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酵母双杂交研究与Ca^(2+)CRAC通道Orail相互作用蛋白
1
作者 夏孝强 李芳华 +2 位作者 季一飞 余守洋 田军龙 《华西医学》 CAS 2008年第3期429-430,共2页
目的:利用酵母双杂交等技术研究与CRAC通道蛋白Orail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从而揭示CRAC通道分子作用机制。方法:以Orail-C端为诱饵蛋白筛选大鼠海马和皮质cDNA文库,寻找能与之相互作用的蛋白质,运用营养缺陷型培养,X-β-Gal蓝斑筛选等... 目的:利用酵母双杂交等技术研究与CRAC通道蛋白Orail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从而揭示CRAC通道分子作用机制。方法:以Orail-C端为诱饵蛋白筛选大鼠海马和皮质cDNA文库,寻找能与之相互作用的蛋白质,运用营养缺陷型培养,X-β-Gal蓝斑筛选等实验去除假阳性克隆,并通过GST-Pulldown体外实验验证其相互作用。结果:以Orai1-C端为诱饵最终筛出了几个阳性克隆,经测序分析,发现了其中一个感兴趣的蛋白。结论:Orail可以和该蛋白发生相互作用,其相互作用可能与CRAC通道功能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ac通道 Orail 酵母双杂交 蛋白相互作用
下载PDF
钙释放激活钙离子通道的发现及研究现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晓芳 李丛鑫 +1 位作者 王鹏业 王渭池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3-107,共5页
Ca2+释放激活Ca2+(CRAC)通道是位于非兴奋性细胞质膜上的慢Ca2+通道,是非兴奋性细胞(尤其T淋巴细胞和HEK 293细胞)中胞外Ca2+进入细胞内的主要途径.Ca2+内流是T淋巴细胞激活的最重要的生理生化特征之一.Orai1蛋白单体是组成CRAC通道的亚... Ca2+释放激活Ca2+(CRAC)通道是位于非兴奋性细胞质膜上的慢Ca2+通道,是非兴奋性细胞(尤其T淋巴细胞和HEK 293细胞)中胞外Ca2+进入细胞内的主要途径.Ca2+内流是T淋巴细胞激活的最重要的生理生化特征之一.Orai1蛋白单体是组成CRAC通道的亚基,4个Orai1蛋白亚基构成一个四聚体CRAC通道.内质网Ca2+浓度的降低使得STIM1发生定向运动并产生聚集,从而激活了CRAC通道.STIM1蛋白把内质网Ca2+的损耗与CRAC通道上的Ca2+内流联系起来,行使了Ca2+浓度感受器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ac通道 Orai1蛋白 STIM1蛋白
下载PDF
T淋巴细胞上主要离子通道的生理学和药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国欣 李明春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41-445,共5页
T淋巴细胞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免疫细胞之一,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活化、增殖离不开膜上的离子通道。T淋巴细胞膜上有5种离子通道与它的活性关系密切,它们作为免疫调节过程的潜在靶点发挥重要作用。Ca2+通过Ca2+通道(Ca2... T淋巴细胞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免疫细胞之一,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活化、增殖离不开膜上的离子通道。T淋巴细胞膜上有5种离子通道与它的活性关系密切,它们作为免疫调节过程的潜在靶点发挥重要作用。Ca2+通过Ca2+通道(Ca2+-release activated Ca2+channels,CRAC channels)进入T淋巴细胞作为第二信使参与T淋巴细胞的激活;K+离子通道参与T淋巴细胞的膜电位调节,同时它与Cl-通道(Clswell)共同参与T淋巴细胞的体积调节;TRPM7(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melastatin7)维持T淋巴细胞内Mg2+的平衡。本文扼要回顾了5种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选择性的描述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KV1.3)以及钙离子依赖型钾离子通道(KCa3.1)离子通道阻滞剂研究进展与药理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K+通道 crac通道 CA2+
原文传递
STIM1在幼年和成年大鼠外伤性癫痫中的表达 被引量:3
4
作者 肖淳 王文 +5 位作者 石全红 但炜 唐兆华 师艺峰 李海涛 谢延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493-1497,共5页
目的探讨钙释放激活钙离子通道(calcium release-activated calcium,CRAC)关键蛋白STIM1在幼年和成年大鼠外伤性癫痫中的表达差异及意义。方法取SD雄性幼年、成年大鼠各94只,按照完全随机设计分为成年、幼年假手术组:皮层注射生理盐水,... 目的探讨钙释放激活钙离子通道(calcium release-activated calcium,CRAC)关键蛋白STIM1在幼年和成年大鼠外伤性癫痫中的表达差异及意义。方法取SD雄性幼年、成年大鼠各94只,按照完全随机设计分为成年、幼年假手术组:皮层注射生理盐水,各42只;成年、幼年模型组:铁离子皮层注射外伤性癫痫模型,各52只。建模后观察大鼠癫痫行为学表现;分别于6、24、72 h,7、14、21、28 d 7个时相点完全随机选取6只大鼠,处死取伤灶周边皮层脑组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STIM1的mRNA与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成年、幼年大鼠均出现典型痫性发作,幼鼠模型组建模成功率为91.3%,成鼠模型组建模成功率为84%(定义Racine评分3分及以上为建模成功)。幼鼠模型组比成鼠模型组发作次数明显增多(P<0.05),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显著延长(P<0.05),发作程度较重。建模后各组STIM1的mRNA和蛋白表达都有明显增高,72 h达高峰(P<0.05),但幼鼠与成鼠相比较,STIM1的mRNA和蛋白在各时间点表达增高的趋势更加显著(P<0.05)。结论幼鼠较成鼠更容易发生外伤性癫痫,STIM1在幼鼠中较成鼠的表达也更高,提示STIM1表达增加、CRAC激活可能是幼鼠更易发生外伤性癫痫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癫痫 crac通道 STIM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