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7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3)-β-D葡聚糖联合降钙素原、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在艾滋病患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早期诊断临床研究
1
作者 黄强 王宇 +5 位作者 江渊 梁道斌 黄锐洁 秦小超 潘燕妮 和鹰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21-24,29,共5页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联合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在艾滋病患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早期诊断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住院的120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实验室结果,将...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联合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在艾滋病患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早期诊断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住院的120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实验室结果,将其分为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确诊组(血或组织液培育养出马尔尼菲篮状菌),简称A组(62例),及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临床诊断组[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及(1-3)-β-D葡聚糖、PCT、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诊断],简称B组(58例)。检测患者(1-3)-β-D葡聚糖、PCT、CD4^(+)T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对艾滋病患者感染马尔尼菲篮状菌的诊断效能。结果A组的(1-3)-β-D葡聚糖和PCT水平均高于B组,CD4^(+)T淋巴细胞个数低于B组(P<0.05);(1-3)-β-D葡聚糖、PCT、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AUC为0.933,(1-3)-β-D葡聚糖单独检测的AUC是0.812,PCT单独检测的AUC为0.883,CD4^(+)T淋巴细胞单独检测的AUC是0.810,(1-3)-β-D葡聚糖、PCT和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AUC皆优于三项单独检测,表明(1-3)-β-D葡聚糖、PCT和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皆优于单一指标诊断,且联合检测的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92.43%和0.580,均高于三项单独检测。结论(1-3)-β-D葡聚糖联合PCT和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对艾滋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具有非常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能够帮助医生分析出高危风险患者,及时制定治疗方案,同时也承担预后效果的判断依据,对治疗艾滋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β-D葡聚糖 PCt cd4^(+)t淋巴细胞 艾滋病 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
下载PDF
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TLR4、hCMV-IgM与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2
作者 杨琪 李芳芳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23-127,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TLR4、人巨细胞病毒(hCMV)-IgM与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As-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89例As-ACI患者(脑梗死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43例(对照组)。根据颈内动脉超声结果将As-AC...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TLR4、人巨细胞病毒(hCMV)-IgM与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As-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89例As-ACI患者(脑梗死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43例(对照组)。根据颈内动脉超声结果将As-ACI患者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组、狭窄组。比较各组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水平、单个核细胞TLR4表达水平、hCMV-IgM抗体阳性率和内膜中膜厚度(IMT)。分析As-ACI患者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CD4^(+)CD25^(+)Treg细胞、TLR4与IMT的相关性及其对颈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结果脑梗死组CD4^(+)CD25^(+)Treg细胞、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TLR4表达、hCMV-IgM抗体阳性率、TC、TG、LDLC、hs-CRP水平、IMT高于对照组(P<0.05)。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组、狭窄组CD4^(+)CD25^(+)Treg细胞水平依次降低,TLR4表达、hCMV-IgM抗体阳性率、IMT依次增高(P<0.05)。CD4^(+)CD25^(+)Treg细胞水平与IMT呈负相关,TLR4表达与IMT呈正相关(P<0.05)。高血压、CD4^(+)CD25^(+)Treg表达、TLR4表达、hCMV-IgM抗体阳性是As-ACI患者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CD4^(+)CD25^(+)Treg细胞、TLR4表达水平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TLR4、hCMV-IgM抗体阳性率与As-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有关,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TLR4联合可以较好预测病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ACI 颈动脉粥样硬化 cd4^(+)cd25^(+)treg细胞 tLR4 HCMV-IGM
下载PDF
RhoA、CD4^(+)CD25^(+)调节性T细胞、MYBL2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对预后和生存时间的影响
3
作者 王芳 郑紫恒 李帅帅 《现代临床医学》 2024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讨RhoA、CD4^(+)CD25^(+)调节性T细胞、成髓细胞瘤转录因子第2亚型(MYBL2)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对预后和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134例胃癌患者术后癌组织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其中62例胃... 目的:探讨RhoA、CD4^(+)CD25^(+)调节性T细胞、成髓细胞瘤转录因子第2亚型(MYBL2)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对预后和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134例胃癌患者术后癌组织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其中62例胃癌患者相应的癌旁组织标本及40例同期非胃癌患者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进行对照,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胃黏膜组织中RhoA、CD4^(+)CD25^(+)调节性T细胞、MYBL2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对胃癌预后及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RhoA,CD4^(+)CD25^(+)调节性T细胞、MYBL2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胃癌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28.61±1.34)个月,其中RhoA、CD4^(+)CD25^(+)调节性T细胞、MYBL2阳性患者的生存时间均短于阴性患者(P<0.05)。RhoA(+)、CD4^(+)CD25^(+)调节性T细胞(+)、MYBL2(+)是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检测RhoA,CD4^(+)CD25^(+)调节性T细胞、MYBL2的表达可作为胃癌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生存时间评估的重要补充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A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MYBL2 胃癌 预后 生存时间
下载PDF
CD4^(+)和CD8^(+)T细胞在结核病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4
作者 温淑芳 魏荣荣 +1 位作者 李浩然 刘毅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9-484,共6页
结核分枝杆菌是世界范围内单一感染源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并且已有大量人群被感染后处于长期潜伏感染状态。机体清除结核分枝杆菌主要依赖于特异性免疫应答,其中T淋巴细胞作为参与机体细胞免疫的主要细胞,其增殖和活化在机体特异性免疫应... 结核分枝杆菌是世界范围内单一感染源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并且已有大量人群被感染后处于长期潜伏感染状态。机体清除结核分枝杆菌主要依赖于特异性免疫应答,其中T淋巴细胞作为参与机体细胞免疫的主要细胞,其增殖和活化在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分析了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机体后,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4^(+)T和CD8^(+)T细胞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并且对机体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免疫应答的机制进行总结,为进一步深入探索适应性免疫的抗结核感染网络、结核病的诊断及临床研制新型疫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cd4阳性t淋巴细胞 cd8阳性t淋巴细胞 免疫 细胞因子
下载PDF
MicroRNA调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D4^(+)T细胞亚群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宋辉 郭一慧 +2 位作者 许家威 曾清 程纬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3-667,共5页
MicroRNA(miRNA)是一种小分子非编码单链RNA,可广泛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对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生和进展与miRNA介导CD4^(+)T细胞亚群的异常免疫调节密切相关。ITP患者mi... MicroRNA(miRNA)是一种小分子非编码单链RNA,可广泛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对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生和进展与miRNA介导CD4^(+)T细胞亚群的异常免疫调节密切相关。ITP患者miRNA的不同表达情况可影响CD4^(+)T细胞亚群的免疫功能,导致Th1/Th2、Th17/Treg的调节失衡和TFH的过度分化,引起细胞因子分泌异常。本文就ITP中miRNA介导的CD4^(+)T细胞亚群免疫功能失衡机制进行总结,以期为探索ITP的免疫机制和免疫治疗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cd4^(+)t细胞亚群
下载PDF
miR-155/GATA3/CD4^(+)T细胞通路对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的调控
6
作者 李荣荣 瞿申红 +2 位作者 张少杰 黄雪颖 钟自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9-635,共7页
变应性鼻炎(AR)指具有特异性体质的个体第二次接触相同致敏原后立即触发由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与多种基因、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等密切相关。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快速发展,AR发病机制研究... 变应性鼻炎(AR)指具有特异性体质的个体第二次接触相同致敏原后立即触发由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与多种基因、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等密切相关。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快速发展,AR发病机制研究逐步深化、精准。研究发现miR-155和转录因子GATA3对AR发生发展有重要调控作用,进而影响CD4^(+)T淋巴细胞的优势分化趋势和ILC2增生。本文主要以miR-155/GATA3通路为中心,探讨相关上游基因和下游调控物质对AR发病机制的影响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MIR-155 GAtA3 cd4^(+)t细胞 ILC2
下载PDF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脂联素与CD4^(+)T细胞亚群的分析及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王颖 高惠英 +4 位作者 张琪 尚莉丽 范春雪 罗静 王彩虹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2期96-100,共5页
目的比较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脂联素及CD4+T细胞亚群的差异,并探究痛风患者脂联素与血尿酸、疾病活动度、CT4^(+)T细胞亚群及部分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急性痛风组(n=90)及健康对照组(n=72)的临床资料(包括一... 目的比较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脂联素及CD4+T细胞亚群的差异,并探究痛风患者脂联素与血尿酸、疾病活动度、CT4^(+)T细胞亚群及部分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急性痛风组(n=90)及健康对照组(n=72)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中性粒细胞、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血尿酸、CT4^(+)T细胞亚群及部分细胞因子);检测两组外周血脂联素水平,比较两组间外周血脂联素及CD4+T细胞亚群的差异;分析脂联素与各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急性痛风组外周血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P<0.001),且Th2、Th17、Th17/Treg均升高(P<0.05),Treg、Th1/Th2均降低(P<0.05)。急性痛风组外周血脂联素与中性粒细胞、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均呈负相关(r=-0.244,P<0.05;r=-0.311,P<0.05;r=-0.506,P<0.001),而与血尿酸无相关性。急性痛风组外周血脂联素与Th1和Th1/Th2均呈正相关(r=0.252,P<0.05;r=0.218,P<0.05)。急性痛风组外周血脂联素与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均呈正相关(r=0.323,P<0.05;r=0.377,P<0.05;r=0.359,P<0.05);而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呈负相关(r=-0.265,P<0.05;r=-0.299,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急性痛风组外周血脂联素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IL-6及TNF-α均呈负相关(B _(ESR)=-12.541,P=0.003;B_( CRP)=-8.256,P=0.024;B_( IL-6)=-15.907,P=0.037;B _(TNF-α)=-79.770,P=0.040),而与Th1呈正相关(B _(Th1)=2.959,P=0.006)。结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脂联素水平降低,Th2和Th17升高,而Treg降低,脂联素降低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免疫紊乱及免疫炎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关节炎 脂联素 cd4^(+)t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循环CD4^(+)CD45RA^(+)CD62L^(+)T细胞与接受EGFR-TKI治疗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相关
8
作者 操辰新 唐辉 +4 位作者 耿瑞璇 郭伏平 白春梅 王颖轶 李太生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5期658-664,共7页
目的探索外周血循环淋巴细胞的基线水平及动态变化与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的EGFR突变阳性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设计一个回顾性队列,包括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EGFR-TKI治疗的40... 目的探索外周血循环淋巴细胞的基线水平及动态变化与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的EGFR突变阳性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设计一个回顾性队列,包括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EGFR-TKI治疗的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EGFR-TKI治疗期间,使用流式细胞仪测量术收集外周血循环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动态监测,并通过电话随访每位患者的生存情况,分别比较基线以及治疗1月后外周血循环淋巴细胞亚群与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关系。结果在接受EGFR-TKI治疗的患者中,更高的基线循环CD4^(+)CD45RA^(+)CD62L^(+)T细胞计数与更高的肿瘤治疗应答相关(P<0.001)。整个人群的PFS为27.1个月,而OS未达到。然而,基线CD4^(+)CD45RA^(+)CD62L^(+)T细胞计数与中位PFS无相关性。此外,在EGFR-TKI治疗期间,CD4^(+)CD45RA^(+)CD62L^(+)T细胞计数稳定或升高的患者的PFS明显长于CD4^(+)CD45RA^(+)CD62L^(+)T细胞计数降低的患者(29.1个月对比9.4个月;P<0.001)。结论更高的基线循环CD4^(+)CD45RA^(+)CD62L^(+)T细胞计数与更好的EGFR-TKI治疗应答相关,CD4^(+)CD45RA^(+)CD62L^(+)T细胞计数的动态变化与PFS延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 淋巴细胞亚群 肺癌 cd4^(+)cd45RA^(+)cd62L^(+)t细胞 预后
下载PDF
辐照红细胞与普通悬浮红细胞输注对肝癌患者CD4+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
9
作者 王云鹏 张新蔚 +4 位作者 吕旭方 马宝亮 李小全 魏书堂 徐丽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分析辐照红细胞与普通悬浮红细胞输注对肝癌患者CD4+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肝癌患者,根据输血红细胞类型,将以辐照红细胞输注治疗的65例患者纳入辐照组,以普通悬浮红细胞输注治疗的35例患者纳入普通组。比较输... 目的分析辐照红细胞与普通悬浮红细胞输注对肝癌患者CD4+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肝癌患者,根据输血红细胞类型,将以辐照红细胞输注治疗的65例患者纳入辐照组,以普通悬浮红细胞输注治疗的35例患者纳入普通组。比较输血前和输血后14 d时,2组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水平(Th1、Th2、Th17、Treg)、细胞因子水平[白介素-2(IL-2)、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干扰素(IFN-γ)]。比较输血后3个月内2组患者感染发生率。输血后随访3年,比较2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输血后14 d时,辐照组患者Th1、IL-2、IFN-γ水平显著高于普通组,Th2、Treg、IL-10、IL-17水平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2组Th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3个月内辐照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低于普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随访3年,2组患者PFS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体普通悬浮红细胞输注将抑制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而辐照红细胞输注可减轻异体输血引起的细胞免疫抑制反应,后者在肝癌手术中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照红细胞 普通悬浮红细胞 肝癌 cd4+t细胞亚群
下载PDF
肾透明细胞癌来源的IL4I1介导PD1^(+)CD8^(+)T淋巴细胞募集的相关研究
10
作者 李美 来佳丹 +2 位作者 魏诗瑶 孟晋欢 李常颖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22-127,共6页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ccRCC)来源的白细胞介素4诱导蛋白1(IL4I1)对表达PD1的CD8^(+)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的诱导与募集作用。方法:利用公共数据库分析ccRCC组织中IL4I1的表达与CD8^(+)T淋巴细胞浸润及免疫功能相关分子表达的关系,...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ccRCC)来源的白细胞介素4诱导蛋白1(IL4I1)对表达PD1的CD8^(+)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的诱导与募集作用。方法:利用公共数据库分析ccRCC组织中IL4I1的表达与CD8^(+)T淋巴细胞浸润及免疫功能相关分子表达的关系,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验证;构建过表达IL4I1蛋白的769P细胞系并验证;荧光定量PCR(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过表达IL4I1 ccRCC细胞表达趋化因子的变化。结果:高表达IL4I1的ccRCC组织中有更多的CD8^(+)T淋巴细胞浸润(P=6.843×10^(-7)),其浸润水平与IL4I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2)=0.5764,P<0.001);且浸润的CD8^(+)T细胞多表达抑制型分子PD1。过表达IL4I1的ccRCC 769P细胞所表达的趋化因子配体(CCL2、CCL4、CCL5、CCL17)在mRNA水平显著下调(t=95.16、116.1、21.28、68.47,均P<0.05)。同时,细胞培养上清中CCL4、CCL5浓度明显升高(t=6.760、6.846,均P<0.05)。结论:ccRCC组织中IL4I1与PD1+CD8^(+)T淋巴细胞浸润密切相关,可能通过调控趋化因子的表达,参与免疫抑制型CD8^(+)T淋巴细胞在肿瘤局部的募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 IL4I1 PD-1 cd8^(+)t淋巴细胞 趋化因子
下载PDF
血清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结合MRA与 脑梗死再发的关系研究
11
作者 刘娜 彭爱妮 +2 位作者 吴晶 徐寿成 于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99-20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结合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与脑梗死再发的相关性及预测作用。方法选取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3例,测定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MRA评估血管... 目的探讨血清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结合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与脑梗死再发的相关性及预测作用。方法选取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3例,测定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MRA评估血管狭窄评分、侧支循环充盈评分,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其中34例脑梗死再发患者作为脑梗死再发组,107例脑梗死未再发患者作为脑梗死未再发组,排除其他各种原因失访12例患者,并绘制各指标用于预测患者脑梗死再发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脑梗死再发组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明显高于脑梗死未再发组(P<0.05);脑梗死再发组血管狭窄评分、侧枝循环充盈评分均低于脑梗死未再发组(P<0.05)。患者脑梗死再发与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血管狭窄评分、侧枝循环充盈评分均有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血管狭窄评分、侧枝循环充盈评分预测患者脑梗死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75、0.889、0.935,三者联合预测患者脑梗死再发的AUC为0.994,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患者脑梗死复发的AUC。结论血清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结合MRA血管狭窄评分、侧支循环充盈评分诊断脑梗死再发效能较高,对脑梗死再发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 磁共振血管造影 血管狭窄评分 侧支循环充盈评分 脑梗死再发
下载PDF
基线CD_(4)^(+)T细胞数和病毒载量对整合酶抑制剂方案疗效影响的Meta分析
12
作者 黄钰 赵田 傅更锋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41-48,共8页
目的评价HIV感染者基线CD4+T淋巴细胞(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对含整合酶抑制剂治疗方案疗效的影响。方法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以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原始数据提取,对基线CD4细胞计数(<... 目的评价HIV感染者基线CD4+T淋巴细胞(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对含整合酶抑制剂治疗方案疗效的影响。方法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以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原始数据提取,对基线CD4细胞计数(<200/μL vs.≥200/μL)和HIV病毒载量(>10^(5)拷贝/mL vs.≤10^(5)拷贝/mL)进行亚组分析,评估各亚组治疗失败风险,采用R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9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基线CD4细胞计数≥200/μL组相比,<200/μL组治疗48周(OR=1.93,95%Cl:1.47~2.53,P=0.01)和96周(OR=1.53,95%Cl:1.13~2.09,P<0.01)的治疗失败风险更高;与基线病毒载量≤10^(5)拷贝/mL的HIV感染者相比,>10^(5)拷贝/mL的HIV感染者治疗48周后治疗失败风险更高(OR=1.82,95%Cl:1.37~2.42,P<0.01)。结论HIV感染者基线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是影响含整合酶抑制剂治疗方案疗效的重要因素,应积极推行“发现即治疗”政策,促进HIV感染者的早检测、早诊断及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HIV 整合酶抑制剂 cd4细胞计数 病毒载量 MEtA分析
下载PDF
基线CD4+T淋巴细胞和病毒载量对艾滋病免疫功能重建的影响
13
作者 韦慧芬 付凯 +2 位作者 唐贵 张鹏 蒋忠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208-0215,共8页
探讨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的HIV/AIDS患者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基线病毒载量对免疫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4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进行HAART的HIV/AIDS患者共183... 探讨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的HIV/AIDS患者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基线病毒载量对免疫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4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进行HAART的HIV/AIDS患者共1835例,根据其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为两组: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组(≤200个/uL,1095例)及高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组(>200个/uL,694例),根据其基线病毒载量(viral load,VL)分为高基线VL组(>55335拷贝/mL,361例)、低基线VL组(≤55335拷贝/mL,562例),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对不同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基线VL组在HAART启动后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总体变化趋势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组和高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组免疫功能重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ald 2 = 6134.946, P<0.01 ),不同随访时间两组之间免疫功能重建水平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Wald 2 = 1319.444, P<0.01);低基线VL组和高基线VL组免疫功能重建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Wald 2 = 14.611, P<0.01 ),不同随访时间两组之间免疫功能重建水平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2 =549.399, P<0.01);高基线VL组的免疫重建成功率71.6%(245/342)低于低基线VL组的免疫重建成功率86.7%(476/549)(2 =30.979 P<0.01)。 结论 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基线病毒载量的高低可直接影响HAART后的免疫重建效果,高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组的免疫重建效果优于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组,低基线病毒载量组的免疫重建效果优于高基线病毒载量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免疫重建 cd4+t淋巴细胞 病毒载量 基线
下载PDF
基于组织驻留记忆CD4^(+)T细胞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复发过程中“伏邪”的生物学基础
14
作者 袁亚利 李军祥 +4 位作者 谢春娥 王木源 张文基 邢韵淇 毛堂友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3期117-120,共4页
从组织驻留记忆CD4^(+)T细胞(CD4^(+)TRM)细胞入手,综述其生理病理特点及其在溃疡性结肠炎(UC)复发中的作用,探讨UC复发过程中“伏邪”的生物学基础,为中医药抗UC复发提供新策略。CD4^(+)TRM细胞在UC的发病机制中具有核心作用,参与了UC... 从组织驻留记忆CD4^(+)T细胞(CD4^(+)TRM)细胞入手,综述其生理病理特点及其在溃疡性结肠炎(UC)复发中的作用,探讨UC复发过程中“伏邪”的生物学基础,为中医药抗UC复发提供新策略。CD4^(+)TRM细胞在UC的发病机制中具有核心作用,参与了UC肠道炎症的反复发作。伏邪是感邪后藏伏于体内不立即发病的邪气,或湿热瘀血等邪气并未随疾病治愈根除而是潜伏于内的病邪,是UC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主要病因。伏邪的致病特点与CD4^(+)TRM细胞免疫记忆、感而引动、待机而发的特性暗相契合,因此CD4^(+)TRM细胞可能是UC“伏邪”的生物学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组织驻留记忆cd4+t细胞 伏邪 生物学基础 复发
下载PDF
慢性心衰患者CD4^(+)T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15
作者 张丽坤 崔建娇 刘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2-805,共4页
目的:探究慢性心衰患者CD4^(+)T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200例慢性心衰患者相关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测定T淋巴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接受1年随访... 目的:探究慢性心衰患者CD4^(+)T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200例慢性心衰患者相关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测定T淋巴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接受1年随访以评估其预后情况,并依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测定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收集患者各项资料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0.5%;预后不良组患者Th1细胞水平及Th1/Th2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Th2细胞水平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而IL-4与IL-6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单因素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h2细胞、Hb水平下降,Th1细胞、BNP、心功能分级上升为患者预后影响因素(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异常,并且与患者预后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衰 cd4^(+)t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预后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小鼠CD4^(+)T细胞的脂质组学研究
16
作者 张小雨 谭海波 +2 位作者 黄敏仪 贝伟剑 杨祎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1-477,共7页
目的:初步探讨糖尿病肾病(DKD)小鼠CD4^(+)T免疫细胞在脂质组学方面的差异,筛选出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差异代谢产物。方法:先采用CD4 (L3T4) MicroBeads免疫磁珠法分离BKS.Cg-Dock7^(m+/+)Lepr^(db)/J自发性DKD小鼠脾脏CD4^(+)T免疫细胞;... 目的:初步探讨糖尿病肾病(DKD)小鼠CD4^(+)T免疫细胞在脂质组学方面的差异,筛选出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差异代谢产物。方法:先采用CD4 (L3T4) MicroBeads免疫磁珠法分离BKS.Cg-Dock7^(m+/+)Lepr^(db)/J自发性DKD小鼠脾脏CD4^(+)T免疫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CD4^(+)T免疫细胞纯度,LC-MS/MS技术检测CD4^(+)T免疫细胞非靶向脂质组学,对差异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结果:LC-MS法检测出463个代谢产物;PCA和OPLS-DA分析显示代谢组分明显分离;筛选出24种差异代谢物。KEGG及富集分析可知差异代谢物涉及甘油磷脂代谢紊乱。结论:CD4^(+)T细胞磷脂类代谢与DKD的发生密切相关,靶向DKD CD4^(+)T细胞的磷脂类代谢可能是DKD治疗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t细胞 糖尿病肾病 脂质组学 磁珠分选 流式细胞
下载PDF
苯达莫司汀治疗滤泡性淋巴瘤后CD4^(+)T淋巴细胞减少或可预测感染发生及疗效
17
作者 李金莲 庄万传 柴星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8-717,共10页
目的:探讨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滤泡性淋巴瘤(FL)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2022年10月30日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与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应用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的129例F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滤泡性淋巴瘤(FL)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2022年10月30日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与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应用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的129例F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BR)组、苯达莫司汀联合奥妥珠单抗(GB)组、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多柔比星+长春地辛+泼尼松(R-CHOP)组,回顾性分析苯达莫司汀为基础的方案治疗FL的疗效、安全性及相关预后因素。结果:BR组、GB组与R-CHOP组的ORR分别为98%、94%、72.3%,CR率分别为61.2%、70%、40.4%,R-CHOP组的ORR率、CR率与BR组、GB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BR组、GB组与R-CHOP组的3年PFS率分别为89.6%、90.9%、48.9%,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3年OS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淋巴细胞及CD4^(+)T淋巴细胞在用药后6个月降至最低,且BR组与GB组淋巴细胞减少的发生率高于R-CHOP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依次为肺部感染、EB病毒感染、乙肝病毒再激活、胃肠道反应,均可控,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D4^(+)T淋巴细胞计数ROC曲线示,BR组判断感染的AUC为0.802,临界值为258/uL;GB组判断感染的AUC为0.754,临界值为322/uL。结论: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FL疗效佳,且不良反应可控,但治疗后淋巴细胞减少明显且与不同CD20单抗联合使用时表现出差异性。CD4^(+)T淋巴细胞计数最低值可以作为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FL感染发生及疗效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达莫司汀 滤泡性淋巴瘤 疗效 淋巴细胞减少 cd4^(+)t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淫羊藿苷对心力衰竭血清中DCs与CD4^(+)T细胞共培养的影响
18
作者 赵玲婕 李倩 +4 位作者 陈波洋 周艳 高洁 柴艺汇 陈云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06-311,共6页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心力衰竭血清中Dahl盐敏感大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与CD4^(+)T细胞共培养中CD4^(+)T细胞分化为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Th)17、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s,Treg)的影响。...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心力衰竭血清中Dahl盐敏感大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与CD4^(+)T细胞共培养中CD4^(+)T细胞分化为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Th)17、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s,Treg)的影响。方法将50只SPF级5周龄雄性Dahl盐敏感大鼠(模型组)及同龄10只雄性Dahl盐抵抗大鼠(正常组)喂养至18周龄后麻醉制备心力衰竭血清与正常血清;收集分离2种大鼠的DCs与CD4^(+)T细胞,经流式细胞仪鉴定CD4^(+)T细胞纯度后将DCs和CD4^(+)T细胞按照110的比例共培养,共培养的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血清),模型组(心力衰竭血清),模型组^(+)维生素D组,模型组^(+)ICA高、中、低剂量组。药物干预24 h后收集细胞标本。流式细胞仪检测DCs和CD4^(+)T细胞共培养中Th17、Treg的阳性表达比例;ELISA检测DCs与CD4^(+)T细胞共培养上清液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IL-6、IL-12、IL-10的水平。结果ICA与维生素D的治疗结果趋势一致,均可显著降低Th17细胞阳性表达率及Th17/Treg比值(P<0.01),升高Treg阳性表达率(P<0.01);显著升高IL-10水平(P<0.01),降低IL-17、TGF-β1、IL-6、IL-12水平(P<0.05)。结论ICA与维生素D能通过调节机体内Th17/Treg的平衡,降低促炎细胞因子IL-17、TGF-β1、IL-6、IL-12与升高抑炎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来治疗心力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cd4^(+)t细胞 心力衰竭 淫羊藿苷 维生素D
下载PDF
乳酸/白蛋白比值、白细胞介素-6、CD4^(+)T淋巴细胞计数对重症肺炎并脓毒症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19
作者 苗芝育 张磊 +3 位作者 李晓燕 张瑞霞 赵梦姣 高延秋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32-239,共8页
目的探讨乳酸/白蛋白比值(LAR)、白细胞介素-6(IL-6)、CD4^(+)T淋巴细胞计数对重症肺炎并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呼吸重症医学科(RICU)收治的73例重症肺炎并脓毒症患者为... 目的探讨乳酸/白蛋白比值(LAR)、白细胞介素-6(IL-6)、CD4^(+)T淋巴细胞计数对重症肺炎并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呼吸重症医学科(RICU)收治的73例重症肺炎并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28 d生存结局将其分为生存组(n=43)和死亡组(n=30)。通过查阅电子病历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情况,入住RICU治疗时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态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平均动脉压(MAP)、英国胸科协会改良肺炎评分(CURB-65)、总胆红素(Tbil)、血肌酐(Scr)、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WBC)计数、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入住RICU后第1、3、7天,抽取患者动脉血,应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检测乳酸水平;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清中白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计算2组患者第1、3、7天的LAR。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第1、3、7天的LAR、IL-6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肺炎并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影响因素对重症肺炎并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占比、合并糖尿病占比、合并CHD占比、RICU住院时间以及入住RICU时的Tbil、MAP、PLT、Scr、WBC、PCT、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CURB-65评分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第1、3、7天,死亡组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低于生存组,SOFA评分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第1天,死亡组与生存组患者的LAR、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7天,死亡组患者的LAR及IL-6水平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生存组患者第3、7天的LAR、IL-6、SOFA评分显著低于第1天,第7天的LAR、IL-6、SOFA显著低于第3天(P<0.05);生存组患者第3、7天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高于第1天(P<0.05);生存组患者第7天与第3天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第7天的IL-6水平显著低于第1、3天(P<0.05),第1天的IL-6水平与第3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R、CD4^(+)T淋巴细胞计数、SOFA评分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第3天,重症肺炎并脓毒症患者LAR、IL-6水平与SOFA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385、0.394,P<0.05);第7天,LAR、IL-6与SOFA评分亦呈显著正相关(r=0.418、0.402,P<0.05);第3、7天,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SOFA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0.451、-0.45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第3天的LAR、IL-6、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第7天的IL-6、CD4^(+)T淋巴细胞计数是重症肺炎并脓毒症28 d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APACHEⅡ评分,第3天的LAR、IL-6、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三者联合,第7天的IL-6、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二者联合对重症肺炎并脓毒症患者的28 d死亡均有一定预测价值(P<0.05);第3天的LAR、IL-6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联合预测重症肺炎并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1,APACHEⅡ评分预测重症肺炎并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AUC值为0.769,第3天的LAR、IL-6、CD4^(+)T淋巴细胞计数预测重症肺炎并脓毒症28 d死亡的AUC值分别为0.795、0.757、0.770,第7天的IL-6、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二者联合预测重症肺炎并脓毒症28 d死亡的AUC值分别为0.743、0.802、0.888。结论入院3 d LAR、3 d IL-6、3 d CD4^(+)T淋巴细胞计数以及7 d IL-6、7 d CD4^(+)T淋巴细胞计数是影响重症肺炎并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相关因素;联合检测第3天的LAR、IL-6、CD4^(+)T淋巴细胞计数能够更好地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脓毒症 乳酸/白蛋白比值 细胞介素-6 cd4^(+)t淋巴细胞计数 预后
下载PDF
基于CD80/CTLA⁃4途径探究IL⁃7对脓毒症T淋巴细胞功能的机制研究
20
作者 龚川江 周铃 刘佳佳 《解剖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52-58,共7页
目的基于CD80/CTLA⁃4途径探究IL⁃7对脓毒症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1日~2023年6月6日收治的104例脓毒症患者,分离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并纯化,刺激培养T淋巴细胞并分为3组,即对照组、IL⁃7组和CYAL⁃4组。流式细胞仪... 目的基于CD80/CTLA⁃4途径探究IL⁃7对脓毒症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1日~2023年6月6日收治的104例脓毒症患者,分离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并纯化,刺激培养T淋巴细胞并分为3组,即对照组、IL⁃7组和CYAL⁃4组。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凋亡率和增殖代数;ELISA检测淋巴细胞IL⁃7、IFN⁃γ、TNF⁃α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表面CD80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T淋巴细胞表面CTAL⁃4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L⁃7组和CTAL⁃4组T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分别为45.17±4.02、48.06±4.08),T淋巴细胞增殖代数(分别为6.01±1.04、5.92±1.02)、T淋巴细胞中IL⁃7(分别为115.46±9.07、112.39±9.01)、IFN⁃γ(分别为21.46±2.15、20.07±2.12)、TNF⁃α(分别为347.15±2.26、340.87±12.08)水平明显增加(P<0.05);但IL⁃7组T淋巴细胞凋亡率、增殖代数、IL⁃7、IFN⁃γ、TNF⁃α水平和CTAL⁃4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IL⁃7组和CTAL⁃4组T淋巴细胞中CD80(分别为6.28±0.87、6.31±0.89)和CTAL⁃4阳性率(分别为3.68±0.57、3.65±0.55)明显降低(P<0.05);IL⁃7组T淋巴细胞中CD80和CTAL⁃4阳性率和CTAL⁃4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7可抑制脓毒症患者T淋巴细胞凋亡,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促进T淋巴细胞中IL⁃7、IFN⁃γ、TNF⁃α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D80/CTLA⁃4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cd80/CtLA⁃4途径 t淋巴细胞 凋亡 增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