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含量以及Cu/Mg比对Al-Si-Cu-Mg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顾琪 周鹏飞 《铸造》 CAS 2024年第2期180-186,共7页
研究了Cu含量和Cu/Mg比对Al-Si-Cu-Mg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Si-Cu-Mg合金凝固组织是否形成Mg_(2)Si、Q-Al_(5)Cu_(2)Mg_(8)Si_(6)以及θ-Al_(2)Cu取决于Cu含量以及Cu/Mg比。当Cu/Mg比相对低时形成Mg_(2)Si中间相,而Cu/M... 研究了Cu含量和Cu/Mg比对Al-Si-Cu-Mg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Si-Cu-Mg合金凝固组织是否形成Mg_(2)Si、Q-Al_(5)Cu_(2)Mg_(8)Si_(6)以及θ-Al_(2)Cu取决于Cu含量以及Cu/Mg比。当Cu/Mg比相对低时形成Mg_(2)Si中间相,而Cu/Mg比高时则倾向于生成Q-Al_(5)Cu_(2)Mg_(8)Si_(6)和θ-Al_(2)Cu相。当Cu/Mg比相同时,高Cu含量和高Mg含量都会促进Q相θ相的形成。通过观察T6热处理后的组织发现Cu含量以及Cu/Mg比控制了初生相的溶解以及析出相的形成,从而影响合金的强度与韧性。通过控制Cu含量及Cu/Mg比使Al-9Si-2Cu-0.5Mg合金中析出较少数量的初生相,再通过热处理析出大量的Q′强化相,使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相对适中的伸长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cu-Mg cu含量 cu/Mg比 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Cu含量对7xxx系铝合金力学性能及腐蚀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王杰 陈忠家 +1 位作者 张缓 陈锦涛 《有色金属加工》 CAS 2023年第1期18-23,56,共7页
文章以添加不同Cu含量(wt.%)(1.4%~2.6%)的Al-Zn-Mg-xCu-Ce-Zr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OM、TEM以及室温拉伸、剥落腐蚀、电化学腐蚀等实验,研究Cu元素对铝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Cu含量的增加,合金晶内析出相的平均尺寸先... 文章以添加不同Cu含量(wt.%)(1.4%~2.6%)的Al-Zn-Mg-xCu-Ce-Zr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OM、TEM以及室温拉伸、剥落腐蚀、电化学腐蚀等实验,研究Cu元素对铝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Cu含量的增加,合金晶内析出相的平均尺寸先减小后增大,合金的力学性能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抗腐蚀性能逐渐降低。当Cu含量为2.2%时,合金晶内析出相的平均尺寸最小且表现出最高的力学性能;当Cu含量为1.4%时,合金表现出最佳的综合性能,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682MPa、605MPa和13.8%;腐蚀电流密度为1.496×10^(-5) A/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cu合金 cu含量 析出相 力学性能 腐蚀性能
下载PDF
Cu含量对T6及T8态时效超高强铝锂合金时效析出相和强度的不同影响
3
作者 曾广俊 李昊然 +4 位作者 李玉琢 李劲风 马鹏程 陈永来 张绪虎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3年第2期277-285,共9页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室温拉伸性能测试,研究了Cu含量对Mg、Ag、Zn复合微合金化的新型超高强铝锂合金Al-x Cu-1.2Li-X(x=4.2、4.5)冷轧薄板的时效析出相和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T6(165℃/24 h)及T8态时效时,不同Cu含量的超高强铝锂合金...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室温拉伸性能测试,研究了Cu含量对Mg、Ag、Zn复合微合金化的新型超高强铝锂合金Al-x Cu-1.2Li-X(x=4.2、4.5)冷轧薄板的时效析出相和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T6(165℃/24 h)及T8态时效时,不同Cu含量的超高强铝锂合金的析出相包括大量的T_(1)相、较多的θ’相、部分GP区和δ’/GP/δ’复合相以及少量的S’相;T6态时效时,高Cu含量更有利于合金中GP区及θ’相的析出而导致T_(1)相的数密度减少,因而强度较低、伸长率相对较高;T8时效时,高Cu含量则有利于T_(1)相和θ’相的同时析出,导致其数密度大幅度增加,同时S’相和GP区的析出受到抑制,因此随着Cu含量增加,合金强度增加、伸长率小幅度下降;T8态时效后,高Cu含量新型超高强铝锂合金的抗拉强度达661.7 MPa、伸长率约为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铝锂合金 cu含量 时效制度 微观组织 强度
下载PDF
Cu含量对Al-Mg-Si-Cu合金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1
4
作者 王芝秀 李海 +2 位作者 顾建华 宋仁国 郑子樵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348-3355,共8页
采用DSC热分析、硬度、电导率、拉伸和晶间腐蚀等测试及透射电镜组织观察,研究Cu含量对Al-Mg-Si-Cu合金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180℃时效时,4种合金硬度上升至峰值后持续下降,且随着Cu含量增加,合金的时效硬度随之提高,硬化速... 采用DSC热分析、硬度、电导率、拉伸和晶间腐蚀等测试及透射电镜组织观察,研究Cu含量对Al-Mg-Si-Cu合金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180℃时效时,4种合金硬度上升至峰值后持续下降,且随着Cu含量增加,合金的时效硬度随之提高,硬化速率加快而软化速率降低;时效时电导率先下降至最低值后又持续上升,且Cu含量越高,电导率越低。随着Cu含量增加,T6和T4态合金的强度随之提高,晶间腐蚀抗力下降,但无Cu合金不发生晶间腐蚀;T6态合金析出相类型随Cu含量增加而变化,Cu含量较低时(0.6以下),析出β″相;而Cu含量为0.9时,析出相为β″相和Q′相共存;且随着Cu含量增加,析出相数量和体积分数增加而尺寸减小,T4态合金析出相为原子团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cu合金 cu含量 析出相 晶间腐蚀 拉伸性能
下载PDF
Al、Cu含量对Zn-Al-Cu-Mg合金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刘洪军 李亚敏 郝远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23-826,共4页
如何使铝铜含量良好匹配,是开发新型高性能Zn-Al-Cu-Mg模具合金的关键。研究了Al、Cu含量对Zn-Al-Cu-Mg模具合金力学性能和铸造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铝含量从3%增加到14%,铜含量从3%增加到9%,合金力学性能明显增加,但铸造流动性下降... 如何使铝铜含量良好匹配,是开发新型高性能Zn-Al-Cu-Mg模具合金的关键。研究了Al、Cu含量对Zn-Al-Cu-Mg模具合金力学性能和铸造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铝含量从3%增加到14%,铜含量从3%增加到9%,合金力学性能明显增加,但铸造流动性下降。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得出新型模具锌合金的建议成分w为:9%~11%Al,7%~9%Cu,0.04%~0.05%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基模具合金 AL含量 cu含量 性能
下载PDF
Cu含量对TiN-Cu纳米复合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宋贵宏 张晶晶 +3 位作者 杨肖平 李锋 陈立佳 贺春林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3-68,共6页
为研究纳米复合膜超硬机理和促进其商业应用,利用电弧离子镀制备了Ti N-Cu纳米复合膜,并对其表面形貌、晶体结构、能谱、XPS谱和硬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沉积膜仅含有Ti N相和少量的Ti相,Ti N相晶粒尺寸随薄膜Cu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尽... 为研究纳米复合膜超硬机理和促进其商业应用,利用电弧离子镀制备了Ti N-Cu纳米复合膜,并对其表面形貌、晶体结构、能谱、XPS谱和硬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沉积膜仅含有Ti N相和少量的Ti相,Ti N相晶粒尺寸随薄膜Cu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尽管有的沉积膜中Cu原子数分数高达8.99%,但仍没有发现金属Cu相或Cu的化合物相衍射峰;沉积膜中Cu元素以金属Cu的状态存在,Ti主要以Ti N相存在,少量以金属Ti相存在,但没有Ti2N相;薄膜生长过程中,Cu、Ti和N共沉积,竞争生长,Cu的加入抑制了Ti N晶粒的长大;沉积膜的硬度随Cu含量增加而增加,达到最大值后下降,薄膜硬度随Cu含量变化与薄膜中Ti N相或Cu相尺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cu薄膜 纳米复合膜 硬度 XPS谱 cu含量 电弧离子镀
下载PDF
施用猪粪对土壤Cu形态和菜心Cu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延 彭来真 +1 位作者 刘琳琳 张寿强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0年第4期536-540,共5页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施用猪粪对土壤和菜心铜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全Cu、有效态Cu和菜心Cu的含量均随猪粪施用量和猪粪施用茬数的增加而提高。施用猪粪明显降低土壤残留态Cu含量,提高土壤交换态、松结有机态、紧结有机态和固...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施用猪粪对土壤和菜心铜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全Cu、有效态Cu和菜心Cu的含量均随猪粪施用量和猪粪施用茬数的增加而提高。施用猪粪明显降低土壤残留态Cu含量,提高土壤交换态、松结有机态、紧结有机态和固体颗粒态Cu含量,其中尤以交换态、松结有机态Cu的增加最为明显。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交换态和松结有机态Cu是菜心吸收Cu的主要来源,并与土壤全Cu、有效Cu含量具有极显著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 土壤 菜心cu含量 土壤cu形态
下载PDF
Cu含量对电场快速烧结W-Cu合金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吴金岭 冯可芹 +2 位作者 杨屹 郭尔奇 连姗姗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2-35,共4页
采用Gleeble—3500D热模拟机,在烧结温度为800℃,烧结时间为3 min的条件下,借助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显微硬度测试计分析,研究了电场对烧结W-xCu(x=10%,20%,30%和40%)(质量分数)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条件下,可得到密度较高、组织... 采用Gleeble—3500D热模拟机,在烧结温度为800℃,烧结时间为3 min的条件下,借助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显微硬度测试计分析,研究了电场对烧结W-xCu(x=10%,20%,30%和40%)(质量分数)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条件下,可得到密度较高、组织较均匀细小的烧结体;并且随着Cu含量的增加,烧结体致密化程度逐步提高,组织更加均匀,晶粒更加细小,平均晶粒尺寸从1.0μm降到0.3μm;但烧结体的硬度会相应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烧结 电场 W-cu合金 cu含量 烧结性能
下载PDF
Cu含量对含Sc铝锂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龚铸 郑子樵 +2 位作者 贾敏 桑冯建 陈向荣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82-1190,共9页
通过显微硬度测试、常规拉伸性能测试、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观察手段研究Cu含量对含Sc铝锂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c元素含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Cu含量为4.2%(质量分数)的合金在均匀化过程中会形成W(Al Cu Sc)相,且... 通过显微硬度测试、常规拉伸性能测试、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观察手段研究Cu含量对含Sc铝锂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c元素含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Cu含量为4.2%(质量分数)的合金在均匀化过程中会形成W(Al Cu Sc)相,且该相在固溶时也不会完全溶解到α(Al)。在相同Sc含量条件下,随着α(Al)中Cu含量的下降,w(Cu)/w(Sc)变小,均匀化后形成的W相数量会明显降低,直至消失。由于W相对合金力学性能不利,其数量的减少可以增加合金中有效固溶Cu原子的数量,从而提高合金性能,W相的形成抑制合金中Al3(Sc,Zr)粒子的析出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锂合金 AlcuSc相 cu含量 力学性能 显微组织
下载PDF
覆膜旱作对稻田土壤有效Fe、Mn、Zn、Cu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铭 吴良欢 +1 位作者 路兴花 张福锁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6-649,共4页
以常规水作和裸地旱作作对照,对覆膜旱作栽培条件下稻田0~60cm土层土壤有效Fe、Mn、Zn、Cu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水作相比,覆膜旱作稻田土壤有效铁含量在0~10cm土层略有下降,10~20cm土层有所增加,20~60cm土层相差不大;... 以常规水作和裸地旱作作对照,对覆膜旱作栽培条件下稻田0~60cm土层土壤有效Fe、Mn、Zn、Cu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水作相比,覆膜旱作稻田土壤有效铁含量在0~10cm土层略有下降,10~20cm土层有所增加,20~60cm土层相差不大;0~15cm土层土壤有效锌的含量有所上升,而在15~60cm土层中趋向一致;0~15cm土层土壤有效Mn含量有所下降,有效Cu含量变化不大.与裸地旱作相比,覆膜旱作增加了稻田0~20cm土层中土壤有效铁、0~15cm土层中有效锌含量,降低了0~5cm土层中有效锰含量,有效铜含量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旱作 有效Fe、Mn、Zn、cu含量 水稻土
下载PDF
根瘤菌对Cu胁迫下白三叶生长和Cu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邹萌萌 周卫红 +3 位作者 张静静 陶春柳 刘晓青 李建龙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2-70,共9页
采用盆栽法研究了根瘤菌Rhizobium trifolii ACCC18017对Cu添加量为0、500、1 000和1 500 mg·kg^(-1)土壤中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inn.)的株高、主根长、地上部和地下部的鲜质量和干质量、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地上部和地下部的C... 采用盆栽法研究了根瘤菌Rhizobium trifolii ACCC18017对Cu添加量为0、500、1 000和1 500 mg·kg^(-1)土壤中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inn.)的株高、主根长、地上部和地下部的鲜质量和干质量、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地上部和地下部的Cu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u添加量为500 mg·kg^(-1)土壤中对照组(接种灭菌的2.7×10~9 CFU·mL^(-1)菌悬液)白三叶的株高、地上部和地下部的鲜质量及地上部干质量均显著(P<0.05)高于Cu添加量为0 mg·kg^(-1)的土壤;Cu添加量为1 000 mg·kg^(-1)土壤中对照组白三叶的株高、地上部鲜质量及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干质量与Cu添加量为0 mg·kg^(-1)的土壤无显著差异;并且,Cu添加量为500、1 000和1 500 mg·kg^(-1)土壤中对照组白三叶的主根长和叶片叶绿素含量与Cu添加量为0 mg·kg^(-1)的土壤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白三叶对一定程度的Cu污染土壤具有适应性。不同Cu添加量土壤中接菌组(先后接种2.7×10~9和2.3×10~9 CFU·mL^(-1)菌悬液)白三叶供试所有指标基本上均高于对照组;其中,Cu添加量为0、500和1 000 mg·kg^(-1)土壤中接菌组白三叶的株高及地上部和地下部的鲜质量和干质量基本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Cu添加量为500和1 000 mg·kg^(-1)土壤中接菌组白三叶地上部和地下部的Cu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显示:根瘤菌R.trifolii ACCC18017能够促进白三叶生长及其对土壤中Cu的吸收,利于白三叶修复一定程度的Cu污染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 白三叶 cu胁迫 生长 cu含量 植物修复
下载PDF
原生态从江香禾糯中Fe、Cu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5
12
作者 唐文华 蒋天智 +1 位作者 谭甫成 柴东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1-82,共2页
[目的]测定黔东南林区从江县的原生态香禾糯稻中微量元素Fe和Cu的含量,为该地香禾糯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微波消解样品,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中的微量元素Fe和Cu。[结果]原生态从江香禾糯中微量元素Fe和Cu含量分别为7... [目的]测定黔东南林区从江县的原生态香禾糯稻中微量元素Fe和Cu的含量,为该地香禾糯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微波消解样品,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中的微量元素Fe和Cu。[结果]原生态从江香禾糯中微量元素Fe和Cu含量分别为73.11和1.50mg/kg。[结论]原生态从江香禾糯中微量元素Fe、Cu的含量较高,对于调节人体一些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应给予大力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生态 从江香禾糯 Fe含量 cu含量
下载PDF
Cu含量对灰铸铁气缸体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红梅 王桂林 王守忠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346-2348,共3页
为提高灰铸铁气缸体的综合性能,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浇注单铸试棒和阶梯试样的方法,模拟试验了Cu含量对灰铸铁气缸体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u含量从0.20%增加到0.80%时,对模拟铸样的石墨形态及珠光体含量的影响不大,而对模拟铸样... 为提高灰铸铁气缸体的综合性能,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浇注单铸试棒和阶梯试样的方法,模拟试验了Cu含量对灰铸铁气缸体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u含量从0.20%增加到0.80%时,对模拟铸样的石墨形态及珠光体含量的影响不大,而对模拟铸样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大,随着Cu含量在0.20%-0.50%范围内逐渐增加,试棒铸样的抗拉强度和硬度呈上升趋势,而当Cu含量在0.50%-0.80%范围内逐渐增加时,试棒铸样的抗拉强度和硬度却呈下降趋势;当Cu含量为0.50%时,对基体珠光体的细化和改善断面敏感性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含量 灰铸铁 模拟铸样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广东沿海牡蛎体Cu含量水平及其时空变化趋势 被引量:6
14
作者 贾晓平 林钦 +1 位作者 蔡文贵 李纯厚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0年第3期32-36,共5页
为了解广东沿海 Cu含量水平的时空变化趋势 ,1989~ 1997年实施“南海贻贝观察”对广东沿海 12个地点进行了连续监测。实测数据和有关历史资料综合分析结果显示 ,广东沿海牡蛎体 Cu含量(湿重 )范围为 2 .70~ 352 mg· kg-1,平均值... 为了解广东沿海 Cu含量水平的时空变化趋势 ,1989~ 1997年实施“南海贻贝观察”对广东沿海 12个地点进行了连续监测。实测数据和有关历史资料综合分析结果显示 ,广东沿海牡蛎体 Cu含量(湿重 )范围为 2 .70~ 352 mg· kg-1,平均值为 94 .1mg·kg-1,总超标率达 35.1% ;局部海区属重污染水平。牡蛎体 Cu含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呈珠江口海区 >粤西海区 >粤东海区格局 ;Spearman顺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1989~ 1997年间 ,广东沿海牡蛎体 Cu含量年际间无明显的趋势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 广东沿海 水质监测 cu含量 日控变化
下载PDF
Cu含量对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0Cr17Ni4Cu4Nb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剑星 杨钢 +5 位作者 张忠模 赵彦 唐光明 魏小明 申超 黄河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6-69,共4页
试验0Cr17Ni4Cu4Nb钢(/%:0.016~0.017C,0.31~0.35Si,0.79~0.85Mn,0.009~0.012P,0.008~0.010S,15.29~15.43Cr,4.10~4.15Ni,3.34~4.92Cu,0.25~0.27Nb)由25 kg真空感应炉冶炼,锻造成Φ18 mm棒材。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和组织分析,试验研究了3.3... 试验0Cr17Ni4Cu4Nb钢(/%:0.016~0.017C,0.31~0.35Si,0.79~0.85Mn,0.009~0.012P,0.008~0.010S,15.29~15.43Cr,4.10~4.15Ni,3.34~4.92Cu,0.25~0.27Nb)由25 kg真空感应炉冶炼,锻造成Φ18 mm棒材。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和组织分析,试验研究了3.34%~4.92%Cu含量对0Cr17Ni4Cu4Nb钢相变点,1 040℃1 h油冷,460~610℃2 h空冷时效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钢中Cu含量增加,对该钢Ac_3无显著影响,Ac_1下降,M_s点上升,M_f点下降;钢中Cu含量高时,钢的强度、硬度较高,塑性略低;当Cu含量为中下限时,可满足技术条件力学性能的要求,即460~500℃时效后R_m≥1 315 MPa,R_(p0.2)≥1 175 MPa,A≥10%,Z≥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Crl7Ni4cu4Nb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cu含量力学性能 cu
下载PDF
Cu含量对铝基钎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君君 王艳 何雷 《电焊机》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38,共3页
试验选用Al-11Si-0.3Cu、Al-11Si-4Cu和Al-11Si-10Cu三种铝基钎料,利用SDTQ600型差示扫描量热仪、Phillips X'Pert型X射线衍射仪和OLYMPUS型光学显微镜等分析Cu含量对钎料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三种钎料的基本组织为:基体α(Al)、... 试验选用Al-11Si-0.3Cu、Al-11Si-4Cu和Al-11Si-10Cu三种铝基钎料,利用SDTQ600型差示扫描量热仪、Phillips X'Pert型X射线衍射仪和OLYMPUS型光学显微镜等分析Cu含量对钎料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三种钎料的基本组织为:基体α(Al)、共晶硅(α+Si)和少量初生硅;随着Cu含量的增加,Cu与Al之间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相的含量增加,钎料硬度随之增加。钎料熔化特性曲线表明,增加Cu含量能有效降低钎料的熔点,并使钎料凝固温度区间变窄。腐蚀试验表明随Cu含量的增加钎料腐蚀率增加。钎料的铺展面积受Cu饱和程度的影响,当Cu含量低于其在Al中溶解度时,随Cu含量增加,铺展面积增大;反之,铺展面积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含量 铝基钎料 钎料性能
下载PDF
Cu含量对Al-Cu合金板材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萍 陈忠家 +1 位作者 刘程 王克廷 《有色金属加工》 CAS 2012年第2期31-34,共4页
本文通过先熔炼铸锭,后轧制成板材的方法,制备了不同Cu含量的铝铜合金板材,研究了Cu含量变化(1.287%~9.806%)对合金板材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成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含量的增加,合金中弥散析出的第二相质点逐渐增多;Cu含量在5... 本文通过先熔炼铸锭,后轧制成板材的方法,制备了不同Cu含量的铝铜合金板材,研究了Cu含量变化(1.287%~9.806%)对合金板材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成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含量的增加,合金中弥散析出的第二相质点逐渐增多;Cu含量在5.654%~9.806%范围时合金的力学性能较为理想,当Cu含量为5.654%时,合金的成形性能最好,此时板材的极限拉伸系数为0.75,制耳率低至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合金板材 cu含量 微观组织 性能
下载PDF
Cu含量对γ-Ni相影响的第一性原理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亚敏 江璐 刘洪军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12,共6页
基于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从原子尺度上分析了Cu元素含量的变化对镍基合金基体相γ-Ni相的影响.计算了掺杂前后不同体系的晶胞总能量、形成热、结合能、态密度以及电荷密度,分析了掺杂前后不同体系的稳定性.结果表明:Cu原子的掺杂... 基于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从原子尺度上分析了Cu元素含量的变化对镍基合金基体相γ-Ni相的影响.计算了掺杂前后不同体系的晶胞总能量、形成热、结合能、态密度以及电荷密度,分析了掺杂前后不同体系的稳定性.结果表明:Cu原子的掺杂使γ-Ni相的形成热和结合能的绝对值降低,并且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大,形成热和结合能的绝对值也相应降低,表明Cu的掺杂降低了体系的稳定性,Cu含量越高体系的稳定性越差;Cu的掺杂降低了体系的硬度、抗变形能力以及原子间的定向键和结合能力,使体系的延性降低.引起这些变化的本质原因是Cu原子的掺杂改变了体系中Ni原子周围的电荷分布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趋势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含量 第一性原理 Γ相 电子结构
下载PDF
Cu含量对UNS S33207特超级双相不锈钢组织、抗菌性和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向红亮 饶少辉 +1 位作者 郑开魁 刘东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886-2897,共12页
通过向UNS S33207特超级双相不锈钢中添加不同含量的Cu并经固溶加抗菌时效处理,制备不同类抗菌特超级双相不锈钢材料。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覆膜法、ICP-MS质谱检测仪、电化学测试等方法研究Cu含量对UNS ... 通过向UNS S33207特超级双相不锈钢中添加不同含量的Cu并经固溶加抗菌时效处理,制备不同类抗菌特超级双相不锈钢材料。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覆膜法、ICP-MS质谱检测仪、电化学测试等方法研究Cu含量对UNS S33207组织、抗菌性和耐蚀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富铜相析出量随着Cu含量的增加而增多;当Cu含量低于2.55%(质量分数)时,富铜相优先在铁素体及相界析出,进一步增加Cu含量,奥氏体也会析出富铜相;铁素体中析出的富铜相的尺寸为几十纳米,形态呈球状或椭球状,具有稳定的FCC结构,与基体为非共格关系。随Cu含量的增加,Cu离子溶出率增大,抗菌性能提高,且其抗菌率随与菌液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富铜相会成为钝化膜中的薄弱点,其含量越多,耐蚀性能越差,因此,在确保正常相关性能时,Cu含量要适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超级双相不锈钢 cu含量 富铜相 抗菌性能 耐蚀性能
下载PDF
Cu含量对纳米晶W-Cu复合粉末烧结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林信平 曹顺华 李炯义 《电工材料》 CAS 2004年第3期10-14,共5页
研究了Cu含量对机械合金化纳米晶W_xCu(x=15,20,25)复合粉末烧结行为的影响 ,并考察了一种新型晶粒长大抑制剂对抑制W晶粒长大的作用 ,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 ,Cu含量增加有利于烧结致密化 ,并减弱聚晶长大的趋势。纳米晶W_Cu粉末... 研究了Cu含量对机械合金化纳米晶W_xCu(x=15,20,25)复合粉末烧结行为的影响 ,并考察了一种新型晶粒长大抑制剂对抑制W晶粒长大的作用 ,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 ,Cu含量增加有利于烧结致密化 ,并减弱聚晶长大的趋势。纳米晶W_Cu粉末在1200~1250℃烧结30min后 ,致密度为97 %~98%,对应的晶粒度约为300~500nm ,其中1200℃烧结30min对应的晶粒尺寸约为300~350nm ,明显低于国外1μm的晶粒度水平 ,新型晶粒长大抑制剂有望对W晶粒长大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W-cu cu含量 烧结 致密化 显微组织 晶粒长大抑制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