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EBPA突变CN-AML伴不同功能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1
作者 朱静 亢叶芳 +3 位作者 高媛 王宏炜 郝壮辉 王宏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5-341,共7页
目的:分析CEBPA突变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CN-AML)患者伴随基因突变发生的情况,及其对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151例初诊CN-AML患者,通过第二代DNA测序技术检测3... 目的:分析CEBPA突变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CN-AML)患者伴随基因突变发生的情况,及其对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151例初诊CN-AML患者,通过第二代DNA测序技术检测34种常见血液肿瘤基因突变情况;比较CEBPA^(+)与CEBPA^(-)患者的伴随基因突变发生情况,分析不同功能的基因突变与CEBPA^(+)CN-AM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在151例CN-AML患者中共检测到55例(36.42%)CEBPA^(+)突变(包括36例CEBPA双突变,19例CEBPA单突变),其中41例(74.55%)与其他基因存在共突变,主要突变基因为:GATA214例(25.45%)、TET212例(21.82%)、FLT311例(20.00%)、NRAS 7例(12.73%)和WT15例(9.09%),部分病例同时存在2种及2种以上伴随基因突变。将突变基因按照功能进行分组后发现,CEBPA^(+)组较CEBPA^(-)组具有更低的组蛋白甲基化及染色质修饰基因伴随突变率(P=0.002,P=0.033)、更高的转录因子基因伴随突变率(P=0.037)。55例CEBPA^(+)CN-AML患者中,伴信号通路基因突变阳性组患者初诊时血小板计数低于突变阴性组(P=0.005),伴转录因子基因突变阳性组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高于突变阴性组(P=0.003),伴DNA甲基化基因和染色质修饰基因突变阳性组的发病年龄均明显大于相应突变阴性组(P=0.002,P=0.008)。伴随信号通路基因突变阳性组CEBPA^(+)CN-AML患者的DFS短于阴性组(12个月vs未达到)(P=0.034)。伴DNA甲基化基因突变阳性组较阴性组患者具有更低的CR率(P=0.025),且OS和DFS均显著短于阴性组(中位OS:20个月vs未达到,P=0.006;中位DFS:15个月vs未达到,P=0.049)。伴组蛋白甲基化基因突变阳性组患者的OS显著短于阴性组(中位OS:12个月vs 40个月)(P=0.008)。多因素分析显示,骨髓原始细胞比例(HR=4.306)、伴DNA甲基化基因突变(HR=9.917)及组蛋白甲基化基因突变(HR=5.764)是影响CN-AM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EBPA^(+)CN-AML患者有其特定的伴随基因表达谱,且伴随不同功能基因突变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bpa 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 伴随基因突变 二代测序
原文传递
附加基因突变在伴CEBPA双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临床价值
2
作者 周英 关军 +7 位作者 胡倩倩 王兰兰 程平 帅华洲 张婷 余丹 易雪 程辉 《四川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127-1132,共6页
目的探讨附加突变对伴CEBPA双突变(CEBPA dm)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影响,分析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纳入我院从2016年8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4例初诊的CEBPA dm AML患者。患者在治疗前均行骨髓细胞学、流式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融... 目的探讨附加突变对伴CEBPA双突变(CEBPA dm)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影响,分析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纳入我院从2016年8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4例初诊的CEBPA dm AML患者。患者在治疗前均行骨髓细胞学、流式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融合基因、基因突变检测,其中CEBPA突变均经验证为体细胞来源。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谱变化规律,评估其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患者均为正常核型CEBPA dm AML,首疗程化疗后完全缓解(CR)率为92.9%;截至随访结束,复发5例(35.7%),死亡4例(均死于疾病复发),中位复发时间3年(0.3~6)年,中位总生存时间(OS)3.0年(0.5~8)年。截至随访期,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4例患者均无病生存。5例复发的患者在化疗随访过程中均检测到CEBPA dm和新的附加突变,伴或不伴染色体核型演化。CCS相关基因突变与患者无复发生存率相关,与OS无统计学关联。结论CCS相关基因突变与CEBPA dm AML预后相关;基于NGS的MRD监测有助于指导该类患者精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高通量测序 cebpa
下载PDF
高三尖杉酯碱对CEBPA蛋白表达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3
作者 李舒心 陈嘉媛 +4 位作者 惠岩 饶青 王敏 王建祥 魏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57-1262,共6页
目的:研究高三尖杉酯碱(HHT)对CEBPA蛋白的影响,探讨HHT治疗CEBPA双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K562 CEBPA p30表达细胞系,Western blot测定HHT、柔红霉素、阿糖胞苷处理前后K562 CEBPA p30表达细胞系以及U937、MOLM-13细... 目的:研究高三尖杉酯碱(HHT)对CEBPA蛋白的影响,探讨HHT治疗CEBPA双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K562 CEBPA p30表达细胞系,Western blot测定HHT、柔红霉素、阿糖胞苷处理前后K562 CEBPA p30表达细胞系以及U937、MOLM-13细胞系中外源和内源性CEBPA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测定蛋白酶抑制剂和蛋白合成抑制剂对CEBPA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用转录组RNA-seq分析与柔红霉素处理相比,HHT处理后基因表达和通路富集的差异。结果:无论是U937和MOLM-13细胞系中的内源性CEBPA蛋白还是K562 CEBPA p30表达细胞系中的外源性CEBPA蛋白,HHT均可降低其表达量(P<0.05),而柔红霉素和阿糖胞苷无此效果。蛋白酶体抑制剂可增加CEBPA蛋白的表达量(P<0.05),而蛋白合成抑制剂可减少CEBPA蛋白的表达量(P<0.05)。HHT处理上调了K562 CEBPA p30细胞的核糖体生成相关通路,柔红霉素则不具有这种作用。结论:HHT可抑制CEBPA蛋白的合成,降低CEBPA蛋白的表达水平,这可能是HHT治疗CEBPA双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三尖杉酯碱 cebpa双突变 急性髓系白血病 RNA-SEQ
原文传递
急性髓系白血病CEBPA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于文青 孙京男 +2 位作者 谭业辉 崔久巍 李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91-1795,共5页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基因(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α,CEBPA)是维持造血系统粒系分化的重要转录因子,在调节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平衡中起着关键作用。CEBPA基因突变易发生在M1和M2型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约占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5%...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基因(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α,CEBPA)是维持造血系统粒系分化的重要转录因子,在调节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平衡中起着关键作用。CEBPA基因突变易发生在M1和M2型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约占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5%-14%,约占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7.9%。目前国内关于CEBPA基因突变的研究远远少于国外。本文将从CEBPA基因及其蛋白的结构特点、突变的检测方法、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突变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治疗方案的选择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cebpa双突变 cebpa单突变
下载PDF
CEBPA基因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黄明捷 陈祥 +1 位作者 张勇 陈伟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4-50,共7页
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A)是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家族中的一员,CEBPA基因对脂肪细胞分化、发育和脂肪沉积有重要作用。在人类中,CEBPA基因异常表达可能导致肥胖、糖尿病以及白血病等疾病;在畜牧生产上,CEBPA基因的表达对牛、羊、猪和禽... 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A)是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家族中的一员,CEBPA基因对脂肪细胞分化、发育和脂肪沉积有重要作用。在人类中,CEBPA基因异常表达可能导致肥胖、糖尿病以及白血病等疾病;在畜牧生产上,CEBPA基因的表达对牛、羊、猪和禽类的生长与脂肪沉积有重要影响。本文对CEBPA基因的分布、结构和功能进行总结,并对近几年CEBPA基因在疾病和畜禽生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bpa基因 脂肪细胞分化 miRNA介导cebpa 急性髓系白血病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cebpa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艳 张苏江 +3 位作者 仇红霞 乔纯 孙海敏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859-862,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cebpa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及突变情况。选取22例初发或复发的正常核型AML患者,其中M12例,M215例,M52例,M63例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48岁(13-71岁)。以基因组DNA为模板,分两段扩增cebpa基因,PCR产物...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cebpa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及突变情况。选取22例初发或复发的正常核型AML患者,其中M12例,M215例,M52例,M63例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48岁(13-71岁)。以基因组DNA为模板,分两段扩增cebpa基因,PCR产物通过直接测序或克隆测序法检测cebpa突变情况。结果表明:22例AML患者中有4例检出cebpa基因突变,突变率为18.2%(4/22),均为M2,其中2例为初发AML患者,2例为复发AML患者。突变主要为N端的无义突变和C端的框内突变。结论:采用PCR扩增联合测序检测cebpa基因突变,主要见于M2型,其预后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bpa基因突变 急性髓系白血病 正常核型
下载PDF
重楼皂苷Ⅰ通过调控LncRNA CEBPA-AS1/miR-195-5p通路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及促进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翠 王珺 +2 位作者 王凯波 林伟 孙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1年第9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重楼皂苷Ⅰ(PPⅠ)是否通过调控长链非编码RNA CEBPA-AS1(LncRNA CEBPA-AS1)/微小RNA-195-5p(miR-195-5p)通路影响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凋亡。方法:原代培养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使用不同浓度的PPⅠ处理细胞,si-CEBPA-AS1... 目的:探讨重楼皂苷Ⅰ(PPⅠ)是否通过调控长链非编码RNA CEBPA-AS1(LncRNA CEBPA-AS1)/微小RNA-195-5p(miR-195-5p)通路影响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凋亡。方法:原代培养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使用不同浓度的PPⅠ处理细胞,si-CEBPA-AS1、pcDNA-CEBPA-AS1分别转染至细胞;采用MTT检测细胞增殖;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qRT-PCR法检测LncRNA CEBPA-AS1、miR-195-5p的表达量;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LncRNA CEBPA-AS1与miR-195-5p的靶向关系。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PPⅠ可明显降低细胞存活率、S期细胞比例、Bcl-2蛋白水平、LncRNA CEBPA-AS1的表达水平,提高G0/G1期细胞比例、凋亡率、miR-195-5p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i-NC组比较,si-CEBPA-AS1组细胞存活率、S期细胞比例降低,G0/G1期细胞比例、凋亡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LncRNA CEBPA-AS1可靶向调控miR-195-5p;转染pcDNA-CEBPA-AS1可明显逆转PPⅠ对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作用。结论:重楼皂苷Ⅰ可能通过下调LncRNA CEBPA-AS1的表达及上调miR-195-5p的表达从而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及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楼皂苷Ⅰ LncRNA cebpa-AS1 miR-195-5p 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CEBPA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艳 高华强 +5 位作者 华海应 朱文艳 周晔 王志清 张苏江 仇红霞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652-656,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CEBPA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分析伴CEBPA突变的正常核型AML(NK-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80例AML初发患者,以基因组DNA为模板,分两段扩增整个CEBPA基因,扩增产物测序检测CEBPA突变,分析NK-AML中CEBP...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CEBPA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分析伴CEBPA突变的正常核型AML(NK-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80例AML初发患者,以基因组DNA为模板,分两段扩增整个CEBPA基因,扩增产物测序检测CEBPA突变,分析NK-AML中CEBPA突变型组及野生型组患者总生存(OS)、无事件生存(EFS)。结果:检出CEBPA基因突变10例,突变率为12.5%(10/80),均为M2型,核型正常;突变主要为N端移码突变和C端框内突变;CEBPA突变型组患者初诊时外周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野生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BPA突变型组患者OS、EFS与CEBPA野生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BPA基因突变多见于正常核型AML-M2患者,伴CEBPA突变患者初诊时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较低,但不影响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cebpa 突变 白血病 粒细胞 急性 核型分析 血小板
下载PDF
鸡CEBPA基因CDS区克隆、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杜振伟 朱帅鹏 +2 位作者 马向飞 李东华 孙桂荣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03-212,共10页
为了研究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Alpha,CEBPA)的氨基酸序列特征,以及其编码基因在固始鸡不同组织中的mRNA表达谱。采用PCR技术克隆得到CEBPA的CDS序列全长975 bp,可编码氨基酸325个。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C... 为了研究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Alpha,CEBPA)的氨基酸序列特征,以及其编码基因在固始鸡不同组织中的mRNA表达谱。采用PCR技术克隆得到CEBPA的CDS序列全长975 bp,可编码氨基酸325个。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CEBPA不存在跨膜结构和信号肽,蛋白结构主要由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结构构成,且多分布在细胞核中;蛋白互做网络构建分析表明,该蛋白与主要与TRBs家族、Runx转录因子家族等相互作用;氨基酸序列对比发现,鸡和鹌鹑的亲缘关系较近;鸡CEBPA 5'调控区-2000 bp序列上启动子和CpG岛预测发现,该序列上有13个不同的启动子和一个长度1640 bp的CpG岛;qRT-PCR表明,CEBPA在12周龄固始鸡不同组织中胸肌和腿肌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组织(P<0.05);不同发育时期胸肌中22周龄的表达量显著低于6周龄和55周龄的表达量(P<0.05);且CEBPA在罗斯鸡胸肌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固始鸡胸肌的表达量(P<0.05)。以上结果为进一步深入探讨鸡CEBPA在胸肌的脂质沉积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始鸡 cebpa 生物信息学分析 胸肌 表达分析
下载PDF
丙戊酸钠对AML1-ETO转染细胞中CEBPA基因表达及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
10
作者 庄文越 李正祎 +2 位作者 刘燕 夏薇 陈子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98-1602,共5页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对AML1-ETO转染细胞中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A)基因表达的影响及诱导沉默基因重新表达的机制。方法:不同浓度VPA处理AML1-ETO转染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U937后,CCK-8法和台盼蓝染色活细胞计数检测细胞增殖能...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对AML1-ETO转染细胞中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A)基因表达的影响及诱导沉默基因重新表达的机制。方法:不同浓度VPA处理AML1-ETO转染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U937后,CCK-8法和台盼蓝染色活细胞计数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RT-qPCR检测CEBPA mRNA的表达,ChIP-qPCR检测组蛋白H3和H4的乙酰化状态。结果:VPA对U937及AML1-ETO转染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VPA诱导U937及AML1-ETO转染细胞CD11b和CD14表达升高,VPA明显上调CEBPA mRNA的表达水平,VPA处理组CEBPA基因启动子区核染色质的组蛋白H3和H4乙酰化水平升高(P<0.05)。结论:VPA对U937及其AML1-ETO转染细胞均有生长抑制和促分化的作用。VPA可能通过特异性调节CEBPA基因组蛋白乙酰化水平,改变其表观遗传修饰特征,从而诱导CEBPA基因重新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AML1-ETO融合蛋白 cebpa基因 表观遗传修饰
下载PDF
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CEBPA基因突变患者临床特征及疗效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杜雅哲 苏龙 +4 位作者 李薇 喻萍 谭业辉 林海 高素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19,共4页
本研究旨在分析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CEBPA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疗效。回顾性分析我中心55例初诊AML患者CEBPA基因突变率、临床特征及治疗疗效。结果表明:本组患者CEBPA突变患者20例,发生率为36.4%,... 本研究旨在分析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CEBPA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疗效。回顾性分析我中心55例初诊AML患者CEBPA基因突变率、临床特征及治疗疗效。结果表明:本组患者CEBPA突变患者20例,发生率为36.4%,其中17例为双侧突变,3例为单侧突变;与CEBPA无突变AML患者相比,CEBPA突变患者具有以下临床特征:75.0%患者为M1与M2;初诊时表现为高血红蛋白〔(98.30±20.33)g/L对(81.69±23.74)g/L;t=2.625,P=0.011〕及低血小板〔(33.30±38.27)×109/L对(64.79±61.60)×109/L;u=2.062,P=0.044〕;白血病细胞高表达CD7及CD34。近期疗效显示,CEBPA突变患者CR率72.2%,高于CEBPA无突变患者68.6%,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EBPA突变AML多见于AML-M1和M2,且伴高血红蛋白和低血小板症,表达CD7及CD34;近期疗效尚好。国人AML患者CEBPA突变率可能高于国外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cebpa突变 完全缓解率 免疫表型
下载PDF
调控牛CEBPA基因表达的miRNA筛选及对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明捷 陈祥 +6 位作者 张勇 陈伟 李俊 陆静 张雄 何琦 吴雨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2-65,共14页
旨在筛选并验证调控牛增强子结合蛋白A(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alpha,CEBPA)表达的miRNA及其对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本研究综合运用多个在线软件筛选与CEBPA基因具有潜在调控关系的miRNA,运用qRT-PCR技术检测CE... 旨在筛选并验证调控牛增强子结合蛋白A(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alpha,CEBPA)表达的miRNA及其对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本研究综合运用多个在线软件筛选与CEBPA基因具有潜在调控关系的miRNA,运用qRT-PCR技术检测CEBPA基因在关岭牛各类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构建CEBPA-3′UTR-WT和CEBPA-3′UTR-MUT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候选miRNA与CEBPA基因的结合关系;分离培养关岭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利用qRT-PCR、Western blot、油红O染色和CCK-8探究调控CEBPA的miRNA对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与增殖的影响。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bta-miR-23a、bta-miR-23b-3p、bta-miR-181a、bta-miR-181b、bta-miR-181c、bta-miR-181d与CEBPA基因具有潜在结合关系;qRT-PCR结果表明,CEBPA基因在关岭牛内脏组织、肌肉组织、脂肪、下丘脑以及部分生殖器官中均有表达,在2岁牛背最长肌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1日龄犊牛(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结果表明,bta-miR-23a、bta-miR-23b-3p、bta-miR-181a能直接结合牛CEBPA基因3′UTR;细胞试验结果表明,CEBPA基因在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中的表达水平随时间逐渐升高,bta-miR-23a、bta-miR-23b-3p、bta-miR-181a在分化0 d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其他时期(P<0.01),整个分化时期bta-miR-23b-3p、bta-miR-181a与CEBPA基因表达趋势相反;过表达miR-23a、miR-23b-3p、miR-181a均能极显著降低CEBPA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量(P<0.01),并降低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中脂滴含量;bta-miR-23a、bta-miR-23b-3p、bta-miR-181a能阶段性促进细胞增殖。结果表明,bta-miR-23a、bta-miR-23b-3p、bta-miR-181a能阶段性的促进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并通过直接负调控CEBPA的表达来间接影响该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bpa MIRNA 肌内前体脂肪细胞 细胞分化
下载PDF
CEBPA基因突变和表达异常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丽朦朦 肖浩文 黄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56-1260,共5页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A(CEBPA)基因及其编码的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通过促进造血干/祖细胞向粒系分化并抑制细胞增殖,在造血系统早期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EBPA基因的突变及其在转录、翻译及翻译后水平受到的异常调...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A(CEBPA)基因及其编码的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通过促进造血干/祖细胞向粒系分化并抑制细胞增殖,在造血系统早期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EBPA基因的突变及其在转录、翻译及翻译后水平受到的异常调控可引起C/EBPα蛋白结构或表达异常,导致粒系分化成熟障碍、不成熟粒系前体细胞异常增殖,是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重要发病机制。CEBPA基因突变和表达异常调节对AML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并可作为诱导分化治疗的靶点。本文就CEBPA基因突变与AML、C/EBPα蛋白表达调控异常与AML及C/EBPα蛋白与靶向治疗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bpa基因 急性髓性白血病 基因突变 基因甲基化 未折叠蛋白反应 C/EBPα表达
下载PDF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中危NPM1wt/non-CEBPAdm/FLT3-ITD^neg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淳 戚嘉乾 +4 位作者 楚甜甜 王虹 吴德沛 阮长耿 韩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31-736,共6页
目的:探讨三阴性(NPM1wt/non-CEBPAdm/FLT3-ITD^neg)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诱导化疗达首次缓解(complet remission,CR1)后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0月至2016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 目的:探讨三阴性(NPM1wt/non-CEBPAdm/FLT3-ITD^neg)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诱导化疗达首次缓解(complet remission,CR1)后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0月至2016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68名中危NPM1wt/non-CEBPAdm/FLT3-ITD^neg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移植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化疗组、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组及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组的2年总体生存(OS)率分别为63.7%、71.7%和75.5%(P<0.05);2年无复发生存(RFS)率分别为52.8%、67.1%和71. 3%(P<0.001);累积复发率(CIR)分别为24.7%、16.9%和14.4%(P<0.05);非复发死亡率(NRM)分别为26.2%、17.3%、14.4%(P>0.05)。移植相关不良事件分析显示,MSD-HSCT组与haploidentical-HSCT组Ⅱ-Ⅳ度aGVHD分别为48.9%和45.6%(P>0.05);广泛c GVHD分别为21.6%和8.8%(P<0.05)。结论:中危NPM1wt/non-CEBPAdm/FLT3-ITD^neg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首次缓解后行同胞全相合或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效果优于单纯巩固化疗。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与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巩固治疗效果和移植相关死亡率上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 cebpa FLT3-ITD NPM1 单倍体移植
原文传递
黑安格斯牛CEBPA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子航 封元 +10 位作者 王瑜 蒋秋斐 张娟 马正旭 黄增文 冯小芳 郭菊 王影 禹保军 王卫振 顾亚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3-43,共11页
【目的】探究宁夏地区黑安格斯牛CEBPA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为我国肉牛分子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24月龄健康黑安格斯牛背最长肌组织为材料,使用GenBank中公布的牛CEBPA基因序列,对其CDS区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编码区的扩增、基... 【目的】探究宁夏地区黑安格斯牛CEBPA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为我国肉牛分子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24月龄健康黑安格斯牛背最长肌组织为材料,使用GenBank中公布的牛CEBPA基因序列,对其CDS区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编码区的扩增、基因克隆、测序,并对编码区进行功能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黑安格斯牛CEBPA基因编码区长570 bp,编码189个氨基酸;CEBPA基因编码蛋白质无跨膜结构域,含有1个CpG岛,17个磷酸化位点,7个B细胞抗原表位,4个保守结构域,与bZIP_2蛋白存在重叠区域(113~165 aa),为非分泌型不稳定水溶性蛋白;空间结构以α-螺旋为主;CEBPA蛋白主要位于细胞核中,GO注释分析表明,其可能在生物过程中参与转录调节和DNA模板化,在分子功能中与脱氧核糖核酸结合转录因子活性相关,与亚细胞定位结果相符;在黑安格斯牛中未发现CEBPA共表达基因,但与其他有机体存在10个共表达基因;轮廓隐马尔可夫模型的生物序列同源搜索发现,黑安格斯牛CEBPA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与InterPro蛋白质数据库存在1025条结构相似的同源序列,且主要分布在真核生物中;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表明,黑安格斯牛与牦牛的亲缘关系最近。【结论】CEBPA基因编码产物可能在细胞材料中发挥生物学作用,与GO注释和CpG岛分析结果一致,可用于CEBPA蛋白功能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牛 cebpa基因 黑安格斯牛 生物信息学 可变剪接体
下载PDF
16例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CEBPA基因突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燕 刘杰 +4 位作者 冯俊 房建铭 唐诗瑾 杨莹 田新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昆明市儿童医院2015年1月—2019年6月16例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儿CEBPA基因突变的临床预后,分析CEBPA双突变、单突变、阴性对照组的AML患儿的死亡率、复发率、(1年、2年、4年)存活比率。方法采用PCR扩增产物片段长度分... 目的探讨昆明市儿童医院2015年1月—2019年6月16例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儿CEBPA基因突变的临床预后,分析CEBPA双突变、单突变、阴性对照组的AML患儿的死亡率、复发率、(1年、2年、4年)存活比率。方法采用PCR扩增产物片段长度分析及直接测序分析法,检测60例初治AML患者CEBPA基因突变情况;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复发率、死亡率(1年、2年、4年)和存活比率。结果(1)60例AML患者中16例检测到CEBPA基因突变,突变率为26.6%,其中7例为双突变,9例为单突变;(2)CEBPA基因双突变、单突变、阴性组AML患儿的死亡率、复发率卡方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满1年存活比率卡方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满2年存活比率卡方检验有明显差异(P<0.05),且双突变占比最高;满4年存活比率卡方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EBPA基因突变是AML常见分子突变类型,CEBPA基因双突变的AML患儿满2年存活比率高,属于预后良好基因型,对AML患者的诊断、个体化治疗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细胞 cebpa基因 单突变 双突变 儿童
下载PDF
CEBPA双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再分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亚朋 高大 苏龙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9期41-44,共4页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A(CCAAT 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A,CEBPA)基因突变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常见基因突变之一,可分为单突变与双突变。CEBPA双突变为AML预后良好指标之一,但AML为一组异质性较大的疾病。根据...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A(CCAAT 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A,CEBPA)基因突变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常见基因突变之一,可分为单突变与双突变。CEBPA双突变为AML预后良好指标之一,但AML为一组异质性较大的疾病。根据CEBPA基因突变位点、合并基因突变、治疗后微小残留病等可对患者进行预后再分层,进而有助于建立新的预后分层体系。因此,探索CEBPA双突变AML再分层策略可能有助于更加精准地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方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基因突变 cebpa双突变 微小残留病 预后再分层
下载PDF
伴有CEBPA双位点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章俏雷 江锦红 +4 位作者 刘永华 王晓丽 江妤 叶琇锦 方炳木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4期42-45,49,共5页
目的分析伴有CEBPA双位点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及丽水市人民医院血液科连续收治的AML(非M3)患者1030例,其中CEBPA双位点突变AML共75例为试验组,非... 目的分析伴有CEBPA双位点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及丽水市人民医院血液科连续收治的AML(非M3)患者1030例,其中CEBPA双位点突变AML共75例为试验组,非CEBPA双位点突变AML共95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差异。结果试验组AML患者FAB分型中M4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4);试验组初诊P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41);试验组预后中等染色体核型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CD7抗原阳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患者早期死亡率为4.0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3.10%(P=0.022),其预计5年总生存(OS)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7.33%vs.30.99%,P<0.001);试验组中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HGB<88.75 g/L和不良染色体核型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试验组AML患者因有较低的早期死亡率,其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年龄≥60岁、HGB<88.75 g/L和不良染色体核型是CEBPA双位点突变AML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bpa双位点突变 急性髓系白血病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散发型CEBPA双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复发后克隆衍变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9
作者 李映 张云蔚 +2 位作者 宋飞 苏龙 高素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10期46-48,共3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伴CEBPA双突变预后良好,但复发风险较高。本文总结3例经标准治疗缓解后复发的CEBPA双突变AML患者,通过对比初诊及复发后骨髓白血病细胞基因突变结果,进而探讨此类白血病复发后克隆衍变模式,...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伴CEBPA双突变预后良好,但复发风险较高。本文总结3例经标准治疗缓解后复发的CEBPA双突变AML患者,通过对比初诊及复发后骨髓白血病细胞基因突变结果,进而探讨此类白血病复发后克隆衍变模式,以期为优化临床患者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cebpa双突变 复发 克隆衍变
下载PDF
miR-32-5p靶向CEBPA调控EGFR/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骨髓瘤细胞的增殖、凋亡和侵袭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辉 郭欢绪 刘强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2591-2596,共6页
目的:探究miR-32-5p靶向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sα,CEBPA)调控表皮生长因子/β联蛋白(EGFR/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骨髓瘤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机制。方法:q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miR-32-5p... 目的:探究miR-32-5p靶向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sα,CEBPA)调控表皮生长因子/β联蛋白(EGFR/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骨髓瘤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机制。方法:q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miR-32-5p、CEBPA的表达水平;转染慢病毒至骨髓瘤细胞U266,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生物信息学预测miR-32-5p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Western blot验证miR-32-5p与CEBPA的关系及在骨髓瘤细胞中的作用,Western blot检测miR-32-5p与CEBPA的表达对EGFR/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与正常浆细胞比较,骨髓瘤细胞株H929、U266、IM-9、RPMI-8226中miR-32-5p表达水平显著增高,CEBPA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NC、anti-miR-con组比较,anti-miR-32-5p组miR-32-5p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24 h、48 h、72 h的OD值显著降低,细胞侵袭数目显著减少(P<0.05);TargetScan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miR-32-5p与CEBPA 3'UTR存在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Western blot进一步证实miR-32-5p可与CEBPA直接结合负向调控CEBPA的表达;与NC、pcDNA-control组比较,pcDNA-CEBPA组CEBPA表达量显著升高,24 h、48 h、72 h的OD值显著降低,凋亡率显著升高,细胞侵袭数目显著减少(P<0.05);与anti-miR-con组比较,anti-miR-32-5p组CEBPA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EGFR、p-EGFR、β-catenin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与anti-miR-32-5p+si-con组比较,anti-miR-32-5p+si-CEBPA组CEBPA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EGFR、p-EGFR、β-catenin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骨髓瘤细胞的增殖、凋亡和侵袭受miR-32-5p和CEBPA的双重调控,miR-32-5p可靶向CEBPA调控EGFR/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骨髓瘤细胞的增殖、凋亡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2-5p cebpa EGFR/β-catenin 骨髓瘤细胞 增殖 凋亡 侵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