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9篇文章
< 1 2 1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KN2A拷贝数缺失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价值
1
作者 马卫媛 邵乐天 +2 位作者 田文昕 刘沙 李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9-386,共8页
目的:探讨CDKN2A拷贝数缺失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及其预后价值。方法:纳入2009年3月-2022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病科临床资料完整的新诊断DLBCL患者155例,获取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肿瘤组织,并... 目的:探讨CDKN2A拷贝数缺失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及其预后价值。方法:纳入2009年3月-2022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病科临床资料完整的新诊断DLBCL患者155例,获取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肿瘤组织,并从中提取DNA,应用下一代测序技术靶向测序包括475个淋巴瘤相关基因,分析CDKN2A拷贝数缺失与DLBCL患者临床特征、高频突变基因及总生存期(OS)的关系。结果:155例DLBCL患者中,有12.9%(20/155)的患者存在CDKN2A拷贝数缺失。按照CDKN2A是否存在拷贝数缺失进行分组,与未发生CDKN2A拷贝数缺失组相比,CDKN2A拷贝数缺失组IPI评分≥3分患者比例更高(80%对51.5%,P=0.015),更可能发生大包块(20%对5.2%,P=0.037)。生存分析结果显示,CDKN2A拷贝数缺失组患者5年OS显著低于非缺失组(51.3%对69.2%,P=0.047)。多因素Cox分析显示IPI评分≥3分(P=0.007)、TP53突变(P=0.009)及CDKN2A拷贝数缺失(P=0.04)是影响DLBCL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DKN2A拷贝数缺失是影响DLBCL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精准识别CDKN2A拷贝数缺失可以预测DLBCL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KN2A拷贝数缺失 弥漫大b细胞淋巴 TP53突变 预后
原文传递
血清miR-146a-5p、TXNIP水平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2
作者 吴福珍 谢春红 黄锦雄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4期497-502,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NA,简称miR)-146a-5p、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TXNIP)水平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133例DLBCL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NA,简称miR)-146a-5p、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TXNIP)水平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133例DLBCL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3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miR-146a-5p相对表达水平,以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TXNIP水平。ENCORI数据库预测miR-146a-5p与TXNIP的靶向关系,Pearson相关性分析患者血清miR-146a-5p、TXNIP水平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血清miR-146a-5p、TXNIP水平与DLBCL患者生存率之间的关系,以及采用COX回归分析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miR-146a-5p相对表达水平上升,TXNIP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LBCL患者血清miR-146a-5p、TXNIP水平与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组织学分型、单核细胞计数、Ki67阳性率有关(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LBCL患者血清miR-146a-5p、TXNIP水平呈负相关(r=-0.503,P<0.001)。miR-146a-5p低表达患者生存率高于miR-146a-5p高表达患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40,P<0.001)。TXNIP高表达患者生存率高于TXNIP低表达患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252,P<0.001)。多因素COX分析表示,LDH水平≥250 U/L、组织学分型生发中心型、单核细胞计数≥0.6×109/L、Ki67阳性率≥70%、miR-146a-5p相对表达水平是导致D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TXNIP水平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血清miR-146a-5p、TXNIP水平与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微小核糖核酸-146a-5p 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 预后
下载PDF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序贯CD19/CD22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原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张嘉雯 王椋 《安徽医药》 2025年第4期793-797,共5页
目的为原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提供可能的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胜利油田中心医院于2022年9月7日收治的1例原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病人先后给予利妥昔单抗联合吡柔比星、环磷酰胺、长春... 目的为原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提供可能的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胜利油田中心医院于2022年9月7日收治的1例原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病人先后给予利妥昔单抗联合吡柔比星、环磷酰胺、长春地辛及泼尼松(R-CHOP)方案化疗1疗程、利妥昔单抗联合多柔比星脂质体、环磷酰胺、长春地辛及泼尼松(R-CDOP)方案化疗2个疗程后病情进展,后给予奥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联合依托泊苷、异环磷酰胺及卡铂(奥布替尼+R-ICE)方案治疗后腹腔仍可见大包块,放疗降低肿瘤负荷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序贯CD19/CD22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过程中出现2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后行PET-CT评估疗效为完全代谢缓解。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序贯CD19/CD22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是治疗原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大b细胞 弥漫 序贯治疗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放疗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8)F-FDG PET/CT特点及预测骨髓浸润的价值
4
作者 杨满 黄琰 +4 位作者 孙凤霞 张灵秀 朱璐遥 刘宪凯 王秀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1期180-182,共3页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特点及预测骨髓浸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经病理确诊为DLBCL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资料,以PET/CT存在局灶性骨髓浸润...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特点及预测骨髓浸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经病理确诊为DLBCL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资料,以PET/CT存在局灶性骨髓浸润灶认定为骨髓浸润,根据是否发生骨髓浸润分为骨髓浸润组和骨髓正常组。其中骨髓浸润组分为局部浸润、弥漫浸润、局部伴弥漫浸润三组。观察代谢参数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TV)、病灶糖酵解总量(TLG)值,使用Spearman分析影像参数与Ann Arbor分期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ET/CT对骨髓浸润的诊断价值。结果经^(18)F-FDG PET/CT检查发现,骨髓浸润16例(22.86%),骨髓正常54例(78.14%),骨髓浸润中,局部浸润2例(12.50%)、弥漫浸润4例(25.00%)、局部伴弥漫浸润10例(62.50%);对比骨髓浸润组与骨髓正常组的^(18)F-FDGPET/CT参数发现,骨髓浸润组SUVmax、MTV和TLG值均高于骨髓正常组(P<0.05);对比不同临床分期的^(18)F-FDG PET/CT参数发现,4个临床分期的SUVmax、MTV和TLG值差异显著,均随着临床分期的进程而升高(P<0.05);Spearman分析显示,SUVmax、MTV和TLG与临床分期均成正相关(r=0.944,r=0.569,r=0.982,P均<0,001);SUVmax、MTV和TLG诊断骨髓浸润的AUC的面积分别为0.999、0.700、0.994(P均<0.05)。结论^(18)F-FDG PET/CT诊断DLBCL患者效能较高,其影像参数均呈现较高水平,与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且其对骨髓浸润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18)氟-脱氧葡萄糖 PET/CT 骨髓浸润
下载PDF
miRNA-149-5p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5
作者 史笑敏 李艳华 龚灵辉 《癌症进展》 2025年第5期587-590,602,共5页
目的探讨miRNA-149-5p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8例DLBCL患者及21例患者的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iRNA-149-5p的表达水平;采... 目的探讨miRNA-149-5p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8例DLBCL患者及21例患者的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iRNA-149-5p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核因子κB(NF-κB)/p65、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胱天蛋白酶3(caspase 3)、Ki-67的表达情况。NF-κB/p65、Bcl-2、caspase 3、Ki-67表达与miRNA-149-5p表达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miRNA-149-5p相对表达量及高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NF-κB/p65、Bcl-2、Ki-67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caspase 3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NA-149-5p高表达患者与低表达患者Hans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F-κB/p65、Bcl-2表达与miRNA-149-5p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514、0.509,P﹤0.01),caspase 3表达与miRNA-149-5p的表达呈负相关(r=-0.498,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NA-149-5p高表达、TNM分期为Ⅲ+Ⅳ期均是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iRNA-149-5p高表达是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能通过影响NF-κB/p65、Bcl-2、caspase 3的表达来参与DLBCL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miRNA-149-5p 核因子κb/p65 b细胞淋巴/白血病-2 胱天蛋白酶3 KI-67
下载PDF
XPO1高表达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临床意义及机制研究
6
作者 张静 顾岩 +2 位作者 管佳恒 吴雪 陈宝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3-406,共14页
目的:探究核输出蛋白1(XPO1)在初发成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并进一步探索其功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3例DLBCL和30例淋巴结反应增生患者XPO1的表达水平。构建预后风险模型以寻找DLBCL患者生... 目的:探究核输出蛋白1(XPO1)在初发成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并进一步探索其功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3例DLBCL和30例淋巴结反应增生患者XPO1的表达水平。构建预后风险模型以寻找DLBCL患者生存预后相关基因。通过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实验,探索XPO1抑制剂(KPT-8602)及XPO1敲降对DLBCL细胞的影响。通过分析公共数据库转录组测序结果,寻找XPO1相关差异表达基因(DEG)。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XPO1在DLBCL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XPO1低表组相比,XPO1高表组患者的预后明显更差(P<0.05)。通过构建预后风险模型发现XPO1及核浆转运通路(NTP)中的14个基因可能是DLBCL患者的高危预后因素。此外,在两种DLBCL细胞系Farage及SU-DHL-4中,KPT-8602及XPO1敲降可以抑制DLBCL细胞的增殖、促进凋亡和阻滞细胞周期。基于公共数据库DLBCL转录组测序结果,将患者分为XPO1高表达和低表达组,分析两组的DEG,提示MYBL1可能是XPO1的下游信号分子。抑制XPO1功能或者降低XPO1表达均可以显著降低MYBL1的表达。结论:XPO1在DLBCL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且与不良预后相关。XPO1可能通过激活XPO1/MYBL1信号通路从而在DLBCL中发挥促肿瘤作用,XPO1抑制剂可能是初发DLBCL患者的一种潜在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XPO1 XPO1抑制剂 MYbL1 预后
原文传递
西达本胺联合DICE方案治疗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生存分析
7
作者 武莉丽 史俐 +5 位作者 李炜静 刘玮 封云 殷少宁 何翠颖 刘丽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3-378,共6页
目的:观察西达本胺联合DICE方案(顺铂+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地塞米松)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血液内科接受西达本胺联合DICE方... 目的:观察西达本胺联合DICE方案(顺铂+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地塞米松)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血液内科接受西达本胺联合DICE方案治疗的31例R/R 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1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1例,中位年龄为55(27-71)岁。年龄<60岁患者21例,≥60岁患者10例。26例为难治患者,5例为复发患者。生发中心型(GCB)13例,非生发中心型(non-GCB)17例,1例患者Hans分型缺失。双表达(DEL)患者17例,非双表达(non-DEL)患者14例。治疗后完全缓解率为38.7%(12/31),总有效率为67.7%(21/31)。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为9.8个月(95%CI:4.048-15.552),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3.9个月(95%CI:9.294-18.50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GCB、DEL两个因素降低R/R DLBCL患者的疾病复发风险。主要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粒细胞缺乏、贫血、白细胞减少。结论:西达本胺联合DICE方案治疗R/R DLBCL疗效较好,治疗后需严密监测血液学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难治 弥漫大b细胞淋巴 双表达 西达本胺 疗效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结节型间变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
8
作者 赵敏 李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8-280,共3页
间变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种罕见的非特指型DLBCL,组织形态学常为窦性或者弥漫生长。该文报道1例,其左侧腋窝淋巴结具有大量多形性的中心母细胞样伴间变特征的细胞和HRS样细胞呈结节状或滤泡... 间变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种罕见的非特指型DLBCL,组织形态学常为窦性或者弥漫生长。该文报道1例,其左侧腋窝淋巴结具有大量多形性的中心母细胞样伴间变特征的细胞和HRS样细胞呈结节状或滤泡生发中心样生长,符合DLBCL,非特殊类型,间变型。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以提高临床和病理医师对该肿瘤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结节型 间变型 病例报道
下载PDF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及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外周血中肿瘤细胞较少时的血涂片形态学特点及阅片经验分享
9
作者 王庚 张镓 +9 位作者 王欣 黄媛 毛镭篥 韩红 张馨霏 伍博深 连荷清 方喆君 李柏蕤 吴卫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25年第1期142-150,共9页
目的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及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VLBCL)患者出现外周血侵犯时镜下血细胞形态学特点,分享血涂片阳性检出的阅片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2018年6月至2023年7月期间首诊触发血细胞复检... 目的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及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VLBCL)患者出现外周血侵犯时镜下血细胞形态学特点,分享血涂片阳性检出的阅片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2018年6月至2023年7月期间首诊触发血细胞复检规则并进行外周血涂片形态学检查的4例DLBCL确诊患者和8例IVLBCL确诊患者的外周血涂片标本和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中不明原因发热10例、盗汗4例、体重下降7例,淋巴结肿大7例、其中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5例,肝大2例,脾大8例;以上DLBCL和IVLBCL患者出现外周血侵犯时,使用低倍镜浏览患者外周血涂片可于血膜边缘及尾部残留血边线处见直径达正常淋巴细胞2倍及以上的特征异常淋巴细胞或噬血细胞;该类细胞胞体大,染色质成熟程度不一,可呈条索样排列;细胞核形不规则,可见扭曲、折叠、切迹;胞质呈现强嗜碱性,颗粒少见。结论 血常规提示两系或三系减低时,应查看患者临床病历。若见全身B症状(不明原因持续发热、体重减轻、盗汗),肝、脾或淋巴结肿大,外周血涂片应首先重点查看血膜边缘及残留血边线中是否存在直径大的涂抹细胞、异常淋巴细胞或噬血细胞,然后在低倍镜下浏览血片头部或头体交界处是否存在异常淋巴细胞,以及时提示临床。尤其见噬血细胞时,应警惕淋巴瘤相关的噬血细胞综合征,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 外周血涂片 手工推片 机器推片
下载PDF
原发性睾丸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0
作者 张赫岩 黄文军 +6 位作者 刘洋 范晋铭 崔伯阳 刘鹏 高祥 杜剑飞 徐佳 《亚洲急诊医学病例研究》 2025年第1期109-112,共4页
原发性睾丸淋巴瘤(PTL)是一种罕见且具有侵袭性的结外淋巴瘤,可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类。1) 原发性:以睾丸肿块为原发症状或主要症状,无其他结外器官受累,经病理确诊为DLBCL。2) 继发性:系统性累及睾丸的DLBCL为继发睾丸DLBCL,以原发性常见... 原发性睾丸淋巴瘤(PTL)是一种罕见且具有侵袭性的结外淋巴瘤,可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类。1) 原发性:以睾丸肿块为原发症状或主要症状,无其他结外器官受累,经病理确诊为DLBCL。2) 继发性:系统性累及睾丸的DLBCL为继发睾丸DLBCL,以原发性常见。目前PTl-DLBCL的相关文献报道较少且发病机制未明,推荐的综合治疗方案仍存在较高的结外复发风险。Primary Testicular Lymphoma (PTL) is a rare and invasive extranodal lymphoma,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primary and secondary types. 1) Primary: Testicular mass is the primary symptom or the main symptom without other extranodal organ involvement, which is pathologically diagnosed as DLBCL. 2) Secondary: DLBCL with systemic involvement of the testis is secondary testicular DLBCL, which is common in primary. At present, there are few reports on PTl-DLBCL and the pathogenesis is unknown. The recommended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still has a high risk of extranodal recurr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肿 弥漫大b淋巴细胞 复发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外周血IL-18、IL-1β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11
作者 王明月 段莹 +2 位作者 黄鑫 岑洪 钟大妮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7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相关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8(IL-18)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 目的探讨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相关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8(IL-18)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初治DLBCL患者设为DLBCL组,同期选取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并比较IL-18、IL-1β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IL-18、IL-1β预测患者死亡或存活的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对DLBCL患者随访至2024年6月30日,记录其3年总生存期(OS),并分析IL-18和IL-1β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DLBCL组的IL-18、IL-1β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IL-18的最佳截断值为19.15 pg/mL,IL-1β的最佳截断值为4.95 pg/mL。IL-18、IL-1β高水平组的临床分期Ⅲ/Ⅳ期占比高于低水平组(P<0.05)。Log-rank检验显示,IL-18、IL-1β高水平组DLBCL患者的3年OS显著低于低水平组(P<0.001)。结论NLRP3炎症小体相关炎症因子IL-18和IL-1β在DLBCL患者中表达水平较高,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介素-18 细胞介素-1Β 弥漫大b细胞淋巴
下载PDF
血浆IFN-γ、IL-2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王菲 李伟明 王明明 《实用癌症杂志》 2025年第4期577-58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IFN-γ、IL-2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106例,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其中生存74例(生存组),死亡32例(死亡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IFN-γ、I... 目的探讨血浆IFN-γ、IL-2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106例,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其中生存74例(生存组),死亡32例(死亡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IFN-γ、IL-2、CD3+、CD3+CD4+T、CD3+CD8+T、NK细胞,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浆IFN-γ、IL-2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预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生存组与死亡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BMI、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与死亡组IFN-γ、IL-2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T、CD3+CD8+T)、NK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FN-γ(OR=0.144,95%CI:0.057~0.364)、IL-2(OR=0.951,95%CI:0.933~0.970)、CD3+(OR=0.648,95%CI:0.549~0.765)、CD3+CD4+T(OR=0.777,95%CI:0.710~0.850)、NK细胞(OR=0.397,95%CI:0.270~0.586)水平均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与单一检测指标比较,联合检测价值更高。结论血浆IFN-γ、IL-2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可能成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评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IFN-Γ IL-2 T淋巴细胞 NK细胞 预后 预测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脂质代谢异常及其干预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洪金全 黄晓玲 +1 位作者 黄震宇 黄豪博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5年第4期559-562,共4页
脂质代谢异常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重要的代谢改变。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变化引发的脂质重编程及后续脂质代谢产物异常对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具有重要影响。临床与基础研究显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脂质代谢异常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重要的代谢改变。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变化引发的脂质重编程及后续脂质代谢产物异常对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具有重要影响。临床与基础研究显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中存在着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及代谢产物的异常表达,且该变化与预后有关;靶向脂质代谢异常的干预可以改变DLBCL细胞生物学行为。因此,本文对DLBCL中存在的脂质代谢异常及其发生机制和靶向脂质代谢的干预进行综述,为挖掘DLBCL的潜在诊治靶点提供有益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脂质代谢 机制 干预 进展
下载PDF
PD-1抑制剂联合来那度胺治疗复发CD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亚萍 张学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2-1116,共5页
目的:探讨复发CD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1例CD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转归。结果:患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经6周期R-ECHOP方案化疗达完全缓解后复发,给予PD-1抑制剂联... 目的:探讨复发CD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1例CD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转归。结果:患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经6周期R-ECHOP方案化疗达完全缓解后复发,给予PD-1抑制剂联合来那度胺治疗2周期再次达完全缓解,伴随着白介素-10表达水平下降。患者前后共化疗15个周期,病情持续处于完全缓解状态,缓解时间达24个月,白介素-10的水平持续处于正常范围。结论:PD-1抑制剂联合来那度胺方案有望成为治疗复发CD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抑制剂 来那度胺 cd5+弥漫大b细胞淋巴 白介素-10
原文传递
原发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15
作者 梁小芹 赵佳 +4 位作者 王慧春 王卓 张启科 冯友繁 王金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17,共4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pulmonary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PP-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 收集5例PP-DLBCL的临床资料,分别行HE、免疫组化及EBER原位杂交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PP-D...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pulmonary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PP-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 收集5例PP-DLBCL的临床资料,分别行HE、免疫组化及EBER原位杂交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PP-DLBCL患者中女性3例,男性2例,中位年龄57.4(37~71)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4例患者CT表现为不规则肿块影。镜下见中心母细胞和(或)免疫母细胞样瘤细胞弥漫浸润,破坏正常肺部结构,肿瘤细胞均表达CD20和CD79α,Ki67增殖指数均>60%,EBER均不表达。5例患者中,1例未接受治疗,3例行化疗,1例手术联合化疗,初始治疗后4例达到完全缓解。中位随访时间40(7~61)个月,4例患者存活,1例失访。结论 PP-DLBCL是一种少见的疾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经常被误诊为肺癌,明确诊断需将病理形态学、免疫表型及分子检测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 淋巴 弥漫大b细胞淋巴 临床病理特征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基于SMOTE-ENN和深度森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复发风险预测
16
作者 乔宇 张岩波 +9 位作者 余红梅 曹红艳 周洁 王俊霞 张高源 于凯 王雪嫚 郭玉娇 赵志强 罗艳虹 《中国卫生统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2,共6页
目的对山西省某肿瘤医院血液科2011—2020年被确诊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并经过治疗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的498例患者构建2年内的复发风险预测模型,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 目的对山西省某肿瘤医院血液科2011—2020年被确诊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并经过治疗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的498例患者构建2年内的复发风险预测模型,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第一步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特征选择算法并结合临床医师意见筛选出对DLBCL达到CR的患者两年复发率影响较大的21个变量因素,第二步用SMOTE(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与SMOTE-ENN(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 and edited nearest neighbor)两种不平衡方法处理数据,将原始未处理数据和两种不平衡方法处理后的数据分别使用7种分类器进行模型预测。第三步用深度森林(deep forest,DF)做复发风险预测模型。第四步使用准确率(accuracy)、查准率(precision)、灵敏度/召回率(sensitivity/recall)、特异度(specificity)、F1值(F1-score)和G均值(G-means)比较模型分类性能,采用Brier分数(Brier score,BS)评价模型校准度。结果SMOTE-ENN不平衡方法下的深度森林算法表现最好(accuracy=0.932,precision=0.949,recall=0.944,specificity=0.910,F1-score=0.946,G-means=0.926,Brier score=0.068)。结论本文使用SMOTE-ENN不平衡方法与深度森林分类器结合的方法,对完全缓解的DLBCL患者两年复发进行预测,模型达到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不平衡数据 复发预测 深度森林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存在巨噬细胞表型的肿瘤细胞并具有临床意义
17
作者 李慧卉 张亮 +2 位作者 许周毅 王伟 王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70,共9页
目的探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组织中具有巨噬细胞表型肿瘤细胞的存在、比例、临床意义和来源,探究能否在体外DLBCL细胞系中诱导CD68^(+)阳性肿瘤细胞。方法首先通过多重免疫荧光染色定性技术检测DL... 目的探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组织中具有巨噬细胞表型肿瘤细胞的存在、比例、临床意义和来源,探究能否在体外DLBCL细胞系中诱导CD68^(+)阳性肿瘤细胞。方法首先通过多重免疫荧光染色定性技术检测DLBCL样本中CD68^(+)CD163^(+)CD20^(+)PAX5^(-)细胞的存在,并检测CD79a^(+)B淋巴细胞、CD68^(+)巨噬细胞以及CD68^(+)CD79a^(+)双阳性细胞的比例。根据双阳性细胞的比例进行分组,探究CD68^(+)B淋巴细胞比例对DLBCL患者预后以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影响。对具有BCL6基因断裂阳性的病例,使用免疫荧光与免疫原位杂交联合技术进行CD68与BCL6基因断裂共定位,判断具有巨噬细胞表型的B淋巴细胞的肿瘤性质。使用佛波酯(phorbol myristate acetate,PMA)处理DLBCL细胞系(OCI-LY3、SU-DHL2)诱导CD68^(+)肿瘤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D68、PAX5蛋白水平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检测B细胞分化发育的重要转录因子PAX5及巨噬细胞相关基因(CD68、ARG1、CD163、CD206、Dectin-1、PU.1、C/EBPα、C/EBPβ)mRNA水平变化。此外,将PMA处理后的DLBCL细胞系(OCI-LY3、SU-DHL2)与pH敏感性荧光染料pHrodo共同孵育,以检测PMA处理后DLBCL细胞的吞噬能力。结果50例DLBCL中CD68^(+)B淋巴细胞比例为0~9.3%,总生存期0.0082~4.2年,CD68^(+)B淋巴细胞低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低于CD68^(+)B淋巴细胞高表达组(P=0.039)。CD68^(+)B淋巴细胞比例不同分组间DLBCL的分子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5)。DLBCL中CD68^(+)B淋巴细胞来源于肿瘤细胞。使用PMA处理DLBCL细胞后CD68^(+)细胞和CD68^(+)PAX5^(-)细胞比例显著上升(P<0.05)、其他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ARG1、CD163、CD206、Dectin-1、PU.1、C/EBPα、C/EBPβ以及PAX5 mRNA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A处理DLBCL细胞后细胞吞噬能力增强。结论DLBCL组织中存在一定比例的CD68^(+)B淋巴细胞。CD68^(+)B淋巴细胞比例与患者预后、分子分型相关。体外可以诱导DLBCL细胞系分化为CD68^(+)肿瘤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巨噬细胞表型b细胞 免疫荧光
下载PDF
基线18F-FDG PET/CT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价值
18
作者 赵彤 原凌 +4 位作者 李佳琳 赵铭 林艳梅 邢军 保兰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5-372,共8页
目的:探讨基线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代谢参数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对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评估价值,分析肿瘤代谢体积(MTV)和病灶糖酵解总量(TLG)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 目的:探讨基线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代谢参数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对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评估价值,分析肿瘤代谢体积(MTV)和病灶糖酵解总量(TLG)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在治疗前1周均行18F-FDG PET/CT显像,获得SUVmax、SUVmean、肿瘤-纵隔血池标准化摄取值比(TBR)、肿瘤-肝脏标准化摄取值比(TLR)。以SUVmax 41%作为阈值,测量MTV和TLG,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6-153个月,计算无进展生存期(PFS)。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卡方检验、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数据。结果:SUVmax、MTV、TLG、TBR、TLR预测肿瘤进展的最佳界值分别为22.25、256.05、5232.67、12.97、10.60,将患者按界值分别分为两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PF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TV和TLG与NCCN-IPI评分、Ann Arbor分期、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以及C-MYC、BCL-2、BCL-6基因重排相关(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CCN-IPI评分>3分、C-MYC、BCL-2、BCL-6基因重排阳性、SUVmax≥22.25、MTV≥256.05 cm^(3)、TLG≥5232.67 g、TBR≥12.97均为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HR:1.949-5.759,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MYC基因重排阳性、BCL-2基因重排阳性、TLG≥5232.67 g均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HR:4.660、3.350、4.031,均P<0.05)。结论:基线18F-FDG PET/CT代谢参数SUVmax、MTV、TLG、TBR、TLR均可作为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PFS的重要指标,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能更好地预测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 18F-脱氧葡萄糖 预后
原文传递
TBL1XR1突变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19
作者 范洪明 洪乐旻 +6 位作者 黄春群 卢金凤 徐宏慧 陈洁 黄红铭 王信峰 郭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3-430,共8页
目的:探讨TBL1XR1突变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构建TBL1XR1过表达载体,并进行DNA测序,确定突变结果。流式细胞术及TUNEL荧光实验检测TBL1XR1突变对DLBCL细胞株凋亡的影响;CCK-8法检测TBL1XR1突变对细胞... 目的:探讨TBL1XR1突变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构建TBL1XR1过表达载体,并进行DNA测序,确定突变结果。流式细胞术及TUNEL荧光实验检测TBL1XR1突变对DLBCL细胞株凋亡的影响;CCK-8法检测TBL1XR1突变对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TBL1XR1突变对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用于检测TBL1XR1突变对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TBL1XR1突变的DLBCL细胞株。体外实验结果显示,TBL1XR1突变对DLBCL细胞凋亡无影响。与对照组相比,TBL1XR1突变对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均起到了增强作用。TBL1XR1基因突变显著增加了N-cadherin蛋白表达,而E-cadherin蛋白表达下降。结论:TBL1XR1突变在DLBCL中发挥了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将T BL1XR1突变作为DLBCL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TbL1XR1突变 上皮间质转化
原文传递
CD5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20
作者 黄秀娟 杨健 +6 位作者 魏小芳 伏媛 赵阳阳 程明霞 李青芬 闫海龙 冯友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0-755,共6页
目的:分析CD5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甘肃省人民医院就诊的161例初治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D5表达情况,将患者分为CD5+组和CD5-组,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 目的:分析CD5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甘肃省人民医院就诊的161例初治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D5表达情况,将患者分为CD5+组和CD5-组,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生存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临床特征分析结果显示,CD5+组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2岁,高于CD5-组的56岁(P=0.048);CD5+组患者女性占比为62.96%,明显高于CD5-组的41.79%(P=0.043);CD5+组IPI评分>2分患者的比例为62.96%,高于CD5-组患者的40.30%(P=0.03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CD5+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27(3-77)个月、31(3-76)个月,均短于CD5-组的30(5-84)个月、32.5(4-8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P=0.02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CD5表达为阳性、初诊时存在三打击或双打击、较高的IPI评分及化疗过程中未使用利妥昔单抗是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高龄外以上均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D5+DLBCL患者预后相对CD5-患者更差,此类患者多见于女性,高龄、IPI评分高,是一类特殊的DLBCL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cd5 临床特征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