管侵犯筛查效果中的差异,并分析应用鸡尾酒抗体免疫组化染色证实的脉管侵犯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结果 (1)鸡尾酒抗体D2-40/CD34-CK双重免疫组化染色及HE染色对脉管侵犯的检出率分别为42. 9%(57/133)和21. 8%(29/133),差异有显著性(P <0. 001)。(2)鸡尾酒抗体D2-40/CD34-CK双重免疫组化法证实的脉管侵犯与Dukes分期、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出芽相关(P <0. 05)。(3)脉管侵犯、侵犯位置深度、程度及脉管侵犯灶数≤2个灶且癌栓细胞数量≥5. 5个与患者OS密切相关(P <0. 05)。结论鸡尾酒抗体D2-40/CD34-CK双重免疫组化染色对脉管侵犯评估优于常规HE染色切片观察,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出芽情况密切相关,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可作为淋巴结检出数量不足CRC病例的补充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鸡尾酒抗体d2-40/cd34-CK 脉管侵犯 预后 临床病理
下载PDF
CD105、D2-4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保丽玲 张晓坤 +3 位作者 陆悦 陈昆华 刘彦 曾洪艳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4期406-408,共3页
目的探讨CD105、D2-4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9份正常胃组织、43份不典型增生胃组织和48份胃癌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织标本中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值和D2-40标记淋巴管密度(LVD)值,分析CD105... 目的探讨CD105、D2-4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9份正常胃组织、43份不典型增生胃组织和48份胃癌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织标本中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值和D2-40标记淋巴管密度(LVD)值,分析CD105、D2-40表达量与癌组织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正常胃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及胃癌组织中CD105标记的MVD值及D2-40标记的LVD值依次增多(P<0.05);CD105在有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深的胃癌组织中表达量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浅的组织,D2-40在有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高及浸润深度深的胃癌组织中表达量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低及浸润深度浅的组织(P<0.05)。结论 CD105、D2-4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可能与胃癌组织淋巴结转移情况和浸润深度均有关,其中D2-40表达量可能还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相关,其检测对胃癌患者的病理分级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cd105 d2-40 微血管密度 淋巴管密度 淋巴结转移 浸润深度
下载PDF
鸡尾酒抗体D2-40/CD34-CK双重免疫组化染色在淋巴结检出数量不足CRC标本脉管侵犯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凌志锋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6期1036-1037,共2页
目的:分析鸡尾酒抗体D2-40/CD34-CK双重免疫组化染色在淋巴结检出数量不足的结直肠癌(CRC)标本脉管侵犯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6份CRC标本,经检测淋巴结检出数量不足12枚,对这些标本一分为二,一部分行常规检测,即HE染色,另一部... 目的:分析鸡尾酒抗体D2-40/CD34-CK双重免疫组化染色在淋巴结检出数量不足的结直肠癌(CRC)标本脉管侵犯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6份CRC标本,经检测淋巴结检出数量不足12枚,对这些标本一分为二,一部分行常规检测,即HE染色,另一部分行鸡尾酒抗体D2-40/CD34-CK双重免疫组化染色,对两种方法评估脉管侵犯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116份标本,双重免疫组化染色对脉管侵犯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E染色(P<0.05)。双重免疫组化染色判定为阳性的48份标本中,脉管侵犯多数为壁内侵犯,以局部侵犯最为常见,癌栓细胞数<5.5的占比较高。双重免疫组化染色判定为阳性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染色结果为阴性的患者(P<0.05)。结论:在淋巴结检出数量不足CRC标本脉管侵犯评估中,鸡尾酒抗体D2-40/CD34-CK双重免疫组化染色能够对脉管侵犯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可反映侵犯程度,能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淋巴结检出数量 双重免疫组化染色 d2-40/cd34-CK
下载PDF
HMGB1、CD68和D2-40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陆皓东 陈春悠 刘宏飞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第4期272-276,共5页
(1)目的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CD68及D2-40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与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为临床判断患者预后提供重要的实验证据。(2)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TC组织和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织中HMGB1、CD68... (1)目的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CD68及D2-40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与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为临床判断患者预后提供重要的实验证据。(2)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TC组织和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织中HMGB1、CD68及D2-40的表达水平。(3)结果 HMGB1、CD68和D2-40在PT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在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在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PT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在未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PT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4)结论 HMGB1、CD68及D2-40三者的表达水平在PTC中明显高于在甲状腺良性肿瘤中的表达水平;三者在PTC中的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均无明显关系,而与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因此三者的表达水平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三者的高表达促进PTC的淋巴结转移,在PTC的发生、发展以及淋巴结转移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高迁移率族蛋白1 cd68 d2-40 颈部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小儿神经母细胞瘤D2-40与CD56双重免疫组化染色分析
17
作者 曾荣新 夏健清 +2 位作者 曹毅 李丽萍 牛会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58-1259,共2页
神经母细胞瘤是小儿最常见的颅外实体瘤,其内有淋巴管生成的研究在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的文献中少有报道[1,2]。由于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D2-40的广泛应用,使区分血管与淋巴管成为可能。本文应用D2-40与CD56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法,探讨小... 神经母细胞瘤是小儿最常见的颅外实体瘤,其内有淋巴管生成的研究在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的文献中少有报道[1,2]。由于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D2-40的广泛应用,使区分血管与淋巴管成为可能。本文应用D2-40与CD56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法,探讨小儿神经母细胞瘤中淋巴管生成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双重免疫组化染色 d2-40 cd56
下载PDF
CD31联合D2-40检测在同时性结直肠癌腹膜转移中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信强 管文贤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473-1479,共7页
目的探讨CD31和D2-40在同时性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 Vision法检测59例(其中伴腹膜转移者19例,不伴腹膜转移者4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D31和D2-40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伴或不伴腹膜... 目的探讨CD31和D2-40在同时性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 Vision法检测59例(其中伴腹膜转移者19例,不伴腹膜转移者4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D31和D2-40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伴或不伴腹膜转移结直肠癌组织中CD31和D2-40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P<0.05),但二者在伴或不伴腹膜转移结直肠癌组织间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CD31微血管密度和D2-40微淋巴管密度在伴腹膜转移结直肠癌组织中均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P<0.05)和不伴腹膜转移结直肠癌组织(P<0.05)。(3)CD31微血管密度和D2-40微淋巴管密度与不伴腹膜转移结直肠癌患者的所有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P>0.05);但二者在伴腹膜转移的中低分化腺癌及黏液和印戒细胞癌中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P<0.05),而与其性别、年龄及肿瘤直径均无关(P>0.05)。(4)在伴或不伴腹膜转移结直肠癌组织中CD31微血管密度和D2-40微淋巴管密度呈正相关(r=0.342,P=0.012;r=0.119,P=0.008)。结论在结直肠癌伴腹膜转移组织中的CD31微血管密度和D2-40微淋巴管密度均高于不伴腹膜转移者,且二者呈正相关,结果提示其与腹膜转移有一定的关系,并且可能存在某些共同调控的方式协同参与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1 d240 同时性结直肠癌 腹膜转移
原文传递
肝细胞癌组织中CD163的表达及其与血管、淋巴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范奇超 范丽玲 +2 位作者 杨剑鑫 林扬元 谢群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8-442,共5页
目的:探讨CD163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特点。方法:收集HCC及癌旁组织各50例,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H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D163、CD68蛋白的表达,利用CD34、D2-40标记血管、淋巴管生成情况,分析CD163、CD68蛋白的表达及其与病理... 目的:探讨CD163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特点。方法:收集HCC及癌旁组织各50例,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H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D163、CD68蛋白的表达,利用CD34、D2-40标记血管、淋巴管生成情况,分析CD163、CD68蛋白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学特征、血管和淋巴管生成等的关系。结果:癌组织中CD163蛋白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CD68蛋白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均<0.001);癌组织中CD163蛋白的表达在巨噬细胞占86.84%,13.16%表达在癌细胞;巨噬细胞中CD163蛋白的表达与肝硬化和Edmondson分级有关(P<0.05);巨噬细胞中CD163蛋白高表达组的MVD及LMVD均高于低表达组(P均<0.001)。结论:CD163蛋白主要表达于巨噬细胞中,且与HCC的进展及血管和淋巴管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63蛋白 cd34 d2-40 肝细胞癌 巨噬细胞
下载PDF
D2-40/S100、CD34/S100检测在皮肤恶性黑素瘤脉管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朱小红 张熔熔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 探讨皮肤恶性黑素瘤(CMM)脉管微转移的免疫组化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经组织病理检查证实的CMM患者53例,男32例,女21例.年龄52 ~ 72(61.2&#177;8.4)岁.每例取肿瘤中心部位的瘤组织,部分病例包括清扫淋巴结标本.平均随访... 目的 探讨皮肤恶性黑素瘤(CMM)脉管微转移的免疫组化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经组织病理检查证实的CMM患者53例,男32例,女21例.年龄52 ~ 72(61.2&#177;8.4)岁.每例取肿瘤中心部位的瘤组织,部分病例包括清扫淋巴结标本.平均随访时间(65.00&#177;5.68)个月.随访期间17例患者死于CMM复发或转移,6例失访.采用组合式单克隆抗体和双酶标记的免疫组化鸡尾酒法检测53例CMM标本,在同一张组织切片上检测D2-40、S100、CD34抗原的表达情况.结果 53例CMM患者,HE染色+组合式单克隆抗体阳性16例(30.19%),双酶标记的免疫组化鸡尾酒法阳性26例(49.06%),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4,P< 0.05).血管淋巴管瘤栓组26例中21例(80.77%)、无瘤栓组27例中10例(37.04%)有淋巴结转移,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3,P<0.001);血管淋巴管瘤栓组与同期无血管淋巴管瘤栓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42.31%(11/26)与70.37%(19/27)(x2=4.25,P< 0.05).结论 免疫组化鸡尾酒法检测在诊断血管和淋巴管瘤栓上优于HE+组合式单克隆抗体检查,血管和淋巴瘤栓是CMM患者的重要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淋巴转移 S100蛋白质类 抗原 cd34 d2-40 免疫组化鸡尾酒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