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家系COL2A1基因的突变 被引量:8
1
作者 崔英霞 夏欣一 +6 位作者 王云华 张萍萍 郝丽君 梁泉 吴永明 潘连军 黄宇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467-470,I0002,共5页
目的:报道1个涉及四代9例患者因患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先天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的家系COL2A1基因突变。方法:发现18个月的先证者未出现股骨头的继发性骨化中心。其父骨骼改变主要表现为椎骨椎体扁平、股骨颈结构不规则、股骨头骨化缺如... 目的:报道1个涉及四代9例患者因患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先天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的家系COL2A1基因突变。方法:发现18个月的先证者未出现股骨头的继发性骨化中心。其父骨骼改变主要表现为椎骨椎体扁平、股骨颈结构不规则、股骨头骨化缺如、髋臼顶扁平和髋内翻。该家系的其他患者均有类似改变。在明确诊断为先天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后,对该家系进行12号染色体上5个微卫星标记物的单倍体分型。在确定COL2A1基因为疾病的候选基因后,对该家系所有患者及获得血样的正常成员进行该基因54个外显子和启动子的测序。同时对10名健康对照者的第23外显子测序。结果:所有患者COL2A1基因第23外显子的1510 G→A,使第504个氨基酸由甘氨酸→丝氨酸(G504S),但家系中健康者和无血缘关系的10名健康对照者均无此改变。结论:COL2A1基因第23外显子的1510 G→A的改变是该家系患者先天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的原因。该家系详细的影像学资料将扩大人们对Ⅱ型胶原病表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col2a1基因 单倍型分析 序列分析
下载PDF
原发性视网膜脱离与COL2A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关联性研究
2
作者 张雯 迟昊 +5 位作者 薛中淇 徐曼云 马建青 郝娟 庄文娟 毕小军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目的探讨COL2A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宁夏地区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关联性研究,收集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10例,同期收集排除其他遗传性眼病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36例作为对照组。抽取所有受检者外... 目的探讨COL2A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宁夏地区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关联性研究,收集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10例,同期收集排除其他遗传性眼病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36例作为对照组。抽取所有受检者外周抗凝血5 m L,提取全血DNA。选取COL2A1基因的12个标签SNPs,通过i MLDR分型技术对SNP位点进行分型。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应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不同遗传模型下各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及关联性研究,并计算校正后的比值比(ORs)和95%可信区间(CIs)。结果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病例组和对照组在12个SNPs中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在显性模型、隐性模型、超显性模型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此研究未发现COL2A1基因的SNPs与宁夏地区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病存在关联性,还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2a1基因 原发性视网膜脱离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型 等位基因
下载PDF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软骨组织Col2a1和Nkx3.2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3
作者 芦北极 查振刚 王贵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年第15期2229-2232,共4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软骨组织中Ⅱ型胶原α1链(Col2a1)和人同源盒基因Nkx3.2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6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软骨组织样本,采用RT—PCR法检测Col2a1和Nkx3.2的mRNA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样本中... 目的探讨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软骨组织中Ⅱ型胶原α1链(Col2a1)和人同源盒基因Nkx3.2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6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软骨组织样本,采用RT—PCR法检测Col2a1和Nkx3.2的mRNA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样本中两指标的蛋白水平;分析不同病理参数的Col2a1和Nkx3.2的mRNA和蛋白水平。并选取同期的39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对照。结果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Col2a1和Nkx3.2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高于股骨颈骨折患者(P〈0.05);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两指标的mRNA和蛋白水平在年龄、类型、病程、ISOA、K—L放射线分级及严重程度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在性别和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软骨组织中Col2a1和Nkx3.2的表达水平上调,且在多数病理参数分布上有差异,提示两者在骨性关节炎软骨组织退变中起作用,可用于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制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同源盒基因Nkx3 2 col2a1 骨性关节炎 临床意义
下载PDF
COL2A1基因变异相关腭裂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新春 梅花 +1 位作者 张艳波 王美琪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探讨腭裂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致病基因。方法回顾分析1例COL2A1基因变异腭裂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c.2292 delA变异相关腭裂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生后即发现上腭畸形,临床表现有双眼略凸出、哭声低哑、喉中痰鸣、呼吸阵发性急促有吐... 目的探讨腭裂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致病基因。方法回顾分析1例COL2A1基因变异腭裂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c.2292 delA变异相关腭裂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生后即发现上腭畸形,临床表现有双眼略凸出、哭声低哑、喉中痰鸣、呼吸阵发性急促有吐沫、下颌小、舌短、软腭及悬雍垂裂、硬腭部分裂开。全外显子组基因靶向捕获-高通量测序示患儿COL2A1基因存在c.2292 delA移码缺失变异。文献复习发现,COL2A1基因移码变异已在人类基因变异数据库(HGMD)和ClinVar中报道,但本例患儿的变异位点未有报道,在正常人群数据库gnomAD、千人数据库和ExAC数据库中也均未被收录,为罕见变异。结论COL2A1基因变异c.2292 delA相关腭裂较罕见,基因检测可协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col2a1基因 基因变异 新生儿
下载PDF
Ⅱ型胶原病诊治进展
5
作者 何琴 吴蔚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0-188,共9页
Ⅱ型胶原病是由于COL2A1基因变异导致的一大类骨骼-软骨发育异常的疾病。COL2A1基因位于常染色体12q13.11-q13.2上,主要编码合成Ⅱ型胶原蛋白。COL2A1突变导致各种骨骼异常、口面部特殊体征和眼部、听觉损害,各类型疾病表现形式广泛,基... Ⅱ型胶原病是由于COL2A1基因变异导致的一大类骨骼-软骨发育异常的疾病。COL2A1基因位于常染色体12q13.11-q13.2上,主要编码合成Ⅱ型胶原蛋白。COL2A1突变导致各种骨骼异常、口面部特殊体征和眼部、听觉损害,各类型疾病表现形式广泛,基因-表型相关性尚不明确。本文综述COL2A1突变导致骨骼-软骨发育异常的疾病临床表型和相关变异,同时对目前的诊治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胶原病 col2a1基因 突变 表型
下载PDF
先天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的产前快速分子诊断 被引量:14
6
作者 崔英霞 夏欣一 +6 位作者 杨滨 卢洪涌 史轶超 梁泉 姚兵 李晓军 黄宇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10期1049-1052,共4页
目的:对先天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提供1种快速分子产前诊断技术。方法:对该患者于孕14周进行羊膜囊穿刺,获取羊水20 ml,提取羊水细胞基因组DNA。选用3个短串连重复(STR)序列位点,进行荧光PCR检测,以排除母源细胞污染。在此基础上,对COL2A... 目的:对先天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提供1种快速分子产前诊断技术。方法:对该患者于孕14周进行羊膜囊穿刺,获取羊水20 ml,提取羊水细胞基因组DNA。选用3个短串连重复(STR)序列位点,进行荧光PCR检测,以排除母源细胞污染。在此基础上,对COL2A1基因的第23外显子进行扩增,并以此为模板,针对COL2A1基因的第23外显子1510G→A的突变进行SSP-PCR。根据是否存在特异性的扩增条带进行判断,对初次扩增的产物测序,以证实巢式SSP-PCR的结果。结果:对D13S 317、D18S51和D21S11位点的STR检测结果排除母源细胞的污染。羊水样本仅在野生型反应管中有扩增产物,表明胎儿是COL2A1基因的第23外显子1510 G的纯合子,未带COL2A1基因的第23外显子1510G→A的突变。测序结果与SSP-PCR结果一致。结论:SSP-PCR技术快速简便、敏感特异,可作为该突变的快速分子诊断。其他已知点突变遗传病的快速分子诊断也可以考虑使用SSP-PCR技术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 快速分子诊断 产前 col2a1基因 巢式序列特异引物扩增 序列分析
下载PDF
I型Stickler综合征家系临床和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凤荣 周崎 +1 位作者 李惠 睢瑞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41-944,共4页
背景Stickler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结缔组织病,主要以眼部、关节、口面部及听力损伤为特征。确定Stickler综合征的基因突变位点能够为该综合征的基因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目的研究一个I型Stickler综合征家系的临床特征并确定致病基因突... 背景Stickler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结缔组织病,主要以眼部、关节、口面部及听力损伤为特征。确定Stickler综合征的基因突变位点能够为该综合征的基因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目的研究一个I型Stickler综合征家系的临床特征并确定致病基因突变。方法对一个患I型Stickler综合征的家系进行临床研究和系谱分析。采集Stickler综合征家系中3例患者和6位表型正常者的外周血标本,采用PCR法扩增COL2A1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对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相应序列进行比对。同时检测100位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外周血标本进行对照。结果该家系共4代11位成员,2位成员去世,其中包括1例患病者。现存的9位成员中共3例患者,调查显示该家系符合常染色显性遗传方式。3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高度近视、膜型玻璃体异常及面中部扁平、短鼻、腭裂等,符合I型Stickler综合征的临床诊断。COL2A1基因突变筛查结果显示,该家系中3例患者COL2A1基因内含子12的第~个碱基发生了单个碱基缺失(IVSl2+1Gde1)的杂合性剪接位点突变,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证实该突变致提前形成终止密码子,形成一种包括306个氨基酸在内的截短蛋白,导致该基因的功能异常,而家系中表型正常者及无亲缘关系的正常对照者均未发现该基因突变。结论本研究确定了一个I型Stickler家系,并在该家系确定了一个新的COL2A1基因突变,这是中国首次报道Stickler综合征家系的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ckler综合征 col2a1基因 遗传 基因突变 家系调查
下载PDF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相关易感基因:提高检测准确性开发治疗新途径 被引量:7
8
作者 许琦 张超 +1 位作者 哈承志 王大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47-752,共6页
背景:股骨头坏死机制目前虽然有糖皮质激素、乙醇、减压病、镰刀细胞性贫血、基因易感性等一系列解释学说,但具体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目的:结合近期的遗传基因学研究,着重对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基因加以综述,目的是为股骨头修复... 背景:股骨头坏死机制目前虽然有糖皮质激素、乙醇、减压病、镰刀细胞性贫血、基因易感性等一系列解释学说,但具体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目的:结合近期的遗传基因学研究,着重对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基因加以综述,目的是为股骨头修复及重塑提供新的治疗途径。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以"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易感基因,发病机制"作为中文检索词,以"non-traumaticoste 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usceptible genes,pathogenesis"作为英文检索词进行检索,纳入文献日期为2000年1月至2019年4月。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排除了与文献主题不相关和重复研究的文献,最终纳入49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受到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而非单一的遗传基因所导致。近年研究显示,COL2A1基因突变仍是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关联性最强的易感基因,而血液中的高凝与低纤溶状态相关基因位点、免疫中的白细胞介素因子相关基因位点与脂类代谢相关位点在诱导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人类对基因技术方面更加深入的了解,会不断提高检测易感基因的准确性,有利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预防、诊断与个体临床化精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发病机制 遗传 易感基因 col2a1 血液循环 免疫反应 体内代谢
下载PDF
全外显子组测序法鉴定中国Ⅰ型Stickler综合征一家系致病基因
9
作者 邓芳 曹迎杰 +3 位作者 谢丽静 陈少婉 肖小强 张铭志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35-939,共5页
目的鉴定Ⅰ型Stickler综合征一家系的致病突变。方法采用家系调查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6月在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就诊的来自中国潮汕地区的Ⅰ型Stickler综合征一家系。对参与调查的家系成员进行病史采集及临床检查,包括视力、眼压、裂隙灯... 目的鉴定Ⅰ型Stickler综合征一家系的致病突变。方法采用家系调查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6月在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就诊的来自中国潮汕地区的Ⅰ型Stickler综合征一家系。对参与调查的家系成员进行病史采集及临床检查,包括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和眼底检查等,并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进行诊断。采集该家系5例患者和4名表型正常者的外周静脉血各5 ml并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及相关生物信息学筛查方法对先证者父亲Ⅲ-5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及致病突变筛选;采用Sanger测序对突变进行验证;采用SIFT、Polyphen2、MutationTaster分析变异位点致病性;采用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及UniProt结构域预测分析变异位点氨基酸保守性及蛋白质三维结构。结果该家系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共4代39人,其中患者15例,表型正常者24人。先证者Ⅳ-4右眼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斜视,左眼盲;患者Ⅲ-5右眼高度近视、白内障,左眼眼球萎缩;患者Ⅳ-9双眼高度近视。患者Ⅲ-5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COL2A1基因26号外显子c.1693C>T:p.565Arg>Cys位点变异。Sanger测序分析结果显示,COL2A1突变仅存在于被检患者中,未出现在表型正常者中,符合家系共分离。该变异位点经SIFT、Polyphen2、MutationTaster预测分析为有害性突变,COL2A1蛋白氨基酸序列第565位精氨酸在人、小鼠、大鼠、牛、非洲爪蟾中高度保守,此氨基酸位于该基因的三螺旋功能结构域,此突变使蛋白质在三螺旋重复区域Gly-X-Y发生了变化,X位置的精氨酸残基变为半胱氨酸残基,影响纤维蛋白功能,从而产生致病性。结论COL2A1基因c.1693C>T变异为该家系的致病基因变异位点,该变异位点首次在国内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Stickler综合征 家系 基因检测 全外显子测序 视网膜脱离 高度近视 col2a1基因
下载PDF
一个先天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家系的COL2A1基因变异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玉贤 肖涵 +2 位作者 王哲 赵娜 薛煜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7期694-696,共3页
目的对1个先天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congenita, SEDC)家系进行基因检测和蛋白功能预测,探讨其致病原因。方法对1个SEDC家系先证者行全外显子基因检测,对可疑基因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使用蛋白功能预测... 目的对1个先天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congenita, SEDC)家系进行基因检测和蛋白功能预测,探讨其致病原因。方法对1个SEDC家系先证者行全外显子基因检测,对可疑基因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使用蛋白功能预测软件对可疑基因变异进行功能预测。结果该SEDC家系中3例患者均携带COL2A1基因c.1394G>C( p. Gly465Ala)错义变异,该变异在目前常用数据库中均未见报道。PROVEAN、PolyPhen-2、Mutation Taster软件预测该变异为高度可能致病性变异。结论COL2A1基因c.1394G>C( p. Gly465Ala)变异可能是该SEDC家系的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 col2a1基因 基因变异
原文传递
COL2A1基因新发现的变异致先天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1例
11
作者 沈文霞 曾艳 +1 位作者 张锡纲 徐金亮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1年第12期1767-1769,共3页
目的对1例身材矮小(SS)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和蛋白功能预测,探讨其致病原因。方法对1例SS患者进行矮小panel高通量测序,对可疑变异基因进行Sanger测序验证,使用SIFT、PolyPhen-2、MutationTaster和GERP++等软件进行致病性预测和保守性预测... 目的对1例身材矮小(SS)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和蛋白功能预测,探讨其致病原因。方法对1例SS患者进行矮小panel高通量测序,对可疑变异基因进行Sanger测序验证,使用SIFT、PolyPhen-2、MutationTaster和GERP++等软件进行致病性预测和保守性预测。结果该SS患者及其SS母亲均携带COL2A1基因c.3655G>T,(p.Asp1219Tyr)错义突变,相同氨基酸变异至今尚未报道,SIFT、PolyPhen-2和MutationTaster软件预测均为有害,GERP++软件提示该变异位点氨基酸在不同物种高度保守。结合临床检查诊断该病例为先天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SEDC)。结论COL2A1基因c.3655G>T,(p.Asp1219Tyr)错义突变可能是该患者及其母亲SS和SEDC的致病原因,对SS患者应加强基因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材矮小 先天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 col2a1基因
原文传递
COL2A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大骨节病的关联分析
12
作者 张利 郭雄 王磊 《中国伤残医学》 2016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COL2A1基因上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rs2070739和rs1635550与大骨节病(Kashin—Beckdisease,KBD)的关联关系。方法:本研究选取64例大骨节病患者为病例组,选取6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 目的:探讨COL2A1基因上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rs2070739和rs1635550与大骨节病(Kashin—Beckdisease,KBD)的关联关系。方法:本研究选取64例大骨节病患者为病例组,选取6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对所选基因的2个SNP位点进行基因分析,计算相应人群中2个SNP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单位点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各组间基因型频率、单位点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本研究所选取的2个SNP位点rs2070739和m1635550在基因型频率、单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及单倍型重构分析中与大骨节病均无显著性关联。结论: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增大样本量和SNP标记密度,进行全基因关联分析,探讨COL2A1基因与大骨节病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大骨节病 col2a1基因
原文传递
COL2A1基因突变所致的Kniest骨发育不全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莫龄 刘丽 +9 位作者 周知子 盛慧英 尹曦 李秀珍 程静 黄永兰 蔡艳娜 李翠玲 范丽萍 刘鸿圣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3-326,共4页
目的 对两例临床诊断为Kniest骨发育不全的患儿进行COL2A1基因检测.方法 应用PCR法扩增患儿外周血COL2A1基因的54个外显子及内含子拼接区,对扩增片段进行直接测序,并对发现的突变进行鉴定.结果 在COL2A1基因的编码区内发现一个错义突变c... 目的 对两例临床诊断为Kniest骨发育不全的患儿进行COL2A1基因检测.方法 应用PCR法扩增患儿外周血COL2A1基因的54个外显子及内含子拼接区,对扩增片段进行直接测序,并对发现的突变进行鉴定.结果 在COL2A1基因的编码区内发现一个错义突变c.905C>T(p.Ala302Val),为已报道的致病突变.患儿表现为矮小、身材不对称、四肢短小、关节粗大、特殊面容.结论 Kniest骨发育不全国内未见报道,所发现的COL2A1基因c.905C>T致病突变国内亦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iest骨发育不全 col2a1基因 Ⅱ型胶原纤维
原文传递
1例COL2A1基因新发变异致胎儿短肢畸形的遗传学分析
14
作者 宁昊丰 柴玉琼 王亚男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2年第3期480-485,共6页
目的 对1例超声提示短肢畸形的引产胎儿进行基因测序分析,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方法 提取引产胎儿肌肉组织基因组DNA,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检测和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对检测到的可疑位点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根据基于ACMG/AMP和ClinGe... 目的 对1例超声提示短肢畸形的引产胎儿进行基因测序分析,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方法 提取引产胎儿肌肉组织基因组DNA,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检测和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对检测到的可疑位点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根据基于ACMG/AMP和ClinGen框架的遗传变异解读规则判断致病性。结果 引产胎儿的COL2A1基因存在c.3604_3606del杂合变异,父母均为野生型,该变异为新发变异,判定为“可疑致病”。结论 COL2A1基因的c.3604_3606del杂合变异为与胎儿短肢畸形相关的全新突变,该变异丰富了COL2A1基因变异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2a1基因 全外显子组测序 短肢畸形 软骨成长不全Ⅱ型
原文传递
一个先天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家系致病基因COIL2AI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红倬 纪爱芳 +3 位作者 马良 王宝柱 李园 崔云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0-244,共5页
目的对一个先天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congenital,SEDC)家系的4位患病成员的COL2A1基因进行突变检测,分析突变形式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骨骼影像学,该家系被诊断为常染色体显性... 目的对一个先天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congenital,SEDC)家系的4位患病成员的COL2A1基因进行突变检测,分析突变形式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骨骼影像学,该家系被诊断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SEDC。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直接测序法对该家系的所有成员进行COL2A1基因的突变检测。结果家系中的4例患者均携带COL2A1基因的一个新的错义突变(c.2224G〉A;p.Gly687Ser),而家系中的正常个体和50名正常对照则未发现相同的变异。Polyphen-2和SIFT生物信息学分析数据高度支持该变异为致病性突变。结论COL2A1基因c.2224G〉A突变可能导致SEDC。来自同一家系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存在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 COL2A基因 突变 临床表型
原文传递
COL 2A1基因突变致SEDC的产前分子诊断
16
作者 周鑫 夏欣一 +6 位作者 崔英霞 安丽梅 康宁 范晓博 马洁桦 李晓军 黄宇烽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1年第9期12-14,共3页
目的本研究对COL2A1基因(typeⅡcollagen gene)G504S突变导致的先天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SEDC)家系的1例中期妊娠者进行产前分子诊断,从而预防SEDC的发生。方法患者妻于20孕周在B超下进行羊膜囊穿刺,抽取羊水10ml,提取羊水细胞基因组DNA... 目的本研究对COL2A1基因(typeⅡcollagen gene)G504S突变导致的先天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SEDC)家系的1例中期妊娠者进行产前分子诊断,从而预防SEDC的发生。方法患者妻于20孕周在B超下进行羊膜囊穿刺,抽取羊水10ml,提取羊水细胞基因组DNA。选择3个多态性STR位点,即D3S1358、D16S539和D21S11,排除母体细胞污染。在此基础上,对COL2A1基因外显子23进行扩增,PCR产物进行正、反向测序。结果该例胎儿COL2A1的外显子23测序结果显示,胎儿未带有与父亲同样的COL2A1基因突变。胎儿产前基因诊断结果与B超监测结果一致。结论对于有SEDC风险的胎儿进行产前分子诊断非常重要,可以在B超诊断前了解胎儿基因型并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2a1基因突变 先天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SEDC) 产前分子诊断
原文传递
一例Stickler综合征胎儿的产前超声表型及家系遗传学分析
17
作者 房晓华 朱朝锋 +1 位作者 孔祥东 刘宁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7期735-738,共4页
目的探讨1例有小下颌生育史,再次妊娠超声发现胎儿小下颌的家系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对胎儿进行系统超声检查,回顾第1胎的产前及生后超声表型及家系成员的表型,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对胎儿羊水标本及其父母的外... 目的探讨1例有小下颌生育史,再次妊娠超声发现胎儿小下颌的家系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对胎儿进行系统超声检查,回顾第1胎的产前及生后超声表型及家系成员的表型,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对胎儿羊水标本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进行变异筛查,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系统超声检查提示胎儿具有小下颌畸形。前1胎产前检查提示为小下颌,出生后表现为巨大儿,舌后坠,呼吸困难,高腭弓,小下颌。WES检测提示胎儿携带COL2A1基因第1外显子c.3G>C(p.Met1?)杂合变异,遗传自父亲,母亲及其他家系成员均未检测到该变异,该变异查询HGMD等数据库未见收录。胎儿父亲具有高度近视伴视网膜脱离,下颌偏小。其他家系成员无类似表型。胎儿父母选择终止妊娠,引产儿外观为小下颌畸形。结论Stickler综合征在产前主要表现为小下颌畸形,出生后表型差异较大。COL2A1基因c.3G>C(p.Met1?)可能是该家系的致病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ckler综合征 col2a1基因 全外显子组测序 基因变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