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2篇文章
< 1 2 1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34^(+)细胞数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影响
1
作者 彭英楠 边志磊 +3 位作者 张素平 李丽 曹伟杰 万鼎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背景: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与较高的植入功能不良相关,因此经常要求更高的CD34^(+)细胞数量,但现有研究关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CD34+细胞剂量和研究终点关系的结论是有争议的。目的:探究CD34^(+)细胞数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 背景: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与较高的植入功能不良相关,因此经常要求更高的CD34^(+)细胞数量,但现有研究关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CD34+细胞剂量和研究终点关系的结论是有争议的。目的:探究CD34^(+)细胞数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疾病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总计135例。结合既往研究结果及移植中心经验,以CD34+细胞数5.0×10^(6)/kg为截止点,将队列分为2组。评估两组的移植物植入情况、复发率及非复发死亡率、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等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与结论:①CD34+细胞剂量与血小板的植入相关,高剂量组血小板的植入时间早于低剂量组(14 d vs.16 d,P=0.013)。②两组患者3年总生存期无显著差异(67.5%vs.53.8%,P=0.257);两组间的无进展生存期也无显著性差异(65.6%vs.44.2%,P=0.106),但根据疾病风险指数(DRI)进行分层分析后发现低危患者高剂量组的3年无进展生存期较低剂量组升高(72.0%vs.49.3%,P=0.036)。③高剂量组3年累积复发率小于低剂量组(16.0%vs.33.5%,P=0.05)。④两组100 d内非复发死亡率高剂量组大于低剂量组,但无显著差异(17.3%vs.6.7%,P=0.070);进行分层分析发现,高危患者中高剂量组100 d内非复发死亡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20.0%vs.3.3%,P=0.046)。⑤综上所述,输注>5.0×10^(6)/kg的CD34^(+)细胞可促进血小板早期植入,可改善移植中低危风险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期,并且降低移植后累积复发率;但在高危患者中,高剂量CD34+细胞导致移植后100 d内的非复发死亡率增高,考虑可能与移植后早期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增多相关,因此考虑对回输高剂量CD34+细胞的患者应加强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细胞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恶性血液病 总生存 无进展生存 复发 非复发死亡
下载PDF
Bcl-2与CD34在基底细胞癌和毛发上皮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2
作者 刘季 季珊维 《医药前沿》 2024年第9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和集落分化抗原34(CD34)在基底细胞癌和毛发上皮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23年9月常熟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基底细胞癌和毛发上皮瘤143例,根据不同疾病类型将患者分成毛发上皮瘤组(n=... 目的:探讨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和集落分化抗原34(CD34)在基底细胞癌和毛发上皮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23年9月常熟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基底细胞癌和毛发上皮瘤143例,根据不同疾病类型将患者分成毛发上皮瘤组(n=85)和基底细胞癌组(n=58),对所有患者进行免疫组化检查,比较Bcl-2与CD34在不同疾病中的表达。结果:基底细胞癌组Bcl-2表达的阳性率为100.00%,CD34表达的阳性率为0.00%,毛发上皮瘤组Bcl-2表达的阳性率为89.41%,CD34表达的阳性率为13.48%,两组Bcl-2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在基底细胞癌诊断中的敏感度高于CD34,特异度低于CD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在基底细胞癌诊断中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在毛发上皮瘤诊断中的敏感度高于CD34,特异度低于CD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2在基底细胞癌和毛发上皮瘤中呈高表达,在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CD34基底细胞癌中不表达,在毛发上皮瘤呈低表达,对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无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癌 毛发上皮瘤 B淋巴细胞瘤-2基因 cd34 免疫组化
下载PDF
IL-12、IL-15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来源CD34+白血病细胞转化为NK细胞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3
作者 薛春娥 赵娟娟 张义亮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4期0041-0043,共3页
目的:分析IL-12、IL-15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来源CD34+白血病细胞转化为NK细胞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提取患者BM-MNC,构建NK细胞诱导体系,A组加入SCF、IL-7、IL-12、I... 目的:分析IL-12、IL-15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来源CD34+白血病细胞转化为NK细胞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提取患者BM-MNC,构建NK细胞诱导体系,A组加入SCF、IL-7、IL-12、IL-15,B组加SCF、IL-7、IL-2、IL-15。5周诱导分化结束后,对NK细胞活化情况进行检测。对NK细胞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取K562细胞和患者来源原代白血病细胞分别作为靶细胞,取培养第5周的A、B组的NK细胞作为效应细胞,对NK细胞杀伤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诱导分化前,BM-MNC中NK细胞和CD34+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0.46±0.11)%、(80.35±5.12)%。诱导分化后,A组NK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B组(P<0.05);但两组CD34 细胞所占比例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A组CD69+、Kp46+、NKG2D+表达比例均明显高于B组(P<0.05)。经组间差异检验,B组GranzymeB、TNF-α和IFN-y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P<0.05)。对两组NK细胞对不同效靶比K562细胞与患者来源细胞的杀伤率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显示,在不同的效靶比下,NK细胞对本组K562细胞以及骨髓血来源白血病细胞的杀伤率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均呈现出效靶比越大,相应的杀伤率越高的特点。对两组NK细胞在同一效靶比下对不同细胞的杀伤情况进行比较,可知,对患者来源细胞的杀伤率均明显高于K562细胞(P<0.05)。开展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在同一效靶比下,A组细胞组合对K562细胞以及患者来源细胞的杀伤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IL-12、IL-15细胞因子组合可体外诱导分化CD34+白血病细胞为NK细胞,且具有一定的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cd34+ NK细胞 IL-12 IL-15
下载PDF
普美显增强MRI及DWI相关定量参数对原发性肝癌肝脏储备功能及CD34、Glypican-3表达水平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松 黄泽和 +1 位作者 李莹 李伟雄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34-1139,共6页
目的:探讨以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商品名:普美显)为对比剂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EC-MRI)定量参数对原发性肝癌肝脏储备功能及CD34、Glypican-3表达水平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9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50例肝良性... 目的:探讨以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商品名:普美显)为对比剂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EC-MRI)定量参数对原发性肝癌肝脏储备功能及CD34、Glypican-3表达水平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9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50例肝良性结节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普美显为对比剂行增强MRI检查,测定并计算肝胆期相对信号强化率(REHBP);行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并测定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采用免疫组化评估CD34、Glypican-3表达水平。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的REHBP和ADC值均显著低于肝脏良性结节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肝功能分级B+C级、低分化、Ⅲ~Ⅳ期患者的REHBP和ADC值分别显著低于A级、中高分化和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4、Glypican-3高表达患者的REHBP和ADC值均显著低于低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EHBP和ADC值预测肝脏储备功能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1(95%CI:0.840~0.962,P<0.001)和0.861(95%CI:0.784~0.937,P<0.001),预测CD34高表达的AUC为0.923(95%CI:0.866~0.980,P<0.001)和0.866(95%CI:0.783~0.948,P<0.001),预测Glypican-3高表达的AUC为0.879(95%CI:0.791~0.966,P<0.001)和0.933(95%CI:0.884~0.982,P<0.001)。结论:普美显增强MRI及DWI相关定量参数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脏储备功能及预后分子标志物表达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磁共振成像 钆塞酸二钠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cd34 GLYPICAN-3
下载PDF
浅表CD34阳性纤维母细胞肿瘤研究进展
5
作者 刘旭 刘娇 +2 位作者 陈路 胡余昌 刘宇飞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621-624,共4页
浅表CD34阳性纤维母细胞肿瘤(SCPFT/SCD34FT)是近年来新认识的一种罕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主要发生于下肢皮下浅表软组织内,患者常因发现包块数年后渐进增大伴疼痛就诊,临床上无特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确诊依靠病理学。镜下表现为形态... 浅表CD34阳性纤维母细胞肿瘤(SCPFT/SCD34FT)是近年来新认识的一种罕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主要发生于下肢皮下浅表软组织内,患者常因发现包块数年后渐进增大伴疼痛就诊,临床上无特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确诊依靠病理学。镜下表现为形态相对温和的梭形细胞中混杂大量怪异核的多形性细胞,核仁清晰,核分裂像罕见(≤1个/50HPF),可出现核内假包涵体,部分细胞质丰富颗粒状、玻璃状嗜酸性,未见坏死。免疫组织化学弥漫表达CD34、Vimentin、WT1及CADM3/SynCAM3,Ki-67增值指数<1%。约42%病例存在PRDM10基因重排。该肿瘤整体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出现复发或淋巴结转移,未见死亡病例报道。文章总结和归纳SCPFT的特征,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cd34阳性纤维母细胞肿瘤 间叶源性肿瘤 临床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PRDM10
下载PDF
VEGF与CD34在左右半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郭丽霞 许湘萍 +3 位作者 李慧明 徐妍 张志勤 徐芳华 《江西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1174-1177,共4页
目的研究VEGF与CD34在左右半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结肠癌组织及正常结肠组织中VEGF和CD34的表达情况。结果低分化腺癌中VEGF阳性率78.57%高于高/中分化腺癌54.55%。右半结肠腺癌中VEGF的阳性率72.73%... 目的研究VEGF与CD34在左右半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结肠癌组织及正常结肠组织中VEGF和CD34的表达情况。结果低分化腺癌中VEGF阳性率78.57%高于高/中分化腺癌54.55%。右半结肠腺癌中VEGF的阳性率72.73%显著高于左半结肠癌47.22%(P=0.031);左半结肠和右半结肠低分化腺癌组中MVD值均显著高于高/中分化腺癌组(P值分别为0.026和0.012)。高/中分化腺癌和低分化腺癌中右半结肠癌组MVD值均显著高于左半结肠癌组(P值分别为0.048和0.003)。年龄、淋巴结转移等因素不会影响VEGF的表达水平与MVD值。结论VEGF和CD34在结肠癌侵袭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二者在左、右半结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上对于左、右半结肠癌患者应予以分别诊治和预后评价,对于VEGF、CD34表达水平高的结肠癌患者,应给予更加积极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 cd34 左半结肠癌 右半结肠癌
下载PDF
针刀干预对膝骨关节炎兔软骨血管分布及CD34、CD105、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典 张茜 +3 位作者 许悦 陈烯琳 秦露雪 郭长青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刀干预对膝骨关节炎(KOA)兔软骨血管分布及CD34、CD1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KOA的机制。方法采用改良后Videman左后肢伸直位固定法制备KOA兔模型,将28只新西兰雄兔随机等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 目的观察针刀干预对膝骨关节炎(KOA)兔软骨血管分布及CD34、CD1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KOA的机制。方法采用改良后Videman左后肢伸直位固定法制备KOA兔模型,将28只新西兰雄兔随机等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和针刀组,每组7只。空白组不予处理,干预3周后,取软骨-软骨下骨复合体组织块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CD34、CD105表达来计算微血管密度(MVD);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及滑液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软骨下骨血管异常生成,突破潮线到达非钙化软骨层。免疫组化:与空白组相比,其余3组兔CD34、CD105蛋白表达及MVD值均显著上升(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和针刀组均显著降低(P<0.01),针刀组显著低于电针组(P<0.05)。ELISA检测: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清及滑液中VEGF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和针刀组显著减少(P<0.01),针刀组显著低于电针组(P<0.05)。结论针刀干预可以通过“调筋”恢复关节良性应力环境,有效抑制KOA兔软骨血管异常生成,发挥软骨保护作用从而实现“治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针刀 血管生成 MVD cd34 CD105 VEGF
下载PDF
CD34、CD117、BCL-2和Ki67免疫组化联合在乳腺叶状肿瘤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吕威 彭海艳 +2 位作者 郭玉娟 万志彬 吴坤河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1期5-8,13,共5页
目的 分析并讨论CD34、CD117、BCL-2、Ki67免疫组化联合应用在乳腺叶状肿瘤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病理科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诊断的乳腺叶状肿瘤标本50份,依据《乳腺肿瘤(WHO肿瘤分类系列第五版)》中关... 目的 分析并讨论CD34、CD117、BCL-2、Ki67免疫组化联合应用在乳腺叶状肿瘤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病理科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诊断的乳腺叶状肿瘤标本50份,依据《乳腺肿瘤(WHO肿瘤分类系列第五版)》中关于乳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叶状肿瘤的组织学特征的最新诊断标准将叶状肿瘤分为良性(n=26)、交界性(n=16)和恶性(n=8),加做免疫组化CD34、CD117、BCL-2、Ki67,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上述免疫组化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在乳腺良性、交界性、恶性叶状肿瘤间质细胞中,CD34弥漫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3.08%、6.25%、0.00%,部分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6.92%、87.50%、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951,P<0.001);CD117弥漫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0.00%、0.00%、12.50%,部分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0.00%、50.00%、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22,P<0.001);BCL2弥漫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8.46%、25.00%、37.50%,部分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1.54%、75.00%、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044,P<0.001);Ki67≥30%且<60%的阳性率分别为0.00%、75.00%、12.50%,Ki67≥60%的阳性率分别为0.00%、0.00%、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853,P<0.001)。良性叶状肿瘤的复发率为0.00%(0/26),交界性叶状肿瘤的复发率为6.25%(1/16),恶性叶状肿瘤的复发率为12.50%(1/8)。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叶状肿瘤中Ki-67的表达与复发率呈正相关(r=0.871,P=0.032),CD34、BCL2的表达与复发率均呈负相关(r=-1.000,P<0.001;r=-1.000,P<0.001),CD117的表达与复发率不相关(r=0.723,P=0.482)。结论 CD34、CD117、BCL-2、Ki67免疫组化联合应用在乳腺叶状肿瘤诊断及预后判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尤其对于微创手术标本或穿刺标本,可以指导临床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叶状肿瘤 免疫组化 cd34 CD117 BCL-2 KI67
下载PDF
脐血CD34^+细胞体外短期培养扩增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苏力 田丁 +2 位作者 万岁桂 刘聪艳 徐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218-221,共4页
为寻找更有效的体外扩增脐血CD34 + 细胞的造血细胞因子组合 ,采集健康产妇脐带血 ,用免疫磁珠法分选CD34 + 细胞。采用SCF、FLT3 L、TPO和IL 34种具有早期作用的细胞因子的不同组合进行脐血CD34 + 细胞短期无血清液体培养 ,观察培养前... 为寻找更有效的体外扩增脐血CD34 + 细胞的造血细胞因子组合 ,采集健康产妇脐带血 ,用免疫磁珠法分选CD34 + 细胞。采用SCF、FLT3 L、TPO和IL 34种具有早期作用的细胞因子的不同组合进行脐血CD34 + 细胞短期无血清液体培养 ,观察培养前后有核细胞、CD34 + 细胞、CD34 + /CD38- 细胞、CFU GEMM、CFU GM和BFU E数量的变化。结果在 3种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中 ,同时应用SCF、FLT3 L、TPO和IL 34种细胞因子培养 7d的扩增效果最好。突出的发现是在这种条件下CD34 + /CD38- 细胞亚群达到平均 1 97.9倍的扩增效果。提示 :SCF、FLT3 L、TPO和IL 34种细胞因子是脐血CD3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cd34^+细胞 造血生长因子 cd34^+细胞体外扩增 cd34^+/CD38^+细胞亚群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VEGF水平、外周血CD34^(+)细胞数量与骨骼肌功能障碍的关系
10
作者 台娜 安福成 +1 位作者 李鹏飞 马小玉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3年第3期387-393,共7页
目的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外周血CD34^(+)细胞数量,并分析二者与骨骼肌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6例COPD患者,依据COPD患者骨骼肌功能障碍... 目的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外周血CD34^(+)细胞数量,并分析二者与骨骼肌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6例COPD患者,依据COPD患者骨骼肌功能障碍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骨骼肌功能障碍组52例和无骨骼肌功能障碍组44例;选择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健康者96例为对照组。测定所有受试者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骨骼肌功能[握力、4m步速、5次起坐试验时间、6min步行距离(6MWD)],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血清VEGF水平、CD34^(+)细胞数量;分析COPD患者血清VEGF、CD34^(+)细胞数量、骨骼肌功能的相关性,COPD患者发生骨骼肌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血清VEGF、CD34^(+)细胞数量预测COPD患者发生骨骼肌功能障碍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无骨骼肌功能障碍组FVC、FEV1%、FEV1/FVC、握力、4m步速、6MWD降低(P<0.05),5次起坐试验时间较长、CRP、WBC水平升高(P<0.05),骨骼肌功能障碍组BMI、FVC、FEV1%、FEV1/FVC、握力、4m步速、6MWD降低(P<0.05),5次起坐试验时间较长、CRP、WBC水平升高(P<0.05);与无骨骼肌功能障碍组相比,骨骼肌功能障碍组BMI、握力、4m步速、6MWD降低(P<0.05),5次起坐试验时间较长(P<0.05)。对照组、无骨骼肌功能障碍组、骨骼肌功能障碍组血清VEGF水平依次升高,CD34^(+)细胞数量依次降低(P<0.05)。COPD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CD34^(+)细胞数量呈负相关(P<0.05);血清VEGF水平与握力、4m步速、6MWD呈负相关(P<0.05),与5次起坐试验时间呈正相关(P<0.05);CD34^(+)细胞数量与握力、4m步速、6MWD呈正相关(P<0.05),与5次起坐试验时间呈负相关(P<0.05)。BMI低水平、VEGF高水平、CD34^(+)细胞数量低水平是COPD患者发生骨骼肌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VEGF、CD34^(+)细胞数量、两者联合预测COPD患者发生骨骼肌功能障碍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0、0.835、0.935。结论COPD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增加,外周血CD34^(+)细胞数量明显下降,二者水平变化与骨骼肌功能障碍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d34^(+)细胞 骨骼肌功能障碍
下载PDF
续骨丹对调节胫骨骨不连大鼠CD34和VEGF增强骨修复的影响
11
作者 李月玮 李兴旺 +1 位作者 王旭东 宋亚芳 《中医药信息》 2023年第7期7-14,共8页
目的:探讨续骨丹外敷疗法对胫骨骨不连大鼠CD34细胞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探讨续骨丹修复胫骨骨不连潜在的效应机制。方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续骨丹低、中、高剂量组(2... 目的:探讨续骨丹外敷疗法对胫骨骨不连大鼠CD34细胞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探讨续骨丹修复胫骨骨不连潜在的效应机制。方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续骨丹低、中、高剂量组(25、75,150 mg/kg),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组和中剂量+TENS组,每组10只。采用胫骨截骨法制备大鼠胫骨骨不连模型。分别在造模8周后,干预第4、8周后通过X射线、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骨组织形态变化;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骨损伤区CD34和VEGF分布、定位情况。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和中剂量+TENS组断骨两端骨痂大部分桥接,皮质间隙消失,断骨被新生骨小梁覆盖,骨折损伤区纤维组织明显减少。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续骨丹高、中、低剂量组、TENS、中剂量+TENS组中CD34和VEGF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中剂量+TENS组的CD34和VEGF表达水平与续骨丹高剂量组相似,续骨丹低剂量组中CD34和VEGF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续骨丹中剂量组和TENS组。结论:续骨丹外敷疗法可通过调节CD34和VEGF的表达,改善局部血流供应,促进骨重建和骨不连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续骨丹 胫骨骨不连 VEGF cd34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
下载PDF
血管细胞外基质胶促进骨髓CD34+祖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左芯萌 王振华 高利平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5-229,共5页
目的研究血管细胞外基质(ECM)胶促进骨髓CD34^(+)祖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将人主动脉组织脱细胞后得到ECM,胃蛋白酶消化后得到ECM胶。HE染色和DAPI染色观察主动脉组织脱细胞效果。将小鼠骨髓CD34^(+)祖细胞分为2组:纤连蛋白(FN... 目的研究血管细胞外基质(ECM)胶促进骨髓CD34^(+)祖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将人主动脉组织脱细胞后得到ECM,胃蛋白酶消化后得到ECM胶。HE染色和DAPI染色观察主动脉组织脱细胞效果。将小鼠骨髓CD34^(+)祖细胞分为2组:纤连蛋白(FN)组置于涂有FN的培养板中培养;ECM组置于板底铺有人主动脉ECM胶的培养板中培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D34^(+)祖细胞CD3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祖细胞表面标志物CD31、CD14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CD133及CD45阳性细胞百分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吞噬荧光素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的细胞数;蛋白芯片检测细胞分泌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含量。结果DAPI和HE染色均显示人主动脉组织脱细胞前含有大量细胞核,而脱细胞后得到的血管ECM中不含细胞核。与FN组相比,ECM组CD34^(+)祖细胞CD31、eNOS及VWF mRNA表达升高,表达CD31、CD144及VEGFR2的阳性细胞率及吞噬Dil-acLDL的细胞数量增加,而表达CD133和CD45的阳性细胞率减少(P<0.05)。ECM组分泌血管生成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7、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瘦素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较FN组增多(P<0.05)。结论血管ECM胶可促进骨髓CD34^(+)祖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可能为心血管植入物原位内皮化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基质 内皮细胞 细胞分化 cd34+祖细胞 内皮化
下载PDF
健脾补肾法对人结直肠癌移植瘤组织TLR4、RAGE、NF-κB及CD34、D2-40的影响
13
作者 王梦涵 姚欣 +5 位作者 袁婉婧 李梅 黄兴瑜 孙怡 曾宏亮 谢彪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3年第3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法对人结直肠癌移植瘤组织TLR4、RAGE、NF-κB及CD34、D2-40的影响。方法于裸鼠右腿内侧接种人结肠癌细胞,建立人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15d后脱颈处死剥离瘤体。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用健脾补肾中药灌胃,免...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法对人结直肠癌移植瘤组织TLR4、RAGE、NF-κB及CD34、D2-40的影响。方法于裸鼠右腿内侧接种人结肠癌细胞,建立人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15d后脱颈处死剥离瘤体。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用健脾补肾中药灌胃,免疫组化法检测2组移植瘤组织中TLR4、RAGE、NF-κB及CD34、D2-40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移植瘤组织中TLR4、RAGE、NF-κB的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微血管CD34及淋巴管D2-40也明显下调(P<0.005)。结论健脾补肾法能明显下调人结直肠癌移植瘤组织炎症受体TLR4及RAGE、核转录因子NF-κB、肿瘤新生血管标记物CD34及肿瘤新生淋巴管标记物D2-40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补肾法 结直肠癌 TLR4 RAGE NF-ΚB cd34 D2-40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CD68和CD34表达情况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雪莲 孙丽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4期518-522,共5页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CD68和CD34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该院确诊的67例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68和CD34的表达情况,分析不同特征DLBCL患者CD68、CD34的阳性表达及共表达情...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CD68和CD34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该院确诊的67例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68和CD34的表达情况,分析不同特征DLBCL患者CD68、CD34的阳性表达及共表达情况,以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67例DLBCL患者有40例CD68表达阳性,35例CD34表达阳性。Ann Arbor临床分期为Ⅲ~Ⅳ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为3~4分、有骨髓侵犯DLBCL患者的CD68和CD34阳性率,以及二者的共表达率明显高于Ann Arbor临床分期为Ⅰ~Ⅱ期、IPI评分为0~2分、无骨髓侵犯DLBCL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68和CD34阳性患者3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均低于CD68和CD34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68和CD34阳性表达与DLBCL患者的Ann Arbor临床分期、IPI评分、骨髓侵犯及预后情况具有一定的关系,且CD68和CD34阳性DLBCL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 CD68 cd34
下载PDF
CD34、CD117和Ki67在老年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齐燕君 钱立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083-2086,共4页
目的探讨CD34、CD117和Ki67在老年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手术切除的GIST组织标本及瘤旁组织71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CD34、CD117和Ki67蛋白表达。比较GIST组织与瘤旁组织CD34、CD117和Ki67蛋白阳性表达;比... 目的探讨CD34、CD117和Ki67在老年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手术切除的GIST组织标本及瘤旁组织71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CD34、CD117和Ki67蛋白表达。比较GIST组织与瘤旁组织CD34、CD117和Ki67蛋白阳性表达;比较不同危险度分级CD34、CD117和Ki67蛋白阳性表达情况;比较不同病理特征CD34、CD117和Ki67蛋白阳性表达。结果GIST组织CD34、CD117、Ki67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瘤旁组织(P<0.05)。危险度分级越高,CD34、CD117和Ki67蛋白阳性表达越多(P<0.05)。不同性别、不同肿瘤部位、不同肿瘤组织类型、不同肿瘤直径、不同肿瘤数目CD34、CD117和Ki67蛋白阳性表达无显著差异(均P>0.05);周围浸润CD34、CD117和Ki67蛋白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无周围浸润(P<0.05);肿瘤血管CD34、CD117和Ki67蛋白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无肿瘤血管(P<0.05)。结论CD34、CD117和Ki67在老年GIST中高表达,且与危险度分级、周围浸润和肿瘤血管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 CD117 KI67 胃肠道间质瘤
下载PDF
CD133、CD34、ABCG2蛋白表达对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雷立锋 李雪 胡会杰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4期592-596,共5页
目的 探讨CD133、CD34、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BCG2)蛋白表达对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行肺癌根治术患者90例,根据术后随访期间是否发生复发转移分为复发组(n=34例)和未复发组(n=56例),收集各NSCLC... 目的 探讨CD133、CD34、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BCG2)蛋白表达对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行肺癌根治术患者90例,根据术后随访期间是否发生复发转移分为复发组(n=34例)和未复发组(n=56例),收集各NSCLC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分级等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测患者肺癌组织中CD133、CD34、ABCG2蛋白表达,比较不同组肺癌组织中CD133、CD34、ABCG2蛋白表达,并分析其对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复发组患者CD133、CD34、ABCG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CD133、CD34、ABCG2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病理类型、TNM分期、肿瘤直径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细胞分化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可知,CD133、CD34、ABCG2蛋白表达预测NSCL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AUC分别为0.619、0.645、0.628(P<0.05),联合检测的AUC为0.733(P<0.05),高于CD133、CD34、ABCG2蛋白单独检测(P<0.05)。结论 CD133、CD34、ABCG2蛋白表达对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33 cd34 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 非小细胞肺癌 复发转移 预测价值
下载PDF
CD34^+细胞在变应性鼻炎外周血和鼻黏膜中的表达
17
作者 吕晓飞 王宁宇 +5 位作者 韩德民 周兵 王向东 范尔钟 刘仲燕 李颖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CD34+细胞在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和鼻黏膜中的表达及髓外CD34+细胞可能参与变应性鼻炎鼻黏膜中的炎性细胞特别是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s,EOS)局部生成的可能性。方法取变应性鼻炎发作期和非发作期患者各12例,两组患者分别取外... 目的探讨CD34+细胞在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和鼻黏膜中的表达及髓外CD34+细胞可能参与变应性鼻炎鼻黏膜中的炎性细胞特别是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s,EOS)局部生成的可能性。方法取变应性鼻炎发作期和非发作期患者各12例,两组患者分别取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做CD34+细胞记数;分别取鼻黏膜,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CD34+细胞,在尽可能排除血管内皮细胞和纤维细胞CD34+阳性表达后,计数CD34+细胞。结果变应性鼻炎患者发作期外周血中CD34+细胞表达明显高于非发作期患者外周血中CD34细胞的表达(P<0.05),鼻黏膜中CD34+细胞主要表达于黏膜下层EOS聚集区,非发作期患者鼻黏膜中CD34+细胞表达明显高于发作期的鼻黏膜(P<0.01),并与活化的EOS数呈负相关。结论变应性鼻炎外周血、鼻黏膜中CD34+细胞的表达,提示了髓外CD34+细胞可能参与变应性鼻炎鼻黏膜中的炎性细胞特别是EOS的局部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细胞 鼻黏膜 外周血 变应性鼻炎患者 细胞cd34^+ 免疫组化方法 血管内皮细胞 cd34细胞 炎性细胞 细胞表达 发作期 嗜酸粒细胞 流式细胞仪 EOS 细胞记数 阳性表达 黏膜下层 表达及 可能性 负相关 髓外 局部
下载PDF
免疫性复发性流产患者CD31、CD34及FⅧ表达量变化及其与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18
作者 董洁 李晶 +1 位作者 王沙沙 姚岚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10期4-5,共2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免疫性复发性流产患者CD31、CD34及FⅧ表达量变化及其与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2021年2月到2022年9月选择在安阳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非人为原因流产10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择在安阳市妇幼保健院人工流产患者100例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与分析免疫性复发性流产患者CD31、CD34及FⅧ表达量变化及其与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2021年2月到2022年9月选择在安阳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非人为原因流产10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择在安阳市妇幼保健院人工流产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CD31、CD34、FⅧ表达量情况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研究组蜕膜组织CD31、CD34及FⅧ阳性细胞百分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两组200例患者中,Spearsman分析显示蜕膜组织中CD31、CD34、FⅧ表达量与免疫性复发性流产都存在相关性(P<0.05)。在两组200例患者中,在免疫性复发性流产作为因变量,以蜕膜组织中CD31、CD34、FⅧ表达量作为自变量,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蜕膜组织中CD31、CD34、FⅧ表达量都为导致免疫性复发性流产发生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免疫性复发流产患者多伴随有CD31、CD34及FⅧ的异常表达,免疫性复发性流产患者CD31、CD34及FⅧ表达量变化及其与病理学特征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复发流产 CD31 cd34 FⅧ 病理学特征 相关性
下载PDF
天马颗粒对裸鼠结肠癌移植瘤组织中RAGE、CD34、D2-40表达影响的研究
19
作者 孙怡 王梦涵 +3 位作者 肖佑 黄兴瑜 曾宏亮 谢彪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12期2377-2381,共5页
目的:研究天马颗粒对裸鼠结肠癌移植瘤组织中RAGE、CD34、D2-40表达的影响探讨天马颗粒抑癌机制。方法:以SPF级雌雄各半裸鼠为研究对象,通过皮下种植HCT116细胞株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将其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天马颗粒低浓度组(5.39... 目的:研究天马颗粒对裸鼠结肠癌移植瘤组织中RAGE、CD34、D2-40表达的影响探讨天马颗粒抑癌机制。方法:以SPF级雌雄各半裸鼠为研究对象,通过皮下种植HCT116细胞株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将其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天马颗粒低浓度组(5.39g/kg)、天马颗正常浓度组(10.79g/kg),种植瘤形成后施行药物干预,然后摘取结肠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观察RAGE、CD34、D2-40蛋白表达量。结果:同空白对照组相比,天马颗粒低浓度组、天马颗粒正常浓度组大肠癌组织中RAGE蛋白具有明显差异(P<0.05),CD34天马颗粒组较空白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D2-40天马颗粒组较空白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天马颗粒可以抑制RAGE蛋白、CD34、D2-40蛋白表达,改善肿瘤炎症微环境,抑制肿瘤血管、淋巴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马颗粒 结直肠癌 RAGE cd34 D2-40
下载PDF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联合CD34分子表达对于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俊秀 马艳君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3年第7期173-174,179,共3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联合CD34分子表达对于甲状腺癌(thyroid carcinoma)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共78例,均为2017年8月至2022年1l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结节病人,所有患者都给予超声造影定量分析,采用免疫组化法检... 目的:探讨与分析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联合CD34分子表达对于甲状腺癌(thyroid carcinoma)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共78例,均为2017年8月至2022年1l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结节病人,所有患者都给予超声造影定量分析,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34分子表达水平并进行诊断价值分析。结果:在78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46例(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甲状腺癌患者32例(甲状腺癌组)。甲状腺癌组的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都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肿瘤组(P<0.05)。甲状腺癌组的CD34分子表达阳性率为75.00%,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的26.09%(P<0.05)。在78例患者中,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联合CD34分子表达检测判断为甲状腺癌31例,甲状腺良性肿瘤47例,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联合CD34分子表达检测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6.88%(31/32)和100.00%(46/46)。结论: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联合CD34分子表达对于甲状腺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可有效反映病灶的血流特征与微血管密度,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 cd34分子 甲状腺癌 联合诊断 峰值强度 曲线下面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