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Ce/2D-VMT成型催化剂CO-SCR脱硝性能研究
1
作者 何双利 潘珂珂 +1 位作者 于锋 曹鹏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和涂敷法制备了CuCe/2D-VMT成型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方法对催化剂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并在中试脱硝... 采用共沉淀法和涂敷法制备了CuCe/2D-VMT成型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方法对催化剂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并在中试脱硝装置中用真实烟气评价了其CO选择性催化还原(CO-SCR)脱硝活性。结果表明:制备过程中实现了铜铈均匀掺杂,蛭石提供了更多氧空位,更优的分散性和氧化还原性能提升了催化剂的脱硝活性。在真实烟气中,125℃时NO转化率达57%;260h的长期测试中,催化剂NO转化率没有明显下降,维持在55%左右,表明催化剂能够用于实际工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 成型催化剂 co-scr 真实烟气
下载PDF
LaCo_(0.7)B_(0.3)O_(3)催化剂CO-SCR脱硝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明新 洪嘉奇 +4 位作者 王莹 齐瑞杰 刘晓刚 赵田田 王虹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5-90,99,共7页
采用柠檬酸络合燃烧法制备了LaCo_(0.7)B_(0.3)O_(3)(B=Cr, Mn, Fe)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和一氧化氮程序升温脱附(NO-TPD)等表征方法对LaCo_(0.7)B_(0.3)... 采用柠檬酸络合燃烧法制备了LaCo_(0.7)B_(0.3)O_(3)(B=Cr, Mn, Fe)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和一氧化氮程序升温脱附(NO-TPD)等表征方法对LaCo_(0.7)B_(0.3)O_(3)催化剂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并在常压固定床微型反应器中评价了LaCo_(0.7)B_(0.3)O_(3)催化剂的CO选择性催化还原(COSCR)脱硝活性。结果表明,过渡金属(Cr、Mn或Fe)部分取代了LaCoO_(3)催化剂中的Co,Cr、Mn或Fe进入LaCoO_(3)骨架中,LaCo_(0.7)B_(0.3)O_(3)催化剂具有钙钛矿结构,无杂相生成,但引起了晶格畸变。过渡金属部分取代Co会影响催化剂的粒度、分散性、氧化还原性能和NO吸/脱附性能,其中LaCo_(0.7)B_(0.3)O_(3)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和NO吸/脱附性能较好,表现出较好的CO-SCR脱硝活性。与LaCoO_(3)催化剂相比,NO转化率达到70%时对应的反应温度(T_(NO)^(70))降低了130℃,为361℃,CO转化率达到95%时对应的反应温度(T_(CO)^(95))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基钙钛矿 过渡金属 co-scr NO 催化脱硝
下载PDF
Cu改性ZIF-67衍生的Co_(3)O_(4)/C催化剂的CO-SCR脱硝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汪朱峰 黄嘉玮 +1 位作者 罗冰冰 苏亚欣 《分子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3-42,I0002,共11页
采用CO气体对NO进行选择性催化还原(CO-SCR)是一种有前景的脱硝技术.目前已报道的CO-SCR催化剂的脱硝特性主要是在无氧条件下开展的研究,考虑到实际应用情况,探究一种在有氧环境中具有较高脱硝效率的催化剂是很有必要的.作为一种新型功... 采用CO气体对NO进行选择性催化还原(CO-SCR)是一种有前景的脱硝技术.目前已报道的CO-SCR催化剂的脱硝特性主要是在无氧条件下开展的研究,考虑到实际应用情况,探究一种在有氧环境中具有较高脱硝效率的催化剂是很有必要的.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性材料的金属有机骨架是脱硝催化剂的优良载体,其中ZIFs系列具有优良的性能.引入Cu对ZIF-67衍生的Co_(3)O_(4)/C进行改性,通过浸渍法在载体上负载铜后,热解氧化获得一系列CuOx/Co_(3)O_(4)/C催化剂.利用ICP、SEM、XRD、TEM、TGA、XPS、BET和H2-TPR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由于Cu的引入增加了表面的氧空位,改善了氧化还原能力,进而提高了催化剂脱硝活性.在制备的一系列催化剂中,8.0 CuOx/Co_(3)O_(4)/C在300℃时即可达到约95%NO转化率,并且其N2选择性也达到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cr 金属有机骨架 ZIF-67 浸渍法 Co_(3)O_(4)/C
下载PDF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衍生的铜基过渡金属氧化物用于CO-SCR反应
4
作者 陆胜云 赵润琪 +4 位作者 杨贻平 王秋萍 梁贵超 黄少玲 黄世勇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3年第5期1-7,共7页
本文以Cu-MOFs为模板,采用浸渍法负载不同的过渡金属(Co、Mn和Fe)后,通过热解制备了具有规则形貌、性能优异且稳定的含碳骨架的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进行了CO+NO反应的活性测试,确定具有良好催化能力的是Co负载的Co-CuO_(x)/C。采用TG、... 本文以Cu-MOFs为模板,采用浸渍法负载不同的过渡金属(Co、Mn和Fe)后,通过热解制备了具有规则形貌、性能优异且稳定的含碳骨架的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进行了CO+NO反应的活性测试,确定具有良好催化能力的是Co负载的Co-CuO_(x)/C。采用TG、XRD、SEM、TEM、EDX和H_(2)-TPR等技术,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研究,考察了不同的负载金属对催化剂的微观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cr MOFs衍生 铜基过渡金属氧化物 热解
下载PDF
铜基CO-SCR脱硝催化剂试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赵霞 仇志超 +2 位作者 陆强 庄柯 董长青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90-1495,共6页
为提高铜基催化剂的CO-SCR脱硝性能,并降低反应温度,以铜为活性组分,铁为助剂,γ-Al2O3为催化剂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Cu-Fe/γ-Al2O3型CO-SCR脱硝催化剂,考察了活性组分负载量、助剂成分及负载量、催化剂预处理及烟气工况... 为提高铜基催化剂的CO-SCR脱硝性能,并降低反应温度,以铜为活性组分,铁为助剂,γ-Al2O3为催化剂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Cu-Fe/γ-Al2O3型CO-SCR脱硝催化剂,考察了活性组分负载量、助剂成分及负载量、催化剂预处理及烟气工况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并对催化剂进行了XRD、BET、XPS和AES等表征。结果表明,预处理会使催化剂表面的部分Cu2+转变为Cu+,有利于反应的进行。铜负载量为5%时催化剂的脱硝效率最高,铁的加入可以明显提高铜基催化剂在较低温度下的脱硝效率,5Cu-3Fe/γ-Al2O3催化剂表现出最优的脱硝性能,在450℃下脱硝效率达到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co-scr 脱硝 负载型催化剂 氧化铜 氧化铁
原文传递
In-Ag/CeO_2-γ-Al_2O_3催化剂上CO-SCR脱除NO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许振冲 吴爽 臧树良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8-63,80,共7页
选用CO还原剂及负载不同比例In、Ag活性组分的CeO_2-γ-Al_2O_3催化剂进行脱硝实验,发现8%In-8%Ag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300~450℃温度区间内NO的转化率达到80%以上。研究了不同浓度CO、CO_2和H_2O对8%In-8%Ag/CeO_2-γ-Al_2O_3催化剂... 选用CO还原剂及负载不同比例In、Ag活性组分的CeO_2-γ-Al_2O_3催化剂进行脱硝实验,发现8%In-8%Ag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300~450℃温度区间内NO的转化率达到80%以上。研究了不同浓度CO、CO_2和H_2O对8%In-8%Ag/CeO_2-γ-Al_2O_3催化剂的影响,结果显示CO与NO体积比为1.5时,NO脱除率最高,且该催化剂具有较强的抗H_2O、抗CO_2存在性能,在有H_2O和CO_2的环境下催化剂仍有较强的脱硝活性。BET实验研究结果表明,8%In-8%Ag/CeO_2-γ-Al_2O_3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较大的孔容,XRD和XPS分析揭示了In、Ag主要以In_2O_3与Ag_2O形式存在,且二者之间具有强相互作用而促使AgInO_2形成,从而使得8%In-8%Ag/CeO_2-γ-Al_2O_3催化剂具有高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In-Ag/CeO2-γ-Al2O3 脱硝 co-scr NO脱除率
原文传递
铈钴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催化CO-SCR反应机理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付玉秀 仲雪梅 +1 位作者 常化振 李俊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934-2940,共7页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Ce-Co-O_x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并对其CO-SCR反应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Co和Ce比例对CO-SCR反应活性的影响,确定最佳的Ce和Co复合比例为3:7,最高转化率为84%(250°C).经表征分析发现,Ce(0.3)-Co(0.7)-O_x上发...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Ce-Co-O_x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并对其CO-SCR反应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Co和Ce比例对CO-SCR反应活性的影响,确定最佳的Ce和Co复合比例为3:7,最高转化率为84%(250°C).经表征分析发现,Ce(0.3)-Co(0.7)-O_x上发生CO-SCR的主活性位点是Co.掺杂Ce提升催化性能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催化剂比表面积增大,提高了表面的吸附位数量;二是Ce-Co-O_x催化剂形成的固溶体提升了氧迁移率.反应机理可能是气态或者弱吸附状态的CO与NO的吸附物种(主要是桥接二齿亚硝酸盐物种和螯合式双齿硝酸盐物种)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铈 氧化钴 co-scr 弱吸附态CO 桥接二齿亚硝酸盐物种
下载PDF
调控钴铈催化剂结构缺陷对CO-SCR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范凤兰 王灵娟 +1 位作者 吴连凤 刘金玉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7-31,共5页
为了提高CO-SCR低温脱硝性能,开发新型脱硝催化剂是脱硝领域的研究重点。采用溶剂热法合成Co-Ce-MOF,进一步通过热处理制备富含缺陷的Co-Ce-MOF催化剂,并考察不同热处理温度对Co-Ce-MOF形貌、组成结构及CO-SCR性能的影响。通过XRD、SEM... 为了提高CO-SCR低温脱硝性能,开发新型脱硝催化剂是脱硝领域的研究重点。采用溶剂热法合成Co-Ce-MOF,进一步通过热处理制备富含缺陷的Co-Ce-MOF催化剂,并考察不同热处理温度对Co-Ce-MOF形貌、组成结构及CO-SCR性能的影响。通过XRD、SEM、H_(2)-TPR和EPR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经过适合温度的热处理,实现MOFs材料形貌、结晶度、低温还原能力和结构缺陷等参数的可控调节,以实现缺陷活性位点的调节,Co-Ce-300催化剂表现出了更高的低温催化活性,NO转化率在100℃时达到71.8%,N_(2)选择性达到了100%。在150℃时NO转化率和N_(2)选择性均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低温脱硝 co-scr Co-Ce-MOF 结构缺陷
下载PDF
Fe-Mn/ETS-10催化剂制备及其CO-SCR的脱硝性能 被引量:8
9
作者 付国友 何汉兵 +1 位作者 张丽 马英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616-2626,共11页
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不同负载量的Fe-Mn/ETS-10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仪(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不同负载量对Mn-Fe/ETS-10形貌、结构组成、以及选择性催化还原... 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不同负载量的Fe-Mn/ETS-10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仪(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不同负载量对Mn-Fe/ETS-10形貌、结构组成、以及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Mn/ETS-10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均一性和分散性,并保持ETS-10原有形貌、晶型;5%Fe-1%Mn/ETS-10具有更多的活性位和更高的脱硝性能。CO-SCR催化性能测试结果显示,5%Fe-1%Mn/ETS-10在脱硝温度300℃和400℃时脱硝率分别达到80%和85%;最佳的Fe-Mn/ETS-10催化剂负载比(5%Fe-1%Mn/ETS-10)可以提高SCR反应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N催化剂 催化脱硝 co-scr催化性能 ETS-10分子筛
下载PDF
低温CO-SCR催化剂UiO-66制备及其脱硝性能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韧 何汉兵 +3 位作者 张丽 曾婧 郑雅杰 马英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68-976,共9页
通过溶剂热法在不同调节剂种类、浓度条件下制备UiO-66改性催化剂,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仪(TGA)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不同调节剂种类、浓度对UiO-66形貌、结构组成以及选择性催化还原(CO-SCR)性... 通过溶剂热法在不同调节剂种类、浓度条件下制备UiO-66改性催化剂,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仪(TGA)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不同调节剂种类、浓度对UiO-66形貌、结构组成以及选择性催化还原(CO-SCR)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UiO-66-HCl催化剂具有良好的脱硝性能和分散性以及更多的路易斯酸性位点和CUS(不饱和金属位点)。CO-SCR催化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在对苯二甲酸(H_(2)BDC)与调节剂的摩尔比为1:4,脱硝温度为170℃时,UiO-66-HCl脱硝率达到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iO-66催化剂 催化脱硝 co-scr 配体缺陷
下载PDF
双金属有机骨架Cu_(1/6)-MOF-5的制备及其低温CO-SCR脱硝性能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汉兵 张超 +2 位作者 王于思 张丽 曾婧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365-3374,共10页
低温催化剂是CO选择性催化还原(CO-SCR)的关键。本文通过一步溶剂热法成功合成Cu_(1/6)-MOF-5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表... 低温催化剂是CO选择性催化还原(CO-SCR)的关键。本文通过一步溶剂热法成功合成Cu_(1/6)-MOF-5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掺杂的Cu元素具有Cu^(+)、Cu^(2+)两种价态,且部分取代了MOF-5中的Zn位形成双金属有机骨架Cu_(1/6)-MOF-5。同时,Cu的掺杂增加了氧空位的浓度,从而使得催化剂拥有更高的催化活性,Cu_(1/6)-MOF-5的脱硝率在160℃时达到89%,在200℃时达到95%,分别比相应温度下MOF-5的脱硝率高57%和25%;即使在含硫环境中,其在200℃时的脱硝率仍大于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F-5 CU掺杂 co-scr 脱硝机理
下载PDF
CO-SCR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潘长铭 马大朝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1年第3期0032-0033,共2页
通过CO-SCR反应可以同时去除存在于烟气之中的CO和NO两种污染物,而这一过程的核心是催化剂。因此本文综述了CO-SCR催化剂近年来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前驱体、载体、掺杂改性等因素对催化剂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目前催化剂发展的难点并催... 通过CO-SCR反应可以同时去除存在于烟气之中的CO和NO两种污染物,而这一过程的核心是催化剂。因此本文综述了CO-SCR催化剂近年来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前驱体、载体、掺杂改性等因素对催化剂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目前催化剂发展的难点并催化剂的研究和发展给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cr 催化剂 氮氧化物 一氧化碳
下载PDF
CO-SCR催化剂技术研究现状
13
作者 张睿平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0年第8期74-74,共1页
从活性组分的分类方面综述了CO-SCR催化剂研究进展。重点比较了单金属与双金属催化剂在催化活性上的差别。金属的复合可以提高催化剂表面的分散程度,进而提升催化剂的催化效率。
关键词 co-scr 催化剂 脱硝
下载PDF
可还原性氧化物负载铜基催化剂CO-SCR性能研究
14
作者 鲁冬 杜亚丽 +4 位作者 刘江宁 武超辉 范昭阳 安霞 吴旭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007-11014,共8页
环境友好型铜氧化物因适宜的氧化还原性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CO-SCR脱硝催化剂,然而高温易烧结、分散性差成为限制其应用的关键。铜氧化物与适宜载体的协调复合通常可分散铜物种,克服其现有缺陷,同时提升催化活性。基于此,论文优选可还原... 环境友好型铜氧化物因适宜的氧化还原性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CO-SCR脱硝催化剂,然而高温易烧结、分散性差成为限制其应用的关键。铜氧化物与适宜载体的协调复合通常可分散铜物种,克服其现有缺陷,同时提升催化活性。基于此,论文优选可还原性氧化物(CeO_(2)、γ-Fe_(2)O_(3))为载体,采用传统浸渍法制备了负载量为2.5%(质量分数)铜基催化剂(CuO_(x)/CeO_(2)和CuO_(x)/γ-Fe_(2)O_(3)),同时选用CuO作为参比催化剂,系统研究了可还原性载体对铜基催化剂理化性质、脱硝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载体的引入均不同程度的提升了铜氧化物的催化活性,其中以CeO_(2)为载体的铜基催化剂(CuO_(x)/CeO_(2))不仅展现了更优SCR催化活性、更高的N 2选择性,还具备更宽的活性温窗。借助XRD、H_(2)-TPR、NO-TPD、SEM+EDX-Mapping、XPS、In situ DRIFTs等表征分析发现,相比于γ-Fe_(2)O_(3)载体,CeO_(2)载体更有利于提升Cu物种的分散度、优化Cu物种的价态分布、增加表面活性位点。研究结论将为后期构筑高性能铜基SCR催化剂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选择性催化还原 Cu基催化剂 可还原性载体 氮氧化物 低温
下载PDF
Cu离子分子筛催化材料在去除NO_(x)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孟令钦 崔素萍 +2 位作者 甘延玲 王亚丽 马晓宇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50,共9页
控制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排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用于NO_(x)去除的技术有很多,其中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技术是去除NO_(x)极有效的技术之一,利用CO去除NO_(x)为烟气脱硝(CO-SCR)提供了一种简单且低成本的技术,直接... 控制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排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用于NO_(x)去除的技术有很多,其中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技术是去除NO_(x)极有效的技术之一,利用CO去除NO_(x)为烟气脱硝(CO-SCR)提供了一种简单且低成本的技术,直接催化分解NO_(x)被认为是去除NO_(x)最理想、最环保的技术。Cu离子分子筛作为去除NO_(x)的高效催化剂,具有宽温度窗口和良好的水热稳定性。本文综述了Cu交换分子筛在去除NO领域的研究进展,讨论了Cu离子分子筛在NH3-SCR、CO-SCR以及直接催化分解NO中的应用,着重总结了Cu离子参与去除NO的反应机理,归纳了分子筛中Cu活性位点对脱硝性能的影响,还讨论了铜离子分子筛的抗H_(2)O和SO_(2)中毒性能,展望了Cu离子分子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离子分子筛 NO_(x)去除 NH3-SCR NO直接分解 co-scr
下载PDF
不同方法制备Co3O4催化剂CO-SCR性能及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仲雪梅 张涛 +5 位作者 李佳荫 秦萱 王亚洲 曾洁 张光明 常化振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982-3989,共8页
氮氧化物(NOx)是造成细颗粒物、近地面臭氧等大气污染问题的重要前体物.随着大气污染治理行动的深入,对工业锅炉/窑炉烟气排放的NOx进行控制十分重要.采用不同方法制备了一系列Co3O4催化剂,考察了不同制备方法对CO选择性催化还原NO(CO-S... 氮氧化物(NOx)是造成细颗粒物、近地面臭氧等大气污染问题的重要前体物.随着大气污染治理行动的深入,对工业锅炉/窑炉烟气排放的NOx进行控制十分重要.采用不同方法制备了一系列Co3O4催化剂,考察了不同制备方法对CO选择性催化还原NO(CO-SCR)反应活性的影响,通过BET、XRD、Raman、HR-TEM和SEM等技术对该系列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活性测试表明,以硫酸钴为前驱体用固态研磨法制备的Co3O4-S催化剂具有更优异的CO-SCR反应活性,且表现出较好的抗水蒸气性能,以醋酸钴为前驱体用固态研磨法制备的Co3O4-C催化剂显示出较好的抗水性能.NO氧化结果显示,催化剂的NO氧化效果越好,CO-SCR活性也越好.Raman表征结果显示,Co3O4-S表面可能含有更多的Co^2+离子,从而有利于形成氧空位.H2-TPR结果表明,Co3O4-S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较好.HR-TEM表征发现Co3O4-S和Co3O4-O主要暴露(111)和(220)晶面,而更多(220)晶面的暴露可能更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3O4 co-scr 制备方法 晶面 抗水蒸气
原文传递
Ho改性OMS-2催化CO选择性还原NO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冰冰 黄嘉玮 +1 位作者 汪朱峰 苏亚欣 《分子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4-273,I0002,共11页
采用水热法一步合成了Ho改性的氧化锰八面体分子筛催化剂(Hox-OMS-2),并对其CO选择性催化还原NO(CO-SCR)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Ho/Mn摩尔比为0.05时,Ho_(0.05)-OMS-2催化剂在225℃时可实现98.3%的NO转化率和N_(2)选择性.Ho的... 采用水热法一步合成了Ho改性的氧化锰八面体分子筛催化剂(Hox-OMS-2),并对其CO选择性催化还原NO(CO-SCR)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Ho/Mn摩尔比为0.05时,Ho_(0.05)-OMS-2催化剂在225℃时可实现98.3%的NO转化率和N_(2)选择性.Ho的掺杂过量时会导致催化剂团聚.此外,在0.02%SO_(2)存在时,Ho_(0.05)-OMS-2催化剂在200~250℃时仍能保持80%以上的NO转化率,并具有较好的抗硫性能.通过XRD、BET、XPS、H_(2)-TPR和NH_(3)-TPD对催化剂进行表征,探究Ho物种的掺杂对OMS-2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Ho_(x)-OMS-2催化剂低温活性的增强可归因于晶格膨胀、较低的结晶度、高比表面积、较高的Mn^(4+)含量、更多的表面氧空位和Brønsted酸性位的生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MS-2 Ho改性 co-scr 抗SO_(2)
下载PDF
过渡金属催化CO还原NO研究进展
18
作者 饶江南 林曼 +5 位作者 汤妮 钟碧慈 张皓航 罗欣 卜进硕 石君君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15期6-8,共3页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含有大量NO和CO,其排放严重影响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CO选择性催化还原NO技术可实现CO与NO同步脱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技术的关键在于催化剂的开发,本文对近些年过渡金属催化CO还原NO的研究进行了分...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含有大量NO和CO,其排放严重影响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CO选择性催化还原NO技术可实现CO与NO同步脱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技术的关键在于催化剂的开发,本文对近些年过渡金属催化CO还原NO的研究进行了分类与总结,重点介绍了Cu基、Fe基、Ni基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CO-NO反应条件、助剂掺杂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并分析了O_(2)影响CO-NO反应的机理,并对未来过渡金属催化CO还原NO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O co-scr 过渡金属 多相催化
下载PDF
铁矿烧结减污降碳及协同处置固废新技术
19
作者 康建刚 杨本涛 +3 位作者 魏进超 王兆才 周浩宇 范一权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26,82,共8页
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钢铁行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烧结工序作为钢铁长流程生产种的重要一环,降低其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生产过程低碳化、扩展烧结功能实现高附加值是铁矿烧结技术进步的必然要求。本文回顾了传统的超低排放技术、烧结... 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钢铁行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烧结工序作为钢铁长流程生产种的重要一环,降低其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生产过程低碳化、扩展烧结功能实现高附加值是铁矿烧结技术进步的必然要求。本文回顾了传统的超低排放技术、烧结固体燃料供热模式及工业炉窑协同处置固废技术特点,重点介绍了低碳低成本深度净化新技术、高配比富氢燃料烧结新技术及烧结协同处置固废新技术,并展望了以上技术对实现烧结减污降碳及社会效益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 活性炭法 超低温SCR脱硝 CO催化氧化 富氢烧结 固废
原文传递
新型金属有机骨架负载Cu催化剂的SCR-CO脱硝特性研究
20
作者 黄嘉玮 汪朱峰 +1 位作者 罗冰冰 苏亚欣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2-138,共7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金属有机骨架MIL-125(Ti),利用浸渍法负载Cu于MIL-125(Ti)上制成xCu-MIL-125(Ti)催化剂,并在固定床微反应器上评估其催化CO还原NO的性能。结果表明,MIL-125(Ti)的高比表面积及微孔隙促进了Cu的高度分散,使催化剂拥有...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金属有机骨架MIL-125(Ti),利用浸渍法负载Cu于MIL-125(Ti)上制成xCu-MIL-125(Ti)催化剂,并在固定床微反应器上评估其催化CO还原NO的性能。结果表明,MIL-125(Ti)的高比表面积及微孔隙促进了Cu的高度分散,使催化剂拥有优异的SCR-CO性能。其中,6.2Cu-MIL-125(Ti)在有氧、325℃条件下的NO转化率为90%,N_(2)选择性为92%。通过多种表征手段来探究其基础物理化学性质与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催化剂中金属骨架结构与TiO_(2)结构共存是影响还原效率的主要因素;MIL-125(Ti)是一种微、介孔材料,且具有高比表面积及均匀孔径分布,适合负载与吸附。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主要由Cu^(2+)还原为Cu^(+)、再由Cu^(+)还原为Cu^(0)的路径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R-CO脱硝 xCu-MIL-125(Ti)催化剂 一氧化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